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 篇1
這本書主講的是西方文化通論,但文化離不開歷史,書中梳理歷史的脈絡很清晰,但限于篇幅必然不能詳盡。在書中對西方文化的起源發(fā)展有著比較客觀的評價。
關于中西對比,我們總是陷入兩極對立之中“盲目崇拜外”“夸大吹噓我”,給我推薦這本書的人說書中的觀點很新穎,在我看來,新穎未必,但是客觀倒是做到了(絕對的客觀不純在)。面對西方道路西方文化或是西方價值觀,我覺得拿來主義還是要有,但并不能是照搬主義。
西方自啟蒙運動后迅速超越東方,總有人說中國沒有啟蒙運動,所以不能實行民主,但民主這個東西未必就是個好東西。民主的反面并不是集權,而是暴民政治。但凡打牌之前都要講清楚規(guī)矩,政治也一樣,要不然打不了一會兒就要干仗了。民主也一樣,不是一個啟蒙運動就能解決問題的,中國現(xiàn)在的文盲率是歷史上的最低點,在世界上都很低,但開民智未必能開民主。如果按照分工理論看,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治國。
關乎科學、民主、或是意識形態(tài),他們本身沒有方向,運用它的人才是關鍵。制度也好,意識形態(tài)也好,適合腳的鞋子才是好鞋子。
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 篇2
西方連著東方,地球是圓的,中心在哪里?西方覺得東方很特殊,同時也將自己“特殊化”。
錢乘旦的這本西方文化通論針對“西方”,梳理其支持其文明脈絡的價值基礎和思想方法,與其說突出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不如說其實是解開了西方文化的密碼,將構建出的西方的“特殊”和“優(yōu)越”的面紗一層一層的剝開,以流暢和連貫的講述,作出了他自己的歷史敘述。歷史不是事實,而是史觀。本書抓住了著名的歷史事件,卻不限于程式化的`解讀;敘述了歷史的脈絡,卻不忘歷史與現(xiàn)實的兩相對照。作為課程講述,很引人入勝。
竊以為這本書非常適合20左右受過初高中歷史程式化訓練又對人類歷史和當代問題頗有興趣的青年。我早已結束大學,不能說有多少積累,但是讀的時候會頻頻點頭,與自己的史觀契合,如果早個十來年,我一定會驚嘆,啊呀怎么跟中學講得不一樣?這本書就好像是把我十來年零星思考和感悟的歷史織成了完整的長卷。當然,不是說我對內容樣樣贊同,而是本書的思維方式讓人愉悅。
作為教材,本書既有知識,又有形成知識的過程,還有對既有思維方式的反思。在把握西方文明的幾個關鍵問題上,比如科學和宗教的關系,封建與專制,民族國家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形成等,作為通論,細節(jié)不多,但關鍵事件鮮明;雖有單獨的概念闡釋,又在時空上彼此串聯(lián)。雖是西方文明通論,但畢竟東方分享著同一個時間,一些東西方對比,意不在對立分割,而是強調社會情景的作用。
因此,在本書里你會看到熟悉的概念的不同解釋和深層思想的探尋,你會看到熟悉的史實的不同的解釋,你會看到對西方標榜的種種優(yōu)越的略帶調侃的反對。最重要的是,你一氣呵成的看完,會有新的想法,想去探究更細節(jié)的歷史,不將東西對立,不盲目相信貼著標簽的史實。
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 篇3
不僅僅是簡單梳理了一遍西方文明,這本《西方那一塊土》其實是十五次課時的講稿整理,所以段落分得挺清楚,遣詞造句也比較口語化,易于理解。西方文明自然是相對于東方文明而言的,本書從人類剛剛出現(xiàn)講起,直講到當代,時間跨度很長,但講述起來,倒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很有重點,也有亮點,還時不時糾正一般人對于文明文化認知上的誤區(qū)。
有些問題上,錢乘旦教授不會僅僅轉述通常的觀點,比如“勞動創(chuàng)造人”這個大家都知曉的道理,但在錢教授這邊,他就在邏輯上深挖下去。比如看到一個東西在勞動,那他就是人了,因為只有人能勞動。但那人已經在勞動了,那勞動又怎么去“創(chuàng)造”他呢?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勞動創(chuàng)造工具,從而創(chuàng)造人,這一描述有點太表層化,更準確的說法是“站”解放了雙手,才會讓人類創(chuàng)造工具,勞動起來,成為可能。
雖然是講西方文明,但實際上它還是起源于東方。蘇美爾文明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產生的,離現(xiàn)在大約5500年,這是最早的文明,埃及文明出現(xiàn)在大約5000年前,接著是印度文明,離現(xiàn)在大約4500年。中國有據(jù)可考的遠古文明離現(xiàn)在不到4000年,跟通常五千年文明古國的說法有點距離。因為夏王朝缺乏考古證據(jù)。
要說西方文明的源頭,得從希臘神話講起,而近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神話中有歷史的蹤跡,而不僅僅是怪力亂神。而羅馬人又非常推崇希臘文化,同時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比如政治制度,除了民主制之外,人類各種政治制度都在羅馬出現(xiàn)過。
接著是無法跳過的黑暗的中世紀,但錢教授認為中世紀也有光明的一面,就如同這時的教會,雖然已經特別強勢和極端,但在繼承和傳揚文化,藝術上還是有應該值得肯定的功績。黑死病的肆虐,在造成生靈涂炭的同時,也讓農奴制崩潰。而接下來的文藝復興,也不像是一般人想象中,是跟基督神教完全對立。文化復興還是在基督神教的藝術框架里,把人的位置慢慢提高,或者是把神的光環(huán)褪去,呈現(xiàn)人性的一面。
然后因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及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讓歐洲在很多方面都發(fā)生巨變。錢教授在書中的很多地方都強調,政治制度本身沒有簡單的好壞之分,關鍵在于適不適應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這是他最為看重的觀點,所以他對于美國的日裔學者福山的一些觀點,比如歷史終結論等,都不能茍同。
工業(yè)革命前后,西方世界難以抑制擴張的野心,歐洲諸國各顯神通,彼此較量。一百多個西班人就征服了印加帝國,當然這不是因為西班人太強悍,也不是美洲土著太懦弱,而是因為西班人身上還有各種病菌,而土著因為之前不跟外界接觸,沒有抵抗力,于是紛紛死亡,因為勞動力的缺乏,從而導致黑奴販賣的開始。
最老牌的殖民國家英國,到后期也不要殖民地了,因為那不合算,他們要的是無形帝國,不要占領,不需派軍隊和官員,只需要強制而來的所謂自由貿易。但這種情況沒持續(xù)多久,別的強國如德國美國實力也趕上了,加入進來一起瓜分世界,于是無形帝國讓位于有形帝國,英國也只能重新加入。接下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的崛起,又讓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在最后一課時中,錢教授總結了西方文明的歷程與得失,還提到了馬克思主義。最后他以一個問題收尾,人類走了五千多年走到今天,走進了一個現(xiàn)代文明?墒呛芏鄦栴}讓我們不得不去問這最后一個問題,現(xiàn)代文明將把人類帶向何方?現(xiàn)代文明是從西方首先開始的,但人類將走向何方?
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 篇4
本書是錢乘旦教授給北大本科生的開設的一門通選課,語言流暢生動,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此讀書過程中我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才能確保沒有遺漏,簡直好像我是正坐在北大的教室里聽講的一位旁聽生了。除去補充了本該在更早時候就了解的若干歷史常識,書中對于歷史觀的闡釋和對于當今西方國家的行為與思維的溯源是更令我受益匪淺。
在第五講古羅馬政治制度部分中,錢教授談到“我們習慣了一種思維方式,叫‘歷史進步論’,意思是說歷史總在‘進步’,越到后面越好”,由此引出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評價某種政治制度,甚至如何看待歷史的問題。第九講談到歐洲向近代過渡,歐洲各國歷史都表明:專制王權的出現(xiàn)是西方歷史的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但專制王權若放到現(xiàn)代,一定會被打上各種負面標簽,那么這樣就可以給它定性了嗎?當然不。正如錢教授所說,“歷史是流動的,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要求,會演化出自己的制度!睂V仆鯔嘁苍燮鹈褡寰瘢辛伺e國之力,與爭取民族利益緊緊相連,但它一旦完成了這個使命便變成了國家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從誰先建立專制王權誰先發(fā)展,到誰先擺脫專制王權誰先發(fā)展到新階段,歷史就是這樣“無情地”對待“專制王權”。
一方面,西方文化有其生長的一方土壤。既有古希臘獨樹一幟的民主制度,也有源自古希臘時期希波戰(zhàn)爭的“東方專制主義”矮化策略;既傳承古羅馬“法高于一切”的先進理念,也仿效羅馬帝國一統(tǒng)天下的“羅馬的和平”(Pax Romana)力圖打造一個“美國的和平”(Pax Americana)獨霸世界;既崇尚自由和人權,也一廂情愿地從十字軍東征到帝國主義殖民再到介入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還美其名曰“拯救全人類”和傳播先進文明。另一方面,歷史上的西方與東方并非勢不兩立,西方文明的兩個重要源頭都與東方有關,一個是西方古典文明源自中東地區(qū),一個就是基督神教也是“東方”的精神遺產。因此,中國人對待西方文明的科學態(tài)度不應該是“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而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取長補短。
立足歷史,著眼西方,關照人類,這是一本能給大腦解渴的書。
【西方那一塊土讀后感】相關文章:
吾土,吾土白居易,吾土的意思,吾土賞析 -白居易的詩01-01
少年閏土04-24
客家土樓04-05
少年閏土教案07-23
三塊錢國幣01-21
弄丟了一塊手表03-21
有5000塊錢怎么投資?5000塊錢創(chuàng)業(yè)項目推薦(2)02-10
西方文化擴張與文化的泛西方化12-07
福建土樓作文500字03-25
淺談預壓土與沉降觀測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