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活即教育》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生活即教育》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生活即教育》有感1
"生活教育"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內(nèi)涵為:"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guān)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具體包括三方面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
今天,我認真地讀了他的文章《生活即教育》感觸非常大,印象很深刻,不禁提筆寫起了感想。
毛澤東同志稱陶行知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發(fā)點是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著為大眾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眾教育。他說:"少爺小姐有的是錢,大可以為讀書而讀書,這叫做小眾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眾教育",為生活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他的生活教育內(nèi)容博大無比,是動態(tài)的。
"綜合實踐"這門學科的開設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的理論。我們的教學應如陶行知主張的:做好學校和社會的聯(lián)系,加強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應避免教育內(nèi)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綜合實踐的教研員也經(jīng)常要求我們一線的老師,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不要一味地參考課本,完全可以拋棄這個枷鎖。內(nèi)容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有疑問的身邊小事。教學時,可以邀請社會人事(例如:家長,專家等)共同參與學習,這就是"教學相長"也。教學時間不一定在課內(nèi),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教學地點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會是最好的課堂,讓我們走出去,親密地去接觸社會,在生活中學習和成長。總之要調(diào)動一切機制,服務于教學。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xiàn)狀,了解生活發(fā)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
在實際教學中,還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盡可能的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調(diào)動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提供更豐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讓其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參觀等實踐活動中,主體參預自主探究。從而,獲取新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嚴謹推理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為后續(xù)學習作準備,同時讓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我搞過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我真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驚人的。許多時候不是教師指導學生,而是學生指導教師。在活動中,學生展現(xiàn)了各種能力,有的學生配合老師做好社會調(diào)查,有的學生自己動手布置教室,有的學生自己設計服裝,有的學生自己動手做手套,還有學生用碎布設計縫制了一條連衣裙……各種來源于生活內(nèi)容的教育是真正受學生喜歡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最后,我想: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非本文所能道盡的。只要我們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動,進行生活的教育,就一定會成功。
讀《生活即教育》有感2
讀書能引領(lǐng)教師專業(yè)化的`成長發(fā)展。經(jīng)過讀書和自身的不斷學習,不斷的面對變化,不斷地進修,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yè)人員的發(fā)展過程。讀書,教育力量的關(guān)鍵來源,讀書的過程,是在尋找自己的同時也塑造著自己。讀書能維持自身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較濃的書卷氣息、學習與時俱進,工作上不懈探索。做一個富有思想的教育者,就意味著心靈的自由,就意味著獨立思考,就意味著不迷信權(quán)威,就意味著讓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燒。
以前,也看過不少書,但有時看過了,有的只有一道淡淡的印象留在心底,更多的是書過無痕。但是在一次查閱資料時,翻看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有很深的感悟。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吧罴唇逃笔翘招兄罱逃碚摰暮诵。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钡教幨巧,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嗎?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園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lǐng)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讀《生活即教育》有感3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讀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一書,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環(huán)境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們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教學時間不一定在課內(nèi),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教學地點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會是最好的課堂。讓我們走出去,親密地去接觸社會,在生活中學習和成長。
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我真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驚人的。許多時候不是教師指導學生,而是學生指導教師。在活動中,學生展現(xiàn)了各種能力,有的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花樣編發(fā),有的學生自己設計服裝,有的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游戲編程,還有學生用碎布設計縫制了一條連衣裙……各種來源于生活內(nèi)容的教育是真正受學生喜歡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學習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只要我們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動,進行生活的教育。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就會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共同享受幸福。
【讀《生活即教育》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生活即教育教育隨筆06-15
生活即教育隨筆01-11
解讀“教育即生活”01-20
《生活即教育》讀后感12-31
《生活即教育》讀后感01-01
生活即教育讀后感06-29
讀《畢業(yè)即失業(yè),出門就落伍 》有感02-05
讀《感恩生活》有感01-07
生活即老師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