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時間:2023-10-30 11:52:03 俊錦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精選2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精選2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精選26篇)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

  以前,對于曾國藩的認識,知道他是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清朝重要戰(zhàn)略家、政治家,記得毛澤東曾經(jīng)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表達出對這位中興名臣的推崇之情。

  暑期在家,有幸讀《曾國藩家書》只是匆匆翻看了幾篇,但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感覺對他有了另外一種印象,不僅是重臣,而且是一位知識廣博,道德修養(yǎng)極高,處事嚴謹,循循善誘的長者形象。

  曾國藩與弟書之第一書時,寫到“予思朱子之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猛火煮,然后漫火溫”時,這又在說誰呢?就現(xiàn)實而言,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為學之初都曾對自己猛火煮過,但一離開那個環(huán)境,火隨之就熄滅了。求學的路上一路學來,畢業(yè)以后就少了學習的激情。很值得我們反思。談為學之道,曾國藩說:“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其中的苦中婆心的味道不言而喻,表面上理解,這句話有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味道,但從本質(zhì)上講,卻說明了執(zhí)著的重要。力掘一井總比淺掘數(shù)井更有希望見泉吧!一個在在社會上,必須要有自己的追求,這樣主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找準位置,持之以恒力掘一井,泉總會見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選準方向,執(zhí)著追求,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

  一旦目標確立,就要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猛火煮之,漫火溫之,“何必擇地?何必擇時?”。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曾國藩真是一位偉大的良師,他自己就是老守一井而力求及泉的實證。他的才華和認識著實讓人佩服,也很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借鑒。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殘喘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的“三不朽”之說。曾國藩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實現(xiàn)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理學名儒”,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边@名經(jīng)歷了幾千年歲月打磨依然閃爍著金子般光芒的警世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有志之士。人貴有志。但“志”對于人來,不能僅僅作為一個符號和標記,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一部《曾國藩家書》讓我仰望到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悟到一個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碼,更觸摸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積淀。

  曾國藩認為讀書要“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己矣!敝v究“志、識、恒”;鼓勵其弟“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進也!薄ⅰ案毁F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敝v求立志需嚴,求強當在自修處著力,內(nèi)心修養(yǎng)、素質(zhì)的提高,經(jīng)過日積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格,做到真強;教育家人“做人之道,圣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币浴安回澵敗⒉皇、不自是”為處世為人之本,悉心體會“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勤勞、謙遜、戒驕、寬容、節(jié)儉、堅忍、自強,在其家書中屢屢可見,言之切切。

  人們常說,子孫有用,留錢沒有用;子孫無用,留錢也沒有用。令人感慨的是,曾國藩身為朝廷重臣,手中實權在握,竟然入不敷出,“亦將欠債”,“決不肯以做官發(fā)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后人!痹偃诩胰艘π泄(jié)儉以不致虧空,這在一般人看來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然而,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廉”字,作為封建士大夫的曾國藩是做到了,與今天那些利用職權大撈錢財、中飽私囊的的“蛀蟲“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盡管書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但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又怎能以點代面、求全責備。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經(jīng)濟跳躍式地快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人們的雄心壯志,也引發(fā)了浮躁之氣。各個領域追求短期效應、表面效應之風盛行,許多人不是在基礎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沉浸于“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竭澤而漁、殺雞取卵,比比皆是。這部家書值得每位有志之士一讀,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特別是當今人民的公仆們更應好好讀讀曾國藩的“八本堂”,謹記“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每日審視自己的心靈,是否做到了“不問收獲,只問耕耘。”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3

  近日一直在讀好朋友送的《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給紀澤、紀鴻的信中,曾國藩這樣寫道:“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大意為:人的氣質(zhì),與生俱來,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它,重新塑造氣質(zhì)。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說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

  讀完此文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讀書改變氣質(zhì)。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靠科舉發(fā)家,最后權傾朝野。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他諄諄教誨家人子弟要讀書,“讀書貴精!保绊氂美е阈泄Ψ颉,“讀書有一耐字訣”。讀書可以改變氣質(zhì),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滿腹詩書氣自華”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現(xiàn)今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則把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二、立堅卓之志。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堅卓之志,才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終成大器。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當今世界,燈紅酒綠、物欲橫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場中顛撲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個可悲可嘆的下場。

  博覽群書,立堅卓之志,懷赤子之心,方為高人。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4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我讀《曾國藩家書》的目的,是想從他平日的書信中了解到最真實的一面,褪去后人加在頭上的無數(shù)名號,了解真實的曾國藩究竟是什么樣的,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曾國藩家書》從近一千五百封家書中選取了兩百封,包含了修身養(yǎng)德、持家交友、治學為政等許多方面,平淡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給了我很多啟示。

  一是讀書貴在有恒。他在勉勵弟弟的家書中說,“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而我們現(xiàn)在學習的目的性、功利性越來越重,很多時候學習是為了通過某個考試、評上某個職稱,等考試通過、職稱評上了之后就會放下書本,各個書店賣的最好的書基本上是應試教育、職稱考試方面的。曾國藩認為讀書貴在有恒,學習應當出于自發(fā)性,出于對知識的渴求,而不是把學習當做一種獲取利益的手段。誠然,現(xiàn)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沒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學習,閑暇的時候更多是選擇看看電視上上網(wǎng)。我覺得不管其他人如何,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把學習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融入到生活習慣中,做到勤學多思、善學好問,努力通過學習錘煉自身修養(yǎng)、強化能力素質(zhì)。

  二是做事貴在堅持。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我們的事業(yè)、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輕言放棄,選擇咬牙堅持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如果不堅持,到哪里都是放棄。如果這一刻不堅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總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會海闊天空,只會為自己下一次的逃避埋下伏筆。當然,就算選擇堅持,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成功,但是堅持的過程中,收獲到的東西比成功更為可貴,因為我們收獲的是一種堅持的勇氣、必勝的信心,當一個人具備這些品格的時候,做其他事就能更輕易地獲得成功。就拿馬云來說,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網(wǎng)上購物當時在中國可以說一片空白,他們團隊面臨的困難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但是馬云選擇了堅持,他始終堅信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結果也如他所愿,他創(chuàng)造了阿里巴巴、淘寶這樣巨大的商業(yè)帝國。

  三是做人貴在謙謹。曾國藩在寫給子侄的書信中說,“天地間唯謙謹是載富之道”“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溫廉謙恭讓,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卻很不簡單,古時的君子尚不能全為,但曾國藩做到了極致,讀《曾國藩家書》的時候,一個居高位而不自傲、成大事而不自矜的謙謙君子躍然紙上。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是我們需要奉行或遵循的準則,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風格與品德。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謙虛謹慎是必備的素質(zhì),在對待同事時要溫和有禮、尊重他人,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時要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我們應該把謙虛謹慎作為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來自覺追求,作為一種良好的工作作風來自覺發(fā)揚,作為一種重要的為人之道來自覺踐行。

  #曾國藩讀書#讀完《曾國藩家書》,不僅學習到不少知識,更懂得了如何做人。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5

  縱觀中華5000年的浩瀚文化,一個個英雄式的人物不計其數(shù),他們有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的沖鋒陷陣,嚇破敵膽,有的官拜一品,開創(chuàng)盛世等等。而我讀完《曾國藩家書》后,越來越欣賞這位清朝后期的第一名臣。

  在讀書方面,作為程朱理學的唯一傳人,他的文章寫得洋洋灑灑,讀起來朗朗上口。在他晚年回憶學習的時候,曾說自己是一個讀書天賦不高的人,但是他特別強調(diào)一個“靜”字,每次看書不允許任何人去打擾,說到讀書唯有靜才能真正的領悟書中的真諦,讀透書中的文意。而在現(xiàn)在喧囂的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中,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正如諸葛亮所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不被外面的繁華所感染,也不要被生活中的誘惑所吸引。

  “人若有恒,事無不成”是他一身的寫照,我們看一個人時總是看到他的汗水,卻沒有看見他含著淚水依然在奔跑。曾國藩的堅持是很少人能做到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無一日不讀書”,只有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努力,才造就了他輝煌傳奇的一生。而現(xiàn)實的世界,堅持已經(jīng)成了少數(shù)成功者的專利,能堅持的.人已然不多,當自己回首失敗的時候,不妨多從自己身上找突破口,是不是真的付出了這么多呢?是不是半途而廢導致的失敗呢?

  在他給九弟曾國荃的一封書信里,他寫到“無愧于兄弟”,其實推而廣之,就是他對待家人的態(tài)度,無論是兄弟還是子女都是平等而待,在子女面前,他絕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教育出一位外交家,一位數(shù)學家,一位文學家。特別是二子曾紀鴻,為了鼓勵他,他花掉大量的時間和兒子一起學習數(shù)學。而現(xiàn)在有很多人以工作忙無暇照顧家庭,或許真的是那樣,但是時間是絕對可以調(diào)節(jié)的,只要我們用心花時間去做,去思考、去感悟。何愁不成功呢?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6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湘軍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始人。由于其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的偉大事業(yè),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縱使曾國藩取得了如此驕人成績,并不是因為多么天賦異稟,而是在于一個勤字。《曾國藩家書》修身篇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能勤能敬,愚人有先知”,愛因斯坦也說過成功等于百分之99%的汗水加1%的天賦。聯(lián)系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巴不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有時候就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以至于不顧實際完成的效果,以次充好,重復勞動,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作技能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曾國藩所說的手勤、腳勤、口琴、腦勤、事勤,相信勤能補拙,堅持到底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會出現(xiàn)。

  《家書》敬、恕有云“聞有逆耳之言,當平心考究一番”,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隨著我們的知識、閱歷、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做事情也會更加有信心和決斷,但是事物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必須保持謹慎、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豐富自己的思路,還能是事情更加圓滿的得以解決。

  《家書》挺忍有云“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世事紛擾,前路不知道有多少坎坷崎嶇,委屈在所難免,但是越是委屈,越是歷練胸襟、成就自我的最佳機會。委屈的時候,你所做和所為也是展示的個人修養(yǎng)和風度,為自己的人生積累不一樣的財富。著眼于復雜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之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委屈,伴隨著會有各種埋怨和指責,但是靜下心來,其實此時一個忍字就可消了無窮災禍,一個足字 即可省了無限營求。“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不論如何,為人處世,盡一份心,做一日事,不要過分計較成敗得失,路還很長,放眼遠方,踏實腳下,如是即可!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7

  這是第二次翻家書,曾經(jīng)買回來翻過一次,無感悟,僅是感嘆。今日再讀,感觸良多;蛞驎r間不同,或因心境變化,都源于外力,并非內(nèi)省。

  專一為感觸第一要義。為學問,精讀一家之言,為友貴專,任何事都離不開專一。少即是多,慢即是快。求多必然混亂心智,求速必然不求甚解。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個時間只看一本書,一個階段只關注一個公司,只愛一個人等等。一是核心,沒有一就沒有二三四五等等。

  恒心為做事之最高法門。半途而廢是平庸的唯一原因。為何半途而廢,庸人因為惰,才人因為傲。所以,立志為要,此志為信仰,為價值觀,并非具體目標。價值觀與生俱來,個人自求多福。

  敬恕之處事原則。敬則無妄言,不議人長短,無驕傲之氣。恕則不損人利己,不占人便宜,心存于厚。

  曾公之言,只有處于類似境遇,才可體察公之志向。為何只見人感嘆公之圣偉,不見真正學于曾公。修身之路漫長,須時刻謹記,確實非常難,不易為。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8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湘軍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始人。由于其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的偉大事業(yè),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縱使曾國藩取得了如此驕人成績,并不是因為多么天賦異稟,而是在于一個勤字!对鴩視沸奚砥幸痪湓捔钗矣∠笊羁蹋骸澳芮谀芫,愚人有先知”,愛因斯坦也說過成功等于百分之99%的汗水加1%的天賦。聯(lián)系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巴不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有時候就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以至于不顧實際完成的效果,以次充好,重復勞動,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作技能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曾國藩所說的手勤、腳勤、口琴、腦勤、事勤,相信勤能補拙,堅持到底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會出現(xiàn)。

  《家書》敬、恕有云“聞有逆耳之言,當平心考究一番”,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隨著我們的知識、閱歷、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做事情也會更加有信心和決斷,但是事物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必須保持謹慎、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豐富自己的思路,還能是事情更加圓滿的得以解決。

  《家書》挺忍有云“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世事紛擾,前路不知道有多少坎坷崎嶇,委屈在所難免,但是越是委屈,越是歷練胸襟、成就自我的.最佳機會。委屈的時候,你所做和所為也是展示的個人修養(yǎng)和風度,為自己的人生積累不一樣的財富。著眼于復雜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之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委屈,伴隨著會有各種埋怨和指責,但是靜下心來,其實此時一個忍字就可消了無窮災禍,一個足字 即可省了無限營求!昂涂上嗽,忍足退災星”。不論如何,為人處世,盡一份心,做一日事,不要過分計較成敗得失,路還很長,放眼遠方,踏實腳下,如是即可!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9

  寒假,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曾國藩家書》一書,感觸頗深。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碑斠粋人處于失敗與挫折時,正是磨練英雄意志之時。起初曾國藩一個儒生而帶兵打仗,失敗真是一個連著一個。尤其是他曾經(jīng)竟然四次想要自殺,他受到的挫折與失敗,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那么曾國藩是怎樣戰(zhàn)勝失敗的呢?曾國藩一生屢戰(zhàn)屢敗,吃盡了苦頭,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調(diào)整情緒,“打脫牙,和血吞”,臥薪嘗膽,屢敗屢戰(zhàn),最終戰(zhàn)勝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無不從屢次失敗中來。

  而當我們面臨考試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們能不能學一學曾國藩呢,勇于面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退縮,雖說不至于“打脫牙,和血吞”,但也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宏大的坎坷,也可以輕松越過。

  曾國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著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我希望我和同學們能找到曾國藩的“寶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yǎng)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zhàn)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zhèn)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項選擇替手為第一義’!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xiàn)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屢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鞍翚饧乳L,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0

  有幸一讀《曾國藩家書》,書中至理,受益無窮,深悔未早讀此書。有幾感言,遂記之。

  曾國藩,聲名震天下,垂名于青史。其人品貴,其才華高,其官聲大,其地位顯,然吾最敬重其人品。孝長輩,悌手足,教子侄,睦親族,惜朋友,寬待人,嚴律己。與人交往,忠厚摯誠,全無害人之心,全無驕人之態(tài),所言所行皆為世范,為后學之標桿。

  曾國藩自道光二十年入京任官至同治十年,三十一年間,堅持與家人通信。家書逾40萬字,字里行間飽含其對家族發(fā)展之殷切期望與擔當。吾嘗驚嘆于曾氏家族長盛不衰,讀完此書方知緣由。曾氏家族早已把曾國藩所囑托“勤敬”二字奉為人生信則,能有不成者?許多官居高位者,其家族曇花一現(xiàn),必有驕奢貪佚之故。

  曾國藩一生勤勉不輟,且嚴命家族中年輕輩須學勤敬二字,守和睦二字,戒懶戒奢,戒貪戒躁,此興家之象。他有言“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無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奔毤毸贾詾榱佳,貴比黃金。

  曾國藩在外為官數(shù)年而不得歸家,不能于長輩膝下孝順,時常愧疚,難以心安。不論經(jīng)濟窘迫如何,都會給長輩寄物添衣,時刻惦記長輩深恩。吾讀至此,檢討自己言行,實感愧疚。平日對父母無好態(tài)度,一言九“頂”。與敬重相差遠矣,何談孝順?吾心愧之,吾心痛之,吾必改之!今后對父母定尊之敬之,孝之順之,以洗此前罪過。

  曾國藩學問純粹,識見廣博,為學有恒。每日習字、讀史、記日課,無一日不堅持。道光二十二年與諸弟書中有言“余自立志自新以來,每日小楷寫日記,每日讀史十葉,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庇^其家書可知其為學之勤,治學之恒。曾公有至理名言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弊x至此,如醍醐灌頂,疑竇全消。為學在于有志有識有恒,有此三者,難不成功,無此三者,萬難有成。

  吾學習數(shù)年,常為學業(yè)迷茫,究其原因,皆由惰致。日上三竿還不起,學有困惑仍不勤。行為懶,思想懶,漸致疑惑叢生,如置身迷途。察曾公勤學而反思自己,愧疚不已,懊悔不已。急思補救之策,決心從今日起,戒懶惰,守勤奮。往日不可追,來日猶可為,勿復虛擲光陰,立志做有志有為青年人。

  讀此書亦明家庭和睦之道。家中兄弟姊妹相處,萬不可有爭寵父母之心,萬不可有鉆營兄妹之計。當以忠厚為寶,以誠摯為條。若家中有一人騰達,不可忘其兄妹處境,理應多多幫扶。若家中有一人窘迫,兄弟姐妹皆要多多援手,萬不可看其笑話,任其困窮。當知不忘本源,守望相助,家族興旺。后輩子女教育,當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萬不可出于言語,止于行動,須知身教重于言傳。

  書中道理,貴為至寶,非吾區(qū)區(qū)幾言能記之。為人處世,忠厚為本,為亙古不變之理。以后生活,謙卑向學,坦蕩做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1

  兒時,粗略翻過幾頁曾國藩家書,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書柜。再讀的緣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國藩故居,聽導游講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個普通耕讀家庭,短短十年時間,就躍升至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過人之處,于是又拿起細讀。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在為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他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chǎn)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在治軍用人方面,他主張以禮治軍,為使官兵嚴守紀律,愛護百姓,他更是親做《愛民歌》以勸導官兵;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他認為戰(zhàn)爭乃死生大事,應“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在用人上,講求“仁孝、血誠”原則,選拔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選人標準是“崇實黜浮,力杜工巧之風”,曾國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訓基地,李鴻、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讀《曾國藩家書》,必定會被書中濃厚的親情所感染,曾國藩不負“道德冠冕一代”的盛譽,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現(xiàn)代社會,這樣濃厚的親情尤顯可貴。

  有多久沒靜下寫一封書信了?有多久沒陪父母好好說說話了?有多久沒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華浮世,熙熙攘攘皆為利,可通過讀《曾國藩家書》,我從曾公身上學到不少可貴的品質(zhì),最可貴的即是孝悌。給父母打個電話,為父母買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質(zhì)與情感方面盡可能滿足父母,父母事無小事,其實無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們愛我們一樣愛他們,已是足矣。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2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在為人處世方面

  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二、在持家教子方面

  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三、在治軍用人方面

  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四、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

  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3

  曾國藩是中國歷的傳奇人物,后世對他的評價極高,“晚清中興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傳后世的不多,但是極有分量,讀之,讓人受益無窮,從《曾國藩家書》可以略知一二。

  名為“家書”,實那么不然。作品用書信體的格式,文字淺顯易懂,內(nèi)容意味深長,仔細品讀,覺得它像糧食,可以維持精神生命的延續(xù);又像醫(yī)院,可以療救心靈的傷痕;也像超市,豐富的東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關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

  曾國藩認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為下流之輩;第二要有識。有識,那么知學問不盡,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拔嵘灿醒模矡o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那么斷無不成之事。

  對于看書的過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書沒有看完,一定不要看其他的書,東翻西閱,都是為外界所左右的緣故。此外,讀書人還講究養(yǎng)氣,即心平氣和,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坦坦蕩蕩。講究保身,即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太多的欲望,只會給人帶來煩惱,而過分的勞累,會讓人身心疲憊、萬念俱灰。第三謹言。讀書人說話要時時刻刻小心留意,所謂“禍從口出”。

  第二,關于功名。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讀書人的功名,是一個經(jīng)久的話題,幾千年的仕途歷史,可以說是對讀書人“成者為王,敗那么為寇”終極評價,但是曾國藩對于這一評價標準,也有他自己的見解。從家書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悵然,他認為科名無早遲,是前生注定的',絲毫不能勉強。讀書人的兩個目的:一是加強品德修養(yǎng),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之道,以期不辱沒先人;二是讀書取功名之道來成就一番事業(yè),以延續(xù)自己的生命。而延續(xù)生命的事情,莫過于養(yǎng)活自己。農(nóng)民,手藝人,商人,勞力養(yǎng)活自己,讀書人勞心養(yǎng)活自己,都是一樣的。讀書人的勞心,如果考中,那么在朝中食俸祿,如果不中,或教授于鄉(xiāng),或為食客門吏,或入幕為賓,這一切都需要計算自己的本領才能食之無愧。退一步說,即使榜上有名,朝中為官,也須計算自己的才德,不至于將來尸位素餐。然而這一切,終究是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那么由自己做主,但是世間沒有業(yè)精而衣食無著的人,就像農(nóng)民的耕種,即使有荒年,也一定會有豐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積壓滯銷,也一定會有暢銷的時候。那么讀書人,如果業(yè)精,終究會得功名,即使不得,也一定會有其他方法養(yǎng)活自己。在曾國藩看來,功名不是主要的,謀生才是關鍵。

  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下,兒子曾紀澤不但在中國的詩文書畫方面皆有造詣,對西方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以及語言學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有過許多學術專著,他還自學了多國文字,通曉英文,后來成為清朝的外交家。比曾紀澤小九歲的曾紀鴻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政治腐敗,科場舞弊成風,曾國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特地囑咐兒子不可“場前不可與州縣往來,進身之始,務知自重”,發(fā)榜前,再次叮囑兒子自重。曾紀鴻屢次應試不中,后學成才,成為中國近代的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專著傳世。兩個兒子的身上,表達了曾國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那么由自己做主”此等見識,才是大遠見。

  后學成才,成為中國近代的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專著傳世。兩個兒子的身上,表達了曾國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那么由自己做主”此等見識,才是大遠見。

  第三,君子之憂。

  古人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初記可以休”,是說一個人一旦讀書識字,他一生的憂患坎坷就開始了,曾國藩認為人的憂患有君子之憂和匹夫之憂,君子的心胸有包容萬物與萬民之量,有內(nèi)自省與外輔王之能,然后讓父母不以生養(yǎng)自己為辱,這樣才能不愧為天地之人,所以君子以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以自己品德修為,學業(yè)不長進為憂,以百姓冥頑不化、邊民狡詐,以小人在位、君子遠遁為憂,當然,這是上等人的憂慮,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匹夫會因日常瑣碎的一己之溫飽,世俗的榮辱,虛名的貴賤而憂,在曾國藩看來,匹夫之憂缺乏為慮。仔細想來,確實如此。人之一生,一日不過三餐,一生不過七尺,“縱有千年鐵門檻,終歸一堆土饅頭”,何必為了區(qū)區(q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戚戚焉?

  第四,識盈虛之有數(shù)。

  萬物盛衰,自有定數(shù)。在曾國藩與家人的書信來往中,曾有一事:曾國藩給家里寄了一千兩銀子,交代了用六百兩家用和還債,四百量用于饋贈親友,曾家并不富裕,作為家里的長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種費用以及弟弟們讀書的學費,曾國藩自己也是經(jīng)常借錢度日,但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曾國藩為什么還要擠出錢來周濟親戚呢?其中原因,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認為是自己家運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為持盈保泰之道。曾國藩是清朝歷升官最快的人,創(chuàng)下了“十年七遷”的記錄,這樣的奇跡,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關,但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開。曾國藩出生平民,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諳官場的險象環(huán)生,如履薄冰的官場經(jīng)歷讓他步步小心,為了自己的仕途經(jīng)濟,不僅嚴格要求自己,甚至嚴格要求家人,生怕由于自己的官職在改變家人經(jīng)濟狀況的同時,滋長了家人的不良習氣,所以要在自己也困難的情況下資助親戚,而且在還債一事上也格外小心,“舊債盡清,那么好處太全,恐盈極生虧;留債不清,那么好中缺乏,亦處樂之法也”。窮形盡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點,《曾國藩家書》的看點還有很多,比方關于家和,關于交友,關于治軍等等,讀一部家書,閱曾國藩的千古風流,讀一部家書,看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讀一部家書,乃知心假設沉著,身何勞苦!

  曾國藩,何許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不但沒有在歷史上銷聲匿跡,相反,曾國藩被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評價。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4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盡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是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夢想和道德修養(yǎng)。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于當天的日記里,對自我的錯失,毫不留情,并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到達監(jiān)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可是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yōu)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進取地應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里,使自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的發(fā)揮。在全球經(jīng)濟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僅有對自我嚴格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較高的本事和素養(yǎng),應對世界。

  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愿意做一個失敗者。對于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當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yǎng)望,奠定了成就事業(yè)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此刻:為人表里一致,內(nèi)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于眾。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為自我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fā)奮苦讀,博覽群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我的知識結構,為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二、曾國藩對今人的啟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恒心!昂恪弊顬橹匾,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當如此。

  (一)普通人照樣能夠成就事業(yè),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我奮斗。曾國藩成為后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教師楊昌濟談到自我的務農(nóng)之家時,楊昌濟“以農(nóng)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此話對毛澤東的鼓勵是相當大的,F(xiàn)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夢想和抱負的構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chǎn)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zhì)。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夠做官,此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后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復雜多變社會的本事,缺乏成就事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其他的相關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后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于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才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升華,為他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zhì)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yè)知識,綜合素質(zhì)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扎實雄厚,相關的專業(yè)則較為容易掌握。此刻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yè)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里的專業(yè)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后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zhì)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yè)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shù)闷。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高下,在事業(yè)成就的大小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終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啟示,因為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提高。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5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時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個智人就是自我的“智神”,對神的崇拜早已轉為對人的崇拜。可還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缺了點什么。

  讀完《曾國藩家書》,我找到了答案:我們不乏時代弄潮的勇氣,卻缺少對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堅守。

  曾國藩在寫給父母及后輩的家書中無不流露出對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遺訓,溫柔敦厚的家風和實用有效家訓,讓他在云譎波詭的近代社會屹立不倒,對家族的堅守和職責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興旺延續(xù)的方法,并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省察自身,使得自我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倔強風骨,也能很好地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從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領導者。

  曾國藩教育兒孫“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边@是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時他身處的時代的重新解讀。他告誡兒孫要有志,存圖強報國之志;要有識,要放眼世界,廣學博覽;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氣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滅了韌性。這既是曾國藩對傳統(tǒng)士人精神的堅守,又對其賦予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能夠說,這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變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種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國藩身處的時代,那是一個如分娩般劇痛與期望并存的時代;凝視當下我們自我的時代,不也同樣是超越與危機并存的時代嗎?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歷史,而又如何不被時代裹挾,“從自我身上超越這個時代”?這是值得每一個當代人深思的問題。

  我想,那就是要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要以一種創(chuàng)新的不迂腐的態(tài)度去堅守和傳承,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方得始終。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為了擺脫過去,想象另一種命運!贝搜缘莱隽巳祟惪释竭^去的態(tài)度,但或許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貴的東西,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活著,人才不至于在新時代洪流中被淹沒或埋汰。

  讀《曾國藩家書》,回望歷史,立足自身,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更能在無限延伸的時代里找準自我的價值和定位,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6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當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經(jīng)過電話、信息、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墒,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我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我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經(jīng)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可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并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十分富足,可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往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往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zhì)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可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戳嗽募視,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zhì),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今日,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zhì)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能夠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zhì)。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當是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xiàn)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完美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終,以曾公的一首詩結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7

  這個板塊是我自己的閑言片語,算不得文章,勉強能算得上是筆記,或許稱之為日記更合適一點。每天寫一點,夠字數(shù)就發(fā)出來,不對自己下太大的硬性指標。

  重要的是每天都寫一點,算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礪。下面簡單分享讀《曾國藩家書》的一點感悟。有人說,中國兩千多年出了兩個半圣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剩下的半個就是曾國藩了。

  不提曾國藩生前的種種成就以及后世對他的毀譽,單論做人做學問持家立業(yè)教育族眾來說,他無愧這‘半個’圣人之名。立德、立功、立言他都做到了,而且做的都不錯。

  曾國藩,怎么說呢,是歷史上少有的讀書“讀傻”的那一類人,他是真的.將詩書禮義里的東西讀了下來、記了下來然后揉進自己的骨子里,使之成為自己人生的提綱挈領似的東西。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古風‘的。

  關于曾國藩讀書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是一天晚上,一個盜賊偷溜進了曾國藩的臥室里,藏在了一根房梁上,曾國藩在下面點了根蠟燭趴在書桌上讀書。盜賊本想在曾國藩睡著了后偷點東西走人,然而不巧的是,曾國藩背書背到了一段比較難的段落,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下來。

  小偷在房梁上等啊等,想著再等下去天都要亮了,于是就跳了下來。曾國藩看到房間里突然出來一個人,十分驚訝,還沒來得及說什么,盜賊就指著曾國藩鼻子一通大罵,“你你你,真是笨死了,虧世人還說你是個難得的有學識的人,這么簡單地段落都背不下來,我在房梁上聽了幾遍就背下來了,聽我給你背一遍!

  盜賊嘰里呱啦將曾國藩剛才讀的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來,然后揚長而去。曾國藩看著盜賊的背影十分佩服,于是更刻苦地讀書了。后來曾國藩成了曾國藩,而盜賊還是那個盜賊。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經(jīng)不可考,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曾國藩做學問的用功程度。他曾在《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做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我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我修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得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

  把進德修業(yè)當成賺錢的行當,跟今天的人恰好相反。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8

  一向以來,想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可惜事務繁雜,定不下心來。一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xiàn)的“仁”、“禮”、“慎”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此刻來看也十分具有進取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yǎng)德。曾國藩說修身養(yǎng)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恒。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里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于安靜放松的狀態(tài)。

  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jù)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此刻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養(yǎng)德!俺4婢次分,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我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我貪”,敬畏規(guī)矩、修身養(yǎng)德才是我們處事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并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當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閑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yǎng)見地,從傳統(tǒng)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斗,立大志,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tài)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修煉心態(tài),端正心態(tài)。

  曾國藩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睆倪@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tài)度。并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我更是每一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并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并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正是這種讀書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主席都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克己復禮,修身養(yǎng)德,謹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會收獲很多歡樂。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19

  中國的近代史繞不開曾國藩,天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幼童留美都有他的身影。相反,我對他的了解卻很有限。于是,我決定從曾國藩留下的家書中去了解他。曾國藩現(xiàn)存的家書有1500多封,我手里的這本《曾國藩家書》是選編本,節(jié)選了140封家書。這樣的閱讀體量不太大,但是加上了編者的注釋與解讀,看起來也是一本不小的書了(全書約有35萬字)。曾國藩家書是用古漢語寫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注釋;節(jié)選的家書,前后文不連貫,也沒有寫信雙方的文字互動,閱讀時容易跳脫文本,失去閱讀樂趣,所以每一封家書背后的解讀也是至關重要的。只不過這種帶有編者視角的解讀,有時也會影響讀者對書信中記錄下來的歷史事件的價值判斷,容易跟著編者的評論來認識歷史事件和臧否人物。有時間,還是得多找?guī)讉出版社的書,對照著讀,來補全閱讀。關于評注的議論到此為止,下面著重說說我從這本書里了解到的曾國藩。

  1、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曾國藩身上有一股很強自我反省的精神,也就是孔子主張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國藩寫家書,記日記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他把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寫進家書、日記里,交給自己的父輩、手足看,聽取旁觀者的意見,這幫助他及時彌補了很多過錯。他在湖南任職時與左宗棠氣場不合,在湖南官場遭到排擠,不得已他借丁憂辭官狼狽回鄉(xiāng)。休假期間,曾國藩對自己進行了全面的反省,復出以后,他不光寫信給左宗棠道歉,還親自到左府登門致歉。當時的他,早已經(jīng)不是那個從湖南窮鄉(xiāng)僻壤勤學苦讀的初來乍到的小官員,而是朝廷二品大員,他能登門致歉,這樣的度量,真是難能可貴。更為難得的是這種事事反求諸己的省察神經(jīng)到了暮年仍未遲鈍。

  雖然曾國藩做事情謹慎,謹遵理學家克己、節(jié)欲的規(guī)訓,但是難免還是會犯錯誤。他晚年處理“天津教案”的手段極為保守,在外國人面前顯得底氣不足,雖然這與當時清政府的實力有密切關系,但是曾國藩沒有在“天津教案”中抓住傳教士的過錯,先發(fā)制人,據(jù)理力爭,而是專聽崇厚之言,訓斥天津市民,罷黜當?shù)毓賳T,以命還命來息事寧人的.做法確實不是處理此事的最優(yōu)解法。就這件事,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也進行了自我檢討:“余自來津,諸事惟崇公之言是聽,余不應隨人作計”。已是花甲之齡的曾國藩仍然在自我悔過。時刻與自己的良心對視,正視自己的行為過錯,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任何年齡段的人都難以做到,而曾國藩卻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要求貫穿了自己的一生。

  2、現(xiàn)身說法,循循善誘

  《曾國藩家書》里有曾國藩寫給祖父、父親、手足、妻兒的信,從這些信里可以感受到曾國藩高超的說話藝術。對長輩,他婉轉陳詞;對手足,他現(xiàn)身說法;對兒子,他循循善誘。當一件事發(fā)生以后,就成了既定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可是怎樣恰當?shù)仃愂鍪聦,在于語言藝術的運用。怎么將壞消息以較少殺傷力地傳達出去,怎么有理有據(jù)說得人心服口服,怎樣清楚的向人表白心跡不至于被人誤解,語言藝術的重要性就顯現(xiàn)出來了。熟讀歷史的人,耳熟能詳許多有關說話藝術的故事,如《燭之武退秦師》《觸龍說趙太后》《諫太宗十思疏》。我們在《曾國藩家書》也會驚嘆曾國藩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妙,說理能力之強。在古代,兒女寫書信給長輩多是報喜不報憂,但是出了壞事情也不能瞞報,那怎么把長輩的情緒波動降到最小呢?曾國藩寫家書報憂時,會在語言上進行藝術處理。自己和弟弟考運不佳,為了使得家中祖輩、父輩不憂愁,他用“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辯證法來寬慰長輩。

  大部分的家書是寫給弟弟們的。曾家共有兄弟五人,曾國藩是家中長子,受到古代“長兄如父”觀念的影響,曾國藩承擔起教育四個弟弟的職責。他在家書中不厭其煩地用現(xiàn)身說法來教育弟弟們要勤學苦讀,要勤儉治家。俗語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曾國藩的四個弟弟稟賦與性情各異。曾國藩對弟弟們開展教育時,會針對性的進行點評,抓住時機及時鼓勵;犯了錯誤不會劈頭蓋臉地指責,他通,F(xiàn)身說法,指出自己的種種缺點,讓弟弟們引以為戒。有些教導的話,不厭其煩地說,非常有耐心。曾國藩前期做京官,一開始是閑職,可以有很多時間和家人通信;后期他一路升遷,官越做越大,事務越來越繁雜,但他依舊能不間斷地給弟弟們寫家信。曾家弟弟們能有這樣一個循循善誘,關愛手足的領頭大哥,何其有幸!

  3、個性耿直,忠心耿耿

  縱觀曾國藩這一生,他對大清王朝可謂是忠心耿耿。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滿清對漢人多有顧忌,讓漢人執(zhí)掌大權時,總會加以制約。這種約束的形式之一就是只給官職,但不給予實權。太平軍發(fā)動起義,清政府派遣曾國藩去湖南鎮(zhèn)壓“叛軍”,卻不給予實權。他空有一頂大烏紗帽,無法遣兵調(diào)將。這讓一心想做一番實事的曾國藩與只想護權的湖南官員之間產(chǎn)生了很大的矛盾,憤懣之中,他借丁憂辭官返鄉(xiāng)。如果不是天平天國的殘余實力依舊強大,皇帝絕不會再請曾國藩出山。曾國藩為人耿直,看不慣官場上的流弊,他每每用辛辣的語言痛斥這些官場上的沉疴積弊,甚至還大膽上書勸誡咸豐皇帝,卻沒想到觸怒了龍威,所幸有人為他求情,他才得以保命。雖然他保全了性命,但是咸豐皇帝對他卻有了成見,這為他此后官途上的諸多不順種了苦果。

  晚清政治腐敗,國力衰弱,官軍抵擋不住天平天國的農(nóng)民起義軍,清兵不堪一擊,節(jié)節(jié)敗退。曾國藩文官出身,帶兵打仗是外行,但是官場的腐敗政治他看得很明白。他采用了新的征兵方式,招募老實、肯吃苦的農(nóng)民,建立了有戰(zhàn)斗實力的湘軍,在抗擊天平天國的軍隊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放緩了晚清覆滅的腳步。平定天平起義軍消耗了曾國藩很多精力,以至于他出現(xiàn)未老先衰的諸多病癥——耳鳴、目力下降、失眠。他雖然幾度想要歸隱湘江老家,但是朝廷的詔書和“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使命感讓他抱著病弱之軀奔赴在戰(zhàn)爭前線。戰(zhàn)況危機,他預計自己無法生還,幾度寫下遺書。太平軍平復后,他又被派去圍剿更為兇悍的捻軍。剛脫離險境的他,又落入了另一個險境,如果不是對清王朝的赤膽忠心,曾國藩怎么會將個人死生置之度外呢!

  4、天資愚鈍,以恒取勝

  曾國藩在家書中常常提及自己天資愚鈍,乍一看以為這是古人一貫的謙遜之辭,但是看完曾國藩的履歷,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非他的自謙。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七次,考場作文還被考官當作典型的問題文進行“展覽”。后來他中進士,點翰林,成為了京官,初期求學的功利心重,人也浮躁,制定的學習計劃總完不成,對聚會游玩一類的事情卻特別上心。曾國藩的脫胎換骨,始于30歲那一年。他來到京城之后,擴大了見世面和朋友圈,他發(fā)現(xiàn)一些新朋友致力于理學,涵養(yǎng)深厚,而不是像他那樣汲汲于功名。于是他決定要像這類朋友靠攏,堅持每日早起,定下了寫日記,看書,練字的每日三件套。我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曾國藩卻將良好的習慣堅持了一生。曾國藩之所以成其大不在于他留下多少文字,而是他將人格修養(yǎng)的功夫落實到每一天,用量的積累推動質(zhì)變的發(fā)生。年輕人的缺點在于朝三暮四,早上想學吉他,晚上想學鋼琴,第二天又想改吹笛子。到處花功夫,沒有把一件事情貫徹到底,成不了學問。曾國藩說:“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我們應當學會守好自己的一口井,而不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

  我反觀了一下自己,每回開始學習之前,總是豪情萬丈的,感覺就是洪荒來了也難以阻擋我鋼鐵般的意志?墒侨兆右婚L,惰性就會復發(fā),復發(fā)后還會自我寬慰,所以年近三十終是一事無成。最近一月,看了好多天才少年的故事,如李白、李商隱,他們的稟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讓人望塵莫及。在曾國藩身上,我們看不到李白那樣耀眼的才氣,但他的故事卻更貼近我們這些天資平平的普通人。他不但沒有橫溢的才華,而且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體質(zhì)差,多病,未老先衰。可他愣是手拿一副爛牌打出了王炸。他用恒心和毅力證明了天下之至拙,確實能制勝天下之至巧。

  此外,曾國藩還特別看重勤儉持家,注重對弱者的關懷。在中國近代史上,李鴻章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確實貢獻了很多力量,他看準時代的變,也求變,像年輕人一樣謀創(chuàng)業(yè);曾國藩承接著上一個時代,他相對保守,就像我們的老一輩,傾向于守業(yè)。但是若論人格魅力,曾國藩卻是李鴻章難以企及的。有人說曾國藩是半個圣人,我覺得他更像是晚清泥潭中的一朵清蓮。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0

  “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痹鴩,這位在歷史上毀譽參半的人物,既戴有清代中興名臣的桂冠,又被世人扣上罪人的帽子。我對他的認識大多停留在那個風云巨變、硝煙滾滾的世代,高中歷史最后一題的“歷史人物評價”,我只會寫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那時他的形象就像那張試卷一樣單薄呆板。

  而他的每一封家書,都跨越時空在我的腦海中搭建起他的舞臺、勾勒出一位心系家國的“名臣”,以畢生之力致力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我是偷看了結局的觀眾,心中感慨敬佩他的偉大,眼里卻總縈繞著灰色的低落。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曾國藩早年官運亨通,越級升職,與其秉持的為政之道密切相關。在給諸弟的書信中,曾國藩提到“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實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做官,與用牧豬奴做官何以異哉?”他始終以遵守道德、教化百姓為己任,一語中的,肩上始終擔著為官的使命,不忘初心。要學其從政之法,當先取其為政理念,以此為核心,雖歷史已逾百年,但是當今世代依然適用而且應大力提倡。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曾國藩對其家人的關懷不僅超過了大多數(shù)為官者,而且更甚于普通人。在信中從蘭姐生育是男是女,到兄弟的學業(yè)進度,曾國藩都會表示細致地關心,并且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對其兄弟總是孜孜不倦地教誨,督促他們讀書寫字,修身養(yǎng)性,并列出自己和友人的事跡來激勵他們,鼓勵其讀《大學》、堅持寫日記的習慣,細微具體、無所不至。我認為這是他最打動人之處,于外他指點將士,于內(nèi)仍舊孝順父母、照顧姊妹兄弟。于我而言,上大學之后總以學業(yè)繁忙為借口,很少與父母聊天交流,對家中事務更是疏于了解,更勿談手寫家書。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閱讀完曾國藩所寫家書后,我領會到這一稱號不在于他的文章數(shù)量,而在于他的道德思想之深刻,在信中無不體現(xiàn)著他堅守的道德準則。在給父母的家書開端總會有“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在教導諸弟時,他明確指出:讀書的成就高低不在于時間地點的選取,而在于內(nèi)心志向的.堅定與否。以此糾正弟弟不正確的觀念。對于其自身,則堅持“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外圣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敝鞠蜻h大、胸懷寬廣。

  當然也可以從其家書中體會到曾國藩思想受時代的局限性,這與他一直所受的封建教育和生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也是他后來受人詬病的一點。

  其家書留存數(shù)量超1500多封,但其中蘊含的修身治學、持家理財、治軍為政和交友處世的深刻內(nèi)涵超越時空、是一個宏大深邃的思想宇宙,將其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其倡導的“格物”和“誠意”相結合,我們會受益頗豐。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1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后世對他的評價極高,“晚清中興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傳后世的不多,可是極有分量,讀之,讓人受益無窮,從《曾國藩家書》能夠略知一二。

  名為“家書”,實則不然。作品用書信體的格式,文字淺顯易懂,資料意味深長,仔細品讀,覺得它像糧食,能夠維持精神生命的延續(xù);又像醫(yī)院,能夠療救心靈的傷痕;也像超市,豐富的東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關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

  曾國藩認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為下流之輩;第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不盡,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對于看書的過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書沒有看完,必須不要看其他的書,東翻西閱,都是為外界所左右的緣故。此外,讀書人還講究養(yǎng)氣,即心平氣和,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坦坦蕩蕩。講究保身,即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太多的欲望,只會給人帶來煩惱,而過分的勞累,會讓人身心疲憊、萬念俱灰。第三謹言。讀書人說話要時時刻刻細心留意,所謂“禍從口出”。

  第二,關于功名。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讀書人的功名,是一個經(jīng)久的話題,幾千年的仕途歷史,能夠說是對讀書人“成者為王,敗則為寇”終極評價,可是曾國藩對于這一評價標準,也有他自我的見解。從家書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悵然,他認為科名無早遲,是前生注定的,絲毫不能勉強。讀書人的兩個目的:一是加強品德修養(yǎng),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之道,以期不辱沒先人;二是讀書取功名之道來成就一番事業(yè),以延續(xù)自我的生命。而延續(xù)生命最大的事情,莫過于養(yǎng)活自我。農(nóng)民,手藝人,商人,勞力養(yǎng)活自我,讀書人勞心養(yǎng)活自我,都是一樣的。讀書人的勞心,如果考中,則在朝中食俸祿,如果不中,或教授于鄉(xiāng),或為食客門吏,或入幕為賓,這一切都需要計算自我的本事才能食之無愧。退一步說,即使榜上有名,朝中為官,也須計算自我的才德,不至于將來尸位素餐。然而這一切,究竟是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我做主,可是世間沒有業(yè)精而衣食無著的人,就像農(nóng)民的耕種,即使有荒年,也必須會有豐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積壓滯銷,也必須會有暢銷的時候。那么讀書人,如果業(yè)精,終究會得功名,即使不得,也必須會有其他辦法養(yǎng)活自我。在曾國藩看來,功名不是主要的,謀生才是關鍵。

  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下,兒子曾紀澤不但在中國的詩文書畫方面皆有造詣,對西方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以及語言學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有過許多學術專著,他還自學了多國文字,通曉英文,之后成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比曾紀澤小九歲的.曾紀鴻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政治腐敗,科場舞弊成風,曾國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特地囑咐兒子不可“場前不可與州縣往來,進身之始,務知自重”,發(fā)榜前,再次叮囑兒子自重。曾紀鴻多次應試不中,之后自學成才,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專著傳世。兩個兒子的身上,體現(xiàn)了曾國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我做主”此等見識,才是大遠見。

  第三,君子之憂。

  古人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初記能夠休”,是說一個人一旦讀書識字,他一生的憂患坎坷就開始了,曾國藩認為人的憂患有君子之憂和匹夫之憂,君子的心胸有包容萬物與萬民之量,有內(nèi)自省與外輔王之能,然后讓父母不以生養(yǎng)自我為辱,這樣才能不愧為天地之人,所以君子以自我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以自我品德修為,學業(yè)不長進為憂,以百姓冥頑不化、邊民狡詐,以小人在位、君子遠遁為憂,當然,這是上等人的憂慮,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匹夫會因日,嵥榈囊患褐疁仫,世俗的榮辱,虛名的貴賤而憂,在曾國藩看來,匹夫之憂不足為慮。仔細想來,確實如此。人之一生,一日可是三餐,一生可是七尺,“縱有千年鐵門檻,終歸一堆土饅頭”,何必為了區(qū)區(q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戚戚焉?

  第四,識盈虛之有數(shù)。

  萬物盛衰,自有定數(shù)。在曾國藩與家人的書信來往中,曾有一事:曾國藩給家里寄了一千兩銀子,交代了用六百兩家用和還債,四百量用于饋贈親友,曾家并不富裕,作為家里的長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種費用以及弟弟們讀書的學費,曾國藩自我也是經(jīng)常借錢度日,可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曾國藩為什么還要擠出錢來周濟親戚呢?其中原因,用他自我的話來說,認為是自我家運太盛,不可不格外細心,以為持盈保泰之道。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升官最快的人,創(chuàng)下了“十年七遷”的記錄,這樣的奇跡,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關,可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開。曾國藩出生平民,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諳官場的險象環(huán)生,如履薄冰的官場經(jīng)歷讓他步步細心,為了自我的仕途經(jīng)濟,不僅僅嚴格要求自我,甚至嚴格要求家人,生怕由于自我的官職在改變家人經(jīng)濟狀況的同時,滋長了家人的不良習氣,所以要在自我也困難的情景下資助親戚,并且在還債一事上也格外細心,“舊債盡清,則好處太全,恐盈極生虧;留債不清,則好中不足,亦處樂之法也”。窮形盡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點,《曾國藩家書》的看點還有很多,比如關于家和,關于交友,關于治軍等等,讀一部家書,閱曾國藩的千古風流,讀一部家書,看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讀一部家書,乃知心若從容,身何勞苦!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2

  有關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有關他的家書,卻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所研究重要資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梢娫鴩麡O影響之大。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有時候因為一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上學活動,我最后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毀譽參半,他是“中興第一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chuàng)建創(chuàng)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國營企業(yè)安慶內(nèi)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非常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钡拿烂瓕τ跉v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文明史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3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我寫的是手足情誼,今天我想講講曾國藩對讀書的見解以及對我的影響。在“曾國藩家書”中,他曾經(jīng)提到“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讀完這段我只能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此時此刻的感受了,同時暗暗感嘆為什么我總結不出來這么精辟的見解。讀書本身就是一件非?菰锏氖虑椋疫@里談t的讀書不是指讀小說,更不是指看漫畫,而是指讀那些有知識,有智慧的書。通常這類書都會有些枯燥,讀起來很生澀,讀久了會昏昏欲睡。所以,曾國藩在書中提到讀書第一要有志,吊著一口志氣讀書才會堅持下去。

  我對這一點有著深刻的體會,幾年前我去一所學校面試,因為不是研究生學歷,試講完之后校長說,“嗯,講得不錯,但是你這學歷應該只適合教幼兒園的小朋友吧!闭f實話,得到這樣的評價我的內(nèi)心是極其不服氣的,雖然我的學歷不高,但是我的教學經(jīng)驗絕對豐富。不服氣也抵不過現(xiàn)實,灰溜溜的離開學校之后,我就暗下決心,你說我不行是因為我沒有體面的學歷,那我就偏要讀一個體面的學歷。

  憑著這口志氣,我走到了今天,在教育學世界排名第九的大學讀master。但是,我始終認為不應該以一個人的學歷作為他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唯一標準。孔子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三個人中難道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漂亮的.學歷背景才會成為別人的老師嗎?如果一個企業(yè)只用一種標準來識人,那么在這樣一個嚴格又統(tǒng)一的標準之下難免會漏掉一些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

  有點兒跑題,我們接著聊讀書,關于“識“,是指著無論我們讀多少書,我們都應該保持低調(diào)的態(tài)度,不要因為讀了幾本書,就覺得已經(jīng)飽讀詩書,可以指點江山了。據(jù)我觀察,那些越是成功的人,越低調(diào),越親和,越愿意傾聽。相比尚未成功的人來說,他們更愿意把自己的身份放的更低。前幾天我遇到我們的院長,我以為他已經(jīng)不記得我了,沒想到他笑瞇瞇的走過來問我:“粵語得不得。俊边告訴我以后他跟我說話可以用粵語,因為他的粵語非常標準又容易理解,可以幫助我很快的掌握粵語。然后,笑咪咪的離開了,留下受寵若驚的我在原地轉圈圈。雖然我知道以后我跟院長交流的機會可能屈指可數(shù),他也不會真的有時間教我講粵語,可是就是這種親和的態(tài)度和平等的姿態(tài)讓我對他的印象大大加分,雖然院長大人根本不需要我給他加分啦!

  然后,我們再聊一下“恒”,“恒”就是恒心嘛。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堅持,因為短時間內(nèi)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會看到堅持的結果。就例如健身,馬甲線不是一天練成的,翹臀也不是幾個深蹲能促成的。當然,滿腹經(jīng)綸也需要時間來驗證,今天讀一本書,明年再讀一本書,注定體會不到堅持的益處。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而在堅持的道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障礙阻撓著我們,克服這些障礙需要靠強大的意志。

  最后,我想再聊一聊曾國藩的“不二“讀書法。其實,他主要講的是當我們讀一本書的時候,需要讀完這本書,然后再接著讀下本書,不要一本沒讀完,就拿起另一本書。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會下載很多本書,然后一會兒讀這本,讀煩了就打開另外一本接著讀,如此重復導致讀了很多本都只有開始沒有結尾,書中的思想也沒有領悟到。因為同一時間讀好幾本書,每本書的精華都領略不到了,讀書需要思考和反思,為了讀而讀的確掌握不到其中的精華。

  看完“不二”讀書方法之后,我就改變了自己的讀書策略,其實這樣并不會降低我的閱讀速度,相反還會push我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做出相應的反思,大大提高了閱讀速度。讀書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會有反思,這樣才會更深刻的記憶書中的內(nèi)容,融會貫通,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不知道我講了這么多,大家對讀書的方法有沒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或者你們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些讀書心得,讓我們一起進步嘛。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4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xiàn)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么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chǎn)生重大 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chuàng)實業(yè)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后的,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nèi)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xiàn)了他作為兄長的風范。“誨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感動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吹枚嗔,飽經(jīng)世故,有時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里,我還是覺得這家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么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zhì)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盡早回復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 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讓,那么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nèi)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做人修養(yǎng)。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于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xiàn)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5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此募視惺艿降氖撬亲永锬欠輰胰说'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6

  今年初有幸購買了一部關于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書籍,也閱讀了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全部讀完。下面只好介紹一下《曾國藩家書》這部分內(nèi)容,以及讀這部分的大概體會和感受。

  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xiàn)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青年毛澤東在1917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他經(jīng)常向兒子蔣經(jīng)國講述他學習曾國藩的心得體會,一再叮囑蔣經(jīng)國要終生學習研究《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近1500封,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在《家書》中,曾國藩主要和他的親人談了修身、治家、勸學、交友、從政等這樣一些內(nèi)容。

  在修身上,曾國藩可謂深有心得。首先,曾國藩一生強調(diào)立志,他常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彼麨樽约簩懴伦毅懙溃骸安粸槭ベt,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在其家書家教中,立志之論甚多。曾國藩原先嗜好吸水煙,后來他要戒絕,但也不太容易,他對其弟說:“自戒潮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不挾破釜沉舟之勢,詎有濟哉?”曾國藩硬是憑律己的毅力將煙戒絕。他說:“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從某個層面上,曾國藩執(zhí)著于事功,但也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說:“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關于立志,曾國藩還在家書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笨傊,就是要按照修齊治平的理論,為社會干一番事業(yè),成為封建社會的一代圣賢。他還向人表示:“君子當以不知堯舜周公為憂,當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逼浯,他主張反省。一個人德行的進步,與意志堅定與否、與知識淵博程度高低有密切關系,但是也與能否時刻反省自己有直接關系?v觀家書,曾國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功夫,后世對其多有稱道,認為曾國藩德行的長進是由于立志和求知,也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數(shù)多,并有改過的勇氣。特別地,曾國藩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國荃連吃兩次敗仗的信中說:“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費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餒也!

  再次,為人應謙虛。鑒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教訓,曾國藩從保全自己和調(diào)整與周圍人際矛盾出發(fā),主張言行謙謹。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他提出舉止要穩(wěn)重,說話要謙虛謹慎,更要其“終身牢記,無一刻可忽”。他認為,為人要渾厚。關于“渾”,他說,“大約與人紛爭,不可自求萬全處;白人是非,不可過于武斷。此渾字最切于實用耳!边@就是說,在是非曲直的問題上,不可自以為是,必須給自己和對方留有余地。

  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獨”,這在家書里也有提及。另外關于勤儉方面的內(nèi)容也隨處可見。曾國藩重視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衛(wèi)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養(yǎng),才具備了同時代人不具備的一些精神素質(zhì)。

  在讀書問學上,曾國藩主張經(jīng)世致用,即學以致用。他在《與諸弟書》中闡釋了“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的理論。他說:“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謂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國、天下,皆物也;天地萬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窮其理也。如事親定省,物也,究其所以當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隨行,物也。究其所以當隨行之理,即格物也。”讀書要有恒心。曾國藩以自己讀書的心得告訴各位兄弟,做學問的方法有很多,但集中起來卻離不開“有恒”二字。他提出讀書當“主敬”、“靜心”、“早起” 、“讀書不二”、“讀史”、“寫日記”、“日知其所亡” 、“日無忘所能”、“謹言”,并且提出讀書持“專注”和“有恒”四字。他認為只有如此,方可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真正的讓讀書成為養(yǎng)生養(yǎng)氣之術。

  家書家書,最重要的是和家人的關系和交流。曾國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父母、兄弟、子女;三大境界:“孝”、“勸”、“教”。曾國藩雖身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喪之事,無不是征求過父母之意見,方作出決斷;當父母離開人世之時,雖手中大權在握仍不忘記講求孝道,在家丁憂以明孝義,即使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時,仍然不忘記寄書至家中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曾國藩在家中身為長子,在當時“長兄為父”的時代曾國藩在家中所充當?shù)牟粌H僅是長兄的角色,在一定意義上還有父親的成分。他以“勸勉兄弟勤學修身”為至上,以告誡“兄弟間當和睦,方可興家望族”為重點。曾國藩深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時常勸解兒女“有才無德者稍遠其人,有才有德者,師之友之可也”。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jīng)歷三大階段:幼年、中年、老年,充當三種角色:子女、手足、父母。在這本書里,讀者可以兒女之身份去體會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體味如何盡到一個做兄長的職責,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儒家思想伴隨著中華文明不斷豐富完善,可貴的是儒家能夠將思想浸潤貫穿到人們的具體行為規(guī)范中去,形成了完成的體系,內(nèi)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取得了統(tǒng)治性的主流地位。我們不主張“復古”,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傳承至今,獨步世界,就不能否認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先進性的一面。我們不應該全面就收,更不應該全面拋棄,而應該取其精華,傳承、豐富、發(fā)揚。隨著價值多元化的發(fā)展,當今社會面臨著道德低線淪陷、教育體制的功利化、社會責任感普遍卻失等一系列危機,讀讀曾氏家書,或許能使我們在面對大到政治腐敗,小到家庭、個體間的漠視。富二代,拜金女、啃老族、低俗文化泛濫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時候迷失方向的我們重心找到人生行進的道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06-30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5篇)11-18

曾國藩家書經(jīng)典語錄09-21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1-14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3-14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200字(精選9篇)07-15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9-29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4-30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