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嗟來之食讀后感 推薦度:
- 嗟來之食讀后感 推薦度:
- 《嗟來之食》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嗟來之食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嗟來之食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嗟來之食讀后感1
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了《嗟來之食》這篇文章,讀了這個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古時候的齊國。有一年齊國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饑荒,有錢人黔熬給災(zāi)民施舍食物、大家都樂于接受施舍,因為食物是人生存下來的最基本條件。可在這次施舍中有個災(zāi)民寧愿餓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他的思想里那個有錢人的`施舍是對他來說是一種侮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受侮辱、他選擇了守護尊嚴、放棄生命。
我很佩服這個人的精神、他為了尊嚴而不受嗟來之食,可這是帶有遺憾的佩服、不希望有的佩服。我覺得為了骨氣賠上性命、劃不來。人的生命偉大而寶貴、一次性的生命不會有第二次,他應(yīng)該接受施舍、保護生命再幫助別人、愛護親人。我在佩服的同時感覺他是很固執(zhí)的、為什么要理解為嗟來之食、為什么不理解為借來之食。無論是什么之食、首先要選擇活下來,活下來再償還別人的幫助、選擇放棄生命的思想是極端的錯誤。
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與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形成強烈對比。勾踐為了打敗吳王、選擇的是屈服于吳王、奉承吳王、承受吳王的羞辱、再臥薪嘗膽以積蓄能量、利用機會打敗吳國,獲得勝利。還有韓信甘愿忍受胯下之辱、如果韓信選擇不怕死揮劍刺向那屠夫、屠夫死、他也會死,韓信選擇從屠夫胯下鉆過、避過禍端求得平安,日后跟隨劉邦建功立業(yè)被封為淮陰侯,他報答了漂母,但并末報復(fù)那個屠夫,而是把他找來,任命他為下級軍官。
我覺得韓信的選擇很正確、如果故事中主人公選擇接受食物不被餓死、憑他的個性一定會有所成功,之后再去報答施舍他的人,像韓信那樣做該多好呀!可放棄尊嚴是很難的,想韓信當時的選擇也很痛苦。
尊嚴使一個人變得不再丑陋、使美麗成為永恒,但是相比之下生命更加寶貴,因為一個人的尊嚴、夢想的實現(xiàn)、成功與否取決于有沒有生命,沒了生命就沒有夢想、沒有成功。
嗟來之食讀后感2
《嗟來之食》是一則成語故事,說的是一位有志氣的災(zāi)民因為不吃別人施舍的糧食而餓死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有一年,齊國出現(xiàn)了大饑荒,到處都是逃荒要飯的人。富人黔敖好心賑濟災(zāi)民,在路邊擺設(shè)了食物。有一個人餓得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黔敖大聲沖他吆喝說:“喂!吃吧!”沒想到那人卻瞪視著黔敖,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后來,雖然黔敖賠了禮道了歉,可那人直至餓死也沒有吃黔敖施舍的飯食。有學(xué)問的曾子認為這個災(zāi)民太固執(zhí)了。他說:如果別人不客氣地招呼你,你可以走開,但當別人已經(jīng)道歉時,就應(yīng)該吃了。這個故事后來廣為傳頌,在民間還有了“志者不吃嗟來之食”的說法。讀完這個故事,我認為曾子的評論是有道理的.。人應(yīng)該識時務(wù),凡事多考慮利弊。有志氣固然好,但過于固執(zhí)就不對了。比如說,這兩天江西省發(fā)生了地震,為了避開余震帶來的傷害,許多人冒著寒夜的潮氣露宿在外。這個時候,全國乃至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如果江西受災(zāi)的群眾只講骨氣,志氣,拒絕外來幫助,那么,很可能會有許多體弱多病的老人、孩子會生病,甚至?xí)猩kU。就像1976年中國唐山市發(fā)生震驚世界的大地震,卻堅持要自力更生,拒絕世界其他國家?guī)椭菢樱斐芍卮蟮娜藛T和財產(chǎn)損失。中國人自古就講尊嚴、志氣,但凡事要視情而定,如今,我們國家也比從前更加實際了。江西地震剛發(fā)生,就公布出接收捐款捐物的賬號,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相信受災(zāi)的江西人民會很快渡過難關(guān)的。所以,我認為,《嗟來之食》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人不應(yīng)該太固執(zhí)、太狹隘。既要勇于幫助別人,也要愉快地接受來自他人的善意幫助。不要因為過于講究面子而做傻事。
嗟來之食讀后感3
嗟來之食》這篇短文給我們講述了一位饑餓的窮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吃富人黔敖帶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最終餓死街頭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yīng)有自尊,也有維護自己尊嚴的權(quán)利,但同時也要學(xué)會尊重別人,學(xué)會寬容。
每個人都應(yīng)尊嚴,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于維護自己的尊嚴。歷史上有可殺,不可辱的士;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文天祥;還有許許多多“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革命者。在葉挺軍長的身上,我們體會到那種為了堅持真理,寧愿“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也不愿乞求“從狗洞里爬出”而獲得自由的`精神;在使者晏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應(yīng)對的智者;在十一歲意大利愛國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大義凜然的孩童,一個敢于扔掉施舍的孩童……他們都是為了尊嚴,為了那比生命還寶貴的尊嚴。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從那位衣衫襤褸,餓得少氣無力的窮人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他為維護自尊而瞪視的目光,而且也感受他鄭重的話語的分量,體現(xiàn)了“人窮志不短”的高貴品格,所以那位窮人開始拒吃嗟來之食是對的。
不會尊重別人,不會寬容別人是短文中那位窮人的缺憾。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黔敖知錯就改,已經(jīng)道歉,并且尊重了你,這時的施舍絕不是嗟來之食,何苦要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人都應(yīng)當珍惜。我想對那位窮人說:“人既要有尊嚴,又要在有自尊的基礎(chǔ)上,學(xué)會寬容——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應(yīng)該是我們的心胸!”
【嗟來之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嗟來之食作文八篇02-23
《嗟來之食》讀后感03-12
嗟來之食讀后感04-29
寓言成語故事:嗟來之食04-26
嗟來之食讀后感15篇03-04
嗟來之食讀后感(15篇)04-09
嗟來之食讀后感9篇03-09
嗟來之食讀后感(合集15篇)04-14
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