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的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斷舍離》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斷舍離》的讀后感1
乍看到《斷舍離》并不理解其意思,只覺得說的似乎應該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其實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斷舍離說的是一種超級整理術。
說到整理,一下就讓我想到了收納。在收納方面,我雖不是什么專家,卻也不是將家里搞得臟、亂、差的專家,然而這種整潔卻是建立在花費大量時間上的,剛剛將衣柜整理好,也就是兩三天,衣柜就又恢復了原樣。這也是常常令我苦惱的事情,卻絲毫沒有辦法,隔一周,依舊將所有的衣服翻出來,折疊好,繼續(xù)進衣柜。三五天后,又會變得亂糟糟的。對此,我常常責怪領導,是他找衣服時,給翻亂的,而同時,翻亂后又不及時整理。
書中所說的斷舍離,指的是把那些”不必須、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決、舍棄,并切斷對它們的眷戀。
看到這里,我不得不說我是一個十分戀舊的.人,整理衣服的時候,每每看到不穿的衣服,或者穿舊的衣服,卻從來不會將其扔掉而是依舊疊好,放到衣柜里,總覺得扔了可惜,可是放著有用嗎?其實也沒用。雖然想著或許哪一天舊物改造的時候,會用到它,可是繁忙的工作中哪有時間去做舊物改造,舊衣服收了兩三年,甚至更久,卻也在一次大清理中扔掉了。而這些年,造成家里繁亂的直接原因就是這些無用的東西所占據的空間,與收納整理它們所花費的時間。
在沒有看《斷舍離》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覺得茶幾上的東西不能再精簡,雖然看著總覺得有些不美觀,可是煙灰缸是平時用來放瓜子皮、果核等廢物的,紙巾肯定是不能精減的,吃了水果后,拿一張紙擦手非常方便,剩余的三種零食,更不能移動,放到其他地方會忘記吃,久而久之就會壞掉?墒,看了《斷舍離》后,我做了新的改變。將瓜子、榛子現南瓜子換到了小容器里,這樣占據的空間比較小,看起來也整潔了不少。煙灰缸直接放到了茶幾下面,用的時候再拿出來,或者在看不到煙灰缸的時候,就會直接將果核扔到垃圾筒里。如此一整理,茶幾上,雖然沒有做什么精簡,卻也比原來看起來整潔了許多。
看到漂亮的有意思的購物袋,我常常會保存下來,舍不得扔掉,可是這些東西卻占據了很大的空間,而基本用不到。將這些東西清理掉,發(fā)現空間多出了許多。
在看《職來職往》的時候,有一個女生,說她喜歡整理電腦,將文件夾分類分得特別清楚,其實這也是一種整理術,如此可以讓工作變得很輕松。
書中,用圖表的方式、簡潔的語言,將家居整理的方法說得非常詳細。本書適合那些家里凌亂卻不知道如何整理,家里雖然整潔卻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整理的人,從書中可以學到非常實用的家居整理術,讓生活變得更加輕松。
《斷舍離》的讀后感2
之前有在圖書館和書店看到過這本書,也曾經信手翻了一翻,初步印象就是舍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所以一直沒有買回家......
后面考慮,為了教育經常喜歡亂買東西、把家里“整理”得亂七八糟的家屬。順便自己也認真靜下心來翻一翻,最終還是在網上與其他書一起“搭著”買了一本。
拿到手以后,發(fā)現這本書與我之前想的不完全一樣。
《斷舍離》這本書層次很分明,從教人如何選擇篩選必要物品(清理雜物)開始,漸入如何管理家居物資,最后上升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生活,挺有意思的。
“斷舍離“這個概念是由一位日本女性山下英子提出的——斷,是斬斷物欲;舍,是舍棄廢物;離,是脫離執(zhí)念。
書中指出,對于物化在具體而言,“不輕易地入手物品”、“放手不需要之物”、“人、事、物的循環(huán)與代謝”,進一步引申到人類身體體系上,則是“節(jié)食diet”、“排毒detox”、“新陳代謝metabolism”的閉環(huán)。
我第一次見過這種寫文章(講道理)的方式,先分析“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從生物學上解釋了人類對于物質的'攝取寧多勿少的追求物欲的天性,也即“黏性”,接下來提出了一個“物質軸”的概念,即“以物質資料為基準軸的觀點來進行取舍和判斷”;
然后解釋“斷舍離的工作機制”,具體將如何實施斷舍離分為“觀念上的斷舍離”“雜物上的斷舍離”“收納指南”以及各個家居空間的具體操作方法,各種思路和方法都很具體,很實用,緊密結合實務。這就有點意思了,這里依舊緊緊地圍繞一位家庭主婦的視角,面向家居(內務)秩序管理目的和用途。
接下來就以“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兩章,將“斷舍離”這種手段融入人生,進而升華成“斷舍離”精神,并具體列舉了“時間”“煩惱”“結婚”“甲戊”“終活”等場景的應用,引導自己完成“身體、心靈、生命”機制的回歸,并擺脫過剩執(zhí)念,減輕心靈負重,讓人生處處自在怡然。
隨書還附贈了一本小冊子,里面直接以圖畫方式列舉了很多家具收納之類的技巧和方法,確實也挺容易理解接受和實用。
這本書,刷新了很多國人的觀念,引導我們更好地管理家居,進而更好地樹立一個管理生活和精神的人生信條原則。特別值得當下中國人經歷了從過去物資不足,到現在物資很豐富生活很富足的背景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具體行為,料理好自己,很有幫助和借鑒。
總之,值得推薦!
《斷舍離》的讀后感3
我記得那年,每次考試,班主任總是有以下幾點建議:
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應對,不要有心理包袱,輕裝上陣,才能發(fā)揮出最好的競技水平。
一直記住這段,特別是“輕裝上陣”這個詞銘刻于心,所以每次面對生活的考驗,只要以輕松平和的形態(tài)來處理,卸下心頭的重擔,身心輕盈,一切難題便事半功倍。
山下英子提出“斷舍離”的概念,表面上是日常生活中接受安排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包含著人生的道理,是一種以輕松、不可思議的心態(tài)整理安排。
我們知道環(huán)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壞人,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心態(tài),甚至干擾他人的情緒,導致惡性循環(huán)。
所以,第一步,切斷。切斷貪婪,斷絕一切不必要的物品,使“入口”變窄,只有“收藏、精選”才能通過“關卡”。當身邊只有你喜歡的東西時,心情會越來越快樂。
第二步是舍。丟掉浪費,舍棄貪婪。你不再需要的東西扔掉它,賣掉它,或者送掉。明白“可以用,但用不到”就沒有意義,只會增加環(huán)境的混亂,惡化心情。
前兩步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通過對物品的收集和處理,不斷地用必要的、合適的、舒適的物品來替代不必要的、不合適的、不舒服的物品,最終達到生活環(huán)境、生活物品和生活主人的和諧狀態(tài)。然后一個新的世界將會出現。
英子女士把“斷舍離”分為三個層次,其中最極端的是“離”——擺脫執(zhí)念,認識自己,愛上自己,成為一個自由、清新、快樂的自我。身處一個舒適的空間最終會讓你快樂。整個人散發(fā)出積極的能量,感染周圍的家人和朋友,一起過上積極的生活。
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賢人那里學到“斷舍離”的生活智慧。
在那些日子里,柳三變的“忍把浮名換作淺吟低唱”,是悲憤和看透名利之后的決裂,曹孟德的“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是通透練達徹悟人生之后的.斷舍離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人們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互相推搡,互相欺騙,這就是所謂的“奮斗”,但最終,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留下孤獨。甚至有年輕人突然死于過度工作,還有更多的人在一生的痛苦中失去了寶貴的健康。
是時候理清你的思緒和欲望,放慢腳步,“輕松上陣”,告別過去的貪婪、憤怒和偏執(zhí)。要知道,只有帶著愛和感激,你才能到達通往天堂的霓虹燈。慢慢來,不要錯過你生命中那些美麗可愛的人。
《斷舍離》的讀后感4
各位對不起,先道歉解釋下,因去出差,導致沒電腦和時間寫,斷舍離開頭是講解作者由心理負擔加重,通過很多種辦法卻依舊沒辦法解決,最后靠自己摸尋試用了一套方法,并詳細分析各種原因導致的負擔。
它詳細分析了由欲望造成了貪,理念上來說人生來就不可能沒有欲望,但是太多變貪了會導致你經濟、時間負荷過大。第一部分即讓人斷掉一些非必須的欲望,以我個人的理解是可以將其應用到很多生活場景的,比如減肥,不是非要多吃一口或者吃非常昂貴的食物,你想要好的身材你就不能期待每次都能大飽口福,說起來跟魚和熊掌的道理一模一樣。
第二部分為舍,即舍棄掉那些現有感情負擔的東西。比如這個舊杯子我用了兩年了,朋友送我一個星巴克杯子,我又不舍得把舊的扔了,也不舍得使用朋友這個帶有情誼又是名牌的杯子。這里的個人建議與作者一般,生活就是生活,你每天看著這個舊杯子都要懷念一下,看到那個要懷念一下,多浪費時間精力,浪費房子的空間;假如把舊的'、不合身的衣服扔了,買套新的去裝扮自己,也能有個更好的心情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且作者這里也提到了你自己都不舍得用名牌的心理去分析你自身是因為你心態(tài)沒擺正,這個是很nice的指出,如果哪位同學看了這個書記得注意這個概念。大多數父母會給孩子灌輸節(jié)約的概念,節(jié)約確實能節(jié)流,可是因為這個節(jié)流造成不能開源那就得不償失;過去我為了省幾塊錢走過幾公里路去吃飯,也克制得自己想去吃的肯德基都要順帶請朋友吃飯才去,等到明白后悔不已,我挺喜歡的想法,“千萬別委屈自己對別人好,那樣只會降低自己的人際價值,就像做事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還不如把握自己手中!
對于離我覺得有點偏佛性,個人不太喜歡,佛性不是對于現在的自己帶有點欺騙成分,社會不會因為你的佛性而對你手下留情;對于所有的年輕人能夠做到兩個足以,因為你已經斷了自己多余的貪念,留下你對的、真正需要的念想,并且舍棄了那些沒用的,非必須的東西,那你應該是個很有效率、有目標的年輕人。
對于現在的我提升并不高,因為本身就是個很窮的人,而且也沒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未找到自己的一半,對于那種占用空間、太花瓶的東西都不太感興趣,每天的時間都用來擠地鐵了,還是老老實實想著怎么利用地鐵時間吧。
《斷舍離》的讀后感5
十年磨一劍,日更十年第83天。
想要突破1000人關注,2月結束時有930人關注,本月計劃增加70人關注,今天增加1人,本月累計增加47人,目前977人,感謝每一位小伙伴的關注。學會享受過程,懂得知足常樂。古典老師說,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的作品,許多年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今年終于把它看完了。這本書豆瓣7。4分還不錯,但是對我而言,比較失望,看完幾乎沒有什么收獲,全書能夠帶給我啟發(fā)的內容屈指可數。唯一有一句話讓我比較感動,演員陳數在推薦書里引用了霍金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币彩堑谝淮慰吹窖輪T為書寫序,也讓我對陳數多了一分好感。
覺得看這個書名,就把這本書的內容已經包含完了,重點就是去實踐,不僅是生活中的斷舍離,還有精神上的斷舍離。不過我十分佩服的是作者創(chuàng)造了“斷舍離”的理念,然后把它傳播出去,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讓別人因為自己而受益,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也想到《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曾經從來沒有微習慣這個概念,但是作者創(chuàng)建了它,并且把它傳播出去讓無數人受益,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是微習慣終身踐行者,我現在也在給人傳播微習慣,如果我能夠用多年時間持續(xù)影響100人,500人,1000人跟著我踐行微習慣,讓大家因為微習慣而受益,這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國內的社群有幾個比較火的,比如譚杰創(chuàng)辦的007,影響了許多人每周寫一篇文章。小牛媽媽創(chuàng)辦的日記星球,影響了許多人跟著每天寫日記。曾經沒有斷舍離,沒有微習慣,沒有007,沒有日記星球,他們創(chuàng)建了這樣的一個概念,然后把它傳播出去,實現從0到1的突破。然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規(guī)模還在不斷持續(xù)壯大。我就想到張杰彬老師講個人品牌,收費接近20萬一個人,一年只需收費5個人,就是年入百萬。看他的文章得知,他在個人品牌課里說到,要創(chuàng)建一套理論,我之前看了這句話沒有感覺,但是現在把這些聯系起來,發(fā)現真是那么回事。我就想,既然微習慣這么好,我能不能也創(chuàng)建一個概念呢,它就是微習慣星球,是受到堅持星球與日記星球兩個社群名字的影響,就這么干,寫完我就開通一個知識星球,名字就叫微習慣星球。
期望將來可以影響1000人跟著我踐行微習慣1000天。當然,這肯定不容易,但是值得嘗試。我覺得微習慣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戰(zhàn)勝半途而廢,生活中有太多半途而廢的案例,幾乎都麻木了。而微習慣仿佛就是漆黑夜里的一束光,讓我看到持之以恒的可能性。我非常有信心可以持續(xù)行動1000天,我也做好了持續(xù)行動十年,持續(xù)行動一輩子的準備,我成為了一名微習慣終身踐行者。
《斷舍離》的讀后感6
一位同事的婆婆是典型的囤積癖,新鮮的水果買回家,她要收進冰箱。每次只撿快壞掉的吃。決不允許其他人隨意地吃。
同事帶回家的東西,無論吃的還是用的,只要能夠存儲一段時間,她都悄無聲息地收起來,直到其他人都忘記,直到她自己也忘記。
最令人受不了的是,她喜歡囤積塑料袋。家里的塑料袋囤積了一大堆,同事懷疑,有的塑料袋估計已經囤積了十年之久。然而,如果其他人需要的時候拿一個用,輕則要承受她的白眼,重則要忍受她的謾罵。
只要別人用了她的東西,或者她不得不使用了自己所囤積的物品,她的心里就會很難受,就算那僅僅是一個塑料袋,就算她囤積的塑料袋已經老化掉渣。
囤積癖是我給她的定義,因為她是我所知道的人當中最當得上這個名的人。不過,囤積癖也并不總是以如此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它甚至就潛藏在你我這種自以為正常的人的行為中。
當我認真細讀《斷舍離》這本書之前,并不認為自己有囤積癖,也未曾認真思考過,自己內心總是存在的一股沉重感竟然是閑置物品所帶來的“怨念”。它雖然不明顯,但卻多多少少影響著自己的生活。
雜亂的房間,甚至都讓自己不想踏足;凌亂的'衣柜,甚至都讓自己沒有打扮的沖動;紛亂的思緒,甚至讓自己停滯了求知上進的腳步.......
是什么讓我們囤積了如此之多的物品?而我們的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嗎?
書中提到了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逃避現實型、執(zhí)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我覺得普通人的囤積癖,這三種原因多多少少兼而有之。就如我的父母,他們是生活習慣很好的人。家里的物品分門別類儲備齊全。同時,他們也是很節(jié)省和節(jié)約的人。洗衣服的水要留著沖廁所;洗菜的水要留著澆花。一個紙箱可以裝滿垃圾再扔掉;一件舊衣服可以送給鄉(xiāng)下的親戚。但凡我想扔掉一件不用的舊物,他們總是會問:怎么要扔掉呢?壞了可以修。
如果回答說不想要了或者不需要了。他們便會指責:太浪費了,多可惜。
覺得可惜,是阻止我們放棄閑置物品的最重要的一種心理。然而,《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卻認為,“可惜”成了很多人不用扔東西的赦免令,而不是真正的對物品的愛惜之情。因為物品要盡其用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而覺得可惜,恰恰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物品上,思考的主角是物品而不是人。是因為物品還能用,而不是自己需要它。這種心理往往把物品凌駕于人之上,久而久之,否定了自己的價值。難道我們自己的價值還不及一件閑置的舊物嗎?作者:布道女巫
《斷舍離》的讀后感7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的作品。剛開始聽說這本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本關于禪教的書,沒想到靜下心來讀的時候,卻發(fā)現其中的道理要仔細閱讀才能得以升華,讀一遍可能體會得不是很深刻。
斷舍離 就是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就是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
離即是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這點和收納術是不同的。
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靈改變了就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梢哉f,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在生活中, 我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記了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時候只想到它便宜,沒想到即便買回去了,它會不會有使用的價值,還是買了回去之后一直積壓在那里。這也正是我們考慮問題的所在,很多時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時沖動,不分輕重就去做了,然而當問題的結果出現分歧的時候,才發(fā)現當初怎么會這么做呢?教學生也是這樣,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辨析他們的心理,而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去用一個模式試圖改變他們,他們是有思想的人,是不能任你改變的。
《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 不要以“總有一天會用得上”之類的借口,就那樣把東西放在一邊不去處理。而是讓它們去到此時此刻最需要它們的地方,要有意識地不斷把物品送出去,“舍棄”掉。物品處于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這種精神,只有思想不斷進步,你接觸到的教育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而不是以為自己十幾年前就讀了某位名家的教育書刊,就一直沿用那里面的思想一路下來用到自己的教學上,那都是行不通的。
斷舍離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選擇再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是根據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像我們做教師的,總是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超越,改正自己以往的還認為可行的教育方法,現在的學生教育成為難題,現在的學生家長由于年輕,閱歷少也成為我們教育對象中的一個要研究的課題,所以,要想做到斷舍離,真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思想上要超越,行動上更是要提高,人生需要通過不斷的經歷,不斷的選擇,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務是什么,人生才不會迷茫而毫無意義,失去生機。這本書我很喜歡,有時間我要多讀幾遍。
《斷舍離》的讀后感8
首先要了解斷舍離的深刻含義。斷,即斷絕想要進入自己生活的不需要的東西;舍,即舍棄身邊泛濫的破爛兒。不斷地重復斷和舍,最終達到離的狀態(tài):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間。
要做到斷舍離,自己需要深刻的意識到,物品的存在僅僅是為自己服務的,對于人來說,任何物品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它們都只是在自己生命的某一段時間里陪伴自己的東西,自己不可能因為存積或愛護了它們多久,在自己死后就能帶走它和它永遠在一起。所以不喜歡的東西,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它本身還能用就讓它陪在自己身邊。
當我很快的開始實行斷舍離時(其實做到斷舍離是相當快就能進入狀態(tài)的),自己最大的感受有幾點:
1、活在當下。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更加專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對正在做的事情更加認真、上心。因為想著的就是趕緊做完這件事,然后放下它。真正的活在當下。
2、生活的精致感。更加喜歡自己現在所處的環(huán)境,在意識到和自己打交道的東西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留下的的時候,生活的精致感油然而生。
3、迎接挑戰(zhàn),接納新事物的能力。看待物品,事情,甚至知識的眼光也再跟著變化。以前老想著以后要做什么,學什么,卻因為眼下的堆積的事情太多,無法輕松地開始。
4、淡然對待不能擁有的東西。對于進入自己生活的物品的選擇更加慎重。不能只因為它還不錯,而不是因為自己真正需要它,喜歡它(可能沒用,但是至少自己看著就舒服),就要去擁有。你花在它上面地精力帶給你的回報或許遠遠比不上你在維護你和它的關系上的付出。
以上,"它"不只能指代身邊的物品,還包括過時友情,愛情。過去的情感或許美好,偶爾回憶也會讓你醉心其中,但如果真正讓你回到當初地狀態(tài),卻很可能已變了味兒。
當我寫下這些的時候,意識到,寫下的這些感受,也是一種應該被舍棄的東西。我寫的知識博客,讀書感受,很多時候都是希望能一勞永逸的記錄下,曾經我意識到了某個深刻的道理,體會到了某個難以體會到的感受,但是,任何知識與感受,都不可能因為你寫下了它,你就能真正一直擁有它。如果不時時刻刻都去反思,去感受,而是依賴于"我寫過這樣的博客,我有過這樣的經歷"來麻痹自己,那么這些博客對于當下的自己,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是寫總結博客又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要舍去一個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入的去了解它,總結提煉它,然后讓它融解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博客的意義就在于,自己要時刻溫習,在已經總結的基礎上再一次次總結,直到有一天,可以放心的刪除它。
《斷舍離》的讀后感9
端午假期說長不長,說短又不短,三天時間,遠程旅行沒辦法,短途旅行又不甘心,思來想去,只有待在家里多陪家人。趁此時間,讀了兩本書,《雙城記》與《斷舍離》。
斷舍離現在已經算是網紅詞了,放下執(zhí)念,放下欲望,人才會活得輕松。不過我的感悟最多的倒不是放下,而是另外兩點:
1、人生得意時,要多往上看,這樣自己才會更有動力;人生失意時,要多往下看,這樣自己才會知足常樂;
2、人生向上時,要告訴自己,人活一世,不能渾渾噩噩過;人生向下時,要勸自己,人生苦短,要看開,不要太累。
更多的感想是看雙城記后引發(fā)的。雙城記是狄更斯的作品,與霧都孤兒一樣都是世界名著,不過讀完之后感覺就算同為世界名著,也分為上中下等,雙城記應該是其中相對低層次的。
雙城記的故事設置相對巧妙,也用了一些技法,通過一個很強的懸念引出故事,“死人復活了”,不可謂不巧妙,再加上那個經典名段,“這是最好的時代,又是最壞的時代”,足以吸引讀者進行下去,接下來又通過兩個不同家庭各自的故事線往前延伸,你雖然不知道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但是你肯定知道他們之間一定會有什么關系。等到故事收尾的時候,你才發(fā)現,哇,前面的各種線索,各種不解,都是很好的鋪墊,故事的轉折還算巧妙,看完是可以回味回味的。
而且這類名著與小白文的最大的區(qū)別,除了情節(jié)的細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前后呼應的伏筆,人物對話的`豐富性等,最大的不同在于,雙城記是通過小人物的人生遭遇,給讀者展現了法國大革命的全貌,階級的沖突,人物命運的前后顛倒,對下等階層人物的同情,卻又保證客觀性,并不一味站在哪一邊,等到革命成功之后,起義群眾對于生命的蔑視,對于正義的罔顧,對于對錯的愚昧,也成了作者諷刺的對象,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悲劇,因為只有悲劇的內核才足夠引起反思與警醒。
這跟金庸的不少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將故事嵌入進時代的大背景中,渾然天成,并不會感覺是故事,這非得對于歷史與世情的理解到十分,才可以實現。不同的是金庸寫的是通俗小說,其中取悅讀者的部分,比如主角的愛情,各種武俠招式的奇妙,最終大團圓大結局的設計,對整個故事的立意與內涵是有一些遺憾的。
但是雙城記也并不是沒有遺憾,其中主角露西與達奈二人的形象過于臉譜化,一對優(yōu)秀的青年男女,簡直是沒有缺點的存在,德法耶太太的邪惡部分完全蓋過了她的堅定,機智等特質,對她的悲慘命運也沒有多加闡述,整個弱化了故事的矛盾與沖突感,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而且各種人物配角的血肉不夠豐滿立體,特別是主角西德尼的描述上,如果能夠多花費一些篇幅,多描寫他的經歷與人生,引起讀者的認同與代入感,那最終的結局帶來的震撼與惋惜一定會更強烈。
《斷舍離》的讀后感10
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找了幾個小朋友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在生活你們更喜歡加法還是減法,小朋友都不約而同的回答我說加法,他們認為加法就是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的會變多。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囤積物品的習慣,超市里的購物袋,雙十一的打折商品,買了幾年卻連吊牌都沒有拆掉的衣服等等,網絡上有這樣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生活堆得滿滿的,有時候,非但沒有因為當你要使用的時候用到了而感到愉快,還會因為尋找它和儲存它而增添了巨大的煩惱。我今天推薦的這本書中傳達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斷舍離”。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
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斷舍離》在生活中,是從加法轉向減法,家里的物品能盡其所用,自然就會少,空間大。斷舍離在心靈上的改變是從減法轉向加法,由不想去整理家的討厭、厭煩到整理后的開心、愉快、自信。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我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并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huán)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huán)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其實說到底“斷舍離”是一種本我的生活方式,它強調活在當下,其實就是告訴你要直面問題不要逃避。房間很亂就馬上整理,沒時間也可以先從小物件整理起,總之要馬上動起來。東西太多放不下就丟,別舍不得,因為再放兩年你也用不到。總之別老是想啊想,要行動起來。要知道并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事實上活著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斷舍離”向我們展現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清爽而有品質。如果這正好是你所向往的,那么你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斷舍離》的讀后感11
一直聽說斷舍離這個概念,朋友圈也經常有朋友在斷舍離,終于沉下心來閱讀這本書,受益匪淺。
沒看這本書之前,猜測這可能是一本關于心學的書,最近,我發(fā)現我這病挺嚴重的,喜歡猜測,動不動就自以為是,想當然,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督饎偨洝氛f不住于相。都是說要去掉自己的主觀意識,讓事物合乎道,而不是”我想”,”我以為”。小時候老師總夸我,這小孩太聰明了,沒說頭就知道尾巴,現在想來原來是貶義的。
這書寫得很樸素,就是教你收拾居所,把家里多余的東西扔掉,把不用的拿走,讓家寬敞起來,讓衣櫥寬敞起來,讓廚房寬敞起來,讓抽屜寬敞起來,留學你在用的東西,讓偶爾用的或者長時間不用的東西請出你的家門。然后一切就發(fā)生變化了,從物到心發(fā)生變化,奇跡就誕生了,好運就來了。
山下老師就是很耐心地指導你如何去斷去舍去離,告訴你這個過程如何去克服,如何由自己而影響家人一起斷舍離,而沒有太多的言語去告訴你什么哲學啊、人生大道理這類話題,而只是告訴你如何去面對物,這個實實在在的東西,沒有虛,也不玄。
是的,當你對你身邊的多余的物開始拋棄,而讓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寬松起來,簡單起來,那么多一直都舍不得拋棄的東西都扔掉了,從扔掉物開始,也開始了清理心中的垃圾了,因為外在已經習慣了簡單,那么有外及里的功夫大概就到了。
就像我剛才說的“猜測”,猜測、懷疑、自以為是其實也是負能量,負能量都消除了,正能量就滿滿。
當我們養(yǎng)成了至簡的.習慣,那么我們未來在做選擇的時候應該就會還慎重了,比如說買一件衣服,確定要經常穿嗎?確定是必須的嗎?還是為了滿足購物癮而買呢?推此及彼,其他的事情也會一樣的,那么,人生就發(fā)生變化了。
這幾天一個人回沈陽,居家隔離不出門,沒事收拾家,收拾自己的東西,痛恨自己,痛恨以前的自己,那么多衣服,那么鞋,那多書,那么多生活用品,太多是不需要的,為什么會買買買?接下來,我要扔扔扔。
山下老師也不是說你非得過苦行僧的生活,該裝飾的還是可以裝飾,該高尚的繼續(xù)高尚,只是你得有審美能力,得會裝飾,而不是把豪華奢侈的東西堆滿家,會“留白”,讓該高尚的東西高尚起來。
真的,生活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幸福與否,但是,有外及里的訓練方法,我是頭一回見,但我從心底相信了。
《斷舍離》這是是在微信讀書上看的,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可能還沒正確地領會山下老師的真意,但我覺得收獲甚豐。
《斷舍離》的讀后感12
斬“斷”物欲,“舍”棄廢物,脫“離”執(zhí)念,走在“自在·隨心”的路上。這是作者山下英子對于這本書的總結。在沒有接觸這本書之前,僅憑“斷、舍、離”三個字,我簡單地理解為就是丟棄自己不要的東西。心想:扔東西有什么難的呢?讀完這本書,才真正理解“斷舍離”這三個字的內涵。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個“物質過!钡臅r代。我們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一件產品也許由五個國家共同生產制造,我們有著越來越多的選擇,擁有著父輩們想象不到的富饒生活,我們擁有很多,又好像未曾屬于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家中是不是有很多閑置不用的東西,是不是存在著經常性雜亂的地方?簡單舉個例子:我的書桌,經常堆積了各種各樣的物品,有很多自己覺得會用到的東西,于是就堆在桌子上,而且經常找不到。單純覺得是因為自己疏于收拾,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我囤積了太多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就像書里形容的那樣,“暫且收著吧”“總會用上的”“太浪費了”,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控制著我們買了太多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又舍棄不了自己已經擁有的,便陷入了焦慮、郁悶、自我厭棄的沼澤。
“斷舍離”的觀念將物質和精神結合起來。物質層面做減法,探求自己生活的本質,弄明白“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這樣就能辨別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支筆,最本質的功能在于書寫。然后問問自己,對于筆,我不能舍棄的功能是什么?——好用。然后,我就可以把不符合要求的筆做處理。減輕了精神負擔的同時,也不必焦慮如何整理,因為擁有的僅僅是需要的,物質的數量下降帶來了質量提高。
精神層面做加法,追求美好,熱愛生活。以自我軸進行取舍,考慮這個東西我想不想用。我們就能察覺到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提升自我肯定感,了解自己,面對自己。以時間軸進行取舍,立足當下。當下,就是現在這一刻。時間真正的寶貴之處,在于時間之外的一點:當下。當意識徘徊在過去和未來,屬于現在的當下就成為了空洞。最后,人·事·物構建的體系,就成為了自我和外界的關聯度,從而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準進行取舍。斷舍離保留的、獲得的人·事·物,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珍貴、非常喜愛的才被篩選出來的,一定是經過時間的萃取之后,還依然存在于那里的堅定。是拋棄掉任何掩飾后和自己的坦誠以待,丟掉了所有外界的偽裝和粉飾,然后讓自己說出一句,我喜歡。
于是突然頓悟,我們只是被外在的虛假,分散了注意,蒙蔽了眼睛。斷舍離,從簡單的整理到人生哲學,是我們不斷發(fā)現自己,挖掘自己,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愉悅,享受精神的豐盈的過程。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斷舍離》的讀后感13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一句話“再完美的婚姻,夫妻雙方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山下英子老師這本《最該斷舍離的是丈夫?》則可以幫助人們很好地去梳理一下夫妻間的關系;橐龅拈_始都是你儂我儂的,慢慢地就變成了一地雞毛,從乍見之歡到相處不厭真的需要用心去經營的。書中作者揭露了夫妻關系相處的四個階段。大家不妨可以去對應一下,自己目前處于哪個階段。
夫妻爭吵往往都是雞毛蒜皮小事引起的,比如誰的東西占地方多了,比如誰把剛弄好的房間弄亂了。妻子慢慢嫌棄丈夫以及丈夫的東西,丈夫雖內心清楚卻很難在行動上有所表示。夫妻慢慢地從對房間的雜亂無章視而不見到置之不理,再到說好收拾卻一再拖延。
在這個過程當中,夫妻雙方的關系也經歷了這樣的階段。由物及人,夫妻關系也變得緊張。書中說妻子應該有兩大擅長,一是擅長烹飪一是擅長整理。但兩者都很擅長的人太少了。
夫妻的婚姻模式有本能型婚姻,即沒什么感情也不離婚,就這么得過且過著。有情感型婚姻,算是過得幸福的了吧。最可悲的算是死纏爛打型婚姻,二人互相忍讓,因為一些原因而不離婚,就互相忍耐著僵持著。
書中說"散漫無序的.居住空間,物品雜亂無章,是憤怒的積攢。死氣沉沉的居住空間,物品堆積如山,是死心的累積。
“斷舍離,顯得尤為必要。斷舍離,不是一味地強調扔東西,而是想要從內心上改變一些關系。比如跟物品的關系,跟空間的關系。乃至跟丈夫的關系。想來恐怕沒有哪一個丈夫愿意在一個臟亂差的環(huán)境里生活,對吧!
夫妻關系中女性總是容易患得患失,擔心不夠,害怕失去。人們想要改變卻又對改變感到不安。不安就是煩惱的根源。世界上沒有多少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心中要知道世事無常,且能接受無常。能坦然地接受無常變化,就是成熟的開始了。針對那些沒有感情卻仍茍延殘喘的婚姻,就是如此。大家不接受的不過是自己自尊受損,而非感情婚姻本身了。
物品雜亂,物品過剩,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和物品建立良好的關系。如果和物品都建立不好關系,何況活生生的人呢!想要重新建立與家人的交流,改善關系,從打造一個空間開始。用“斷舍離”創(chuàng)造時間的間隔,語言的余地,交往的距離。無論什么樣的人際關系都需要一定的間隙。
斷舍離,不是要真的拋棄掉什么人。
斷舍離,是對關系進行重新審視。
斷舍離,就是改變個人與物品間的關系。
所以,如果感到焦慮煩悶,那就試試整理房間,整理衣櫥,整理的過程就是一次心情斷舍離的過程休整。
愿看到這本書的每個人都可以活得自我又酣暢愉悅!
《斷舍離》的讀后感14
《斷舍離》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作品,她所倡導的斷舍離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更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人生在世,總是有太多的斷不了、舍不得、放不下,對物品如此,對感情便如此,對名利如此……于是我們的思想里充斥了太多的欲望,物質的、精神的、現實的、虛幻的,真所謂欲壑難填,然后又抱怨生活太苦,活的太累。
“斷”就是要斷掉對物欲的執(zhí)念,對外界各種誘惑的迷戀。人的'本性中總會有貪便宜的想法,商家恰恰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各種打折、促銷活動層出不窮,特別是現在網購發(fā)達的時代,除了以前的傳統節(jié)日,商家別出心裁推出各種雙11活動、雙12活動,518大促,618大促等等形式繁多的活動,各種限時折扣紅包、限時拆紅包花樣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蠢蠢欲動,好像有種錯過后悔一億年的感覺。
要想抵得住這樣的誘惑,需要我們時刻保持理性消費意識。要有一種“斷”字當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信念,才能阻擋各種不需要的物品進入我們的房間。
如果家里到處堆積著這些搞活動、大促銷買來的便宜貨,你的房間會變得滿滿當當,別人對你的評價以及你的自我評價都會在無形中被貼上這種“愛占便宜”“我只配擁有這些便宜貨”等廉價標簽,天長日久,自然會在潛意識種下自卑的種子。
當然并不是說東西越貴越好,也并不是要拋開經濟條件的限制,一味追求高品質、高價格的商品,而是應該從自己的經濟條件出發(fā),在自己的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適當控制購買商品的數量來提高購買商品的質量,就是要追求“少而精”的生活方式。
現實的窘迫,讓我從小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對物品有種難以割舍的情懷。衣柜里好多從來不穿的衣服,柜子里好多明知不會用的物品,明知不用,但依然舍不得扔。扔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心被揪一下”的感覺,一種惶恐的情愫,一種隱隱的不安,生怕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再一次為錢所困、窮困潦倒,到時候還可以拿出來派上用場。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根本不會發(fā)生,即便在歷經人生最痛苦的階段,家庭經濟也還是可以正常運轉,那些“以為會在困難時候用得到的衣服、物品”始終沒有派上用場。
要想做到徹底的“舍”,需要重新看待人和物品的關系,能夠做到“物為我用”“物盡其用”才是物品的最佳狀態(tài)。
如果把物品看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它也同樣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被人們認識和認可,才能體現作為物品本身的價值。
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社會價值,“被需要”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價值,物品亦如此。“不用”才是對物品最大的浪費。
《斷舍離》的讀后感15
老師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斷舍離》,一本在網絡上傳的很火的書。當天晚上我就從淘寶上買了,然后第二天中午就拿到手。書很小,也不厚,排版很稀疏,如果玩命看應該兩個小時就能看完?傊谝桓杏X很失望。趁閑暇的時候讀完全書,然后就徹底失望了。
這本書通篇就講了一件事,就是“扔東西”,很佩服作者,可以將這三個字擴展成一本書,并且還能讓千萬讀者為之推崇;蛟S,大家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太多了,可是好多人都不知道該怎么做。然后妄想通過讀一本書來改變這種陋習。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只要不能減少內心的欲望,讀多少斷舍離的書,都是白搭。
其實,從今年開始,我已經開始了物質上的斷舍離了。把不重要的東西扔了一部分。然后,把我喜歡,不喜歡的書籍,全部打包放到地下室。接著把書架也拆了。書房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接著,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四五張銀行卡全部注銷了。(別問我為什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銀行的辦事效率太低了,每次排隊都一個小時以上。)手機軟件也只保留最基本的,把最浪費時間的App全部刪了。等我斷舍離的差不多了以后,堂妹推薦了這本書,我看后,發(fā)現我的做法與書中的不謀而合。
可是,當做完這些后,我發(fā)現內心還是不輕松。后來我才發(fā)現,物質上的斷舍離好做,但是內心欲望的斷舍離難舍。生活在塵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欲望填滿,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欲望,不過是虛榮心在作祟罷了。對人生的`進步起步沒有一絲一毫的意義。而心里的那些正能量也被這些世俗的想法消耗殆盡。魯迅說過一句話,我感覺很有道理。他說:“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彼,我又從內心真正的審視自己。哪些是該擁有的,哪些是該舍棄的,一一列出來,逐一整改。
從此,我將自己的精力聚焦。除了工作,其余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和陪伴家人。不再違背內心去討好那些不值得去討好的人,不在毫無意義的飯局上喝得酩酊大醉,不再關注那些明星八卦去獲得所謂的談資,不再去趨炎附勢而建立所謂的人脈。真的,當自己真正去遵從內心的想法去做這件些事情的時候,才體味到斷舍離的真正的意義,才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內心的充盈和富足。物質和精神的斷舍離感覺自己又一次的涅槃。真好。
最后,用一句話結束:“我的生命已到了一個階段,我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我只專注于做自己喜歡的事,只專注于愛自己喜歡的人,只專注于讀自己喜歡的書,只專注于和自己喜歡的世界朝夕相處!
【《斷舍離》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斷舍離作文03-01
斷舍離作文08-08
斷舍離作文05-20
理智對待斷舍離作文600字03-18
《斷舍離》讀書筆記(通用31篇)11-04
斷舍離讀后感04-29
斷舍離讀后感04-29
《斷舍離》讀后感02-28
斷舍離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