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jīng)驗和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1
今天走進永正書店購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周國平論教育》,另一本是《改變教學的36部教育名著》。
很久沒有讀書了,翻開《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心情一下子寧靜下來。切身感受到,讀書是快樂的、充實的,也是必須的。無論多忙,都不應該不堅持讀書。 該書第一輯講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有七條箴言。
書中這樣敘述: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為自我教育。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身財富。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fā)表了許多言論。我發(fā)現(xiàn),關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jīng)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jié),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F(xiàn)在我把我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不妨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愿相信各種艱深復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教育的七條箴言是:
1、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2、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
4、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6、大學應是大師云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熏陶下生長。
7、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周國平先生的思考始終在指導著他自己的生命實踐,他的哲學思想可貴之處就在于始終密切關注生命、人生、生活的實際。正如書的封頁所述:"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做為教育工作者,我也認識到所有的學問和科學最終的價值和意義都應該體現(xiàn)在實踐中。整部書的核心和靈魂就是對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共八個部分,周先生從教育的理念入手,直接深入到教育的實質之中追問教育的本質和人性的規(guī)律層面;而后從閱讀與素質教育的角度,探索教育的最重要問題,也就是生命向優(yōu)秀發(fā)展的道路;進而在孩子的心智和父母的責任方面進行了分析,對家庭環(huán)境、孩子的生命狀況與教育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在哲學與語文教學這一部分里,重點談到了生命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問題;第五部分生命教育和第六部分靈魂教育就更是把現(xiàn)今的教育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給教育者提供了一個立體的教育圖景;向教育提問則大膽地質問現(xiàn)今的教育問題,提出自己的鮮明看法;教育講演錄敘述了他自己在教育領域內力所能及的努力和抗爭。通篇感覺周先生對教育的實質認識滲透,以哲學家的眼光直逼實質問題。
該書還論述了如何讀永恒的書,讀經(jīng)典,怎么讀。讀周國平先生的文字,令人感覺到很寧靜,非常享受這個過程,也有很多收獲。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2
讀了《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周國平老師是位哲學家,書中的文字素樸、真誠,令人有說不出的親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這本書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有關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隨筆、雜談的形式呈現(xiàn),語言簡明而不深奧,生動不乏幽默,所以讀起來很輕松、很親切,但回味無窮。
周國平老師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個信念,構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他在“教育的七條箴言”中說道:“關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jīng)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jié),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睂@種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叭恕笔墙逃脑c,“人的充分發(fā)展”是教育的'根本,一個教師,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術”,而沒有對人、對人性的一種整體洞察和思考,教育就會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為一個哲學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周國平老師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于“守護人性”。守護人性,并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yōu)秀,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jié)的主線。“守護人性”四個字,宛如一條發(fā)光的河流,平靜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滿生命氣息的智慧水花激蕩著我的胸膛。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fā)表了許多言論。周國平發(fā)現(xiàn),關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jīng)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jié),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F(xiàn)在他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蓢@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愿相信各種艱深復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國平老師還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要努力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什么是真正的讀者呢?書中論到真正的讀者要具備以下特征:第一,要有較高的讀書品味。你要有一個信仰,不是最好的書不讀,要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獲,能進一步啟迪你的心志。那時候你就不會看那些淺薄是書了。就這一點而言人文經(jīng)典書目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第二,形成自己的閱讀趣味。世上的書如汪洋大海,你我終其一生只能品嘗其中一瓢,不要跟著大眾走,那樣會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讓自己和好書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書中知己,才會欲罷不能,鍥而不舍。因為人就是她吃的東西。讀書也是如此,度什么樣的書籍,就決定你的精神領域變成什么。第三,養(yǎng)成讀書的癖好。也就是說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須,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們才能俯視大千,一覽眾山小。閱讀好書的效果與此相似,偉大的靈魂引領我們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領略人生天地的遼闊。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閱讀看得很重。周國平老師寫到“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jīng)典著作的寶庫里,讓他們了解、熟悉、領悟存在于其中的傳統(tǒng),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名副其實也更有效的素質教育了!彪娨暫途W(wǎng)絡充斥著我們的視野,這似乎也是人們變得浮躁的一個原因,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純享受的機器人。閱讀是一劑良藥,但其中也混雜著無用甚至有毒的東西。周國平給了我們忠告“千萬不要追隨媒體的宣傳只讀一些暢銷書和時尚書,倘若那樣,你絕對成不了真正的讀者,永遠只是文化市場上的消費大眾而已!
書中還有關于“生命教育”、“靈魂教育”的精彩論述,以及一些教育講演錄,讓我深受啟示,回味久久!吨車秸摻逃凡皇且槐竟ぞ邥,也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教育專業(yè)書,較少針對具體的教育現(xiàn)場問題進行分析,沒有告訴你面對具體的教育問題該怎么做,也許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是很強,但它又的確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讀一讀的好書。正因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論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灑脫;因為是哲學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錮于經(jīng)驗的膚淺,多了基于深刻的思辨,處處閃耀著思想的火花。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3
和老朋友聊天時,她為我推薦了周國平的作品,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到書店買來了《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
“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边@是此書封面上的題字,如此醒目。周國平先生既非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但是他對教育卻能夠有自己深刻的見解,這可以說是讓人非常佩服。但身為曾經(jīng)的學生和現(xiàn)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結合親身談談讀后之感。
以下摘自書中的原文片段是我最有感觸之點所在:
學校教育的使命是讓學生學會快樂地學習,為將來快樂地工作打好基礎。能夠快樂地學習和工作,這是精神上優(yōu)秀的征兆。
在我看來,學習不快樂,把學習變成折磨,僅此一點,就已經(jīng)是教育的最大失敗。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受這個折磨,上了一天學,回家還必須做大量枯燥的作業(yè),天天上床時都筋疲力盡,其用途只是應付考試,對真正的智力開發(fā)毫無益處。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折磨越來越甚,簡直是虐待了。
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能得到素質全面的發(fā)展,這也是我們教育界多次課程改革所遵循的宗旨。但結合我們的國情來講,何為教育?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到一個理想體面的工作是不是教育?依周國平的.看法,似乎不是。而這絕對是絕大多數(shù)家長心目中的教育。學會文武藝,報效與國家,學而優(yōu)則仕,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深厚傳統(tǒng)。否認這一傳統(tǒng),固然顯得有思想,但是顯然脫離了中國教育最大的現(xiàn)實。
在我看來,正如共產(chǎn)主義可以區(qū)分為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一樣,教育也可以區(qū)分出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前段所述,即是最低目的。通過教育,使人能夠擁有一項技能,為自己謀生,同時也為社會服務,把這做為教育的目的,絕對是正正當當、理直氣壯和無可厚非的。然而,教育的目的又不僅僅是這些。
教育的最高目的,正如周老師所說,“什么是教育?教育應使人獲得成熟和自由,讓生命綻放在愛和善良之中”。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在書的第四頁他又談到:“德育就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guī)范;智育就是要發(fā)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所謂的“而不是”,在我理解,應該是“而不僅僅是”的意思。
由此我聯(lián)想到禪宗六祖慧能與其競爭者神秀的爭執(zhí):菩提是不是樹?明鏡是不是臺?恐怕正確的回答也應該是:菩提不僅僅是樹,明鏡也不僅僅是臺。慧能的頓感悟固然高妙,神秀的漸修卻也很有道理。由此聯(lián)系到教育,教育固然要從根本的理念上正確,但是現(xiàn)實的操作中,又必須有一定的程序、規(guī)范和模式做為基礎。正如寺廟中不能因為講究頓悟,就完全否定了修行的價值,修行是一個日常的程序,它能夠幫助實現(xiàn)頓悟,但不能保證達到頓悟。教育也是一樣,按部就班地上課,能夠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增強生活和工作的本領,增大了獲得自由和幸福和可能,或者說使之成為“大概率事件”,但是不能夠保證,成績好的學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自由和幸福。
基于上述分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堅持這樣的觀點:分數(shù)很重要,有助于一個學生走向成功,一個不重視分數(shù)的學生不是一個上進的好學生;但同時,也不要把分數(shù)看得過于重要,因為它只是智育的一個指標,同時滲透了德育、體育和美育的一些成果,但絕對不是德智體美教育的全部。
有了上面正確的理念為基礎,做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師,我們在面對以素質教育為由完全否認應試教育的批評時,就增添了底氣和勇氣;我們在面對政府部門的某些“唯分數(shù)論”的規(guī)定時,就多了理解和堅持;我們在講臺上授課時,就可能更接近全面和完美。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4
寒假里,我在校領導及同事的推薦下讀了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的教育文集中的《新教育之夢》。一卷在手,讀后真是受益匪淺。將近五百頁的文字,分為六大部分。分別記載了朱永新的教育隨感。我很佩服這位專家能有這么執(zhí)著的精神對待他的教育事業(yè),并且在自己的事業(yè)中有著豐厚的建樹。讀過他的文章,讓我有種愧疚,沒有理想的目標和動力實在不能稱得上有為青年,況且現(xiàn)在我還年輕,漫漫人生長路要走,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新教育之夢》為我們講述了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下幾個緯度:
一是對待未來的態(tài)度。二是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三是對待社會的態(tài)度。四是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五是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六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
在這幾個態(tài)度中,我覺得對他人的態(tài)度與對自己的`態(tài)度同樣重要。一個人能否與他人和諧相處,能否具有優(yōu)良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與朋友的尊重和愛戴,能否主動幫助別人,理解別人,是否具有積極的交往態(tài)度的體現(xiàn)。而對待自己是否又有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把握各種機會鍛煉自己也是是否具有積極的自我能力的體現(xiàn)。如果我們能在教育過程中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有了如下體會:
1、在教育教學上,我們不應過分執(zhí)著于某一種觀念,而應發(fā)揮我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不同角度,各個方面來進行整體思考,各個突破。著力于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情商的培養(yǎng),而不僅僅只是開發(fā)學生的智商。事實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對的成長、發(fā)展能起更大的推動作用。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學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學生的感受,這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得處理師生互動關系。
4、生活中的故事很多,以教育為主題的故事更是叫我們眼見不鮮。我們已經(jīng)變的麻木,如果我們能把"它"一一記錄下來,在閑暇時拿出來翻翻,不又是別有一番一會。
5、生活如同一本書,其中蘊涵著不少的哲理和啟示。我們應該多加觀察,多加思考,從中得些人生的蘊涵,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獲得,更是一種人性的修養(yǎng)。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體會04-07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04-29
周國平教育小論讀后感01-03
暑期讀《周國平論閱讀》有感11-14
周國平論真性情讀后感01-06
大教育論讀書筆記10-05
《周國平論閱讀》讀后感:做大師的學生有感11-14
論教育策劃12-10
論讀書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