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終身成長》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終身成長》讀后感1
一個人與世界的關系跟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關系密切相關,所以親子關系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系,而我們的思維模式是由父母決定。因此親子中使用暴力會影響孩子一生。
第一,打孩子會使孩子腎上腺素積累,慢慢地會導致孩子長大后脾氣爆燥,容易與人起沖突,在日后與人相處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恐嚇威脅孩子,如不學習就沒錢,不學習就會淪為乞丐等說法。這樣孩子也許會因為恐懼而去學習,會成為一個乖孩子,可是會失去安全感而這種感覺會伴隨他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無法跳出舒適區(qū),習慣于安穩(wěn)的工作,安定的收入,人生無法有長足的發(fā)展!
第三,冷暴力,讓人最恐懼的莫過于冷暴力了。冷暴力常常的表現(xiàn)行為是,父母突然之間不理孩子了,孩子會求媽媽:“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結果是媽媽絲毫沒有反應!想象一下這個畫面,如果是一個感情充沛的人,都能體會到孩子的無助和愧疚,而為之落淚。對一個孩子來講,最大的恐懼莫過于媽媽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負他,控制他,讓他內疚。
書中有一個例子:有一位女士,她小時候很愛漂亮,奶奶送給她一條漂亮的牛仔褲,她特別興奮,想馬上穿上,而她爸爸說:“上學不能穿這條褲子。”她就跟爸爸講:“我想穿”(女孩特別可憐地在表達自己的渴望。)她爸爸的做法是什么呢?他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褲徹底剪壞了。直到現(xiàn)在,每每想起這條牛仔褲,她都會難受得想哭。她工作后,第一個月掙的錢全部買了牛仔褲。牛仔褲都被整整齊齊地放在柜子里,她一次也沒有穿過。這就是一個小孩子的報復方式。而這位女士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問題,只要工作談判遇到討論錢的問題就會變得異常敏感,充滿了負面情緒,認為對方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知識,所以很容易就談崩了。這是什么?這就是成長所帶來的傷啊!
其實有很多大人認為是很正常的行為,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都是很殘忍的,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看到過媽媽把孩子心愛的物品丟掉而不留任何余地。小孩子沒有能力反抗自己的父母,可是那一郂的傷就在心里定格,而這一種傷都會到潛意識當中去。長大后,遇到同樣的事情就會激起內心的傷。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沿用上一代父母的處理方式,因此也成為代際遺傳了。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父母,也不要等自己的孩子來改,因為一個人的人生是自己的,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關鍵在自己。如果你能改變,惡性循環(huán)可能從你開始變成良性循環(huán),整個家族的命運都會由此而改變。
養(yǎng)育孩子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所以大人要用對待生命體的態(tài)度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用對待機械體的方法來解決單個問題。陪伴孩子長大要幫助孩子樹立人生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成長型心態(tài)。
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呢?真正的愛是不需要交換的,不要用愛來做成績的交換,守規(guī)矩的交換,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找到歸屬感。培養(yǎng)無條件的愛讓孩子內心充滿力量。
價值感,沒有人會自帶價值感。價值感要在后天的陪伴中建立,在家庭生活中你要給孩子做事的機會,讓孩子做家務或在其他家庭活動中當一個幫手,在這些過程給予肯定,對他們的動機、過程和貢獻表示贊揚。這會讓孩子漸漸形成價值感。
一個人的終身成長心態(tài)很重要,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做起事會很困難,原因在于他做事的.目的不單純,他只為了證明自己,而不單純的做事,這就給自己帶來了很重的負擔和包袱。父母要與孩子有積極的語言互動,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不要給孩子貼標簽,給孩子評判,不斷地對孩子提出結果上的要求,要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要看到他努力的過程,這樣他就不會成為一個極度依賴名聲、聲望排行榜、收入水平、用這些來衡量自己的人。要教會孩子面對挫折,允許失誤和失敗,學會從挫折和失敗中學習經(jīng)驗。讓孩子明白在失敗中學到的經(jīng)驗會成為成功的基礎。在培養(yǎng)和幫助孩子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學習和擁有終身成長心態(tài)。
關于如何面對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問題,書中給了我們三條實用的方法: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保護孩子的安全。
第二條、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溝通。
第三條、分享父母的成長經(jīng)歷。講一講你當年有沒有犯過錯,有沒有走過彎路,遇到挫折的時候是怎么思考,怎么戰(zhàn)勝困難的。
在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干預的事情其實不多了,父母只能耐心地等待孩子找到他的人生使命。
《終身成長》讀后感2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習走路、說話,跌倒了、說錯了,不會害怕和丟臉。因為那時的我們還是成長型心態(tài)。后來,我們懂得了更多,反而怕這怕那,止步不前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我們變成了固定型心態(tài)。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美國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這本書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也能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
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地方就是讓我認識了成長型心態(tài)和固定型心態(tài)的區(qū)別。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他不能接受失敗。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認為的一個人的能力是可以不斷提高的,他把失敗看做一種學習,認為失敗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比較極端,或者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低而自卑,或者因為覺得自己的能力強而驕傲。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則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因為覺得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所以不會因為自己能力低而自卑,也不會因為自己能力強而驕傲,因為他相信進無止境。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情緒不穩(wěn)定,而且容易被激怒,好擺架子。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情緒比較穩(wěn)定,為人隨和,沒有架子。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更關注結果,比如自己考第幾名,打敗了幾個人。哪怕自己只考60而別人才考59,他就覺得很滿意。至于還有40分沒有掌握住則無所謂。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則更多的關注個體成長,關注自己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住。哪怕是考了97分,他也不會驕傲,而是去努力把丟掉的三分弄明白,爭取下次考得更好。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總是怕被別人超越,但終究難逃失敗的厄運,因為沒有人能永遠成功。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也許并沒有想著要超越誰,他只是在不斷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卻在不知不覺中已到達金字塔的頂端。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與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學校所學的知識受用終身的時代早已過去。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才能適應未來。只有擁有一個成長型心態(tài),才能適者生存。
聯(lián)想到我們的教育,父母和老師無疑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父母和老師的思維模式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在乎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只要求孩子達成他們所期望的成就。否則,孩子在他們眼中,好像失去了該有的價值。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僅會給孩子設定一個奮斗目標,還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重視孩子擁有完整的'人格,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他們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和影響。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老師,會營造一種充滿評判色彩的學習氛圍。他們會根據(jù)學生一開始的表現(xiàn),判定哪個聰明,哪個笨。接著,他們就輕易放棄那些“笨”學生。這些老師認為“笨”學生不是自己的責任,他們無法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老師,會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信任、沒有評判的學習氛圍。他們注重怎么教會學生,而不是刻板地評判學生。他們致力于教會學生熱愛學習、教會學生自學和思考。就算學生當下水平不足,他們也會指導學生如何縮小差距。
怎樣教養(yǎng)孩子,一直是社會熱點。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那么,家長或老師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首先要掌握稱贊的方法。稱贊孩子的方式,將塑造他們的思維模式。對的稱贊方式,不是去夸獎孩子的能力,而是去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夸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比如這樣夸獎:“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復復習,劃出重點,一遍遍做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奏效了!逼浯我_面對孩子遇到的挫折。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表現(xiàn)得焦慮、表現(xiàn)得非常關注他們的個人能力,或者試圖掩蓋失敗,都是不可取的。這些都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父母應該對挫折表現(xiàn)出興趣,引導孩子面對和處理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第三要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在教學中,老師需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研究表明,如果老師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他們會更相信能力是可以發(fā)展的。
《終身成長》讀后感3
而作者認為成長型思維相信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yǎng)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就算天才,他們都要通過不斷學習來讓自己成長和提升。那我們來看看成長型思維的人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zhàn)的時候他們的心態(tài)是怎么樣的?
面對成功,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疇,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就是一種成功。這時候他們會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提升自己,他們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而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同樣會覺得失敗是一個很痛苦的經(jīng)歷。但是它們會認為失敗不能對他們下定義,他們認為失敗能夠讓他們從中學到東西。
在面對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才能夠得到這個結果。當他們成績不佳的時候,雖然也會難過,但是他們會覺得是自己還不夠努力,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再努力,再勤奮一些,自己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他們是不會讓不佳的成績固定自己的。
在面對挑戰(zhàn),他們會感到很興奮,因為他們認為每一次挑戰(zhàn)都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上面我們對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進行分析,分析他們對于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zhàn)時候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tài),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到底是屬于哪一種思維的。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維,并且不希望自己改變,那當然沒有問題,你可以繼續(xù)維持。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問題,讓自己的能力能夠不斷得到提升去取得一個更高的成就,那你可以看下面的這一部分,就是怎么樣培養(yǎng)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作者在書中提到了5個步驟:
1、接受
我們每個人的腦袋里面都存在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要去接受這個事實,但是我們接受固定型思維的存在,但是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讓它高頻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代表我們要接受它出現(xiàn)的時候帶給我們的危害。
2、觀察
這一步的意思是我們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會引發(fā)固定型思維的出現(xiàn),比如是不是在你接受挑戰(zhàn)的時候,你告訴自己你做不到,放棄吧。我們要去觀察它們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它對我們說了什么?我們感覺怎么樣?還有我們要去觀察我們的這種固定型思維是怎么對待別人的?比如,我們對待我們的朋友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一味地去評判他們,而不是通過這件事情教會他成長?
3、命名
當我們已經(jīng)知道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固定型思維被引發(fā)出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去給他們進行命名。這樣的命名,可以讓我們在每一次固定型思維被引發(fā)出來的時候,我們直接通過這個命名對它們進行討論,這樣我們就知道能夠對它們進行描述。
4、教育
我們已經(jīng)通過上面幾個步驟,知道了固定型思維上面時候會出現(xiàn),也知道它出現(xiàn)的時候帶給我們的痛苦感受,而且我們也已經(jīng)給它們進行了命名,我們就可以開始帶著它們成長了。作者告訴我們固定型思維斯是為了保護我們讓我們感到安全,只是它們并不知道怎么去做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它們出現(xiàn)的時候,對它們進行引導,用成長型思維的方式去引導它們,讓他們轉變?yōu)橹С治覀兊牧α,讓它們和我們一起去面對挑?zhàn),不要放棄。
5、鞏固
當我們走完上面的旅程的時候,不要忘記的是加大練習去鞏固這個過程。就像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情。要讓自己熟練掌握的前提就是加大練習的`數(shù)量。作者在書中告訴了我們練習的辦法:
1、把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特點打印出來,貼在鏡子上,讓它每天都來提醒我們這兩種思維的不同。
2、如果還有空間,也印出以下的問題:
對我來說,今天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對我周圍的人呢?
我們要去思考我們怎么去利用這些機會,同時還要去制定一個計劃,制定好以后,問自己:
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么方式開始實行這個計劃?
當我們因為某些事情,計劃被打亂之后,我們可以重新制定一個新的計劃,還是重復問自己上面的問題。
當我們完成這個計劃,并且獲得成功,我們要學會去問自己:
要保持不斷成長,我還要做些什么?
通過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如果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突破去讓自己成長,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練習過程來鍛煉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一步一步去踏實練習,這個過程并不簡單,但是只要去練習和鞏固,你就能夠掌握這樣的方式,并且讓成長型思維方式讓自己獲得更高的成就。
《終身成長》讀后感4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鼻f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边@些話耳熟能詳,說的都是自身所知有限,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所著的《終身成長》恰恰也論證了上述思想。本書主要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即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并在教育、體育、工作等多個方面舉例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論證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等。在本書的引言中,作者這樣寫到“在這本書里,你會了解到,你自己的一個簡單的信念—即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這種信念—可以對你人生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起到引導作用。事實上,它滲透到了你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連你自認為屬于自己的個性,實際上也是這種‘思維模式’中衍生出來的,而哪些可能妨礙你發(fā)揮潛能的因素也一樣從中而來!庇纱丝梢愿Q見思維模式對人成長的影響是長久且深遠的。
兩種思維模式
兩種思維模式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不需要通過努力奮斗就可以獲得成功,失敗則是自身能力有限。他們關注事情的結果,在意他人的'評價。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來提高的,只要不斷努力,方法得當,沒有什么不能學會,失敗則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他們關注學習的過程,喜歡做有挑戰(zhàn)的事情,迎難而上,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小班長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嘗試對標自己班里的孩子們分別是哪種思維模式。第一時間闖入腦海的便是班級里的小班長。她在班里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管理天賦強,熱心善良,所到之處總能聽到來自老師、同學們的夸獎,哪個小孩子不愛聽稱贊呢?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這位小班長學習方面的壓力頗大,在每次考試前都會很緊張,不斷地詢問“萬一我考不好怎么辦?”,十分害怕考不好,公布成績時更是心跳加速,擔心成績不理想……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過于在意外界的評價,把老師、父母、同學們的看法放在第一位,將別人的評價視為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子,做事就是在證明自身能力或天賦。也許一直以來,她并沒有認為自己本身能力有多強,但是為了能取得好成績、聽到表揚,還是會努力學習,即使遇到困難仍然積極主動去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來看,成長型思維模式又在起作用。
積極與消極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很少有絕對的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而是普遍存在于每個人頭腦中的兩種狀態(tài),在某些情況下,固定型思維占主導,另一些情況,成長型思維占主導。固定型思維的人意味著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把輸贏成敗看得太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突出,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世界如此多樣,怎么能輕易在各方面都做好呢。通過作者在書中的論述,可以看出成長型思維的人意味著積極樂觀、開拓進取,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敢于挑戰(zhàn)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顯然我們希望自己身上積極成分多一些,消極成分少一些,那這些消極成分是怎么來的呢?
正向引導
其實,在每個人小的時候,對走路、說話等基本技能,都是通過不斷訓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學會的,這期間摔過跟頭、鬧過笑話。但是那個時候還不懂什么是自尊,更沒有什么虛榮心。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無論家庭還是學校教育,家長或者老師給予各種各樣的評價,比如考試成績優(yōu)異,會夸獎“你真聰明”,而成績不理想,可能會被父母進行比較,“你怎么比別人差這么多”……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過多的負面評價很可能會給孩子太大打擊、讓其失去信心,但是正面的、不夠恰當?shù)脑u價可能也同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負擔,因此我深切感受到評價需謹慎,要適度,多些鼓勵,少些責備。低段孩子們的思維模式大多還在摸索、徘徊階段,作為班主任老師,無論是在語文教學中還是班級管理中都應該給學生更多正向的引導。
成長美學
最后,引用此書的書評人顏橋的高度總結來勉勵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俺砷L美學的特征就是相信累積的效應,對人生持有固定論的人,本質只是為拒絕改變尋找理由和借口。相信發(fā)展,相信改變,容易形成正反饋,微弱優(yōu)勢聚沙成塔,成功世界本就來自一只蝴蝶揮揮翅膀的觸發(fā),這就是成長的秘密!薄盎畹嚼希瑢W到老”,讓我們將“終身成長”進行到底。
《終身成長》讀后感5
“算了,就這樣吧,能力有限,自己真的做不了這件事”,所以呢?放棄、逃避、應付……這是某段時間的我,消極、極度缺乏自信,哪怕是現(xiàn)階段,有時候也會有這些情緒,特別是做事情失敗而受到打擊時,“把發(fā)生的事情作為衡量自己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習慣性地給自己貼標簽,覺得自己是個沒什么能力的“菜鳥”。同時,我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簽。當聽到別人對我的肯定時,內心可以喜悅幾天;當聽到被人否定時,心情特別糟糕,同時也會不自覺地否定自己。我怎么會有這些情緒?真的是自己很“菜”嗎?讀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發(fā)現(xiàn)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維之中了。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它們體現(xiàn)了人在應對成功和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有這樣的認知時,自身便會刻意回避困難,只挑選相對較為簡單容易的事情做,同時害怕被評價,缺乏自信。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為能力主要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的,他們不畏失敗,認為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jīng)驗的一種方式,故而,這類人不但不畏挑戰(zhàn),反而會熱情擁抱挑戰(zhàn),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中學習、進步,他們更注重如何激發(fā)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對照兩種思維模式反思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是較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害怕失敗,回避失敗,一旦失敗,便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時也活在別人的評價里!督K身成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改變。既然已經(jīng)清楚自己的情緒來源,習得了理論知識,就要學會“自救”,那就是學會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書中闡述,想要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接受-觀察-命名-教育”四步。按照這四步,深入剖析自己,發(fā)現(xiàn)這一理論的確符合自己,更使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步,接受:理性認清自己,必須要承認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長型的結合。故而,必須要接受固定型思維的存在。遇到稍微有點難一點的事情,我的內心是排斥、畏懼、逃避的,我怕做的不好,會遭到別人的嘲笑或否定。這是我的固定型思維在作祟。但同時我確實也有成長型思維存在。在遇事想要逃避時,我的內心也會有另一種聲音——“試試吧,不試怎么知道自己能做的好呀?”兩種思維模式均存在,固定型思維模式所占比重更大。最近發(fā)生的評職稱一事便是很好的例證。學校名額少,要評的人多,我總覺得自己這能力,和他們沒得拼,自己肯定評不上,要不以后再評吧,這次就算了?捎袝r候也會想,自己在學校成績也是不錯的,應該要試一試,說不定就能評得上了。第二步,觀察:明確是什么激發(fā)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找到阻止自己通過學習和努力變得更好的那個“小人”。是自我懷疑或否定?外界的壓力?外界的反對?他人的批評?任務的緊急性?時間的不足?跳出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旁觀者的眼光結合主客觀因素去分析自己的思維模式產(chǎn)生的原因,即那個“小人”,為之后采取的對策提供依據(jù)。是什么導致我有放棄評職稱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懷疑、否定的`內在思維模式。拿自己和他人比較,妄自菲薄,自信心缺失,致使自己退縮。第三部,命名:給遇事時展現(xiàn)出的固定型思維——那個“小人”取名字,而后將它與自己分離出來,分析它如何讓自己思考事情、感受事情和采取行動的,這樣的連鎖反應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在評職稱這件事上,因為自己的自我否定的悲觀執(zhí)念,讓自己在思考事情時,一味給自己找到自己很“菜”、沒做出太大的成績、不懂人情世故、情商太低等等肯定會評不上的理由,使得自己當時差點放棄這一次機會。第四步,教育:教育與自己分開的這個“小人”,幫助它由固定型變成成長型的“人”。其實這也是在自我教育,自我批判,告誡自己應該要接受挑戰(zhàn),不放棄,即便受挫,亦可以卷土再來。挽救自己,每日自省,告訴自己,再難的事,踏步去做,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失敗,失敗了還可以從中得到經(jīng)驗,為下次的勝利增添籌碼。那么,自己還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懇懇的人那么多,可真正做出成績的人卻寥寥可數(shù)。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不在于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維層面上,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于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時,不是先入為主地認定自己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給自己貼標簽,不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風險,直面挑戰(zhàn),繼續(xù)為此奮斗! 反復實踐這四個步驟,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維會漸漸讓位于成長型思維,思及此,內心激動澎湃,相信信念指導行為,行為衍生結果!督K身成長》,終生受益!
《終身成長》讀后感6
提起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估計沒有人不認為他是一位天才運動員。事實上,他并不是一名天賦型選手,而是最努力的運動員。
事實上,喬丹曾在高中時被校隊淘汰,非常郁悶。而他的母親僅僅對他說:回學校好好訓練。于是,他真的按照母親說的,每天早上6點就離開家,利用課前時間練習。后來,上了北卡羅萊納大學,他不斷彌補自己的弱點-----防守動作、控球能力和投籃。
一次,在球隊輸?shù)艏竞筚愖詈笠粓霰荣惡螅瑔痰げ粩嗑毩暳撕脦讉小時的投籃,為下一年的比賽做準備,連教練都對他遠超他人的努力感到驚訝。最終,他成為了所有人眼中的運動奇才。
對喬丹來說,堅韌的意志和決心比某些身體上的優(yōu)勢更強有力,這就是他所擁有的成長性思維。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2017年出版了一本書,轟動了整個心理學和教育界,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終身成長》,顛覆了傳統(tǒng)成功學觀點,是影響一代人的心理勵志之作,美國亞馬遜心理暢銷書在榜10年,得到了《時代周刊》《早安美國》《華爾街日報》熱贊,并獲得了比爾·蓋茨撰文推薦。
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她是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杰出學者之一。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現(xiàn)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17年,她通過自己的研究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你的一個小小信念可以對你人生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起到引導作用。也就說僅僅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卡羅爾·德偉克把這些研究內容整理成了一本書,就是《終身成長》。
該書的全部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提出人們慣用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在不同領域的頂尖人員為何取得成就、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試想這樣一種場景,你去上了一門很重要的課,而且你非常喜歡這門課,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試成績,你得了C+,在回去的路上,你又在車上把公交卡丟了,回去之后你想給朋友打電話傾訴,卻無人接聽。
這時候,你內心的想法是怎樣的?
大部分人可能會想:我感到被拒絕了,我是個失敗者,我是個傻瓜,我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會用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小事去衡量自己的價值。
也有人會這樣想:看來我還得在課堂上更加努力點,搞清楚自己哪個地方還學得不好,繼續(xù)精進。下次把公交卡放在一個更安全的地方,每次用完都放回去。朋友沒接電話,不知道是不是今天過得不開心。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沒有人會喜歡糟糕的事,但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簽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zhàn)。
總結一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理念是:認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
而成長型思維的理念是: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yǎng)的'。
你覺得,擁有哪種思維模式更容易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更容易成功呢?
或許你還覺得譬如智力、才能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天生的,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當代智力研究領域的權威羅伯特·斯滕伯格曾寫道,人類的某項專長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煉獲得的。就連智商測試的發(fā)明者、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也支持這樣一種觀點。為什么人和人之間會存在不同?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人們背景、經(jīng)歷、接受過的教育以及學習方法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人只是固執(zhí)地一遍遍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天賦,無法原諒錯誤和失敗,而有的人卻熱衷于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終究是思維模式的不同。
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在一個人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你需要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在一個能力可以改變的世界里,則需要你不斷學習新知識,發(fā)展自己的才能。
說到這,我又想到了俞敏洪老師。
他第一次參加高考,英語只考了33分,他的目標院校是常熟師專,第二次考試依舊是遙不可及。于是他回到農(nóng)村老家,一邊干農(nóng)活,一邊在微弱的煤油燈下繼續(xù)復習,這一次高考雖然成績有所提升但距離目標院校的錄取線仍有不少差距。村里人開始嘲笑他不自量力,當面喊他大學生,而他卻依舊埋頭苦讀。
一年后,他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迎來的是一張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被北大西語系錄取。到了北大后,他是全班唯一的農(nóng)村生,整天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當時的體育老師直接喊他“大補丁”。他蹩腳的發(fā)音也經(jīng)常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但是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到,普通話不好,他跟著收音機的播音員學說話;英語不好,他天天坐在未名湖畔背單詞,漸漸地,他的英文水平大幅提高。
后來,他畢了業(yè),他成了英語老師,他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
最終的一切成就,都是因為他內心的理念:通過努力這些都可以改變。倘若他認為自己就是考不上大學的水平,放棄高考。倘若他認為自己的發(fā)音無法改變,他就會陷入自卑的深淵。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呢?首先,我們要從自己做起,當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時,檢索一下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否有用固定的眼光去評價自己、定義自己。不斷地練習可以使我們從固定型思維模式中跳脫出來。
另外,我們要接近那些鼓勵我們的人,遠離讓我們感覺糟糕的人,有些人就是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面對這樣一個毒瘤,即使關系再親密,也要懂得割舍。
有時候思維的轉變就在一瞬間,但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卻需要很長時間。再次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看待這個問題,只要我們在不斷改變、不斷進步就是最大的收獲了。
《終身成長》讀后感7
《終生成長》這本書中是美國著名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所著,主要從心里層面深刻的為大家剖析了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性思維模式對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
那么何為固定性思維模式?何為成長性思維模式?兩種模式有何區(qū)別?對我們成長、工作、人際關系、學習等方面有何影響?如何培養(yǎng)對我們有利的思維模式等一系列問題就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終生成長》這本書中尋找答案。
在書的第一章中為我們闡述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概念。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致使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征,他們會把發(fā)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更加相信天賦,而非努力故而不愿意學習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這我們可以閱讀《能力陷阱》這本書中,書中從某種角度更好的說明了為什么我們會陷入自己為自己營造的象牙塔,如何從中走出來,使我們更好的認識和避免固定性思維模式。)成長性思維模式,則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去培養(yǎng)的,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經(jīng)歷來改變的,更加相信后天的努力而非天賦。(在這我們可以閱讀《刻意練習》、《認知天性》這兩本書為我們如何去學習,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模式提供了途徑。)
書中針對成長性思維模式和固定性思維模式舉個簡單例子:某一天你經(jīng)歷了特別糟糕的事情,工作成績考評不及格,自己車貼罰單,找朋友傾訴電話又打不通。遇到這種情況換成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相當鬧心,那么我們分別看看兩種不同思維模式者都是如何面對這一糟糕的事情的,固定性思維者會說:“我被拒絕了,我太失敗了,我太悲催了,全世界都和我過不去”而成長性思維者會說:“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下次停車我會更加注意”,我們可以看出固定性思維者往往比較悲觀不善于找問題所在,把發(fā)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而成長性思維者更多的是積極面對問題,尋求問題癥結所在,為下次做準備。結合自身一想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固定性思維者,在此之前的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當然也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嚴重呢?那就要談談第二、第三章內容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即兩種思維模式的區(qū)別)以及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兩種思維模式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對成功的認識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成功是為了確保自己成功,成功是希望用聰明、天賦來保證自己的地位,而非是努力得來的,聰明即成功,這類人會極力掩飾自己的不足,最終陷入自己為自己營造的自我世界中去。
成長性思維模式認為,成功是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是能力的一個表現(xiàn),通過努力得來的而非是所謂的天賦異稟。
2、?對失敗的認識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失敗是終身的失敗,悲觀消極,使得失敗從一種行為轉變?yōu)橐环N身份。
成長性思維模式認為,失敗雖然痛苦,但它并不能對你下定義。他只是一個你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學習問題,從中更好的總結不足和經(jīng)驗為下一次座準備。
3、?對努力的認識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認為努力不是成功人士應該具備的品質,只有先天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作者舉了個例子是龜兔賽跑。
成長性思維模式認為,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努力成功并不丟人,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因為智力并非一成不變。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固定性思維模式會限制我們的成就,此類人容易陷入自己的能力陷阱,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維持著所為成功,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挑戰(zhàn),不愛學習,不愿意做任何暴露自己缺點的事情,以免別人對自己的才能提出質疑。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不足,發(fā)展我們的潛力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自己,不斷學習,注重學習方法,善于發(fā)現(xiàn)學習規(guī)律,從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從而提升我們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書中對不同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xiàn)花了大的篇幅為大家介紹,例如體育界冠軍的思維模式、商業(yè)界的'思維模式和領導力、人際關系中相處的思維模式、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來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細閱讀,對我們大有裨益。
最后我們談談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這是我們讀這本書最重要的收獲。
總的來說,把固定性思維模式當成一個“頑皮的朋友”,學會接受他,在慢慢深入的認識它,發(fā)現(xiàn)它的特點,發(fā)現(xiàn)它的規(guī)律最后慢慢引導它回歸積極的一面,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體,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它、接受她、面對它。
第二步:觀察,是什么導致我們出現(xiàn)固定型思維模式,它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它對你說了些什么?當時你有什么感覺?你又付諸那些行動?
第三步:命名,可以給自己固定型思維模式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可以任意起,用它來警醒自己。
第四步:教育,當我們充分了解自己的某些固定性思維模式時,我們要教育自己的這種思維模式,和它嘗試溝通用成長性思維模式去扭轉它,它就會慢慢轉變,從而支持和幫助我們。
雖然想要改變我們思維模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只要我們愿意努力去面對它,改變它就會改變,就像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把自己從自己營造的“世外桃源”走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有另一片新大陸正在等待我們去征服,勇于挑戰(zhàn),善于學習、總結,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成長性思維模式,終生成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終身成長》與認知升級的散文05-03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05-02
終身成長讀后感05-30
《終身成長》讀后感05-25
《終身成長》讀后感07-28
終身成長讀后感07-30
《終身成長》讀后感[精選]07-01
《終身成長》讀后感[精品]05-30
讀《終身成長》有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