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通用38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你想好怎么寫讀書心得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
學校推薦了《靜悄悄的革命》這樣一本書,我在空余時間試著跟隨著佐藤學先生對教育研究的腳步,讀了走進校園里的這場靜悄悄的革命……
佐藤學先生孜孜追求的理想教育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fā)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此書分了四個章節(jié):
1、教室里的風景——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邁進
2、改變教學——學校改變
3、設計課程
4、學校改革的挑戰(zhàn)——中小學的實踐。
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這一小節(jié),佐藤學先生在書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發(fā)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边@段話啟示我們教師要用心傾聽學生的.各種語言,包括身體所發(fā)出的無聲語言,感受學生在課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動與學生的想象產(chǎn)生共鳴,從而共同走向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現(xiàn)在無論在什么樣的場合都提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可是有多少教師真的理解怎么做才是尊重學生呢?這本書正啟示我們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納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語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們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那么你必須改變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覺者的姿態(tài),走到學生中去,蹲下身來,與孩子的雙眸對視,學會傾聽,學會理解。
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我認為: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于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發(fā)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后爭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里裝著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fā)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
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雜亂、學習的質(zhì)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內(nèi)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jié)論(如:回答錯誤、不當?shù)龋,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因勢利導的開導與糾正。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jié)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guān)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總之,傾聽比發(fā)言更重要。作為在第一線的教師我也經(jīng)常在課堂上發(fā)生這樣的事,有時為了趕教學進度,沒有去準確“接住”每個學生的發(fā)言,未能與那些“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chǎn)生共振,有時甚至因為有些學生答非所問或者吞吞吐吐講不清楚時,我會無理的打斷他們的發(fā)言,并自以為是的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補充,沒有把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想法也沒能真正的在班內(nèi)引起交流和討論,只是留于一種教學的形式。正因為部分學生由于感到自己的發(fā)言沒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漸漸也失去了舉手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成為課堂上的聽眾了。
我感到要想進行教育教學的革命,必須從骨子里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敢于在實踐中嘗試,善于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用新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真正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掀起一場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
有幸拜讀了日本教育學佐藤學博士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為佐藤學博士的平易、務實的研究態(tài)度所感動,為他對教學中的形式主義的批判所震動,閱讀《靜悄悄的革命》,給困惑中的我?guī)砹嗽S多思考、啟示。
1、守望者。
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讓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學生學習知識的灌輸者,教室維持秩序的管理者,因而,我們的教室要么是寂靜、沉悶的,要么聽到的只是學生們齊聲的高呼“是”、“是”。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個體的參與。我們常常呼喊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不是一句空話。就拿數(shù)學教學來說,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參與,從這種個體的參與中獲悉個體差異。長期以來,一直只存在著重認知理解,輕情感體驗,重共性統(tǒng)一,輕個性差異的發(fā)展。對于學習,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應該是多元的。每個個體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人生閱歷、思想深度等對同一內(nèi)容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要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我想,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真不應該做學生學習知識的灌輸者,教室維持秩序的'管理者,應該成為關(guān)注每個個體的守望者。我國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它應該是一個個性的教育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心靈!笆赝奔窗鴮γ總個體的尊重。
2、傾聽者。
回想我們的課堂,常常埋怨孩子們不接應,不愿回答。閱讀《靜悄悄的革命》,似乎讓我找到的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那就是——傾聽。傾聽遠比發(fā)言更加重要,因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為。而學生能傾聽源于教師的傾聽!鹅o悄悄的革命》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話,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學生后來就會奮起投出更好的球來。
這樣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認為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本!毕襁@樣的精辟之言讓人耳目一新,發(fā)人深省!是啊,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有多少教師認真傾聽了呢?特別是我們年輕的教師,懷里揣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想著自己該說些什么話,該怎樣把學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來,該開展哪個活動,對學生的發(fā)言沒有耐心聽。佐藤學先生提到:“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的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xiàn)的行為!边@個提示,讓我意識到: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發(fā)言的態(tài)度。學生雖需要鼓勵,但教師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并做出敏感的對應,應能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之間才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guān)系。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huán)境里,更能培養(yǎng)自立、合作的學習者”,只有在“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fā)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互相交流。許多時候,我們急于完成“教教課本”的任務,將時間緊緊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擔心學生會走向自己沒有預設的那一條路上,于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學生的發(fā)言,心安理得地做一個驕傲的傳授者。
3、導演者。
《靜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fā)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一意見或發(fā)現(xiàn),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習活動更為豐富,讓學生的經(jīng)驗更深刻。”作為教師,一堂課,課前教師得認真研讀教材,結(jié)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學設計用怎樣的具體任務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組織怎樣合理、有效的活動,讓活動成為引令學生學習的實體。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成為了導演者。而走入課堂,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學生的主體,改變原來的教學理念,重視傾聽思路各異的“異向交往”,理解“無論什么樣的學生的發(fā)言或行動,都有他自身的‘邏輯世界’!币虼耍n堂掌控在教師手中,教師就是課堂中的導演者。教師只有做到了“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學生才能“用教科書學,而不是學教科書”。我想,這樣的課堂才是個性的課堂、多彩的課堂。
當然,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教師自身的角色定位,說到最終還是教師自身教育理念的改變,就如《靜悄悄的革命》“前言”中小林老師所說:“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的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的姿態(tài),看他們是否在持續(xù)學習!币蚕袼f:“現(xiàn)在在教室里,讓學生位于前臺,自己退居其后,也不再覺得痛苦了!钡鹊轿覀冇辛诵×掷蠋煹哪欠N切身體會時,我相信,我們的課堂一定是異彩紛呈的課堂,我們的教室一定是“潤澤的教室”!
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后,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這是在教學改革轟轟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卻劑,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也許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很多改變也是艱難的,但既然有時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起碼可以從自己的課堂改變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xiàn)的行為。”
“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現(xiàn)能力的話,那么與其鼓勵他們發(fā)言,不如培養(yǎng)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里,傾聽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之后,課堂的言語表現(xiàn)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兩段話摘自于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diào)“傾聽”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發(fā)言。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的態(tài)度。教師往往想讓孩子多多發(fā)言,在聽他們發(fā)言時,心不在焉地想著“下一步該怎么辦”,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當回答有一點偏差時只需一點點粉飾,而出現(xiàn)異向的回答時,教師會從容請他再作思考或請其他同學回答。
實際上,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fā)言,積極地應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精彩的發(fā)言要鼓勵,膽怯的發(fā)言要啟發(fā),錯誤的發(fā)言要引導,更重要的是要聽到孩子的話外之音,并抓住有價值的發(fā)言與他們形成對話,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每個孩子都安心發(fā)言,無拘無束地交流。要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而不是以群體為對象進行談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復雜想法。這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其次是孩子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善于傾聽不僅是尊重他人、禮貌、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善于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善于從別人的發(fā)言中汲取、善于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這是多么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說:“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fā)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薄霸诮淌业慕涣髦,傾聽永遠比發(fā)言更加重要!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4
朋友,當你讀到如下內(nèi)容: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qū)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革命”!斑@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贝藭r你會怎樣來想想我們的工作了嗎?
我真誠地想,工作的目的必須徹底地發(fā)生變化,由關(guān)注少數(shù)的優(yōu)勝這的應試教育,徹底地扭轉(zhuǎn)為關(guān)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的個性化教育是我們當前工作的目標和核心,如果還不發(fā)生轉(zhuǎn)變,你就“敖拓樂”。這場革命從哪里開始呢?通過上邊的那句話,就知道該如何轉(zhuǎn)變了吧?從我們?nèi)账荚孪氲恼n堂開始,這是我們工作的方向,是不可動搖的力量,課堂不能改變,這場革命就不能徹底,就不能服務于我們的時代,就不能服務于我們的每位學生,就不能服務于我們的社區(qū)每位公民。由此可知,悄悄的革命必須從教室開始,從每位同學開始,從每位老師和每個課時開始,這就是“悄悄的革命”開始了。
“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guān)注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尊重,打開心扉,每個人的學習活動都得到關(guān)注。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結(jié)合我們的課堂教學,在自主學習的進行中,獲得獨立的自主學習知識的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能夠獨立思考,獲得知識,有充分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盡力互相關(guān)注學生間的`知識交流和只是感情的交流。
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當我讀至此處時,才真正理解到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用心傾聽”而不是相互排斥,不是敷衍了事,這是非常關(guān)鍵的內(nèi)容。如何教育學生傾聽,這需要我們做足功課,慢慢地養(yǎng)成習慣。
學校應成為“學習共同體”,在教室中要實現(xiàn)“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在傳統(tǒng)的“階梯型”課程之外創(chuàng)造“登山型”課程。在教學中,我想既要保證大多數(shù)的同學學會內(nèi)容,做到普及教育,又要像登山一樣,讓學生朝上追趕,力爭逐步提高,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共同體中,教師處在首席之中,適時引導,適時講解,適時點撥,讓學生有逐步獲得適時提高的機會,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日常的學科學習的改革才是中心課題。這項改革是非常關(guān)鍵,把“國學課程”。
變成中心的工作,才能保證所有的、悄悄的革命在日常的教學中進行,才能保證教學革命的長期性、經(jīng)常性、徹底性,才能讓每位同學收益,才能讓革命成功。
來自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革命開始了,勇敢地面對,把課堂教學革命進行好,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5
與優(yōu)秀的人同行是一種幸福。
從未細讀過地道的江南小鎮(zhèn),所以在暑假聽說安排班主任去杭州培訓時,異常興奮,去火車站之前,買了一大袋子吃的,想著可以打發(fā)八個多小時的動車。大家一塊出去在車上最方便的就是能隨意的換座位。最終,李靖老師在我身邊“安頓”了下來。厲害的老師到底是厲害,坐下沒多久李靖老師就從背包中拿出了讓我汗顏的物件《靜悄悄的革命》,并且對喧嘩的車廂無感,認認真真的邊讀邊畫。優(yōu)秀的人之所以優(yōu)秀,大概這是其中之一。而我也在她休息的時候借來讀了幾頁。果然,左右嘈雜陣陣,再也入不了我的耳。
回來的路途上,李靖老師還拿著這本書說:“這本書寫得非常好,你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看看,我們剛開始那會兒,都是自己摸索,沒人教給我們怎么做,你們現(xiàn)在多好,書里面好多都寫得清清楚楚”。一番話,平靜如水,但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激流暗涌。
《靜悄悄的革命》,沒有故作高深的語言,也沒有不切實際的.的空洞理論,整本書讀下來,就像一位經(jīng)驗豐富、刻苦鉆研的老教師在給自己說話一樣,不是書面語言但又非常凝練,沒有一句話是毫無意義的,平實、質(zhì)樸,深中我意。而且讓我訝異的是,我現(xiàn)在在班級管理和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年前佐藤學先生同樣也遇到過,在各項艱苦的任務完成之后,還給出了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法。下面就《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給我的啟發(fā)略談一二。
一、教室里的風景
高二下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被失落環(huán)繞,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我口沫橫飛、語重心長的批評教育形成了超強的免疫功能,我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不解。但書中給出了答案:“在扯著嗓門喊叫的教室里,在自我中心盛行的教室里,在僅僅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發(fā)言的教室里,在有若干學生幾乎從不發(fā)言的教室里,在聲音都感到帶刺兒的教室里,學生籠罩在自由放任或自暴自棄的氣氛里,要進行自立、合作的學習是根本不可能的。造成這種教室分為的根源在于老師的對應……要把教室變成能讓學生情緒穩(wěn)定、相互間能夠誠懇、親切發(fā)言和傾聽的教室,反過來即是說,如果能讓教室的空氣遠離浮躁,讓學生自然平靜的聲音回到教室,那么,無論什么樣的教材都能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高三開學之前,讀到了這一章,我決定開學之后一定要讓班級發(fā)生一些變化。
開學之后,因為時補課時間,所以學校的管理部門都不在。在以前,我認為板報的制作非常耽誤時間,所以就怎么簡單怎么來,甚至有些圖畫我覺得畫的還不錯就讓學生下期接著再用。但是,高三開學之后我就急切的想辦板報,心想著:對我的話形成免疫,那就再刺激一下同學們的其他感官。把我們班的板報小組長孫春陽叫過來,大致說了一下要怎么辦,讓他準備準備,趁周六的時候時間多些把這件事情做了。
周日進班,我是真正的被震撼到了,剛開門覺得班級氣氛有些異樣,再抬頭一看“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幾個大字鋪滿了后黑板,黃色的毛筆字體,紅色的陰影,像火焰中我們拼搏前進的青春。我不太容易感動,但是那幾個大字確確實實觸動了我的心底。還有照片墻,同學們會有一種家庭的溫馨感。雖然是小小的變化,卻起了大大的作用。
這一段路程很難走,但是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二、與冷漠作戰(zhàn)
高中有段時間,我最大的障礙是對自己的不接受。所以,外界與我沒有太大的影響,別人好,我這樣;別人不好,我還是這樣。因為沒有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guān)系,所以對外界漠不關(guān)心也是必然,可怕的是外界也包括成績。后來真正刺激到自己還是成績,到了低谷才開始知道反彈。一段時間的低沉給自己的成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高考之前的日子里,我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拒絕冷漠。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6
在網(wǎng)上我認真拜讀了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作為一個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學博士,他為了研究教學,走訪了全日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養(yǎng)護學校,他往返于無數(shù)個學校的校園、站在一個個教室前的窗口邊,坐在一間間教室里,以他敏銳的目光,洞察著發(fā)生在教室中的靜悄悄的革命。
在二十多年中,他走進了七千多間教室,始終把自己融入到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與教室里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師與學校之中,與教師交流、探討,共同嘗試從內(nèi)部對各類學校進行改革。在細細地品讀中,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認真扎實的研究態(tài)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業(yè)精神;敬佩他講究實效的教研作風。
這本書沒有大哲理,沒有大理論,書中用最樸實的語言,用最生動的案例闡述著靜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內(nèi)涵。所謂靜悄悄的革命,即是通過和事物對話、語句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文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qū)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革命。作為日本名牌大學教授的佐藤學先生一直在積極地推進這一靜悄悄地革命。因為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傾聽能力欠缺,我非常注意這方面經(jīng)驗:這本書中首先從傾聽開始抓起文中的許多觀點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淺。
在教學中,老師們有沒有深刻思考教師是否能夠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是否能夠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在熱鬧的課堂中,學生是否真的明白了,還是只是敷衍。我們必須象佐藤學先生所說的教學必須建立在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克服‘主體性’神話的基礎上,就是要考慮教師、教材和學習環(huán)境的。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7
這幾天讀了日本教育學佐藤學博士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為佐藤學博士的平易、務實的研究態(tài)度所感動,為他的喝彩,為他對教學中的形式主義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動。以下是我的一些讀后感。
很早以前就聽過佐藤學教授的大名,但對他的書就是沒有閱讀的欲望,總是以為一名外國教授,又是專門搞教育學理論研究的權(quán)威,寫出來的著作會不會是超現(xiàn)代的,自己看得懂嗎?這次因為閱讀任務,帶著疑問讀完這本書以后,不禁為佐教授的研究態(tài)度深深折服,“務實、堅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對他研究態(tài)度的印象。他作為日本名牌大學的名教授,對行動研究從不馬虎,也不搞形式化、表面化。作為付諸行動的研究者,他走訪了全日本各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養(yǎng)護學校,與教師共同嘗試從內(nèi)部對各類學習班和學校進行改革,就如他書上說的“一直在積極推進這一“靜悄悄的'革命”,“每周去各地的學校訪問、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養(yǎng)護學校等,看過數(shù)不清的教室,在各個教室里觀摩,近20年來一直如此”,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這20年來他一直堅持做著行動研究,摒棄形式化、表面化的作法,深入學校,與校長和老師們一起研討改革中的種種問題,用強有力的事實來支撐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堅持實事求是,認為丟開一切抽象的語言,真實交流自己所感受的,會得到意想不到收獲,認為“無論什么樣的學生的發(fā)言或行動,都有他自身的邏輯世界”,為此他發(fā)現(xiàn)“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著完全相同的氣息,或有著完全相同的問題”,他為自己最初5年的行動研究的力不從心,充滿著自責和自厭的情緒,但通過20年來的堅持,他認為“作為一個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從書本中學到的東西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個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還是從教學實踐和現(xiàn)實中學習,像能夠讀懂書本一樣讀懂課堂里的現(xiàn)實”。
佐教授還對現(xiàn)實教學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現(xiàn)象、問題和案例進行深刻分析,如在“談到創(chuàng)造相互學習的教室——息息相通”中,認為“與學生息息相通是組織相互學習的教師的基本功”,在案例中,他敘述著一個“浦公英學習”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師是一名代課教師,原田老師是一位能夠與學生產(chǎn)生絕妙感覺的教師,但原田老師拒絕“齊步走”,終于選擇與學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會失業(yè)也不管了”的決定,原田老師和學生一起經(jīng)歷“浦公英學習”,但當原田老師代課期滿以后,沒等浦公英開花,全被校長拔掉了,佐教授為之可惜,深深嘆息“這些浦公英不是雜草,而是學生、家長和原田老師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結(jié)晶啊”,批判當前教育沒有創(chuàng)造相互學習的教室,缺乏能夠發(fā)展與學生交往的教師。
反思:對比之下,我在為佐教授的研究態(tài)度所感動之余,也重新審視自己,盡管自己做課題研究有7年多了,在這幾年中盡管一直堅持著,但感覺還是不夠深入,有時也會因為自己的局限而感到不安,但很快地用一些困難為借口就放棄繼續(xù)的念頭,平時對自己所帶的實驗班離成為潤澤的教室還有一定的距離,在課堂上沒有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tài)去面對每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8
我讀了《靜悄悄的革命》,感觸很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佐藤學先生的著作。在書中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國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可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
事實上,在我國,“靜悄悄的革命”也在進行之中。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音樂教師,該如何理性地投入到這場革命中,或許我們能從本書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營造傾聽的教室。
要“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的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guān)注的學習”,作為教師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那么首先老師就得學會傾聽,傾聽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其實,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fā)言更加重要,仔細的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遠比前者重要。就像佐藤先生說的,“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現(xiàn)力的話,那么與其鼓勵他們發(fā)言,不如培養(yǎng)其傾聽能力。只有傾聽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后,課堂的語言才會表現(xiàn)得豐富起來”。在以往的課堂中,我也會經(jīng)常責怪我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有所欠缺,當學生不聽講時,也會責怪學生不認真,而對于自己的反思卻很少。
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tài)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和無聲的語言,在對話的過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感去與學生的身體動作和起伏作情感共振,只有在這種教室氛圍中學習的學生才會是幸福的。佐藤先生對此有過精彩的比喻,他把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就比作和學生玩棒球投球游戲,如果能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的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學生投得不好,你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他以后就會興奮得投出更好的球來。
而我們平時為了教學進度等原因,不去想準確的`“接住”每個學生的發(fā)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chǎn)生共振,他們當讓會沮喪,甚至不愿投球。所以,我們只有認真的面對學生,接好每一球,重視每一個球,傾聽他們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對他們的發(fā)言產(chǎn)生敏感的反應,用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才會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guān)系,才能和老師產(chǎn)生很好的互動,建立相互學習的關(guān)系。
讀了這本書后,充分體會到了要學會傾聽,培養(yǎng)傾聽能力的重要性,讓我們也開始在學校里開始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9
利用閑暇之余,我靜心閱讀了《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這本著作是由日本的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寫的。我想同樣是亞洲國家,教育一定是存在互通之處的吧。本書作者通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chuàng)造出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這同樣是我現(xiàn)階段需要去不斷思考與實踐的。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時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積極舉手,樂于發(fā)言,相比于安靜的課堂我更加傾心于熱鬧的課堂。我總是覺得熱鬧的課堂代表孩子們都在認真聽課。如果一節(jié)課中孩子們靜如潭水,我會努力引導孩子們回答發(fā)言,但佐藤學卻認為傾聽遠比發(fā)言來得重要,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為。佐藤學教授在書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仔細傾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前者更重要。
是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學習,是師生之間相互的學習。課堂也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是師生之間互動的課堂。因此,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要求學生上課積極舉手發(fā)言,在發(fā)言過程中判斷學生是否注意聽講,而很少注意學生是否在在用心傾聽。在一個學生表面熱鬧但沒有好的傾聽習慣的班級,首先就是教師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
真正的傾聽,就是認真去傾聽品味學生的發(fā)言,體會學生傳遞出的復雜心情。作為教師應能慎重地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語句來講解,這樣,學生之間才會開始互相傾聽,互相交換意見。
佐藤學老師的精辟之言發(fā)人深省。他還提到了應以學為中心,學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習,另一方面是學生。所以“以學為中心”應該是圍繞學生和學習為中心構(gòu)建的課堂,將學生的主動、積極學習性放在第一位,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驅(qū)動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與探究性。因此,需要教師聚焦學生的學習,有矢放地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避免在課堂上出現(xiàn),老師一個人不停地說,不給學生更多思考與發(fā)言的時間。在聽了許多優(yōu)秀老師的公開課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就是自己講得少,學生講得多。我經(jīng)常困惑,那么我應該說些什么呢?第一,我應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第二,我應該交代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方法;最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適當調(diào)控。真正以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師應該做到張弛有度,輕松自在。
我想,教學的過程正如靜悄悄的革命,需要老師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去滋潤每一位學生,做到與他們共進步共成長。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0
本書以創(chuàng)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為主線,結(jié)合課堂實踐示這種課程形態(tài)為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生長點,從而引發(fā)課堂和學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學校是一個個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地方同時也是大家的學校,從學校內(nèi)部的關(guān)系來看,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共同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激勵,學校應該是師生一起學習、休息和交流的場所。佐藤學認為我們應該努力去溝通學校內(nèi)外,在書中他著重提到要將家長引入學校。在小千谷學校里,家長可以在設定的觀摩教學時間里到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級聽課,然后再到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教室聽課,最后與教師一起交流教育的狀況,此外,家長還可以作為嘉賓來教室成為教師的助手或親自上課。盡管實施時的確有諸多的困難,比如家長要克服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教師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心。
佐藤學教授稱日本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為“靜悄悄的革命”,他認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發(fā)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qū)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性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革命。
課程改革進行到現(xiàn)在,我們面臨著太多的困擾,但是在和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交談中讓我們堅信腳下的路是正確,這場革命最終將會是一個雙贏,即使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都會變得更有活力,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1
乍一拿到這本書感到很疑惑,該不會是有關(guān)于歷史革命題材的書籍吧,為什么這時候要我們一線教師了解日本的革命歷史呢?細度之后才知道這個“革命”是源自于教育實踐、萌生于教室之中,是關(guān)于教和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老師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他讓我知道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沒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沒有深入淺出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也讓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有了更為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感悟思考一——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
本書中列舉了這樣一個事例:在某次研究會上討論某小學五年級語文課錄像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fā)言一個接著一個的單方面的連續(xù)發(fā)言,教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都進行了補充。這樣一來每一個學生說話的意思變得明了了,但是發(fā)言和發(fā)言之間微妙的相互碰撞或者是相互聯(lián)系卻沒有產(chǎn)生出來。(其實佐藤學老師所列舉的這一事例,也正是我們今天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現(xiàn)象老師們進行了討論。 通過討論老師們知道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讀得太少,沒有深入淺出的.對于教材進行全面細致的把握和理解。最后有一個老師的發(fā)言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這里我把書中的原話復述出來就是:“作為閱讀教學,在一節(jié)課里面,能讓學生多次與教科書的語言發(fā)生新鮮的接觸,這是決定教學成敗的是,很有必要返回到閱讀教科書去,一節(jié)
課中若干次反復的閱讀!彼自捳f:“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陂喿x教學中必須指導學生多讀,這是理解文本的最佳方法。只有理解了,才能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才能讓學生感受字里行間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感受文本的語言魅力。
感悟思考二——要善于傾聽“異向交往”的話語。
本書中佐藤學老師所提到的關(guān)于京都大學的哲學家、詩人垘原資明對于“交往”進行了分類,他把交往劃分為四種類型:只有一方講話的“單項交往”;相互交談的“雙向交往”;被拒絕被阻擋的“反響交往”;思路各異的“異向交往”?梢钥隙ǖ恼f在以前的“填鴨式”教學中,大多數(shù)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應該劃分為“一言堂”的單項交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的今天,“一言堂”、“獨角戲”早已經(jīng)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最為普遍的“雙向交往”,這的確是讓人感到欣慰的。但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異向交往”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無論是相貌特征還是性格特點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個體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決定了對于同一個現(xiàn)象或者問題每一個學生的看法都不可能是絕對的相同。所以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有責任有必要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表達出來,進行思維大碰撞,這樣才能達到交往的最佳效果,也是我們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體現(xiàn)。如果教師對于學生不同的見解置之不理,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下去的話,不但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還會讓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從而變得非常膚淺和單薄了。
感悟思考三——注重傾聽,打造實效課堂。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那就是在課堂上比較活躍的同學,他的考試成績往往不如那些在課堂上默默無聞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同學的成績。在考試中那些十分優(yōu)異的成績,往往屬于在課堂上并不是表現(xiàn)的太活躍的同學的。有時我也很納悶,按道理來說只有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同學,他的成績才應該是優(yōu)秀的,因為只有只有發(fā)言了才能說明其對問題有了見解,這也是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的一種表現(xiàn)啊?墒聦嵅⒎侨绱,左老師對于“創(chuàng)設一聽為中心的教室”讓我茅塞頓開。他讓我知道了“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本烤乖鯓硬拍艽蛟煲月牉橹行牡恼n堂,讓教學有實效呢?左老師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jié)。首先,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的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的聽取每個學生發(fā)言的態(tài)度。其次,教師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并做出敏感的反應,應能慎重的選用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在此基礎上,我想還可以通過有趣的人物故事等途徑,努力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有實效。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長期堅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實效。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佐藤學老師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他讓我知道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沒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沒有深入淺出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以佐藤
學老師為榜樣,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現(xiàn)在開始就參與到這樣的“靜悄悄的革命”中去,并下定決心將這樣的革命進行到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完成教育事業(yè)賦予我的神圣使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2
說實話,從下發(fā)這本書開始,我就一直將之束之高閣,沒有去翻看過。因為我一向?qū)τ诶碚擃惖臅淮蟾信d趣,F(xiàn)在拿起來翻一翻,發(fā)現(xiàn)還不是那么難看。
剛看了作者佐藤學的簡介,我就覺得很佩服他,因為他能深入走訪各種學校,和許多老師共同嘗試教學的改革,為他提倡的的“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進行實踐探討,他的這種改革的沖勁、執(zhí)著令人欽佩。
接著往下看,我發(fā)現(xiàn)盡管國情不同,但日本的一些教學現(xiàn)象和我們還是有些類似的。比如說他所說的綜合學習和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差不多,比如說他們也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再比如說他也講到了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其中有一點我覺得特別有感受,因為我們的學生和他們十分相象:日本的小學里鬧哄哄的發(fā)言過剩的學生到了初中、高中后就會表情麻木、拒絕發(fā)言、沉默不語。作為一名術(shù)科老師,對于這一點可以說體會最深刻。我們通常每學期都會教兩到三個年級,高低混合。如果連續(xù)兩節(jié)課,一節(jié)是低年級,一節(jié)是高年級的話,那絕對是具有戲劇性的冰火兩重天:一節(jié)課會是嘰嘰喳喳,七嘴八舌,發(fā)言時惟恐你不叫到他,讓你因為教室太過熱鬧而煩躁:而另一節(jié)課絕大部分卻嚴格奉行“沉默是金”,盡量躲避你的'提問,讓你因為他們的冷漠而郁悶。一直以來我總認為這完全是因為孩子的年齡不同而造成的,低年級的孩子不怕害羞,想到什么說什么,說錯了也不怕小朋友嘲笑;而高年級的孩子懂事了,比較謹慎,怕回答錯了丟臉,所以不敢輕易舉手。但看了作者的分析,使我豁然開朗。他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班級人數(shù)、一統(tǒng)化教學形式、講究效率的課程等等,尤其重要的是追求虛假主體性的教學中的形式主義。進而他還指出教師不應單方面地要求學生發(fā)言,而應在組織、引出學生發(fā)言之前,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
在這本書中還有一個令我感興趣的內(nèi)容,就是他們的綜合學習。我覺得雖然我們也有綜合實踐活動這樣一門課,可好象學生真正參與的實踐并不多,就算有也局限在校園,拓展不到校外。像他們那樣長達半年一年、關(guān)注過程而不注重結(jié)果的活動,想都不敢想。學生搜集、整理、運用知識的能力不能得到發(fā)展提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不過,我們的教育也一直在進行著“靜悄悄的革命”,相信在我們教師的努力下,教育改革之路必能越走越寬廣。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3
我們知道教育是關(guān)乎國家興衰的事業(yè)。很少有人會把教育當作是一場革命斗爭。面對學生的心聲:“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學校并不快樂”“老師一點也不可愛”,我們往往會強行學生從屬我們的權(quán)威。作為教師,我們禁不住問自己:教育這一事業(yè)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樣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怎樣的教師是優(yōu)秀的教師?怎樣的教育實踐是優(yōu)秀的實踐?怎樣去“傾聽”學生、“理解”學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別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教授的觀點。
一、教學中要關(guān)注到學生不確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每當提出問題后,如果學生回答的正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會不自覺地舒一口氣,或會心的微笑一下,而當學生回答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是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回答出自己設想的答案上來。對于這種現(xiàn)象,佐藤學教授分析到“在這些學習行為中,其不確定的思考或表現(xiàn)與那些確定的思考和表現(xiàn)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明晰的思考或表現(xiàn)容易變成一種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為,而不確定的思考和表現(xiàn)往往在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和表現(xiàn)中更能發(fā)揮威力”。這就提醒我們,確定或不確定的答案,我們都要重視,尤其是不確定的,包含有創(chuàng)造思維的過程,應該更為重視,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把這些不確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現(xiàn)相互反響和激蕩,課堂的內(nèi)容就變得豐富多彩了。如果教師能夠做到這些,學生思考的威力就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個性思維特點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而在這些個性思維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創(chuàng)造出“交響樂團式的教學”——不同的音響,奏出和諧的音樂。
二、教學中要學會傾聽
佐藤學教授提到:“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xiàn)的行為。”的確,老師的傾聽,不僅僅是傾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判斷發(fā)言的對錯、語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細傾聽孩子發(fā)言中所傳遞出來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孩子的傾聽,不僅僅是傾聽老師的講解、指導,傾聽同學的發(fā)言,而是在傾聽的過程中接收到隱藏著的心聲,從而激起情感的共鳴。在別人的話語里,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有林林總總的一切。細心傾聽者能從中聽到心靈的聲音。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的態(tài)度,要能做到與學生對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復雜想法。的確如此,傾聽,像一面鏡子,鏡里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學教授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huán)境里,更能培養(yǎng)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這是在教學改革轟轟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卻劑,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也許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很多改變也是艱難的,但既然有時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起碼可以從自己的課堂改變,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4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里的風景—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zhàn)—中小學的實踐”五部分構(gòu)成。佐藤學博士從觀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區(qū)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總結(jié)和介紹,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tǒng)和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也很契合。雖然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在一些地區(qū)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對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著力不夠,所以佐藤學教授提出的“變以知識灌溉為中心的課堂為以探究式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改革”是十分值得我們借鑒研究的。通過這一次的學習,讓我受益良多,作為一名初登講臺的新手教師,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讀書的心得體會:
一、傾聽學生的發(fā)言
在這一小節(jié)中,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教師要對學生的一個個發(fā)言一一附和、幫腔,一一評價,一一概括其意思呢?有的老師認為是為了不在教學中出現(xiàn)冷場,認為教室里出現(xiàn)沉默的場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關(guān)于閱讀教學中的根本問題,有的教師認為不應該將閱讀課上成一問一答的課堂模式,應該讓學生多次與教科書的語言發(fā)生新鮮的接觸。
其次,作者談到了傾聽是教師應對的身體,教師通常以一些肢體語言,比如在學生發(fā)言時頻頻點頭表示肯定,這種行為在作者看來,并不是真正的傾聽,也就是,傾聽的教師與其說是在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還不如說在學生說話之前,對怎樣理解其發(fā)言,就已經(jīng)胸有主見了。這是難以通過每個學生的發(fā)言與教師溝通起來并相互呼應回響的。
接著,作者對傾聽學生發(fā)言做出兩點評論,第一是教師“傾聽”的意義,第二是“明白”學生的發(fā)言究竟是什么意思。作者在這里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教師要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能夠傾聽到學生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共感共鳴。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注重傾聽學生,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聽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要在情感上與學生形成共鳴,而不是按照教師自己預先設置好的答案或者環(huán)節(jié)按部就班地進行。真正理解學生說的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機械地在言語上或者肢體上“附和”學生的'發(fā)言。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會經(jīng)常設置一些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來提問學生,現(xiàn)在看來,這些問題實際意義并不是很大,這樣的問題也是不太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也要重新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二、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千方百計地促進交往
在這一小節(jié)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教學中的問題,即教學觀的混亂。隨后坐著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兩點解決措施,一是在交往中學習,二是把“學”置于教學的中心。
與以“學”為中心相反的是以“教”為中心。在提出以“學”為中心后,有些教師就會認為自身的作用的是消極的,甚至極端地認為,以“學”中心就是要在課堂上完全讓學生學,而不再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在過去的教學經(jīng)驗中,我認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不僅僅是要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要關(guān)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如果我們面對的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就要先做到讓學生掌握基礎,在此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比較可行的。
真正的做到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以“學”為中心,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自己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建立在對相關(guān)知識了解或掌握的基礎上,學生的學也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學習,還有思維的學習,行為習慣的建立,品德的學習……等等。但由于學生認知結(jié)構(gòu)的原因,在鼓勵學生學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就是要老師完全放手,在教學中扮演一個消極的角色。相反,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這一點上,由于現(xiàn)實情況所限,我們數(shù)學課內(nèi)容繁多,同時也受限于我的教學能力,還是無法完全像佐藤學先生所說的那樣,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太多自由、自主學習的時間,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再認真思考,爭取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以“教”為中心的理想教學模式。
三、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相互作用,進行交響樂團式的教學
在確定了以學生“學”為中心、以與學生的應對為軸心的教學的基礎上,作者提出了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如何進行的問題。作者認為,這種教師的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一是與每個學生應對的活動,二是與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認識相互激蕩回響的活動。
所謂“服裝裁剪”式的教學,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個體的教學,而“交響樂團”式的教學,就是建立在調(diào)動全體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的教學。針對學生個體的學習,作者提出,學生的學習乃是不斷地從個體出發(fā),又回歸到個體的,因此,教師的活動也應當從學生個體出發(fā)又回歸到學生個體上去。這種教學方式,我也在平時學生的作業(yè)中嘗試使用,我會針對不同學生作業(yè)反映出來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談話,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是很有效果的。比如,我會針對不同學生反應出來的不同情況,進行單獨談話。傾聽他們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以便于我在了解她們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進行教學。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5
周末的午后,隨手拾起桌上的一本書,《靜悄悄的革命》,逐頁讀起,不禁被文中的平易、深刻、務實所深深吸引,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
佐藤學先生將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目前,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國內(nèi)大部分的學校進行著,置身教學一線的我們該如何更好地投入這場革命,該如何實現(xiàn)自身和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讀完《靜悄悄的革命》,關(guān)于教學,佐藤學教授的三個觀點讓我感觸頗深:
交響樂團式的教學。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huán)境”四個要素構(gòu)成。新課改以來,主要關(guān)注點集中在了“學生”這一要素上。而教師則要做好“服裝裁剪師”,并指揮好課堂上的“交響樂團”,充分重視學生的差異、需要、愿望和態(tài)度。
在佐藤學教授的筆下,教師在課堂上主要發(fā)揮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像按照每個人的身體尺寸量體裁衣那樣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設計、展開課程,與每個學生開展交流互動;二是讓各種學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蕩,回響共鳴,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相互作用,開展交響樂團式的教學。
因此,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在這種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以“服裝裁剪師”和“交響樂團指揮”的身份參與到這兩類活動中去,去觸發(fā)、組織、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同時也獲得自身的更廣泛深遠的成長。
用心傾聽。在佐藤學教授看來,學生自理、自律的學習必須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在與教材、教室中的學生以及學習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中加以認識。學習只有在與教師、教材、學生、環(huán)境的相互學習中,才能夠得以生成、發(fā)展。他主張教師和學生相互尊重每個人內(nèi)心的聲音。
佐藤學教授認為,在課堂上,無論什么樣的學生的發(fā)言或行動,都有他自身的“邏輯世界”,教師需要慢下腳步,俯下身,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邏輯世界”。根據(jù)這一理論,我們在日常的以“學”為主的教學中,要將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fā)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fā)現(xiàn),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jīng)驗更深刻。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學習的最大苦惱,是看不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側(cè)耳傾聽學生的需要,適時放手讓學生以發(fā)現(xiàn)者的心態(tài)去探索、去求新、去尋覓獨創(chuàng)性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交往中學習。佐藤學教授認為,在學校里的學習不是學生個人孤立的活動,是在教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的活動。
工作之初,我曾經(jīng)認為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消極的,而且,在自己的潛意識里,有一種與學習活動或內(nèi)容無關(guān)的、想輕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維持秩序的欲望。因此,課堂上對“學”的干預和參入較多,后來通過觀察和學習,我逐漸意識到,教室里的學生、教師要在相互交往中實現(xiàn)共同成長。
教室中,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是從個體的學習出發(fā),經(jīng)過與同伴的合作,最后再返回到個體的學習,是學生之間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開展“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而教師在這種“交往”活動中起到引發(fā)、支持和促進作用。教師仔細傾聽、回應學生的想法,學生之間互相傾聽,在教室里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guān)系,使得學生在交往中共同進步。讀完整本書,久久不能平靜,從教四年來的很多感悟在佐藤學教授的這本書中得到了詳實、嚴謹?shù)睦碚摻忉,心里不由得激動莫名,希望能跟同行分享這份學習感悟,共勉,共進。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6
佐藤學博士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是學校給我們學校每位老師的寒假閱讀作業(yè),初拿到這本書的我,就被書名的意義和佐藤學博士的經(jīng)歷感到小小的震撼了一下。這本書封皮簡單素凈,也不太厚,正如書名一樣,“靜悄悄的”,亳不張揚。但翻開閱讀,書中平實、淡然,沒有高深莫測的理論,但書中描述的很多案例與我們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差不多,他所講的課上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現(xiàn)在課上鋪遍的問題,細細品讀時,心靈被一次次被撞擊,一次被次被感動。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感受。
在閱讀的過程中讓我感受特別深刻的是“傾聽”,書中講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話,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學生后來就會奮起投出更好的球來,這樣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認為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本!薄籼賹W先生把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用棒球運動形象的結(jié)合起來,讓人耳目一新,發(fā)人深思!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而在我看來各種習慣中,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而在我們很多課堂上,我們老師往往只關(guān)注了學生的發(fā)言,通過學生的發(fā)言來了解他們的想法,而沒有真正去認真傾聽;如果學生回答的答案和自己預設不符時,想方設法也要把學生引導到自己要的答案上來,如果表述不清和模糊時就一帶而過,或干脆直接把答案給孩子,心安理得地做一個“傳道授業(yè)”的“解惑者”。殊不知,正是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挫傷了,甚至被扼殺了。而長期處于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的學生,早已失去了個性,喪失了靈性。如果我們老師能認真去傾聽,理解猜透學生表達的意思或言語背后所指的話,聽出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并產(chǎn)生共鳴,與學生心心相印,心領神會,這將能大大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所以我們老師要熟悉教材、熟悉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更有時間去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從發(fā)言中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心情,學生也能從老師的傾聽中能得到尊重,能從老師的評價中提到思考的動力。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7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是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的力作,由李季湄老師翻譯,長春出版社 2003 年出版。本書以創(chuàng)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為主線,結(jié)合課堂實踐揭示這種課程形態(tài)為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生長點,從而引發(fā)課堂和學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書中很樸實的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個實際問題并進行認真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和教學實踐;書中又深入淺出地闡述現(xiàn)代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師生互動觀等……正如李季湄教授所說“讀罷此書,完全被作者對教學中的形式主義的精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動!
我讀的是前言部分。有這么一個故事:當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學校時,怎么也不肯進教室。他說:“學校里不快樂”。當小林老師問其他同學時也得到了同樣的答案。第二天小林老師把自己的詩寫在黑板上時又引起了孩子們說:“小林老師太溫和”的聲音。讀到這里我不由想起了我自己,在我身上也有著這樣的問題。方法嚴厲了孩子就太“死”,稍微松一點孩子就太“活”。因此我往往把握不好這一點,不能把兩者融合起來。在佐藤學先生看來,在“潤澤的教室”里,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guān)注。教師邊與每個學生談話,邊傾耳靜聽每個學生尚未說出的話語。在課堂上,老師傾聽的不僅是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更是其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不僅聽他們的有聲語言,還認真傾聽那些可能更有價值的無聲的語言。在這樣的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個一個的學生。老師即使在對教室中的全體學生講話,他也從心底里意識到,是在與每一個學生個體的交流!皾櫇傻慕淌摇弊屆總學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和滿足,而這正是教育人性魅力的最好體現(xiàn)。
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長的快樂。這是我們新教育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就多了。對于后進生,雖然自己沒有從人格上歧視過他們,但除了提供一些學習上的幫助外,很少走進他們的生活與心靈,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在行動上的缺失。以前,比較注重別人的看法與評價,喜歡自己的淡定與從容,但我想沒有方向感的淡定與從容終究會演變成頹唐與平庸。我捫心自問,一個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我做到了嗎?我覺得自己相距“好老師”還很遠很遠很遠,我沒有對學生付出像母親般的關(guān)愛,我在教學上依舊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沒有給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幸福感…… 作為教師的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工作
積極完善,努力讓孩子們感到學校的快樂!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8
《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本并沒有多少大理論、大敘事的書,但其中卻隱含著最真實的教育哲理。它的確是一本好書,作者以通俗的語言解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迷茫和困惑,讀這本書讓教師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課程改革。讀著讀著你會感到它與我們有許多的共鳴之處,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是學生成長之寶地。而這恰巧與我這學期的小課題研究相關(guān)。
在課程改革中我們過多地追求課堂上小手如林地爭搶發(fā)言的熱火朝天的場面,似乎只有那樣的課堂才能顯示出教師的水平和學生的能力。卻忘記了缺乏靜思默想的發(fā)言往往是最膚淺的理解,最沒有深度的表達。同時造就了一批思想的“懶漢”;培養(yǎng)了一批只知道表現(xiàn)而不善于思考的追求虛榮的'幼苗。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擁有怎樣的課堂呢?讀了這本書你就會明白:我們的課堂教學追求的不該只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作者在《在靜悄悄的革命》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發(fā)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弊髡哒J為,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用心傾聽,更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老師一個問題出來,學生立即展開思索、討論,然后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的腦子里只裝著自己的見解,卻沒有用心傾聽其它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不夠全面、缺乏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fā)言固然重要,但“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fā)言更重要”“在教室里,傾聽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以后,課堂的言語表現(xiàn)才會就得豐富起來”,這樣,學生的發(fā)言才會有深度,有廣度,從而形成自己的想法。
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何嘗不是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班級學生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非常熱鬧,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雜亂、學習的質(zhì)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教師更應該善于傾聽,教師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猶如是在“與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悅的”,由此可見傾聽的確非常重要。所以說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教師更要學會傾聽,特別是面對表達不暢的學生發(fā)言,教師更應該耐心地傾聽,不但要去傾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更要懂得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教學進度而忽視某些學生的發(fā)言,以至未能與他們的想法產(chǎn)生共鳴。語文課堂非常注重人文性,有許多東西往往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如果我們教師用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即用心傾聽他們有聲的發(fā)言——回答問題時的表達,也用心傾聽他們無聲的發(fā)言——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那么一定能真正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教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這也成了我現(xiàn)在要一直努力的目標。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19
當我拿到《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我就在想這個日本學者伊藤學給書取這樣一個怪異的名字,大概是因為作者所指的革命,是指作為教育者個體的觀點,理念上的革命,因為改變自身的認識理念是最難的事,所以冠之以“革命”,而這個革命最主要發(fā)生在自身,所以又謂之“靜悄悄”。 本書對許多教育實例的剖析和論述,對我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頗受啟示,下面只是攫取一些片面的、印象最深的感受。
前言里,小林班上的學生,對于“學校不快樂”的呼聲,對我很有觸動。而對佐藤學教授提到自責的情緒和自厭的念頭我也感同身受。坦白的說,我現(xiàn)在就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受。無論是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容易焦慮?傆X得這樣也有問題,那樣也有問題。尤其是在課堂上,倘若出現(xiàn)一時的沉默或者學生無法說到自己預設的內(nèi)容,總是擔心完不成教案,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覺得那是教學工作的失敗。然后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學生提示甚至答案,偶爾有幾次,還會因此對學生發(fā)脾氣。然后學生們雖端端正正坐著,卻一言不發(fā)。
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在以學生的“發(fā)言”為中心了解他們的看法,而不是在認真仔細地對待“傾聽”,還沒有向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反思這十年多來的教學,班中常常會有一部分學生不善于傾聽,常常是草率發(fā)言,對于這些學生,我卻忽略了培養(yǎng)他們傾聽的能力,正如書中所說,有不會傾聽的學生,是因為有不會傾聽的老師。我自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在學生還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不斷地再想,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呢?此圃诼爩W生的回答,其實已經(jīng)忽略了他們的回答,以及回答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包括他們思想的起伏波動。
看來,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現(xiàn)力的.話,那么讓自己和學生學會傾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學會了傾聽別人的訴說,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因為只有傾聽是一種理解,在努力聽懂、理解之后,才能做出積極的反應,給予正確的評價。只有建立了這種誰都能安心地表現(xiàn)自我、相互學習的環(huán)境,自己才能擺脫焦慮,學生也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不快樂的。
看完《靜悄悄的革命》,我對自己說:埋怨聲中,我們永遠看不到綠色教育的一線曙光。所以,首先要潤澤自己的心態(tài),克服焦慮。然后再努力潤澤自己的課堂和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用本書封底的話來說: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同樣,自我調(diào)整和自我改造的過程也將是在不斷的觸動和感悟中完成的。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0
《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著作。初見書名,并不明白所謂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更沒有聽說過佐藤學先生。只是想知道什么是靜悄悄的革命,于是打開這本書開始翻閱,才發(fā)現(xiàn)“靜悄悄的革命”講述的是教室里的一系列變革,即“通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chuàng)造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我讀著讀著對這本書越來越感興趣了,就開始慢慢地品讀《靜悄悄的革命》,從打開扉頁的那一刻起,我的懵懂,好奇,疑惑……慢慢都得到了回應和解答。書中說到的很多東西,和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多么相似甚至多么相同,怎能不使我揪心和震撼!深深被佐滕學的研究態(tài)度所折服。這位教授始終親臨在教育一線,與老師們交流、探討,文字是那樣的樸實,案例是那樣的鮮活,讓人賞心悅目。這才是教育專家,才是真正的教學引路人。
佐藤學先生所談到的學生、教師、學校多方面的互相配合,共同學習發(fā)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一:“‘聲音再大一點!’‘再清楚一點!’都是教室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對清楚、明確的要求深信不疑的教室是不可能理解學生那些躊躇不定的、沒有把握的發(fā)言的價值的,是不可能理解那些孕育著微妙的、不確定的、模糊曖昧的思考、矛盾、沖突的復雜情感的價值的。于是,比起擅長發(fā)言的學生來,那些在學習上不多言語,然而善于傾聽的學生盡管應該被評為優(yōu)秀,但在這些學橫的`通知書上卻常常被寫上“更加積極地發(fā)言吧!
印象二:“究竟為什么所有的教師向同事敞開教師大門都如此之難呢?原因看來很多,最突出的是:不想再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別人指手畫腳!拔也粫䦟Ρ蝗说氖抡f長道短,同樣的,也不希望別人來干預我的工作。”這種“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支配著學校內(nèi)的人事關(guān)系。然而,只要這個心照不宣的規(guī)則存在一天,學校就無法改變!
佐藤學學生指的“開放的教室”,并不僅限于我們在上公開課、實踐課之類的時候,讓本;蛲庑5钠渌蠋熉犝n。而是指在日常的教學中,隨時敞開大門,歡迎其他的老師一起走進課堂,然后一起研討,從而進步。想象一下,現(xiàn)在我們一學期上一次“開放的課”,已經(jīng)是十分為難。如果隨時開放課堂,那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事實上,在日本的許多學校里,佐藤學領導的“開放的教室”的實踐,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很大的成功。想要讓一個學校的每一個教師都隨時地開放自己的課堂,困難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至少在我們中國,我似乎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地方有這樣的先例。說實話,就是一年一度或者一年兩三節(jié)的公開展示課,作的準備、上的方式以及重視的程度,和平時的家常課也是有很多差別的。但佐藤學先生及無數(shù)日本小學的變革經(jīng)驗已經(jīng)告訴我們這一舉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這方面,日本是先我們一步走的,中國日后的發(fā)展,會不會也朝著這樣的方向?畢竟是使學生得益,使教師得益的雙贏的局面。
印象三:“學校組織的精簡做得更徹底了,該校教室除了參加研究教學或課程建設的年級會和每月兩次的全校教工會議外,就沒有其他任何會議了,校務分工會議和校務委員會議當然也統(tǒng)統(tǒng)沒有。沒有會議并不是說就沒有校務分工工作。在該校一人一職,每一個人都分擔著校務工作,他們和校長、教導主任商量,負責完成分擔的食物,如需其他教室配合時,要向教職工會議提出。因為是一人一職的分工,所以沒有必要開會。”
日本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佐藤學先生說:“通常,日本全國教師每周工作達52小時,但其中只有一半時間用于授課、課程建設和研討,大量時間都花費在會議和雜物上。”作為一個一線的中學數(shù)學教師,對此我深有同感。平常工作中除了擔任數(shù)學學科的教學工作外,各種各樣的大會小會,各種各樣的資料表格,不時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馬不停蹄了。雖然沒有日本教師工作52個小時那么長,我們在每天8小時的工作中,的確也是夠“充實圓滿”的。如果能夠像佐藤學先生主張的那樣,事事去繁就簡,次次目標明確,我想所有的教師會以更充沛的經(jīng)歷和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研究中去。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fā)現(xiàn)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fā)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如,本書中對“學”的描述特別的意味猶長!皩W”的簡體字上的“三點”互不相連,道出現(xiàn)在教育的癥結(jié)所在,以前的“學”的繁體字的上邊,道出了學習應該是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學習過程,這正好話中的新課改下學習方式的偉大轉(zhuǎn)變。他還在書中談到:要實施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應當以在教室里構(gòu)筑一種新型關(guān)系為出發(fā)點,即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即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的東西用作品表現(xiàn)出來與同伴共享、互相欣賞的活動的學習。也就是說,就是從個體出發(fā),經(jīng)過與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個體的學習。令我吃驚的是,他居然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種理想在學校的實施變成了現(xiàn)實,并取得豐富的經(jīng)驗?梢哉f,這是我讀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專著。
在這本書中,佐藤學先生憑著豐富的深入學校的經(jīng)驗,巧妙的將教育理念與實際操作結(jié)合起來。對于目前的我們來說,他工作的方法與作風是那樣令人肅然起敬;他提供的經(jīng)驗是那樣的豐富和及時;他對問題的剖析是那樣的深入和透徹;他提出觀點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樣的發(fā)人深省!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1
《靜悄悄的革命》作者是日本作家佐藤學,文中指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每個教師需追求并要達到的目標。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一個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
現(xiàn)代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有樂趣”。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激情的學科。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對學生的舉動給予肯定、贊揚和鼓勵。而學生在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chǎn)生上進的信心與決心。如此良性循環(huán),會產(chǎn)生教師所期望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nèi)巳俗龅胶吞@可親,平易近人,與孩子建立融洽的師生平等協(xié)作關(guān)系,這樣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主動性?梢赃@么說,學生滿意的課堂就是“快樂的課堂”!翱鞓返腵課堂”中:書聲朗朗、議論紛紛、情意濃濃。
佐藤學先生還說到,“學校應成為學習共同體,要實現(xiàn)‘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即是讓那種與物與教材對話,與學生與教師對話,與自我與自身對話的學習成為教學的中心。具體地說: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的東西用作品表現(xiàn)出來與同伴共享、互相欣賞的活動的學習。也就是說,就是從個體出發(fā),經(jīng)過與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個體的學習!
讀到這些語句,腦海里總會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班上,孩子們幾人一組,身體放松、氣氛輕松、毫無顧及地把自己或深或淺、或?qū)蝈e的想法表達出來,而其他同學傾耳靜聽后自然地加以討論、判斷、修正、融合,最后達成共識。所以我們要關(guān)愛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在同一視線上相互交換目光,相互交流,進行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等距、等高、等愛,讓學生感受到被關(guān)愛的溫暖與在意!皩W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學會與學生交朋友”;“學會贊賞你的學生”;“學會向他們請教”等等,我想這些都是一個教師成功教學的法寶。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2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xiàn)的行為!
“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現(xiàn)能力的話,那么與其鼓勵他們發(fā)言,不如培養(yǎng)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里,傾聽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之后,課堂的言語表現(xiàn)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兩段話摘自于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diào)“傾聽”的重要性。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啊懊銖姟笔遣粩嗟匾越Y(jié)束為標志來劃分、區(qū)別學校中學習的進程的,而“學習”卻是不斷地準備新的開始,如“沒有終結(jié)的故事”一樣。”曾有這么一句話:“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姡晳T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而言,良好的傾聽習慣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良好的傾聽習慣意味著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我將以佐藤學先生的這句話為精神動力,不斷追求新的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我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快樂,一起進步,一起收獲。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3
在讀佐藤學先生《靜悄悄的革命》中,我不斷地比照自身,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的問題。
佐藤學先生把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喻為產(chǎn)生主體性假象的溫床;仡櫸业恼n堂,我也似乎在同樣的炮制著“主體性假象”的溫床。我很享受課堂上“熱鬧”的氛圍,喜愛學生能跟隨我的思路“轉(zhuǎn)動”的場面,一旦遇上學生消極的表現(xiàn)則顯得有些不耐煩。為了趕教學進度,更多的時候是對那些模糊的發(fā)言和“啟而不發(fā)”的學生采取忽視與回避的態(tài)度。的確,比起模糊不清、結(jié)結(jié)巴巴的表達,哪位老師不喜歡聲音響亮、干脆利落的回答,那些沉默少語、表述不清的學生往往是被遺忘的對象。
《靜悄悄的革命》教會我在課堂上要學會耐心的等待。我們等待的對象應該是真正的主體——學生。不急不躁,教師以一顆淡定的心等待種子的破土,等待每一朵花的綻放。在我們的眼里,名貴的牡丹與無名的小花應同樣絢爛。所以,我們要允許學生沉默,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反問與“刁難”,甚至允許學生的“不會”。
因為,課堂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天地,由稚嫩而成熟,從錯誤走向完美,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然過程。尊重那些模糊的多義的意見,方能建立起教室里對個性多樣性的意識,從而在相互的交流中,使每個人的認識達到更加豐富、深刻的程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主人。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4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倍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關(guān)注。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樣靜悄悄,絕不張揚。輕輕打開書本,靜靜地瀏覽,更感覺安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換著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換著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獲頗豐。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里的風景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zhàn)
中小學的實踐五部分構(gòu)成。佐藤學博士從視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區(qū)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獲得的成果作了總結(jié)和介紹,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鑒戒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tǒng)和我們有很多類似之處,所以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也很契合。當今社會大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正在引發(fā)著日本的教育的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qū)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增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
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揮而就的革命。由于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切的成果。讀了這些話,我知道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認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問,也找到了答案。特別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的觀點。
一、潤澤的教室。
作為一線教師,更關(guān)注課堂里的革命。佐藤學在書中對教室的論述讓人心生向往:潤澤的教室能使每個人的.呼吸和節(jié)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腸、輕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構(gòu)筑著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筑著一種真誠的信任關(guān)系在這種關(guān)系中,人們的心態(tài)是開放無拘的,教室是輕松愉悅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教育也許會變得簡單起來。
是啊,潤澤,是多么讓人心生向往的詞語,我好像來到春雨后盎然的草地,好像聞到滴著露珠的玫瑰的芳香,好像觸摸到了女子滋潤豐盈的手背。教室是潤澤的,那一定是安心的、無拘無束的、柔柔滋潤肌膚的;教室是滋潤的,那一定是豐富的,有暖陽,有清風,有山泉,有,更有鳥語花香。
潤澤的教室里,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潤澤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風,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得到了人文的關(guān)懷和極大的尊重。在這樣的教室里呆久了,那不論是肌膚還是心靈,都是水靈靈的,一個個被潤澤的老師和學生,都享受著這里的空氣,因?qū)Ψ蕉斋@著,都滋滋潤潤地成長著。
很是贊同,這也是一直以來尋求的課堂。
二、學會聆聽。
佐藤學先生提到: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聆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聆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動來實現(xiàn)的行動。
的確,老師的聆聽,不僅僅是聆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判定發(fā)言的對錯、語言的杰出,而是要仔細聆聽孩子發(fā)言中所傳遞出來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孩子的聆聽,不僅僅是聆聽老師的講授、指導,聆聽同學的發(fā)言,而是在聆聽的進程中接收到隱藏著的心聲,從而激起情感的共鳴。在別人的話語里,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有林林總總的一切。仔細聆聽者能從入耳到心靈的聲音。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常常不是發(fā)言熱烈的教室,而是用心腸相互聆聽的教室。形成相互聆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的態(tài)度,要能做到與學生對話,要去品味對方話語中潛伏的復雜想法。的確如此,聆聽,像一面鏡子,鏡里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說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huán)境里,更能培養(yǎng)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很有鑒戒意義,對于我們老師來說,要保持蘇醒的頭腦,胸懷一顆尊重兒童的心,多一點堅定,多一點信心,多一點實踐,多一點摸索,從小小的個體開始,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5
這個假期,我又翻開了書柜中《靜悄悄的革命》這一本書,想起當初捧回這本書時,心中莫名就有一種親切感,心中揣測著這本書里講了一些什么呢?我由“靜悄悄”這一詞立刻想到了“潛移默化”,我想任何事物的改變都是慢而緩的吧。
假期中,我懷著滿心的期待靜心拜讀了此書,我被作者佐騰學先生的研究態(tài)度深深感動,同時也被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深深吸引。
佐騰學先生一直在積極地推進創(chuàng)立“學習共同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他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在作為“學習共同體”的學校里,不僅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成長,而且為了促使學生相互學習,教師也必須要相互學習和提高,教育行政人員、家長、市民也都要相互學習和提高。想到到達這種理想狀態(tài),我們得先改變教學。改變學校的第一步,就是翻開教室的大門,在校內(nèi)建立所有教師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開課的體制。只有教師間彼此敞開教室的大門,每個教師都作為教育專家而共同構(gòu)建一種互相促進學習的“合作性同事”關(guān)系,學校的改變才有可能。
記得上個學期開學之初,我們美的'學校推出了“見面課”,所有老師人人上一堂公開課。當時我們確實非常辛苦,每個人精心備課、上課,抽出時間聽課、學習,但是對于我們整個學校每個成員、尤其年輕教師來說,卻是一場場視覺盛宴。正是因為一次次的公開上課、共同交流研討,我們整個團隊成長特別快,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也更為融洽和諧。 佐騰學先生認為開放了教室,在校內(nèi)建立起了“合作性同事”關(guān)系,學校就有可能向社區(qū)敞開大門。學校的改革只能從內(nèi)部開始,但是,為了把改革繼續(xù)深入下去,學校內(nèi)部的改革必須要有外部的支持。教師和家長間合作關(guān)系的建立,只有雙方都各自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將合作變成現(xiàn)實。小千古小學的挑戰(zhàn)切切實實地邁出了走向“學習共同體”的第一步。在進展學校改革時,第一年里就把當時各個學校盛行的家長“參觀學習”改為了“參與學習”。自從家長們參加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后,學生變得更聽話了,每個學生都能安心地學習。教師、家長相互信任,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家長在明確各自責任的根底上的團結(jié)合作關(guān)系。
家長“參與學習”這一做法,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在目前局部家長不是那么信任教師、關(guān)注自己孩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家長邀請至教室,讓他們親身體會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樂趣、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這樣家長也許會慢慢地發(fā)生改變,共同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與教師形成一股合力,更利于孩子的成長。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書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他們的變化盡管是很緩慢的,但越是緩慢,就顯得越是扎實!泵恳活w種子都在靜悄悄地發(fā)芽,我們只要用心澆灌,用行動實踐,終有一天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6
合起《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封面“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再次映入眼簾。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校想要改變,首先從課堂轉(zhuǎn)變開始,課堂改變需要老師轉(zhuǎn)變,轉(zhuǎn)變思想觀念和授課形式,從注重教師的教,到注重學生的學開始。日本近代經(jīng)濟迅速崛起,從《靜悄悄的革命》書中可窺到些許答案!鹅o悄悄的革命》是我繼《教師花傳書》之后閱讀的第二本佐藤學的著作,兩本書不約而同地談到傾聽的力量,而此書更是通過大量的案例來例證如何改變課堂,記錄得也更詳實,更具參考和實踐價值。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教室內(nèi)的風景: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邁進;第二章,改變教學學校改革;第三章,設計課程;第四章,學校改革的挑戰(zhàn):中小學的實踐。
改變課堂,從傾聽開始
“當學生不聽講時,與其責備學生聽講的態(tài)度,不如反省自己的講話方式;少向整體發(fā)問,因為是無效發(fā)問;傾聽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弊籼賹W字字箴言。傾聽如打棒球,如果老師能夠及時針對學生的回答問題,如學生投過來的棒球你能準確地接住,或者當學生投過來很差的球或者投偏了的球,你也能準確接住的話,學生后來就會奮起投出更好的球,這個舉例多么恰當!教師傾聽確實重要,記得有一次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優(yōu)質(zhì)課《今天,你安全了嗎》打磨時,課前我預設了板書的內(nèi)容,“防患未然”“遵守規(guī)則”“科學自救”三個層層遞進關(guān)系的板貼,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順利完成,可是“遵守規(guī)則”這條學生就是總結(jié)歸納不出來,為了我的板書,為了完成課堂預設,當學生回答問題非我所愿時,我便會急躁,會順著自己需要的臺詞、臺階步步向下引導,下一步怎么辦?思考的完全是自己的教學,不理會學生的生成,錯失欣賞的傾聽方式和理解方式。當學生總是啟而不發(fā)時,我干脆根據(jù)學生回答的問題,牽強附會地向我需要的答案圓滑靠攏,根本沒有針對學生的發(fā)言而做出準確判斷,只想把板貼、預設順利完成,早點完成任務,學生被我牽著鼻子走。試問,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怎能有效?若平時授課還可以隨意,優(yōu)質(zhì)課評選只有硬著頭皮向下講,教師作秀的成份多,學生的素養(yǎng)根本得不到提升,成了教師展示自己的舞臺。這本書中佐藤學告訴了我答案,當學生歸納不出來的時候,教師不要急躁,靈活機動甚至改變授課路線,認真傾聽孩子的發(fā)言。
改變課堂,從尊重孩子做起
佐藤學談到曾經(jīng)觀摩濱野老師的公開課,當學生和樹有意想不到的回答,我們覺得答案匪夷所思的時候,授課教師沒有不屑一顧,而是耐心地尋問:你從哪里看出來?讓學生回歸到課本,原來學生和樹看到書中豆太“奪門而出”,猜想豆太的頭可能碰到門框,才蹦起來,最終理解了和樹的想法。課堂上當孩子回答非所問時,我們要尊重學生,讓教室里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guān)注的學習,奏響愛的交響樂。日本一個班級學生大約二十余人,老師創(chuàng)造U型課堂,老師和學生平起平坐,學生更能關(guān)注每個孩子的表現(xiàn)。而我校的小班額學生也有45個,老師為了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和課堂紀律,往往以黑板和講臺為中心,眾多兒童整齊劃一地排坐在課堂,像服裝裁剪一樣,一刀切,也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每位學生不能被照顧得面面俱到,很多學生的問題往往被忽略或者學生需要大聲發(fā)言才能便于全班的學生都能聽見,逐漸被冷落的學生就會拒絕舉手,多次失望的孩子不再積極回答問題,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學生很少展示自己,因為在低年級時我們很少尊重她們的想法,到了初中、高中之后他們就會拒絕回答,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尊重每位兒童,讓膽怯的、小膽的孩子也要自信起來,創(chuàng)造局部的春天。
改變課堂,從教師做起
教室一般由大同小異的空間構(gòu)成,但是每間教室感受到的氣息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傳遞的氣息是不同的。佐藤學在觀摩千余節(jié)課后,在上課之初老師向?qū)W生講話階段,感受教師的身體和語言后便大致知道其教學的成敗。也就是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教師不同,學生素養(yǎng)不同,教師轉(zhuǎn)變,學校就能轉(zhuǎn)變。佐藤學談到學校轉(zhuǎn)變,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第一年公開授課的教研:每一位老師都要講公開課,每個教師都帶著自己的課題,持有自己明確的課題的教學研究;第二年簡化機構(gòu)和組織:提高研討會的質(zhì)量,以社會方式和教育活動為中心;第三年進行公開研討會:以學生和教師有目共睹的轉(zhuǎn)變?yōu)橐罁?jù),把新的社會方式和課程設置正式固定下來。我深以為然,只有全體教師敢于亮劍,開放自己的課堂,才能有效果,而自己平時很少主動公開自己的課堂,怕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每個人都關(guān)著門,把學生當成私人財產(chǎn),把課堂和教學私有化,不能共享就不能有所改變。
加拿大教育學者邁克爾·富蘭說:“教育變革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的所思所為,事實就是如此的簡單復雜!彼枷霙Q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心動不如行動,改變從當下做起,從傾聽開始,從尊重開始,從開放自己的課堂開始。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7
經(jīng)過好多天,我終于把《靜悄悄的革命》讀完了。受益匪淺,最主要的是打開了我的格局。
我以前所讀的書都只針對教師個人成長,而這本書是從學校發(fā)展來談的。角度很新穎,雖然我做不到,但是我理解了前幾年我們學校的一些做法。那時候只是跟著領導的指令做就行了,領導的教學理念,還有一些做法,我當時都不明白。比如我們學校課改之初建立的“學習共同體”,當時覺得這個詞很新鮮,原來是有出處——《靜悄悄的革命》。現(xiàn)在看到了那樣做的理論支撐。也更深刻的了解:一所學校的發(fā)展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很多位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
一開始讀這本書,就覺得有些詞語特別難懂。比如,其中的“主體性”“被動的能動性”等,這些地方需要細細揣摩。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我們都是受儒家文化影響,兩國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都有相同之處。比如我們都重視發(fā)言而忽略傾聽的重要作用,甚至將它寫進素質(zhì)報告到里面。更有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大大方方”地在臺上演講,報了各種“口才”培訓班。課堂上經(jīng)常有學生沒等老師說完問題,就舉手搶答,叫他回答,卻又答非所問。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有必要糾正這一點,多強調(diào)傾聽的重要性。
在本書的最后一部分,我認識了很多知名的日本的中小學。比如《向?qū)W校的未來挑戰(zhàn)》——小千谷市小千谷小學。這所學校挑戰(zhàn)的是“參與學習”,這里每一項活動,家長的參與度都會達到70%,教師方面對自己有信心,能夠得到家長的信任開放了教室。家長方面他們沒有抱著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他們把學校作為“我的學!、“大家的學!眮碚J識。做到一點很不容易。
在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也會請家長維持一下秩序,有很多都是爺爺奶奶來維持,他們來的時候基本都以自己的孫子孫女為中心,替孩子背書包,拿水壺。別的孩子掉隊了,也視而不見。有一段日子,我也不勝其煩。后來,我就很客氣的跟這些家長說:“請家長們照顧一下那些在后面的孩子,催他們走快一點!蔽疫B著提了兩次才好一點了。也就是參與式教學的推行并不好實施,這要跟人的'本性做抗爭。
讀了這本書,再聽校長們的講座——在聽“明霞教師成長聯(lián)盟”內(nèi)董校長的講座,她們學校的一些做法,對照這本書,或多或少就能夠找到其中的影子,就不至于像聽天書一樣了。
讀書,讓我了解了遠方的教育,讓遠方的思想與眼前的現(xiàn)實相交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謝生命中遇到的一本本好書,讓我有勇氣和力量,奔向遠方。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8
今天,我讀了《靜悄悄的革命》的第一章,其中教師學會傾聽學生的語言一節(jié),我感受很深。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每當我我們提出問題后,如果學生回答的正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時,總會不自覺的舒了一口氣,或者會心的微笑一下,而當學生回答的不是我們所需的答案時,總是想法的引導學生回答自己預設的答案來。
對于這種現(xiàn)象,左藤先生說到:在這些學習行為中,其不確定的思考與表現(xiàn)與那些確定的思考與表現(xiàn)是同等重要的。
明晰的思考與表現(xiàn)容易變成一種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為,而不確定的思考與表現(xiàn)往往在創(chuàng)造的思考與表現(xiàn)更能發(fā)揮威力。這就是提醒我們,確定或不確定的答案我們都得重視,尤其是不確定的,包含著創(chuàng)造思維的過程,應該更為重視,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把這些不確定的、模糊的進行反響,課堂的內(nèi)容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如果教師能做到這些,學生的思考的威力就會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同時,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為,左藤先生提到: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xiàn)的行為。這個提示也讓我意識到形成互相傾聽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鄭重其事的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
在我們現(xiàn)實中,有時候我們雖然“恩、嗯”地點頭,熱心聽學生的發(fā)言,但其實是希望,可以聽到學生的發(fā)言和我的自己思考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并不是在專心的接納學生的話語。
我們往往為了自己的教學進度而忽視某些學生的發(fā)言,以致未能與學生的想法產(chǎn)生共鳴。我們應該認真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并做出敏感的對應。這樣學生之間才能互相傾聽,教師的榜樣作用吧。
我覺得《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讓我們來靜靜地來聽一聽孩子的聲音吧!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29
革命?這是一場什么樣的革命?為什么又是靜悄悄的?剛拿到這本書時,不禁讓我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讀完了《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先生的平易、深刻、務實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案例闡述著“靜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內(nèi)涵。所謂“靜悄悄的革命”,即是通過和事物的對話、和他人的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chuàng)造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想想現(xiàn)在我們所積極推進的課堂革命不正是這樣靜悄悄的革命嗎?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場面,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日常教學,而這些正是我們在這場革命中所要思考的問題。靜靜讀來,收獲頗豐。
一、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
在書中佐藤學先生對“學習”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合作地進行活動,這才是學校中“學習”的本質(zhì)。是學生之間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是“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
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fā)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和發(fā)現(xiàn),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jīng)驗更深刻。作為教師,一堂課課前教師地認真研讀教材,結(jié)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學設計用怎樣的具體任務調(diào)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組織怎樣的合理、有效的活動,讓活動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實體。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的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guān)注的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個性的課堂、多彩的課堂。
二、教學中要善于傾聽。
佐藤學先生提出:傾聽不僅僅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眱A聽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態(tài)度,它是架起師生之間友好溝通與交流的'橋梁。我們的課堂需要傾聽,師生之間的傾聽,生生之間的傾聽,以傾聽這種方式來傳遞相互講的尊重,促進各自的成長。
然而在我們的課堂中,總有一部分學生思維敏捷,而我經(jīng)常由于時間原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去尋找答案,導致部分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更不會用心傾聽其他學生的回答,往往就忽略了這一部分學生,現(xiàn)在想想這樣的課堂,實際上,這樣的學習就顯得很片面,收不到最佳效果。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令我受益匪淺。作為教師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多去關(guān)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改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0
《靜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書,在文中欣喜讀到佐滕先生的許多精辟之言,對照日常教學,有許多共鳴之處,淺談自己的體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文中精辟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尋求的不是發(fā)言熱烈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聆聽的教室。
我認為:學會相互聆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聆聽,更有利于展開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發(fā)言烈火,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后爭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饋的進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頭腦里裝著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聆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烈火發(fā)言固然重要,但聆聽是條件。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非常猛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雜亂、學習的質(zhì)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成效。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聆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聆聽,不但要會聆聽學生的發(fā)言內(nèi)容,更要會聆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對于學生的毛病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jié)論(如:回答毛病、不當?shù)?,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順手推舟的開導與糾正。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聆聽他人的看法與結(jié)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guān)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精辟之二: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個一個的學生。即便在以教室中的全部學生為對象講話時,也必須從心底里意識到,存在的是與每個學生個體的關(guān)系。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以個體情勢存在的,教師面對的、處理的是一個一個的單獨的生命體,由于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個性和差異,教師要關(guān)愛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在同一視野上相互交換眼光,相互交換,進行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等距、等高、等愛,讓學生感遭到被關(guān)愛的暖和與在乎。學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學會與學生交朋友,學會稱贊你的學生學會向他們請教等等,這將都是你成功教學的寶貝。
精辟之三:要充分的重視開頭,這是寶貴的體會之談。
好的結(jié)果總需要好的開頭,沒有好的開頭就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開頭決定了一切。有時在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是為了其它什么,常常是快速開場,忽視了開頭的重要性,一心只想著完成任務,只想看到好的結(jié)果,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事倍功半。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持認真的態(tài)度,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急,一定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重視學習的進程,還要重視開頭,不管結(jié)果怎樣,都是可以的,不過這里的結(jié)果怎樣都行,不是指有始無終的學習,而是指經(jīng)過認真研究的、學習的、努力過的,直至最后顯現(xiàn)的結(jié)果,結(jié)果的好壞、成功與否不是衡量學習的標尺,而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進程、持之以恒的毅力、方法的挑選,才是最值得重視的。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1
兩年前我就買了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可才在這周認真看完了全書,對佐藤學書中的一些觀點深有感觸。
“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guān)注的學習!
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
學校應成為“學習共同體”,在教室中實現(xiàn)“活動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改革———相互開放的教室。這個概念不算新奇,可目前來說,我們聽到的很多“公開課”或者說是“開放課”,他們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另外書中提到的請家長參與到課堂,不是旁觀,不是來指指點點,而是一起共同地參與到課堂管理。這個做法太贊了!再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校內(nèi)公開課,不能流于形式,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的良好的教研狀態(tài),讓我們的課堂形成一種“相互傾聽”的氛圍。當然學生的改變不是立刻的,它是緩慢的過程,但只有我們的教室發(fā)生了改變,學校才會有所改變。我們的教室之所以改變在于我們的教師會發(fā)生改變。因此我們要做“合作性”同事,進行校內(nèi)教研活動時形成學習共同體,真正實行所有老師都真正上一節(jié)公開課,不要害怕上功課課,不要害怕自己的課被同事指指點點,我們要時刻記住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們需要抱團進步。
這一本書理論知識很多,雖然對我們鄉(xiāng)村教師來說,實施這些計劃幾乎不可能,但這本書的的確確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學會站在不同層面思考問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更棒的'學生。
回想我的課堂,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師生互動不充分,學生害怕回答問題,害怕出錯,我想這與我平時教學中點評學生時不夠中肯不夠積極導致的,同時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我沒有給予鼓舞。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沉默不語,越來越不想思考問題,這與我們教育者的教學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感謝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個體,一個變化著的個體,我們的學生也渴望得到我們的尊重,我們的教室應該是一個“學習共同體”,我們是相互學習,一起成長的關(guān)系,我們需要相互傾聽,這樣才能更好改變我的課堂。
個人的力量雖然弱小,可我會努力從自我先做起,更尊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切。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相互的,我們的學習是相互的。我要帶著“心”去傾聽學生發(fā)言背后的心情,去發(fā)現(xiàn)背后的故事。加油!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2
剛拿到《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時心中十分害怕,因為類似于這樣的教育學著作往往有許多深奧的理論和生僻的術(shù)語,很難引起我的閱讀興趣?僧斘掖执值胤喠艘幌潞螅瑓s驚喜地發(fā)現(xiàn)書中有許多精彩的案例和教學敘事,生動淺顯的語言折射出作者精辟的觀點,這些例子中還常常能看到自己課堂中的影子。我的閱讀欲望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對于作者佐藤學教授20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教學的精神,深感佩服。在文中,我讀到了佐滕先生的許多精辟之言,對照自己的日常教學,有許多共鳴之處,淺談一些自己的體會,以示感動。
書中提到了創(chuàng)造一個相互傾聽的教室;ハ鄡A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教師往往想讓學生多發(fā)言,但實際上,仔細傾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前者更重要。平時我們談的'比較多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來認真聽老師講課,以及在課堂上老師要認真聽學生的發(fā)言,作出及時、有效地評價。沒特別提到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傾聽的習慣,以至于不少的時候出現(xiàn)了以下的現(xiàn)象“當一個學生的發(fā)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到:“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腦子里裝著自己的見解,根本顧不了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當一個學生剛回答完,下一個又出現(xiàn)了重復的答案……”這種不顧同學的發(fā)言的現(xiàn)象,真的是隨處可見。書中所提到的“相互傾聽”不是只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還要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作孩子的最佳聽眾,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
要學會傾聽,這是對學生的起碼尊重,也是了解學生的基礎。反觀自己的教學,雖然也在大聲吶喊“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并無蹲下身來真正傾聽學生的聲音。我看自己平時更多的是“引誘學生上當”,釣到“學生的答案”為目的,展開所謂的教學。一旦有了答案隨即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也不管其他的學生懂不懂,或者說不管學生是真懂還是碰湊巧碰到了教師所要的答案,反正已經(jīng)有了答案,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先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再說。當我們還在沾沾自喜地陶醉于自己的精心提問設計,當我們還在對著同行的課堂教學評頭論足時,我們恰恰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不是嗎?針對教材設計的精心提問,能引起多少學生的共鳴呢?因此,我想,以后有必要一改以前的一些在教學中的做法了。最起碼也要注意一下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間的傾聽他人發(fā)言的好習慣了。啟程吧,不管結(jié)果怎樣。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3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般“靜悄悄”,毫不張揚。輕輕打開書本,靜靜地閱讀,更感覺平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流著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著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獲頗豐。
在閱讀之前我心想:一名外國教授,又是專門搞教育學理論研究的權(quán)威,寫出來的著作自己看得懂嗎?這本書又在講述一種怎樣的靜悄悄的革命呢? 帶著疑問讀完這本書以后,不禁為佐教授的研究態(tài)度深深折服,“務實、堅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對他研究態(tài)度的印象。他在書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qū)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革命”。 “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弊x了這些話,我理解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
傾聽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重要行為。佐藤學先生提到:“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的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zhì)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xiàn)的行為!苯處煹谝徊,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發(fā)言的態(tài)度。教師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多說更重要。
同時,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佐藤學先生采用自己多年觀察和參與的教學改革的`案例,讓我看到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也呈現(xiàn)出課程改革中的艱辛和努力。讀完此書,讓我對新課程的改革充滿了信心,面對挑戰(zhàn),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理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要學會聆聽,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個體,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帶來的樂趣。最后,就讓我以該書最最本質(zhì)的闡述來表達我的收獲,那就是“一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愿我們也能學習佐藤學先生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教學改革,以取得實質(zhì)性的成長。
讀完《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后,它帶給我們一種冷靜的思考,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聆聽學生與教師真實的聲音!也許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很多改變也是艱難的,但起碼我們可以從自己的課堂改變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4
這個假期我重讀《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因為我在日常工作中時不時的翻翻此書,這個暑假使我再次有集中的時間閱讀本書,很高興。這次的閱讀和上次閱讀不同,因為我的閱讀出發(fā)點不同。上次閱讀是學校的布置任務,只是瀏覽了一下,是帶著批判鑒別的心態(tài)閱讀的,而這次是為了解決思想上的困惑,以學習、吸收的心態(tài)來閱讀的,收獲很多。
現(xiàn)在的老師不好當,不僅需要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還具備演員的表演才能。像我這樣的老師專業(yè)知識尚可,但不具備良好的表演才能,那么如何才能夠上好一堂初中物理課哪?我?guī)е@樣的問題來讀的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佐藤學先生告訴了我們一堂課的設計不僅僅圍繞傳授基礎的知識,更要圍繞傳授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激發(fā)孩子對新知識探究欲望;A知識傳授基本上所有的老師都能夠做到,但是后者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我們要在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和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之間把我一個度,這個度把握好了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
我聽過一部分人的課,總是感覺到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為了調(diào)動課堂氣氛,在知識傳授過程,過多的注重課堂氣氛的調(diào)動,是的學習氣氛看上去很活躍,但是沒有積極的引導思考,使學生的注意力過多的轉(zhuǎn)移到老師的表演上邊了,使學生的思考浮于表面,不能靜下來深入的思考。在上課中為了完成教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學生沒有時間思考。這是一對矛盾,要完成獲取知識方法的傳授,必須需要相對不熱鬧的課堂氣氛;為了讓聽課的人感受到上課的課堂氣氛,又必須要熱鬧的課堂氣氛。我們的教學應該服從于哪一個呢?佐藤學先生給出了答案。
我們的課堂應該以教給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為目的進行設計,只要你的課堂設計上有了靈魂,就不要過多的關(guān)注形式;只要你在上課的過程中始終圍繞著這個靈魂展開教學,就自然而然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也就是先解決課堂靈魂,才能夠談教學細節(jié)的設計。佐藤學先生在講一次評課的經(jīng)歷時很有感觸。講課的老師上完課后,一位聽課的老師對他說:這節(jié)課你怎么上成這個樣子,死氣沉沉。講課的老師很尷尬,佐藤學先生對提問題的老師說:你知道他這節(jié)課設計的目的嗎?提問的老師說不是很清楚,佐藤學先生說:那就先弄明白這個目的在提問吧。當然這節(jié)課佐藤學先生是認可的。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課堂設計更應該關(guān)注“漁”而不是只關(guān)注“魚”。由于授課時間的限制,我們很多的老師都把注意力關(guān)注到“魚”上邊了。小學、初中正是獲得“漁”的關(guān)鍵時期,愿我們的而學校、老師放棄功利,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漁”吧。這個“漁”多了,“魚”的學習自然也就有興趣了,也就多了。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5
《靜悄悄的革命》以“應對”為中心的教就是要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那么,教師怎樣傾聽學生才是真正與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發(fā)生了共振,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持續(xù)學習的熱情?《靜悄悄的革命》第四節(jié)“應對的教師的身體和言語”將給我們揭開謎底。
帶著問題開啟本周的閱讀,然而,要想解惑卻不是那么容易。作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表述方式讓人初讀時不能捕捉住其觀點的。反復閱讀數(shù)遍,似乎才觸及到作者表達的意圖,也許這就是閱讀經(jīng)典的不同之處吧,它絕不會供手托出明確的觀點,需要人進行腦力加工方可獲得真知。本節(jié)作者首先給我們提供了教師傾聽學生發(fā)言的一種方式,那就是對學生的發(fā)言不斷附和、幫腔、評價和概括,或者將學生的發(fā)言板書下來。在作者看來這種傾聽方式看似師生對話互動得很熱鬧,實質(zhì)上是教師害怕沉默、維持教學進程的一種應對方式。在教師心底,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言是為了推進教學的過程,而不是真正關(guān)注學生發(fā)言背后的思考與情感投入。“下一步該做什么”折射出來的是教師對教學失控的一種焦慮,操縱學生服務于教學,控制教學的進程才是教師真實的意圖。細細剖析,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這種傾聽方式并不走心,不是真正的傾聽學生。
那么,走心的傾聽學生又該是怎么樣的呢?作者指出,真正的傾聽是要理解學生的發(fā)言。不僅要“理解”學生說話的內(nèi)容,還要理解話語背后潛在的復雜的想法和情感,即學生為什么會這么說,他是怎么想的?只有挖掘?qū)W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與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發(fā)生共振。對于精彩的發(fā)言抱以真心的欣賞和贊美,對于不完美的發(fā)言,也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包容學生。然后,找到認知的癥結(jié)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完善認知與理解。就如文中那個形象的比喻,師生對話交流就好比打棒球,老師既要能接住學生傳過來的好球,也要能接住學生傳過來的“壞球”,能接住傳過來的“壞球”對學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只有這樣師生的“傳球之旅”才是令人愉快的。
聯(lián)系到當下的課堂教學,師生這種愉快的“傳球游戲”究竟該如何實施呢?以圍繞問題驅(qū)動的課堂教學為例,當老師提出問題任務后,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與空間。當全班交流時,老師要以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作為組織者,教師進行穿針引線組織生生之間的互動,如:這是他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呢?讓大家都參與到討論交流中。作為合作者,當學生交流出現(xiàn)分歧時,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學生提供討論的話題。作為引導者,當學生的交流誤入歧途時,教師采用追問或質(zhì)疑的方式把學生引入正途。教師只有充分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才能真正的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適時地進行引導和點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當然,老師在傾聽學生發(fā)言時,除了眼中有人,尊重學生接納學生與學生產(chǎn)生認知和情感的共振,還要心中裝著目標,將學生引向目標的彼岸,實現(xiàn)深度學習。這需要教師教育的情懷與智慧。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6
當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逐漸在自己的腦海中扎下根的時候,我開始試圖將自己的課堂轉(zhuǎn)變?yōu)槲依硐胫械拈_放的、個性的、多彩的課堂,但在許多次的嘗試中,我發(fā)現(xiàn):相對低、中年級而言,高年級的課堂氣氛顯得很沉悶。教室里能自主參與小組討論交流的同學不到四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有想法,卻不愿交流,另一半同學表現(xiàn)出觀望、漠然的態(tài)度,那神態(tài)讓人看不見他想交流的意愿。這樣寂靜、沉悶的課堂,讓我茫然,疑惑......我不知老師們是否也在這樣的茫然、疑惑中努力地探尋著、摸索著——如何去引領學生的個體參與?如何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如何去構(gòu)建一個異彩紛呈的課堂?
打開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我看到了,原來諸多的困惑并不是我一人所有!叭毡镜慕處熞苍谶咉w驗改革過程中的各種混亂狀況,邊摸索著新的學習方式,這一切與我國教育的'現(xiàn)實狀況是何等的相似!”
讀著此書,文中的許多話語引發(fā)了我的共鳴,現(xiàn)擇取部分話語,與大家共賞之,共析之:他流連于無數(shù)個學校的校園、站在一個個教室前的窗口邊,坐在一間間教室里,將一切收納于胸,以他敏銳的目光,洞察著發(fā)生在教室中的靜悄悄的革命,并精辟地論述:“靜悄悄的革命,即使通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chuàng)造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絕非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效果!弊x著這些充滿睿智與思考、信心與執(zhí)著的文字,就像喝一杯極品凍頂烏龍茶,甘甜雋永、回味無窮。
從《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fā)現(xiàn)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fā)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如,本書中對“學”的描述特別的意味猶長!皩W”的簡體字上的“三點”互不相連,道出現(xiàn)在教育的癥結(jié)所在,以前的“學”的繁體字的上邊,道出了學習應該是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學習過程,這正好話中的新課改下學習方式的偉大轉(zhuǎn)變。
他還在書中談到:要實施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應當以在教室里構(gòu)筑一種新型關(guān)系為出發(fā)點,即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即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的東西用作品表現(xiàn)出來與同伴共享、互相欣賞的活動的學習。也就是說,就是從個體出發(fā),經(jīng)過與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個體的學習。令我吃驚的是,他居然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種理想在學校的實施變成了現(xiàn)實,并取得豐富的經(jīng)驗?梢哉f,這是我讀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專著。
閱讀《靜悄悄的革命》,給困惑中的我?guī)砹嗽S多思考、啟示。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7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chuàng)造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早已有所耳聞,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未曾細看。湊巧同事處正好有這本書,于是就借來看看。以下就是我看過此書后的點滴感悟。
一、靜心閱讀,偉大的教育都有人通點。
靜心閱讀后,發(fā)覺整本書與“新基礎”的理念有共通之處,在某些理念的闡述也有一些不謀而合的地方,因此有了一定的“新基礎”理念后,閱讀該書,總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本書比起以往的教育書籍又有一點較吸引人的地方:配合許多生動的實例。在這些實例的配合下使原本枯躁的教育理論變得深動、形象、栩栩如生起來。
書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如果確定了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與學生的應對為軸心,那么,教師的活動該怎樣進行呢?這種教師的活動可以作一個大致的區(qū)分,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活動形式。一是與每個學生應對活動,一是與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認識相互激蕩的回響活動。”這段文字與在以往某些教育家的“教學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的基礎上同時,也再一次強調(diào)了在這種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在這種教學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教師、學生單方面再也不是課堂的主體,只有兩者之間的充分互動,以及教師明確自己在課堂中地位,教師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在教學中產(chǎn)生“交響樂”的效果。
書中又提到要產(chǎn)生這種“交響樂”般的教學,基礎是要創(chuàng)設“以聽為中心的教室”。這傾聽是指師生、生生之間的傾聽。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在新基礎中對教師捕捉資源的能力是非常注重的。而一個會傾聽的教師,較之一個不會傾聽的教師,其捕捉資源的能力肯定比后者強。傾聽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是擁有捕捉資源的能力。而對學生的要求則是傾聽教師的授課中掌握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本領;傾聽同學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其發(fā)言之不足,以及再次鞏固自己所學的途徑,“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
二、閱讀靜心,讓你對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徹。
在這個繁鬧的世界里,讀書可以確實可以使人靜心。片刻讀書,靜心片刻;時常讀書,靜心常伴。
書中又提到要產(chǎn)生這種“交響樂”般的教學,基礎是要創(chuàng)設“以聽為中心的教室”。這傾聽是指師生、生生之間的傾聽。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在新基礎中對教師捕捉資源的能力是非常注重的。而一個會傾聽的教師,較之一個不會傾聽的教師,其捕捉資源的能力肯定比后者強。傾聽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是擁有捕捉資源的能力。而對學生的要求則是傾聽教師的授課中掌握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本領;傾聽同學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其發(fā)言之不足,以及再次鞏固自己所學的途徑,“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我們在教學中就需要有這種傾聽的能力。而這個傾聽的能力需要我們需要有一顆安靜的心。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38
讀了佐藤學教授的這本書,我深刻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思想方式的“革命”和課堂實踐的“革命”迫在眉睫,靜悄悄的喚醒,讓課堂回到本真,關(guān)注孩子們的情感培養(yǎng),傾聽孩子們的發(fā)言,關(guān)注孩子的個體需求,從而促進孩子們的生命成長。靜悄悄的喚醒,點燃老師的教學反思的熱情,創(chuàng)造綜合學習的教師。
一、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
書中說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學生后來就會奮起投出更好的球來。這投球的快感,我認為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本。
不僅要傾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且要聽其發(fā)言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記得前段時間聽的一節(jié)公開課,教學內(nèi)容是北師大四年級語文課文《父親的菜園》,在交流父親填石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提問:“你看到了一位怎么樣的父親?”一位學生說:“堅定!蹦俏焕蠋熃又鴨枺骸澳闶钦f這位父親有堅定的信念,是嗎?原來如此,你體會得真深!”并且板書了“堅定的信念”幾個字,我很佩服這位老師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在教學中真誠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
二、在交往中學習,喚醒學生們共享、共賞
書中提到: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用作品表現(xiàn)出來與同伴共享、相互欣賞的活動的學習。
前不久學校開展了大閱讀推廣活動,在孫老師閱讀匯報— 212;《秘密的花園》課上,孫老師出示了一組人物前后性格的變化的問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回答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結(jié)果匯報時,有圖式法演示的,有畫畫表達人物的,有模擬片段的,這種共享的匯報課,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使學生樂于與同伴共享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共同欣賞的良好情感,進而為“學”的教學鋪出一條彩色大道。
三、教師綜合學習,喚醒自身的良好素質(zhì)
佐藤學認為具有良好素質(zhì)的教師不僅使學生時代愛學習,而且是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后不斷學習開闊眼界的老師?萍紩r代的到來,孩子們的認知日新月異,孩子們思考的問題層出不窮。面對這孩子們的孩子們的需求,教師不僅要精通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要在平時生活中留心觀察,綜合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讓孩子們享受多元文化的熏陶。
四、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喚醒自身檢討意識
每學期的公開課、研修課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學習交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多聽“壞評價”,從而明白自身上課的缺陷、存在的問題,多分析,多向其他老師學生,多自我檢討,才會使自己的教學走上新臺階。
我們改變,課堂就會改變,學生就會改變!這是個學習的時代,感謝佐藤學教授的《靜悄悄的革命》給我?guī)淼念I悟。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精選07-18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精選11-06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09-14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12-04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09-02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02-17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04-25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04-29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通用26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