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紅樓夢》 -紅樓夢讀后感
古代四大名著中,最受爭議的就是《紅樓夢》。這部書在寫作過程中就有許多許多的坎坷。曹雪芹老先生是我很欣賞的一個作家,他的手法不禁寫出了人物的愛恨情仇,更加寫出了一大戶人家從興盛到衰敗的歷史。在百姓的傳言中,這家的姑娘出落得與別家姑娘不同,都是能詩繪畫的主兒,且不說里面的角兒是多么地優(yōu)雅,美妙.金陵十二釵中個個都是城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寶。讀完《紅樓夢》讓我不禁有一聲感嘆.這怎么說呢?金陵十二釵正冊里的史湘云便讓我覺得有些熟悉,仔細一看,呵呵,竟然與我有些相似。周思源評論史湘云和其他少女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她那在一般女性身上罕見的英氣豪情和她那在真誠善良,單純中顯示出來的大度。心無點塵,口無遮攔,史湘云是個典型性情中人。王士超評論史湘云是賈母史太君之弟忠靖侯史鼎之孫女,父母早亡,依嬸娘生活。這時史家已敗落下來,不是"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時候了,連平日針線活都要自己動手,所以處境孤零。湘云的家境雖較大觀園姊妹貧困,但她對金錢從不吝惜.呵呵,這些名家的評論更是讓人明白這些關(guān)中小姐的讀紅樓讀紅湘云總是最開心的,有時候覺得她是個透明的人兒。她的一切都是簡單的,她的想法不經(jīng)大腦脫口而出,她的愛與恨更是直接地表達出來。她的簡單成就了她的智慧也讓她變得格外的可愛。讀了紅樓夢,更讓我明白了返璞歸真的含義。曹雪芹給湘云的判詞中有返璞歸真。"反璞歸真"說的就是湘云吧,簡單卻并不是粗線條,并不是愚頑。最簡單的往往是最豐富的最長久的。多留些空白給自己,多留給空白給他人,一切在繁雜中生活著的人如果走向了簡單那才是最幸福的。而湘云的簡單也是一樣,大觀園中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活,寶釵為了自己的將來,黛玉為了自己的愛情,鳳姐為了賈府的權(quán)勢,探春為了家族的興衰,而湘云為了什么呢?她只是過著快樂一天是一天的日子,時時想著能不能多給別人些開心,她用心教香菱學詩,耐心為黛玉開導(dǎo),甚至于賈家中大小的下人都對這個不是主子的主子另眼想看。其實她活得是最明白的最幸福的。因為她幸福地度過她生命中有過的每一個快樂的日子,在快樂的時候不去想那些多余的不快樂。這樣當不快樂到來的時候她才可以坦然地接受,因為她的一生畢竟有過很多很多的快樂,比黛玉多比寶釵多得多的快樂。自家苦,也讓我有些感受到富貴人家的辛酸啊。再談?wù)勂渌巧,在《紅樓夢》中許多讀者往往評論最多的也就是寶玉黛玉還有寶釵、王熙鳳這樣炙手可熱的人物。而我對這些人物卻是不待見的,我比較喜歡那些無人問津的丫鬟,例如襲人。襲人是史上最受爭議的丫鬟,她是戲份很重的丫鬟,甚至多于鴛鴦。在金陵十二釵里冊里,襲人也是挺為悲慘的人。襲人的結(jié)局,在第五回賈寶玉游太虛幻境時說已經(jīng)作了預(yù)告:"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堪羨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襲人最后嫁給蔣玉菡,與其他人相比,還算有個不錯的歸宿,在書中悲劇的色彩并不濃厚。但是如果想一想襲人一直以來都把自己當做賈府的一份子,早已進入了角色,最后卻落一個好夢成空,這一種結(jié)局比起黛玉,晴雯的煙滅云散來,更有一種深刻的悲涼。佛家講人生有八苦,其中有一種叫做求不得,襲人所遭遇的,正是這種求而不得的痛苦。襲人出身貧苦,家中艱難時曾一度揭不開鍋,為了不"看著老子娘餓死"(第十九回),她小小年紀就被賣到賈府當了丫頭。歷來對她的評價貶多過褒。然而,當我們細細探尋襲人的心路歷程,會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一種生存的無奈。其實,如果把我們放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處在她那個位置,我們未必能做得比她更好,活得比她更磊落。曹雪芹送她一個"賢"字,可見她也是作者滿懷著同情與惋惜、飽蘸著"辛酸淚"寫出的一個悲劇形象。很多人都說她是攀了高枝,飛上了枝頭做了鳳凰,可誰知道襲人最可憐的。首先,襲人忍受著來自周圍人的明譏暗諷和冷言冷語。當晴雯聽到她說出"我們"這兩個字時,便冷笑道"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教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兒,也瞞不過我去,那里就稱起我們來了。明公正道,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里就稱上我們了!"(第三十回)寶玉的奶娘李嬤嬤更是公然罵她是"忘了本的小娼婦"(第二十回)。面對這些冷嘲熱諷,襲人只有忍氣吞聲、暗自落淚,卻不敢做絲毫反駁。李嬤嬤吃了寶玉留給她的酥酪,她害怕惹起事端,便以吃栗子為借口轉(zhuǎn)移寶玉的注意力,將此事搪塞【讀后感《紅樓夢》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紅樓夢》的經(jīng)典讀后感07-16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7-17
《紅樓夢》的讀后感05-28
《紅樓夢》讀后感06-13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7-07
《紅樓夢》讀后感06-14
紅樓夢讀后感06-16
紅樓夢的讀后感06-26
《紅樓夢》的讀后感07-24
[經(jīng)典]《紅樓夢》讀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