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春節(jié)習俗:守歲
圍繞著春節(jié),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lián)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jié)習俗:守歲,歡迎閱讀!
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祝賀來年有個良好的習慣,這叫守歲。它是我國歷代相傳有其積極意義的習俗。
守歲源于何時?《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后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碧圃娭袑κ貧q習俗有不少的描寫。白居易《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xiāng)淚滿巾”。孟浩然有“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到了宋朝,守歲之見遍于城鄉(xiāng)。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述了守歲的情景!稏|京夢華錄》記載:“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庇腥さ氖,在日本、越南、泰國等,由于受我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就連歐美和非洲,也有類似的習俗。常言道:“黃金易得,韶光難留”,愛生命,惜光陰,這也許是普天下守歲之因吧!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云:
“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zhèn)骷t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就是一例。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布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仡欉^去,展望未來,不是沒有益處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傳》里記有唐代大詩人賈島除夕“祭詩”的一段佳話:每至除夕,賈島“必取一歲之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八康匠Γ瑢^去一年得失作一番總結(jié),對我們來說難道不可以借鑒嗎!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過”,尚不“偏從此夜惜年華”,那么,“守歲”也就失其意義了。
拓展:盤點北方春節(jié)的習俗
1、祭祀。
在春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準備好貢品祭祀已故的親人,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希望他們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一帆風順。
2、貼春聯(lián)。
北方在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家的門兩旁貼上寓意吉祥的春聯(lián),給節(jié)日帶來喜慶之氣。
3、掃舊。
新春到來之際家家戶戶大掃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凈凈的,即是迎接新春佳節(jié),又有掃除晦氣之意。
4、貼掛貼。
過年貼掛貼(又叫桃符)和貼春聯(lián)一樣,五顏六色的掛貼給春節(jié)增添了喜慶。
5、貼年畫。
北方人喜歡在春節(jié)時張貼年畫,給春節(jié)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6、守歲。
北方人有守歲的習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覺等待新年的到來,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飯,有辭舊迎新之意。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守歲習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7、放鞭炮。
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有喜慶的寓意。
8、拜年。
北方人有晚輩給長輩拜年的習俗,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小輩們?nèi)宄扇旱氐介L輩那里拜年問好。
9、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不管男女老少組織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扭秧歌拜年,場面十分熱鬧。
【春節(jié)習俗:守歲】相關(guān)文章:
春節(jié)習俗03-12
春節(jié)習俗:逛花市03-12
各地春節(jié)祭祖習俗03-12
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03-13
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04-11
中秋節(jié)的習俗(附各地習俗)10-11
清明節(jié)習俗05-06
清明節(jié)的習俗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