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勞動課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讓我們對今后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勞動課教學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勞動課教學計劃1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為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共37人,學生整體素質不錯。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數(shù)同學熱愛勞動,幾個別學生勞動態(tài)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識情況
1、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不愛動手操作,勞動態(tài)度需要端正。
2、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三、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20課,內容分為三部分
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識。
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制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共有19周,安排了20課時,每周一節(jié)正課。
四、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致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五、本學期教學工作安排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了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鉆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jié)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guī)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chuàng)新,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勞動課的評價制度
改變過去單一的理論測試的評價制度。本學期要從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勞動。
、倨綍r的勞動(如值日、義務勞動)
、趯Υ齽趧诱n的態(tài)度
、奂覄談趧。
即:一方面從學生平時的值日,義務勞動等情況,評出等級;第二方面從學生在勞動課各方面的表現(xiàn)評出等級;三從家長反映在家中的勞動情況評出等級,最后進行綜合評定,這樣全方位地調動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
5、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
6、經常帶領學生參加適當?shù)纳鐣䦟嵺`活動,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競爭的實踐能力。
總之,在本學期教學中,要以以上的總體計劃來完成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
小學勞動課教學計劃2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更快適應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勞技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倡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更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點撥、指導為導線,以問題探究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一年級,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而且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針對這種情況,了解學生比較困難,但我力爭做每個學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質水平,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特長和興趣,關心進步慢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動手能力及學習該學科的興趣。
三、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態(tài)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yōu)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2、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手工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通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四、教學措施
1、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利,每個學生自主參與,自我活動。
2、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充分體現(xiàn)探索的過程、嘗試的過程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多動手實踐,多動腦思考和多動口表達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
3、在活動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充分自由,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和靈活的活動時間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活動成果的呈現(xiàn),學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積極創(chuàng)新。
4、搞好分層教學,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每個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5、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觀的教育,教育學生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
小學勞動課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并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yǎng)、技術能力與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強調規(guī)范操作與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的統(tǒng)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孚腦并用的過程。
二、班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著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制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一)了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yǎng)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晶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ǘ┳⒅厣钪械募寄軐W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ㄈ┓e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設計與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制作。
四、教學重難點
1、注重基礎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應以體現(xiàn)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生動活潑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
2、體現(xiàn)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guī)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xiàn)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huán)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有機協(xié)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項目之間的聯(lián)系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征。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xiàn)有條件和資源優(yōu)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qū)、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fā),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xiàn)基本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發(fā)揮各地資源優(yōu)勢,形成本地區(qū)、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tǒng)和特色。
五、教學措施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fā)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xiàn)突出,成績優(yōu)異,或有所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核等級一般分為優(yōu)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ǘ┰u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tài)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tài)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采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chuàng)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fā)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梢圆捎卯a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
【小學勞動課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二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06-24
小學學校勞動課程總結(精選20篇)07-29
小學生勞動課實施方案11-08
小學開展勞動課程總結(通用5篇)10-25
大學勞動課總結09-21
勞動課個人總結05-29
小學生勞動課程方案(通用5篇)10-05
勞動課小學生總結(通用9篇)09-18
一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精選11篇)03-18
勞動課總結(精選14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