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范文
為了了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我們有必要弄明白問題情況,并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怎樣寫調查報告才規(guī)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1
大學學生心思健康狀況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6份,收受接管90份,收受接管率為93.75%,其中有用問卷81份,有用率為90%。申報從有用問卷采取抽樣的辦法,拔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懷、也是反響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第33題“將下列幾項所帶來的心思壓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學以為,學業(yè)所形成的心思壓力最大。這闡明剛才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法不適應,感應心思壓力很大。從嚴重的高考中走過,很多同學不能順應大學開放寬松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法,或過于精神嚴重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擺脫出來,或覺得生活空無,全日無所事事,曠費了學習,虛度了歲月。再如第29題“上大學后,你感覺你最大的波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學選擇“學習成果不睬想”,由此可見,大一學生在學習上急需獲得指導并追求獲得心思上的成就感。
二,業(yè)余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覺得大學生活自在開放,同學也比較注重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第3題“你業(yè)余時間首要做什么?”中選擇在業(yè)余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要10%的同學選擇上網玩游戲或談愛情。但這也從旁邊面反響了同學心思上的學習壓力仍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現在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堅苦,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殘剩,與此還,在第7題中“你以為每個月生活費對本人能否是一種擔負,形成心思壓力?”有60%的同學以為沒有壓力。以上都闡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提高,人們生活程度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程度也在提高,因為經濟生活形成大學生心思壓力的狀況分明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響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第33題,“請將以下幾項所帶給你的心思壓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學以為“人際關系”所形成的心思壓力最大。而在第8題,“與一群伴侶在一同,你常感應孤單或丟失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響了現代大學生與別人交往的才能欠缺。相同,在第29題“上大學今后,你感覺最大的波折是什么?”選擇“不適應宿舍生活”的同學占到33%,與選擇“學習成果不睬想”的人數相當,這表現了學習辦法與人際交往是與此次調查中同學們反響最為嚴厲的兩個問題。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局部同學來自鄉(xiāng)村地域。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著急范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時機也較少,初到大學,面臨如此開放自在的情況,面臨如此多的同學。面臨如此多的公共場所,一會兒手足無措,亂了陣腳,于是羞于表達構成內向性情。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后代家庭,難以領會鄉(xiāng)村地域同學的狀況。于是構成隔膜。與此還,在第20題“你感覺大多數人都不成信任嗎?”有78%的同學以為“是”或“偶然是”。這更反響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呈現了一些問題。
五,心思均衡
在第1題“你感覺目前學校與你幻想的大學有多差差異?”中,有56%的同學選擇“很大”,這反響了同學同學幻想中的大學與實際中的學校照樣有照樣有必然差距的。在13題“你感覺自傲嗎?”,有69%的同學選擇了“不自傲”或“有時不太自傲”。在第5題“目前本人在大學生活中,你以為本人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學以為本人不足自傲,這兩題都反響了我們的同學對本人沒有足夠的自傲心。但是在第23題中“關于本人的懊惱百辭莫辯嗎?經常感覺本人是掉敗者嗎?”只要20%的同學以為本人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在第26題:“你總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嗎?你在為之不懈斗爭嗎?”只要31%的同學以為“是”。這兩題又都表現出同學們關于本人的將來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對本人的明日沒有決心。以上的幾題辨別從分歧角度闡明同學在心思上并沒有到達均衡,幻想老是與實際存在差距的。
本次調查充分反響了以社會學院歷史班同學為典型的現代大學生活在的一系列心思問題。為學校心思健康教育供應了真是、豐厚的材料和鮮活的事例,到達了此次活動的目標,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獲得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調查研討社和歷史班表示衷心感激!
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2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中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們的神圣職責。
關鍵詞:中學生
一、 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9月份,對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第四中學進行,共發(fā)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yè)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掙錢多。
。、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
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yè)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薄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wěn)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
1.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yè)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
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yè)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tài)度。
四、中學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對中學生進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苯處煹乃枷、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yè)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ǘ 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huán)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為中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jié),行為得到規(guī)范,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ㄈ 滿足學生合理需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中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中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功能,盡可能地為中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中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丑、是非進行判斷、甄別。中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fā)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jié)、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ㄋ模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yè)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 教師要尊重學生。
“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 教師不可有私心。
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 教師要講誠信。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3
摘要: 近年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的復雜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家庭的不穩(wěn)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適應社會,學校環(huán)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因為只有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chuàng)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調查
我是學思想政治教育,出來以后也會從事教育行業(yè),所以我先要去了解教育這一行業(yè)的相關事項,從中把我在學校和社會學到的東西,去社會中實踐,并進一步的提升自己。在實踐中,我得到許多的感悟!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yè)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工作。
一、調查目的
為能夠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調查,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guī)律,以便為往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深圳博明學校七、八年級學生
2、調差方法: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wěn)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tài)!苯】党松眢w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wěn)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xù)統(tǒng)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個性發(fā)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于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執(zhí)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著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占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于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占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
生會選擇看雜志漫畫或干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于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于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征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系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并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發(fā)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系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guī)范,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tǒng)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guī)范,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于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guī)范,回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tài)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系
中學生人際關系包括同學之間的關系,異性同學的關系,和師生關系。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系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系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系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 ”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說出自己的“丑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征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對初一、初二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 百分比
學習焦慮 43%
對人焦慮 36%
孤獨傾向 13%
自責傾向 9%
過敏傾向 2%
身體癥狀 9%
恐怖傾向 2%
沖動傾向 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fā)展,獨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里話愿和朋友談,但不愿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fā)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yǎng)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jié)技術,如心理衛(wèi)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jié)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沖突。也可以舉行一些趣味的活動訓煉課,這是在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顒觾热莅ǎ盒∑繁硌荩巧M游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掌握一些諸如: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fā)泄憤怒。
2、優(yōu)化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養(yǎng),擴大社交范圍和心理容量,發(fā)展學生個性。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才能發(fā)現開拓自身的潛力。
1、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外愛好,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如果心理壓力過大,可以嘗試看半場球賽,下棋,喝茶等等來緩解心態(tài),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外愛好,并且在課余生活中經常付諸實踐,這樣的話,學生能夠在課余生活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陶冶自己的情操,并且也能暫時轉移中心,達到發(fā)泄壓力,抒發(fā)情感的享受,這無疑對于減壓,應試,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五、得到的經驗與教訓
1、本次活動的準備工作其實并未做好,無法在學校范圍內展開廣泛的活動,也無法造成較大的影響,為學校留下有意義的東西。這證明了我未團結各方力量,人際交往能力仍然存在有一定問題。
2、本次活動第一次采取了問卷調查,難免有一定錯漏,問卷本身雖然經過多次的檢查修改,但仍有不完善之處。這給了我們下一次做問卷調查良好的經驗教訓。
3、問卷發(fā)放和收回做的并不很好,由于本次活動比較倉促,所以收回的問卷也難以形成最終成文的具體報告,留下了遺憾。
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4
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fā)展,我國對以往教育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但是,關心中學生成長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yè)成績以及升學就業(yè)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當今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是關系到學生現今的的生活狀態(tài)及未來發(fā)展的教育,學校有必要更有可能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做為一名新課改指引下的新型班主任應該具有發(fā)現和觀察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能力,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這樣才能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判斷和妥善的處理
由于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各個國家的教育工作著都必然要思考怎樣在新的形勢下辦教育。近幾年,我國也在對以往教育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fā)展。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歷來被重視,社會的發(fā)展依靠他們成人后的才智發(fā)揮,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是時代的主宰,培養(yǎng)合格的中學畢業(yè)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故而,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傾其心血,人們對中學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學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會亦如此。
但是大力重視中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十分令人擔心。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窯淮初中學生
2、調查方法: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結果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在學校,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恢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在咨詢中不少學生傾說“想到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既難以接受又不能擺脫”,“我自認為我學習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試又是班上的尾巴,這樣下去還有什么意思”,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
2、人際關系不協調。由于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學生在咨詢中向教師傾述:“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系”。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里聽音樂”,自閉的心態(tài)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fā)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搞僵關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yōu)生)的缺點看多優(yōu)點看少,拿家長和有些老師的話說,“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的期望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大學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灰心喪氣,“前途渺!,失去自信心。 敗“老覺得自己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qū),心理沖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tài)反映。
三、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過程中,僅以為“授業(yè)”,“解惑”方能讓學生有知有識,于是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業(yè),去釋惑,惟此而已,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調皮”,“不規(guī)矩”。的確,由于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為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為師者單以次為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社會情況出現障礙,學生中膽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們,無論教育著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學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則會使學生覺得非常寂寞,逐漸產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學生的這種需要,在實際教育中往往出現順從教育者為“優(yōu)”,反之則認為“差”的現象,這實際上是把教育和權力以及力量結緣。
2、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是家長把品質行為傳給下一代的地方。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學生在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里學來的,現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賭博,或忙于發(fā)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嬌寵態(tài)度,使孩子嬌生慣養(yǎng),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子女,而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置之不理。其結果是,中學生階段不少學生對家長采取的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結果是受害的是學生,心靈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會環(huán)境污染。
由于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并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少年兒童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fā)生;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青少年蛻變的場所,易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全面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tǒng)。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絡。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yè)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要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區(qū)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實中,班主任大多數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的當務之急。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fā)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yǎng)方式,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2)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特別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yǎng)孩子觀察,記憶,分析,創(chuàng)造,審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yǎng)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fā)生。
(5)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著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6)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3、營造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環(huán)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區(qū)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進其發(fā)展,形成一個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據調查某校30%的初中生認為社會不良現象對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某縣有一個中學生因看到過多的社會陰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殺身亡。所以,我們的社會必須加強措施,減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減少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發(fā)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書刊物,出售香煙及不合法藥品,開放“三室一廳”等等。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chuàng)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問卷調查報告11-15
大學生問卷調查報告01-16
問卷調查報告02-22
問卷調查報告04-18
問卷分析調查報告12-15
問卷調查報告01-14
問卷調查報告02-06
食堂問卷調查報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