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萬蕾的個案工作計劃書
個案背景: 案主小方,男,17歲,武漢某高中高三學生,比較叛逆,厭學。 小方小學時比較聽話,成績較好,學習生活不用父母操心。上初中后,進入青春期后,開始變得比較叛逆,喜歡撒謊,并且經常與同學打架。高中后經過同學認識了許多社會上的無業(yè)青年,經常逃學出去玩耍,漸漸喜歡抽煙喝酒,并經常出入網吧等地。還曾與校外青年一起參與過幾次學校里的群架,在學校小有“名氣”。高一結束后,由于逃學多次,并且參與打群架,被學校退學。后母親為其安心學習,將其送到新洲的住讀學校,但小方抱怨學校條件艱苦,母親不忍兒子受苦,考慮到高考對藝術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較低,小方小時候比較喜歡涂鴉,于是將其轉回武漢的一所高校成為一名美術藝術生。小方則認為母親的努力都是徒勞,自己根本不想學習,就算現(xiàn)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績,依然經常逃學。 小方的父母喜歡打牌,小時候對小方的管教比較少。父親是一名出租車晚班司機,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親的工資為主。小方變得叛逆后,其學習生活基本上都由母親管教。小方的父親在小方年幼時有出軌的經歷(小方對此不知情),后來覺得愧對小方母親,從此家中大小事務基本上都由母親決定。父親的管教也是比較順從母親的觀點,小方對此經常無視,總是說“不要你管我”、“媽媽都沒說我,你插什么手”。在小方的教育上,母親基本上采取物質獎勵和棍棒教育為主。初中時,在臨近考試時經常會以“如果這次考到前15名,就跟你買……”之類的話激勵小方學習,后來小方越來越不想學習,經常背著母親逃學,經老師反應發(fā)現(xiàn)后,便威脅減少其零用錢,甚至多次與其發(fā)生肢體沖突。 對于老師的電話反應小方在學校的不良行為,小方經常說老師對他不公平,就是因為自己沒有給老師送禮,就處處針對自己。對于小方的這種借口母親也比較認同,但同時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對。 近期,小方與校外無業(yè)青年聯(lián)系密切,參與一次搶劫,被派出所抓獲,但由于情節(jié)輕微,沒有參與實施,48小時候獲釋。小方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與母親一同來求助社會工作者希望得到幫助。 資料收集: 探訪案主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包括家人、老師、同學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關系統(tǒng)資料,做出以下評估分析。 評估和判斷: 問題一、案主厭學,有自我放棄傾向,逐漸養(yǎng)成許多不良習慣。 表現(xiàn)為:初中時經常撒謊逃學,高中時與許多社會無業(yè)青年來往密切,經常參與打架,比較暴力。 原因:父母在其小時候,長期對小方不加管教,后來母親經常暴力教育,造成青春期的叛逆和偏差行為 問題二、案主與其父母間親子關系比較緊張 表現(xiàn)為:小方經常無視父親的管教,母親從小比較滿足小方的物質要求,隨著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經常發(fā)生肢體沖突。 原因:由于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比較弱化,母親溺愛孩子,教育方式以物質獎勵和暴力為主, 問題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個人為中心價值觀, 表現(xiàn)為:認為不順心意的地方就是對方和自己作對,如學校里,老師對自己不公平,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表現(xiàn)暴力,欺負同學,成為學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親從小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小方從小不愿吃苦,比較貪圖享受 服務目標: 具體目標:幫助案主返回學校,迎接高三學習生活,逐步改掉暴力等不良習慣 中期目標;平衡家庭中三個角色的關系,實現(xiàn)良好的家庭教育,改善親子關系 終極目標:協(xié)助改變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正確認識他人和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服務模式及理論基礎: 認知治療模式中的理性情緒治療和人本治療模式,結合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1、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人天生同時具有理性和非理性兩種信念,情緒問題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個人都具有改變自己思想、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2)情緒失調原因——ABC理論 A、誘發(fā)性事件 B、個體在遇到誘發(fā)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 C、特定情形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治療過程: (1)心理診斷:幫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是什么,認識非理性信念與自己目前行為的聯(lián)系, (2)領悟:承認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幫助他認識造成各種情緒障礙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學根源。 (3)修通:采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目的是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變求助者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5)家庭作業(yè):繼續(xù)學習理性情緒治療的模式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地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進行分析理解和質疑,以此來鞏固治療效果。 運用這種療法,通過和案主辯論其非理性的想法,培養(yǎng)起其對自身價值觀的正確認識,改變其對自我和別人的態(tài)度。 2、人本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個人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xiàn)的動力!白晕覍崿F(xiàn)”是指對天賦、能力、潛能等的充分開拓和利用。 通過該模式,使案主重新認識自我,積極開拓自己的能力。引導案主自我發(fā)覺自己的潛能。 3.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家庭系統(tǒng),家庭成員是家庭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 2.家庭結構,家庭結構中存在的次系統(tǒng)、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及權力架構。 3.病態(tài)的家庭結構,不良的家庭結構是造成家庭成員問題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結構主要表現(xiàn)在糾纏與疏離、聯(lián)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等方面。本案例中家庭結構呈現(xiàn)聯(lián)合的倒三角結構。 通過家庭會談的形式,幫助家庭成員意識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結構所帶來的后果,改變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 干預技巧: 在整個個案干預的過程中需要給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誠、接納、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傾聽。適時的自我坦露,給予案主回饋及肯定。 在整個個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他的特殊生活環(huán)境,學會轉換角色 2、對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為的產生不是一天的產物,所以在處理與爭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用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發(fā)動案主身邊的網絡支持系統(tǒng)和資源,從多個角度去協(xié)助案主的自我發(fā)展 4、處理好與案主的關系不可以使其對我產生依賴的情緒,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個案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包括與案主,與案主家人以及與案主學校老師的關系。 具體實施計劃(預計每次會談時間間隔一周): 初次會談(已完成):了解案主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的情況。 主要目標: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資料,和案主之間建立初步的信任關系。 第一次會談 正式介入、了解情況 主要內容: 1.進一步具體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狀況,背景資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狀況。 2.與案主一起明確問題和需求。 3.征求案主的意見,一起制定目標以及改善目前的情況。 第二次會談 總結過去、發(fā)現(xiàn)自我 主要內容: 1.幫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認識非理性信念與自己目前行為的聯(lián)系, 2.通過回憶幫助案主重新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學習上的優(yōu)勢,從而獲得繼續(xù)學習的動力 作業(yè):案主思考自己小時候學習的長處,曾經如何努力學習,并嘗試按照這些做 第三次會談 重新定義家庭結構、實現(xiàn)轉變 主要內容:父母參與家庭會談,重新定義,認識家庭角色職責分工與權力,平衡三者關系,緩和親子關系 作業(yè):父母反思從前由于夫妻關系導致的教育方式的錯誤,強化父親的職責,父母與案主共同努力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 第四次會談:樹立正確價值觀,反思受到的不良影響 主要內容:幫助案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作業(yè):主動疏離與社會不良朋友的接觸,逐步改變不良行為,不再欺負學校同學,不再以暴力解決問題 第五次會談:悅納現(xiàn)在的自我,積極的生活 主要內容:現(xiàn)在案主主動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所做作為,需要支持和鼓勵。所以這次的任務定為積極的適應生活,接納現(xiàn)在的自我。 作業(yè):通過每次時間的記錄,體會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相信自己有改變的潛能 第六次會談: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 主要內容:在上次輔導的基礎上,改變其非理性的想法。正確的認識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如老師對自己的管教 作業(yè):每當老師批評自己時,先反思自己,老師是否有道理,公正 第七次會談: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主要內容:在前幾次的基礎上,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 作業(yè):寫一份自己今后應該保持的好習慣,避免出現(xiàn)的一些變差行為,規(guī)劃高三的學習目標 第八次會談:回顧過去,鼓勵其取得的進步,并鞏固個案的成果 主要內容:回顧這幾次的會談內容,想想自己取得的成績,并鼓勵其鞏固已有的成績。 結案: 對本次個案進行評估,并且對于個案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和解決方法。 評估方法: 1、工作者觀察,利用原來制訂的計劃表進行評估。 2、案主的自述、認同感,對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行評估 3、督導老師的檢測 方案評估: 本案例的案主問題主要是由于長期不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案主價值觀認知偏差,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另一方面由于案主正處在叛逆期,來自社會會上許多不良的影響導致了案主的偏差行為,如暴力等。最后由于長期逃學,而厭學,重返學校時已經對自己失去信心。 可見,案主的問題是由家庭和案主自身長期的共同影響所造成的。于是本計劃書采用理性情緒治療、人本治療和家庭治療結合的方式展開。首先幫助案主認識到自己的偏差價值觀,工作者積極主動地影響案主,幫助案主消除各種非理性信念,效果比較明顯,見效快。但也存在工作者為了追求輔導效果,可能忽視案主的自我感受,使得案主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同時可能會由于工作者過快的介入案主價值觀,導致案主會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接下來的工作展開。 然后結合家庭治療改善案主成長的環(huán)境,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案主成長環(huán)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成長。但同時這種方法要求介入家庭層次比較深,針對本案例,案主父親曾有出軌行為,而案主不知情的特殊情況,要徹底改善家庭成員關系難度大。 最后在前幾次已經取得的成績之上,【萬蕾的個案工作計劃書】相關文章:
個案工作計劃01-18
個案工作計劃15篇03-05
個案工作計劃(15篇)03-06
個案工作計劃16篇01-04
個案工作計劃(精選10篇)12-25
個案工作計劃精選13篇05-04
個案工作計劃14篇05-02
紙蕾開花作文10-08
個案工作計劃(匯編13篇)05-02
個案工作計劃集合13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