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礦庫安全管理制度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尾礦庫管理制度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制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guī)章或準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尾礦庫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尾礦庫管理制度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為了加強尾礦庫建設的安全管理,確保公司尾礦庫建設符合有關安全法規(guī)、標準、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尾礦庫建設、勘查、設計、施工、驗收、評價等。
第三條職能職責:
1.總經理指定或設立相應的機構負責實施對尾礦庫建設安全的管理,配備與實際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或有實際工作能力的人員負責尾礦庫建設安全管理工作,保證必需的安全資金。
2.主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負責尾礦庫建設和重大改造項目方案的審批,督促檢查尾礦庫日常技術管理工作。
3.安全環(huán)保部負責尾礦庫建設和重大改造項目建設的安全管理,制定尾礦庫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章制度并檢查執(zhí)行情況;組織落實尾礦庫安全隱患治理工作,組織尾礦庫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4.機電動力部負責尾礦庫建設和重大改造項目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管理工作。
5.選礦廠(車間)負責尾礦庫的日常安全檢查和觀測工作,并及時作好記錄。
第二章工作內容及要求
第一條建設項目的“三同時”要求
1.尾礦庫的建設應嚴格與公司主體工程同時進行設計、同時施工、同期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二條建設項目安全評價的要求
1.尾礦庫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進行安全預評價,辨識與分析其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預測其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尾礦庫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應當進行安全驗收評價,檢查其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情況,審查確定尾礦庫建設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要求的符合性;尾礦庫運行期間及閉庫前應進行安全現狀評價,查看其運行情況、排洪設施完好程度等,辨識與分析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審查確定其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規(guī)范要求的符合性,預測發(fā)生事故或造成職業(yè)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尾礦庫安全評價前期應進行現場考察,察看地形地貌、不良地質現象、人文地理、周邊環(huán)境等。安全評價單位應具有尾礦庫評價資質,承擔四級、五級尾礦庫安全評價的單位應具有乙級(含)以上資質;承擔三級以上尾礦庫安全評價的單位應具有甲級資質。
第三條勘察、設計、施工及施工監(jiān)理資質審核
1.尾礦庫的勘察、設計、安全評價、施工及施工監(jiān)理應當由具有相應、有效的資質單位承擔,設計單位應按尾礦庫設計規(guī)范進行設計,對其安全設施設計負責;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經批準的尾礦庫施工圖組織施工,并對工程施工質量負責;監(jiān)理單位代表業(yè)主對尾礦庫工程施工質量進行監(jiān)督檢查。礦在尾礦庫勘察、設計、施工及施工監(jiān)理招投標過程中,嚴格審核相關單位的資質條件與信譽度。
第四條尾礦庫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任務、職責和權力及資源分配
1.機電動力部協(xié)助礦分管領導進行勘察單位資質審核、安全環(huán)保部負責勘察單位現場作業(yè)的安全管理。勘察單位應具有礦山工程或者巖土工程類勘察資質,承擔四級、五級尾礦庫勘查的單位應具有乙級(含)以上資質,承擔三級及以上尾礦庫勘查的單位應具有甲級資質。
2.尾礦庫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察應符合有關國家及行業(yè)標準要求,查明影響尾礦庫及各構筑物安全性的不利因素,為設計提供筑壩材料及地基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必要時,須對地質條件不良地段提出工程治理措施的建議。從地質條件方面論證所選尾礦庫庫址的可選性。
3.在用的上游法尾礦堆積壩的勘察應執(zhí)行《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為壩體穩(wěn)定性分析提供壩體土層分布及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能等基礎資料。
4.機電動力部協(xié)助礦分管領導進行設計單位資質審核。設計單位應具有金屬非金屬礦山工程設計資質,承擔四級、五級尾礦庫設計的`單位應具有乙級(含)以上資質,承擔三級及以上尾礦庫設計的單位應具有甲級資質。
5.尾礦庫安全設施的設計應當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行業(yè)技術規(guī)范。安全設施設計應當包括主要災害的防治措施,所確定的設施、設備、器材等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
6.尾礦庫庫址的選擇以筑(堆)壩工程量小,形成的庫容大和避免不良的工程、水文地質條件為原則,并結合筑壩材料來源、施工條件與排水構筑物的布置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7.尾礦庫工程設計應當包括安全專篇。安全專篇應當對尾礦庫及尾礦壩穩(wěn)定性、尾礦庫防洪能力及排洪設施和安全觀測設施的可靠性進行充分論證。
8.尾礦庫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經審查合格后,方可組織施工。無安全設施設計或者安全設施設計未通過審查,不得施工。
9.安全環(huán)保部負責施工單位現場作業(yè)的安全管理,機電動力部負責尾礦庫工程招投標、施工及施工監(jiān)理單位資格審核、工程施工過程監(jiān)督、質量檢查與施工資料整理。承擔尾礦庫施工建設的單位應具有礦山或水利工程資質,監(jiān)理單位應具有礦山工程監(jiān)理資質。承擔四級、五級尾礦庫監(jiān)理的單位應具有乙級(含)以上資質,施工單位應具有總承包三級(含)以上資質或專業(yè)承包一、二級。承擔三級及以上尾礦庫施工的單位應具有總承包一級或特級資質,監(jiān)理單位應具有甲級資質。
10.尾礦庫施工應當執(zhí)行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做好施工記錄,確保工程質量。施工所用材料、設備和構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標準。
尾礦庫管理制度2
尾礦庫是公司重要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項目,為了確保尾礦庫的安全運行,保護環(huán)境,防止尾礦污染,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尾礦庫安全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的要求,切合本公司實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1、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尾礦庫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guī)等技術規(guī)范。
2、尾礦設施各組成部分,應制定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設備維修制度等,以保證操作維護的正常進行。
3、制定尾礦污染防治懸浮體計劃,完善污染防治責任制度和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與污染事故通報網絡,由尾礦庫日常管理班組、車間、選廠和公司專業(yè)管理機構組成,該工作統(tǒng)一由環(huán)?偙O(jiān)及以上人員負責,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尾礦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危害。
4、做好選廠尾礦排放、堆存、回水及防洪排洪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保證其安全使用。
5、尾礦操作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
6、企業(yè)員工對一切損害尾礦設施安全的行為有權監(jiān)督、檢舉和制止;當發(fā)現事故隱患或違反操作規(guī)程的現象時,及時制止并向主管部門或安全環(huán)保部門匯報。
7、支持和鼓勵尾礦庫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依靠科學進步,促進尾礦庫安全生產;開展尾礦庫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作業(yè)技能。
8、對尾礦庫安全作出貢獻,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安全獎罰辦法》給予獎勵。
9、本管理辦法適用于新疆金旺烏拉根鉛鋅礦。
第二章尾礦庫的安全管理
第一節(jié)尾礦庫的管理
1、公司尾礦庫安全環(huán)保管理部門及各級管理人員必須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
2、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文件的要求和有關技術規(guī)范,做好尾礦濃縮分級、放礦筑壩、回水、防汛渡汛、抗震的安全檢查和檢測工作。
3、未經技術論證和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涉及尾礦庫安全的事宜。
4、尾礦操作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必須經常巡視庫周山體,發(fā)現滑坡及異常現象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并及時處理。
5、定期(季)測定庫內尾礦沉積的粒度分布特性和懸浮體的分布狀況,并作記錄,注明部位,當懸浮體較多時,應采取措施處理。
6、未經技術論證和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庫區(qū)從事采礦作業(yè)。嚴禁在庫區(qū)爆破、濫挖尾礦和炸魚等危害尾礦庫安全的活動。
7、尾礦庫運行到設計最終壩高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高度時,應對尾礦堆積壩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和穩(wěn)定性分析。
8、尾礦庫使用到最終設計高程前2-3年,應進行閉庫設計,當需要擴建尾礦庫接續(xù)生產時,應根據建設周期提前制定擴建尾礦庫的規(guī)劃設計工作,確保新老庫使用的銜接。
9、尾礦庫的閉庫設計和施工方案及審查、驗收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技術規(guī)范和審查驗收程序。
10、相關部門必須做好技術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所有的原始資料(建設階段資料、運行期資料及其他資料)必須在公司檔案室保存。
第二節(jié)尾礦排放的操作管理
1、尾礦壩灘頂高程必須滿足生產、防汛、冬季冰下放礦和回水的要求。
2、尾礦筑壩必須有足夠的安全超高、沉積干灘長度和下游坡面坡度。
3、尾礦排放時,應于壩前均勻分散放礦,不得任意從庫后或庫側放礦,修子壩或移動放礦支管時除外。同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粗顆粒尾礦沉積于壩前,細顆粒排至壩內,在沉積灘范圍內不允許有大面積礦泥沉積;
(2)沉積灘面應均勻平整;
(3)沉積灘坡度及長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4)嚴禁礦漿沿子壩內坡趾橫向流動沖刷壩體;
(5)放礦管所排礦漿,不得沖刷壩體;
。6)尾礦工應看管好放礦,做到勤巡視,勤檢查,勤記錄和勤匯報,不得離崗。
4、放礦時應采用分段交替放礦作業(yè),使壩體均勻上升,應避免灘面出現側坡、扇形坡或細顆粒尾礦大量集中沉積于一側。
5、尾礦作業(yè)時,應根據排放的尾礦量,開啟足夠的放礦支管根數,使尾礦均勻沉積。
6、調整放礦地點,使灘面沿著平行壩軸線方向均勻整齊,應避免出現側坡,扇形坡等起伏不平現象,以確保庫區(qū)所有堆壩的灘面能均勻上升。
7、嚴禁獨頭放礦。因獨頭放礦會造成壩前尾沙沉積粗細不勻,細粒尾沙在壩前大量集中,對壩體穩(wěn)定不利。
8、嚴禁出現礦漿沖刷壩內坡的現象。
9、嚴禁在非堆壩區(qū)放礦,因為它既對壩體穩(wěn)定不利,又減少了必要的調洪庫容。
10、放礦主管一旦出現漏礦,極易沖毀壩體,發(fā)現此情,應立即通知尾礦脫水工段,停止運行,及時處理。特別是在沉積灘頂接近壩頂又未堆筑子壩時,是礦漿漫頂事故的多發(fā)期。在此期間放礦工尤須勤巡查,勤調換放礦點,謹防礦漿漫頂。
11、對處于備用的管道,應將其礦漿放盡,以免剩余礦漿凍裂管道。
12、多開啟幾個調節(jié)閘門可減小礦漿在支管內的過流速度,從而減小其磨損,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應快速制動,且應開啟到位或完全關閉,嚴禁半開半閉,減少其磨損。
13、閥門在嚴寒的環(huán)境下極易凍裂,因此,在冬季應采取措施予以保護。
14、在強風天氣放礦時,應盡量降低放礦管高度,防止礦漿被強風吹起沖刷子壩內坡。
15、放礦支管的支架變形或折斷,會造成放礦支管、調節(jié)閥門,三通和放礦主管之間漏礦,從而沖刷壩體,因此如支架松動,懸空或折斷,應及時處理修復。
16、在冰凍期應采用庫內冰下集中放礦,以免在尾礦沉積灘內,有冰夾層或尾礦冰凍層存在而影響壩體強度。
第三節(jié)尾礦庫水位控制與防汛
1、控制尾礦庫水位應遵循的`原則
(1)在滿足回水水質和水量要求的前體下,盡量降低庫水位;
(2)當回水與壩體安全對灘長和超高的要求有矛盾時,應確保壩體安全;
。3)水邊線應與壩軸線基本保持平行。
2、庫內應在適當地點設置可靠、醒目的水位觀測標尺,并妥善保護。
3、及時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氣象預報情況,確保上壩道路、通訊、供電及照明線路可靠和暢通。
4、排除庫內積水或大幅度降低庫水位時,應注意控制流量,非緊急情況下不宜驟降。
5、洪水過后應對壩體和排洪構筑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與情理。發(fā)現問題應及時修復,同時,采取措施降低庫水位,防止連續(xù)降雨后發(fā)生垮壩事故。
6、不得在尾礦壩面或壩肩設置泄洪口,應定期檢查溢洪道,確保暢通無阻。
第四節(jié)滲流控制
1、尾礦庫運行期間加強觀測,注意壩體浸潤線出逸點的變化情況和分布狀況,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
2、當發(fā)現壩面局部隆起、塌陷、流土、管涌、滲水量增大或滲水變渾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并加強觀察,同時報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門,情況嚴重的,應報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
第三章尾礦庫安全檢查
1、尾礦庫防洪安全檢查
。1)尾礦庫防洪安全檢查內容包括:設計防洪標準、尾礦沉積灘的干灘長度和尾礦壩的安全超高。
(2)檢查設計采用的防洪標準是否符合現行尾礦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當設計采用的防洪標準高于或等于現行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時,可按原設計的洪水參數進行檢查;
當設計采用的防洪標準低于現行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時,應重新進行洪水計算及調洪演算。
(3)尾礦庫水位標高的檢測,其測量誤差應小于20mm。(4)尾礦庫灘頂標高的檢測,應沿壩(灘)頂方向布置測點進行實測,其測量誤差應小于20mm。當灘頂一端高一端低時,應在低標高段選較低處檢測1—3個點;
當灘頂高低相間時,應選較低處不少于3個點;其他情況,每100m壩長選較低處檢測1—2個點,但總數不少于3個點。各測點中的最低點作為尾礦庫灘頂標高。
。5)尾礦庫干灘長度的測定,視壩長及水邊線彎曲情況,選干灘長度較短處布置1—3個斷面。測量斷面應垂直于壩軸線布置,在幾個量測結果中,選最小者作為該尾礦庫的沉積灘干灘長度。
(6)檢查尾礦庫沉積干灘的平均坡度時,應視沉積干灘的平整情況,每100m壩長布置不少于1—3個斷面。測量斷面應垂直于壩軸線布置,測點應盡量在各變坡點處布置,且測點間距不大于10—20m(干灘長者取大值),測點高程測量誤差應小于5mm。尾礦庫沉積干灘平均坡度與設計平均坡度的偏差應大于10%。
2、排水構筑物安全檢查
。1)排水構筑物安全檢查主要內容:構筑物有無變形、移位、損壞、淤堵,排水能力是否滿足要求。
。2)溢洪道檢查內容:溢洪道斷面尺寸,沿線山坡滑坡、塌方、護砌變形、破損、斷裂和磨蝕、溝內淤堵等。
3、尾礦庫防震與抗震
(1)處于地震區(qū)的尾礦庫,應制定相應的防震和抗震的應急計劃,內容包括:搶險組織與職責;
尾礦庫防震和抗震措施;防震和抗震的物資保障;值班、巡壩制度等。
(2)尾礦庫原設計抗震標準低于現行標準時,必須進行加固處理。
。3)嚴格控制庫水位,確保抗震設計要求的安全灘長滿足地震條件下壩體穩(wěn)定的要求。
。4)上游建有尾礦庫、排土場、水庫等工程設施的,應了解上游所建設施的穩(wěn)定情況,必要時應采取防范措施。
(5)地震后,必須對尾礦庫進行巡查和檢測,及時修復和加固破壞部分,確保尾礦庫運行安全。
4、尾礦壩安全檢查
。1)尾礦壩安全檢查內容:壩的輪廓尺寸,變形、裂縫、滑坡和滲漏等。
。2)檢測壩的外坡坡比。每100m壩長不少于2處,應選在最大壩高斷面或壩坡較陡斷面。水平距離和標高的測量誤差不大于10mm;
實測的壩外坡坡比不應陡于設計坡比1%。
。3)檢查壩體位移。要求壩的位移量變化應均衡,無突變現象,且應逐年減小。當位移量變化出現突變或有增大趨勢時,應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4)檢查壩體有無縱、橫向裂縫。壩體出現裂縫時,應查明裂縫的長度、寬度、深度、走向、形態(tài)和原因,判定危害程度。
(5)檢查壩體滑坡。壩體出現滑坡時,應查明滑坡位置、范圍和形態(tài)以及滑坡的動態(tài)趨勢。
。6)檢測壩體浸潤線的位置。應查明壩面浸潤線出逸位置、范圍和形態(tài)。
。7)檢查壩體滲漏。應查明有無滲漏出逸點,出逸點的位置、范圍和形態(tài)。
5、尾礦庫庫區(qū)安全檢查
。1)尾礦庫庫區(qū)安全檢查主要內容:周邊山體穩(wěn)定性,違章建筑、違章施工和違章民辦采選活動等情況。
(2)檢查周邊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情況時,要詳細觀察周邊山體有無異常和急變,并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分析周邊山體發(fā)生滑坡的可能性。
。3)檢查庫區(qū)范圍內危及尾礦庫安全的主要內容:違章爆破、采石和建筑,違章取尾礦再選、取水,外來尾礦、廢石、廢水和廢棄物排入,放牧和開墾等。
第四章尾礦庫的安全評價與管理
1、尾礦庫安全度分類,主要根據尾礦庫的防洪能力和尾礦壩壩體的穩(wěn)定性確定。安全度分為危庫、險庫、病庫和正常庫。
2、尾礦庫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為危庫:
(1)尾礦庫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礦庫的最小干灘長度達不到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不能確保壩體的安全;
(2)排水系統(tǒng)嚴重堵塞或坍塌,不能排水或排水能力急劇降低,泄洪塔顯著傾斜,有倒塌的跡象;
。3)壩體出現深層滑動跡象;
。4)其他危及尾礦庫的情況。
3、尾礦庫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為險庫:
。1)尾礦庫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礦庫的最小干灘長度達不到設計規(guī)范要求,但平時對壩體的安全影響不大;
。2)排水系統(tǒng)部分堵塞或坍塌,排水能力有所降低,達不到設計要求;
(3)壩體出現淺層滑動跡象;
。4)壩體出現貫穿性的橫向裂縫,且出現較大的管涌,水質渾濁挾帶泥沙或壩體滲流在堆積壩坡有較大范圍溢出,且出現流土變形;
。5)其他影響尾礦庫安全運行的情況。
4、尾礦庫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為病庫:
。1)尾礦庫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礦庫的最小干灘長度達不到設計規(guī)范要求;
。2)排水系統(tǒng)出現裂縫、變形、腐蝕或磨損,排水管接頭漏沙;
(3)堆積壩的整體外坡坡比陡于設計規(guī)定值,或雖符合設計規(guī)定,但部分高程上的堆積壩邊坡過陡,可能形成局部失穩(wěn);
。4)經驗算,壩體穩(wěn)定安全系數小于設計規(guī)范定值;
。5)浸潤線位置過高,滲透水自高位出逸,壩面出現沼澤化;
(6)壩體出現較多的局部縱向或橫向裂縫;
(7)壩體出現小的管涌并挾帶少量泥沙;
(8)堆積壩外坡沖蝕嚴重,形成較多或較大的沖溝;
。9)壩端無截水溝,山坡雨水沖刷壩肩;
。10)其他不正常現象。
5、同時滿足下列工況之一的為正常庫:
。1)尾礦庫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礦庫的最小干灘長度均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
。2)排水系統(tǒng)各構筑物符合設計要求,工況正常;
。3)尾礦壩的輪廓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穩(wěn)定安全系數及壩體滲流控制滿足要求,工況正常;
6、每5年由有資質條件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對尾礦庫進行一次安全評價。并將安全評價報告報自治區(qū)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備案。
7、對于危庫,必須停產搶險,并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1)立即降低庫水位,確保壩的安全和滿足汛期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的要求,必要時,可按最小干灘長度為壩頂寬度,用渠槽法搶筑子壩,以形成所需的安全超高和干灘長度;
。2)疏通、加固或修復排水構筑物,必要時可另開挖臨時排洪通道;
。3)處理滑坡,加固壩體。
8、對于險庫,應采取以下措施在限定的時間前消除險情;
。1)降低庫水位,確保滿足汛期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的要求;
。2)疏通、加固或修復排水構筑物;
。3)處理滑坡,加固壩體,消除管涌和流土。
9、對于病庫,應采取以下措施盡快消除事故隱患;
(1)抓緊進行防洪治理工程,確保汛前徹底完成治理工程量;
。2)加固、修復排水構筑物;
。3)加固壩體或適當削坡,處理局部裂縫;
(4)實施降水措施降低浸潤線,消除管涌和流土;
。5)修整壩破,開挖壩肩截水溝。
10、在暴雨和汛期期間,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尾礦庫增加檢查次數。檢查中如發(fā)現重大隱患,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并向有關部門報告:
(1)對“!奔壩驳V庫每周不少于1次;
。2)對“險”級尾礦庫每月不少于1次;
(3)對“病”級尾礦庫每季不少于1次。
第五章環(huán)保要求
1、本庫主壩為透水壩,滲出的水通過下游截滲壩攔截,通過回水系統(tǒng),重新進入生產系統(tǒng)循環(huán)使用。
2、尾礦水嚴禁外排,防止污染下游環(huán)境。確因危及尾礦庫安全(特大安全事故或排洪時)需外排,務必做好下游環(huán)境的檢測工作和防止事故后環(huán)境潛伏污染,發(fā)生事故時,及時通知環(huán)保部門和下游居民。
3、做好尾礦量的統(tǒng)計工作,為閉庫后環(huán)境污染治理提供依據。
4、尾礦庫庫面要保持一定的水封,尾礦壩外坡采取復墾植草方式,解決雨水對壩坡面的沖刷,達到“三防”要求。
5、隨時觀測庫內水位,當水位距最低泄水孔300mm時,及時封堵泄洪塔孔。
6、對庫內水質和觀測井內水質由環(huán)安處負責定期采樣化驗。
7、無關人員嚴禁乘監(jiān)測船,觀測人員乘船時必須穿好救生衣。
8、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尾礦設施上任意挖掘、墾殖、放牧、建筑及其他妨礙尾礦設施正常使用和可能造成污染危害的行為。
尾礦庫管理制度3
1.廠每月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對尾礦壩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雨季每十天檢查一次。
2.巡壩人員每天必須對大壩進行一次安全巡視檢查,并由溢流口取回水樣測定ph值,于當天17:00前報廠調度。
3.每逢暴雨,巡壩人員必須當天上壩巡查、監(jiān)視大壩的安全情況,并向廠調度室報檢查情況。
4.對大壩邊坡、草皮、涵洞、水溝管理好,防止當地村民在坡上種樹、放牛,對自然生長的樹木必須及時連根挖掉,發(fā)現白蟻做窩,及時消除隱患。
5.根據庫容情況,必須經常調整尾礦管排放口,使尾礦按需要存放。
6.必須定期檢查壩內側堤壩是否被風浪沖刷塌陷,凡有沖刷深度超過10公分的,必須報告廠主管部門采取措施。
7.每年對壩的溢流溝渠、山坡擋水溝進行一次清理,保證溝渠暢通,確保泥沙不進入尾礦壩內。
8.巡壩人有義務對附近村民宣傳尾礦壩管理規(guī)定,搞好工農關系,使當地村民協(xié)助我廠做好尾礦壩的管理。
9.負責管理好2#尾礦庫的`植草綠化工作,確保環(huán)境不再受污染。
10.在暴雨階段對暫停使用的2#尾礦庫必須經常檢查,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
11. 3#尾礦庫開始溢流時要清理各種雜物,以免涵洞堵塞。(清理要有互保人員在場)
尾礦庫管理制度4
目的為了加強尾礦庫的水位控制,確保防汛、排滲設施完好而且正常運行,使尾礦庫水位控制作業(yè)活動程序符合《尾礦庫安全技術規(guī)程》,確保尾礦庫的安全渡汛,尾礦庫安全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礦尾礦庫正常水位控制和管理。
3職責一般情況由安環(huán)部根據氣象、回水、浸潤線水位、壩坡滲流情況控制庫水位。
4內容及要求4.1控制尾礦庫內水位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4.1.1在滿足水質和水量要求前提下,盡量降低庫內水位;
4.1.2在汛期必須滿足設計對庫內水位控制的要求;
4.1.3當尾礦庫實際情況與設計不符時,應在汛前進行調洪演算;
4.1.4當回水與尾礦庫安全對澄清距離和安全超高的要求有矛盾時,必須保證尾礦庫安全;
4.1.5水邊線應與壩軸線基本保持;
4.1.6巖溶或裂隙發(fā)育地區(qū)的尾礦庫,應控制庫內水深,防止落水洞漏水事故。
4.2汛期前,尾礦庫安全管理人員應對排洪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和疏浚,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確保排洪設施暢通。
4.3庫內設清晰醒目的水位觀測標尺,每天做好正常運行水位的觀測記錄。
4.4排出庫內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庫內水位時,應注意控制流量,非緊急情況不宜驟降。
4.5非緊急情況,未經技術論證,不得用常規(guī)子壩擋水。
4.6洪水過后,應對壩體和排水井、排水涵洞、截洪溝等排洪構筑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與清理,發(fā)現問題及時修復。同時,采取打開排水井預制件或投入大功率水泵抽水等措施降低庫水位,防止連續(xù)降雨后發(fā)生垮壩事故。
二、尾礦庫防汛措施和排洪設施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為了落實尾礦庫防汛措施和加強排洪設施安全管理,確保尾礦庫安全度汛,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礦尾礦庫排洪設施安全管理。
3職責
3.1防汛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防汛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防汛辦)設在安環(huán)部,安環(huán)部主任兼辦公室主任。
3.2選礦廠聯系龍橋礦業(yè)礦山救援隊成立防汛突擊隊,安環(huán)部主任任聯絡員,負責隊員召集、突擊任務分派,制定搶險方案,定人員、定地段、定措施,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
4內容及要求
4.1原則與獎懲
4.1.1防汛工作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遵循團結協(xié)作和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
4.1.2對防汛工作抓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差的給予批評教育,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4.2聯系與預警
4.2.1防汛辦應加強與當地氣象部門的聯系,隨時掌握和傳達氣象信息,并按相應預警信號落實應急防范工作。
4.2.2應在庫區(qū)內適當位置或排水構筑物設置清晰醒目的水位觀測標尺,由尾礦工每天進行觀測和記錄。
4.2.3出現汛情預警信號時,安環(huán)部主任要立即趕赴現場,根據需要和可能適時啟動《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停止其他一切生產作業(yè),聯系鎮(zhèn)政府及所在村部,并聯系當地礦山救援隊伍,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搶險工作。安環(huán)部主任具體負責落實尾礦庫度汛工作,確保人員安全。
4.2.4汛期,防汛抗洪領導小組成員一律不得關機,確保手機24小時處開機狀態(tài),便于成員間及時聯絡,信息順暢。
4.3準備與處置
4.3.1汛前:人員應對排洪排水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和疏浚,確保排洪設施暢通,加強庫壩巡回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將發(fā)生的問題和處理意見報防汛辦。
4.3.2準備好必要的搶險物資,交通運輸、通訊工具,安全帶、救生衣,供電設備和照明器材等,及時維修上壩公路,以便防洪搶險。
4.3.3強化尾礦庫護壩人員責任心教育與操作技能培訓,督促檢查其工作質量和防范意識。
4.3.4汛期:汛期實施尾礦庫值班巡查制,要有專人負責,專人巡壩查險,做到24小時不少于2人值守巡查,電話24小時開通;
發(fā)現險情必須立即采取搶護措施,并及時報告鎮(zhèn)防汛辦。
4.3.5汛期: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
排出庫內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庫內水位時,應注意控制流量,非緊急情況不宜驟降;
不得在尾礦灘面或壩肩設置泄洪口;
非緊急情況,未經技術論證,不得用常規(guī)子壩擋水。
4.3.6當險情威脅人身安全時,緊急搶險過程中,安環(huán)部主任應聯系當地政府組織受災群眾迅速撒離到安全地帶,并做好生活安排;
并做好治安管理和安全警戒工作。
4.3.7洪水過后應對壩體和排洪構筑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與清理,發(fā)現問題及時修復。
4.3.9災害發(fā)生后,各單位要深入災害點,做好搶險救災物資的供應,并積極組織恢復生產,同時將災情情況收集報鎮(zhèn)防汛抗洪領導小組,由鎮(zhèn)防汛辦報上級防汛指揮部。
三、尾礦庫防震與抗震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為加強尾礦庫的防震與抗震安全管理,做好尾礦庫震前預防工作,盡量保證尾礦庫安全抵御地震災害,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該制度適用于本礦尾礦庫防震和抗震安全管理。
3.職責編制防震抗震計劃,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震前安全檢查,組織防震抗震人員,組織防震抗震物資調配;
震前預警,對尾礦庫現狀進行抗震評估;
做好震前庫水位控制,震前加強尾礦庫巡查;
震后對破壞設施修復和加固。協(xié)同保衛(wèi)部負責尾礦庫防震與抗震現場應急管理。
4內容及要求
4.1抗震
4.1.1當選礦廠接到震情預報時,應立即停止生產并采取各種措施降低庫水位。
4.1.2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撤離下游或受潰壩影響的周邊人員及設備。
4.1.3救援人員及物資設備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隨時準備投入救災搶險工作。
4.2抗震標準、穩(wěn)定性
4.2.1尾礦庫原設計抗震標準低于現行標準時,必須進行安全技術論證,進行加固處理。
4.2.2震前應注意庫區(qū)岸坡的穩(wěn)定性,防止滑坡破壞尾礦設施。
4.2.3嚴格控制庫水位,確?拐鹪O計要求的安全灘長,滿足地震條件下壩體穩(wěn)定的要求。
4.2.4應了解上游所建工程的穩(wěn)定情況,必要時應采取緊急撤離、降低庫水位等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損失。
4.2.5震后應進行檢查,對被破壞的設施及時修復。
尾礦庫管理制度5
一、概述
1、變化指人員、機構、作業(yè)條件、環(huán)境的改變。如:
。1)法律法規(guī)與其他要求引起的變化;
。2)人員引起的變化;
。3)機構引起的變化;
。4)相關方引起的變化;
。5)周圍環(huán)境引起的.變化;
。6)尾礦庫上下游工程引起的變化;
(7)周圍地質條件引起的變化。
2、變化可發(fā)生在不同階段,如可研階段、設計階段、生產運行階段等。
二、管理部門
1、安委會負責變化管理,安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每季度做一次變化跟蹤調查。
2、對安全科負責變化管理的人員應進行培訓。
三、變化管理
1、安委會負責變化管理的人員對變化信息應及時撲捉,一旦發(fā)現變化,立即報告科長。
2、安全科長應通知風險評價小組,對變化進行風險分析及評估。
3、變化風險評估應得出下列結果:
(1)危險源;(2)風險及其分級;(3)風險監(jiān)測措施;(4)風險控制措施。
4、變化管理應側重考慮下列事項,并制定對策措施。
。1)工藝流程的要求;(2)壩體結構的安全;(3)排洪設施;(4)排滲設施;(5)監(jiān)測設施;(6)應急要求的變動;(7)設施和設備的使用及使用期限。
四、相關記錄
《變化管理記錄表》
尾礦庫管理制度6
一、貫徹執(zhí)行國家經貿委第20號令,落實尾礦庫安全管理制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
二、尾礦庫的勘察、設計、安全預評價、施工及施工監(jiān)理等工作,由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和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三、支持和鼓勵尾礦庫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促進尾礦庫安全運行,開展尾礦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一是和安全作業(yè)技能。
四、制定尾礦庫安全工作和長遠規(guī)劃,并組織實施,編制尾礦庫安全生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檢查執(zhí)行情況。
五、尾礦庫屬特殊工種作業(yè),必須培訓后,做到持證上崗,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尾礦工負責對全部管線日常巡查和觀測,發(fā)現不安全因素時,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及時向上級報告。
六、尾礦庫庫容小于100立方米為五級庫。技術要求為:最小干灘長度40米,最小安全超高0.4米。
七、按照礦上的要求和標準定期加筑流井和筑壩,做到無漏漿、無跑渾,確保廢水澄清排放。若跑渾一次,當班人負責安全責任。
八、加強對春季解凍期和夏季汛洪期的'管理,制定應急措施,確保無沖刷、無隱患、無決壩事故的發(fā)生。
【尾礦庫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尾礦庫安全管理制度04-27
確保尾礦庫安全04-30
小型尾礦庫的安全管理04-25
鐵礦尾礦庫環(huán)境風險分析04-28
金礦尾礦庫滲漏后治理措施的探尋04-28
金屬非金屬尾礦庫安全現狀及分析04-30
我國尾礦庫安全現狀及管理措施探討04-29
金馬鉛鋅礦細粒尾礦庫的加固實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