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科滲透德育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jīng)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guī)律,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學科滲透德育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我校德育滲透的途徑的情況
。ㄒ唬⿲W科中有些內容在德育意義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內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向學生傳輸?shù)赖挛幕R。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yǎng)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fā)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占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yǎng)著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yè)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xiàn)就是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是教師學識、才干、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yǎng)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臺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chǎn)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根據(jù)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里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實和長遠目標聯(lián)系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4、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系,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5、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發(fā)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欲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fā)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要把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jù)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ǘ⿲W科德育特點及其實施
1、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學科德育的共同特點:一是以知識為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學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門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科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文質兼美的愛國篇章的學習相結合;歷史學科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實為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反侵略斗爭和無數(shù)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學科通過祖國的`地理環(huán)境、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歷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事跡,解放后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標志就在于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lián)系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xiàn)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
二是面廣量大時間長。僅以必修課來說,初中有13門學科,。這些學科遍布所有知識領域,其延續(xù)時間,短的一年兩年,長的貫穿3年。各門學科都具備德育滲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三是有切實保證。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wěn)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的教師和評價考核的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實施德育。
四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基本觀點的確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是基礎,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接受、內化是關鍵,實踐、認識不斷反復由量變到質變是過程。各學科教學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識經(jīng)驗,學科德育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采取灌輸?shù)姆绞剑簧儆质遣扇B透的方式,使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有利于學生吸納,并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學科德育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顯性課程,擔負著比較全面和比較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既是學科德育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學校德育體系中的一條主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學科德育的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jù)。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yǎng)目標中,規(guī)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的目標,并相應地規(guī)定了思想品德素質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次的目標;設計了顯性與隱性結合的“三線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面上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在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使顯性德育課程外的各科,都作為德育的隱性課程發(fā)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3、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jù),這次我們分析了中小學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德育滲透的情況?傮w上看,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得到了貫徹和實施,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教材編寫要求、實驗操作和練習、教學評估,都有相應的學科德育要求。各學科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我們在《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已作了歸納。這里僅舉高中數(shù)學的課程標準為例作為說明。學科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步得到體現(xiàn)。
(三)學科德育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
課程教材改革幾年來,我校各科的德育滲透雖然取得不少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學科德育內在聯(lián)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難以形成“合力”。
各學科智育的任務和內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載體”也就不同,學科德育往往容易強調自身特點,各行其事,難以形成合力。以中學為例,同一年級學科一般都在十門或十門以上,但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科之間德育橫向的有機聯(lián)系,就很容易重復,或有的過深,有的過淺,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綜合實現(xiàn)它們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難成合力,不利于學校德育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年級面臨著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同樣需要研究它們德育之間縱向有的機聯(lián)系。
2、學科德育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留下“斷裂層”。一是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鉆研教材中注意發(fā)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薄弱,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差別是很大的。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并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總的來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隨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級之間不平衡。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學科德育的縱向之間,橫向之間的銜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斷裂層。
對于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還來不及作深入的探討,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幾點:一是整個教育體系尚未徹底擺脫單純應試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尚未完整地確立,突出表現(xiàn)在考試評價、招生、招工的機制上,教書與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學科滲透德育有時就變得可有可無。二是學科德育總體協(xié)調不夠,除了課程標準制訂中的問題外,編寫教材、培訓師資、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也有脫節(jié)現(xiàn)象存在。
二、學科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系。古人說,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臺,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后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說明什么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jié)課都戴一頂?shù)掠懊弊印,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余,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chǎn)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贊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跡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態(tài)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從實際出發(fā),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傊瘛饕稽c,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有德,成為"以德育人"、"以美傳美"的楷模。教師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開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德育滲透,成為共建德育網(wǎng)絡的專家。
【小學學科滲透德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6-16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7-02
小學英語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3篇)06-30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5-31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7-11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學科論文07-19
小學學科德育滲透工作計劃06-16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01-11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