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
《什么是面積》教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39—40“什么是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實物和平面圖形的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長度的含義,引入面積 請同桌兩位同學比一比,看誰的筆長,誰的筆短。我們把線段或 物體的長短叫他們的什么?再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你的課本的表面,再看看大屏幕的表面,你覺得哪個的表面大呢?你知道這是在比較它們什么的大小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什么是面積”(板書:什么是面積)。 二、 認識面積的含義 1、 感性認識 (1) 課件課本的圖片,從中抽象出長方形。 師:像這樣的封閉圖形也有大小。 (2)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 抽象出面積的含義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面積嗎?(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是面積,并板書: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集體說一說什么是面積。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課件出示長方形、正方形 師拿長方形和正方形各一個,問:你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嗎?如果讓你想辦法比較,你會怎樣去比較呢? 請1名學生回答。 再問:還有不同的辦法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片刻,再與同學交流,最后匯報。 學生活動:想辦法比較你提前準備好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大小,用硬幣及方紙片等學具。 活動后交流方法,集體評價,并優(yōu)化出最好的方法。 教師課件展示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yōu)策略。 師注意強調:標準要大小統(tǒng)一。 四、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 1、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課件出示P41“練一練”的第2題。) 請學生獨立數(shù)一數(shù)再回答,其余評價。 2、畫一畫(課件出示P40的“畫一畫”。)。 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請幾名學生投影匯報,其余評價。 強調面積要是7個方格。 五、練一練 1、P41“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后課件演示重疊對比的比較方法。 3、 P41“練一練”的第3、4題。 先讓學生交流,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后課件演示不足一個方格的數(shù)法。 六、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還有什么想說的,想問的? 教后反思 “面積”是《新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面積”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安排了一系列學生動手的活動,充實學生實踐活動,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但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不成功的地方,現(xiàn)就自己意識到的總結如下: 1、讓學生感受的太少,在認識面積時,沒有更多的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面積的含義。 2、學生活動還是比較積極,但活動后交流時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優(yōu)化。 3、學生在動手畫圖時,沒考慮到很費時間,設計教案時沒有使活動簡潔精練。 4、練習的備寫不夠到位,再加上時間較緊,從而使有些練習的目的沒有達到。【三年級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什么是面積03-16
小學數(shù)學《什么是面積》教案02-10
什么是面積03-13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02-22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05-30
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練習06-19
【薦】什么是面積03-13
小學數(shù)學《什么是面積》教案(精選12篇)11-20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面積》教案(精選10篇)04-04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面積》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