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頂湖山聽泉教案
頂湖山聽泉教案2011-08-30 11:39學習目標▲知能目標
1、在誦讀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聽"這個關鍵來組合材料的特點。
3、能分析課文以泉為主,兼及其他的詳略有致、明暗交錯的組材方式。
4、學習本文將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狀寫中,并隨景致的變化,有層次地表達的寫作特點。
▲情感目標
1.感受鼎湖山的優(yōu)美景色,提高審美能力。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重點難點
1.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學習作者在文章中對材料的詳略安排技巧。
3.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4.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1.作者簡介
謝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學畢業(yè)參軍,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轉業(yè)后,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散文集《落花》等。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在數(shù)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質量上都經(jīng)得起反復推敲,耐人尋味。
2.鼎湖山簡介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慶市區(qū)東北18公里。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后傳說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為今名。也有一說,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風景區(qū)范圍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伏虎、青獅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兩大溪谷,總面積11.7平方公里,主峰為雞籠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自唐朝起已成為著名的佛教圣地,內有云溪景區(qū)、天湖景區(qū)和天溪景區(qū)。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還是天溪景區(qū)。
【整體把握】
1.這篇文章表現(xiàn)怎樣的思想主旨?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述了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
2.這篇文章結構思路有何特點?
全文一共由十個自然段組成。課文是按照地點轉移和時間先后順序來寫的。
課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節(jié),寫"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
第二部分:2-7節(jié),寫白天"我"在上山的途中觀景聽泉;
第三部分:8-10節(jié),寫入夜"我"在慶云寺聽泉。
把握課文主線:整篇課文以"聽"字統(tǒng)領全文。圍繞"聽"字組織材料,采用多種手法,多層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作者按照移步換景聽泉聲,寫了三個片段:(1)泉聲響;(2)泉水多;(3)泉聲美。
內容圖示:
耳聽心聽
泠泠淙淙輕柔
不絕于耳清脆
清純悅耳厚重回響
歡快活潑雄渾磅礴
1、請概括作者的行蹤順序和時間順序。
明確:作者的行蹤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半山。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后--夜間。
2.瀏覽課文,找出文中寫山泉的句子,并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明確:寫山泉有以下句子:(1)"過了寒翠橋…已入山中。"(2)"進山方知…已不可得。"(3)"安詳厚重的鐘聲…嬉戲忘返的孩子。"(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其中,前三個句子簡略,后一個詳細;前三個是寫山泉的聲音和行蹤,后一個主要寫了聽泉的感受。
3、從文中描寫泉聲的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組織材料的特點,請簡要歸納。
明確:初聞泉聲,如見泉姿;循聲而去,漸入山中再睹泉蹤,正面寫泉,以愛女作喻,表現(xiàn)出泉水的活潑鐘泉之聲相應,顯現(xiàn)親情渾然一片--分清層次,從泉聲中悟出人生哲理,認識鼎湖山之魂。
4、請問作者是怎樣描寫泉水的多種層次,進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明確:作者先寫泉聲的多種層次,文章由辨聲而想到具體的情景,接著又把這些泉聲匯聚起來,比之為交響樂。由對樂曲的闡釋而道出了對人生的感悟。
5、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選擇了幾種樂器來作比喻。請問作者為何要選擇這幾種
樂器來比喻,為什么先舉樂聲后再舉本體?
明確:作者用這幾種樂器作為喻體,就把一個交響樂隊的框架勾畫出來了,為后面進一步比喻設置了基礎。先舉喻體后舉本體,是符合作者聽泉時的心理活動的:先聽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聲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
6.你能說說作者從聽泉中感悟到了什么嗎?
明確: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靈魂,是它滋養(yǎng)了一切,構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環(huán)境,因為有了山泉的緣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讓人們奮起,更加熱愛人生。
7、學習本文的關鍵在抓住一個什么字眼?
明確:從全文來看,關鍵在于一個"聽"字。"聽"有一個過程,起先由聽到泉聲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時隱時現(xiàn),作者由泉影的變幻不定,聯(lián)想起愛女而愛上山泉。及至亭前觀山,聞鐘泉之聲相應,把鐘聲與泉聲化為老人與孩子--成為兩個時代的象征,點出泉水活潑流動的青春氣息。及至夜間,由聽泉生悟,寫出了泉所深寓的內在精神。全文是在頌泉,而"聽"只不過是認識泉的一個手段。
【特色析要】
舉例說明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特色。
學了《鼎湖山聽泉》一課,不僅感受到了鼎湖山泉聲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課文為什么會讓我們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寫的呢?
先來比較兩個句子,看一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1、輕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shù)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雄渾磅礴的泉聲,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第二句比第一句寫得好,寫得美。美就美在,第二句能讓人仿佛聽到了泉水流動中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感受到了泉聲的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因為課文把泉聲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銅管"的樂聲。這就是打比方的好處。
再來讀一讀這兩句,看看又有什么不同?
1、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像小提琴一樣輕柔;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無數(shù)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第一句讀起來,感覺有點生硬;而第二句讀起來,就像在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讓人感覺到很美。這是因為第二句用了整齊對稱的排比句,具有節(jié)奏感。美就美在有節(jié)奏感。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要把習作寫具體、寫美,可以同時用幾種表達方法,那樣效果會更好。
【頂湖山聽泉教案】相關文章:
《鼎湖山聽泉》教案01-23
《鼎湖山聽泉》教案15篇02-13
【熱門】《鼎湖山聽泉》教案4篇04-17
實用的《鼎湖山聽泉》教案3篇04-27
有關《鼎湖山聽泉》教案四篇04-20
【精品】《鼎湖山聽泉》教案四篇04-26
【熱門】《鼎湖山聽泉》教案3篇04-26
小學語文《鼎湖山聽泉》優(yōu)秀教案04-29
《鼎湖山聽泉》教案范文匯總5篇05-12
聽泉的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