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高中歷史教案

時間:2023-01-04 10:28:37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歷史教案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教案14篇

高中歷史教案1

  [復習目標]

  1、正確認識原始社會的歷史特征,從社會組織、生產力狀況、經濟活動等方面掌握原始社會各發(fā)展階段的狀況。用生產力的觀點分析原始社會瓦解的原因。

  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的進步性,掌握中國奴隸社會的階級關系和主要矛盾,階段特征和主要線索。

  3、根據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正確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級制等制度的特點、作用。

  4、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階段特征和線索,確評價春秋戰(zhàn)國時一系列戰(zhàn)爭的性質、特點、作用;全面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的表現、作用、影響。

  5、掌握自原始社會末期以來,華夏族及各部族的狀況,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族融合的發(fā)展,正確評價民族融合的作用。

  6、從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技術的提高、社會生活的進步、生產關系方面的變化等方面,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變化。

  7、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科技文化繁榮局面出現的原因、表現;把握諸子百家的基本主張和觀點,正確評價其歷史地位和影響。

  [要點梳理]

  本單元的斷限從距今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三個歷史時期,涉及原始人、氏族公社、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幾個歷史階段。

  1、主要線索和階段特征

 。1)原始社會從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為止,歷經原始人群、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時期。元謀人是迄今發(fā)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類的典型代表。從山頂洞人開始進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榮階段的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時期,貧富分化,原始社會解體。堯、舜、禹的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末期的情況。

  遍布全國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國是人類的發(fā)祥地之一,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國先民的多項發(fā)明,說明中國對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貢獻。

 。2)奴隸社會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結束。

 、傧淖怨21世紀至約公元前16世紀,由啟建立,最后國王是桀。統治中心地區(qū),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交界處。夏朝是中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奴隸制開始階段。

 、谏套怨16世紀至約公元前11世紀,由湯建立,最后國王是紂。初都城是亳,前期屢屢遷都,最后定都殷。其疆域,東到大海,西達陜西西部,東北到遼寧,南至長江流域,還有眾多屬國。商有高度的奴隸制文明,是奴隸社會發(fā)展階段。

 、畚髦茏怨11世紀中葉至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最后國王是周幽王。都城是鎬京。西周建立了完備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隸制國家,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這一時期,生產力發(fā)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為諸侯的傀儡,戰(zhàn)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融合加強。春秋是奴隸社會瓦解,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

 。3)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這一時期,兼并戰(zhàn)爭激烈。民族融合加強,出現了統一趨勢,生產力大大提高,通過一系列變法運動,新興地主階級逐步取代奴隸主貴族掌握了政權,封建制度最終確立。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

  (1)原始社會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分為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聯盟等幾種形式,這些社會組織與原始社會的各個階段相對應。部落聯盟出現于原始社會末期,是由兩個以上部落為了共同利益而結成的聯合組織。炎帝、黃帝、蚩尤和堯、舜、禹都是代表性的部落聯盟的首領。部落聯盟的選舉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實行禪讓制。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關系發(fā)生變化,人們平等的關系被打破,出現了私有財產和氏族貴族,并逐漸形成奴隸主和奴隸兩大對立階級,部落聯盟逐漸被國家取代,原始社會瓦解。

 。2)奴隸社會整個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實行的都是君主為核心的王權專制和分封貴族為主的政體。

  ①夏啟以王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裝、設置了官職、監(jiān)獄,制定了刑法,國家機構完備,奴隸制國家完全形成。

 、谏躺檀`制國家機器及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備。炮烙之刑、人祭、人殉,表明了奴隸制度的殘酷性。

  ③西周西周是奴隸制制度完備時期,通過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及等級制度,從王國到諸侯國,按地區(qū)建立起層層政權機構,形成明確的等級,由各級奴隸主貴族世襲地把持著各級政權,維護著中央對地方,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和秩序。分封制、等級制、宗法制及特權制度,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艽呵锎呵飼r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和等級制受到嚴重破壞,政自天子出變?yōu)檎灾T侯出,周王成為大國的附庸,出現了七國爭霸的局面。

  ⑤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和諸侯的進一步敗落,通過一系列變法,分封制被郡縣制所取代,世卿世祿制被軍功爵制等所取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開始形成,封建官僚制度開始建立,封建制度終于在各諸侯國建立起來了。

  3、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化

  (1)原始社會經濟

 、僭忌鐣䲡r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被迫過群居生活,原始人群時屬舊石器時代,會制造石器和使用火。山頂洞人能人工取火。

 、诎肫挛幕秃幽范晌幕瘜傩率鲿r代,會建造房屋,原始農業(yè)、原始畜牧業(yè)和原始手工業(yè)出現,弓箭、制陶、麻紡織是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成果。粟和水稻開始種植。

 、鄹赶凳献骞鐣r期,生產工具更加進步,出現小型銅器,有了養(yǎng)蠶繅絲業(yè)。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有了發(fā)展,產品有了剩余,出現私有制和貧富分化。

  (2)奴隸社會經濟

 、偕a力的變化夏商西周的生產力有了進步,處于金石并用時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銅工具,西周晚期出現鐵器。春秋時,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出現鐵器和牛耕,以奴隸集體勞動為主。

 、诮洕顒訝顩r夏商西周的農作物品種、耕作技術和農田水利都有了較大發(fā)展。青銅鑄造是主要手工業(yè)部門,青銅器不再局限于禮器和武器,開始向生活化、工具化發(fā)展。紡織業(yè)、玉器加工業(yè)、陶瓷業(yè)、漆器業(yè)有了發(fā)展,后期煮鹽業(yè)、釀酒業(yè)等有了較大發(fā)展。與此同時,商業(yè)、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發(fā)展。

 。3)戰(zhàn)國社會經濟戰(zhàn)國封建制的確立,又加速了生產力的提高。新的剝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和勞動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力水平。鐵器和牛耕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農業(yè)、手工業(yè)都有了發(fā)展,出現了一批政治、商業(yè)中心,還出現了一批有勢力的大商人。

  4、民族融合的加強

  先秦時期,是中華民族形成的奠基時期。原始社會后期,通過戰(zhàn)爭、結盟等形式,逐步形成了華夏族。夏商西周都是由華夏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中原華夏族與國內務民族的聯系和交往加強。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王朝同周邊地區(qū),各少數民族的關系都有了發(fā)展,在頻繁的戰(zhàn)爭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快,經濟文化聯系加強。這些為后來秦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5、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是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

  (1)原始社會時半坡氏族的彩陶和記事符號,說明當時已出現了簡單的文字和藝術形式。

 。2)進入奴隸社會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促進了文化的進步:夏朝有了歷法,商代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記錄,商周的青銅藝術、雕塑和甲骨文、金文達到很高水平。

  (3)伴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劇變和經濟大發(fā)展,思想和科技更是出現了繁榮局面。思想方面,名家輩出,從各自的立場出發(fā)闡述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和思想解放的局面。突出反映了這一時代文化的繁盛。孔子和儒家思想及諸于思想,對中國和東方文化有著重要影響。教育方面,官府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學形成。適應征戰(zhàn)的需要,出現了一系列軍事著作。天文、歷法、醫(yī)學和建筑等科學技術有了進步。文學藝術也有了發(fā)展。出現了標志我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體現“百家爭鳴”的諸子散文,影響深遠的浪漫主義文學杰作《離騷》等。

  [題例剖析]

  [例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B、掌握建造房屋與制陶的技術

  C、飼養(yǎng)家畜家禽

  D、營造公共墓地。

 。20xx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

  剖析:解答本題,最關鍵的'是要準確再認原始人生產生活變化的歷史階段特征。從采集、漁獵到原始農業(yè)的出現;從逐水草遷徙到定居。從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來分析,C、D兩項極容易排除,迷惑性較強的是B項。但只要弄清楚是定居的需要而迫切要求掌握建造房屋的技術,而不是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術才定居的。這樣就可以排除B項。解本題從正面認定A項是正確選項也可以。如可以這樣想,采集、漁獵的場所不可能固定,而遠古居民居住的場所也就不可能固定,尤其是在原始社會那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而隨著原始農業(yè)的出現和發(fā)展,居住的場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種區(qū)域的附近了。通過對題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題避免了學生的死記硬背,更多地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代表著高考命題的改革方向,這類題目在高考試題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練習中應予以重視。

  答案:A

  [例2]問答題

  墨子說:“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庇终f:“(戰(zhàn)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本蜕弦哉,指出其思想核心,說明其社會根源,并分析其積極意義。(1994年全國)

  剖析:本題是一道材料論述題,試題引用墨子的兩段言論來創(chuàng)置新情景,并以墨子的基本思想“兼愛”、“非攻”作為切入口,由淺入深的設置了三個問題,屬“小切口、深分析”題型,旨在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概括、分析和評價能力。試題還滲透了歷史唯物主義和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因素。題目的第一問,考查了學生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第二問較難,要求考生在課本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根據要求重新進行加工和整理,對考生的理論素質和思維品質要求較高。教材并沒有直接講述戰(zhàn)國時期墨于思想產生的根源。只能根據教材涉及到的戰(zhàn)國初期思想家、代表的利益,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經濟發(fā)展和戰(zhàn)亂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思維加工和理論思考,結合提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第三問,要求考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從當時墨子思想的地位、影響及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角度作出歷史、全面的評價,肯定其積極意義。

  參考答案:

  這些言論的思想核心是“兼愛”、“非攻”。

  墨子生活在戰(zhàn)國初期,當時社會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封建經濟初步形成,隨著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小生產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他們深受剝削和壓迫,要求擺脫貧困,渴望溫飽富裕。同時,各諸侯國為掠奪土地和人口混戰(zhàn)不已,生產破壞、生靈涂炭。廣大小生產者厭惡戰(zhàn)亂,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們相親相愛,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對掠奪戰(zhàn)爭,譴責戰(zhàn)爭對生產的破壞。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兼愛”、“非攻”,企求一個和平安定的環(huán)境,發(fā)展生產,有利于社會進步,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墨子的這些言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值得弘揚的。

高中歷史教案2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知識方面: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如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天京事變等;

  ②能力方面:結合太平天國的形勢圖,綜合歸納起義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異同,培養(yǎng)閱讀歷史文獻并運用已學知識觀察歷史現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偻ㄟ^對太平天國運動前后經過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歷史比較的學習法。

 、谕ㄟ^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讓學生學會列表歸納法。

  ③進行探索性學習,發(fā)現問題,積極探索并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偻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農民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作用,從而關注農民、關注農村;

  ②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失敗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單純的農民運動無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劾碚撀撓祵嶋H,使學生明白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迫切性和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2、教材分析

  《太平天國運動》是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個內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階級尋求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的重大革命斗爭的基本史實。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它承擔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歷史重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它既是舊式農民運動的延續(xù),同時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課題的民族危機而出現,又開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對以后的民主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養(yǎng)成。因此我認為高一年級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教法:本課的教學方法以師生互動為主,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教學策略: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展探究性活動。在課前給學生預習資料,上課時教師扮演學生領路人的角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合作探究,并自我總結,形成知識結構,獲得成功體驗。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天朝田畝制度》

  教學難點:《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及最終失敗的原因。

  6、教學媒體:

  多媒體輔助與板書

  7、說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3分鐘):播放有電視連續(xù)劇《太平天國》主題曲及同步顯示歌詞:流血的傷口不流淚,舉旗的'桿子不下跪,攥緊的拳頭不松手,過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氣,難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條,聚散酒一杯。何以成敗論英雄,浩浩乾坤立豐碑。播放結束后老師提問:大家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這樣的導入比較新穎,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講授新課(38分鐘):我把本課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第二部分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第三部分是從天京變亂到天京陷落。

  一、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首先,介紹洪秀全的個人經歷,接著提問:他因科舉不成功而造反,那么當時老百姓為何跟著他造反進而過渡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原因。然后用投影儀給學生看三則材料,和學生一起來分析運動爆發(fā)的原因。

  其次,通過講解法給學生講解洪秀全發(fā)動起義前的準備工作: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組織。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歸納拜上帝會的特點。

  最后,教師在投影儀上出示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通過地圖逐步給學生分析: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三次戰(zhàn)役軍事全盛的全過程,并重點分析永安建制封王表,讓學生理解太平天國內部呈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并點出這為以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天京事變埋下了禍根。

  二、革命綱領

  太平天國在前期和后期分別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這兩個綱領既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在講解這一內容時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引起重視。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并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

  2、評價:對《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評價是一個難點,涉及太多的理性知識,較抽象,在講解中老師首先要從他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兩方面入手,讓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防止其片面性。

  3、結合書上的資料卡片進行探究性學習,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三、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

  首先給學生介紹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定都天京后生活上的腐化情況,揭示出天京事變發(fā)生的原因,它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具體表現,其性質是一次內訌。

  其次教師通過多媒體投影天京事變的經過,讓學生明白天京事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讓他們在大腦里形成一個整體的映象接著讓學生自主學習太平天國后期的防御戰(zhàn),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最后,對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和意義及教訓的學習,主要通過

  【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讓學生閱讀書上的學習思考,引出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學生討論失敗的原因,然后總結原因)

  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戰(zhàn)略上的失誤。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啟示: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設計意圖: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對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的探究分析,培養(yǎng)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農民運動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得出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那么究竟誰能來振救中國的勞苦大眾呢為下面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進行的近代歷史的探索打下伏筆。

  對于太平天國的意義和教訓的學習,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有人說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意義: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對以后的民主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對太平天國運動歷史意義的探究分析來解決重點: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

  自我檢測(2分鐘)

  1、關《資政新篇》,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沒有反映農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B、是太平天國革命實踐的產物

  C、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D、比《太難朝天畝制度》先進

  2、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C )

  A、沒有徹底改造封建社會的綱領B、內部不團結

  C、農民階級的局限性D、中外反動勢力聯合

  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梳理本課的線索,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整體框架。

  其次,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突出本課主旨和中心。

  通過對太平天國從興起、全盛、轉衰到滅亡的歷史的學習,使我們意識到中國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必須要有先進的階級領導和先進綱領的指導。但在當時先進階級還未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時,占全國80%的農民階級敢于承擔起反封反侵略的歷史使命,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沒有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就沒有歷史和社會的發(fā)展。

  太平天國運動

  一、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原因

  2、準備工作: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組織

  3、經過:

  4、三次戰(zhàn)役

  5、軍事全盛

  二、革命綱領

  1、《天朝田畝制度》

  2、《資政新篇》

  三、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變

  2、后期防御戰(zhàn)

  3、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高中歷史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自然學派和智者學派的產生的背景,了解泰勒斯和普羅塔哥拉的思想主張,理解智者學派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正確認識智者學派的主張,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古希臘文化的輝煌,樹立多元的文化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泰勒斯、普羅塔哥拉的思想主張。

  【難點】

  智者學派產生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設疑導入。

  教師提問:古希臘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搖籃,它的哲學更是歐洲乃至整個西方哲學的源頭。那么古希臘的哲學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的派別有哪些?又給當時的思想界帶來了什么影響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進入今天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自然學派

  教師展示史料,并引導: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希臘出現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與之前有什么不同?又對當時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學生結合史料和教材思考后,回答問題:主要的不同體現在一些人開始懷疑宗教神話對世界和人生的解釋,試圖從實際出發(fā)去探究世界萬物的本來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問題。于是,最早的`哲學誕生了。

  教師追問:希臘最早的哲學是自然哲學,自然哲學的研究范疇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又有哪些呢?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問題:自然哲學主要是對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的泰勒斯。他認為“萬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復歸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

  教師補充:自然哲學家用自己的頭腦去探索自然地奧秘,而不是依賴傳統宗教解釋,這是古希臘人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標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

  (二)智者學派

  1.產生

  教師播放智者學派的演講視頻,并進行引導:至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fā)展,公民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思想活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孕育出一個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學派。智者學派的研究范疇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觀看視頻,進行總結: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

  2.代表

  教師展示史料,繼續(xù)追問: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誰,他的思想主張有哪些?

  學生結合史料,回答問題:普羅塔哥拉是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觀點是“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教師追問: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問題:我們對社會價值標準和好壞優(yōu)劣的評判,取決于個人的尺度,世間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和永恒的真理,人們不應該強求一律。

  3.影響

  教師提問:智者學派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它給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呢?請同學們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鐘的討論。

  學生討論之后,回答問題:智者學派的觀點強調人的價值和決定作用,突出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構成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同時智者學派以培養(yǎng)兼顧公私利益的好公民為自己的任務,給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卻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感受,忽視人們認識的共同性,也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的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所學內容。

  作業(yè):與智者學派同時期的蘇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學家,他在生活中像一個智者,但他的觀點與智者學派存在著根本的區(qū)別。請同學們預習下節(jié)課所學內容,找出蘇格拉底的觀點主張是什么?與智者學派有何區(qū)別。下節(jié)課一起交流。

高中歷史教案4

  教學要求: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經歷了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變革與成熟的過程。

  2、知道古代中國土地制度的構成。

  3、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并能舉出典型史實加以說明。

  4、認識到古代中國以先進的農業(yè)文明聞名于世,小農經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識梳理:

  一、農業(yè)耕作方式變化

  1、原始社會,中國農業(yè)處于刀耕火種階段。在西漢時,中國南方依然采用耕種前用火燒,耕種后用火除掉雜草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已經采用了牛耕技術和鐵制工具,古代中國農業(yè)的耕作方式鐵犁牛耕在這一時期形成。

  3、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鐵具農具的數量也大大超過前代,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東漢時,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它既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開墾。

  4、唐代出現了結構更為完備的曲轅犁,它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淺。

  農業(yè)耕作技術的改進,使農產品的畝產量逐漸提高,推動了中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但小農戶個體經營方式制約了農業(yè)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發(fā)展。

  二、土地制度的構成

  1、原始社會,實行土地公有制。

  2、奴隸社會,實行土地的國有制(井田制),實質上是土地私有制。

  3、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4、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有三種類型:即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導,農民占有的土地較少,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比較典型的是北魏到唐前期的均田制。

  合作探究:

  一、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yè)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zhàn)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基礎上取得的。

  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guī)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fā)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fā)展的因素。

  二、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特點:小農經濟,也可以說是自然經濟,它的特點一是分散,二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用來自己消費或絕大部分用來自己消費,而不是進行商品交換,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產生時間:但小農經濟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經濟,自然經濟主要與商品經濟相對。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自然經濟早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

  3、形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zhàn)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4、影響: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基礎上取得的;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guī)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fā)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fā)展的因素。

高中歷史教案5

  一、富民(理財措施)

 。ㄒ唬┰

  1、宋神宗繼位時,社會_____并未緩和,迫切要求改變___________的局面

  2、王安石的變法設想

  他認為國家貧困的癥疾在于__________,這是由于官僚__________,政府__________。他的解決辦法是__________。

 。ǘ╅_始:_______年,核心:富國強兵

 。ㄈ┐胧

  1、______法。

 。1)原因:為了供應皇族和中央的消費物資,在各地設置了發(fā)運使,總管購買物資,運往首都。但發(fā)運使的工作不得力,大商人乘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內容: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響:北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輕了納稅戶的負擔,________________有所增加。

  2、______法。

  (1)內容:政府設立_________,出錢收購____________,市場短缺時再______。

 。2)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______,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和商品交流。____________也有增加。

  3、青苗法。

 。1)內容:每年青黃不接時,政府______或_________給農民,收獲以后償還,加收 20%的利息。

 。2)作用:既能使農民免受____________,又能增加政府的______。

  4、募役(免役)法。

 。1)內容: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收取______,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錢。

 。2)作用:減輕了農民的______負擔,保證了__________,也增加了____________。

  4、農田水利法。

  政府鼓勵__________,開墾荒地,促進了____________的發(fā)展。

  5、方田均稅法。

  政府重新____________,按照每戶__________________收取賦稅,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增加了封建國家的____________。

  二、強兵(軍事措施):

  1、______法。

  把禁軍固定在一定轄區(qū),將禁軍進行___________,由固定的______加以訓練。加強了軍隊______和________,充實了邊防力量。

  2、______法。

  政府把農村住戶組織起來,十家編為______。保丁在農閑時______,平時種田,維持__________,戰(zhàn)時編入軍隊作戰(zhàn)。既可以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遼和西夏的'進攻,同時減少了__________。

  3、保馬法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內容:廢掉______,推行民戶代養(yǎng)官馬的辦法,同時規(guī)定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

 。3)作用:節(jié)約了______,降低了____________。

  4、軍器監(jiān)

 。1)原因

  軍器生產和管理______,嚴重影響了____________

  (2)內容

 。3)作用

  武器生產量______,______也有所改善

  三、育才(教育措施)

  1、科舉改革

  內容

  2、改革學校制度

  改革______,重新編篡______,內容為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使學校變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四、短暫的變法(變法成效)

  結合變法的具體措施分析,并通過具體史實說明變法的成效。

  3.失敗原因

  關于變法失敗的原因是很復雜的問題,教師只要依據教材講述的內容分析即可。①違背了_________________。②變法觸犯了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改革充滿了阻力;③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的現象;④變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__________,使保守派重新得勢。

  根本原因:沒有改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制度,反而從根本上認可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剝削制度.

高中歷史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19世紀音樂發(fā)展的社會背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結合時代的變化理解20世紀的音樂流派及發(fā)展方向;

  (2)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認識音樂的發(fā)展與時代變遷間的關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全面評價搖滾樂;影視藝術興起和發(fā)展的條件、作用;理解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

  (3)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鑒賞影視作品的水平和審美情趣。影視藝術興起和發(fā)展的條件、作用;理解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提高學生鑒賞影視作品的水平和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的音樂產生的背景;

  (2)進行音樂欣賞,進入音樂情境,加深對音樂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對不同類型音樂的進一步認識;

  (3)主要通過一系列生動的影視素材,以情景再現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欣賞音樂名作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學習音樂家執(zhí)著追求、熱愛生活的精神和愛國情操;

  (2)影視藝術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杰出的影視藝術家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作品,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

  【教學重難點】

  1.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fā)展進程;

  2.影視藝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

  1.系統講解與多媒體相結合,構建知識體系;

  2.探究問題,課堂討論,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1.“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

  (1)19世紀音樂發(fā)展的社會背景。

 、贇W洲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促使文藝格局的面貌發(fā)生了變化。19世紀上半期歐洲一些國家如英、法、德意志、意大利、奧地利等國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工業(yè)革命,大機器生產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資本主義力量日益壯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促使音樂藝術逐漸從封建主義的束縛和教會的壓抑下解放出來,開始走向更廣闊的社會階層,更深刻地表現人性,反映更加豐富的社會生活。

高中歷史教案7

  一、基本說明

  1、教學內容所屬模塊:必修1,第二單元

  2、年級: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屬的章節(jié):第二單元

  5、學時數:40分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識記:習慣法,《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民法大全》,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及其時代局限性。

  理解:成文法的概念和意義;羅馬法的發(fā)展與完善是羅馬不斷擴張的結果,是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產物,羅馬法的歷史作用、實質。

  運用:1、運用因果分析法,通過實際案例探究羅馬法的發(fā)展演變,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討論分析羅馬法對于維系羅馬帝國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搜集、提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設置情景,通過法律案例判決來理解羅馬法發(fā)展的進程,并體會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2、通過討論羅馬法的影響,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3、通過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使學生掌握綜合歸納、因果分析、信息搜集、合作探究階級分析等學習方法。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1、羅馬法是通行于整個古代羅馬世界的法律,對于維系和穩(wěn)定龐大的羅馬帝國起著重要的作用。

  2、羅馬法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維護羅馬帝國統治而存在。

  3、中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等也受到羅馬法的影響,深入了解羅馬法的歷史沿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羅馬法四個階段的演變,羅馬法的影響。

  難點:羅馬法的影響,體會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

  羅莫洛是的'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請大家想一想,法官會怎么判呢?還有一個條件,跟隨他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有以下幾種類型:甲,奴隸出身,作戰(zhàn)勇敢,陣亡;乙,外邦人,在羅莫洛征戰(zhàn)中參軍,傷殘;丙,羅馬平民,立過不少戰(zhàn)功,年邁多病。

  新課設計:

 。ㄒ唬┝_馬法

  1、含義:指的是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7世紀古代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羅馬法律。

  2、內容: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

  3、目的:為了維護和穩(wěn)定羅馬的統治

  4、形成背景:

 、匐A級條件:平民與貴族相妥協,迫使統治者調整法律

 、诮洕鷹l件:羅馬奴隸制經濟的發(fā)展與繁榮

 、鬯枷霔l件:古羅馬崇尚自然法則

 、苤饔^條件:統治者的重視

 。ǘ┝_馬法的形成及發(fā)展過程

  1、習慣法

  1)含義:人們接受并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行為規(guī)則。

  2)特點: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貴族常常隨心所欲的解釋法律,保護自己,損害平民利益。

  3)判決:法官會偏袒羅莫洛的家人。因為羅馬共和國早期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無形中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

  2、十二銅表法(成文)

  1)時間:公元前5世紀中葉

  2)背景:貴族壟斷立法權,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3)特點: = 1 GB3 MERGEFORMAT ① 內容廣泛,條文清晰; = 2 GB3 MERGEFORMAT ②保留了一些較野蠻的習慣法、

高中歷史教案8

  公元前508年,雅典的政治制度又進行改革了。這是第一次實行“陶片放逐”制度,雅典的公民都懷著緊張而激動的心情來參加公民非常大會了,因為今天是投票的日子。什么是“陶片放逐”呢?

  克利斯提尼是雅典一位富有魄力的政治家,他奪取政權后,制定了一項法令:凡是破壞國家民主制度,企圖個人獨裁的人,經過召開非常公民大會口頭表決,交“陶懲審判庭”審判,并由它作出是否把他逐出雅典的判決。在這次非常大會上,多數公民認為有必要舉行陶片投票,并且高聲喊出了一個人的名字。于是又召集第一公民大會。在這次公民大會上,就知道誰將被逐出雅典了,被逐出雅典的人是非常不名譽的,也是非常不光彩的。

  隨著開會時間的臨近,會場外擠滿了焦急的人們。會場圍著籬笆,設有十道門!按蠹易⒁猓裉焓枪翊髸,外邦人不許入內!痹陂T口執(zhí)勤的監(jiān)察員大聲地喊著。每個有投票資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選區(qū)的入口處領取一塊陶片,陶片一人一張,不得冒領和多領。然后,他們在陶片上寫上他經過慎重考慮認為應該放逐的人的姓名,在進主要會場大門時,他把陶片交給工作人員,陶片有姓名的一面朝下,因此,投票是為選舉人保密的。投票結束后,公民大會的工作人員在公民公開監(jiān)督下,作統計工作。如果某個人的票數超過了6000票,他就要被判放逐10年,期滿后才能回到雅典,恢復他的公民權。

  隨著公布結果的時間的臨近,會場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大家都靜靜地等候著結果,整個會場只聽見工作人員的走動聲。終于,主持投票的一個主要工作人員宣布了投票結果。這次獲票最多的是一個貴族的子弟。他的名字一宣布時,整個會場一片歡呼雀躍,人們爭相譴責他的不利國家的行為:“他總是反對建立海軍!對國家大事從不關心,總是關心自己的個人利益。”一個公民憤憤地說!昂撸尤幌雽嵭袀人獨裁,總是欺壓百姓,為非做歹!”一個農民模樣的公民氣哼哼地說!白屗麧L出雅典!”會場上的公民發(fā)出一片喊聲。這個貴族子弟在雅典公民的注視下,被立即押出會場,送出雅典城!疤掌胖鸱ā笔茄诺涿裰髡沃杏辛Φ囊豁椫贫取_@一制度的實施,對維護社會安定,保障公民權利,鞏固克利斯提尼的政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雅典的奴隸主民主制度到伯里克利時期時,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變成希臘奴隸制民主高度發(fā)展的典型。伯里克利削減了貴族會議和執(zhí)政官的權力。為了保證一般公民都能擔任國家公職,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職津貼制,規(guī)定除大將軍外,所有擔任公職的人員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貼。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絕擔任公職了,而且把擔任公職當做一種榮譽,誰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職也沒有擔任過,誰就將被認作是懶漢和沒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恥辱。那么公民是怎樣擔任上國家公職的呢?通過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的選舉。

  按照雅典城邦的規(guī)定,公民大會由年滿20歲男性公民參加,每9天在雅典城兩邊的廣場上召開。會上,每個公民都可以登上講臺對國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職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國家的一切重大決定必須經過公民大會討論表決后方能生效。在選舉公職大會上,每個年滿20歲的男性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是500人會議。議員是由10個選區(qū)從20歲以上的公民中抽簽選出的50名議員組成,任期為一年。在一年中各選區(qū)的50名議員團輪流擔任一次主席團。每天早晨,主席團還要抽簽選舉一名議員為執(zhí)行主席,任期只能為一天,不得連任。主席團和公民大會的活動就由這位相當于國家元首的執(zhí)行主席來負責。雅典由于采用抽簽制度,使得每個公民都有了擔任議員的機會。而且議員任期只有一年,不得延期,可以想象想利用掌握的權力來搞政治特權是不可能的。

  那抽簽是怎樣進行的呢?在一所寺廟里,放兩只箱子,一只放著寫有侯選人名字的名單,另一只放著白豆和黑豆。抽簽時,由最先選出的執(zhí)政官從一只箱子里取出一張名單,從另一只箱子里取出一粒豆。如果是白豆,這個人就當選了;如果是黑豆,那只好等下一年再碰碰運氣了!罢娴姑,又是黑豆!”許多人未入選時,常常是這樣埋怨道。

  雅典的重要職務,如將軍和騎兵、步兵統帥掌握著軍隊,關系到國家命運;司庫員掌握國庫鑰匙,是要害部門,這些職務由公民舉手表決,誰獲得了多數票,誰就當選,當眾宣布。當時雅典的最高司法機關是陪審法庭。這個陪審法庭由從全體公民中抽簽選出的600名陪審法官組成。這些陪審法官又用抽簽法分成10個陪審團,每個陪審團500人,另有100人以備急需。陪審法官每年改選一次,雅典的公民一般每3年就可以輪作一次陪審法官。陪審法庭的`權力很大,國家大小案件的審理,所有公職人員的資格審查都由它負責,它還參加立法工作。需審理的案件都是在開庭前才抽簽決定由哪個陪審團審判,判決結果是所有團員秘密投票決定的。審判的時間大都不超過一天。陪審法庭極有權威,罪犯不可能行賄法官,權勢人物也無法干擾法庭,罪犯只能低頭認罪。據說首席大將軍伯里克利的好朋友被陪審團審訊時,他曾親自出庭竭力為其申辨,甚至痛哭流涕,但他的好朋友仍被判了刑。而他本人也曾因挪用公款被罰款,并曾被革除了將軍的職務。陪審團的作用,使得雅典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使它在公民中的威信極高。

  雅典的民主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性,但雅典的民主統治仍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因為一般的公民無法擔任掌握國家實權的大將軍,統治階級的上層通過不設將軍職務津貼,牢牢地壟斷了將軍這個重要官職。盡管如此,雅典經過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成了國家的主人,他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監(jiān)督官吏,制裁無視法紀的官吏,保持政府的廉潔和政局的安定。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不愧于希臘地區(qū)奴隸制民主制度的典范的。

高中歷史教案9

  資本輸出和全球擴張

  1、資本主義擴張的脈絡:

  16-18世紀中葉:殖民擴張在近代早期就已經展開,西方探險家、傳教士和殖民征服者軍隊的足跡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區(qū),為進一步的殖民擴張打下了基礎。

  18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在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階段,西方工業(yè)化國家以商品的對外輸出為主要擴張手段。

  19世紀中葉-19世紀末:進入壟斷階段后,資本輸出成為西方列強重要的擴張手段。自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英國一直是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法國、德國緊隨其后。

  影響:進入壟斷時期后,資本輸出給新一輪的殖民擴張活動注入強大動力,并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擴張。

  列強瓜分世界

  狀況: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強開始了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高潮。

  特點:

 、俜秶汗戏质澜珙I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個地區(qū),

 、诔潭龋撼潭瓤涨凹ち摇

 、劢裹c:其中,非洲地區(qū)、中東地區(qū)以及東亞的太平洋地區(qū),是歐美列強爭奪的焦點。

  焦點1

  非洲:

  ①近代早期:非洲是西方國家最早展開殖民活動的地方。但以前受制于交通條件、熱帶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動范圍有限。

  ②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進展,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這些不利因素。19世紀最后30年,非洲成為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重要目標。英、法等國在這里原先具備一定的基礎,更致力于擴大殖民地范圍;

  一些新興國家如德國、意大利和比利時,也紛紛擠進殖民行列。

  焦點2

  遠東亞太地區(qū):

  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列強的主要目標是中國。

 、偎麄儾扇∠惹终贾袊吘赤彴钭鳛榛氐姆椒ǎ河终捡R來西亞、緬甸,與法國爭奪泰國;法國侵占印度支那(越南);俄國侵占與中國西部接壤的中亞小國。

 、谟、俄、法、日等列強,還在中國劃定各自的勢力范圍。

  ③美國1898年提出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殖民體系的`形成

  狀況: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僦趁駠遥河、俄、法、德、美、日是六個最主要的殖民大國,其中英國是頭號的世界殖民大國。

 、谥趁竦兀褐趁窠y治從形式上分,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殖民地完全喪失獨立性,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直接處于附屬地位,在財政、經濟以及其他方面,也都從屬于宗主國。

  半殖民地是獨立國家向殖民地國家過渡的形式,名義上保持政治獨立,但經濟、財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強;西方國家強迫他們簽訂不平等條約,攫取種種特權。

  影響:列強瓜分世界的斗爭,是引發(fā)地區(qū)沖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圍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禍根。

高中歷史教案10

  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古代希臘的兩個文明中心發(fā)源地,了解希臘城邦的一些基本史實。

  2.能準確簡述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狀況,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3.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亞歷山大東征的基本概況,分析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正確認識古代世界主要戰(zhàn)爭的兩面性作用。

  雅典民主政治

  正確認識亞歷山大東征

  情景導入法、講授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2022年我國將舉辦冬季奧運會,這使北京成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同學們,你們知道奧林匹克起源于哪里嗎?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知識點一希臘城邦

  1.地理位置: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半島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島等地區(qū)。

  2.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qū)。這一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3.希臘城邦出現的時間:公元前8世紀;突出特點:“小國寡民”;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

  知識點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4.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

  知識點三亞歷山大帝國

  5.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

  6.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3.5萬大軍,進攻波斯帝國。

  7.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希臘城邦

  1.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古希臘文明最早產生于哪里?主要有哪些文明?

  愛琴海地區(qū)。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2.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什么?這主要與什么有關?

  “小國寡民”。與地理位置有關,希臘多山,不利于統一。

  3.希臘城邦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你知道二者有什么區(qū)別嗎?

  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公民可以享有很多權利,同時,參軍打仗是公民的義務。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隸。外邦人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隸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公民與非公民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轉化為公民,極為困難。

  探究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閱讀下面的材料,探究問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的制度稱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在多數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決他們私人糾紛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價值而言,無論任何人以何種方式顯露出優(yōu)于他人擔任一些榮耀的公職,那不是因為他們屬于特殊的階級,而是由于他們個人才能!

  (1)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最高權力機構是什么?

  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

  (2)如何認識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

  ①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②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它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

  探究三亞歷山大帝國

  1.閱讀教材,說出亞歷山大東征的開始時間、背景、過程、結果。

  開始時間:公元前334年;背景:馬其頓的強大;經過:擊敗波斯大軍——攻占地中海東岸——埃及——滅波斯;結果: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2.有人說:“亞歷山大東征是一次侵略戰(zhàn)爭,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睂Υ,你如何看待?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yè)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四)歸納總結整體感知

  (五)課堂檢測鞏固新知

  見本書對應練習。

  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探討了雅典民主政治和亞歷山大東征這兩個重難點問題。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引導學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要能夠結合當時的背景來分析評價。學生們對于此類探究活動很感興趣,各小組都能夠積極發(fā)言,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高中歷史教案11

  知識與能力:

  基礎知識:

  1、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難點: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利用歷史資料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與思考,初步培養(yǎng)高一學生用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來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和影響。

  方法與過程:

 、俜纸M討論:前后桌一組,選出組長一人,記錄討論的中心論點并作好發(fā)言準備。

 、诜蛛A段進行問題解決,在高一學生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壇,深入各組討論中,以便隨時發(fā)現高一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決的針對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高一學生認識到我國幾千年前,就有了相當完備的國家運行機制,有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文明古國,理解宗法制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單元序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19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更進一步證實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國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呢?本單元我們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國家機器運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學生形成時間概念。)

  2、本專題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疾橐粋國家一定時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響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階段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沿革和影響進行了概述,向我們描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脈絡和趨勢。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導入新課: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可以由高一學生講述導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設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傳說很久以前,黃河發(fā)大水,把莊稼和房屋都淹了。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舜就派鰥去治理洪水,但鰥沒有使洪水馴服。鰥的'兒子禹就自告奮勇地要求繼續(xù)治水。他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從而-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是因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過禪讓制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后來,禹的勢力越來越大,于公元前20xx年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王朝——夏朝(根據斷代工程,科學地測定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xx—公元前1600年)。

  設問:請觀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時的夏禹有何變化? 這時的夏禹因為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yōu)橄膰趿恕?舉例:在禹統治的時期,禹已有特權。相傳因為有個部落酋長參加會議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在行使著君王的權力。)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圭為古代帝王舉行禮儀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襲制

  禪讓制,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選賢與能”。 設問:成為夏國王的大禹還會繼續(xù)推行禪讓制,選出他的繼任者嗎?

  材料分析:禹繼位后,社會進一步發(fā)展,階級已經形成,組成國家的各政治、軍事要素已經具備,國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國王。他的兒子啟殺掉益而奪得王位。從此,“禪讓時代”結束,“夏傳子,家天下”的時代開始。

  ——《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

  禹雖然按照傳統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制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提供兩段材料給高一學生,可比較分析原始社會的“天下為公”與階級社會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襲制不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終弟及這種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說明。在中央,統治者為王,設相、卿士參與商王決策;卜、祝、史負責占卜、祭祀和記錄王朝大事;武官師執(zhí)掌軍權,各類官職的主要職能劃分非常清楚。在地方,商時期方國林立,方國首領被商王封賜為“侯”“伯”等,他們對方國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力,同時對商王效忠,定期納貢、朝見,并奉命征伐。(這里可結合《商朝疆域圖》和高一學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國的文王被賜封為西伯侯為例講述,高一學生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陜西一帶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以鎬京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 強盛時控制的地區(qū),已經遠遠超過商朝。

  材料說明:“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控制區(qū)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遼寧,南達長江,是三代中疆域的王朝。

  情境設置:對于如此龐大的王朝,作為周王,怎樣才能有效地統治?(西周疆域圖)

  1、西周的分封制 (“分土封侯制”) (武王開始,周公繼續(xù))

  (1)分封的目的

  鞏固周王室的權力,一是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遺族叛亂,三是要適應人口不斷發(fā)展、疆域不斷擴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鞏固統治)

  情境設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結合《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說明分封的對象,能認識到分封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同時可結合地圖說說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內容 (周王與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

  ②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盡到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舉實例說明,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的會盟諸侯,周昭王時期的巡游南方。)③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實行再分封。(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種分級立宗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響 設問:當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后,他們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鞏固統治,擴大疆域?(用此設問主要是讓高一學生充分體會分封制帶來的影響,高一學生可結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認識進行思考。)

  教師總結:認識分封制的影響,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強大,與諸侯國勢力強弱成反比。當周王室力量強大時,就能保持對諸侯國的震懾力,并能通過諸侯國強化對邊遠地區(qū)的統治;當周王室力量衰弱時,諸侯國獨立性就會增強,并威脅到周王的統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時期對周王朝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明顯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蓋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設問:在分封制下,為什么分封的主體是同姓王室貴族? 同姓王室貴族和周王的關系最親。他們之間是有血緣關系的。而血緣關系的親疏對周朝同姓貴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際上,西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的親疏不同的家族結構,構成了當時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與分封制密切相關。

  (1)宗法制的含義 簡單說即宗族的法規(guī)。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guī)定宗族內庶嫡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

  (2)內容:嫡長子繼承制,余子分封;龐大的宗族網;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是的特點)。

  (3)影響:確立一整套分配與繼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家國一體。

  早期國家制度以宗法制為核心,用分封制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祿制為選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總結:在夏商周時期,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構成了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宗法制通過血緣關系的親疏,規(guī)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會統治秩序,分封制則保證了周王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它們互為表里,相互滲透,共同維持西周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高中歷史教案12

  基礎知識目標: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措施。理解其內容、作用、影響。

  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歷史人物評價能力,初步掌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進行維護國家統一觀念的教育。通過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相互關系的教學,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

  尊儒術興太學、開發(fā)邊疆。

  教學難點:

  “大一統”的含義、“推恩令的內容和作用

  一、導入新課:

  放電視劇《大漢天子》的主題曲,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引發(fā)思考,問:

  1、講的是漢朝哪個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關于漢武帝的哪些故事?

  歷的漢武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今天穿越時空,置身西漢,走近大漢天子——漢武帝。

  二、教授新課:

  歌中唱到“守業(yè)更比創(chuàng)業(yè)難”,西漢自高祖劉邦建立以來,歷經惠、文、景帝幾代人努力,到武帝時,他不但守住這份業(yè),而且還發(fā)揚光大,今天把中國人稱為“漢人”,把我們的語言叫“漢語”,就是因為漢朝的強盛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漢武帝是如何守住這份業(yè)的?

 。ㄕ故荆h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鐘的時間,學生閱讀課文,自主學習。分為3組,分別找政治、思想、經濟面臨的問題?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組學生相互提問、解答。

  政治:王國問題→頒布“推恩令”→內容→作用:政治上一統于皇帝,加強中央集權。

 。▎枺┡c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軟”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ㄟ^渡)但是,削弱王國實力的做法,在當時招來了諸子百家的責難,他們由于立場不同,議論紛紛,甚至朝廷,謾皇帝,面對這種局面,漢武帝怎么處理?

  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廢除諸子百家的學說,惟獨推崇儒家學說。)興辦太學,推行儒家教育?磮D觀察太學的基本情況。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經濟:措施:(統一鑄幣、鹽鐵官營)→原因→作用:經濟上一統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討論“五銖錢”為什么是天圓地方的形狀?

  這樣子就從政治、思想、經濟等各方面將權力一統于大漢天子手中,這就是大一統。董仲舒宣稱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兒子,是人間的主宰!疤熳印币辉~由此而來。

 。ㄟ^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為后,感到他確實是有勇有謀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統為武功提供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國力強盛后打敗了匈奴,開始了開疆拓土的征戰(zhàn),請認真觀察比較一下:秦、漢的疆域對比;漢朝管轄范圍大大擴張,奠定了祖國地大物博的基礎。

  回顧總結:復習本課線索、內容。

高中歷史教案13

  【教學目辬】

  一、知識目辬:

  知道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耕作方式的三個時期、原始社會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時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經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發(fā)展、特點、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會時期的國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車、筒車的發(fā)明;小農經濟的特點及對社會的影響、精耕細作技術的表現。

  二、能力目辬:

  理解生產力的發(fā)展是農業(yè)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變的根本原因;運用歷史理論分析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演變的原因和中國農業(yè)經濟的特點。

  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歸納總結、設問探究、演示農業(yè)發(fā)展過程;明確中國古代農業(yè)長期處于世界前列,是中華文明的經濟保障;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但是在階級社會,農民受到沉重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困苦;了解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歷史評價的根本辬準,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難點: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早期農業(yè)生產的出現——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思考:

 、僦袊糯r業(yè)是怎樣完成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演變的?

 、谕苿诱麄發(fā)展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中國原始農業(yè)

  (1)起源:中國是世界農業(yè)起源地之一,農業(yè)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距今七八千年時,中國原始農業(yè)已相當發(fā)達。

 。2)耕作方式:原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種。一種非常落后而久遠的耕作方式

  刀耕:用石斧、石錛除草

  火種:焚燒雜草,形成木灰肥,再進行播種

  人們發(fā)現被火燒過的地方,莊稼長勢好,于是砍去樹木,鏟除雜草,曬干后放火焚燒,灰燼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種

 。3)人們生活:為了尋找肥沃的土地,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耕種一兩年后,隨著肥料耗盡,地力明顯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尋新的耕地,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生活十分艱苦;這種方式也嚴重破壞環(huán)境

  2、商周時期的農業(yè)

  (1)農業(yè)工具: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工具。那時候的農具,都比較粗笨簡單。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農具:

  耒:是削尖的木棒,后發(fā)展為雙尖的木叉。

  耜:形狀像現在的鏟和鍬。有木耜、骨耜和石耜

 。2)耕作技術提高:已經懂得開溝排水,除草培土,用雜草漚制肥料,治蟲滅害。

  這樣,土地可以連續(xù)耕種,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農作物種類:西周時期,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有粟、稻、黍、稷、麥、桑、麻等,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多已具備。(五谷豐登)

 。4)人們生活: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也從頻繁遷徙開始走向定居。中國農業(yè)獨立發(fā)展,自成體系,奠定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社會的基礎。

  (二)農業(yè)生產的根本原因

  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的發(fā)展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fā)展。突出表現為生產工具的改進和施肥、灌溉技術的掌握和提高等。

  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我們評價歷史現象的根本辬準。

  二.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yè)

  1.耕作工具的進步:鐵犁牛耕的發(fā)展

  春秋戰(zhàn)國時:開始使用鐵農具與牛耕并逐漸推廣

  西漢時:耦犁(西漢趙過)與犁壁,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

  隋唐時:江東出現曲轅犁,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術的進步:

  春秋時期:壟作法

  西漢時:代田法

  西漢趙過推行的一種適應北方旱作地區(qū)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塊上的田壟隔年代換﹐所以稱作代田法。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的耕耙耱技術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術.

  3.耕作制度的發(fā)展:

  兩漢:以一年一熟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穩(wěn)定的一年兩熟制(稻麥輪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矗こ膛c灌溉工具的應用

  (1)水利工程:

  戰(zhàn)國的都江堰

  漢朝的漕渠白渠龍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時的翻車

  唐朝時的筒車

  宋朝出現的高轉筒車

  明清時的風力水車

  試從農具進步的角度來說明生產力的進步。

  1、從材質方面看,從最初的

  石、骨、木、蚌器等到后來的青銅、鐵等金屬農具;

  2、從制造工藝方面看,從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煉、鑄造;

  3、從牽引動力方面看,從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牽引。

  4、犁耕、播種、灌溉技術的進步

  生產工具的進步反映了精耕細作農業(yè)技術的提高,反映了我國人民適應改造自然的勇氣和智慧。

  三、小農經濟的艱難成長

  設問:我國農業(yè)耕作方式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1.耕作方式的發(fā)展進步

  商周時期:大規(guī)模簡單協作

  春秋時期: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農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條件:

 、勹F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和普及

 、诜饨ㄍ恋厮兄频拇_立

  3.特點:

 、僖约彝樯a、生活的基本單位,具有分散性

 、谵r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自給自足,少有交換,具有封閉性

 、圩⒅鼐氉,相對簡單的生產工具、長期不變的生產技術和容易滿足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具有落后性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是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經濟基礎。

  4.發(fā)展的條件:

 、勹F犁牛耕的普及,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②小農經濟之下,農民不同程度地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擁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權,能支配一部分勞動產品,具有生產積極性。

  ③小農經濟規(guī)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促進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的發(fā)展。

 、芊饨ㄕ疄楸WC財源,明智的統治者大都采取重農政策。

  5.影響小農經濟發(fā)展的不利因素:

 、傩∞r經濟規(guī)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

 、谟捎谛∞r經濟規(guī)模小和條件簡陋,加之封建剝削的沉重,農業(yè)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tài)。

 、鄯饨ㄕy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蕩。歷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隨著統治的腐朽,每遇災荒疾疫,多數農民家庭就會陷于破產,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醞釀、爆發(fā)。隨著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農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訓,調整政策,小農經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

  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

  5.小農經濟的弊端有哪些?

  ①自耕農經濟脆弱,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生產規(guī)模很難擴大。

 、陔S著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弁恋氐倪^度開墾,導致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

  【教學探究】:

  A、古代中國農業(yè)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主要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2.主要組織方式——男耕女織(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

  3.主要生產特點——精耕細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點——封建土地私有制。

  B、中國古代農業(yè)的耕作方式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

  刀耕火種----“石器鋤耕”時代----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C、對小農經濟的評價:

 。1)積極性:

  ①小農經濟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是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fā)展的的主要動力;②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2)局限性:

 、僮匀唤洕冀K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

  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

 、谵r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剝削,最終階級矛盾尖銳,導致農民起義爆發(fā)。

高中歷史教案14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呕A知識:

 、僦攸c: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陔y點: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⑵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利用歷史資料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與思考,初步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來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

  ①分組討論:前后桌一組,選出組長一人,記錄討論的中心論點并作好發(fā)言準備。

  ②分階段進行問題解決,在學生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壇,深入各組討論中,以便隨時發(fā)現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決的針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幾千年前,就有了相當完備的國家運行機制,有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文明古國,理解宗法制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 單元序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19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更進一步證實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國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呢?本單元我們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國家機器運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講授新課]

  1、中國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學生形成時間概念。)

  2、本專題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疾橐粋國家一定時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響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階段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沿革和影響進行了概述,向我們描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脈絡和趨勢。

  二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可以由學生講述導入夏朝的建立。

 。ㄒ唬⿵亩U讓到王位世襲

  設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傳說很久以前,黃河發(fā)大水,把莊稼和房屋都淹了。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舜就派鰥去治理洪水,但鰥沒有使洪水馴服。鰥的兒子禹就自告奮勇地要求繼續(xù)治水。他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從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是因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過禪讓制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后來,禹的勢力越來越大,于公元前20xx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根據斷代工程,科學地測定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xx—公元前1600年)。

  設問:請觀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時的夏禹有何變化?

  這時的夏禹因為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yōu)橄膰趿。(舉例:在禹統治的時期,禹已有特權。相傳因為有個部落酋長參加會議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在行使著君王的權力。)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圭為古代帝王舉行禮儀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襲制

  禪讓制,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選賢與能”。

  設問:成為夏國王的大禹還會繼續(xù)推行禪讓制,選出他的繼任者嗎?

  禹雖然按照傳統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制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提供兩段材料給學生,可比較分析原始社會的“天下為公”與階級社會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襲制不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終弟及這種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說明。在中央,最高統治者為王,設相、卿士參與商王決策;在地方,商時期方國林立,方國首領被商王封賜為“侯”“伯”等,他們對方國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力,同時對商王效忠,定期納貢、朝見,并奉命征伐。(這里可結合學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國的文王被賜封為西伯侯為例講述,學生更易理解。)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前1046年,陜西一帶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以鎬京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強盛時控制的地區(qū),已經遠遠超過商朝。

  西周控制區(qū)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遼寧,南達長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設置:對于如此龐大的王朝,作為周王,怎樣才能有效地統治?

  1分封的目的

  鞏固周王室的權力,一是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遺族叛亂,三是要適應人口不斷發(fā)展、疆域不斷擴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鞏固統治)

  情境設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結合《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說明分封的對象,能認識到分封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同時可結合地圖說說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內容 (周王與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②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盡到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舉實例說明,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的會盟諸侯,周昭王時期的巡游南方。)

  3分封制的影響

  設問:當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后,他們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鞏固統治,擴大疆域?(用此設問主要是讓學生充分體會分封制帶來的影響,學生可結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認識進行思考。)

  教師總結:認識分封制的影響,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強大,與諸侯國勢力強弱成反比。當周王室力量強大時,就能保持對諸侯國的震懾力,并能通過諸侯國強化對邊遠地區(qū)的統治;當周王室力量衰弱時,諸侯國獨立性就會增強,并威脅到周王的統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時期對周王朝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明顯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蓋前者。

 。ㄈ┭夑P系維系的宗法制

  設問:在分封制下,為什么分封的主體是同姓王室貴族?

  同姓王室貴族和周王的關系最親。他們之間是有血緣關系的。而血緣關系的親疏對周朝同姓貴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際上,西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的親疏不同的家族結構,構成了當時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與分封制密切相關。

  1宗法制的含義

  簡單說即宗族的法規(guī)。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guī)定宗族內庶嫡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

  2內容:嫡長子繼承制,余子分封;龐大的宗族網;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是最大的特點)。

  3影響:確立一整套分配與繼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家國一體。

  早期國家制度以宗法制為核心,用分封制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祿制為選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本課小結]

  在夏商周時期,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構成了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宗法制通過血緣關系的親疏,規(guī)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會統治秩序,分封制則保證了周王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它們互為表里,相互滲透,共同維持西周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高中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教案06-09

高中歷史教案模板02-14

高中歷史教案模板范文03-17

高中歷史教案(精選16篇)11-30

高中歷史教案(精選15篇)01-29

高中歷史教案13篇01-26

高中歷史教案精選15篇11-19

高中歷史教案(15篇)11-06

高中歷史教案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