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薦]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淀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xiàn)象。
2、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找出含有淀粉的物體。
3、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碘水、用淀粉水畫好的“神秘書”、棉球。
2、PPT課件。
3、蘋果水、橙汁、玉米粉水、米粉水;記錄表。
4、錄音片段。
三、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樱好篮锿跛汀盁o字天書”。
1、師:今天老師請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我們來看看是誰。
2、孫悟空送禮物。
3、師:讓我來看看孫悟空到底送了什么給我,咦,我怎么看不到呢?
。ǘ┨剿骰顒樱鹤x“無字天書”。
1、幼兒用碘水動手發(fā)現(xiàn)“無字天書”上的內容。
2、播放PPT。孫:我在無字天書上用白色的'淀粉畫了小動物,碘水和淀粉是一對好朋友,當它們擁抱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藍紫色。
3、你們看過淀粉嘛(出示袋裝淀粉)它是什么樣子的呢?(白色的、粉狀的)
。ㄈ┨剿骰顒樱旱矸墼谀睦。
1、師:你們知道淀粉是從哪里來的嗎?我們來聽聽孫悟空是怎么說的。
2、老師這里有一些植物水。(出示準備的物品)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并做記錄。
3、師:都找到啦!誰來說說你選的是什么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師:還有什么植物中也有淀粉呢?我們來看看(圖片)。
。ㄋ模┙Y束活動:激起幼兒去生活中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欲望。師:生活中還藏了很多植物,它們也有淀粉,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發(fā)現(xiàn)它們呢?那么下次請你們都來告訴我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那些植物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初步探索皮球中氣的多少與彈力之間的關系,能大膽的用語言表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過程。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對周圍生活中的常見科學現(xiàn)象有興趣
3.樂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實驗。
準備
1.皮球人手一個,但有的.氣足、有的氣稍少、有的幾乎沒氣。
2.氣泵、打氣嘴若干。
過程
1.拍球比賽,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
教師:今天我們進行拍球比賽,請大家選一個皮球站好做好準備。
幼兒自選皮球,教師觀察幼兒挑選皮球的行為,如有的幼兒會用手壓一壓,有的會和同伴爭搶氣足的球等。
提問:剛才選球的時候,為什么要用手壓一壓?你們覺得什么樣的球好拍?
拍球比賽。
教師:我們來試一試,剛才你拍了幾個球?為什么我們都會拍球了,有的人拍得多,有的人拍得少呢?
2.幼兒再次拍球,體驗球中氣的多少與彈力之間的關系。
教師:請小朋友們再拍拍球,這次要將每種球都試試,
兒感受氣流吹拂面龐的感覺。
提問:皮球里有氣嗎?
實驗:將氣足的和氣少皮球放在同一高度落下并進行觀察。
小結:氣足的球容易彈起來。
建議
教學變式:如果實驗條件不允許,可以5-6人為一組,分別試驗不同的方法。
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兒遇到要讓熱水變冷的情況,教師可幫助幼兒遷移已有的經(jīng)驗解決困難。
領域滲透:本活動中,涉及到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幼兒學習測量溫度,認識溫度計上數(shù)字大小和溫度高低的關系。如水變冷了,溫度有什么變化?水溫表上的數(shù)字有什么變化?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使雞毛飛起來,感知用力大小與雞毛飛起來的關系.
2.樂于探索,感受與同伴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有雞毛飛起來的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雞毛若干,吸管,扇子,硬紙板
活動過程:
1.玩吹雞毛游戲
(1)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帶來一樣好玩的東西,請你打開來看看是什么?(雞毛)
(2)你們玩過吹雞毛的游戲嗎?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3)小結:剛才我們都是通過嘴巴把雞毛吹飛起來的,由于我們的.力氣比較小所以雞毛飛的不高.現(xiàn)在老師這里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讓他們來幫助我們,使雞毛飛起來.
2.雞毛飛起來了.
(1)出示材料,你們認識嗎?請幼兒說一說
(2)這些材料是我們平時都比較常見的,現(xiàn)在請小朋友選一樣材料試一試.怎樣使自己手中的雞毛飛起來.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分享交流:你選用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使雞毛飛起來的?
(5)小結:原來用嘴巴吹.用吸管吹和用扇子扇都是因為有風才使雞毛飛起來的.
3.雞毛飛的高,飛的遠
(1)在活動中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能通過各種方法使雞毛飛起來,那怎么樣使雞毛飛的又高又遠呢?
(2)請小朋友選材料嘗試
(3)集中交流:你是怎樣使雞毛飛的高的?
(4)小結:原來同樣使用一種材料,用的力氣越大,雞毛就飛的越高.
4.游戲:雞毛抗爭賽
(1)接下來我們用自己學到的本領來開展一個比賽.
(2)教師交代比賽規(guī)則:請出兩組幼兒,分成紅黃兩隊.各自使用自己的方法使雞毛不落下來,雞毛先落地的就輸了.
(3)幼兒分組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有創(chuàng)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現(xiàn)自己喜歡的昆蟲。
體會獨立完成任務的快樂。
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昆蟲制作方法。
廣告顏色、蠟筆、圖畫紙、筷子、粗毛線、椰子葉、陶土(或自制面團)、剪刀、白膠、水彩筆。
日常用品:
牙刷、竹筷、叉子、湯匙、塑料袋、報紙。
活動過程:
情幼兒觀看幼兒用書《昆蟲大集合》,并一起討論:
--書上有哪些昆蟲?
--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們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請幼兒選出自己想做的昆蟲模型,并鼓勵其進行獨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勵幼兒按昆蟲的'不同特征,盡情創(chuàng)作--蝴蝶、蜻蜓類細長形的昆蟲:用紙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蟲造型,粘貼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湯匙上,即可組成昆蟲造型;再畫上眼睛,裝上觸須,將更逼真。
--運用圓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凍盒子、貼上圓點和6只腳,就是瓢蟲了。
--鼓勵幼兒使用不同材質進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喜歡朗誦和仿編詩歌。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蠟筆若干;白紙若干;與詩歌內容相符的圖片; 手偶若干副。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手偶,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看,它們來了。出示手偶: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魔術師。我是紅蠟筆魔術師;我是黃蠟筆魔術師;我是藍蠟筆魔術師;我是紫蠟筆魔術師;我是綠蠟筆魔術師,認識大家很高興。
2、手偶:今天我們帶來了精彩的魔術表演,請小朋友們欣賞。
二、學習詩歌
1、結合圖片教師示范朗誦詩歌。
2、提問:
魔術師:剛才我們表演的魔術,你們喜歡嗎?
我們都變出了什么呢?
3、為詩歌起名字
師:咦!這好象是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來為它起個名字吧!
4、表演詩歌
師:詩歌有了好聽的名字,下面我們小朋友就和蠟筆魔術師們一起來朗誦詩歌,好嗎?
三、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
1、啟發(fā)幼兒蠟筆魔術師還會變什么?
手偶: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魔術師的本領可大了,會變許許多多的東西呢!
紅蠟筆手偶:我除了會變紅紅的.太陽,還會邊好多好多的東西呢!
其他手偶:我們也一樣,我們也一樣!
2、結合生活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
師:那老師要考考你們,想想魔術師的顏色和他們的本領,還回變什么呢?并象老師這樣編出好聽的詩歌來。
。ㄓ變簬闲∠灩P手偶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
四、幼兒合作創(chuàng)編
1、 分組討論
師:請每組的小朋友在一起想一想,你們想與魔術師們變什么魔術呢?
2、 集體繪畫
師: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魔術師,與同組的小朋友合作變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并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
3、 展示作品,分組表演詩歌。
五、 結束部分
結合生活環(huán)境,幼兒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并表演給聽課老師或其他班級的幼兒看。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小朋友、青蛙、大樹小時候的名稱和樣子。
2、懂得人、動物、植物都會長大,初步理解一切都會變的現(xiàn)象和道理。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班上幾個小朋友嬰兒時的照片(哭泣、喝奶、被抱)、現(xiàn)在的照片和青蛙、蝌蚪、大樹、小樹苗的圖片
經(jīng)驗準備:知道動物和植物的感念。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初步感知大家小時候的名稱和樣子
2、運用圖片進一步觀察認知
(1)了解小朋友“嬰兒”時的樣子和活動,知道人會長大。
提問:猜猜這是誰?他在干嘛?(出示班上小朋友“嬰兒”時的照片)
小結:小朋友還是嬰兒的時候,不會走路,躺在搖籃里哇哇的哭,乳汁是他們主要的食物。
提問:現(xiàn)在的你為什么和小時候不一樣?(長大了)
想想我們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子?能干什么?
小結:人是從嬰兒時期慢慢長大的,那時候我們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愛吃奶,還經(jīng)?,后來在大人的養(yǎng)育和幫助下,才慢慢長大了,長高了,能上幼兒園了,以后還能長得跟爸爸媽媽一樣高,變得跟爸爸媽媽一樣能干。
了解青蛙、小樹小時候的情況,知道動物、植物也同樣也能長大。
提問:看看這是什么?它們小時候叫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出示青蛙和大樹圖片,先請幼兒根據(jù)經(jīng)驗說,再試試出示蝌蚪和小樹苗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小結:青蛙小時候叫蝌蚪,蝌蚪和媽媽長得不一樣,穿著黑色衣服的還帶著小尾巴,等它慢慢長大后,就變成了穿綠衣服的青蛙。大樹小的時候是小樹苗,它們也會像小朋友一樣慢慢長大,會發(fā)生變化。
3、通過游戲,鞏固認知
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了人、動物、植物都是從小長大的,而且還會不斷地變化,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比比誰最快”。玩法:老師說出動植物小時候的名字,幼兒說出其相應長大以后的名字。
附故事:
一天,一個小孩兒,一只青蛙在大樹下講自己小時候的`事。小孩兒說:我小的時候,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睡在搖籃里哇哇地哭,大家叫我“嬰兒”。青蛙說:我小的時候,不會跳,也不會呱呱叫,是一只細尾巴、大腦袋的小蝌蚪。聽了兩個朋友說的話,大樹樂了,笑著說:你們知道嗎?我小時候是風一吹就會搖晃的小樹苗咧! 原來一切事物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呀!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夠理解自己會成長,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地變化,在活動中了解了小朋友小時候的樣子和名稱,認識了小青蛙、大樹、蝴蝶等動植物小時候的樣子和名稱,在游戲中鞏固了對小青蛙、大樹、蝴蝶等動植物小時候的樣子和名稱。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分析:
沙子具有細小、松軟、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jīng)常是干的或是濕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時經(jīng)常是在重復著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chuàng)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兒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河濕沙的區(qū)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chuàng)造性。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jīng)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yǎng)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活動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紗窗布代替篩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并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體驗干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于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游戲。體驗干沙松軟的特點。
二、體驗干沙與濕沙的區(qū)別:
1.愛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與濕沙在捏合上的區(qū)別,即干沙輕,不易捏合;濕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濕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關于沙的用途的經(jīng)驗。
2.介紹沙漏。
活動延伸:
1.沙能不能種養(yǎng)植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于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2.制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后將彩沙晾干,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3.制作“沙雕”。
活動反思: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沙,因此在本次的活動里,孩子的興趣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怎么在玩當中有目的的去引導孩子去觀察和感受沙的特性,就是這本節(jié)活動的重點。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動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緣,探究動物世界的奧秘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如今,環(huán)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占據(jù)71%的海洋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而且海洋環(huán)境已日趨惡劣,因此保護海洋的生態(tài)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了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對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況且,孩子們在了解陸地上一些常見動物的食物鏈后,對海洋動物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探索的欲望。
3、萌發(fā)幼兒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電腦、錄音機、圖片、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播放錄像:海底世界。
幼兒交流:看到了什么?它們吃什么?
。ㄔu: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觀看的聚精會神,活動室里靜極了,為下面的活動開好了頭。)
二、自由探索動物間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鏈
1、幼兒分別采用操作電腦、聽錄音、觀察圖片、詢問老師等方法進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鏈。
2、幼兒交流通過探索獲得的信息。
。ㄔu:這個過程一改以往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是在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相關的錄像、圖片,并把有關的內容、知識做成課件、錄好音帶,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獲取知識的方法。孩子們有的認真地查找圖書,有的聚精會神地觀看著錄像,還有的在電腦上操作,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獲取相關信息,這遠比孩子靜靜地聽知識有意義的多。探索后的交流,又為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機會。因為這些知識信息是孩子們通過親自實踐得到的,所以介紹起來特別有勁,口語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三、第二次探索并記錄,初步了解食物鏈
1、操作記錄:二個幼兒結成一對,合拿一套卡片和記錄紙。
2、了解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
師生小結: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象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的鏈條叫食物鏈。
。ㄔu:讓孩子帶著問題進行第二次操作,會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讓孩子二二結對操作記錄,又培養(yǎng)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記錄的過程中,還能相互交流,相互調整,使操作結果更準確。孩子們對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認真了,有的孩子記錄好以后,還到電腦里去核實一下,這種精神真是令人高興。這不,大多數(shù)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蟹,蝦、蟹吃小蟲,小蟲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爛的死魚初淺結論。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了海洋動物的食物鏈。)
四、了解食物鏈對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萌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討論:食物鏈斷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情況?
2、相互講述:海洋里沒有了鯊魚,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3、課件演示:感知食物連對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師生小結:原來呀,食物鏈上的動物一樣都不能少,缺了一環(huán),大海就會生病,海水就要變得又臟又臭,其他的小動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還要危害到我們人類。
。ㄔu:當老師指著幼兒記錄的食物連循環(huán)圖,對小朋友說:“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這些動物中間你們最討厭誰?為什么?”時,善良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大鯊魚最兇猛,我們不要它!崩蠋熣f:“好的,讓大海里永遠沒有大鯊魚”。孩子們就從食物連的循環(huán)圖上把鯊魚拿掉了。此時,老師又及時地請小朋友講講,沒有了大鯊魚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大部分孩子都說小魚安全了,他們沒有危險了等等。老師沒有表態(tài),讓孩子盡情地講述,然后課件演示,請孩子們看一看,事情到底會變得怎樣。孩子們經(jīng)過課件中畫面、音樂的渲染,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鯊魚回來吧,大鯊魚回來吧!彼援斪詈罄蠋熣f到“鯊魚雖然兇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還是海洋中的清潔工,有了它,海洋會變得干干凈凈”時,孩子趕緊把拿掉的鯊魚圖片重新貼上去,對鯊魚的喜愛之情又溢于言表。這一過程,使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得到了升華。)
活動延伸:
進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它們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鏈。除了捕食性食物鏈以外,還有其他的食物鏈,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xù)探索,老師會支持和幫助你們的。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