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度:
- 《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度:
- 《兩小兒辯日》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兩小兒辯日》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小兒辯日》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兩小兒辯日》教案1
【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大修訂教材第十一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yīng)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chǔ)。
【學習目標】
4.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6.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破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教師〗根據(jù)“溫故而知新”的古訓,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學生〗背誦詩詞,并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師〗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題,并導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這個問題,便于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墼O(shè)計意圖]
構(gòu)成文言文主體的漢字與現(xiàn)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處。就從課文的標題來看,古今含義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詳?shù)墓旁娫~,啟發(fā)學生“溫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題旨,并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對學好課文充滿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教師〗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時歸納和小結(jié),啟發(fā)學生思考解決學習疑難的方法。
〖學生〗根據(jù)各自已有的經(jīng)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5.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教師〗提示學生采用適當?shù)姆椒,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學生〗選取適當?shù)膶W習方法,通過小組協(xié)作,疏通文章。
6.檢查學習效果。
〖教師〗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學生〗復述故事。
〖教師〗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斗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
〖學生〗通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jié)果。
〖教師〗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并適時點撥。
〖師生同步〗借助畫面為竹簡樣式的媒體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墼O(shè)計意圖]
“千里之行”是喻指對課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滋味為學習文言文的起點。在教師的“陪伴”下,學生動口、動腦,自我磨練誦讀古文的能力,同時也感受到誦讀古文的樂趣。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點,又能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小組合作,弄清“辯斗”的觀點及理由。
〖教師〗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3.檢查學習效果并品讀課文。
〖教師〗在學生分別匯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并再次指導學生反復品讀。
〖學生〗反復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設(shè)計意圖]
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分清觀點和理由,并感受兩小兒爭論的氛圍,激發(fā)學生邊讀邊想。在反復誦讀之后,促使學生對兩小兒之“笑”有深入、獨特的感悟。從而明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并通過談?wù)摗⒄b讀等形式,展現(xiàn)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感悟”。
4.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機動環(huán)節(jié))
四、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1.解開“辯日”之謎。
〖教師〗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學生〗通力協(xié)作,解開“辯日”之謎。
〖教師〗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教師〗引導學生談?wù)搶Α翱鬃硬荒軟Q”的看法。
〖學生〗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設(shè)計意圖]
教學中為體現(xiàn)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精心組織“如何看待孔子不能決”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熱烈的討論之中使學生悟出“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3.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教師〗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學習歷程”,啟發(fā)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獲和體會。
〖學生〗通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jié)自己“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4.漫談體會。
〖師生同步〗進行高效的思維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墼O(shè)計意圖]
引導學生回味本節(jié)課的“學習歷程”,為的是啟發(fā)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體驗,并用最簡潔的表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自主和個性化的;它始于“辯日”,但期盼孩子們能超越“辯日”水平。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3.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4.向親朋復述故事,并聆聽他們的體會。
[設(shè)計意圖]
“背誦”、“復述”和“聆聽”,融語文課程中“積累”和“實踐”等多種目標于一體,將有形的課堂在不覺中加以拓展,而學生也必將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板書設(shè)計】
兩小兒辯日
大則近,小則遠
故(晨)(午)不能決
涼則遠,熱則近
。墼O(shè)計說明]
該板書(共18個字)力求通過重點詞語的有機組合,一方面體現(xiàn)文言文簡潔、明了的特點;另一方面則高度概括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突破了學習難點(“辯斗”的觀點和理由)。板書的整體架構(gòu)與作者行文思路相呼應(yīng),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板書中選用了“故”“則”“決”等文言詞,也體現(xiàn)了課文語言特色。
課堂實錄
廣東劉曉偉兩小兒辯日
解題:
引用古詩:鋤禾日當午、白日依山盡。日,太陽。
題目的意思。
讀這篇課文遇到什么困難?
1、很難讀
2、有些詞語很難理解
你用什么方法解決?
多讀幾遍
聯(lián)系上下文
分兩步解決問題:
結(jié)合注釋讀明白
理解大意讀通順
教師下去指導,非常認真。
反饋:
生分段說古文的意思。
兩小兒在辯論什么?
太陽大小
太陽冷熱
太陽遠近
其他
生:A遠近、大小都有。
生:C都圍繞遠近來議論。
指名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再指名讀。
表揚:讀得比老師還好。請教怎么讀得這么好。
一兒曰、一兒曰
給兩小兒取名,理解辯斗的內(nèi)容,觀點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晨近午遠
晨遠午近
讀課文。合作讀。板書:
大則近小則遠
故晨午不能決
涼則遠熱則近
孔子不能決,你們知道奧秘嗎?
教師: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
知道古文和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
你知道什么?寫你最深的體會?
孔子的學問為什么這么豐富。
學無止境,所以我劃了句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評課(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柯孔標)
亮點: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古文的韻味。
討論:古文教學類似于古詩,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nèi)涵(意境、感情、哲理)。這節(jié)課除了讀書外,大量時間在梳理課文內(nèi)容,因此第一、三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夠。文中“問其故”“不能決”“孰為汝多知乎”這些詞句所有學生都明白了?本文的人文內(nèi)涵大概有兩種理解:肯定兩小兒敢于嘲笑孔子,挑戰(zhàn)權(quán)威;或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課堂上學生的感悟都沒有錯,但不全面,不確切,教師沒有及時進行評價和引導。
《兩小兒辯日》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課堂實錄】
一、從題入手,營造學習氛圍
師:帶有“日”字的詩句,你能說出一兩句嗎?生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生2:日照香爐生紫煙。
生3:日長風暖柳青青。
師:胸中有積累,出口自成章,好。今天我們學習“兩小兒辯日”,“辯”字中間是“言”,意思是——生搶答:爭辯(辯論)。
師:爭辯什么呢?(板書:?)自己讀讀。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言文
師:讀了,有什么感覺?
生1:有點拗口。
生2:讀不太懂。
三、指導學法,讀中理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次接觸,有難度很正常。聽老師讀讀,感覺感覺。(師范讀,生自發(fā)鼓掌)
師:謝謝大家。其實,文言文本身就蘊涵韻律美,要是讀上十來遍的,也能讀出味兒來。
師:你發(fā)現(xiàn)跟讀現(xiàn)代白話文有什么不同嗎?
生1:你讀得比較慢。
生2:停頓的地方多。
師:悟性真好!讀文言文就要慢點,要注意停頓。想不想感受感受?好,根據(jù)大屏幕上的停頓提示,自己讀一讀。(生各自練讀)
師:會讀哪句了?展示展示。(一生讀)
師:不錯,找到感覺了,跟他學。(又一生讀)
師:有點意思了。大家讀。(評議,互相啟發(fā))
師:“盂”這個字見得少,怎么讀?你怎么知道的?(一生說查字典找到的)
師:治學就要這樣嚴謹。不過,我喜歡先猜一猜,上面是個“于”我猜可能讀yú。我還猜出了它的意思——
生:下面是皿字底,可能與器皿有關(guān)。
師:對,大膽猜測會讓你的閱讀更快樂。當然最后別忘了像他一樣小心求證。
師:邊讀邊猜,慢慢試試。(生一邊讀一邊理解)
師:邊讀邊猜還是有不懂的,那說說。
生:“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是不是我開始出去,太陽就近些?
師: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好啊,看看,這句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回答)
師:你從哪個詞知道孔子去問原因?“故”就是原因,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注釋中寫了。
師:看注釋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法。
四、重點研讀
師:兩小兒辯日,孔子問其故,不能決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組合作學習)
師:到底是什么問題呢?
生:是關(guān)于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
師:對這一問題,兩小兒的看法截然相反、針鋒相對!說說。
生: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到中午離人遠。
師:“去”就是——
生:“去”就是距離,注釋中有。
師:現(xiàn)在,你掌握這個方法(指看注釋)了。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應(yīng)該說“日中時去人遠”,說意思時,你能比照前文添上,不錯。比照法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繼續(xù)說。
師: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亮出雙方的觀點嗎?找到了嗎?齊讀。
師:一大一小,請用輕重讀出太陽的變化。要據(jù)理力爭,反問句要讀出自信。
師:另一小孩呢?(教學同上,略)
師:辯得熱鬧,我們分兩大組辯一辯。(師根據(jù)板書用手勢提示關(guān)鍵詞)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段動畫,想請大家配配音,有信心嗎?先自己試試。(生背課文)
五、深化理解
師: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孔子不能決的難題已不成其為問題。課前不少同學查了相關(guān)資料。我用文言文來提問:孔子不能決,汝能決否?你能用文言文作答嗎?試試。
生:吾能決也。
師:從感覺難讀,到能用文言文對答,為自己喝彩吧!
師:一日之中,遠近一也。多簡單!孔子還號稱什么“多知”呢!你有不同看法嗎?
生:因為孔子那個時代沒有望遠鏡之類的儀器,科學沒這么發(fā)達,他當然不可能知道。
師:哦,你的意思是看問題要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條件看。有道理。
生:可以說學無止境吧,因此才會有多知的孔子也不知道的.事。
師:有見地,我領(lǐng)教了。我真得重新考慮了,我想起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生搶答: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他做到了!
師:那對于你們的同齡人“兩小兒”,你怎么看?
生:兩個小兒能夠去觀察、去思考,還敢于辯斗。
師:正所謂“疑則進也”!正因為有當日他們的“不知”,才有后人的探索,才有今日我們的“知”。說得好啊!你們從剛開始的難讀,到讀出這么多感悟,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六、拓展作業(yè)
師:走出課堂,我們還大有可為。(出示練習)你來選做:
1.樂于分享的你,可將故事講或背給周圍的朋友聽;
2.善于積累的你,可結(jié)合大家的發(fā)言,記下你的點滴感悟;
3.善于表達的你,可坐上時空穿梭機,當一回孔子之師;
4.愛思索哲理的你,去讀讀《列子》(如:中國古籍經(jīng)典漫畫版)吧,那里有更多寓言故事。
【評析】
這堂課對我們語文教師如何上好文言文將有頗多的啟迪,至少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正確把握了文言文教學的特點!墩Z文課程標準》中總目標的第二條強調(diào):“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就是實現(xiàn)這一條目標的一個途徑!墩n標》還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劉老師這堂課中學生的表達最后用文言來回答,可以看出這堂課是比較成功的。
第二,把讀落到了實處。語文課堂就要有朗朗的書聲,F(xiàn)代白話文尚且離不開朗讀,何況是學生沒有一點基礎(chǔ)的文言文呢?我認為,只有讀到了位,語感訓練才會落到實處,學生在一堂課中才會有收獲。據(jù)統(tǒng)計,這堂課中不同形式的讀共有22次之多,學生讀得興趣盎然,自然也就收獲不少。
第三,注重了課程資源的運用。學生讀了這篇課文后,自然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太陽到底什么時候離我們最近呢?劉老師讓學生事先查找資料,這樣,學生豁然開朗。劉老師沒有忘記語文課的特點,不像有的教師那樣把語文課上成太陽知識匯報課。這是很難得的。
第四,注重了學法指導。如教“盂”時,運用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讓學生去猜,猜讀音、猜意思。再如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下面的注釋幫助理解文言文等。不過,我認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發(fā)揮教學機智,隨機應(yīng)變。在板書中,劉老師先設(shè)計“故”與“不能決”,再把“遠”和“近”插進去,這是好事。但是,之前有一個學生在談感受時已經(jīng)說出了這個問題,我想教師如果適時把“遠”和“近”板書上去更好,不一定要嚴格按自己的設(shè)計進行,可以隨機變通。
【對評析的評析】
這個評析,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一是用課程標準去衡量一堂課。讓教者與聽者知道如何用課程標準去指導我們的教學。像這次評析,用課程標準中文言文的相關(guān)要求去衡量。這樣,教者與聽者也就會明白課到底好不好,好與不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二是體現(xiàn)學科特點。在很多評課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游離于學科特點之外的評課,如講普通話如何、板書如何、教態(tài)如何等。雖然這些也是評析的內(nèi)容,但不是主要內(nèi)容。它們是每一堂課都應(yīng)達到的要求,是共性而非個性。這次評析,旗幟鮮明地提出語文課要重視讀,以提高學生的語感的觀點,對教者與聽者都是有啟發(fā)的。
三是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可以是優(yōu)點,也可以是不足之處。當然,不管是什么樣的看法,都要言之在理。這就要求評析者自己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不然,提出的看法不服眾,對于教者與聽者也就沒有好處了。
《兩小兒辯日》教案3
一、上課內(nèi)容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yīng)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
1、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2、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3、理解內(nèi)容,深解“辯斗”
4、多種角度,升華“辯斗”
5、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五、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⒄n前兩分鐘
背誦《論語》中的名句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蹖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弊釉唬骸俺劦,夕死可矣!
。ǘ、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1、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部首可以構(gòu)成幾個不同的字? (用日歷牌換字)
2、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中有一個“辯”字,《兩小兒辯日》,結(jié)合預習課題中的辯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個課題是什么意思?
辯論的結(jié)果怎樣呢?誰又參與了這場辯論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進入課文的學習。
3、這是一篇文言文,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文言文?(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你是怎樣學習的? 交流文言文學習方法。
師:我們今天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誰能介紹一下《兩小兒辯日》的作者和出處?
生介紹列子和《列子·湯問》。
。ㄈ⒆x通課文,掌握斷句
、迳宰x課文
師:把書打開,我們先來試著讀一讀課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㈡生練讀課文,指一生讀課文。
、鐜煼蹲x: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斷句方面存在困難,老師給大家范讀一下,認真聽,看看你的停頓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師范讀,讓學生照著教師的樣子讀一讀。
、枵乙簧x,師評價
、閷W生再練,齊讀(課件出示全文斷句)
(四)、理解課文,深明“辯日”
、鍘熖岢鲆螅赫n文你們讀得真好,現(xiàn)在看書,結(jié)合書下注釋和你自己查閱的資料,想想你都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嫔x文思考,并小組交流
、缃涣鞴沧h
1、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辯斗:辯論,爭論。東游:向東游學。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師追問:關(guān)于這句話,你還了解什么?預設(shè)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孔子的生平。師大屏幕適時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紹:孔子,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稱為圣人。
師再問:聽了同學老師對孔子的介紹,再讀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么?(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師引:這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斗。(激烈、精彩、引人入勝)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2、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去:離。日中:中午。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師再追問,引領(lǐng)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一兒遠 近
師:課文中有一個小孩的話沒有直接說,你能變成和第一個小孩一樣的句式嗎?點一生說,大屏幕出示: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指導朗讀:結(jié)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持一個觀點,另一個人非和你對著干,你說東,他非說西,你會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呀?(很著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觀點壓住對方,想找人評評理。)假設(shè)你們是兩個小兒,你能辯一辯嗎?練習一下。一生說一個孩子的觀點,再點生,點評,自練。再說另一個孩子觀點,練習說好。點兩組學生角色對話,點評,讓生注意語速快點,觀點咬字清晰些。再練習。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斗。(針鋒相對,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
3、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理解:及:到。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為:原因。探湯:把手伸進熱水里。拓展“赴湯蹈火”,理解湯的意思。及其,教師追問怎么知道意思的?(聯(lián)系“及”的意思)課件出示“車蓋、盤盂”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大(如車蓋) 。ūP盂)
一兒遠 (滄滄涼涼) 近(如探湯)
師:他們分別從什么角度說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也就不一樣。
指導朗讀:他們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撐觀點,講起話來自然理直氣壯,胸有成竹。師引讀:一兒曰__________,指一生讀。師點評。師再引,一兒曰________,再指一生讀。師點評: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么慢點讀,重讀。反問句應(yīng)語氣強些。找兩生分角色讀,反復讀幾遍,層層深入,語氣漸強。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的'辯斗。
4、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孰:誰。汝:你。知:知識。整句話的意思說,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不能決也。這是這件事的結(jié)果?鬃硬荒軟Q,你能決嗎?點生說。師課件出示圖解,中午和早上一樣遠。
師:孔子被尊稱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guān)于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這簡直?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fā)達,對于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薄皩W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薄叭朔巧,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師:孩子們,你們能從客觀的角度上公正的看問題,非常了不起。那么你們說,兩個小孩的笑是嘲笑嗎?誰能讀出這種天真?點一生讀,點評,師范讀,齊讀。
(五)、多種角度,升華“辯斗”
兩小兒辯日,這一辯,辯出了什么?
1、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3、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
4、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5、兩小兒天真活潑。
師:這一辯,真是令我們受益匪淺啊!讓我們有感情的再讀讀這篇課文。齊讀。
六、拓展延伸,熟練運用
完成課件上的練習。
板書設(shè)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近 遠
大(如車蓋) 。ūP盂) 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遠 (滄滄涼涼) 近(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教案4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jié)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么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對“辯”質(zhì)疑,初知大意
1.師:看課題,你還能就“辯”字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設(shè)問題:a、兩小兒是怎么爭辯的?b、他們爭辯的結(jié)果怎樣?)
2.師: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讀課文。
a、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讀音,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
b、師:剛才同學們第一次讀課文,讀的時候有什么困難嗎?
生:說說朗讀中的困難。(如:不易斷句,有些不順口等。)
c、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握n文朗讀,大家認真聽朗讀,看看別人是怎么停頓、斷句的,認為必要的,還可以在書上作上記號。(課件:動畫情景,課文朗讀)
學生:聽朗讀,作記號。
師:有收獲嗎? 學生:交流在朗讀上的收獲。(如某些地方的停頓、斷句、某個字的讀音,語氣等。)
d、教師對個別難的地方重點指導。
課件出示:畫有停頓符號的課文(略)
強調(diào):知=智 讀音 zhì
e、生再自由讀一遍課文。
d、檢查讀課文
現(xiàn)在請幾位同學一起來把課文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力高度集中,我開個頭,叫到誰,誰就接下去讀。
師: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生1:一兒曰……而日中時近也。
生2:一兒曰……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兩個學生繼續(xù)讀下去。
3、再讀課文,初知大意
師:我們連起來把課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讀音,根據(jù)注釋能不能說說故事的大意。
三、明“辯”字義,初步理解
1。師:課題為《兩小兒辯日》,現(xiàn)在你們找出課文中寫到“日”的句子。
師:課題不算,有幾個“日”?
生:八個“日”。 www.520xy8.com
2.師:找八名學生分別讀寫“日”的句子
3.師:我們一起把這幾個帶“日”的句子連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把這八個帶“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講的就是一個字,什么字?
生(齊):辯。
師:很好,根據(jù)課文再說說“辯”是什么意思?
生1:爭論。
生2:辯論。
生3:兩個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觀點,反駁對方。
師:如果你建議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詞,你認為該寫什么?
生3:反駁。
師:還有一個詞更準確,它叫“辯駁”。(師板書:辯駁)如果用文中的詞來說,那是什么?
生(齊):辯斗。
四、演“辯”經(jīng)過,感受氛圍
師:怎么才是 “辯斗”呢?聯(lián)系生活,同桌之間分好角色,放開聲音“辯斗”,把這味讀出來。(同桌辯斗。)
師:請了兩名學生辯斗
大家點評
師點評后,再請兩小兒辯斗。
師生再點評。
師生合作朗讀,師的語速不斷加快,字字清晰、堅定,又增加詞語等不斷煽情,讓學生的情緒高漲,師生辯論達到忘我的境界。
五、品“辯”內(nèi)涵,悟兒品質(zhì)
師:這一辯辯出了什么?
學生從中感悟兩小兒聰明、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的品德。
師:我們一起再來辯一辯,左邊三個小組當小兒1,另外三個小組當小兒2。
。ㄈw學生辯斗,老師在一邊點火煽情。)
六、解“辯”之謎,獲得新知
師:如果你當時就在現(xiàn)場,你贊成誰,反對誰?
學生發(fā)表見解。
師:我們來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請看大屏幕。
師出示其中知識幻燈片
七、揭“辯”之果,悟子品質(zhì)
師:這個知識難嗎?
生:不難。
師:從哪兒看出來?
生1:孔子不能決也。
生2:孔子不能決也。
師:辯斗的.結(jié)果究竟如何?
。ㄉR讀——孔子不能決也。)
師:透過這句話,你看到了孔子怎樣的人格魅力?
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師:在兩小兒看來這么簡單的問題連大學問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決也。難怪,兩小兒笑曰……
生:孰為汝多知乎?(師板書:知)
師:什么是“知”?
生1:知道。
生2:知識。
生3:學問。
八、為子續(xù)“辯”,學無止境
1.師:假如你就是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你會怎么想,怎么說?請用筆寫下來。如果你用白話文寫,那自然是件駕輕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嘗試用文言文寫,那最好。
2.(學生練筆。)
3.交流共享
師:好,孔子們寫好了嗎?
師:老夫子,孰為汝多知乎?
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樣樣精通?(師叫她在黑板上寫下“凡夫俗子”)
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ㄉ吓_寫下“后生可畏”)
生3:哎,知之……(結(jié)結(jié)巴巴說不下去。)
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4:如此簡單的問題,我還答不上來,愧矣。(生寫下“愧矣”)
生5:這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呀。ㄉ鷮懴隆扒喑鲇谒{而勝于藍”)
生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生7:天下之大,無所不能,無所不通者無也!
4.師結(jié)束語:
孔夫子們,可畏的后生哪!兩小兒辯日不但辯出了兩小兒的童真童趣、實事求是、細心周到、觀念不同,也辯出了“學無止境”的道理。讓我們看到一位虛懷若谷、實事求是、學而不厭的孔子。孩子們,這不是知識,這是知識下面加一個太陽,(師板書:日)這是什么?
。ㄉR讀“智”。)
師:讓我們記住這兩個有智慧的小兒,記住這個智慧的孔夫子。
九、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2.向親朋復述故事,并聆聽他們的體會。
《兩小兒辯日》教案5
教學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1)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2)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題,并導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這個問題,便于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時歸納和小結(jié),啟發(fā)學生思考解決疑難的方法。
(2)根據(jù)各自己有的經(jīng)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提示學生采用適當?shù)姆椒,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2)選取適當?shù)膶W習方法,通過小組協(xié)作,疏通文章。
3.檢查學習效果。
(1)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2)復述故事。
(3)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斗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
(4)通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jié)果。
(5)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并適時點撥。
(6)借助媒體畫面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小組合作,弄清“辯斗”的觀點及理由。
(1)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通過小組協(xié)作,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并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匯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并再次指導學生反復品讀。
(2)反復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3.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lián)系實際,理解題旨
1.解開“辯日”之謎。
(1)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2)通力協(xié)作,解開“辯日”之謎。
(3)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引導學生談?wù)搶Α翱鬃硬荒軟Q”的看法。
(2)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1.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1)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學習歷程”,啟發(fā)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獲和體會。
(2)通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jié)自己“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2.漫談體會。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2.向親朋復述故事,并聆聽他們的體會。
《兩小兒辯日》教案6
九年義務(wù)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一次選編的文言文,其意圖是讓學生逐步了解文言文這一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chǔ)知識,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運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為初中更多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秲尚恨q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學中,我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激活中國,孕伏方法、整合目標,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圓滿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激活中國
應(yīng)該說,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他們對此既新奇,又有點畏懼,猛一看,初學的都是新知,其實,文言文也是來源于生活,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經(jīng)驗中就有許多關(guān)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覺而已:激活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使之成為認知的中國,新知的生長點,對建構(gòu)文言文初步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合乎由易到難,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我采用成語導入,古裝戲錄像展示,拉近了白話與文言的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懼感,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用現(xiàn)代白話講述課文的故事內(nèi)容,大大降低了學生疏通文章,理解內(nèi)容的`難度,在讀熟課文,對照注釋,理解文章時,采用小班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生活實際理解,討論,校正,因大家的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歷相關(guān)不大,都能各抒己見,觀點也易于接受,最終形成正確的見解。課后,布置學生讀讀說說文言文《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等文言文,由于故事內(nèi)容為大家所熟知,新舊互見,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孕伏方法
任何事情有方法可循,問題就可迎刃而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和學貴得法就是強調(diào)了這一點。誦讀,有助于形成文言文的語感和積累文言詞匯,是學習文言文基本方法,教學中,我注重誦讀訓練,深得其法。上課伊始,教者聲情并茂朗讀,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并告訴學生,等他們淀粉地這篇文言文,也一定讀得像老師一樣好,甚至超過老師,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接著安排學生自由朗讀,到讀熟為止,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意,并討論該怎樣讀每一句話,請學生上臺領(lǐng)讀,大家證券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讀,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表演,最后一齊背誦,這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不知不覺地把文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加強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共同點,即溝通古今聯(lián)系,利用學生熟知的詞匯句式去學習文言文,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如理解問其故時,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樣說,怎樣寫,讓學生明白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在學習文言文的起步就孕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升入中學乃至終生學習都將受益匪淺。
三、整合目標
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的科學,過程的優(yōu)化以及最終目標的達成度,讓學生初步地感性地認識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讓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詞等,是知識與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角度不同,結(jié)果不一樣,這是情感,價值觀目標。從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誦讀,古今的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討論屬于過程方法目標。三個維度目標,彼此交融,互相整合,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學中,將這些目標進行整合,有力地保障了整體目標的實現(xiàn),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兩小兒辯日》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章。理解字詞古今不同含義,如語氣詞“乎”“去”“湯”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鬃佑终f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板書課題,解釋課題——兩小兒討論關(guān)于太陽的問題。)
附注:
。1)【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guān)于知道的真諦!
。2)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苯忉專郝犃怂脑,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lǐng)弟子們周游列國,從陳國逃往蔡國后,也沒得到蔡君的重用,常發(fā)“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感慨,一天發(fā)現(xiàn)弟子宰予中午還在睡大覺,氣得說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們趕緊來安慰孔子,孔子說今后聽其言而觀其行,好自為之
二、溫習舊知:
1、教師指出需掌握的重點文言詞語
。1)東游:名詞做狀語,向東;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距離。
(5)及:等到。
。6)則:就。
。7)此不為:是。
。8)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9)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指天氣很熱。
(10)決:裁決,判斷。
。11)孰為汝多知乎:孰,誰,哪個;為,通“謂”,以為,認為;汝,你;知,通“智”,智慧。
附注:通假字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異體字: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后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還,顧反為女殺彘!保ā对託㈠椤罚┚渲小芭本痛怼叭辍。
通假字的成因:
。1)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guī)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2)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余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钡谝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白字,但后人都這樣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3)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于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借聲音而存在,強調(diào)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wù)呗犚魟t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jù)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jīng)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附注: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之規(guī)的;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之規(guī),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當時,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況,應(yīng)該寫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這個辦法一直保存了下來,以致20世紀的孫中山先生也按照這個辦法寫,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黃花岡》)""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來的字,能夠代表很多意義。后來為了減輕這個字的負擔,便造了一個新字,可是,古書上還是舊字。在后來的人看來,那舊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版"那個時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來為了減輕"板"的負擔,專門造了一個"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數(shù)的情況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因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墒牵捎趶墓诺浇,讀音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不一致。例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通假字"讀"代替了本字"逗"。"讀"音dú,"逗"音du。
復習通假字,千萬不要離開課文去死記硬背,而要把它們放在句子當中去記憶,這樣記憶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見通假字的表。根據(jù)通假字的讀音,按照漢語拼音順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讀音順序排列。
2、特殊文言現(xiàn)象:
。1)通假字:
為,通“謂”,以為,認為。
知,通“智”,智慧
。2)古今異義:
去:(古)距離;(今義):離開所在地到別處
湯:(古義):熱水;(今義):煮東西的汁液
。3)省略句: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去人)遠,而日中時(去人)近也。
3、教師總結(jié)文言直譯的方法。
總結(jié):留——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掌握規(guī)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
補——省略詞句,定要補上。換——古語白話,注意轉(zhuǎn)化。
調(diào)——遇上倒裝,調(diào)整語序。
三、以讀促思:
1、教師配樂誦讀課文,請學生聽完課文后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
明確:兩個小孩爭論有關(guān)太陽距離人遠近的問題,相持不下請孔子作評判,孔子也不能決斷。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較長句子的合理停頓。劃出兩個孩子的觀點及其依據(jù)的句子。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他是從視覺來判斷;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他是從觸覺角度判斷。兩小兒采用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判斷,難免意見不一致。
兩個孩子的觀點和依據(jù)雖不同,但他們都是從感官經(jīng)驗出發(fā)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的感官往往會誤導我們。比如將一根筷子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似乎筷子浸入水下的部分彎折了,這就是光的折射導致視覺的錯覺。
3、實際上早晨中午太陽距離地球是一樣的,大小也相同,為什么早晨較中午看起來大些,中午較早晨熱些呢?
明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有山峰、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一下,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是一樣的。至于地面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太陽高度角。早晨,太陽斜射,同束陽光照射的面積大,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同時,因為斜射陽光通過大氣層的厚度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輻射散熱,日出前后地面熱量虧損到極大值,因此,早晨氣溫低,顯得涼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陽高度最大,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熱量集中,另一方面陽光通過大氣的厚度小,太陽輻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熱量盈余,氣溫已經(jīng)升高,因此中午就熱得多。實際上對于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來說,早晨和中午日地距離的微小差別根本不會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的多少。
4、兩個孩子的觀點雖是錯誤的,但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么?
明確: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jié)果就不一樣。
5、孔子對兩個孩子爭論的態(tài)度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并說說你從中得出的啟示。
明確:孔子"不能決也"?鬃幽苷_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于文章結(jié)尾,孔子"不能決也",應(yīng)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xiàn)象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發(fā)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梢娪钪嬷螅R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四、吟詠誦讀:
1、誦讀訓練:各小組自由誦讀,請帶上你們的情感態(tài)度,讀出文章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也讀出你們對這個小故事的體會理解。
2、先配樂齊讀全文一遍,然后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說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后兩句說的是根據(jù),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后,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diào)。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3、各小組推選一個代表配視頻誦讀。若哪位選手遇到困難自己的組員可立即支援。
五、總結(jié)歸納:
一、積累文言知識:
古今意義、通假字、省略句、省略量詞、反問句、重點實詞、文言斷句。
二、啟示:
1、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
2、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有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實事求是;
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jié)果就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三、學習方法: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歸納總結(jié)積累文言知識
以讀促思探尋文本主旨熟讀精思成誦反復品位
六、拓展閱讀:
盲人識日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叭罩疇钊玢~盤!笨郾P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骸叭罩馊鐮T!睊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自盤而至鐘,自燭而至籥,轉(zhuǎn)而相之,豈有既乎?
導讀:要想了解某種事物,一定要接觸它、觀察它,通過實踐了解它。單憑道聽途說,走馬觀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注釋:[1]眇(miǎo):原指一目失明,這里指雙目失明。[2]捫:摸。[3]揣:摸。[4]龠(yuè):古代竹制的管樂器,像笛,比笛短。
兩小兒辯日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內(nèi)容。
。2)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
。3)學會有計劃地整理所學的知識。
教學重點
1、文意的疏通,文言詞語的積累和文章蘊含意義的挖掘。
2、如何對待身邊的事物和評價身邊的人。
3、了解有關(guān)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guān)系的天相知識。
學習內(nèi)容
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最早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們的思想不但進步,不斷成熟。他們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并隨時以豐富多彩的文學樣式記錄下自己對身邊世界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大學問家。可是,大學問家也有遭尷尬的時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文章充滿了思辯的智慧和冷靜的思考!秲尚恨q日》記載了兩小兒對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的`辯論,告訴我們要敢于探究,并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全文自然形成三大塊:
第一塊:見兩小兒辯斗。作者把兩小兒辯斗的故事放在孔子東游列國的途中,暗示讀者:孔子作為大教育家、政治家,學識非常淵博,再加上周游列國,一定比常人更加見多識廣,這個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拈_頭和戲劇化的結(jié)尾形成強烈的反差。
第二塊:聽兩小兒辯斗。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采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兩小兒辯斗的具體情況。首先兩小兒各提出自己的觀點。甲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接著兩小兒各自從自我感覺的角度陳述自己的理由。甲小兒從視覺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因而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從觸覺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早上溫度低而中午溫度高,說明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
第三塊:評兩小兒辯斗。兩小兒對于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觀點,又有聽上去讓人難以駁倒的事實依據(jù),因而連大學問家孔子也無法判定孰是孰非,不僅如此,還遭到兩小兒的奚落。
由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文化思想的局限性,即使是大學問家,也不可能了解這個方面的天文知識,其實兩小兒的說法都不正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云氣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云氣散盡,就顯得太陽小。夜里,太陽照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因而早上感到?jīng)隹;中午,太陽照到地面,因而感到熱。其實,不管太陽是大還是小,人的感覺是冷還是熱,都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但正是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辯斗,啟發(fā)了人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同時也告訴人們要正確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在語言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主體部分采用對話的形式,在簡單的言語中,作者善于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一句是“如車輪”,一句是“如盤盂”,從視覺的角度具體地說明了太陽的形狀和大小。而“則其日中如探湯”則采用類比的寫法,從觸覺的角度,說明了太陽給人的感覺。此外,文章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三次運用反問句,這些反問,充滿了自以為是的肯定和對大學問家智慧的懷疑。這都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yīng)該細細品味的地方。十三四歲,正是如夢如幻的年齡,處于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肯質(zhì)疑,有主見。但又往往容易自以為是,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所以在要求弄清文章大致意思,積累了一定文言實詞的同時,也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并正確、客觀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
研讀與賞析
1、文章藝術(shù)特點:本文較好的體現(xiàn)了《列子》一書的藝術(shù)特點,一是文辭簡約,一是描摹生動。
本文共117個字,通過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情節(jié),層次分明。同時,文章描摹生動,一方面,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描摹太陽的形狀用了“如車輪”、“如盤盂”,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特色,又形象生動。另一方面,文章的語言錘煉到位,極富表現(xiàn)力:如“滄滄涼涼”一詞,就把清涼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結(jié)尾一個“笑”字,更把兩小孩當時的俏皮和嘲諷的'形象刻畫出來了,倍增諷刺效果。
2、孔子東游時,見兩小兒辯斗,為什么主動去“問其故”?如何理解孔子問之后“不能決”并且受到兩小兒的嘲笑這一內(nèi)容?
孔子游學,本身就帶有學習和傳播儒學的目的,見兩小兒辯斗而主動去“問其故”,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做學問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連圣人也不能免!读凶印穼儆诘兰抑,而孔子是屬于儒家學派,又以博學著名,因此《列子》里寫這個故事,有意譏笑孔子的無知。
學法指導
1、反復朗讀文章,熟讀釋疑。
2、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積累。要注重對文中“辯斗”、“盤盂”、“滄滄涼涼”、“探湯”等重點字詞進行理解和積累?梢酝ㄟ^流利地朗讀古文,來培養(yǎng)文言語感;可以復述故事,分析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3、對文中涉及的有關(guān)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可以自己搜集資料,課堂交流;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只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這樣可以開闊思路,提高文言文個性化閱讀能力。
4、要學習古人探求自然,大膽質(zhì)疑和務(wù)實的精神,注重品德的修養(yǎng)。
《兩小兒辯日》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內(nèi)容。
(2)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
。3)學會有計劃地整理所學的知識。
教學重點
1、文意的疏通,文言詞語的積累和文章蘊含意義的挖掘。
2、如何對待身邊的事物和評價身邊的人。
3、了解有關(guān)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guān)系的天相知識。
學習內(nèi)容
整體感悟
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最早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們的思想不但進步,不斷成熟。他們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并隨時以豐富多彩的文學樣式記錄下自己對身邊世界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大學問家?墒,大學問家也有遭尷尬的時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文章充滿了思辯的智慧和冷靜的思考!秲尚恨q日》記載了兩小兒對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的辯論,告訴我們要敢于探究,并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全文自然形成三大塊:
第一塊:見兩小兒辯斗。作者把兩小兒辯斗的故事放在孔子東游列國的途中,暗示讀者:孔子作為大教育家、政治家,學識非常淵博,再加上周游列國,一定比常人更加見多識廣,這個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拈_頭和戲劇化的結(jié)尾形成強烈的反差。
第二塊:聽兩小兒辯斗。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采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兩小兒辯斗的具體情況。首先兩小兒各提出自己的觀點。甲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接著兩小兒各自從自我感覺的角度陳述自己的理由。甲小兒從視覺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因而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從觸覺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早上溫度低而中午溫度高,說明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
第三塊:評兩小兒辯斗。兩小兒對于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觀點,又有聽上去讓人難以駁倒的事實依據(jù),因而連大學問家孔子也無法判定孰是孰非,不僅如此,還遭到兩小兒的奚落。
由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文化思想的局限性,即使是大學問家,也不可能了解這個方面的天文知識,其實兩小兒的說法都不正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云氣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云氣散盡,就顯得太陽小。夜里,太陽照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因而早上感到?jīng)隹;中午,太陽照到地面,因而感到熱。其實,不管太陽是大還是小,人的感覺是冷還是熱,都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但正是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辯斗,啟發(fā)了人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同時也告訴人們要正確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在語言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主體部分采用對話的形式,在簡單的言語中,作者善于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一句是“如車輪”,一句是“如盤盂”,從視覺的角度具體地說明了太陽的形狀和大小。而“則其日中如探湯”則采用類比的寫法,從觸覺的角度,說明了太陽給人的感覺。此外,文章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三次運用反問句,這些反問,充滿了自以為是的肯定和對大學問家智慧的懷疑。這都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yīng)該細細品味的地方。十三四歲,正是如夢如幻的年齡,處于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肯質(zhì)疑,有主見。但又往往容易自以為是,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所以在要求弄清文章大致意思,積累了一定文言實詞的同時,也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并正確、客觀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
研讀與賞析
1、文章藝術(shù)特點:本文較好的體現(xiàn)了《列子》一書的藝術(shù)特點,一是文辭簡約,一是描摹生動。
本文共117個字,通過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情節(jié),層次分明。同時,文章描摹生動,一方面,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描摹太陽的形狀用了“如車輪”、“如盤盂”,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特色,又形象生動。另一方面,文章的語言錘煉到位,極富表現(xiàn)力:如“滄滄涼涼”一詞,就把清涼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結(jié)尾一個“笑”字,更把兩小孩當時的俏皮和嘲諷的形象刻畫出來了,倍增諷刺效果。
2、孔子東游時,見兩小兒辯斗,為什么主動去“問其故”?如何理解孔子問之后“不能決”并且受到兩小兒的嘲笑這一內(nèi)容?
孔子游學,本身就帶有學習和傳播儒學的目的,見兩小兒辯斗而主動去“問其故”,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做學問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連圣人也不能免!读凶印穼儆诘兰抑鳎鬃邮菍儆谌寮覍W派,又以博學著名,因此《列子》里寫這個故事,有意譏笑孔子的無知。
學法指導
1、反復朗讀文章,熟讀釋疑。
2、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積累。要注重對文中“辯斗”、“盤盂”、“滄滄涼涼”、“探湯”等重點字詞進行理解和積累?梢酝ㄟ^流利地朗讀古文,來培養(yǎng)文言語感;可以復述故事,分析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3、對文中涉及的有關(guān)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可以自己搜集資料,課堂交流;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只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這樣可以開闊思路,提高文言文個性化閱讀能力。
4、要學習古人探求自然,大膽質(zhì)疑和務(wù)實的精神,注重品德的修養(yǎng)。
體驗反思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應(yīng)該明白知無止境的道理,不能因為片面的看法而對客觀事物和人作出錯誤的評價。
拓展延伸
閱讀《破缸救友》,完成以下練習。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注釋:
(1)了:明白,懂得。
(2)指:同“旨”,意思。
1、翻譯句中帶點詞的意思:
a.退為家人講為:
b.群兒戲于庭于:
c.眾皆棄去去:
d.破之之: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這篇短文贊揚了兒時的司馬光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兩小兒辯日》教案9
【教學目標 】
1. 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 了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
3. 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設(shè)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同學們對語文感興趣,我認為辦法之一就是不斷地換換上課的花樣(尤其是文言文),如:課本劇、朗誦比賽等。本文兩篇文章篇幅短小,內(nèi)容并不難懂,故教學時重點應(yīng)放在朗讀和背誦上。但朗讀與背誦離不開字詞句的理解,于是我想到了每節(jié)課的三分鐘演講,想先讓大家整體感悟兩個故事,然后引出一場擂臺賽。
【課前準備】
1.分好兩大語文興趣小組的任務(wù);
2.反復朗讀兩篇短文。
【教學過程 】
一.整體感悟:
1.(第一大組代表)三分鐘演講(由一位同學講《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學拿道具太陽、桃林,一位同學演夸父。)
2. 評講三分鐘演講引出第二大組自認為更勝一籌的節(jié)目《兩小兒辯日》(旁白1人,兩小兒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學生1人,老師可參與扮演孔子。)1
3. 兩小組皆不認輸,引出老師準備好的一場擂臺賽。
二.重點研讀:
1. 老師給兩大小組分任務(wù):第一大組負責《夸父逐日》問題解答;
第二大組負責《兩小兒辯日》問題解答。
2. 老師提要求:a.各大組把本組所負責的文章讀熟、讀透,預測老師可能會提哪些問題。(字詞句讀背都要注意。)
b.分組討論:相互解答本組成員所提出的疑問(側(cè)重讀與背)。
c.其間,老師為了讓學生全員參與,可把兩大組學生的`學號分別放在兩個抽簽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臺賽開始:
(1).老師先分別從兩個抽簽盒中各抽一個學號,讀本組所負責的課文,老師選出讀的最好的為擂主先答題,如答不出來,有兩次向本大組求援的機會,答對一次得一分。
(2).老師出題:.《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逐 渭 澤
b、生詞解釋: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澤 鄧林
虛詞:飲于河、渭 道渴而死 棄其杖
c、翻譯句子:飲于河、渭 道渴而死 化為鄧林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nèi)背誦全文。
《兩小兒辯日》:(如第二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滄
b、生詞解釋:辯斗 去人 日中 盤盂 滄滄涼涼
虛詞:問其故 一兒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進也
c、翻譯句子: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孰為汝多知乎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nèi)背全文。
(3)老師統(tǒng)計總分,選出下一輪(附加題)擂主。
(4)附加題: 《夸父逐日》:說說你對夸父這一神話人物的認識。
《兩小兒辯日》:由孔子不能決也你受到什么啟示?
(5)師生共同評出這次擂臺賽的冠軍,給予鼓勵。
(6)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兩文。
四、課內(nèi)延伸。
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學生學習古人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和謙虛誠實的品德。
1)、《夸父逐日》這篇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陕(lián)系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鼓勵大家要像夸父那樣在學習上做到堅持不懈、敢于探索。
2)、〈〈兩小兒辯日〉〉這篇短文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所以要謙虛誠實,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可聯(lián)系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告誡大家學習中不能不懂裝懂,要謙虛好問,才能有所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
(1)〈〈讀〈夸父逐日〉有感〉〉或〈〈讀〈兩小兒辯日〉有感〉〉
要求:A 字數(shù)300字左右。
B 要聯(lián)系實際。
(2)兩大興趣小組在練習本上完成剛才對方的賽題。
專家點評:
這一教學設(shè)計滲透著新課標關(guān)于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它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力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既注重合作是學習,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強調(diào)了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言,即積累文字法、詞法等知識,構(gòu)建其知識結(jié)構(gòu),又不淡化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文,即從文本中獲取審美體驗。
《兩小兒辯日》教案10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文言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yīng)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設(shè)計理念:
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chǔ)。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準備通過有效的誦讀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韻,品味古文的特質(zhì)。
教學重難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讀出古文的韻味。
2.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釋題
1、“辯”字入手,導入課題。
由“辯”字引導學生說出本課的辯論者是“兩小兒”,辯論的對象是“日”從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言字旁?是個什么字?(師板書“辯”字)來我們用它來組詞。區(qū)分“辯、辨、辮”。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guān)于辯論的古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xiàn)在告訴老師,文中辯論者是誰?辯論的對象是什么?
2、齊讀課題。說出課題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特點“簡”。
師:簡,文言文行文簡練。我國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
二、探究閱讀方法,初讀感知
1、討論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師:面對如此行文簡練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哪些方法來學習它,來理解它?
2、學生自讀課文。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來自讀課文,看看你自己能讀懂些什么。注意讀準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標記下來,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重點聽。(出示課件中自讀提示。)
3、指名讀全文,問其讀后的感受,有何困難,引導學生讀古文要注意停頓得當。 師:一曲完畢,現(xiàn)在,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師:在讀的時候與白話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難嗎?
師:文言文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xiàn)在你們看到課本上的標點符號都是后人自己加進去的,讀文言文要注意兩點,一要慢,二要停頓的當。這樣才能讀得通順流暢,讀出古文的韻味。現(xiàn)在請聽老師是怎么讀的,老師讀的時候在什么地方停頓了,注意用單斜線標記出來。
4、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找到停頓點,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律,讀出節(jié)奏。(出示課文 停頓點課件)
5、學生自行練讀一分鐘后齊讀正音。
三、精讀課文,深入讀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在理解文意后,達到熟讀成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游”和“斗”,使學生分辨出“說”和“辯”的區(qū)別,從生活積累中感受“辯斗”的氣勢,為語感訓練作準備。
師:孔子東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嗎?
師:見兩小兒辯斗。我們知道,辯的意思是?那為什么還要加個斗字?從這個斗字,你們可以看出什么?
師:辯論和說話一樣嗎?
師:回想平時你們在和別人爭辯的時候是用怎樣的一種語氣?
師:所有同學把課本合上,跟我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小結(jié):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據(jù)意思背誦出來,文言文也不是很難,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2、學習二至五段,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1)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兩項任務(wù)。(課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
第二,看看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又各自說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師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及理由,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tài)度。重點講解“車蓋、盤盂”,并通過觀看實物圖片使學生更直觀理解。
師:誰來說說兩小兒的觀點?(板書總結(jié))
師:兩小兒的觀點剛好怎么樣?一個遠,一個近?相反,好,大家再來讀讀第二、三段,感受一下這種反差,注意讀出爭辯時認為自己是對是那種肯定的語氣。
小結(jié):
師:原來啊,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早晨和中午哪個時候離人近,哪個時候離人遠。那么他們又各自擺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兒曰。。。
師:第一個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
師:你在古裝電視節(jié)目中見過車蓋嗎?是什么形狀的?有多大?給大家比比?(課件出示車蓋圖片)
師:那盤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給我看看?
。ㄕn件出示盤盂圖片)
師: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只有盤盂那么小,平常我們再看東西的時候是“近大遠小嗎?”這個小孩說的有道理。來,我們把自己當成這個小孩,讀讀他的話。
。3)兩小兒根據(jù)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jié)構(gòu)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jié)束,應(yīng)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yīng)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yīng)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diào),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亟待
解決的高潮。重點講解“滄滄涼涼、探湯”,體會日初出滄滄涼涼、日中時如探湯的感覺。 師:另一個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誰來說說?
師:滄滄涼涼是種什么感覺?在什么時候會感覺到滄滄涼涼呢?
什么叫探?誰來做做探的動作?
湯是什么?是我們今天吃飯時喝的湯嗎?
師:現(xiàn)在大家試想自己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里,然后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師:感覺到燙了嗎?好,現(xiàn)在帶著剛才想象到的感覺,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小孩說的話。一兒曰:。。。。
師:另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們烤火的時候是“近熱遠涼”嗎?這個小孩說的也有道理。
師:所以這個小孩說得也有道理。
四、創(chuàng)設(shè)學習情景,誦讀表演
1、用白話文進行辯斗。
師:既然大家覺得兩個小孩說的都有道理,就請各位同學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個小孩,同桌間用自己的話來辯論辯論,注意辯論時的語氣。(同桌練習,后指名初辯,后學生評議。) 師:誰覺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進行辯斗。
師:白話文辯得不錯,那要是用古文來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樣,先同桌試一試。(同桌練習,學生推薦兩名同學辯論。)
3、全班“齊辯斗”。男女色分角色辯斗。
4、小結(jié)明理,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得出觀察角度不同,看一個問題出發(fā)點不一樣,而結(jié)果不同。
師: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jié)論,其根據(jù)是什么?
師:兩小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師;從兩個小孩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五、學生簡介孔子,課后明理
1、學習第六段。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師:在兩小兒的辯論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之時,孔子來了,兩個小孩問道,“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文中怎么說?
師:孔子不能決也,同學們,你們來說說你們了解的孔子?
師:孔子這個古代博學多才的大家,面對兩個小孩的問題,他是什么態(tài)度?
師:同學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啊,如此博學的孔子也有難解的問題,所以天下有沒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師:沒有,因此,我們要像孔子學習。
師: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決也,你能說出正確的答案嗎?太陽離地球的遠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課件太陽地球圖片)
2、學習最后一段。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也采用反問句式,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tài)度,明確兩小兒的笑并無譏諷之意,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松的語調(diào),以表現(xiàn)小兒的天真可愛。
師: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就笑了說:“孰為汝多知乎?”,“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連起來就是?
師: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呢?
師:一起讀出小孩的活潑、天真可愛的語氣。
六、辯日小結(jié),誦讀全文。
師:這篇課文我們就講完了,從這學習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在求知時要實事求是的,最后請同學們帶著對兩個小孩的佩服,對孔子的敬仰,在優(yōu)美的古琴聲中再讀一遍課文。
七、板書設(shè)計:
一兒一兒
日初出近(大)遠(涼)
日中遠(。┙幔
孔子不能決也實事求是
陳寧
《兩小兒辯日》教案11
課題:兩小兒辯日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生字。
2.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法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么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shù)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作業(yè):熟讀課文
小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說說你的觀察結(jié)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yōu)槭裁礌幷摗?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nèi)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作業(yè):背誦課文
《兩小兒辯日》教案12
教學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1)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2)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題,并導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這個問題,便于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時歸納和小結(jié),啟發(fā)學生思考解決疑難的方法。
(2)根據(jù)各自己有的經(jīng)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提示學生采用適當?shù)姆椒,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2)選取適當?shù)膶W習方法,通過小組協(xié)作,疏通文章。
3.檢查學習效果。
(1)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2)復述故事。
(3)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斗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
(4)通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jié)果。
(5)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并適時點撥。
(6)借助媒體畫面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小組合作,弄清“辯斗”的觀點及理由。
(1)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nèi)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通過小組協(xié)作,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并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匯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并再次指導學生反復品讀。
(2)反復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3.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lián)系實際,理解題旨
1.解開“辯日”之謎。
(1)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2)通力協(xié)作,解開“辯日”之謎。
(3)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引導學生談?wù)搶Α翱鬃硬荒軟Q”的看法。
(2)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1.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1)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學習歷程”,啟發(fā)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獲和體會。
(2)通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jié)自己“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2.漫談體會。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2.向親朋復述故事,并聆聽他們的體會。
《兩小兒辯日》教案13
【教材解讀】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zhí)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斗,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人物、事情起因。兩小兒對于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著寫兩小兒憑借人們?nèi)粘I钪锌梢泽w會的直覺(視覺、感受)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后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chǔ)。
【學習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注釋、練習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感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過程】
課前:聊成語了解《列子 湯問》
1、課件出示成語
高山流水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杞人憂天
2、簡單地用一兩句話來說說你對這些成語的了解。
3、介紹《列子 湯問》。這些成語都出自一本書,這本書是《列子 湯問》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剛才的成語都出自這本書,這部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去看一看,說不定每則小故事都能給你很多的啟發(fā)。
一、談話導入,解題釋題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兩小兒辯日》,它也出自《列子 湯問》。
2、板書課題:這個課題中,哪個字我們需要特別關(guān)注一下?“辯”
3、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1、同學們,這篇文言文,我們從題目中基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這也是文言文學習的一種好方法。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看看文章是怎樣寫的?
2、打開課文,放聲讀,注意把課文先讀通讀順。
3、指名讀。(及時正音、停頓指導等)
4、文言文的斷句處理比較難,教師出示已標斷句的文章,讓學生再練讀。
5、齊讀。
三、再讀古文,理解內(nèi)容
1、古文讀通讀順了,但是古文的理解總是讓我們覺得有點難度。這節(jié)課上,我們繼續(xù)用學習《學弈》的方法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篇文言文讀懂。還記得我們學習《學弈》時用到了的辦法嗎?
歸納小結(jié):A、借助注釋,抓住關(guān)鍵字詞來理解
B、借助工具書,如《詞語手冊》、《字典》等
C、詢問老師或同學
D、多讀,把理解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好,我們就用上這些方法來學習這則文言文。
3、交流:
剛才看大家學習得非常認真,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你學習的結(jié)果。說說你關(guān)注了哪些字詞,理解了什么?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
A、這句話中關(guān)注一下:游(游學)、 故(原因)。
B、這句話還是這件事情的起因,交代了故事的人物。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A、抓住“以、去”這兩個關(guān)鍵字理解句子意思。
B、知道這是兩小兒的截然相反的觀點。
C、指導朗讀。
D、根據(jù)提示,試著背誦。
一兒曰:“我以( )去人近,而日中時( )。”
一兒以( ),而日中時( )。
E、指名背,齊背。
兩小兒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觀點,請你往下看,我們繼續(xù)交流。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A、抓。骸按笕畿嚿w、如盤盂、滄滄涼涼、探湯”等關(guān)鍵詞語來理解內(nèi)容。
“湯”在古代一般指熱水,如成語:固若金湯、赴湯蹈火等。
B、請你再讀讀這兩句話看,除了你讀懂了內(nèi)容,你還有其他讀懂的嗎?
引導學生從表達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文本解讀:
a、對比:初出——大如車蓋(滄滄涼涼);日中——如盤盂(如探湯)。
b、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如”的理解。
c、反問:此不為…………乎?
d、孩子聰明、善辯;
e、很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
——結(jié)合學生的理解,及時進行朗讀指導。
C、指導朗讀。
聯(lián)系上下文,感受當時的.氣氛怎樣?辯斗——“很激烈,雙方在辯斗,都想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觀點”。
D、這兩小兒的語言太精彩了,讓我們也來聽聽你們同桌之間是怎樣“辯”的。
角色朗讀(指幾組同桌來朗讀——分組角色——師生角色)
E、這兩段不僅語言精彩,而且也讓我們看到了兩小兒那自信、說話有理有據(jù)的形象。讓我們把這么精彩的描寫背下來吧。
一兒曰:“日初出( ),及日中( ),此不為( )而( )?”
一兒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為( )而( )?”
F、指名背,齊背。
好,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孔子不能決也。
從“孔子也不能決也!蹦憧闯隽诵┦裁?
A、辯論的問題很復雜。
B、孔子的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是啊,對于兩千多年了孔子和那兩小兒來說,這個問題他們無法解決,那對于現(xiàn)在我們的同學來說,他們辯論的最后觀點你知道了嗎?(不管是早上還是中午,太陽離我們是一樣遠近的。至于其中的科學道理,我們同學可以下課后自己去查找資料或翻閱相關(guān)書籍。)
面對孔圣人也無法判斷,所以兩小兒: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A、這句話中,好像難理解的字比較多,你們關(guān)注到了哪幾個?(孰、為、汝)
B、你們覺得兩小兒的笑是在笑什么?(孔子知識那么淵博竟然也會有不知道的)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C、你對這兩小兒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天真、可愛)
D、指導朗讀。
4、文章學到這兒,你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意思來說一說嗎?
。ㄗ杂烧f——指名說)
5、作業(yè)反饋
下面,我們看看課前我們所做的兩道題目,在學習好課文后,有沒有修改或補充的。
第一小題,大家借助了(注釋、詞語手冊),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吧。
第二小題,看看這兩句話的意思,自己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誰把你的理解讀給大家聽一下?
第三小題,你先看一遍,口頭完成一下看,我請同學來說說看。
第四小題,你課外摘錄了孔子的哪幾句格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四、回味“辯日”,課后延伸
1、同學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這則文言文,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布置任務(wù):課外把這則文言文熟練背誦。
《兩小兒辯日》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標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后習題。
3、搜集關(guān)于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背誦名言警句
或: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他也說過許多精辟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二、師引入文章
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
三、解題
(一) 師: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 生:兩小兒討論關(guān)于太陽的問題。
。ㄈ 根據(jù)題目,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四) 師梳理一下問題,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
四、解文
。ㄐ〗M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朗讀,匯報)
。ㄒ唬┝私鈨尚焊髯圆煌捶ㄊ鞘裁矗
1、 師:兩小兒對太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 生勾畫。
3、 反饋。
4、 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jù)下面的注釋理解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兩小兒各自的意見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饋:一小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6、 師板書: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ǘ┝私鈨蓚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師:兩個孩子爭論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們能找出這一段話嗎?
2、 找句子。
3、 反饋。
4、 師:你們能根據(jù)下面的注釋說說這一段話的意思嗎?生分四人小組學習。
5、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注意反問的提示朗讀)師板書:近大遠小、遠涼近熱。
6、 你對這兩個孩子的辯論有什么評價、看法呢?生應(yīng)了解到兩個孩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辯論的精神。(自以為有道理)
(三) 誦讀
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對比的感覺。抽讀,比賽讀,讀出互不相讓的感覺。
(四) 你們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自由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師.總結(jié)歸納:
1、 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xiàn)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2、 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jīng)隹;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p>
(五)深入了解孔子,樹立孔子形象。
1、 師:孔子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呢?兩個孩子又怎么樣了呢?
2、 生反饋:孔子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孔子的知識又很多呢?
3、 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么想?
4、 生: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 師.總結(jié)。學無止境。
五、背誦這個故事
《兩小兒辯日》教案15
【設(shè)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guān)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平臺,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yīng)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設(shè)計特色】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shè)計意圖】
一、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fā)現(xiàn)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么部首,兩邊像是什么?是誰聰明,事實勝于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guān)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認為這節(jié)課我們還應(yīng)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背誦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學釋疑
1、范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著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么。(生讀)感覺如何,有什么收獲?
讀不通順就是收獲,因為你已經(jīng)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范讀)聽懂些什么嗎?
(必要的范讀和領(lǐng)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tài)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lǐng)讀試讀
來,先跟著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lǐng)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后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jīng)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獲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么困難?
。▌偛糯蠹壹m出了一群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蠋熞寻盐恼潞妥⒔獍岬搅似聊簧(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著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合作匯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fā)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匯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
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xiàn)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
口頭敘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合作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
五、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huán)節(jié)是朗讀的基礎(chǔ),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wù)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么樣,并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yōu)秀演員和一名解說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并征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xiàn)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xiàn)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著說自己不行,先試著嘀咕一遍,試試再說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nèi)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對兩種現(xiàn)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自評自結(jié)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fā),由所查資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說一說: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么?
2、這節(jié)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huán)節(jié)?
3、本節(jié)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jié)才會有發(fā)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于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業(yè):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伙伴聽,并考考他們。(必做)
2、試著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溫故而知新。
(4)學而時習之。
(5)(簡單古文)
【《兩小兒辯日》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案01-11
兩小兒辯日教案01-24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選19篇)06-21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07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22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18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3-04
《兩小兒辯日》教案14篇03-11
《兩小兒辯日》教案(集錦15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