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執(zhí)教教師: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并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課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折圓紙片、同學之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圓的一些特征。這樣的組織教學,使整節(jié)課充滿了“做數(shù)學”的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現(xiàn)。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學生學習背景,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中去!北菊n例的教學設計還著力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的過程,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形象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數(shù)學能力。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56-58頁。
。ㄋ媒滩碾娮訏呙鑸D附后)
學情與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認識直線圖形和面積計算,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也為后面學習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打好基礎,是很重要的一節(jié)幾何知識的起始課。
小學生的思維多傾向于具體形象的特點,而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只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間觀念也正在形成之中,對幾何形體的特征感到抽象,雖然在一年級時他們已初步感知過圓,但還沒有建立圓的概念,也沒有掌握圓的特征。學生對于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nèi)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怎樣才能把這些抽象內(nèi)容變得具體形象呢?我以教材為依據(jù),針對教材特點,聯(lián)系我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自學能力較強、學生具有討論認真、善于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
紙圓、剪刀、線繩、課件
。A設做圓材料有:瓶蓋、硬幣、繩子、圓規(gu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引入課題
(1)提問: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到過圓形?
(2)欣賞圓
2、揭示課題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一堂課好的“序幕”如同“吸鐵石”,可以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讓學生通過“尋找圓、欣賞圓”,進而引出要學習的內(nèi)容,貼切、自然,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要,調(diào)動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及無處不在,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做圓
師: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圓規(guī),是——(畫不出圓的)可要是真沒有了圓規(guī),比如在圓規(guī)發(fā)明之前,我們就真畫不出一個圓嗎?今天,每個小組還準備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這些材料,試著畫出一個圓嗎?
。1) 展示學生做出的圓
(2) 讓學生匯報做圓的方法
【學情預設:1、將圓形的瓶蓋按在白紙上,沿著瓶蓋的外框畫了一個圓。2、在繩子的一端系一支鉛筆,另一端固定在白紙上,繩子繃緊,將鉛筆繞一圈,也畫出了一個圓】
2.畫圓
師:現(xiàn)代人們都是用什么工具畫圓?你會使用圓規(guī)畫圓嗎?
請大家用圓規(guī)隨意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并說說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認識圓各部分名稱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畫的圓剪下來,跟老師一樣把圓片對折后,打開,換過一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將折痕用筆描下來。
(1)認識圓心。
。▽W生折圓、匯報發(fā)現(xiàn))師:我們把折痕相交的圓中心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畫出圓心并標出字母o )請大家在你們的圓形紙上標出圓心,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2)認識直徑。
師: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條折痕用筆描出來,就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用字母d表示。(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直徑,并標出字母d )請同學們也在你們的圓形紙上畫出一條直徑,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師:在畫直徑時應該注意什么,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引導學生概括“直徑”概念,強調(diào)“圓上、圓內(nèi)、圓外”的區(qū)別)
。3)認識半徑。
(教師在剛才的基礎上畫出一條“半徑”)師: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學生畫半徑,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徑概念,課件出示,強調(diào)“任意一點”。)
。4)(課件出示)練習:判斷下面的線段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為什么?
$2$2$2$2$2$2$2$2$2$2
4、探究圓的特征。
。1)猜想
師:請你仔細觀察手中的圓猜想一下:圓可能會有哪些特征呢?
(2)驗證
活動要求;①折一折:將學具圓對折,對折后,兩個半圓是完全重合的,打開,再變換不同的方向,繼續(xù)對折這樣4-5次。②看一看:仔細觀察折痕③畫一畫:在圓上描出折痕④想一想:這些折痕有什么規(guī)律⑤量一量,測量一下折痕的長度,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圓上。⑥議一議:在小組內(nèi)和伙伴們說一下你的觀點,他們同意嗎?
$2$2$2$2$2$2$2$2$2$2$2$2$2$2$2(3)結論:在同一圓內(nèi)(或等圓)有無數(shù)條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2倍,也就是“ d = 2r 或 r = ” 。
(4)(半徑、直徑關系)練習:課本P60第2題。(課件出示口頭練習)
【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的、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此外,引導學生探索、挖掘問題的根本原因有助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三、聯(lián)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1)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
(2)半徑3厘米的圓比直徑5厘米的圓小。( )
。3)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
(4)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 )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設計意圖: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得到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的練習學生樂于參與,也有實效。】
四、談古論今,感受圓文化
1、古人眼中的圓
談話: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道:“圓,一中同長也”。學完了今天的知識,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
【預設一:一中就是指一個圓心。
預設二:同長指半徑一樣長,也可能指直徑一樣長。】
師:其實我國古代這一發(fā)現(xiàn)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聽到這里。同學們感受如何?
2、現(xiàn)代社會的圓
總結:從古到今,正因為有了圓而使生活變得格外多姿多彩,我們無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沒有了圓,將會是什么樣子,這些不正是圓的魅力所在嗎?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
【設計意圖:數(shù)學是一門科學,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挖掘數(shù)學獨有的文化本性,凸顯數(shù)學強烈的文化特質(zhì),構建現(xiàn)代的數(shù)學文化觀。】
五、全課總結,反思圓知識
1、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03-08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20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1-02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9-20
圓的認識的教學反思(精選20篇)06-24
《圓的認識》的教案設計(通用10篇)01-06
課文《圓的認識》教案設計(精選10篇)01-07
《圓的認識》教案設計(通用10篇)01-06
圓的認識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