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第七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
第七課時
本節(jié)課教學時我主要運用操作實驗法、引探發(fā)現(xiàn)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多種方法,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操作實驗、觀察、猜想、發(fā)現(xiàn)推導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全過程,從而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嘗到成功的 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fā)展。然而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要注意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教學中,我先通過切開一個長 3厘米、寬 3厘米、高 1厘米的長方體和棱長為 2厘米的正方體,看看它們各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引入計量體積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用切開的方法來計量物體的體積的。于是我給了學生若干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放手讓學生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并把長、寬、高的數據填入表 格中,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一排要擺幾個小正方體,要擺 幾排,擺幾層,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體。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 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這一內容,比較 抽象,教材中用 6個小正方體讓學生擺,只能擺 3種,不利于學生找出規(guī)律。我大膽地讓學生用12個小正方體擺,學生擺到了 8種,并記錄整理數據,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更有利于學生悟出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這樣做可能有人認為費時,但我認為 這樣做值得,因為這樣做能讓他們在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認知水平,提高了學習能力。最后,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這種實際操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數學的吸引力。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第七課時】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05-07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教學反思05-0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06-1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1-2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05-02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