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歷史課如何讀書的教學反思
我校學習洋思教育已有一年了,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梢妼W習洋思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其大量的歷史素材需要我們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從教會學生“讀書”入手。
這里的“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背”!白x”是帶著問題去熟悉知識,理解教材,學生記下的內容應該是“活”的,這些“活”的知識會讓學生在今后的考試或運用中靈活自如!氨场笔遣活櫧滩暮x的“硬啃”,學生勉強記下的一點內容也是“死”的,不久就會煙消云散,對學生今后的考試和運用不會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應該如何去“讀”,怎樣“讀”才更有效率?簡而言之,讀好歷史書就是做好“粗讀”和“細讀”整篇文章。“粗讀”就是讀整本書、整個單元、整節(jié)課的層次和結構:這本書一共寫了哪幾個單元?這一單元一共寫了哪幾節(jié)課?這一節(jié)課一共寫了哪幾個問題?即我們得先抓住教材的基本思路和線索。就好比是我們自己在構思一篇文章的時候,總會列個提綱,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其實教材也是按照這個規(guī)律來編寫的,我們的考試題目(特別是主觀題)的命題也是這樣的思路。一旦我們抓住了編者的思路和線索,就好比是在旅行中找到了地圖?芍^把課本由“厚”讀“薄”了。這一點是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所謂“細讀”,就是在“粗讀”的基礎上,深入到教材的具體內容,把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搞清楚,讓你剛剛掌握的這些結構豐滿起來。每一個問題都會有它的前因后果,都會有它的經(jīng)過,這些都需要我們從細部了解和掌握,可謂把課本由“薄”讀“厚”。
如果把書比為一棵大樹,“粗讀”就是樹干和大的樹枝,“細讀”就是哪些細枝和茂密的樹葉。就拿七年級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舉個例子吧,這一課講的是商鞅變法,那我們就要從變法的原因,經(jīng)過,作用及意義來學習教材用了三個子目來描述,分別講了這些問題:1、鐵農(nóng)具和牛耕的使用,2、著名的都江堰,3、商鞅變法,顯然,1、2兩個子目屬于原因,3是經(jīng)過,作用及意義。這就是這個知識點的線索和結構,至此已經(jīng)達到“粗讀”的目的。
接下來,圍繞每一個具體問題深入閱讀教材。比如“鐵農(nóng)具和牛耕的使用”,通過閱讀,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鐵農(nóng)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chǎn)并出租。他們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nóng)民,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要求變法。這就是商鞅變法的原因了。至此我們掌握了教材的內容,細讀的任務就完成了。
在課堂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談談歷史課如何讀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04-29
如何有效地開展歷史課教學04-29
談談如何學好英語05-04
歷史課后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3篇)06-11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03-18
以情激學-談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04-29
如何教學反思的范文04-28
談談如何寫作文05-01
談談如何激勵學生進步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