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1
《小車的運動》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是學生在學習了《運動的方式》的基礎上,對小車在平面上運動展開的具體探究活動。小車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許多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玩過小車。在教學中讓學生對“小車運動快慢”提出各種假設,如與拉力的大小有關,與小車的重量有關,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等。以假設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在交流中制定完善科學的研究方案: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利用“控制變量法”對“小車的運動”進行研究。這是又一對比實驗,強調對實驗條件的控制,突出一個不一樣的因素,控制其他的因素盡量達到相同,這樣做出來的實驗結果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才有說服力。
怎樣讓學生得出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呢?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具袋里準備的東西很不實用,無法明顯地觀察到實驗結果,而且有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只顧玩而脫離老師的指揮,因此,我找來相關的材料帶領學生一起完成實驗。
在我提出“怎樣才能讓小車開得更快”這個問題后,一個同學的回答比較啰嗦,而我沒有再耐心引導直接讓他坐下了,課后想想覺得自己可能引導得還不夠,導致學生的回答不太準確。
課后,我反思了一下,應該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nèi)ピO計活動方案,讓他們在沒有現(xiàn)成的活動器材的條件下如何尋找替代品而不影響活動效果,這樣,我不但輕松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這才是科學課的最終目的。
科學探究的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必須緊密結合學科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nèi)化形成,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的。在這個探究活動中,是按科學探究的“猜想――設計方案――動手實驗――結論、思考”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探索的學習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xiàn)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在親自動手操作、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對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及評價時機的全程化,通過多次的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充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評價功能。通過師生互評,使老師和學生真正的溝通,達到“最佳狀態(tài)的心靈交匯”,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引領者。其次下課鈴聲并不意味著學生探究活動的結束,我們要使研究科學、探索科學的方法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讓學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運用這種科學的研究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實驗做得比較順利,但我覺得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系統(tǒng)的,而不應該是零零碎碎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單元伊始對本單元做細致的分析,只有自己做到把知識連為一個整體才能在教學中影響學生。
《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2
《小車的運動》是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從低段進入中段的一個開始,學生通過半年科學課的學習,具備不太多的科學知識、學習方式和邏輯思維能力。我通過對本課教材多次的研讀和上課后,感觸較深。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注重教師引導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失去興趣的學習是沒有生機的。為此《小車的運動》的設計在導入部分,首先讓學生觀察桌子上的小車是靜止還是運動的狀態(tài),然后提出問題:“你有什么辦法使小車運動起來?”引導學生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車運動起來的原理。學生對探究產(chǎn)生興趣后,教師應該要保護和利用學生的探究欲念。教材中把“掛幾個墊圈,剛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與“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研究,但在試教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安裝小車時就已經(jīng)在研究小車的運動了,學生既然感興趣,我就順水推舟把“掛幾個墊圈,剛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與安裝小車同時進行。這樣做既能保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能分解“拉力與小車運動”的實驗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教師在科學課教學中,恰當?shù)、正確的引導作用仍然很重要,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在讓學生明白小車的安裝注意點時,我問“要讓小車開得又快又直,你有什么決竅?”學生雖然知道繩子的長短與小車的運動距離有關,但是對繩子太長了也不行卻缺少一些感性的認識,于是我就演示給學生看,通過演示實驗學生馬上明白了怎樣做這個分組實驗了。
二、課堂上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氛圍,注重小組合作
通過《我們的小車》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不僅單純是形式上、時間上的分配和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化,最根本的應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如果在課堂上把時間更多地給了學生,教師的講解少了,學生的活動更多了。這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但這并不能說明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了,而應更多地關注教學中是否發(fā)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學生是否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是否主動參與了課堂的活動,是否把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關系處理得恰當。我認為應以學生的思維作主體,教師要換位思考,關心學生想些什么,可能會有哪些問題,同時考慮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思考什么,獲取什么,如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念。而不是簡單地憑經(jīng)驗來安排各環(huán)節(jié)學生去做些什么。在學生制定實驗計劃時,要求學生分工明確,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完成計劃,定出本小組實驗的步驟;然后分組匯報,這里老師不用去評價其中的不足地方(如墊圈該怎樣掛、如何分工等等),而是組織學生相互傾聽,引導他們置疑和補充,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學生在實驗后的歸納總結匯報時,要求大家認真傾聽,相互置疑補充,因為學生在表達時,往往是語言不規(guī)范、抓不住要點,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結論是心里明白,但說不清楚,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這時教師尊重學生的看法,并將他們結論中的要點板書出來,最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研究發(fā)現(xiàn)歸納完善。最后孩子們輕松地得出了結論:拉力可以使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地越快。
總之,我認為上好一堂科學課,除了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外,更應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解決了問題,是我們小學科學課要追求的本質。課堂時間是短暫的,課堂上我們不能只是追求一種形式上的東西,應該要重視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引領我們的孩子走上正確的科學探究之路的。
《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3
《小車的運動》是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物體的運動》中的第4課,本課以學生們喜愛的玩具——小車為話題,按照“問題——假設——實驗——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對小車在平面上的運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問題“一輛載重小車行駛的快慢與哪能些因素有關”進行探究。這是建立假設后,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收集證據(jù)的一節(jié)課。在課前我深入分析了教材與學生已有知識、能力準備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經(jīng)歷了課上的探究過程。雖然本課的目標明確,路線準確,但在課上卻仍然出現(xiàn)了一些紕漏,現(xiàn)將我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放得有度、收而不難
本節(jié)課我首先是讓學生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問題而引出課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然后又讓學生自己猜測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已經(jīng)非常的高了。在這樣好的基礎上我不再是像以前那樣由教師講一個實驗讓學生做一個實驗,而是為學生準備了充分的實驗材料(小車、砝碼、秒表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并且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從而得出結論。我的本意是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實驗能力。可結果是雖然學生們一個個興趣高昂的進入了探究活動但每個小組都在設計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由于各個小組探究的內(nèi)容不完全相同,導致我不能全班性的進行引導和啟發(fā),只能一個小組一個小組的進行幫助與指導,浪費了許多時間。現(xiàn)在想一想如果當時我能先把一些重難點問題提出來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fā)后再讓學生設計實驗效果一定會更理想。這都是因為我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放的太大而造成的。希望同仁們引以為戒,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腦是必不可少的,但放手時一定要放的有度,即要放的出又要收的回。
二、注重學生的匯報與生成問題的及時解決是《預測》教學反思
《預測》是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技能訓練單元”中的第二課。本課是學習科學預測,所謂科學預測,不是隨意猜想,而是立足于證據(jù)和經(jīng)驗;本課重點不是預測了什么,而是預測要有根據(jù)。我教學本課的基本思路是:先知道什么是預測,接著準確區(qū)分預測與推理,然后通過實踐理解準確科學的預測需要有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最后在有控制條件的要求下動手進行預測。
大家在觀摩時看到了,我的設計有成功之處,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出現(xiàn)了許多紕漏。為了能給各位同仁提供借鑒,現(xiàn)將我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希望各位與會老師能夠從中吸取教訓,創(chuàng)造出省時、高效的科學課堂。
一、教學設計的優(yōu)點:
1、深挖教材內(nèi)容。
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教材不是全部,是供教學的例子,但是教材上的例子大都是精華和典型,如何用好教材必須先鉆研,即挖出教學目標,挖出重難點,挖出層次,挖出每個探究活動的意圖。比如教材中的三個動手探究活動:“吹紙吹乒乓球”、“粉筆下落”和“食鹽溶解”,雖然都圍繞“預測結果”“預測根據(jù)”“預測驗證”三個活動有序展開,但每個探究活動又各有側重,不是簡單的重復。所以我在設計時,挖出了教材的“精華”,精心選擇了“吹乒乓球”和“食鹽溶解”兩個活動,并把三個不同的側重點溶入了兩個活動中。
2、增加有效內(nèi)容。
在突破難點時,我增加了“抬頭看到天上有烏云,有人說:‘要下雨了’”、“河南義昌大橋因運輸煙花爆竹車輛爆炸引起橋面垮塌”等四個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促進學生準確地區(qū)分“預測”與“推理”。在引課和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我增加了兩次“吹蠟燭”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準確預測,必須有豐富的經(jīng)驗積累。
3、精減重復內(nèi)容。
教材中有一組預測活動,分別是“在兩線間隔5厘米的紙中間吹氣”、“對著漏斗吹乒乓球”和“植物摘掉所有的葉子后會怎樣”。其實這三個活動是并列的,都是讓學生明白缺乏足夠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往往會預測不正確。而“植物摘掉所有的葉子后會怎樣”雖然可以預測,但很難在課堂上看到實際結果,所以我果斷地舍棄了這個活動。
教材中安排的“粉筆下落”預測活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預測活動的三個組成部分:預測內(nèi)容、預測依據(jù)和預測驗證。而“食鹽溶解”活動,既包含“懂得預測要有正確的根據(jù)”之目的,也蘊含著測活動的三個組成部分,所以我只保留了“食鹽溶解”的活動,把這兩個活動目的都滲透在這一個活動之中。
4、改變活動內(nèi)容。
教材上通過“雞蛋圖”,既引出了預測的概念,又引出了推理的概念,但我覺得本課的主題是“預測”,所以為了突出重點,我將“雞蛋圖”改成了“吹蠟燭”引出“預測”,又通過學生熟知的“天氣預報”引出“預測”概念,并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出示兩則日常實例,以辨析的形式,引出“推理”的`概念,突出了教學內(nèi)容的主次,精準的把握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在引課時,我用了“隔著燒杯吹另一側點燃的蠟燭”活動,學生有了簡單的感性經(jīng)驗積累,所以我把預測“吹紙”活動變成了進一步預測“隔著方形的盒子吹另一側點燃的蠟燭”的活動,體現(xiàn)了預測要借助個人經(jīng)驗,進而為達成“如果只依據(jù)個人經(jīng)驗進行預測,未經(jīng)科學證實,往往會出錯”的下一個預測“食鹽溶解”活動做鋪墊,這樣一步步使學生認識了什么才是科學的預測。
二、教學中的不足
1、時間分配不合理。
時間分配的不合理性體現(xiàn)在課堂延時10分鐘。在引課時,我的語言不到位,“預測”概念的引出過于迂回,耗時較多;在做“食鹽溶解”時,學生的預測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造成拖沓,環(huán)節(jié)不緊湊;吹蠟燭時,沒有一次性成功,略顯耗時。
2、面向全體學生落實不到位。
上課時只注重了幾位思維活躍,敢于發(fā)言的同學,而忽略了大多數(shù)學生,直至下課時,也有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這是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決不允許出現(xiàn)的。
3、語言缺少激勵性,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夠。
我的教學語言缺少激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課堂氣氛不活躍。這一點是我今后的教學必須努力改進的。
三、值得思考的問題:吹滅蠟燭不成功,原因是什么?
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課堂上的每一個實驗,在課前我都是要提前做的,其中也包括“吹蠟燭”的實驗,這個實驗在課前我試做過多次,都成功,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肺活量小,怕實驗失敗,曾找過不同的學生進行實驗,但都成功,即使肺活量小的學生,也不會吹過兩次就能吹滅?墒窃谟^摩課上,連我都沒能吹滅,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找到實驗失敗的原因,還請各位參會同仁給我指點迷津,在這里我先謝謝了!
一節(jié)課的升華不該忽視
因為在設計實驗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本節(jié)課我只讓兩個小組進行了實驗匯報:一個是第一小組完成了實驗匯報了實驗結果,我對第一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了肯定和好評激勵了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另一個匯報的是第六小組他們在實驗時出現(xiàn)了新的生成問題“砝碼落地了而小車卻沒有行駛到終點”導致實驗沒有完成,我?guī)椭麄兎治隽藛栴}產(chǎn)生的原因也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墒窃谶@時由于時間關系我卻忽視其他2個沒有完成實驗小組的匯報,沒能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我都不知道沒有完成實驗的原因是什么現(xiàn)在想來真的是追悔未及,所以我認為科學課上的實驗無論完成與否能要讓學生匯報,由其是沒有完成實驗的小組更應該匯報沒有完成的原因這樣才有利于我們幫助學生對新的生成問題的分析解決,不能只注重完成的結果更要注重未完成的原因。
三、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探究課,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應該是學生積極性非常高、非常喜歡上的一節(jié)課,可在實際中仍有的小組的組員充當“看客”不愿參與,沒有真正的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當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時只是提醒他們要參與活動沒有更好的處理這個細節(jié),如果在當時我能給這樣的同學布置一個活動任務并且在實驗結束后師生談收獲時我能把這樣的問題拿出來再次強調,或者效果就會好很多,現(xiàn)在想想真是很可惜沒能對細節(jié)問題處理好。在今后我一定要注重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態(tài)度讓他們喜歡參與喜歡動手。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創(chuàng)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與內(nèi)化。同時我認為每節(jié)課細節(jié)的處理一定會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希望大家都能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反思到的不足,可能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希望名位與會的老師多多提出批評建議,謝謝大家!
《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4
《小車的運動》是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缎≤嚨倪\動》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識,推和拉能夠產(chǎn)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為了讓學生研究我讓學生準備了科學材料袋,里面有《小車的運動》這節(jié)課需要的零件。我怕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始,我讓學生把零件都放進桌洞里。一開始,我讓他們效仿的課本上的一位同學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學。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與方向。做完這個試驗后有位同學說: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沒把我拉起來。另一位同學說他的力氣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動我。這就讓他們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讓學生把坐小車的零件拿出來,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先把小車拼裝好,拼裝小車的時候有某些動手能力差的同學犯難了,這怎么安?這個細線怎么系上。窟@些曲別針怎么才能掛到線上呢?我對其一一進行了指導。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對小車速度的影響時,課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心也強。我還沒說完學生就開始動起來了,全體同學就等著做這個實驗了。我讓他們仔細看了看實驗說明的步驟,看著步驟做實驗,同學們都樂此不彼的做了起來,“呀,我的小車跑的好快啊,掛一顆曲別針車子直往前動一點,掛到六顆的時候車子一下子就跑到了桌子邊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個問題,李帥同學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車上,車子不僅沒動,反而被壓的車輪都掉了。但是后來他重新組裝好之后,又在曲別針的上面加了一塊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終于拉動了。
最后,孩子們輕松地得出了結論:多加一塊橡皮力可以使載著水杯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地越快。課后,我興奮不已,我為學生的聰明和善于思考而興奮。我茅塞頓開,我應該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nèi)ピO計活動方案,讓他們在沒有現(xiàn)成的活動器材的條件下如何尋找替代品而不影響活動效果,這樣,我不但輕松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這才是科學課的最終目的。
【《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車的運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4-04
《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教學反思范文05-09
《1、小車的運動》教案02-27
五年級科學《電動小車》教學反思06-02
靜止與運動教學反思07-06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12-04
《物體的運動》教學反思01-12
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10-06
“反沖運動 火箭”教學反思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