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教學反思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白灾、合作、探研”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的學習方式,它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小組學習和全班學生的群體作用。由于我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節(jié)課的字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彌補這個缺陷,小能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并通過讀一讀,圈一圈、比一比的方法來識記生字。這樣,全員積極參與活動,照顧了全體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積累,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在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中的重難點,如表演媽媽和“我”輕輕地做事,教學也就顯得輕松了許多。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課堂應成為關注人,充滿生命力的過程與空間。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和學生成了和諧互動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如在朗讀時,“是你們先讀,還是我先讀!薄捌渌瑢W和老師一起當評委?”這些具有親切的語言,真正把教師融入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平等的良好氛圍,對全體學生的關注與尊重、鼓勵與贊賞、引導與幫助,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思考、識字的興趣,做學生紿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師生是教學的參與者,他們真誠敞亮自己,彼此欣賞,互相悅納。學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時受到關愛、激勵、鞭策和鼓舞,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這種人文關懷使教學處處充盈著奔涌的激情。這些是師生對話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在互動對話中,師生參與對語言文字的`誦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實踐,談見解,磋感受,挖掘語言的人文底蘊,求得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共振。語文社S版一年級上冊的《輕輕地》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爸爸昨天上夜班,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拔摇焙汀皨寢尅陛p輕地起床,輕輕地穿衣、過路、說話,怕影響爸爸休息的事。
一年級教學反思2
《輕輕地》這篇課文寫的是媽媽和“我”起床了,看到下了夜班睡得正香的爸爸,我們輕輕地穿衣、輕輕地走路、輕輕地說話,怕吵醒爸爸,充滿了和睦的家庭氛圍,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學理解本篇課文的時候,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關鍵。
在教學《輕輕地》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積累,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在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中的重難點,如表演媽媽和“我”輕輕地做事,教學也就顯得輕松了許多。當學生已經(jīng)熟讀了課文并且理解了“輕輕地”的含義,情感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了很多很多:媽媽下班了在喝茶,我要輕輕地說話不能打擾媽媽休息;爸爸上班累了一天了我要輕輕地做我自己的事不能打擾他?粗瑢W們已經(jīng)能夠認識到體會家人工作的辛苦并能夠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讓同學們互相評價完畢之后,此時我進一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評價課文中的'小朋友,這下子同學們已經(jīng)從自己的生活中有了一個情感的體驗,他們就會結合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領悟課文,已經(jīng)不再需要教師以聚居區(qū)引導了。
因此,理解課文,感悟情感,聯(lián)系生活,適度放手讓學生自說自悟才是最重要的。教師只要抓住關鍵問題提問就可以了。
一年級教學反思3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學低段的數(shù)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shù)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shù)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nèi)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fā)現(xiàn),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shù)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復多次,也不能達到10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nèi)容時,要積極設置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jīng)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著重啟發(fā)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蘊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shù)學道理,即:已經(jīng)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松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置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shù)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對性,及方位存于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后,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后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shù)她是第3,從后面數(shù)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后,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shù)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
一年級教學反思4
最新修訂的《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shù)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一)。”我個人認為,教學中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它們的教學理念沒有變,都是在圍繞新的課程理念在實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
現(xiàn)我們正在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摸索與探究,作為最基礎的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效果的高效,現(xiàn)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先學后教。有意識創(chuàng)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觸碰到相關知識點,由此展開對新知的探究,教師只需在旁引導、指點即可,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必過分擔心學生是否能行,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兒童,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這其中就包含著大量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特別是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一)》。因此,只要組織引導適當,學生定會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課堂的開始,并沒有急于講授,而是通過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滾一滾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學生在觀察、交流之中就發(fā)現(xiàn)了各種圖形的特征,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后放到一起數(shù)一數(shù),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自己感悟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yǎng)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二、以學定教。課堂教學要根據(jù)學生學習需求、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方式,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靈活調(diào)整課堂教學方法,把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動態(tài)融合。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要想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創(chuàng)設好的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和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動手操作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的環(huán)節(jié):
1、學生閉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禮物,判斷它的形狀并說一說它的名稱。用游戲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這樣能使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這一組活動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2、最后一個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玩搭積木游戲,學生們“玩”得非常開心,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學生討論交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從搭積木中學生能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明白了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么不一樣等,也發(fā)現(xiàn)平面與平面的接觸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則不行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令學生始終在輕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shù)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一年級教學反思5
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動作要領到底要不要講得那么細,課中的分解動作練習有沒有必要?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學習了動作要領之后,動作相反不協(xié)調(diào)了,變形的動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不利的。
怎樣才算是一堂好的體育課?記得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教研員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提出了現(xiàn)在的體育教學有些教師還是以競技項目為主,以增強體質(zhì)為教學目標。
現(xiàn)代教育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yǎng)獨立從事科學鍛煉身體的能力。于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xiàn)多項轉(zhuǎn)變:由“重視學會”轉(zhuǎn)變?yōu)椤爸匾晻䦟W”;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zhuǎn)變?yōu)椤爸匾曮w育能力的培養(yǎng)”;由“重視技能掌握”轉(zhuǎn)變?yōu)椤爸匾暻楦畜w驗”。于是在教學中就出現(xiàn)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么,運動技能蕩然無存,教師和學生輕輕松松在歡笑中下了課。試問學生的能力得到發(fā)展了嗎?學生的體能得到鍛煉了嗎?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班級人數(shù)眾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里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里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特別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yè),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己到處轉(zhuǎn)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huán)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好幾個班上課。學生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項目。高喊了幾年的素質(zhì)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打轉(zhuǎn),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范等等。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只有全盤接納,待到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不管怎樣,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
一年級教學反思6
從五年級一下跳到一年級,感覺有些不太適應,原先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等都不管用了,兩個月的教學讓我感觸頗多。
班里51個孩子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什么樣的孩子都有。其中有一個孩子比較特別,他來自貴州,從他的各方面看得出來他的家境不太好,他跟他爸爸在云和打工,媽媽在老家,爸爸為了生計整天上班,晚上還加班,不上學時就扔他一人在家里,沒人管,也沒人關心,所以他總是那么的好動。上課時,不是動邊上的同學,就是低頭在玩東西,什么東西都是他的玩具,甚至把凳子上的螺絲也擰下來玩,擰完了自己的擰別人的。下課不是打這個就是打那個,要不就拿別人的東西。抽他讀書時聽不見他的聲音,天天回家的作業(yè)都是空白的收上來的,讓他回家讀書讓家長簽字對他來說他有不簽的特權。這樣的孩子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剛開始,我用對付五年級學生的辦法去治他,讓他站著上課,從他自己的座位一直站到了我的講臺前,前站站后站站,一點也不管用。后來我就用罰,罰他讀書,罰他寫字,把他留下來,發(fā)現(xiàn)還是不管用,唉,還真是難對付的主。
怎么辦呢?我尋思著。一次在辦公室里看見一個同事拿著一張五角星貼紙,突然我發(fā)現(xiàn)其實是我自己的方式不對,是我自己還沒調(diào)整好自己的角色。第二天我就去買了一些五角星貼紙,上課我也改變了以嚴治班的'方式,感覺自己有點像幼兒園的老師了。我對他說如果他一節(jié)課不動別人或者不玩東西,老師就獎他一顆星,下課沒人告他狀就獎他一顆星,能讀一課的拼音獎他一顆星,作業(yè)交來獎他一顆星,這方法還真管用,一天下來他得了三顆星,他高興,我高興,其他小朋友也高興。同時他做得好的地方及時表揚,有進步給予表揚,一段時間表下來,發(fā)現(xiàn)他進步還真不小,F(xiàn)在雖然他還是比別的孩子好動,但比剛開學那段時間好多了,學習也進步了少,每次抽他讀書他也都會讀了,個別不會讀的我就讓小老師課后教他讀,這樣他挨批評少了,受表揚多了,學習興趣也大了,人也開朗了不少。這真是奇妙!
這個孩子的轉(zhuǎn)變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老師,要讓孩子適應你的教學,首先你自己先要調(diào)整好自己,去適應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生活,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多表揚少批評,對孩子至少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很管用的。
【一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教學反思05-07
一年級教學反思04-04
一年級朗讀教學反思04-28
一年級寫字教學反思05-02
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05-02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04-30
一年級《紀念》教學反思04-30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4-20
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04-09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