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參觀遼寧省博物館心得體會
2010年11月26日我們班的全體班委同學參加了研究生部組織的學生干部培訓活動——參觀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后,辟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稱為“國立沈陽博物館”。1948年沈陽解放后,對該館進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遼寧省博物館藏品總量達11.2萬件,以遼寧地區(qū)考古出土文物和傳世的歷史藝術(shù)類文物為主體,藏品分為考古、書畫、雕刻、陶瓷、絲繡、服飾、銅器、貨幣、漆器、景泰藍、家具、古生物、少數(shù)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類文物,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收藏體系,其中尤以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碑志、明清版畫、古地圖、清李佐賢《古泉匯》著錄的歷代貨幣等最具特色和影響。 在講解員的引領(lǐng)下我們了位于三樓的遼河文明展廳。第一展廳,遼河文明展之“文明曙光”。 一般來說,凡有山水之地,適合種群生存,都有原始部落氏族聚居,再經(jīng)過經(jīng)年繁衍遷徙,逐漸擴大生存空間,形成統(tǒng)一的王朝和國家。 第二展廳,遼河文明展之“商周北土”。自公元前周族的興起,使原先的商裔殷民部分東遷遼東的周封燕地,繁衍生息。 第三展廳,遼河文明展之“華夏一統(tǒng)”。自秦漢華夏一統(tǒng),遼河流域納入中原王朝版圖。魏晉以降,中原王室衰敗,五胡亂華紛紛入主中原,帶來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為華夏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終迎來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隋唐盛世。 第四展廳,遼河文明展之“契丹王朝”。契丹,遼國族名,是中國古代東胡民族的一支。契丹其意為鑌鐵和刀劍,這個族名最早見于《魏書》中。關(guān)于“契丹”一族的衍生,《遼史地理志》還有“白馬青牛生契丹”的傳說,就是說兩個以白馬和青牛為圖騰的氏族部落互相融合,逐漸衍生和發(fā)展成為契丹部落至契丹民族。 契丹部落于公元916年建立帝國,其內(nèi)部分為八個部落,大部落酋長稱為“大人”。由此八位大人互推一位首領(lǐng),處理有關(guān)部落間的大事,任期三年。時當選為首領(lǐng)的耶律阿保機利用一次盛大宴會招待其他七位大人,并用伏兵把他們干掉,使八大部落合并為一。耶律不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的“可汗”稱謂,學中原漢人采用皇帝稱謂。稱他的帝國為契丹帝國,不久改稱遼帝國,定都臨潢(熱河林西),被稱為上京。北方游牧民族有固定的首都,始自遼帝國。 契丹,西方音譯為震旦,曾經(jīng)一度被西方認為“契丹”就是中國,因為契丹自統(tǒng)一塞北后,向東征服渤海王國,建立了當時疆域遼闊的遼帝國,其統(tǒng)治達到陰山之西,影響力直到天山。 第五展廳,遼河文明展之“滿族崛起”。關(guān)于滿族的先世,在中國歷代史書中均有記述。先秦時代,有肅慎地,稱“肅慎人”(樹身人)。因為他們喜歡生活在遼東及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地的大山中漁獵,在山洞和樹洞上“以身樹居”,因此“肅慎”可能皆因于“樹身”的音譯。后經(jīng)過和鮮卑族及其他民族的不斷融合,形成宋代占金國統(tǒng)治地位的完顏部,清代的滿族。 遼博三樓的五個展廳展示并介紹了歷史上曾經(jīng)生活在遼河流域“遼寧”的各個民族的歷史。 遼寧省博物館有著較好的基礎(chǔ)和廣闊地發(fā)展前景,它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對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都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活動在老師們精心安排下,使我們廣大學生干部都收到了很好的精神文化熏陶,達到了預(yù)期的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種參觀性質(zhì)的培訓活動,來深入了解我們偉大祖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參觀遼寧省博物館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參觀博物館08-24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9-10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4-26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0-18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02-17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02-15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1-25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4-27
參觀國家博物館心得體會09-05
關(guān)于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