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與朗讀的心得
語文教學,本身就是通過語言作為媒介來進行的,他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掌握。正是由于這種語言源泉的不斷輸入,學生不停的接收與接受,使知識得以積累,并得以發(fā)揮,在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之中,充分顯示語言的巨大威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又成為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主要手段。在教學中,語文教師駕馭語言能力的高低,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能力,對深化教學改革,大幅度提高學生素質,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語言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主要工具。我們知道,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而作為傳遞者,其主要手段是語言。任何教學內容,總是要依靠口頭講授的語言來完成。事實證明,成功的教學,常是以教師能深入淺出的講清問題,語言規(guī)范符合職業(yè)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語言具有最優(yōu)的信息輸入功能,就必須提高自身語言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語言又是制約教學效率和結果的主要因素。因為,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規(guī)范性、啟發(fā)性、教育性、藝術性等職業(yè)性特點,由于教師所掌握這些特點程度的不同,就出現(xiàn)了教師語言能力的不同。所以,語文教學中語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和質量。
如果說,語言是教學中的“紅花”,那么,朗讀便是這朵紅花上的綠葉。
朗讀,作為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有它特殊的功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借助朗讀,把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態(tài)度和感情融進字里行間,從而表露出作者的觀點,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愛什么、恨什么,它比一般的語言更能使人入情入境,這種用朗讀傳遞情感,觸發(fā)情感,引起共鳴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企及的。
因此,朗讀時較高形式的藝術教學語言,他首先具有美的特征,是“音美”和“意美”的統(tǒng)一體,它可通過和諧悅耳、輕松活潑、深沉莊重、和仄和韻、變化整齊的特點,表現(xiàn)出語言和思潮的豐富多彩和起落變化,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情感和想象活動能力得到培養(yǎng)。其次,他的富有情感、恰當停頓,不僅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又起到突出重點的作用,給學生以反饋的機會。
當然,內容與形式的不同,也會形成教師不同的組合而構成的語言風格,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而是提倡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較高水平的語言能力和朗讀能力,以達到學生能夠準確無誤的吸收知識的目的,提高教訓質量。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與朗讀的心得】相關文章: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04-29
淺議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04-30
淺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4-28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朗讀法04-3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04-30
語文教學中的普通話朗讀芻議04-30
試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
重視朗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5-02
淺說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之功夫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