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課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研討課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討課心得 篇1
在5月29日和30日,我參加了由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吳正憲工作站的“畢業(yè)班復習專題”研修活動。在此次活動中,認真聽了宋虎軍老師執(zhí)教的《用分數解決問題的整理復習》、鄔文斌老師執(zhí)教的《平面圖形的整理復習課》、齊鑫老師執(zhí)教的《比與比例的整理復習》、吳正憲專家示范的《數的整除整理復習》的四節(jié)整理復習課,以及吳正憲老師針對六年級的教材梳理解讀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大版塊內容。本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現就此次活動的體會總結如下:
在活動的四節(jié)課中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齊鑫老師的知識樹,吳老師的知識框架圖等等都把平時所學的零散的知識連續(xù)起來,讓孩子對所學過的知識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前我也帶過畢業(yè)班,在進入復習的階段,只是在不斷的做題,沒想到將學過的相關聯(lián)的知識做成知識樹,然后對樹上的每一個枝干或每一片樹葉進行研究。
當吳老師出示這個標題時我就想:到底這個度量的維度看數學該怎么看?隨著吳老師的講解,我恍然大悟,原來度量不僅僅是長度單位之間和面積單位的度量,我們的數學中很多的知識是可以度量的,比如我們的`整數也是可以用“1”來度量,我們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分數單位來度量,從而可以看出我們的小學數學中的知識是相通的,也就是吳老師經常說的那句話:“一通則百通”。
在我們的課標中提出:“ 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這句話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落到實處了嗎?我的回答是沒有。我能知道數感對孩子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才能讓孩子建立數感。吳老師的講座中提到:“建議一年級的老師在黑板上拉線標數,讓孩子體會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數線模型”。這時我才明白為什么我在教孩子《比多少》(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來描述一個數和另一個數之間的關系)時,有很多的孩子不明白,當時我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多一些”就是多一點點,“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很多,可課后的結果是很多的孩子不“買賬”,我也反思了,可還是沒找到問題所在,聽了吳老師的建議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老師沒給孩子建立數感,對他們來講就是很難很難。可見培養(yǎng)孩子的數感是有方法的,是需要我們老師動腦筋想辦法的,不能抱怨我們的孩子不給力,有很多時候是我們老師不出力。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思想上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四節(jié)復習課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宋虎軍老師的課中讓我學到了要圍繞兩條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們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通過對比發(fā)現同樣的信息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的的思維得到發(fā)散;鄔文斌老師讓學生提前回家整理平面圖形的知識,在課堂中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不僅能節(jié)省時間,還鍛煉了孩子的整理的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心教書,努力讀懂教材,與教材對話,與自己對話,打開教材與學生對話,爭取讓自己的課堂高效,讓我的學生快樂的學習。
研討課心得 篇2
20xx年5月31日在線上參加了“雙減”背景下六年級復習課研討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對如何上好復習課、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數學素養(yǎng)是人們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認識、理解和處理周圍事物時所具備的品質,通常是在人們與周圍環(huán)境產生相互作用時所表現出來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紅星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們帶來了一節(jié)復習研討課,她這節(jié)課程提問精確,目的明確,給我印象非常深刻。教學理念先進,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基礎有提升,讓不同的學生有所收獲與提升,重視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從而走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這次的學習活動,讓我有機會走進名師的課堂,進一步學習了如何上好復習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很多收獲。同時也讓我深思:怎樣使我的課堂提問更有效,目的更明確,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如何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更讓我體會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我感觸很深。
再次感謝領導搭建了這么一個平臺,給我一個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我迅速的成長。
研討課心得 篇3
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第六屆班會課評選的聽課活動,那一節(jié)節(jié)課教師和學生的出色表現令我們難以忘記,授課時也展現出教師先進的育人理念,可以看出班主任對自己班級學生平時的培養(yǎng)和教育,也可以看到這些班主任日常班級管理水平很高。通過這次班會課觀摩,我覺得班主任老師平時在學生身上要下功夫,讓每一分努力最后都體現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次觀摩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班會課的素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或真正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事。
在此次班會課展示中,班主任老師能夠關注德育的主體,即學生。班會內容的選擇都能緊密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外省市的教師也借助上課班的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作為素材,讓學生明白我們?yōu)槭裁匆v誠信;有的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在具體的事件中教給學生如何做到講誠信;還有的教師讓學生說說喜歡和什么樣的同學玩,突出誠信的重要;還有很多班主任的講話都能緊密結合自己班級實際,對學生的行為有實際的指導價值?傊,正因為班會的素材來自學生的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班會才更有實效。
二、班會的形式豐富多彩,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
多數班會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特長等,編排節(jié)目,表現形式多樣。通過小品、做游戲、唱歌、才藝展示、情景劇等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說明道理。有的班主任還采用了學生真人拍攝的視頻資料,很生動、具體。因為班會上的活動形式能夠吸引學生,學生內心充滿了參與的渴望與激情,教育效果很好。
三、班會的設計能向日常工作延伸。
我們開班會的目的是要讓活動的主題深入學生的內心,實現心靈的內化和行為的自律。很多班主任將班會延伸到班會前。例如,提前讓學生收集關于誠信的故事或新聞、班里的真人真事;組織學生出誠實主題小報等;他們還特別注重班會后的延伸,教育主題在學生身上的落實和體現的情況,要繼續(xù)跟蹤,關注學生在班會后行為和思想上的變化,及時評價鼓勵,鞏固班會的教育成果。
班會課都是以促進學生成長為目標的,只要我們的學生在班會上有了真切的感受,努力用心,明白了道理,并能指導自己的行動,實現班會主題的內化,這就是一節(jié)成功的班會。所以擁有育人智慧的班主任都要關注育人的效果,體現班主任老師平時管理中的寬容和民主。班會都是在積極、愉悅、興奮、成功的體驗中完成的,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收獲。
研討課心得 篇4
我很有幸參加了全國真語文系列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聆聽了賈志敏等各位大師的講座,并且欣賞了大師們的課堂教學。通過本次活動我對語文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內心也多了一份責任感,可以說本次活動讓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滌。
一、“真語文”讓我懂得了語文的真諦。
本次活動的主持人王旭明老師談吐幽默,他用普通詼諧的語言給我們詮釋了什么是“真語文”?“真語文”就是求真務實,真語文就是語文,假語文就是非語文,不是發(fā)明,不是創(chuàng)造,而是尋找,而是回歸!罢嬲Z文”的理念就是要有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就是強調聽、說、讀、寫的整體推進;就是教給學生質疑、創(chuàng)造、有批判的精神。這樣的話語一次次沖撞著我的內心,讓我心潮澎湃,也讓我懂得了作為中國人為什么學語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教孩子們什么?
所以簡單的來說“真語文”就像著名的葉圣陶老先生說的“語文課就是教會學生說話,教孩子會說話!北兄@樣的理念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語文,并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
二、“真語文”讓我體會到自身的責任重大。
“作文作文憋死小人”這樣的話語我從小就聽到,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狀態(tài),這真讓我感到難受。為什么我們的孩子不愛學語文,把學語文當成一種負擔?這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反思。王旭明老師說過,中華民族的母語面臨危機,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必須學好母語。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的'內心很疼,這是為什么?我們語文教師到底在干什么?為什么我們的教育導致學生這樣的情況發(fā)生。
隨著活動的進行我的內心經歷著一次一次的洗禮,讓我深深體會到“真語文”是改變這一切的源泉;匚吨髱煹恼n堂我看到了希望,也為我們語文教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共同努力來教“真語文”,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之下都有好的文化底蘊,好口才,好的閱讀視野,寫出好字、好文章。
三、“真語文”讓我深知做人的重要。
學習真語文首先要有做人的真品格,學習真人格,學習真品格,學做真語文人。我們人民教師應該具有這樣的魅力,這里的魅力包括人格、人品、學識,內在的和外在的。我們要緊扣內容提升自己的魅力?吹綇堺愜娎蠋熢谡n堂上的風采,我為之震撼。在他的舉手投足間彰顯著大師的風范:深厚的文化底蘊,幽默風趣的語言 ,循循善誘的引導。就這樣孩子們在課堂上聆聽著,并讓自己的思維在張老師的引導下飛翔了起來。
作為當下的我們一定要給自己充電,一定要多向我們的前輩學習,一定學著做“真語文人”,讓自己的課堂回歸本真。
總之這次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在這些大師的引領下努力教“真語文”,讓我們的孩子學好語文,愛上語文,享受語文。我會為之而努力的!
研討課心得 篇5
20xx年3月13日,在張莊中學參加了語文中考研討會,我感覺受益匪淺。因為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指導作用,怎樣上好復習課,如何選題才有針對性,如何復習更有成效都給我們進行了明確的指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考語文總復習承擔著系統(tǒng)梳理、歸納總結、穩(wěn)步提高的重任,總復習效果如何至關重要。在時間短、任務重、范圍廣、內容多、要求高的情況下,怎樣帶領學生進行中考語文總復習,3月13日在張莊中學召開的語文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平臺。
研討會上,首先聆聽了張竹心老師和劉桂艷老師執(zhí)教的復習課,我意識到:作為教師,在緊張而忙碌的中考復習教學中,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策略的適當選擇和調整,真正地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做到系統(tǒng)復習。
高霞主任為提高復習效率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使我更深地認識到了考前復習策略的`意義和重要性,我會在后期的復習中緊緊握著中考這一指揮棒不放,精心研究歷年來的中考試題,充分把握20xx年的中考動向,讓學生在復習中不走彎路,在有效的時間內充分復習所學知識。
此外,我還體會到: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促進個人的不斷發(fā)展和成長,并努力創(chuàng)出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形成個性化的復習教學模式。復習教學中要選擇優(yōu)質復習資源,要結合學生實際,為他們提供量身定做的訓練和指導,進一步把分層教學、分類訓練等策略落到實處,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效力。
在汲取此次研討會精神的基礎上,我重新調整了復習計劃,使之更加行之有效,從而減少復習的盲目性,對學生嚴格要求,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研討課心得 篇6
經調查表明,學數學感到快樂或比較快樂的人不多,許多人學數學都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培養(yǎng)學數學的興趣和習慣,要從小開始。自我園開展“幼兒興趣數學”課題實驗以來,實驗教師一直遵循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興趣數學”的愉快和輕松,本期課題研討活動中兩位課題實驗教師設計的數學活動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
對小班幼兒而言,對某件事的興趣和注意力,一般也就是幾分鐘而已,如果在一個數學活動中,沒有新的理念、有趣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幼兒,那原本就枯燥的“數”就很難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但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生動有趣,效果就不一樣了。鄭老師設計的“三只蝴蝶”其實就是讓幼兒按顏色分類,但她通過講述三只蝴蝶的故事,逐一的出示各種顏色,讓幼兒認識并知道同顏色的蝴蝶要和相同顏色的花在一起,使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自然的學會按顏色分類,最后是請小朋友幫蝴蝶姐姐把不小心混在一起了的圓片按顏色分開,這環(huán)節(jié)也是檢測幼兒是否掌握了活動內容,通過檢測,幼兒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另一個活動是宋老師設計的“螞蟻搬豆”,主要是讓幼兒認識1和許多,這節(jié)課也是以故事形式貫穿整個活動,先是一只螞蟻發(fā)現了豆,但它自己卻無法搬走它,于是就叫來許多的伙伴,把豆搬回了家,整個活動簡潔明了,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讓幼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坝袔字晃浵伆l(fā)現了豆啊?”“一只”“后來又來了多少只呢?”“許多”,老師及時的提問,讓幼兒不知不覺中領會了老師的教學意圖;顒釉凇拔浵伆岫埂钡挠螒蛑薪Y束,游戲時教師還根據幼兒能力大小去安排任務,這樣,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沒有負擔,輕松過關,游戲中幼兒參與積極性高,玩得很開心,并從中知道了伙伴間能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數”是枯燥的,怎樣讓枯燥的“數”有趣起來,在于老師每個數學活動中的設計思路和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還有就是一定要遵循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孩子在掌握數學知識時沒有壓力,在聽故事、玩游戲等教學形式中輕松學習,自然習得。
研討課心得 篇7
20xx年9月17、18日,在六枝特區(qū)教育局的大力幫助下,使我有機會參加了由貴州師范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主辦的、由貴州鑫源教育培訓中心協(xié)辦的為期兩天的“全國教育名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該會在六枝特區(qū)影劇院舉行,當時,全國著名的教育名師:周益民、張學青、王文麗等親臨現場講課,研討會上,我認真聽講,認真作筆記,認真研討,從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使我從根本上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現我將本次學習研討的心得體會作如下闡述,與大家一起分享,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獲,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如何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如何讓學生輕松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是當前我們要狠抓的重點。
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學習,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前我總做一個固步自封、不求上進的人,認為自己很前衛(wèi),然而,通過學習以后,我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所謂學無止境,作為教師,應該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素質,就像周益民老師說的那樣,要不斷地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要與學生一起進步,其實,老師的進步是通過學生的進步來體現的,學生可以完全成就一個老師,可以幫助一個老師在專業(yè)成長方面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因此,不僅要學生進步,而且要伴隨學生一起成長;
其次,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師德修養(yǎng),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要熱愛自己的職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因為只有熱愛自己職業(yè)的老師,才會從心底里踏踏實實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不斷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使他們的智力得到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在學習方面,我們要成為學生的領路人,要用豐富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去影響學生;
第三,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以一種銳意改革的精神去對待我們的教學,要把以前的陳舊觀念通通去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并把它們有機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執(zhí)教,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更多的的知識。因此,我們要借鑒他人的方法,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在擴充知識結構的同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第四,要結合當前的形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如何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習研討會,我認識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要熱愛學生,要關心愛護后進生,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科帶頭人,要讓學生尊敬我們,喜歡的我們,才會從心底里喜歡我們的課,在教學中,我們要肯定學生的成績,不要隨便動不動就批評學生,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把他們的潛能充分地激發(fā)出來,把他們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老師教學的工具,我們要考慮學生的思緒方式,站在學生的立場,幫助他
們,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有他們的身邊,與他們一道克服困難;
另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它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幫助老師進步,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老師不能是旁觀者,要與學生一起,成為忠實的參與者,時時刻刻站在學生的身邊,與他們同甘共苦,成為他們學習的好朋友、好伙伴,這樣,我們就能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共同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到無限的樂趣。
總之,無論怎樣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我們都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刷新自己,保持終身學習,直到終老,并且,我們要把這種終身學習的理念傳遞給我們的學生,讓他們也從小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為之不斷地奮斗終身。
研討課心得 篇8
每次工作室活動之后,我都經常登陸工作室網站,期望每天都能看到各位同仁們上傳的“心得、體會”、“教學經驗”,每出現一篇,我都認真閱讀、細細品味、字字斟酌,并與自己上傳的“心得體會”相比較,從而發(fā)現別人的長處,總結自己的不足,再學習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我深深知道,這是多么難得的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不管是課題研討,還是課例研究,整個會場、整個過程都集聚了來自各校優(yōu)秀同仁的智慧——來自一線教師們的最實在、最切合實際的思想火花、經驗積累。每次研討的過程,都是我們成員之間潛移默化的相互啟發(fā)、相互解惑、各取所需的過程;每次教研室活動,都在引導我們每位成員——深入教學一線的青年教師們積累經驗、沉淀思想、踏實成長、常常進步。
這次,我用心聆聽了來自民族學校的謝蘋老師所作之課——《簡單的排列》(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謝老師那甜美的微笑、流利的普通話、自然穩(wěn)重的教態(tài)、新穎別致的設計思路令人折服。我的體會如下:
一、課堂所授新知內容集中緊湊、目標明確具體
我覺得課堂教學如同習作,寫文章最講究“中心明確突出”,上好一堂課亦是如此。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尚小,一堂課下來,他們回顧“課堂”、總結“課堂”的能力稍差,所以,內容集中、目標明確的數學課堂更利于他們對課堂內容的把握和體味,也利于他們把每天所學知識在腦中的牢牢建構。謝蘋老師的這節(jié)課正是如此,很踏實又不失情趣。
二、注重動手實踐、自主結合、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在新授“用1、2、3能擺多少個兩位數”時,謝蘋老師組織學生動手擺一擺數字卡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從而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究、形成過程,并體驗了探索的成功與失敗,也使他們積累了更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
二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學生之間知識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方法的融合和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教學中,謝蘋老師巧妙引導學生小組間的.合作,并及時巡視指導,把握課堂狀況,獲得第一手的生成材料,及時調整教學,尊重學生,善于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課堂上的真正主人,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肯定意識,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三、我的追尋:自然、簡約、又不失豐厚的有味課堂
從教十余年,聽過、在網上觀看過很多名師大家的觀摩課,每一節(jié)都叫人喝彩,值得人細細品鑒。比如:張齊華老師的課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數學課堂上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傳達的濃厚的數學思想令人深思;最令我感動的,是吳正憲老師那自然而厚重的多味課堂:自然的課堂,自然的人,沒有華麗的語言渲染,沒有繁多的資源構成,有的是對每個孩子的貼心的尊重和鼓勵,有的是對所授教材的人文解讀。她的笑容總是那么慈祥充滿引力,她的語言也總是那么親切給人力量。她的課堂里洋溢著一種最自然的對孩子們最關切和充滿期望的愛,這種愛的自然,這種師生合作交流的自然,這種課堂結構課堂銜接的自然,正是我正努力著的追求。吳老師的數學課堂,總是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流連忘返,而今在謝老師的課堂上,我也品到了同樣的感動。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而我,哪怕二十年磨一劍呢,只求每天能學到更多的本領,每天能進步哪怕只一點點,一點點......
研討課心得 篇9
9月18號在工作室活動中上了一堂自主課堂研討課,由于設計不夠精巧,預設到的各種情況不夠充分,導致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所獲不多,我覺得很難受,也很抱歉,以致這幾天腦袋一空閑就會回想起那天上課的情形,想著如何改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正因為如此,讓我想清楚了很多以前一直迷惑著我的很多問題,更堅定了以后要走的方向。這其中,工作室的主持人曹靚校長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幫助,非常感謝,這鼓勵和幫助會指引我一直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每每想起孩子們那一雙雙澄澈的眼睛,我就覺得自己身為一名老師,有義務不斷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會思考、合作、傾聽、交流、表達,學會學習,掌握未來社會的生存之本,提高生命質量!下面就談談這堂研討課的得與失。
得:首先,敢于改變之前經過一年的實踐,已經走得非常成熟的課堂模式,即自學課—匯報課—反饋課,孩子們已經在行為和思維上訓練有素,匯報課上均能侃侃而談,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朗讀、結構的梳理、主問題的理解,文章的批注,寫法的分析、小練筆的展示,他們精彩的發(fā)言有時總會讓我感動很久,那思考的`深度很難讓人相信他們只是三年級的學生。孩子們的潛能一旦被激發(fā),就像火山爆發(fā)一樣,讓人震撼!但自學課—匯報課—反饋課這一模式更適合小學高段的學生和初中生,小學低中段的學生無論在思考能力還是組織能力上都無法適應,從老師們久久不敢嘗試自主課堂就可以得知。因此,我必須尋找另一種更適合中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而每堂課采用幾次“先學后教”,每一次“先學后教”包括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全班匯報三個環(huán)節(jié),如此循環(huán),老師的引導,學生的組織都會更加到位。
其次,在每堂課采用幾次“先學后教”的課堂模式中,具體環(huán)節(jié)為:單元導入,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大組匯報,教師點撥——拓展提高,課堂小結。其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大組匯報,教師點撥是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導學單的設計要完全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課中,第一次先學后教為:生字詞學習和課文朗讀。生字詞學習中一些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語應該在小組交流中就解決,小組直接合作課文朗讀,匯報中如果課文較長,可以選取重點段落匯報,其他學生傾聽,點評。第二次先學后教為:梳理文章結構。由于是當堂畫知識樹,難度較大,所以在畫之前導學單上要做好鋪墊,可以提問:通過默讀課文,你知道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嗎?它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學生不用回答,但他會思考這兩個問題,在此基礎上畫知識樹就不難了。為了節(jié)約時間,可以讓一個小組先在黑板上畫,形成小組意見后直接匯報。第三次先學后教為:深度理解文章。設置一個主問題:為什么蟋蟀的住宅被稱為“偉大的工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然后圍繞主問題進行課文批注。匯報時要注意加強生生、師生間的交流,學生理解錯誤的教師要進行正確導向,學生理解不深的教師要進行點撥和提高。第四次先學后教為:分析文章寫法,完成小練筆。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與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小練筆分仿寫和當堂創(chuàng)作。在最后的課堂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采取回歸課文知識樹——回歸單元知識樹——回歸整冊書知識樹來進行課堂小結,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主題概念。
最后,因心中一直銘記賈志敏老師說的“你只要心中只有學生,在任何場合上課都不會緊張”,因此課堂上還真的不緊張,反而生怕學生和聽課老師們收獲不多。
失:先學后教的課堂模式還不成熟,就貿然在這樣的場合上課,給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們帶來的收獲不大,甚至會影響到老師們實行課改的積極性,尤其是我校的老師,沒有達到推廣自主課堂的效果。在接下來的每位教師上一堂自主課堂課改課活動中會存在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得馬上改進每個環(huán)節(jié),讓老師們覺得容易學,容易操作,才不至于止步不前,按兵不動。
讓自己的心情一度跌入低谷,難受很久,擔心很多問題?梢姡彩戮臏蕚,不能過于隨意!
我堅信,每一次公開課都能讓老師快速成長!笑看挫折,不斷進取,才是我應該要有的人生態(tài)度!
研討課心得 篇10
新生研討課的最后一節(jié)是去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的實地參觀學習。研究院大樓外表樸素,但里面卻滿滿都是學科的精華。在一樓,我看到了許許多多與地理信息科學、測繪有關的文化藝術品。這就說明,我們的學科和專業(yè)是多樣化的,就像那些絲綢、團扇、茶具。我們的專業(yè)與藝術品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了獨有的藝術韻味。這甚至可以發(fā)展成一條獨特的文化產業(yè)鏈,不僅是美學的又一創(chuàng)新,也能夠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我們的專業(yè)。額外獲得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足以看到我們行業(yè)的重要性了。
二樓是以時間為軸的歷史展廳。懸掛了從古至今各個時期,青島各個地區(qū)的地圖。不禁為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造能力所折服。曾有人戲謔我們的專業(yè)是“做地圖的”,但看著那些地圖,繪制著一方土地,制作地圖的人,一定深深愛著他腳下的那方土地吧。地圖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吧,具有很強烈的地方性與個人性?粗鴪D上的`青島,看著青島發(fā)展的歷程,由衷的感受到了她的魅力。
地圖文化涵蓋了各種以地圖為載體和表現形式,具有地圖元素的多種文化形態(tài)。她兼具民族特色和實用性,通過圖標來展示不一樣的科技與創(chuàng)意。青勘院的地圖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達千余件,并且在國內外屢獲殊榮,讓我倍感驕傲與自豪。
不過最令我震撼的是研究所頂樓的高科技展廳吧。這個展廳利用了高新科技技術,為我們展示了地圖文化、地理信息云服務、大數據、物聯(lián)網等等方面的精彩內容。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青島地鐵線路規(guī)劃的電子地圖,也帶上3D眼鏡看了VR3D產品。在這個展廳的參觀中,我真切的意識到高新科技是多么的重要。他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媒介,可以讓人們更直觀的了解認識我們的專業(yè),更是一種利民便民的工具,也是能夠推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一大動力。
在參觀學習的最后,老師給我們看了青勘院的宣傳視頻,也給我們匯報了近年來青勘院的優(yōu)秀成績。發(fā)自內心的佩服在我們這一行業(yè)前頭領軍的人。也真心為自己選擇了地理信息科學這個專業(yè)而開心。院長也應邀給我們全體參觀學生發(fā)表了講話。以一個媽媽的身份,告訴我們在大學生活,專業(yè)學習中應該注意的方面。“青勘院就是你們的家”,這句話真的很溫暖,讓人動容。
離開青勘院的路上,我開始回憶新生研討課的點點滴滴。匆匆忙忙的,時間真的很快,這門課結課了,這個學期也快結束了。與開學的時候不一樣的是,我已經習慣大學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也不像剛開學時那樣迷茫,不知所措。對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的認識也進一步清晰,也有了把這個專業(yè)學好的決心與動力。
新生研討課給我的影響應該像燈塔一樣吧。屹立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我初入大學迷茫的時候,讓我看見前方的道路。作為大一新生,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吧,為自己接下來的道路不斷積累、充實自己。此外,還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和喜歡做的事。大學這個平臺真的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資源,我們真的需要把他們充分利用起來。如果可以,我們也要多接觸一些優(yōu)秀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和優(yōu)秀的人多相處,了解他們是如何為人處世,學習工作的。我們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吧,然后也慢慢變得更優(yōu)秀。
就像研討課上勇敢上臺發(fā)表觀點一樣,在大學里我也應該更加勇敢和自信的去展現自己。也許自己的才華還不夠豐富,自己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但在每一次表現自我的過程中,總能夠發(fā)現不一樣的自己。會為自己感嘆道:“原來我也可以這樣子!贝髮W是一個可以改變人,塑造人的地方。想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新生研討課已經順利結束,而我的大學生活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研討課給我的收獲會一直是我學習工作與前進的動力。希望我的大學生活是精彩而優(yōu)秀的,能夠滿載收獲。
研討課心得 篇11
在聽完老師執(zhí)教的六年級語文復習研討課之后,我受益匪淺。老師通過復習把第一單元分散的知識整體化,孤立的知識系統(tǒng)化,使學生在復習中把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進行知識再現、整理、歸納,把知識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聽課之后,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許多不足。下面是我聽完這節(jié)課的一些體會。
1、注重新舊整合,形成思維導圖
既然是針對高年級段的學生,他們擁有一定的知識概括能力,能明確單元的重點和難點,與其教師使用各種形式的手段強化學生記憶,不如根據學情先讓學生對單元知識嘗試整理,歸納,總結,再由老師對知識點進行更深層次、更全面系統(tǒng)化的分析。
2、注重小組合作,以優(yōu)帶差
上復習課總是老師講學生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們可以開動腦筋,變換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復習過程中,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可以通過小組里背誦過關,小組里核對練習答案,小組里分析原因,然后再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學習成果,最后教師只需要把重難點,易混淆,易出錯的地方拿出來讓學生細嚼,讓他們吸收消化。
3、注重做題技巧的講解與分析
在復習階段,側重對做題技巧講解和分析,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做筆試和聽力的要領。比如在做聽力時,教師要教學生利用空當時間把每題的選項做比較,這樣聽的時候可以事半功倍地找到答案,最佳答語題可以預設每題答案的問題關鍵詞,單項選擇可以用排除法來做等等,通過分析和操練讓學生掌握每題的做題技巧。
4、注重復習方法,聽說讀寫練并用
復習課上,盡量能安排聽說讀寫各種學習方式,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系統(tǒng)去
觀察、去感知、去體驗,加快學生思維的運轉速度,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學生的記憶。
復習的策略是形式多樣的,但不變的是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可以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復習的效率。
研討課心得 篇12
真語文,不加任何的媒體形式,沒有音樂的烘托,沒有圖形的輔助,用真正的語言聲音來再現語言文字的內在之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們靜下心來解讀文本,解讀學生,熟悉各個教學階段的任務,把學生放在首位,通過“聽、說、讀、寫”的形式,運用文本的“字、詞、句、段、篇”,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笔俏疫@次聽課的最大的感受。
賈志敏老師在課堂上用文章《腳印》作例子,教會孩子們說話,教會孩子們寫話。不用媒體、色彩、音樂、圖像等手段。導入從最基本的識字,初讀課文 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再讀課文一句一句的領讀,熟悉文本內容;反復置換句子讀,領悟文本的主題,掌握了關聯(lián)詞的使用。整個的課堂以讀為主,形式不同,循序漸進,由扶到放,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把“識字、認詞、讀句、讀文”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傳授給孩子,孩子無形中提高了各種能力。我感嘆于賈老師的認真的教態(tài);羨慕賈老師的設計精巧。
說到設計之精巧,這次的'語文示范課活動還有許多,感受如下:
精巧之一:賈老師的“小貓小狗小鴨的腳印像什么”的說話練習,既練習了比喻句,又練習了關聯(lián)詞的使用,還教會學生使用不懂得關聯(lián)詞說同一句話,課堂真的體現“讀與文”的結合。
精巧之一:張賽琴老師解讀文本白鵝的高傲的特點時讓孩子們做動作,邊讀邊感受,并且只要讀課文時有相關特點,張老師都會教孩子去感受,張老師教學注意細節(jié);在感受吃相"三眼一板”時,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張老師讓孩子們來演,邊演邊讀,并知道學生分析其心理的想法,把他說出來,進行“說”的訓練,把整個故事演完,學生對白鵝的特點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當堂的寫作訓練,反復的強調過程,心理活動,學生寫起來水到渠成,無形中張賽琴老師把“聽、說、讀、寫” 立軍游戲形式的解讀文本中。
精巧之一:張立軍老師的精妙之處更多,(1)作者、作品介紹精妙。(2)整體感知文本精妙:何人、何故、何為。(3)分析文本精妙:度媒體一閃,激勵學生譯文,評價用語更妙“比我高、和我想的一樣等”學生興趣極高。(4)感知人物特點精妙:“我讀此物楊家果,你讀??”以讀帶講。(5)布置讀書作業(yè)更精妙:出示《世說新語》另外的一則短文,講一個小故事,當孩子們興趣正高時,想知道答案時,讓他們去《世說新語》中找答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張立軍老師把“聽、說、讀、寫” 安排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忙的不亦樂乎,樂在其中,感嘆大家之作帶給我的教學的享受。
精巧之處太多,在這里不一一列舉,總感覺“潤物細無聲”,深知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研討課心得 篇13
xx年11月2日在沂南雙語北校我有幸參加了《xx年秋季省級優(yōu)質課研討》活動,聆聽了幾位名師大家的課,深深被她們高超的教學水平,非凡的教學機智所折服,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們精彩的教學片段時時在我腦海中回放,讓我細細品味,仔細揣摩。時而被他們獨具匠心的設計而喝彩,時而被他們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而佩服不已。
這幾位老師的課都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首先是李芳老師執(zhí)教的《圓的周長》。李芳老師正如于江美主任所說是一個非常靈動的一個老師,她的課有活力,有思想,非常清晰的。她的清晰 ,不僅是語言清晰,而且思路也是異常清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非常清楚我要干什么,目的性非常明確,絕不拖泥帶水,在課的起始階段,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保證了下面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合作學習非常有效,真正落到了實處。最精彩的是她獨具匠心的設計,明白了精彩的課堂源于精心的設計。 課一開始,開門見山,揭示課題,迅速集中了學生的 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維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絕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然后借助圓片讓學生自主探究圓的周長的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出了滾測法和繩測法兩種方法,老師點明都是化曲為直,滲透了轉化的思想。然后課件出示 北京天壇公園的回音壁和被稱為“天津之眼”的摩天輪,讓學生感悟“圍”“滾”。
測量圓的周長的局限性,切實體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必要性,使下面的學習有了驅動力。探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這一環(huán)節(jié)更是讓人叫絕。先讓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和誰有關呢?后課件出示了一個畫有直徑的圓,進一步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是怎樣的關系呢?通過畫圖的方法,學生直觀地看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2倍多,4倍少,3倍多一些。那到底是幾倍呢?有什么辦法知道?換一種思路去思考,從而學生想到可以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用周長除以直徑,算一算,并且就用了課一開始測量的圓的周長數據,節(jié)省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計算出圓周率的近似值,并趁機介紹了圓周率的歷史,讓學生了解自古以來人類對圓周率的研究過程,領略與計算圓周率有關的方法,從而了解悠久歷史和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fā)研究數學的興趣。并結合劉徽,祖沖之研究圓周率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下來就順理成章的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解決了天壇回音壁和摩天輪周長的問題。整個課堂首尾呼應,形如流水,叫人聽了不禁拍手叫絕,她課堂設計的如此完美,演繹得如此精彩,就連于江美主任都贊不絕口,我在這也只有嘆服的分了。讓我學習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也只能像于江美主任那樣,梁紹美老是那樣,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罷了。還有王曉燕老師的沉著,機智,細膩,扎實,同樣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江美主任給予的評價是讓聽者感覺完美,的確是如此;顒右胝鎸嵶匀唬O計用心,層次清晰,逐步深入,還有處理問題的機智。像在課堂上,分析徐洋成績時,你覺得用哪一個數表示他一分鐘套圈的水平合適時,學生當討論到用最多的不合適,用最少的也不合適。老師引導那能不能簡單調整一下?學生或許受到調位的干擾,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問題”,思路受到了限制,去移動數據,這時一般老師可能就著急了,我們坐在下面都替她著急,但王曉燕老師表現出的沉著機智,沉穩(wěn)大方的確讓我們嘆服,不急不躁,引導著學生步步深入探討,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去調整,這也許就是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的原因,正是因為有了問題,才能去引導解決問題,這恰恰讓我們有機會領略道明師的風采,見識了名師高超的教學水平和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王永勝老師執(zhí)教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由猜想——驗證——結論,層次清晰,隱形引導與顯性引導二者有效結合。當大家都用測量的方法時,老師提示,除了測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正是這顯性引導,才讓學生有了不一樣的方法。
研討課心得 篇14
維持一周的六年級語文教研活動今天下午落下了帷幕,回顧這周來我校開展的“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歷歷在目,六位老師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節(jié)課都讓我有新的收獲。聽完課后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語文課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藝術化。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這次教研活動要求我們每位老師都上一節(jié)研究課,六年級的六位老師都做了的準備。我準備的課是《麋鹿》,當我拿到課題后沒做多想,認為是普通的一節(jié)研究課,沒怎么深入研究就備好了,所以也沒費什么勁就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的每天我都騰出時間走進五位老師的課堂,聆聽他們的精彩。蘇瓊江老師執(zhí)教的是《草原》一課的第一課時,他以平實樸素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草原靜態(tài)的美,領著學生去感受草原的廣闊和碧綠。李善其老師的快樂習作也展示了他的課堂風格。鄧永林老師勇挑本單元最難的一課《青海高原一株柳》,盡管課件一而再地被病毒侵,但也沒影響鄧老師上課的.激情,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學生,我們要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哪怕苦難再大,我們也不要輕言放棄!符孔玉老師的課堂更讓我們受益匪淺,她執(zhí)教的是《詹天佑》,她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課堂中符老師通過圖片、媒體展示了詹天佑如何開鑿隧道的兩種示意圖,和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圖。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空間認知上的困難,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塑造的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最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的教研室主任的課,周主任雖然上了一定的年紀,工作也忙,但他研讀文本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周老師執(zhí)教的課題是《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這封信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家鄉(xiāng)孩子們的期望。周老師的這堂課是成功的,他把教材吃得非常透,要教什么,怎么教。都經過反復地斟酌,真正是研讀了文本。他的課主要是通過兩個板塊進行,一是引導學生從四個語段中抓關鍵詞,重點句子去品讀、感悟巴金的人格魅力。二是拓展延伸,欣賞美文書信,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寫信,課堂融入了讀寫結合。整堂課教師語言親切和藹,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融洽。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簡約語文,什么是輕松學語文。
這次的教研活動讓我讓我受益匪淺,六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他們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而且很扎實。從他們的課堂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了。
研討課心得 篇15
一、創(chuàng)造性地、有效地使用教材。
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更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這一點對于任何教師、任何學科都適用。印象最深的是雙語學校張昭君老師的導語:“一汪碧水,一座古城,一品美酒,一位英雄——這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懷來!焙唵蔚挥性娨夂鸵饩车恼Z言,把學生帶入了課堂學習當中,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二、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兩節(jié)品德課上,老師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地圖能力,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動手能力……短短的40分鐘,寓教于樂,學生樂學,教師教得自然也興趣盎然。而且生活處處皆學問,在學生匯報成果的同時,教師還不忘提醒獲得知識的'渠道,是學生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小學階段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绷晳T不是一天就能養(yǎng)成的,它是后天積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注重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自然會先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并為學生提供可供學習的榜樣。其實,你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因為你會以那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同樣,你希望孩子們成為什么樣,他們也會成為我們所希望的那樣。
四、充分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服務教學。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睒酚^的人不是沒有缺點和不足,而是不總把目光盯在自己的短處上。作為教師,總有些事情是我們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達到自己滿意的,所以我們要善于揚長避短。張老師的平和、激勵性的評價能贏得學生的喜愛,白老師用他的幽默不時換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我想,一定也有一種方法是最適合我,最易被學生接受的,因為我有一顆真正為學生著想的心。
學無止境,我會把每一天作為一個新的起點,繼續(xù)前行!
【研討課心得】相關文章:
研討課心得范文05-07
科學課教學研討心得12-10
新課程觀摩研討課心得10-02
研討課總結12-12
研討課教案12-17
研討課活動總結03-04
小學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12-13
中班美術課題研討課教學心得09-12
習作教學研討課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