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文明演講稿集錦七篇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nèi)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明演講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文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甲乙: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爭做合格學生》。甲:學校是一個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凈的沃土,校園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的文明。然而,在我們的校園還存在著少數(shù)這樣的現(xiàn)象:語言不文明;不尊重他人;下課起哄,追逐打鬧;隨地亂扔垃圾等等。
乙: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學習、生活,我們需要一個優(yōu)美和諧、秩序井然的校園環(huán)境。我們是學校的主人,理應"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為建設美好校園而做出我們自己的一份貢獻。在此,我代表我們五四班向全校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倡議:
合:一,上課專心聽講,杜絕大聲喧嘩等不文明現(xiàn)象的發(fā)生,認
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
二,講究誠信,不抄襲他人作業(yè),考試不作弊;
三,注意公共衛(wèi)生,不亂扔垃圾,不隨意踐踏草坪;
四,合理支配時間,科學上網(wǎng),杜絕癡迷網(wǎng)絡,遵守青少年網(wǎng)絡公約;
五,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互相幫助;
六,按時上課,不遲到、早退,不曠課,保證上課紀律;七,以校為家,愛護公共設施,不損壞公物,杜絕“課桌文化”。
八,遵守公共規(guī)則,維護正常的`校園秩序。
甲:我們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大家的素質(zhì)都提高了,校園就文明了,社會就文明了。
乙: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合格的學生,讓文明充滿校園,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試想,校園的綠樹紅花,加上我們朗朗的書聲,暖人的話語,整潔的儀表,這該是多么相得益彰的美麗畫面呀!
合: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爭做合格學生,以實際行動支持衛(wèi)生城市建設,以全新風貌共迎美好六一!
文明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jīng)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弊鲈鯓拥娜耍话賯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做一個文明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zhì),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文明 是一種受人尊敬而被人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的講就是要懂禮貌,明理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要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huán)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nèi)w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文明美好的望海學校。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3
坐在沙發(fā)上,拿出那本我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女生日記》認真閱讀。這本書是我偶然發(fā)現(xiàn)的,那次去書城買書,走到一排排書架前,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便是《女生日記》,受好奇心驅(qū)使,將書拿出閱讀,誰知剛看了幾行便愛不釋手了,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用日記格式寫的,日記的主人是冉冬陽,她不是太聰明、也不是太漂亮,卻是個溫柔善良的女孩子,有一顆熱情、樂于助人的`心。寫的是六年級發(fā)生的趣事。她和同學們團結(jié)友愛、互幫互助,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六年級。
當她的好朋友梅小雅家的經(jīng)濟遇到困難,她想都不想就拿出自己的壓歲錢去資助她家,發(fā)現(xiàn)錢不夠,還又想辦法想自己的父母及吳緬求助,最后總算湊足幾千元幫梅小雅家開起了小店,還經(jīng)常去幫忙。
當?shù)弥獘寢屔伦约河卸嗖蝗菀讜r,冉冬陽似乎更懂事了。在自己生日的那天幫媽媽買了12朵康乃馨。并且發(fā)誓一輩子對媽媽好。
當自己和同學們最喜歡的羅老師在演唱排練期間住院了。她和莫欣兒、吳緬等幾位同學代表大家去看望羅老師。
……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喜歡冉冬陽了,她孝敬父母是他們的貼心小棉襖;尊重老師,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女;關(guān)心同學,是大家的知心好朋友。是我們的學習好榜樣。
看一看吧,因為這本書確實值得一看。
文明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齊: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音樂浸潤沐浴文明》
我們知道貝多芬的《命運》這是一首英雄意志戰(zhàn)勝宿命論、光明戰(zhàn)勝黑暗的壯麗凱歌。體現(xiàn)了作者面對極其困難時,仍對未來的勝利充滿信心。抒發(fā)著貝多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馬克西姆的《克羅地亞狂想曲》敘說了一個球員從默默無聞到成就輝煌,又被現(xiàn)實打回原形的悲劇。
中國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旋律優(yōu)美而哀婉,悠揚而低回,使聽者為之動容,不禁落淚。
音樂陶冶人的情操,激勵人的斗志,音樂浸潤人的靈魂,讓人沐浴著文明的光輝。
身在濟外校園,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到,午休后教學樓里傳來的同學們唱響每周一歌的旋律。
如同天籟般,洪亮中帶著飽滿的感情,成熟中帶著濟外學子特有的朝氣,縈繞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
每周一歌,讓在午休后還帶著些許困意的同學們,抖擻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學習中去
在每周一歌中,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感受到了教育的情懷;
知道了少年成長就應向前跑,迎著困難和挫折;
知道了要想成功就要像蝸牛一般一步一步往上爬,困難再多,不言放棄。
音樂充斥著我們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跟隨著音樂的引領(lǐng)去餐廳,去操場,悠揚的輕音樂伴隨著我們在休息的時候漫步校園,給我們帶來美好心情。
身在濟外,你們可否體會,三節(jié)課之后的大課間,伴著舒緩的樂曲,同學們秩序井然的走出教學樓,又踩著鏗鏘的鼓點,如同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人人都精神飽滿,情緒高昂。
我們徜徉在音樂的世界之中,在音樂引領(lǐng)下沐浴著文明,培養(yǎng)了音樂素養(yǎng)和生活情趣,讓校園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偌大的校園,久久回蕩著那陣陣優(yōu)美的旋律,走進教學樓,同學們穿著整齊,站姿筆挺,神情專注,深情的歌唱著,仔細的品味歌詞字里行間傳遞的感情。
這些儒雅言行在每時每刻無不彰顯著濟外學子的人格魅力,無不展現(xiàn)著我們大美濟外惠外秀中的美麗,并使這些獨特的魅力異彩紛呈。
聽,音樂浸潤是你在間操的音樂引領(lǐng)下,井然有序的`步入操場;在每周一歌中神采飛揚,放聲歌唱,唱出濟外學子那高遠的志向。
難以忘懷的是大家在運動會上伴著音樂奔跑,全校師生共同唱響勵人上進的歌曲《我相信》
在音樂的沐浴下我們唱出了靈魂深處的夢想,也展現(xiàn)了我們濟外學子獨有的文明。
若干年后,再回首,相信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音樂浸潤,生機勃勃,帶給我們快樂的濟外校園。
音樂,對于濟外學子的意義,不單單是熱愛生活、志趣高雅的體現(xiàn);音樂,不僅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中釋放焦慮,更重要的是,濟外人的文明,沐浴著音樂,一點一點的匯聚,成為一個閃亮的標志!
新年來臨時,我們舉行的新年鋼琴音樂會上,無論是優(yōu)美的旋律,悲壯的旋律,還是激昂的旋律,都讓我們難以忘懷。尤其是同學們觀賞時,文雅的舉止,高貴的品格,更是展示了我們的文明素養(yǎng)。
慈善音樂會上,我們不僅陶冶著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更用音樂傳遞著我們的愛,體現(xiàn)著我們濟外學子們對慈善的重視。我們不僅享受音樂,也用音樂傳遞著文明。
濟外學子,在音樂的沐浴下茁壯成長;大美濟外,在音樂的浸潤中沉淀著百年古韻,一代代濟外人的文明,在音樂中燦爛綻放。
在校園音樂的奏響下,我們用文明配以詩意的彈唱。躍動的音符,是濟外學子借著旋律演繹文明的樂章。
那動人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是濟外人對文明的希冀。濟外,在音樂的浸潤中行進腳步,滋養(yǎng)著校園的色彩。
讓我們在音樂的浸潤下,沐浴文明的陽光!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
養(yǎng)文明習慣 做文明學生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睂懫饋砣菀鬃銎饋黼y,我們要經(jīng)常性的思考,我在做什么?我應該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個不同的答案,但在每個答案背后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基點,那就是要做“文明”人。
文明是什么?
文明如同鑲嵌在茫茫夜空的明星;文明如同裝點在裸露草地上的花草;文明如同照耀在人間的明媚陽光;文明如同滋潤幼苗的涓涓細流。文明是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文明是一種品質(zhì),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文明是一種習慣。文明已經(jīng)成為我們七年級三班不懈追求的班級文化。點點滴滴,文明隨處可見。
走進七年級三班這個大家庭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條橫幅:“有紅旗必扛”的班級誓言是一種文明; “活在當下,不留遺憾”的理想與目標是一種文明;“讓別人因為我的存在感到幸!钡.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文明;“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攜手共進是更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文明……看!我們班的同學正在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聽!同學們談話的字里行間中不見了臟話;當有集體外出參加集會或活動時,凳子都整整齊齊的擺在桌子的左上角。無論何時,如果有人早進教室了,他總會把一排的椅子全部放下;當同學有困難時,同學們總會出謀劃策幫他解決……一滴水并不算什么,可無數(shù)滴水能匯成無垠的海洋;一塊石頭也不算什么,可無數(shù)塊石頭能構(gòu)成高不可攀的山峰;一個文明的動作算不了什么,可無數(shù)個動作能形成一個文明的世界。這就是我們七三班,一個充滿歡聲笑語又不失文明的七三班。
把文明放大。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使用英語書寫,但其中一些涉及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是用中文寫的,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些不文明的游客大多數(shù)是來自中國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的說:“不文明也是一種國恥”。
文明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老師常常對我們說,要做一個文明的人。不能亂扔垃圾,不能踩踏綠化草坪,要從身邊點點滴滴小事做起……但是豎立在花壇中的溫馨提示牌上的小標語,似乎被有些小朋友所忽視!
每天早上我背上書包,買好早點,一邊走一邊吃。到了學校門口總會看到地上被一些不講文明的小朋友扔得到處都是垃圾,讓人看了都會覺得惡心和疼心!當我在靠著墻角吃早點時,就會看到值日老師在打掃校門口那些成片的垃圾。這是每天都會讓人看到的一幕!
那次,我看到我同年級的表叔向我這里走來。之后,他把手上的.食品袋隨手一扔,見此,我只好走上前去把表叔丟的垃圾袋撿起來丟到了旁邊的垃圾桶里,然后再回到墻角繼續(xù)吃早點。
“曹藝凡,你撿垃圾干嗎呀!丟在那兒又不要緊的,許多人不都是這樣丟的嗎!”
“你怎么這樣不愛護公共衛(wèi)生呢!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虧你還是我的長輩呢!”聽到這,表叔似乎認識到自己錯了,默默地不說話了。
吃完了早點,我走進了校門。在去教室的路上,我看見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在我們班領(lǐng)養(yǎng)的綠化帶中跑來跑去,我仿佛聽見那可愛的小草在哭泣!我加快步伐正要去阻止,就看到我們班的一大群同學帶著一顆愛心朝這邊跑來,把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請”到他們班主任辦公室里,找他們班主任去教育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這讓我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在發(fā)揮作用,也讓地球母親放下心來。因為,有我們這股強大的正能量的接班人守護著地球母親!
這些小事例,我想大家也深有同感。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正能量。當有負能量出現(xiàn)時,你的一次勸說、一次阻止,都會給護衛(wèi)我們生存的空間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住在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里,希望看到我們周圍的人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地生活在干干凈凈的環(huán)境中,那么就從我做起!在學校,當有同學踩花草、破壞公物、在走廊上狂奔亂跑、罵臟話、亂扔垃圾、浪費糧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走開,而要上前制止,有同學吵架也要上前勸阻,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在街上,看見果皮扔在地上應該撿起、人多的地方不去擠、買東西要排隊;在公交車上,看到需要關(guān)愛的人要讓座、有垃圾要扔進垃圾桶!
讓我們攜起手來爭做文明小市民!
文明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健康文明伴我成長。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jīng)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xiàn)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蔽覀兘邮芪拿鞫Y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qū)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中學生要時刻記住“文明生活伴我成長”。
【文明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12-10
說文明話做文明事演講稿02-04
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演講稿04-14
講文明話做文明事演講稿12-31
說文明話,做文明事演講稿01-06
《文明伴我成長,我與文明同行》演講稿10-25
文明校園文明禮儀演講稿12-28
說文明話做文明事演講稿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