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必修三《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 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
高中語文必修三《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
。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 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1、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欣賞并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
2、古人云:“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二、說學情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 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 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 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轉 變?yōu)楠毩ⅰ⒑献、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 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審美的特定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接納美的胸襟。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元和十年,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
資料共享平臺
《高中語文必修三《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http://www.szmdbiao.com)。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賞析這篇課文。(二)分析課文
《高中語文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聲中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主要寫了幾個內容?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語、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容。
2、下面我講講對文章內容的分析。
文章主要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我就從這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文章。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倡“問題教學法”,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對課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這個方法。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置如下問題: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對音樂的側面烘托描寫,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
第二次演奏,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此部分。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是怎樣的?
2、這一段根據演奏的起承轉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
3、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4、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
學生通過討論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 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c.側面烘托的手法。 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自己品味通過側面描寫烘托音樂的感人。
葉圣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中說:“文字是一座橋梁。橋的這邊站著讀者,橋的那邊站著作者。通過這座橋,讀者與作者見面,不久見面,并與作者的觀點相契合。”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體會作者的“三感”來領會詩人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文章主題的內涵。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對應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高中語文必修三《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必修一《歸去來兮辭》說課稿09-07
高中語文《黃河頌》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7-02
高中語文說課稿《勸學》08-18
高中語文《師說》說課稿范例10-05
高中語文《說“木葉”》說課稿06-24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說課稿10-14
高中語文說課稿《雷雨》11-01
高中語文《鳥啼》說課稿05-25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范文04-07
高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