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導(dǎo)語:《呼蘭河傳》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dāng)年的社會風(fēng)貌、人情百態(tài),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xí)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zāi)難,
關(guān)于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每當(dāng)我回東北老家探親時,總要坐火車回去的。每次都要路過一個叫做呼蘭的小站。以往總是一不留神便漏了過去,或是根本不加以重視。直到將《呼蘭河傳》讀了幾遍后,才發(fā)現(xiàn)這小城中也曾上演一番愛恨情仇……
作者蕭紅,奇女也,寫就一篇奇文。全文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有一種獨到的魅力,感人肺腑,叫人欲罷不能。全文生動地描述了呼蘭河城中的“盛會”,如跳大神,放河燈等。后半部分則筆鋒一轉(zhuǎn),通過寫小團(tuán)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等人的遭遇,辛辣地揭示了舊 的本質(zhì)與人民水深火熱的痛苦生活。
文章旨在揭示舊社會的黑暗與慘無人道,因此下筆自然毫不留情。就拿小團(tuán)圓媳婦來說吧,麻木不仁的人們只因她身量高、性格大方就說三道四和橫加批評,只有慈祥的祖父和尚不懂事的“我”贊揚她。而她的婆婆,不但三天兩頭就把她痛打一頓,而且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對得起良心;而人們對她的暴行無動于衷,卻對當(dāng)眾給小團(tuán)圓媳婦洗澡和跳大神等無聊的迷信之舉“垂青”有加。這不是對生活的麻木嗎?這難道能被稱為“仁”嗎?我每每讀到這一段時,先會被蕭紅那毫不加以掩飾的叛逆感所折服,后又會為大眾的愚昧和無聊所哀嘆許久。但隨后,又會被那凄涼而唯美的詩一般的語句所深深打動……
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呼蘭河傳》有一種帶些病態(tài)的美。事實也正如他所說般正確。似乎是為了沖淡那越來越重的哀愁,蕭紅也加入了些許幽默和幸福的結(jié)局,越發(fā)越把《呼蘭河傳》變得像一杯陳年佳釀,越往后越來有滋味,既有積淀的苦澀,也要有一杯美酒的醇香與甘甜。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最近幾天被感冒糾纏的昏天暗地的,鼻涕眼淚充斥著每一天。不過還是看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是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買的一批書中的一本,剛看了幾頁,就沒有看下去。后來看了莫言的《 》真的酣暢淋漓。看過之后總覺得一種失落,也許莫言的書寫的太好了。于是我又拿起了沒有看完的《呼蘭河傳》。有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對比,莫言的書是帶著一股肉味的。直接沖擊人們的最敏感的器官,總是有一種大多快意的感覺。就好像是在最寒冷的.臘八天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之后在來兩瓶啤酒那樣舒暢。
可是羊肉也不能總吃啊,手里拿著《呼蘭河傳》,好像拿著一份東北的土豆絲卷餅一樣,清爽自然。這部小說是蕭紅在1940年香港寫完的。我看過關(guān)于她的電影,那時候的她身體極端不好,在貧困交加中完成了這部清新自然的自傳體小說。就像她在尾聲說的那樣,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
這本書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上個世紀(jì)二三十年代東北呼蘭河地區(qū)的風(fēng)俗人情,也濃墨重彩的描寫我和爺爺?shù)淖鎸O情深。同時也描寫了下底層勞動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對生的希望和執(zhí)著。在這里我要說的一個人物就是他們的家的租戶馮歪嘴子,他是一個拉磨的,做點粘糕。掙扎的生活著。和村里的王大姑娘生活在一起了,并且有一個孩子,在文中描寫的真是凄苦,房子四處漏風(fēng),四周的水什么的都已經(jīng)結(jié)冰了,墻根地下的耗子吱知亂跑。孩子只是蓋著面口帶,孩子一哭,從孩子的嘴里冒出了雪白的白氣。后來搬到了草房子里,小孩睡到了草堆上,好像一直喜鵲睡在了窩里。總之,我似乎能感受到那種生活的惡劣情況。后來王大姑娘因為生第二個孩子死了,馮歪嘴子沒有頹廢下去,一個孩子才四五歲,一個才出生。大家伙都想看他的熱鬧時候,他沒有絕望,因為他看見了自己兩個孩子,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長的牢牢的。于是他照常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照常的負(fù)者他那份責(zé)任。到最后他還是沒有讓人看到笑話,還是順其自然的活著。也許在他的心中希望總是孩子漸漸長大的腳步中,
資料共享平臺
《關(guān)于呼蘭河傳的讀后感》(http://www.szmdbiao.com)。文章里也充滿著對女性的同情,在那個年代,被漢子打,被婆家打,是再正常不過的。老胡家的兩個孫媳婦,大的聰明靈力,有一手好女紅,這也逃不逃被男人打的命運。可是她還是很滿意,用她的話說,女人啊,哪有不被漢子打的。到時候還得該做飯,做飯;該干活,干活。她努力的伺候著家里的每一個人。也很孝順,在給小孫媳婦治病的時候,偷偷的切下一塊好肉,給幾個月沒有嘗葷腥的奶奶婆婆做了一碗嘎達(dá)湯。最后在看這妯娌小孫媳婦被這家人活活的折磨死了,也跟人跑了。她真的心寒了,不跑在這個家里同樣是等死。
在說說可憐的小孫媳婦。她卑賤的有沒有名字,都叫她小團(tuán)圓媳婦,比作者大幾歲,還是個孩子,才12。八歲就被老胡家用八兩銀子買來做媳婦,12歲接近胡家,也開始了了悲慘而屈辱的短暫一生,她本是一個臉膛黑黑,愛說愛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時間,變得臉黃黃的。天天從他們家里傳來凄慘的哭聲。這下婆婆找到一個撒氣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過小團(tuán)圓媳婦就一頓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婦也要打一頓。是不是把媳婦掉在房梁上打,沒有啥過錯,用她的話就是,給她一個下馬威。以后好聽話,孩子的練越來越瘦,不吃不喝,鬧起來病。在東北都流行跳神,跳過無數(shù)次的神,吃過很多的偏方,都不見效。最后最慘的是,把孩子當(dāng)眾扒的一絲不掛,放在開水里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過去,醒了之后,在繼續(xù)按在裝滿開水的大崗里洗澡。這哪里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獄的下油鍋差不多。孩子在那個夜晚死了,找張鋪蓋卷雇幾個人挖個坑就埋了。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筆下描繪的令人心碎。
魯迅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了中國人的看客心里,也提到了中國人對苦難的麻木不仁,人們就愛熱鬧,越出亂,才越好看。在這里,我也看到了那個地方人的一種圍觀,熱鬧的心里。那個年代的人們是不分地域性,因為他們都是那個苦難中國的苦難中國人。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戲,人們湊熱鬧,去看看,無可厚非?墒菍τ谌思襾砹藞F(tuán)圓媳婦,一對對的跳到墻里去看,看誰家死個人,糟了不幸。更是好像有什么大戲的。爭先恐后的,有點說出來不好了。在中國,那也許是成為了一種習(xí)俗。不幸的人表演的更加不幸,看的人到是有的笑的,有的沉默的,心慈的,拽其衣角邊來擦擦眼淚。極大的滿足了人的各種情緒的表達(dá)。
蕭紅此書也許是寫給自己的,我想也是寫給所有想了解那個時代的人。歷史總是呈現(xiàn)給我們血淋林的帶著恥辱的畫面,所有的一本本書拼接出一個上世紀(jì)的苦難中國,尤其是那個被日本淪陷多年的苦難東北。我的家在松花江畔,是的,我的家也在松花江畔。同為東北人,雖然時空相隔,怎能不了解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在描述的畫面里,我還能看到我的童年,也能看到那寒冷的東北帶給人的永遠(yuǎn)是最酷的嚴(yán)寒。在苦難中,我又看到了你伏案奮筆疾書的樣子。最后也沒有葉落歸根,兩年之后,你病逝在香港。那屢香魂也飛到了呼蘭河上空,看看曾經(jīng)的家,看看故鄉(xiāng)的人。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
《呼蘭河傳》是一篇偉大的杰作!蕭紅是個心思寂寞的人,可是從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極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寫的《呼蘭河傳》,有人說它像小說,又有人說它像自傳,蕭紅的文章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
《呼蘭河傳》不像《城南舊事》,雖然同樣是寫小城里的故事,可《城南舊事》給我的感覺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緊緊的讓人讀得輕快自然;但《呼蘭河傳》不同,它就像一盤顏料,什么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可又別有一番韻味!《呼蘭河傳》是一片美文,文章中,極有藝術(shù)感的文字令人心動不已;《呼蘭河傳》也是一篇寂寞的小說!當(dāng)時的蕭紅,一個人身在淪陷的香港,心中苦悶而寂寞,這種心情,通過文字滲透進(jìn)了我們心中。
在第二章《小城三月》中,我在不知不覺中,又看到了另一個蕭紅。小城的三月風(fēng)景如畫。瞧, “三月的原野綠了,像地衣那樣綠,透在這里、那里”,好一個“這里、那里”,連一片草地都能寫得如此唯美、動人!再看看第三章《生死場》,哎,如此悲傷、凄涼,令人心痛。
《呼蘭河傳》是立體的、有寂寞、有美好、有悲傷、有希望。今年秋天,我讀了一篇故事,這故事,沒有華麗的詞語做點綴;沒有優(yōu)美的句子做裝飾;有點只是灰白的畫面,可是從灰白的畫面中,我分明聽到了了一曲凄涼的笛聲,能讓我聽到這笛聲的恐怕只有這《呼蘭河傳》了!
【關(guān)于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1.呼蘭河傳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