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人文學者不可丟三氣

時間:2023-04-28 03:26:21 高考熱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人文學者不可丟三氣

  【編者按】10月23日,中國第一個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迎來建系100周年。作為最直接傳承本國語言文化的科系,“百年中文”的紀念,被賦予了很多的意味。而人文學科的時代價值在哪里,人文學者該如何保持氣質,也再次被審視。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最近接受了本報專訪,就上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提到的“中文系師生有責任介入當下的社會改革及思想文化建設”,認為人文學者不能丟掉“三氣”——志氣、意氣和豪氣,尤其發(fā)人深思。

  大學需要留存一種學術志向、一種學術傳統(tǒng)

  記者:參加北大中文系百年慶典,有個細節(jié)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慶典簡樸但學術味兒很濃,但聽說,你們有規(guī)定,出版的前輩著作,每本書不能超過300頁。這樣做,是想傳遞什么理念嗎?

  陳平原:是的。我們把這次慶典的主旨定為:以學術為本,賡續(xù)傳統(tǒng);以友情為重,凝聚人心。

  對大學來說,學問是最重要的,熱鬧的慶典背后,必須有堅實的精神支持與學術追求。所以,今年一年,我們組織了10個專業(yè)性很強的學術會議,系慶期間也有“中文教育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研討會,以及“眾聲喧嘩的中國文學——首屆兩岸三地博士生中文論壇”,還編輯出版了20冊的“北大中文文庫”。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前輩著作,不是幾十萬字的“文存”或幾百萬字的“全集”,而是規(guī)定每本書不超過300頁。不是因為沒錢印,更不是學術實力不夠,而是希望擇其精要,讓老先生的文章走向年輕人——起碼本專業(yè)研究生必讀。

  在我看來,所謂“紀念”,不是記住一個口號,或供奉幾個名人,而是讓大家通過閱讀和體味,實現(xiàn)學術上的薪火相傳。我們更看重的是著作的分量,而不是世俗的名聲。中文系歷史上名師輩出,這一回只選1952年院系調整后在北大工作的;因為,新中國成立前的教授流動性很強,且在好多大學兼課,我們不能把半部學術史攬入懷中。比如,大學者陳寅恪也在北大中文系講課,但那時他是清華的教授,我們不能為了撐門面去爭搶。

  以學術為本,是為了給當下的老師們留存一種學術志向,一種學術傳統(tǒng),一種學術熱情。這樣做,看似不太張揚,卻能給人以精神的震撼。

  中文系師生應介入社會改革及思想文化建設

  記者:“百年”之后,您認為人文學科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

  陳平原:我做過西南聯(lián)大的研究?茨菚r的老照片,一群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器宇軒昂地屹立在天地間,著實讓人感動,F(xiàn)在,我們生活條件好多了,但是否還有那么一股志氣、意氣、豪氣?因為,只有具備了這“三氣”,人文學才可能做得有滋有味。

  任何國家的本國語言文學系師生,所從事的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活,而是包含著價值、立場和責任。

  我以為,中文系師生有責任介入當下的社會改革以及思想文化建設。不是不要專業(yè),而是在專注專業(yè)的同時,保留社會關懷、思想批判、文化重建的趣味與能力。說到底,人文學是和一個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或“知識”,更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懷。

  這么說,不等于讓所有老師都關注當下,也應該鼓勵閉門讀書、不聞窗外事的,應該允許不同文化立場及學術趣味的教授各自獨立發(fā)展,不強求一律。你整天上電視,名聲顯赫;我閉門讀書,十年磨一劍:各有各的舞臺,也各有各的聽眾。有骨有筋,有雅有俗,有內有外,這樣的話,中文系才能比較大氣。

  至于人們經常談論的“人文學”如何被邊緣化,這是目前中國教育過分市場化的結果,F(xiàn)在,我們的教育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把大學當成職業(yè)學校、培訓中心來經營,宣揚“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忘卻了大學的責任。大學教育,是為你一輩子的知識及精神打底子,而不是職業(yè)培訓。當然,學校性質不同,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總的來說,我以為中國“人文學”(包括中文系)最低潮的時刻已經過去,若調整適當,是應該“貞下起元”了。

  大學或院系,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幾條“大魚”

  記者:但要做到您說的“大氣”,允許和鼓勵人文學者以不同的方式做學問,勢必與當下的學者評估標準沖突。比如論文指標……

  陳平原:學問不是評出來,而是做出來的,是經過20年、30年、40年,心甘情愿坐冷板凳、嘔心瀝血做出來的。你說10篇論文,就一定比1篇論文價值更高?未必。所以,我們一直強調,不爭一時之短長。大家現(xiàn)在被各種評比、評獎、評估搞得雞飛狗跳,根本無法靜下心來潛心學問。這很可惜。

  作為系主任,我的基本原則是:為中才立規(guī)劃,為天才留空間。好的教授視學術為生命,根本用不著催促;有的老師,或因能力限制或因健康原因,或對學術根本不感興趣,再催也沒用。但中間這一大塊,若有合理的評估體系及獎勵機制,能做出更大的業(yè)績。所以,最重要的是調動中間這部分老師的積極性。

  同時必須記住,一所大學或一個院系,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幾條“大魚”。對于那些有個性、有才華、有脾氣的好學者,要讓其山高水長自由發(fā)展。暫時看,會損失一些評比所需要的“指標”,但若干年后,如果真的出現(xiàn)一兩個大師級人物,那就值得了。作為一個院系的領導,也應該有這種容忍度。因為,神奇的靈感以及創(chuàng)造力,是很脆弱的,甚至稍縱即逝,需要有心人格外呵護。這方面,整齊劃一的評價標準肯定是不行的。

  隨著民生的逐步改善,中國人對于本國語言文學的興趣會迅速提升;而綜合國力的增強,也使得文化交流與對話的天平,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傾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認為中文系的價值應該有更新的體現(xiàn)。

  

(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人文學者不可丟三氣】相關文章:

華北大平原地下水的歷史和現(xiàn)狀04-26

教授陳躍紅:北大高考改革要讓狀元消失04-27

三江平原濕地CH4、N2O的地-氣交換特征04-27

描寫平原的詩句11-27

三江平原濕地的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04-26

淺論如何保護三江平原濕地04-25

學者與駱駝04-27

中文系實習報告三篇07-27

論保護三江平原濕地的意義與措施04-25

【精華】中文系實習報告三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