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香港學生內地求學感受壓力

時間:2023-05-07 18:27:41 高考熱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香港學生內地求學感受壓力

  【編者按】  今年正值香港回歸15周年,內地與香港交流日益頻繁。在兩地交流中,香港學生也愈來愈把目光投向內地,選擇到內地求學。在北京,他們就如同南來的候鳥,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間。或許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北漂”不一樣,但他們又分明感覺到一直處于“漂”的狀態(tài)。

  2012年下半年新學期開學之際,中新網(wǎng)港澳頻道推出主題策劃《香港學生在內地求學:透視另一種“北漂”》,采訪在京多所知名高校的香港學生,從感悟自身、差異融合和無悔青春三個方面,透視他們在內地求學的“北漂”生活。

香港學生內地求學感受壓力

  中新網(wǎng)北京9月29日電(郭思遠 吉翔) 香港回歸15年來,與內地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而香港學生作為兩地交流中的新生軍,將為未來兩地交流增添新的活力。

  目前,共有205所內地高校接受香港學生,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累計達62312名,其中2011至2012學年,在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香港學生達到11155名,創(chuàng)歷史新高。

  香港2009年9月開始實施高中及大學新學制改革,內地也在2011年8月便首次開展部分高校對香港學生免試招生,目前已通過報名資格審核的香港學生有4247人。

  香港學生到內地來求學,他們的生活、學習、感情、就業(yè)狀況是什么樣的?隨著記者的筆端,讓讀者感受他們的另一種“北漂”生活,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

  【感悟自身】如同候鳥遷徙般的香港學生

  候鳥,每年都會歷盡千辛萬苦進行南北遷徙,這是一種生存的狀態(tài)。香港學生就如同南來的候鳥,在北京學習和生活,無論在這里生活多久,香港始終是他們心中牽掛的地方。正如SHE《候鳥》歌詞所唱:“你的愛飛很遠,象候鳥季節(jié)變遷,我含淚面向著北邊!

  現(xiàn)象一、 負笈北上背后感悟

  香港學生來內地求學,好些人都是因緣際會。嚴欣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大四學生,香港文化會會長,作為首屆香港赴內地就學的免試生,她覺得來北京求學是一件挺神奇的事。

  2008年,她跟家人第一次來北京,那時候,北京正要辦奧運會,她覺得這座城市還挺好的,“后來感覺倒是挺神奇的,北京是我到過的旅游城市唯一感覺還行的城市,一年之后就過來讀書,一呆就是三年!

  來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中,也有基于對自己的了解,體驗與香港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清華大學外語系大三學生何潔玲就是如此。

  何潔玲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我來內地是基于對自己的了解,大家知道在香港上大學的話,比較看重人際關系和課外發(fā)展,也就是比較注重成人的發(fā)展,但這種教育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因為忽略了做學術的根底,而內地的學術風格講究嚴謹,我是那種做事比較認真的人,所以我就選擇過來了。”

  “香港學生會去思考,會去批判,這是我作為一個香港學生引以為豪的!焙螡嵙嵴f,“因為我擁有香港學生的優(yōu)點,現(xiàn)在我又很謙虛到內地來求學,確實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在香港學生中,也有對自己未來職業(yè)生涯進行規(guī)劃而來內地的。清華大學經(jīng)管學院大三學生龐維邦就表示:“現(xiàn)在很多香港企業(yè)家在內地打拼,很多東西都能夠適應,但就是人際關系比較難,因為他們來這里根底不足,幾年的相識肯定比不上別人幾十年的感情,因此,我就想早點過來求學,適應這邊的環(huán)境,這對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對于中國人民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大二學生張小慧來說,到內地求學卻是因為遇上“三三四”學制改革。據(jù)了解,2009年香港特區(qū)政府把原來“五二三”學制(五年初中、兩年高中、三年大學)改為“三三四”學制 。

  張小慧說,“因為那時候終期考試和改制之后的‘三三四’學制沖突在一起,所以我考完會考后,就在思考我會選擇哪條路,是選擇在香港繼續(xù)考試,還是到內地上學,但我更偏向于學中醫(yī),所以就選擇了考內地大學。然而,后來又由于各種因素,沒有選擇中醫(yī),而是選擇管理方面的專業(yè)。”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大四學生陳飛鵬在香港上完小學,初高中都是在深圳上的,而來北京上大學,則是出于自己喜歡冒險的個性所致。陳飛鵬對中新網(wǎng)記者說:“如果去香港那邊學習的話,不符合我這種比較喜歡冒險的性格,后來就選擇北京上學了,畢竟這里還是首都。”

  在北京三年學習過程中,陳飛鵬最大的感受就是內地教學風格嚴謹。陳飛鵬說:“在北京學習最大的體會,就是做事要非常嚴謹,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是這樣的。這邊做每件事情,都有一個系統(tǒng)的做法,按部就班,把細節(jié)做好。”

  譚倩婷,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中醫(yī)專業(yè)2012屆碩士畢業(yè)生,剛剛參加完內地中醫(yī)師職業(yè)資格考試,記者問她對考試是否有信心,她說沒有底,但她本科時就回香港考取了香港中醫(yī)師資格證,

  對于為什么到內地學中醫(yī),譚倩婷說:“中學的時候就決定學習中醫(yī),所以分文理科時選擇了理科。選擇學中醫(yī),最主要的就是因為我比較喜歡自由,西醫(yī)需要各種儀器輔助治療,而中醫(yī)只要一根針和一雙手就可以治療,這樣我可以不需要呆在醫(yī)院,就可以給人治病了!

  現(xiàn)象二、內地求學壓力很大

  香港學生在內地求學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便是學習壓力非常大。相對內地重點高校中各省最優(yōu)秀的學生,香港學生感到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因此,在這種環(huán)境中,迫使他們自覺去努力學習,與內地學生拉近距離。

  香港和內地學生在學習之間差距,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大四學生葉思朗深有體會。在沒有來內地求學時,他在香港同學中的成績算是非常好的,但來到北京大學以后,才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確實非常大。

  葉思朗向中新網(wǎng)記者表示:“來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學習其實是很爛的,壓力是很大的,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同學都是各個省前十名的,我在香港都不知道有沒有排名!

  葉思朗認為,內地學生有一部分是非?炭嗟,但也有一部分感覺都大學生活了,就放松了學習,男生忙著打游戲,女生忙著逛街,“但如果內地學生考試前一周緊張起來復習,最后考試出來的成績,我們還是會很悲催的!闭f完,他嘿嘿地笑起來。

  葉思朗也認為,“我們之間的答題思路是不一樣的,在內地學生的潛意識中,就有一種既定的答題思路,而香港學生答題是一種發(fā)散思維,如果讓內地學生去香港高中像我們一樣用英語讀題和答題,一開始也未必能適應!

  何潔玲對于內地和香港學生之間差距,有另一種感受。何潔玲說:“在內地有一批人能學能玩,懂得跟人相處,但是也有一批人因為這個教育制度,只懂得跟書本玩游戲。”

  就此,何潔玲向中新網(wǎng)記者舉例說,在清華大學外語系有很多內地學生想出國留學,需要考GRE,但是他們?yōu)榱丝糋RE,可以花十個月的時間學,不出寢室,不跟人交流。何潔玲表示,“我就在想,他們經(jīng)過高考來到大學,其實可以通過大學拋棄高考時魔鬼式的考試方式,去學會跟人接觸,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

  俗話說:“種田怕薅草,讀書怕過考!睆埿』壅J為自己的學習壓力還好,但對內地的考試似乎有所忌憚,認為對香港學生來說難度太大。

  張小慧說:“在人大學習,上課倒沒什么問題,感覺這邊的考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人大在國內也是比較高等的學府,一定會跟其他高校拉開一定的距離,因此,老師出題都比較偏向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來凸顯學生的才能和成績,但是對我們香港學生來說,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

  張小慧還表示,“這與考試的方式也有關系,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考試方式,肯定有比較大的差別,內地考察方式更加偏向于筆試方面,香港則更加側重綜合素質方面的考核。”

  現(xiàn)象三、處于漂與不漂之間

  “北漂”一族的辛酸,恐怕只有漂過的人才知曉。而對于香港學生來說,“北漂”生活相對單純,也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北漂”一族,那么,香港學生的“北漂”生活是怎樣的呢?

  對此,嚴欣婷說,“挺有一種漂的感覺的,其實在北大讀書,每個暑假都會到處去旅游,體會一下內地不同的地方。在北京讀書的這三年,我可能到了十多個地方旅游,所以不僅是有這種感覺,而且是感覺非常非常得漂!

  與此感同身受的,還有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大四學生葉思朗,他表示:“雖然北京很熟悉,但不是家的感覺,只有回香港了,才會感覺回家了。寒暑假考試完后的最后一周,有時自己靜靜地躺在床上,你就會感覺‘哎,這不是我的家’,你就沒有那種家的感覺,也不會覺得很舒服、很輕松。就是感覺心靈上有點空虛,雖然在北京朋友很多,但還是沒有一種家的感覺,感覺很漂。”

  他還說,香港學生到內地求學,雖然人都差不多,都是黃皮膚,但是環(huán)境、制度等都不一樣,唯一一樣的就是都能看懂中文。“我第一次到北京來上學,跟同學和朋友道別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到國外留學一樣感覺,F(xiàn)在三年過后,倒是沒有什么感覺了,都習慣了!

  對于“北漂”的感覺,香港學生的感受各有不同。張小慧表示:“因為我們都非常年輕吧,就有一種向外逃的感覺,不想在家里或附近的地方老是呆下去,就想到一個新的地方去看不同的事物。但在這邊也不會太戀家,也不會說思念到父母有種想哭的感覺,會打電話給對方問好,依然是比較正常的一種狀態(tài)!

  她還表示,“在學校的同學,可以說都是處于漂的狀態(tài),所以在同樣的狀況之下,就會相互幫助,相互安慰,該學習的時候一起學習,該出去玩的時候出去玩,都會有陪伴的感覺,不會有工作時的那種孤獨和強烈的漂的感覺!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大四學生、香港學生協(xié)會負責人陳思瀚與此意見相同,他說:“我也沒有感受到漂的感覺,雖然家不在這邊,但從小都是非常獨立,到過很多城市旅游,對家的感覺不是太強烈。就覺得我到了北京,在北京住下來也蠻好的,就是這種感覺。”

  譚倩婷作為80后女生,小時候

【香港學生內地求學感受壓力】相關文章:

內地公司香港上市條件05-01

香港留學生選擇到內地工作的原因04-29

香港與內地的碩士留學優(yōu)勢對比05-01

內地香港留學條件有哪些05-04

內地高分考生緣何青睞香港高校?04-26

碩士留學優(yōu)勢PK:香港VS內地05-02

內地生赴香港留學的幾大優(yōu)勢05-02

香港大學擴招內地生 多所高校提高內地生獎學金04-30

有關內地學生去香港留學需要哪些條件05-04

香港高校內地拼搶“研究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