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地理《認識地球》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的真實形狀,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緯的劃分標準
3、理解經緯網并根據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演示、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地軸、兩極、經線、緯線、赤道等概念,理解經、緯度及南北半球及東西半球的劃分。
教學難點
如何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我們遙望星空,看到太陽和月亮是什么形狀?那么‘我們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狀呢?
一、地球的形狀
學生預習,回答地球的形狀
展示地球衛(wèi)星圖片,理解地球的形狀
(過渡)在古代,由于受科學技術的限制,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結合板圖講述蓋天說和“混天說”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過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環(huán)球一周的航行,才從實踐上證明了地球的確是一個球體
利用地球儀展示麥哲倫航行的路徑,以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設問: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設問:地球是個規(guī)則的球體嗎?(學生閱讀材料,回答)
(過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學生閱讀P16圖2-5,用圖中的數據說明地球的大小
教師利用“中國的面積”“珠峰的高度”說明地球之大。
(過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很難,于是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地球儀
(活動)
學生四人一組,找出地球儀上的南北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演示地球自轉,指出地軸的含義,而后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學生從南北兩極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
第2課時
復習前一節(jié)的內容
(過渡)在地球儀上,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圈和連接南北兩極的線,他們就是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
(一)經線和緯線
學生觀察地球儀,閱讀P16最后一段文字和P18最后一段文字,完成表格練習
緯線經線
概念
形狀
指示方向
長度
教師利用經緯網,引導學生理解經緯線的特點
設問:在地球儀上,緯線有多少條?經線有多少條?
(過渡)為了區(qū)別每一條緯線和經線,人們分別將它們各自規(guī)定了一定的度數,這就是經度和緯度
展示表格,學生閱讀P17-18文字,討論交流
緯度經度
度數范圍
0度經緯線劃分
經緯度劃分
半球劃分
結合地球儀理解經緯度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尤其突出在地球儀上如何判斷東西半球。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P18活動1、2、3,理解如何在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東西經,而后出題檢測。
四、經緯網
(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一艘輪船在海上遇難,你作為該船的船長,你會如何向救援船隊報告船所在的位置(學生討論回答)
(過渡)要確定該船的位置,就需要學到和經緯網有關的知識。如何利用經緯網來確定地球表面如何一點的位置呢?
舉例說明:假設你要向老師報告你在教室里的位置,你會怎樣報告?
【初一地理《認識地球》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初一地理教案設計05-04
地球的自轉初一地理教案05-04
認識地球404-30
初一地理《埃及》最新教案設計05-04
初一地理俄羅斯課堂教案設計05-04
《地球的運動》地理教案02-27
地理教案設計:中東05-04
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04-25
《地球的呼吸》教案設計05-01
美麗的地球教案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