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向下落的物體(大班)
活動要求:
1、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發(fā)現(xiàn)物體都有自然下落的現(xiàn)象。
2、通過比較,感知物體的下落速度不同,并獲得正確比較的方法。
3、能清楚地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羽毛、墊板、同樣大紙片、塑料袋、沙包、各種小型玩具、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探索物體有自然下落的現(xiàn)象。
1)幼兒猜想:老師手上有什么?要是我松開手,它會怎么樣?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嗎?
2)幼兒試驗:請小朋友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看和剛才的猜想一樣不一樣。小朋友交流反饋試驗結(jié)果。
2、比較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
幼兒猜想:老師這里有沙包、羽毛、塑料袋,你們猜一猜,他們誰
落得最快、誰最慢?
2)商討正確的比較方法:怎么比才公平?
提出記錄要求:用正確的方法比一比,看看什么落得快、什么比較慢、
什么最慢,并在記錄紙上做好記錄。
3)幼兒邊探究邊嘗試記錄,并交流比較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你是怎么比的,發(fā)現(xiàn)什么?
3、探索一模一樣的相同物體和同一物體不同變形落下的速度一樣
嗎?
1)幼兒猜測:這兩張一樣大的報紙,同時松手,它們會同時落下嗎?
2)幼兒實驗探究,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你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本園教師觀察反思:
適宜性行為:
1、提供較豐富的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2、尊重事實讓事實說話。能試圖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自我建構經(jīng)
驗,而不是教師進行簡單的灌輸。
3、教師能注重在活動中讓幼兒獲得一種科學比較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幼兒進行其它內(nèi)容的學習都受用。在探索科學比較方法的時候,教師注重啟發(fā)與引導,例如:提問:“怎樣才能知道什么東西落的快,什么東西落得慢?”當幼兒說出同時往上扔的時候,
教師沒有否定,而是按照幼兒的說法演示,讓幼兒發(fā)現(xiàn)這樣比會出現(xiàn)物體扔得一高一低的現(xiàn)象,這樣比不公平。最終獲得正確比較的方法。
4、能用記錄大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記錄并延續(xù)活動,有助于幼兒進一步探索,形成較完整的經(jīng)驗。
不適宜性行為:
1、問題:將塑料袋、羽毛、蓋子的下落速度按順序記錄在大圖譜上。
原因:雖然強調(diào)是老師的實驗結(jié)果,但老師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而這一結(jié)果實際又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記錄無法重復驗證,所以不適當。
對策:只要標出速度最快的蓋子即可,對塑料袋和羽毛不必排出順序。
2、問題:大家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比較,但得出的結(jié)果卻不同。
原因:投放的塑料袋和羽毛之間比較的結(jié)果受許多因素的干擾,如塑料袋會粘在手上;揉在一起的塑料袋和張開的塑料袋之間又有差異……
對策:材料投放進行調(diào)整。
【向下落的物體大班】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05-06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03-12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03-17
《物體下落》大班科學教案04-29
《物體的下落》大班科學教案04-29
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01-07
向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04-28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下落的速度03-07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15篇03-19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