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03 08:54:0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匯編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匯編十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jù)空間,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jù)空間

  1、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

  2、出示材料,用這些材料能否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

  3、聯(lián)想平時喝盒裝飲料時,有什么經(jīng)驗?這些材料該如何使用?

  4、知道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么?

  5、分組實驗完成后,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fā)生的現(xiàn)象。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1、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生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xiàn)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實驗情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

  思考討論: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么?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三、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實驗

  3、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并請學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并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生交流自己的畫和自己的想法。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槍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后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jié)課所了解的關于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導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征,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聯(lián)系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征,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么?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了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廖覀冊撛鯓幼鲞@個實驗呢?

 。禄旌系谋壤蠹s多少呢?可以參閱課本。

 。米屑氂^察發(fā)生現(xiàn)象(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生、來源和性質)

科學教案 篇3

  本次活動借助有趣又神秘的大紙箱,以“小貓”和“貓媽媽”開心地玩“躲貓貓”的游戲貫穿始終。 “貓媽媽”和“小貓”間的互動問答讓孩子有了主動開口的機會,豐富了孩子的語言。

  “小貓躲貓貓”是托班新教材中的一個內容,在新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礎上,我們依據(jù)托班孩子容易被多變、好玩的情景吸引的特點,增添了簡單但能引發(fā)孩子參與互動的多媒體場景,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將他們一下子引入到活動情景中,為其順利進入游戲活動作好鋪墊。

  對托班新教材中孩子們躲藏的大紙箱,我們重新設計并將其裝飾成紅、黃、藍三種顏色和大小不同的房子,這樣增加了“躲貓貓”游戲的趣味性,使孩子們更加投入游戲。孩子們在顏色、大小不同的房子中躲藏,自然地進行應答,初步積累了分辨顏色和大小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嘗試區(qū)分顏色和大小。

  2.喜歡參與活動,并能在游戲中自然應答。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房子各一幢(大小不同)、貓媽媽胸飾、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環(huán)節(jié)一:看看、說說,激發(fā)興趣

  多媒體課件導入游戲情景:晴朗的天氣,大大的綠色草地,還有可以和孩子打招呼的太陽、蝴蝶、小鳥等。

  ●重點提問:寶寶們,你們看這里有什么?(觀察要點:孩子是否愿意與多媒體課件進行語言、動作上的互動。)

  ●小結:這里真漂亮,有太陽公公、美麗的蝴蝶,還有小鳥!

  (二)環(huán)節(jié)二:玩玩、躲躲,體驗快樂

  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貓媽媽”和“小貓”,開始玩“躲貓貓”游戲,在游戲中注意區(qū)分房子的不同顏色和大小。

  1.參與游戲,發(fā)現(xiàn)房子有顏色和大小的區(qū)別。

  ●重點提問:告訴貓媽媽,你們躲在哪里?(觀察要點:孩子能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房子有顏色、大小的不同。)

  ●小結:寶寶們看得真仔細,三幢房子的顏色、大小都不一樣。

  2.自然應答,能夠區(qū)分不同顏色的房子。

  ●重點提問:你們躲在什么顏色的房子里?(觀察要點:孩子能否自然應答,并清楚地說出自己躲藏的房子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小貓們都能說清楚自己躲在什么顏色的房子里,這樣貓媽媽很快就能找到小貓啦!

  3.按照指令,找到相應的房子躲起來。

  ●重點提問:請小貓們聽仔細了,要按照貓媽媽說的要求去躲。(觀察要點:孩子能否聽清教師的指令,找到顏色或大小符合要求的房子躲起來。)

  ●小結:小耳朵聽仔細,一定就能找到小貓要躲的房子啦!

  活動建議:

  第一,本活動可反復進行,但活動開展時首先要以滿足托班孩子的情感需要為主,在開心、開口的同時引導其初步嘗試區(qū)分顏色和大小的不同。

  第二,本活動可和托班新教材中的“小烏龜和媽媽”以及“寶寶自己走”等活動內容鏈接起來,如小動物們一個跟著一個走,和動物媽媽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戲等。在區(qū)域活動中可創(chuàng)設“摸箱““找禮物”等相關的活動內容。

  第三,還可以邀請父母一起在室外進行“躲貓貓”游戲,如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躲藏游戲,可以孩子躲、父母找,也可以父母躲、孩子找,并各自說說躲在哪里等,在互相尋找、應答的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增進情感。

科學教案 篇4

  探究: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fā)生反射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知識:制作潛望鏡,了解光的反射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情感:過對光的反射的實驗探究,使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fā)生反射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制作潛望鏡。

  教學方法:

  實驗與操作。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鏡子。

  2.學生準備:鏡子、長方體紙盒、兩塊鏡片、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說說光是怎樣傳播的?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光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引發(fā)新的學習內容。

  二、將太陽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

  1、老師在一面外墻上設置了一些“靶子”,請你想辦法,使用手里的鏡子,將太陽打“靶子”上。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用鏡子反射陽光是學生很熟悉的游戲了。通過打“靶子“將太陽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學生知道平面鏡子可以反射太陽光,隨著平面鏡的移動,反射的太陽的光線也可以改變。

  三、使反射的太陽光的光斑更亮.

  1、要想使反射到墻上的太陽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辦法?應該怎么做?

  2、學生設計方案、實驗。

  先由學生提出應該具體怎樣操作,他會意識到這個任務一個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會更加珍惜合作的機會,體會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將陽光“請”進教室.

  1、想辦法將陽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墻上,看看哪個組的方法好。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通過玩鏡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觀察活動,學生已經(jīng)對光的反射現(xiàn)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體會。這個時候沒有必要讓他他說出具體的科學通理,只要能將實驗現(xiàn)象進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潛望鏡.

  1、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光的反射?誰知道潛望鏡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造的?它的構造可能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

  3、簡單介紹潛望鏡和制作方法。

  4、學生動手制作。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另一類生物。

  2.認識蘑菇的特點,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細菌和病毒的特點,知道細菌對人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蘑菇的特點,比較蘑菇和動植物的異同。

  2.能通過調查活動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能辨證看待身邊的事物。

  教學準備:

  1.收集關于蘑菇、細菌、病毒的掛圖或視頻資料。

  2.供學生觀察用的構造完整的蘑菇(每組1~2種),放大鏡、小刀、白紙等。

  3.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類生物:木耳、銀耳、平菇、金針菇、香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蘑菇的資料。

  1.導入。

 。1)教師可以采取實物導入的方式:看一看,實驗桌上放著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會生長蘑菇?

  (2)利用教材插圖或掛圖等引導學生小結蘑菇的生活環(huán)境。

 。3)提問:你還知道關于蘑菇的哪些知識?

  2.觀察蘑菇。

  (1)觀察一個完整的蘑菇。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式全面、細致地觀察。

 。2)用小刀把蘑菇縱向切開,用放大鏡觀察切開的菌蓋、菌蓋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觀察發(fā)現(xiàn):從整體看,蘑菇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什么特點,我有什么重大發(fā)現(xiàn)等。

 。4)整理觀察到的蘑菇的特點并記錄下來。

  4.認識蘑菇屬于真菌。

 。1)小組研討:蘑菇與動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導學生從外部形態(tài)特點、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

 。2)交流,整理意見。

  (3)講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它屬于真菌。

 。4)你還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

  5.認識食用菌和毒菌。

 。1)提問:吃過蘑菇嗎?我們平時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嗎?

 。2)觀察教材插圖(或實物、掛圖),認識常見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識。(可以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6.課外調查:小組或者獨立調查: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學生記錄食用菌的名稱、顏色、形狀,還可以了解它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等。

  第二課時

  1.了解細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師展示一幅細菌或病毒的彩圖,這是什么?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猜?

  (2)交流學生了解的細菌和病毒的知識。

  (3)觀察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菌和病毒的照片。談一談: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們是細菌和病毒,我們也許會認為它們很美麗,但當我們明白了它們是什么之后,我們可能覺得它們很可怕。)

 。4)閱讀教材上的小資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到細菌和病毒也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5)小結:細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們因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見,被稱為微生物,F(xiàn)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員?

  2.展示食用菌調查成果。

 。1)小組交流、展示。

 。2)小組選擇代表向全班展示調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為一種自己感興趣的食用菌設計一張名片,內容包括:名稱、特點、外形圖、主要食用價值等。)

  (4)名片展示與評價。

  板書設計: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另一類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細菌對人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作業(yè)設計:

  填空:

  1、蘑菇是( )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于( )也不屬于( )的另一類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類生物:( )、( )、( )、( )、( )等。

  4、細菌對人有( )兩方面的作用。

  簡答:

  請介紹3-5種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顏色、形狀等。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綠樹植樹對環(huán)境和生活的作用。

  2、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并在老師的幫助下種植花草。

  二、活動重點: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并在老師的幫助下種植花草。

  三、活動難點:了解綠樹植樹對環(huán)境和生活的作用。

  四、活動準備:請幼兒收集有關樹的資料或圖片。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老師:我們呼吸的是什么呀,對是空氣,你們知道空氣是從那里來的嗎?對是從大樹上散發(fā)出來的,所以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樹木,春天的時候也要植樹。有一個專門植樹的日子,你們知道是那天嗎?

  老師小結:因為現(xiàn)在是春天,春天適合植樹,所以大家把3月12日,指定為植樹節(jié)。

  2、欣賞兒歌《留住小鳥》。

  大樹不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還是小動物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才能留住小動物呢?小貓和小狗用什么方法想留住小鳥?為什么沒有留住小鳥?小兔子用什么樣的方法留住了小鳥?為什么留住了小鳥呢?小鳥為什么喜歡樹呢?

  (二)、老師分享和談論有關植樹節(jié)的資料。

  1、老師給幼兒介紹有關植樹節(jié)的來歷、日期,并請幼兒討論一同說一說有關樹的作用。(豐富幼兒的知識,了解植樹節(jié)的來歷以及意義。)

  2、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討論有關于保護樹木的方法。

  (三)、老師讓幼兒以植樹為主題,分組繪畫。

  1、老師請一組幼兒討論的保護樹木的方法,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老師請另一組的幼兒進行設計有關植樹節(jié),植樹造林的宣傳畫。

  (四)、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了解種植花草的步驟。

  1、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種花的正確步驟是什么嗎?

  2、老師請幼兒思考后回答。

  3、老師小結:我們種花的時候,我們要先把土放進花盤里,挖一個洞,然后再把種子撒下去,再用土蓋起來,最后給種子澆點水就可以啦。然后每天都要給種子澆水,吸收陽光和水分,這樣就可以促進種子的生長,讓它可以更快的發(fā)芽等。

  4、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種植花草。也要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

科學教案 篇7

  學情分析1學生的積極性高,但不善于分析問題;2學生的基礎差異大;3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技能水平較低。

  教學目標 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猜想。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2. 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

  本課的教學導入可以按一下三個步驟進行:

  1 觀察發(fā)現(xiàn) 出示教材在引人部分提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獲取更多的事實

  觀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列舉更多的事實之后,自然引發(fā)出新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活動1—活動3 根總是向下生長的嗎、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教師指導

  教材在活動1、活動2中提供了比較詳細的實驗設計范例,希望通過這樣的知道之后,放手讓學生研究活動3中的內容,自己來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這3個活動,如果讓學生按順序全都逐一進行研究,組織和操作的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實施教學。每組選定一個研究問題之后,可以先組內設計研究方案,然后集體討論補充,最后完善。

  2 課下研究

  在學生課下進行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觀察活動中,教師應當及時了解相關情況并進行必要的指導,同時鼓勵學生能夠堅持進行觀察和研究,可以設立研究成果公告欄隨時交流研究成果。

  3 歸納總結

  因為每個小組的研究只能認識到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一個方面,學生的知識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后召開研究成果匯報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交流形成共識: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點。

  活動4 自然界中植物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向性運動之后,本活動繼續(xù)引導學生到自然中去尋找更多的實例,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認識。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準備 教學導入 教師指導 課下研究 歸納總結

  教師活動

  教師指導

  預設學生行為

  學生的猜想可能不盡相同,在猜想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猜想適時進行歸納梳理。

  設計意圖

  激發(fā)興趣,尊重事實,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板書設計

  《 一顆“頑強”的小樹 》

  “根總是向下生長的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做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得出結論

  教學反思

  1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2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時太倉促。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討論,初步掌握調查記錄食物的方法

  2.能通過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我們一天所吃食物的問題和規(guī)律

  3.能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

  4.發(fā)展學生的科學觀念: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類以及科學分類的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記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們一天所吃食物的規(guī)律和問題

  教學難點:食物的科學分類

  教學準備:一天的食物記錄紙、實物投影儀。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今天很高興能給同學們上課,我們這兒有個習慣,碰到熟人都會問:“吃過了嗎?”來打招呼,老師也想和同學們打個招呼:“你們早飯吃過了嗎?“那你們早飯吃了幾種食物?” 你們早飯就吃的很豐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豐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嗎?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我們一天的食物(出示課題)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記錄一天的食物

  1、師:那么我們一天要吃多少種食物呢,要研究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想一想應該怎樣記?

  2、提示記錄要求:記錄要實事求事,不要遺漏。

  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來記錄,小組分工每人記一個。像肉包子這種食物記作肉和面粉2種食物。不會寫的可以用拼音。統(tǒng)計出小組內一天共吃了幾種食物。

  (學生記錄、老師巡視)

  3、交流:哪個小組先來交流一下你們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個小組的食物)

  問:通過剛才的交流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每天吃的食物有沒有規(guī)律和問題?

  小結:我們一天要吃幾十種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米飯、水等,每餐都吃的是米飯。

  活動二:給食物分類

  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們把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嗎?請小組邊討論邊把食物記錄表格上,每張卡片寫一種食物,把字盡量寫得大一點、工整一些,看哪一組最先完成?邊整理邊討論怎樣交流才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

  2、學生分組整理、討論。

  3、一小組上前嘗試匯報交流(把食物貼在黑板上)說說理由

  4、師:剛才的小組把食物分成了幾類,用分類的方法對食物進行統(tǒng)計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分類關鍵是什么?(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教師指導)

  5、師: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確定一個分類標準,對食物進行分類。

  6、再次匯報交流,請用不同分類方法的小組匯報,師適時補充板書

  7、小結:我們給食物進行分類可以有多種方法,可以按個人的`喜好分、食物的結構分、按味道分、按食物的來源分、可以按生活習慣分等,不管怎樣分,只要在同一次分類的過程中保持分類標準的統(tǒng)一性都是可以的。

  8、再次分類:看書,教師要考考你們,植物類的食物和動物類的食物你們還可以怎樣進行分類。

  三、總結:

  通過記錄一天食物和給食物分類,現(xiàn)在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了解或研究的呢?(學生回答后出示思考:我們從食物中獲得了哪些?)

 。ㄈ绻袝r間還可以請其他小組的上來補充黑板上匯報不一樣的食物,把它們按分類標準貼上去。)

  板書設計:

  一天的食物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作用,了解常見物體的含水量。

  2、提出問題,列舉事例,實驗探究。

  3、了解水資源狀況,珍惜水資源。

  教學準備:

  配套光盤、西紅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學活動建議:

  從小到大,孩子們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經(jīng)驗使他們能夠說出許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臉洗手、能澆花、能養(yǎng)魚……這些的粗淺認識,正是我們帶領學生走進水單元的基礎。本課從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擴展到動物、植物的生命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對水的認識、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水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帶領學生做一個裝置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讓學生親自動手,想多種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勵學生嘗試。

  教學過程:

  導課:

  同學們,在上一個單元的教學中,我們認識了我們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須有一樣東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這個單元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書課題)

  一、寫一首贊美水的小詩

  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游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

  學生寫完后,讓寫得優(yōu)美的同學上臺朗讀,激發(fā)學生熱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過剛才同學們所描寫的優(yōu)美的小詩,我想同學們了解了水在許多方面的作用,F(xiàn)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每人說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會渴死;洗臉、洗手、洗澡,講究衛(wèi)生少不了水;澆花、種莊稼都需要水;……(根據(jù)學生列舉的事例,小結歸納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離不開水)

  三、探究常見物體的含水量

  1、動動手。

  想多種辦法,把西紅柿里面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樣做?

  2、也可以選擇其他含水分較多的蔬菜或水果來做實驗。

  3、小組討論:

  怎樣比較胡蘿卜和土豆哪個含水多?

  四、活動

  1、給下面的扇形圖涂顏色(用淡藍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積)

  A人體65%是水;

  B雞蛋76%是水;

  C魚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試驗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實驗方法:將小草植入一個玻璃瓶子中,在瓶內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層水以防止水分蒸發(fā),然后進行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把觀察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五、小結

  生命離不開水,水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熱愛小動物,樂于去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

  2、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貓和兔的相同點,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吃奶長大。

  4、能認識多種常見的哺乳動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兔的生活習性的圖片,活兔或兔的剝制標本。

  2、學生準備:課前有目的的觀察兔的生活習性,收集有關兔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兔的身體特點。

  教師出示觀察材料,兔或兔的掛圖。

  二、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將學生的匯報板書到黑板上。

  三、比較貓和兔的異同,揭示哺乳動物的概念。

  1、將兔的特點和前面一課觀察過的貓比較,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記錄到課本上。

  2、研討、匯報。

  3、教師小結。

  像兔和貓這樣的動物,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小動物吃它媽媽的奶長大,叫做哺乳動物。

  四、運用概念判斷,認識更多的哺乳動物。

  1、學生閱讀課本中的圖,指出課本中的這些小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五、單元小結。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鳥類和哺乳動物,你能說說這兩類動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嗎?在學生比較回答后,教師小結:我們研究鳥和哺乳動物,主要是從它們的身體特點、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別的動物時,也應該從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將這些方面特點相似的動物歸為一類。

  六、課外拓展。

  同學們課后可以選定一種動物,繼續(xù)研究它的生活習必性,并寫一篇研究報告。

  教學后記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家養(yǎng)小動物的認識。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解開一些迷惑,收獲一些知識,發(fā)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同學們,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初步的了解了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的動物,你們覺得他們有哪些比較有趣的地方?jīng)]有?有哪些你們還弄不明白的地方?jīng)]有?

  二、收集問題,整理問題。

  1、學生發(fā)言,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全記在黑板上。

  2、整理問題:當堂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將剩下的問題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

  三、確定研究方法。

  學生選中問題后,讓他們分小組進行討論,怎樣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確定好他們的探究方法。

  四、課后探究。

  五、記錄探究結果。

  六、匯報探究結果。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02-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精選)科學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