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班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各種不同的象征意義,引發(fā)具體聯想與抽象概念。
2、能繪畫各種紅色物品,通過語言交流進一步感受紅色與情緒感受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紅色大紙一張,記錄筆一支。
2、事先收集蘊含象征意義的紅色物品圖片數組,具體內容見下文。
3、紅紙若干,畫筆。
活動過程: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看我手里拿的紙是什么顏色的呀?你們喜歡紅色嗎?為什么?(幼兒自由表述喜歡紅色的原因,教師在傾聽時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紅色會說話——出示紅色大紙?吹郊t色,你想到了什么?為什么?——傾聽幼兒的.表達,將其對紅色的感受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下來。
如,有孩子說看到紅色就想到草莓,因為他喜歡紅紅的草莓;教師便畫“心”,表示想到了喜歡的東西。
有孩子說看到紅色想到了火,因為紅色感覺好熱;教師就用簡筆畫記錄“火焰”。
。ㄏ旅鎭砜纯蠢蠋煏氲降挠心男,你們都認識嗎)——出示蘊含象征意義的紅色物品圖片數組,拓展幼兒對紅色的經驗。
——出示第一組圖片:紅蘋果、番茄、草莓、櫻桃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么?(請幼兒大膽聯想并舉手發(fā)言)
——出示第二組圖片:紅喜字、鞭炮、紅包、福字、紅燈籠。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向抽象情感方面的聯想)
——出示第三組圖片:各種紅色交通標志。這里的紅色會告訴我們什么?(提醒我們要小心、請注意。)
——出示第四組圖片:中國結、世博會中國場館、國旗。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么?(想到中國,激發(fā)紅色的愛國熱情)我讓紅色來說話
——生活中有那么多紅色的東西,它們跟生活中很多事情有關。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小組,在紅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紅色的事物。
總結——教師總結并點評每個幼兒對自己畫的紅色事物的講述,感受紅色的豐富多樣和其象征的意義。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拼圖的過程中感知三角形與正方形、長方形三者之間的拼合關系,體驗圖形的空間變化。
2、樂意操作,大膽嘗試,感受拼圖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每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圖操作板每人一塊。每組一份固體膠或者漿糊。
2、《幼兒畫冊》(第3冊第47頁及硬卡紙)
知識準備:
幼兒對于三角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三角形進行拼圖,體驗圖形的空間變化。
難點:感知三角形與正方形、長方形三者之間的拼合關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幅圖片,想不想來看看?
2、出示一張房子的范例板。
師:這是什么?是有什么組成的?老師這里有許多三角形,誰愿意來試試看的`?
二、感知三角形與其他的拼合關系。
師:觀察這兩幅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原來兩個等腰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正方形,4個等腰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長方形。所以拼圖時三角形代替了正方形和長方形。
三、學習按范例板拼圖形。
1、出示一張三角形的范例板。
師:這是什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有幾個三角形拼成的呢?數數看。
2、出示另外范例板,請幼兒按范例板拼出圖形。
師:這還有一張圖片,小朋友來看一看,這是什么?一共用了幾個三角形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3、師:這里還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看是有幾個三角形組成的。
四、游戲“三角拼圖”。
師: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范例板,看一看它們是什么?它們是由幾個三角形拼成的?請你們選一個喜歡的范例板用三角形把它拼出來吧!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三角形拼圖,老師這邊還有很多的材料,小朋友們感興趣的可以繼續(xù)去拼拼自己喜歡的圖片哦。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同伴間的合作關系,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2、學習文明禮貌用語“請、對不起、你好、謝謝、再見!”
活動準備:
準備小故事一個、掛圖四張、音樂磁帶一盒、歌表演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ㄒ唬、講故事《“對不起”真神奇!》
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老師帶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滑梯。只見小朋友們個個玩的非常高興,只有方方和婷婷坐在一邊不玩,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師好奇的走過去問是怎么回事?婷婷委屈的說:“方方踩了我的腳也不說聲對不起!”一句小小的“對不起”這么重要嗎?老師要試一試!胺椒,你是踩了她的腳嗎?”方方點了點頭,并主動向婷婷道了歉,果然,婷婷不生氣了,一對朋友又蹦蹦跳跳、高高興興地去玩了!皩Σ黄稹闭嫔衿!
。ǘ⑻釂。師:小朋友,你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師:你是怎樣做的呢?
二、深入主題。
。ㄒ唬、觀看掛圖四幅。
1、玩積木時榮榮不小心把實實的積木弄到了。
2、喝水時鵬鵬不小心把水灑到了婧婧的.身上。
3、吃飯時龍龍不小心把飯湯弄到笛笛的手上了。
4、睡覺時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了。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邊看邊說邊討論,幼兒積極發(fā)言。
。ǘ、欣賞歌曲《對不起,沒關系》
三、表演示范
。ㄒ唬、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進行歌表演練習。
(二)、小朋友可以把生活、學習活動中的事情編成歌詞表演。
四、主題擴展學習文明禮貌用語“請、對不起、你好、謝謝、再見!”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講的真好,相信大家都會成為好朋友的!來,我們一起來跳支舞——《好朋友》
教后反思:
活動中,我讓幼兒看圖片講述故事情節(jié),孩子們能大概說出故事的意思。針對平時生活中也像故事中的冬冬、新新一樣自私的孩子進行了很好的渲染。其中陸芯怡小朋友她學了以后,馬上明白了小朋友們之間要有愛,要互相謙讓,要禮貌用語,還有李雨馨、劉欣愉等小朋友們都馬上跟我有了回應,使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體驗
“打鼓”的樂趣。
2.隨音樂演奏,表現樂曲歡快的情緒。
3.引導幼兒在掌握基本節(jié)奏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不同的節(jié)奏。
活動準備:
水桶、牛奶罐、臉盆、筷子、各種大小鼓的圖片、音樂《過新年》、VCD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新年快到了,小朋友們想怎么歡迎它?
二、引入: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視里的阿姨們是怎么歡迎新年的到來?(打鼓)今天小朋友們也來打鼓歡迎新年好嗎?我們的“鼓”有什么不一樣呢?誰會用這些“鼓敲出好聽的`聲音呢?
三、幼兒自由打擊。
師:誰來告訴我你是怎么敲出好聽的聲音的?(請個別
幼兒示范,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
棒和鼓邊)。
四、討論圖譜,并嘗試打擊基本節(jié)奏:×××0|×0×0
×|××××|×××××—||
師:老師這有2幅圖,我們可以怎么表示呢?我們一起
來看看這里的鼓有什么不一樣?(大小顏色不一)請一
位朋友來幫這些鼓排排隊。這么多大大小小的鼓我們要
怎么敲呢?
五、播放音樂《過新年》,并根據圖譜配上“鼓”聲。
重點強調打擊時區(qū)分好鼓面和鼓邊,掌握好最后一句旁
白的節(jié)奏。
六、用不同的節(jié)奏自由伴奏。
師:小朋友能不能用不同的辦法來為這首歌曲配上好聽的鼓聲。
七、請個別幼兒合作演奏。
強調演奏時使用不同的方法,注意聲音和諧。
八、集體演奏,引導幼兒配上好看的動作。
中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放風箏的基本方法,樂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樂于與朋友合作放風箏
教學準備:
1、教師確定放飛的地點,時間
2、通知各小組幼兒帶上自己制作的'風箏
3、帶上修補的工具,如剪刀,膠水,紙,繩子等
教學過程:
1、確定地點要開闊和安全。
2、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放飛風箏,確定風向風力。
3、每小組幼兒互相協作放飛風箏。
4、若有某小組幼兒的風箏不能起飛,組織大家討論風箏不能起飛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對稱,尾巴輕等問題)。
5、鼓勵幼兒探索解決的辦法,并對風箏進行改進。
6、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并夸獎幼兒的表現。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喜歡的活動——放風箏貫穿始終,環(huán)節(jié)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一環(huán)節(jié)由幼兒感興趣的放風箏活動引入談話,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觀看小朋友放風箏時因為不注意安全或放風箏的地點不對而發(fā)生事故的情景,從而體會到放風箏時因為不注意安全或放風箏的地點不對所帶來的后果。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幼兒總結出放風箏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及放風箏地點的選擇等,達到了本次活動預定的目標。因整個活動用故事貫穿,并伴隨著多媒體的演示,所以幼兒的興趣特別高。所以我覺得本次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
1、內容貼近生活。
2、形式靈活,為幼兒提供充分討論的機會,教學過程輕松有趣。因此活動效果很好,幼兒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中學生在校禮儀,具體細致地了解在校學生應該做到的禮儀細則,去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
2.學生通過學習在校禮儀,能夠指導學生走好人生之路,做個社會有用之人。
重點和難點:
運用禮儀指導學習和生活,學會良好的人際交往。
教具準備:
PPT軟件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PPT照片:
2、大聲朗讀:
[春秋]孔子:“不學禮,無以立。”
[戰(zhàn)國]孟子:“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校訓:“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生存。”
校風:“和諧溫馨,知書達禮!
學風:勤奮、自主、善思、創(chuàng)造。
。ㄕf明:兩分鐘預備鈴時,通過大聲朗讀古訓,讓學生進入學習禮儀的良好狀態(tài),了解禮儀是中國古老的優(yōu)良傳統。)
二.新授:
1.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我們中學生在學校應該具備哪些禮儀呢?
(1)中學生服飾:
儀容:面必凈,發(fā)必理。
服飾:以校服為主,衣必整,鈕必結。
。ㄕf明: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在校應該做到的規(guī)范禮儀,杜絕攀比風氣,杜絕追趕流行,養(yǎng)成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的良好姿態(tài)。)
。2).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A.上課:
●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
●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
●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B.聽講:
●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
● 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
● 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
C.下課:
● 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3)。尊師禮儀
A.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
B.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或宿舍,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
C.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ㄕf明: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具體指導學生尊敬師長應掌握的禮儀規(guī)范,并落到細節(jié)處。同時教育學生尊師的禮儀也是尊敬長輩,以及今后踏上工作崗位后尊敬領導的基礎。)
(4)同學之間的禮儀
相互尊重和幫助。
寬容理解,善解人意。
講究禮儀
(說明:通過此環(huán)節(jié),教育學生同學間也需要講究禮儀,要學會合作,團結友愛,營造和諧溫馨、知書達禮的校風,做個合格的基地附中人。)
2.學習和掌握禮儀的意義
。1)是尊敬家長、領導的基礎;
。2)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都是組成和諧社會的基礎。
。ㄕf明:希望學生帶著禮儀這張無形的名片,邁向社會,打造自我,并踏著禮儀的臺階走向成功,走向輝煌。)
3.討論:
我們將以怎樣的形態(tài)出現在我們學校、家中、如何和別人交往?
(說明:教育學生更加深層次的思考,學了禮儀能用在日常的行為中。)
中班教案 篇7
中班社會活動:分享真快樂
教材分析:
隨著幼兒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部分中班幼兒會在游戲中出現獨霸行為,為此常常難以和同伴友好交往,享受不到交往的快樂。故事《一粒小米種子》講述了一只小雞為了和小伙伴共同分享一粒小米,細心播種,耐心等待,收獲后終于將小米分給大家吃的故事。通過講述故事,讓幼兒認識到分享的意義,體會分享的快樂,學會如何分享。
活動目標:
1、學會分享,知道謙讓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并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謙讓、分享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體驗愛的溫馨與美好。 活動重點:學會分享,知道謙讓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活動難點:
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并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如一個玩具或者一本圖書,布置一個“我喜歡的??”。
2、《一粒小米種子》教學掛圖、PPT(幼兒與同伴分享、愉快玩耍的照片)、輕柔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最喜歡的玩具和圖書,了解幼兒關于分享的真實感受。
1、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歡的物品。
提問: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玩具或一本圖書,并讓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幼兒講述有關分享的想法。
提問:如果你喜歡的東西你的同伴也喜歡,你會怎么辦呀?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藏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一起玩,有的小朋友說你玩一會我玩一會謙讓著玩。小雞連克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我們來聽故事,看看小雞連克是怎么做的?
二、講述故事,理解分享的行為和意義
1、完整講述故事,知道分享就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或快樂的事情于小伙伴共享。
提問:小雞連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種子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么做?連克的同伴吃到小米時心情是怎樣的?小雞連克的心情又是怎么樣?
小結:小雞連克有好東西時總是愿意與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別人分著吃,有好玩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有好書能輪流看。分享讓同伴快樂,也能讓自己也很快樂。
2、講述自己的分享經歷,感知分享的意義。
提問:你和好朋友分享過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原來分享讓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
三、分享自己喜愛的東西,體驗分享的意義與快樂。
1、播放音樂,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物品結伴交換。(注意引導幼兒能與更多的小朋友進行分享。)
2、觀看與同伴分享物品時的情景照片,感受到同伴之間分享時的溫馨與美好。
提問:你和誰分享了自己的好東西?交到了新朋友嗎?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嗎?怎樣解決的?
小結:分享能幫我們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在分享的時候,我們要有禮貌,愛惜別人的東西,玩完了及時歸還。
3、小結: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圖書后,這樣就會有更多小朋友能玩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看到自己喜歡的圖書了。分享不僅能使小朋友得到更多的玩具和圖書,而且能使小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樂。小朋友在之后活動區(qū)活動時要注意互相謙讓,和同伴分享著使用活動區(qū)材料。
中班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根據《綱要》精神,我把鼓勵幼兒敢想敢說和敢于嘗試作為主要目標,同時引導幼兒感受規(guī)則和合作競賽游戲的快樂,為升入大班做準備。
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我根據本學期園的教研課題,充分考慮系列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及幼兒對于交朋友的渴望,抓住時機,豐富幼兒經驗,擴展幼兒的朋友范圍。為了發(fā)展中班幼兒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我們選擇了“好朋友”的系列活動:從關注身邊的親人做起,請媽媽們進課堂,讓媽媽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創(chuàng)設了心情預報站,引導幼兒不光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同時,學習關注別人的心情,關注因病沒有來園的幼兒,給他們打電話等。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擴大交友的范圍,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表達,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競賽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了解幼兒生活經驗,掌握幼兒在尋找事物關系方面的情況(觀察、談話)。
2、“好朋友”圖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電話、車、筆等14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復習兒歌《誰和誰好》
提問:兒歌里誰和誰是好朋友?為什么?
啟發(fā)、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三個好朋友,按照兒歌的內容,幫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戲活動
1、游戲一:為大樹找朋友
看圖:
。1)出示教師預設的五個朋友,請小朋友幫助找到它們是好朋友的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為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它是大樹的好明友嗎?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引導幼兒為大樹尋找不同類型的朋友,并能夠說出成為好朋友的理由。同時以花為獎勵,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營造游戲的氛圍。
。2)請幼兒為大樹找出五個好朋友,并說出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為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還有誰是大樹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啟發(fā)幼兒思考,說出好朋友的理由,進一步為幼兒提供思維空間,擴大好朋友的范圍。
第一個游戲結束時,幼兒為大樹找到了十個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樹要獎勵幼兒十朵美麗的花,最后大樹真的開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請幼兒為自己鼓勁,提升幼兒的自信,同時鼓勵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2、游戲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戲名稱——“找朋友”;成游戲隊形;為自己隊起名字。
引發(fā)幼兒游戲的欲望,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提出游戲規(guī)則
A、幼兒迅速找到兩張好朋友卡片;
B、說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對方同意,即可為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
3、游戲進行
A、幼兒按照規(guī)則輪流游戲。
游戲玩法:幼兒分成兩隊比賽,參加比賽的隊員要找出成為好朋友的兩張卡片,并說出它們成為好朋友的理由;對方的隊員同意你的說法,就可以為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最后得卡片數多的隊贏。
B、游戲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理由。
活動延伸
繼續(xù)為生活中的物品找朋友。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會從局部到整體地觀察鯽魚的外形特征,了解鯽魚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3、初步了解觀察方法,萌發(fā)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收集有關魚的資料,初步了解關于魚的相關信息。
物質準備:鯽魚8條、大臉盆四個;“魚的生長過程” PPT、背景音樂;幻燈展示板一塊,魚的結構模型一套;
活動過程實錄
一、猜謎引入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猜謎,引起幼兒對于的興趣。
師:請你們猜一個謎語:“沒胳膊沒腿,從來不離水。 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魚)你們還認識哪些魚?(幼兒自由講述)
師:今天,陳老師請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鯽魚,它就藏在這些大盆里面,一會兒請你們用鼻子聞一聞,用小手摸一摸,再用眼睛看一看鯽魚的身上藏著什么秘密?
二、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外形特征(自由觀察)。
師:你們發(fā)現了鯽魚的什么秘密?
幼:我發(fā)現了鯽魚有一對眼睛。
幼:鯽魚有一張嘴。
幼:聞起來有點草味。
幼:摸起來滑滑的。
幼:鯽魚有魚鱗、魚尾、魚鰭......
三、引導幼兒再次有序觀察鯽魚(一般觀察)
師:鯽魚可以分為幾部分:頭部、身體也叫軀干部,尾部。
1.觀察魚的頭部。
師:鯽魚的頭部有什么?
幼:有一對眼睛。
幼:有一張嘴巴。
幼:有一對魚鰓。
師小結:對,鯽魚的頭部有一張嘴巴,一對眼睛和一對魚鰓。
2.觀察魚的軀干部。
師:鯽魚的軀干部有什么?
幼:有魚鱗。
幼:有魚鰭。
師:哪里有魚鰭?
幼:背上。
師:背上的魚鰭叫什么?(背鰭)還有什么地方有魚鰭?
幼:肚子上有魚鰭。
師:肚子也叫腹部,腹部的`鰭叫什么?(腹鰭)
幼:還有魚鰓的的旁邊有魚鰭。
師:那是鯽魚的胸部,叫胸鰭。
小結:鯽魚的軀干部,有背鰭、魚鱗、胸鰭和腹鰭。
3.觀察鯽魚的尾部。
師:鯽魚的尾部像什么?
幼:像剪刀。
幼:像葉子。
幼:像扇子……
師:鯽魚的尾部也是一個鰭,尾部的鰭叫什么?(尾鰭)
師出示臀鰭:瞧瞧這個是什么?它長在鯽魚的什么位置?
幼:在尾鰭的旁邊。
師:對,它是鯽魚的臀鰭。
小結:所以鯽魚的尾部有一個臀鰭和一個尾鰭。
四、引導幼兒觀察鯽魚的動態(tài)特征。(對比觀察)
1.師:鯽魚在水里游來游去,你發(fā)現它是怎么游的?游的時候身體什么地方會動?
幼:魚嘴會動。
師:怎么動?你來學一學。
師:還有什么地方會動?
2.模仿練習:
師:想不想一起來學學鯽魚游?全體模仿。(播放背景音樂)
五、結合PPT,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魚的生活習性。
1.你們知道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
幼:生活在水里、河里。
2.師:它們出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幼:小小的,像個小不點魚。
3.師:鯽魚吃什么?
幼:吃魚飼料、吃河里的小蝦。
師:到底是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邊播放幻燈片邊解說鯽魚的生活習性。
教師解說詞:
在水平如鏡的池塘里,在水波蕩漾的小溪邊、河澗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鯽魚,當春暖花開的時候,鯽魚媽媽在水底里產下了一枚枚晶瑩剔透的魚卵,水波輕撫魚卵慢慢地在蠕動著。瞧!小魚孵化了出來,魚群們在水里地嬉戲著,打鬧著,它們品嘗著美味的魚蟲、小螺、小蝦和那水底里不知名的水草。鯽魚一天天地長大了,它們在水底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六、自由結束。
師:其實魚的種類很多,它們含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多吃魚對我們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魚還有許多的秘密,下一次活動我們再一起來發(fā)現這些秘密吧。
本次教學活動“認識鯽魚”結束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從選材、設計、準備到教學,雖然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需要出發(fā),詳細地考慮了各個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與考慮。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出發(f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如:在第二、五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幻燈鯽魚結構圖和有關于魚的生活習性PPT,讓幼兒更直觀地觀察到鯽魚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大大地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同時也增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感謝陳芳芳老師投稿)
中班教案 篇10
目的要求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要珍惜媽媽愛幼兒的情意和媽媽的勞動成果。
準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容與指導二、古詩:夜宿山寺1、教師與幼兒談話,出示圖畫書或用黑板畫上簡畫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圖中都誰啊?(母親的頭像)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古時候一位母親在兒子要即將出門的時候,為他縫了許多衣服,這些衣服都是母親自己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她怕她兒子要很久很久都不回來,所以她非常的舍不得他的兒子,只能用針線為他縫衣服來表達對兒子的不舍之情。
4、幼兒學習古詩《游子吟》。
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5教師小結:教師再次重復一下古詩意思后教育幼兒理解媽媽對寶寶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寶寶好,不能老是發(fā)脾氣,不珍惜媽媽對寶寶的愛意!
6、活動結束。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中班教案04-25
中班教案[精選]07-28
中班教案【經典】10-06
中班教案【精選】10-29
(經典)中班教案01-26
中班教案03-02
(精選)中班教案05-02
【精選】中班教案08-04
中班的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