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 1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嘗試用先折后剪方法改造圖形,感受圖形變化的神奇和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繪本大書、螳螂圖片
2.及時貼剪成的正方形若干、記錄表圖形人手一份、剪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螳螂圖片,“看!這是誰?你認識嗎?”(螳螂)
二、閱讀繪本,認識圖形。
1.閱讀繪本第1頁。提問:他做了什么形狀的東西?你家里有形狀的家具嗎?
2.閱讀繪本第2頁,幼兒猜說各種圖形。
“青青的手真靈巧!媽媽生日快到了,青青決定為媽媽造一幢新房子……可是,要做一個什么形狀的窗戶?”
3.閱讀繪本第3頁。提問:青青高興地帶媽媽來到大門前,可是媽媽似乎太胖了,門好像小了一點。怎么辦。俊
三、結合繪本,改造圖形。
閱讀繪本第4頁:“真神奇!故事里的白螞蟻把長方形變成了正方形,那正方形是不是也能變呢,來和小剪刀一起變魔術!”
1.第一次探索:嘗試把1個正方形變成2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
。1)交代要求
。2)幼兒探索。
(3)評價!澳闶窃趺醋兂鰞蓚一樣大的三角形?”
2.第二次探索:嘗試把1個正方形變成2個一樣大小的長方形。
。1)交代要求
(2)幼兒探索。
(3)評價。“你是怎么變出兩個一樣大的長方形?”
3.第三次探索:嘗試把1個正方形變成2個不一樣的圖形。
。1)交代要求
(2)幼兒探索。
。3)評價。“你把正方形變成了2個什么圖形,是怎么變的?”
4.小結:原來一個圖形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可以變出許多不同的'圖形,真有趣!
四、結合繪本,拓展經(jīng)驗。
閱讀繪本5、6頁:青青手真靈巧!還幫爸爸做了橢圓形的小船,幫螞蟻夫婦做了愛心形的床!
1. 教師示范剪心形。
“其實愛心形、橢圓形也可以用正方形變出來!” “這回老師是怎么剪出了愛心形的?”(彎彎的剪)
2.結束語:“那下次我們再一起來嘗試!”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 2
活動背景: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灌輸式”的教學不能激發(fā)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螳螂太太的新家》這本繪本是將數(shù)學元素融入故事情節(jié),以形狀為線索講述故事,使幼兒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各種圖形及圖形的變化,從而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活動而言,從形式來說比較新穎、從內(nèi)容來說比較有趣,能夠激發(fā)起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 在聽聽、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 在嘗試一刀剪的過程中感受圖形變化的神奇和樂趣。
3. 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 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要介紹一位動物朋友給你們認識,它是螳螂青青!
二、閱讀繪本,認識兩種圖形組合及變化。
1、“青青它有一雙能干的手,會用圖形寶寶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重點提問:你們看它都做了些什么?這些東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小結:原來圖形寶寶待在一起能變成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2、同時出示圖片:房子和電視機。
重點提問:再看看這兩個是用什么圖形變出來的?(三角形和長方形)咦,它們都用了三角形和長方形,怎么變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的?
小結:原來圖形寶寶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位置不一樣,變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三、閱讀繪本,認識兩種圖形的多個組合。
1、青青不但會做這么多東西,而且它還想到了要給好朋友們做東西。它給瓢蟲做了一張椅子,誰能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圖形躲在這張椅子上?
(1)幼兒討論。
(2)哦!它是用了1個圓形和5個長方形做了這張椅子。
2、青青還給小蟈蟈兒做了一輛滑板車,這輛滑板車是用哪些圖形變出來的?用完整的話來告訴大家。
(1)幼兒討論。
(2)哦?青青用3個長方形和4個圓形做了這輛滑板車?哪3個長方形啊?這個也是長方形嗎?它長的這么瘦也是長方形啊?為什么?哦,胖胖的長方形和瘦瘦的長方形它們都是長方形。
4、小結:圓形有大大的圓、小小的圓,長方形有胖胖的'長方形和瘦瘦的長方形、高高的長方形和矮矮的長方形,這些不同的圓形和長方形拼在一起可以變成許多許多的東西。
四、幼兒操作探索,拓展經(jīng)驗。
青青媽 媽的生日快到了,青青決定送給媽 媽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請你們?nèi)ニ男录易隹,你能用圖形給螳螂太太做一樣禮物嗎?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以繪本來引出課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在聽聽講講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在嘗試一刀剪的過程中感受圖形變化時,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沒有更好的遞進,要求不是很明確,老師對幼兒一剪刀剪直的方法應加以引導,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圖形的變化,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很主動。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活動優(yōu)質教案《螳螂》04-05
《田鼠太太的項鏈》大班教案04-10
大班紙科學活動教案03-31
大班路線科學活動教案:04-28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4-28
大班螞蟻科學活動教案04-29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7-12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1-12
大班活動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科學的活動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