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7 11:26:07 煒玲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通用14篇)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學重點:

  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木材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家具嗎?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搜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于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于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jù)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匯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4、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5、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匯總,有哪些收獲?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6.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創(chuàng)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ㄈ┳杂苫顒

  1、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

  (四)拓展活動

  調查:一天中,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照這樣計算,一年會用掉多少木材?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2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游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什么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及產(chǎn)生影子需要什么條件這一活動導入。

  第二部分:聯(lián)系實際說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游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jù)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所發(fā)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

  ①位置

 、诖笮

 、坌螤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里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只,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fā)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游戲,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的影子變化規(guī)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么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chǎn)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fā):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shù)據(jù),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5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記錄我們的數(shù)據(jù):

  八、教學后記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

  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參考書3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4面)。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fā)芽開始的。那么,你覺得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里獲得養(yǎng)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舍,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fā)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fā)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fā)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qū)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么?(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tǒng)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范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么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么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fā)芽產(chǎn)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么?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規(guī)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guī)范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

  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ㄒ唬⿲耄悍N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fā)?

 。ǘ┲笇W生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ㄈ┲笇W生制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shù)乃?/p>

  適當?shù)臍鉁?/p>

  陽光

  2、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6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研究透鏡》,教材安排循序漸進,以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探究光的折射現(xiàn)象以及透鏡的奧秘,為以后學習光學的其他知識做好準備。

  設計理念:

  這節(jié)課以《三毛流浪記》里的情節(jié)導入新課,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希望主動探究有關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知識,通過目測和手摸的方法,先了解透鏡鏡片的形狀特點,之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進一步發(fā)現(xiàn)有關透鏡的奇妙現(xiàn)象,進而引起學生的疑問:為什么光線通過透鏡就會產(chǎn)生這些奇妙的現(xiàn)象?在尋找到原因就是光的折射之后,進一步的疑問就會出現(xiàn):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折射?通過利用自制教具“黑盒子”的演示,學生就能直觀的觀察到折射的實際情況,從而為學生對光的折射方面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提供幫助。甚至可以激發(fā)起學生自己制作教具學具方面的興趣,使學生的探究變被動為主動。

  教學目標: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fā)生彎折。

  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3、通過制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教學重點:

  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制作簡易望遠鏡

  準備器材:

  凸透鏡、凹透鏡、燒杯、水、鉛筆、實驗報告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前幾天老師看了一部老電影《三毛流浪記》,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非常有意思:三毛流浪到一條小河邊,正好肚子很餓,抬頭看見河水里有幾條魚,三毛就決定捉幾條魚烤著吃,正好小河邊有一根魚叉,三毛就拿起魚叉向水里的魚叉去,但是三毛左叉叉,右叉叉,前叉叉,后叉叉,結果連一片魚鱗都沒叉到。

  2、提問:三毛為什么叉不到魚?他犯了什么錯誤?要想叉到魚,三毛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3、學生回答。

  4、講解:三毛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魚叉叉的位置不對。ǔ鍪净脽羝┊敼饩經(jīng)過魚身體的反射進入到三毛眼睛里時,光線在水和空氣的交界面上發(fā)生了彎折現(xiàn)象,但是三毛不知道啊,他還是用魚叉順著直線方向向魚叉過去,結果可想而知,魚是肯定叉不到的。所以三毛應該做的是在看到的魚位置的后方一點的位置用魚叉迅速的叉下去,這樣才能叉到魚。

  5、講解:其實,三毛叉魚這件事講到了我們科學上一個有關光的特別的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那什么叫光的折射現(xiàn)象呢(出示幻燈片)?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fā)生彎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體驗一下光的折射現(xiàn)象。(展示裝水的燒杯和鉛筆,將鉛筆插進水里,從上面和側面觀察水中的鉛筆,體驗光的折射現(xiàn)象)

  6、學生操作,體驗光的折射現(xiàn)象。

  7、講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現(xiàn)象還有很多,但是最典型的是透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透鏡(出示幻燈片:課題),了解透鏡的知識。

  二、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

  1、談話:透鏡一般分為兩大類:凸透鏡和凹透鏡(出示幻燈片)。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凸透鏡和凹透鏡,請大家經(jīng)過目測和手摸的方法,觀察它們的鏡片有什么特點?并將觀察結果寫在實驗報告單上。

  2、學生分組觀察,并記錄。

  3、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4、小結:凸透鏡的鏡片中間厚,邊緣薄(出示幻燈片);凹透鏡的鏡片中間薄,邊緣厚(出示幻燈片)。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透明(出示幻燈片)。但是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卻并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上面所說的.特點,就都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出示幻燈片)。

  三、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1、提問:大家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各有什么作用嗎?

  2、學生討論、匯報。

  3、談話:凸透鏡和凹透鏡分別有什么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找到。請大家打開課本第24頁,仔細閱讀這三組實驗的操作方法(出示幻燈片),并且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實驗。同時,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完成實驗,我還有幾點小提示給大家(出示幻燈片)。

  4、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

  實驗1:用透鏡觀察物體。

  實驗2:嘗試用透鏡在紙屏上成像。

  實驗3:嘗試用透鏡聚光。

  5、學生交流實驗結果(教師出示實驗報告單的幻燈片,并出示結果)。

  6、提問:光線通過透鏡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奇妙吧!是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呢?

  7、學生思考,并嘗試回答:光線通過透鏡時發(fā)生了彎折。

  8、提問:發(fā)生了怎樣的彎折呢?

  9、演示實驗:揭示光線通過透鏡時的彎折現(xiàn)象。(自制教具)

  四、制作望遠鏡

  1、談話:透鏡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2、學生討論交流:近視眼鏡、老花鏡、放大鏡、望遠鏡等(出示幻燈片)。

  3、談話:同學們好像對望遠鏡最感興趣嘛,那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制作一個簡易的望遠鏡(出示幻燈片)。

  4、指導學生制作望遠鏡(閱讀課本第25頁,出示幻燈片,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位置)。

  5、談話:如果凸透鏡和凹透鏡位置反掉了,或者是透鏡拿錯了,兩個都是凸透鏡或者兩個都是凹透鏡(出示幻燈片),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研究。

  五、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這次校際教研的主題是“自制教具提升課堂活力”,我就從自制教具這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反思吧。

  本課中使用到自制教具的地方是在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找到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之后,這個時候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光線通過透鏡就能產(chǎn)生這些奇妙現(xiàn)象呢?為什么穿過玻璃就不行呢?如果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光線通過透鏡后的行進路線(穿過凸透鏡會聚,穿過凹透鏡發(fā)散),學生就能一下子發(fā)現(xiàn)最根本的原因。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黑盒子”的教具,(介紹“黑盒子”的構造以及各個位置的功能),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教具的使用,使學生對光的折射現(xiàn)象,尤其是光線通過透鏡時的折射現(xiàn)象的理解有所幫助。

  這次自制教具的使用其實也是一種嘗試,在實驗的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想,通過不斷的嘗試,我們一定能發(fā)現(xiàn)并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讓自制教具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服務,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服務。

  謝謝!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分類;

  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器材:兩種滑輪裝置、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或課件、有關電梯的資料等。

  分組實驗材料:各種各樣的滑輪、鐵架臺、彈簧秤、繩子、曲別針、重物、實驗記錄表等。

  2、學生準備:每組準備牢固的繩子5米左右和兩根結實的.木棍。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觀察滑輪。

  1、談話:每天早晨,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你知道國旗是怎么樣升到旗桿上去的嗎?

  2、講述:你有沒有注意到旗桿頂上有一個小小的裝置?——那就是滑輪(板書:滑輪)。

  3、提問:滑輪是一種怎么樣的裝置呢?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滑輪,讓學生觀察,尋找結構上的特點。

  4、交流討論:

  滑輪形狀——像輪子,輪子上有槽。輪子可以在軸心上轉動。輪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鉤子。

  5、小結:滑輪是用來提升物體的一種簡單裝置。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繞了根繩子的邊上有槽的輪子。它可以圍繞中心的軸轉動。

  6、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教師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輪的圖片或生活場景。

  7、使用滑輪有什么好處?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讓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了解滑輪的分類及作用。

  1、出示兩種滑輪裝置,教師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問:在用滑輪提升重物時,兩個滑輪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們分別是什么滑輪呢?

  2、閱讀教材第6頁上半部分的內容,了解兩類滑輪的名稱和結構:定滑輪和動滑輪。

  (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3、我們通過滑輪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提出假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書寫部分假設。

  4、分組實踐活動:

 、鸥鱾小組根據(jù)提供的滑輪、重物等分別做成定滑輪和動滑輪。

 、茖嵺`操作,研究兩種滑輪在提升重物時的不同作用。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8

  教學目的

  1、什么是電磁鐵,五年級下期湘版科學教案(第一單元)。電磁鐵南北極可以改變。線管繞向改變了,電池兩極接法改變了,電磁鐵兩極都會改變。

  2、知道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沒有磁性。電磁鐵有南北兩極。

  3、知道電磁鐵的制作方法。

  4、學會制作電磁鐵。

  教學準備:

  1、演示器材:自制小電磁鐵一個、大鐵釘兩個、小盒式指南針一個、大頭針幾個、絕緣導線一根。

  2、分組器材:絕緣導線一根、大鐵釘一個、大頭針幾個、電池盒(帶電池)一個、盒式指南針一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對電了解多少。

  生答。

  談話:電對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今天我們要學習電磁鐵,電鈴、繼電器、電話、電磁起重機、喇叭都應用了電磁鐵的知識。

  (二)學習新課

  1、電磁鐵的制作方法

  演示電磁鐵的制作:在鐵釘上順時針纏繞絕緣線管,就制作成了一個電磁鐵。再反時針纏繞,制成一個電磁鐵。

  演示實驗電磁鐵特點:用一節(jié)電池,接通電流吸上大頭針。切斷電流,大頭針落下。

  提問:怎樣制作電磁鐵?

  回答:將絕緣線管,案一個方向,往大鐵釘上纏繞,繞成線圈,制成電磁鐵。

  2、指導學生研究電磁鐵的性質

  (1)磁鐵磁性有無與什么有關系

  提問:怎樣讓它產(chǎn)生磁性?

  談話:請你們分組制作一個電磁鐵,親自試一試。

  學生制作與實驗:教師行間指導,纏繞線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樣來的。

  學生匯報。

  (2)電磁鐵有南北極

  提問: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根據(jù)什么?

  回答:電磁鐵可能有南北極。因為磁鐵有南北極,電磁鐵也是磁鐵,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極。

  談話:同學們的想法對不對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設計實驗: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實驗驗證。

  教師小結:表揚鼓勵大家,指出最好的`設計方案。

  實驗示范,根據(jù)學生最佳設計,示范實驗方法:將電磁鐵的兩端分別慢慢地接近指南針,觀察排斥哪極,吸引哪極。根據(jù)異極相吸的原理,確定釘尖和釘帽,各是什么極。

  分組實驗:教師行間指導。注意發(fā)現(xiàn)繞向不同和電池正負極不同,釘帽釘尖極性不同等現(xiàn)象。重點了解驗證結果是什么。

  學生匯報:電磁鐵象其他磁鐵一樣也分南北極。

  提問: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回答:為什么同是釘尖,有的是南極,有的是北極。

  (3)、電磁鐵兩極變化

  談話:電磁鐵兩極變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請同學們分組觀察研究一下。

  分組觀察研究:教師行間指導。

  學生匯報:兩極變化可能和線圈繞向、電磁正負極接法有關。

  談話:同學們的看法對不對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設計實驗。

  教師小結。

  演示實驗:根據(jù)學生設計,當場改變線圈繞向,改變電磁正負極接法,利用指南針投影器件,進行實驗驗證。

  教師小結:實驗證明同學們的想法是對的。

  (一)鞏固

  1、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會了怎樣制作電磁鐵。知道了電磁鐵通電就有磁性,斷電就沒磁性。知道了電磁鐵也有南北極。還了解到了電磁鐵兩極的變化規(guī)律。

  2、電磁鐵的作用: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制作電磁鐵。

  3、電磁鐵的特點: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用實驗說明,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沒有磁性。

  4、南北極:請學生用實驗證明電磁鐵有南北極。

  (四)、布置作業(yè)

  想一想電磁鐵磁力大小。都一樣嗎?怎樣磁力就大?怎樣磁力就小?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xiàn)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xiàn)象產(chǎn)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A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jù)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預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 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xiàn)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培養(yǎng)對土壤的感情,認識保護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xiàn)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濕潤、混有少量沙的土、長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開對接成河道裝置)、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大飲料瓶、塑料杯(杯底側邊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鄉(xiāng)有哪些河流?這些河流和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后講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澗溪流匯集而成的。當流水漫過地表時,會形成細小的水流和溝壑,這些細小的水流會逐漸形成溪流并匯成河流,而溝壑在流水不斷侵蝕的過程中會逐漸發(fā)展成大的切溝和沖溝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對土地的侵蝕結果。那么河流對土地又會有什么影響呢?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板書課題)

  二、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

  1.河流會侵蝕兩岸的土地嗎?

  2.如果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樣呢?

  回憶沉積實驗,觀看課本60頁插圖。

  3.學生做實驗。

  準備實驗裝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裝土。

  觀察無河水流過的“河道”,在記錄紙上畫出河道的形狀,把它的寬度、深度標記在圖上,并用不同、 的符號分別標記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積的地方。

  推測:當河流形成時,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會發(fā)生侵蝕,什么地方會發(fā)生沉積?

  在河道上記下自己的推測,用虛線標出。

  學生動手實驗。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時,一定要檢查出水口是否正對“河道”,試一試,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確保無誤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注水一開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終是滿的。在實驗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來的水。為了讓效果明顯,觀察得更清楚,可以讓實驗觀察的時間長一些,也就是說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著倒一瓶水。

  觀察河水流動速度的變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蝕了?什么地方會有土沉積下來?

  4.小組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結果。

  6.教師小結。

  三、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谕瞧皆

  學生討論回答。

  2.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xiàn)象發(fā)生。教師出示相關圖片或課件。

  四、課外拓展活動

  除了流水,還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蝕和沉積?請課后閱讀單元資料庫,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風、冰川、海浪等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作用。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游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松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并試著解釋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樣做的?

 、茷槭裁匆@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么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獲。

  5、小結:汽車方向盤分為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動輪時,長軸也跟著轉動,并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制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制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 盤、小滑輪 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制作的`輪軸并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⑴將輪軸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⑵用彈簧秤在輪軸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shù);

  ⑶換更大的輪 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⑷換鉤碼數(shù)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7、小結: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為什么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湃绻演嗇S比作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哪里?動力點在哪里?阻力點在哪里?

  ⑵根據(jù)杠桿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為什么能夠省力。

  9、小結: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為輪的半徑總是大于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于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為什么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觀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胚@個器械的輪是什么?軸是什么?

 、七@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shù)膶W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后小節(jié):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

  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fā)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fā)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shù)據(jù)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聽聽他們怎樣用數(shù)據(jù)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jīng)發(fā)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fā)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fā)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fā)。

  三是充足的氧氣。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當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chǎn)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

  【教學重點】

  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每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干土、濕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么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huán)境?

  2、學生自由發(fā)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huán)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huán)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并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4、分發(fā)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huán)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huán)境?

  1、過渡:那么,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huán)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fā)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4、分發(fā)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

  四、動物對環(huán)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

  2、過渡:跟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

  3、學生看書11面的圖片,說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適應環(huán)境的?

  4、拓展:當環(huán)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12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7-05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6-19

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26

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4-25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8篇【集合】07-05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14篇)01-07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大全【8篇】07-05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集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