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科學教案1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重在研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即是前兩課的延伸與擴展又是后一課的鋪墊,地位很重要。本科內(nèi)容逐漸遞進,從生物間廣泛的“伙伴”關系和“競爭”關系入手,深入到具體的食物關系,引入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概念,展現(xiàn)生物間復雜的食物關系,再由此啟發(fā)學生思考食物關系的斷裂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人類在其中可能發(fā)揮的破壞作用,為下一課學習生態(tài)平衡做好準備。
教學內(nèi)容分兩部分:一是研究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初步了解食物網(wǎng)。二是思考破壞自然界食物關系斷裂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科學已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探究學習。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接觸《科學課》已有3年多的時間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也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充滿著好奇,喜歡多方位的觀察與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在教學中老師如何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觀察探究將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為此,我對本課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地探究思考起到有效地引導。而自然界中動植物間的食物鏈與食物網(wǎng)對于學生來收有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各種食物鏈的資料。
2、能夠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wǎng)。
2、知道食物鏈的組成。知道食物鏈的營養(yǎng)來自于綠色植物并會書寫食物鏈。
3、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huán)境,又影響環(huán)境。
2、知道食物鏈被破壞的后果,能自覺地保護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四、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了解生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
。ǘ┙虒W難點:能夠完整的找出、寫出食物鏈。
五、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一)選擇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本課宜采用由直觀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的教學方法。
。ǘ├枚嗝襟w課件。
通過圖片、動畫及影視等手段把各種動物之間食物關系演示出來,變得直觀、具體、形象,學生易于理解。
(三)媒體、網(wǎng)絡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
讓學生人人動手畫出幾種動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演繹、歸納總結(jié)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運用問題驅(qū)動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發(fā)揮“整合”的作用。
讓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使更多的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兒童身心、智力發(fā)展的有效活動。
六、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區(qū)域里往往生活著許多不同的生物,它們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像蜜蜂和花。有的是相互敵對的“競爭者”,像田鼠和貓頭鷹。但是,到底是什么把這些不同種類的生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呢?
【設計意圖:導入采用了激發(fā)學生的提問法。并拋出了兩個詞“伙伴”“競爭者”,學生一聽來了興趣,接下來本課的新授內(nèi)容做好引導】
2.探究新授:
(1)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蝿赢,請同學們在看地過程中思考,在這個故事中有幾種動物?這些動物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結(jié)果怎樣?(課件播放)動畫看完了,誰能回答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你能給這段故事用一個成語起個名字嗎?螳螂以蟬作為自己的食物,黃雀以螳螂作為自己的食物,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板書:蟬螳螂黃雀)科學上,規(guī)定了用箭頭來表示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箭頭要指向吃者。(統(tǒng)一用“→”表示“誰被誰吃”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那蟬又吃什么呢?(完善板書)這樣我們的食物關系就完整了,就像這些動植物一樣,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食物鏈”。(板書:食物鏈)
。3)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的食物鏈,像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說出幾個嗎?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不是很豐富,大家還需要多用心觀察生活。
【設計意圖:教師設問,讓學生分組進行研討、交流,充分體現(xiàn)小組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
。4)這次,老師請來了3位生物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漿果、田鼠、貓頭鷹),咱們來看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組同學合作找到他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小組討論1分鐘、生匯報)
【設計意圖:教師設問,讓學生分組進行研討、交流,實踐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新型教學方式,可以突破教學難點!
(5)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幾組食物鏈,它們有什么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這幾條食物鏈是從什么開始到什么結(jié)束的?學生討論1-2分鐘。
(6)(食物鏈的源頭都是植物,終點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在每條食物鏈里,植物充當什么角色,我們同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科學家把像綠色植物這樣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命名為生產(chǎn)者。(課件出示)那么兇猛的食肉動物呢?咱們也來給它起個名字!科學家把像動物這樣以其他生物為食的生物叫做消費者。但是,植物的養(yǎng)料又從哪里來的呢?(生答:陽光、水分、空氣等)除了大家介紹的這些無生命物質(zhì),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在植物養(yǎng)料供給上的重要角色,它就是分解者。(媒體介紹什么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僅分解小動物的糞便,還分解一些動植物的殘骸,把它們分解為植物可以吸收的養(yǎng)料。哪些生物可以充當分解者呢?同學們了解地真多,比如說:蘑菇、蚯蚓、細菌、屎殼郎等等它們都是分解者。但是,我們在食物鏈中并不能發(fā)現(xiàn)它們。因為他們無“捕食”行為,也沒有“被捕食”行為,所以不寫進食物鏈。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總結(jié)出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定義】
3.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課件出示圖片)咱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些生物之中,哪些是生產(chǎn)者?(生答)哪些是消費者?(生答)哪些又是分解者?(生答)先請一名同學說說都有哪些植物?(1名同學發(fā)言)
。2)在清楚了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之后,我們來個小競賽,有信心獲勝嗎?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N生物,(鷹、青草、蛇、鳥、牛、老鼠、谷物、兔、鹿、狐貍)請一名同學說說它們都是什么?請小組同學合作在記錄單上畫、寫食物鏈。比一比,哪組畫地多。
匯報:很好,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嗎?
同學畫出了這么多的食物鏈,老師課前也畫好了,同學想看嗎?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意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新知,明確難點,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給學生營造親自動手找出多條食物鏈的情景,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尋找”的過程中,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方法,把方法轉(zhuǎn)化為實踐能力。】
4.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觀察這些連接在一起的食物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什么形狀呢?科學家給它取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食物網(wǎng)。特別注意一下老鼠和鳥,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也就是說,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
。2)說一說:萬一其中的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如何維護生態(tài)平衡,下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
。3)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和更復雜的一些食物網(wǎng)而相互聯(lián)系,如果,在這張圖上我們再增加人,你還能找出一些包括人在內(nèi)的食物鏈嗎?這個研究任務就留給同學們課后去完成好嗎?
5.板書設計
食物鏈
樹葉→蟬→螳螂→黃雀
。▽W生舉例)
漿果→田鼠→貓頭鷹
小學科學教案2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小謎語,請同學們來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動物植物都需要”
師: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嗎?(板書課題)
師:今天就讓我們從“空氣在哪里”開始研究吧。學生有興致的猜謎語。
學生猜測交流。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空氣的探究興趣,
二、大膽猜想,實施探究
實驗導入:
活動一:尋找空氣
1、借助各種媒介尋找空氣
師:空氣對于我們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們怎樣找到它?
2.、巡視。幫助學生實驗。
3、.交流反饋,總結(jié)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感知空氣的真實存在。
師:請各小組派代表帶著實驗單到前面交流你們的收獲吧。
3.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jié)。
4、用多種方法尋找一種物體中的空氣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塑料瓶中空氣的存在。(實驗材料二)
5、對學生尋找空氣的情況進行總結(jié),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活動二:空氣有重量嗎?
1、師:剛才大家開動腦筋,想了許多辦法,找到了我們的朋友——空氣,那么它有重量嗎?
2、師:怎樣證明我們的猜測呢?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設計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師:試著來執(zhí)行你的設計方案,并在書上記錄下你的研究結(jié)果。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設計也可以寫在這里。
4、師:你愿意與大家交流一下剛才的實驗設計和結(jié)論嗎?
學生交流。
5、師:好極了,在自己設計的'實驗中,你觀察到了空氣有重量。
活動三:能力拓展,空氣能從一個杯子跑到另一個杯子嗎?
1、教師提問“空氣能從一個杯子跑到另一個杯子嗎?”
2、教師實驗,讓學生觀察,激起學生動手嘗試的強烈欲望。
3、鼓勵學生課后實驗,將實驗興趣的激發(fā)延伸到學生課外之中。
4、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對自己的哪個發(fā)現(xiàn)最滿意?你覺得哪位同學的想法最有創(chuàng)意?。
1、學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組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組內(nèi)制定方案。
2、.實驗驗證,探求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各小組按照討論的實驗方案,檢查實驗記錄單,打開實驗材料(一),開始有序?qū)嶒灐?/p>
3、.各小組派代表帶著實驗單到前面交流。
4、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塑料瓶中空氣的存在。(實驗材料二)
5、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1、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猜測。
2、學生在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將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組內(nèi)實施探究。
4、分小組展示交流。
1、學生猜想。
2、學生觀察。
3、課后動手實踐。
4、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觀點。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與巧妙設計,從而尋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動手進行操作,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這一活動按照“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的方式進行。啟發(fā)學生小組合作,自行想辦法解決問題,選擇自己需要的實驗材料,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來證明空氣是否有重量。活動中指導學生把實驗方案設計周密。并時刻關注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引導學生探究是無止境的,科學實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將科學探究的興趣引導課外。
引領學生在談話中總結(jié)本節(jié)課知識與能力方面的進步,評價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處,給學生提供一個回顧、分享、愉悅、鼓勵的交流機
小學科學教案3
第一課時 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xiàn)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shù)剡x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shù)哪景逡粔K。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
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nèi)。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4、教師小結(jié):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jīng)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三、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nèi)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4、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shù)墓ぞ邅硗瓿蛇@3項工作。 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jié):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jié):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
六、作業(yè)布置
第二課時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
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W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nèi)。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jié):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shù)據(jù)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jié)
六、作業(yè)布置
第三課時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準備】
長竹筷、螺絲帽或其他重物、棉線或釣魚線、塑料盤(學生)。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畫有螺絲刀撬油漆桶、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教師)。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6、在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jié):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guī)律)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jié)。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祥見教參P17~18)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nèi)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小學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jié)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游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松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并試著解釋其中的道理。
、抛约菏窃趺礃幼龅?
、茷槭裁匆@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么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獲。
5、小結(jié):汽車方向盤分為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zhuǎn)動輪時,長軸也跟著轉(zhuǎn)動,并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zhuǎn)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制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制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 盤、小滑輪 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制作的輪軸并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艑⑤嗇S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⑵用彈簧秤在輪軸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shù);
、菗Q更大的輪 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葥Q鉤碼數(shù)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7、小結(jié):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為什么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湃绻演嗇S比作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哪里?動力點在哪里?阻力點在哪里?
、聘鶕(jù)杠桿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為什么能夠省力。
9、小結(jié):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為輪的半徑總是大于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于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為什么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zhuǎn)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觀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胚@個器械的輪是什么?軸是什么?
、七@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shù)膶W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后小節(jié):
小學科學教案5
教學要求: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
2、使學生知道沉淀、過濾、消毒是水凈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來水的凈化處理過程。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做沉淀和過濾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4、向?qū)W生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課前準備:
1、有關《水污染》和課本36頁插圖的課件。
2、沉淀實驗:燒杯、明礬、玻璃棒。
3、過濾實驗:濾紙、剪刀、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臺、滴管。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知道沉淀、過濾、消毒是水凈化的常用方法。
2、向?qū)W生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沉淀和過濾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水污染》和課本36頁插圖的課件。提問: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樣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樣危害人類健康的?
學生結(jié)合課件進行討論并匯報
2、教師:水里有什么呢?(板書)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種原因,混入了各種雜質(zhì),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雜質(zhì),如泥沙、石塊……,有溶解于水中的雜質(zhì),如食鹽、各種礦物質(zhì)……,還有細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須經(jīng)過處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雜質(zhì),才能飲用。把不干凈的水變成干凈的水,叫做水的凈化。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學習用沉淀的方法凈化水。
(1)觀察:每組實驗桌上有兩杯混濁的水,觀察水里有哪些雜質(zhì)?
(2)學生匯報。
。3)講解:怎樣除去水中的`這些雜質(zhì)?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雜質(zhì),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靜置一會兒,一部分雜質(zhì)就會沉到水底,這種方法叫沉淀。為了加快沉淀,還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礬,明礬經(jīng)過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較小的顆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們附近農(nóng)村,由于農(nóng)民都使用了自來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礬沉淀。
。4)演示沉淀實驗,邊示范邊講解:加入適量明礬、用玻璃棒攪拌、靜置,過一會兒觀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變化?
(5)學生實驗。
(6)學生觀察、討論:沉淀后的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7)小結(jié):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樣的雜質(zhì)?家里的燒水壺、熱水瓶等的時間用長了,壁上會有水垢,這就是水中雜質(zhì)長期積淀的結(jié)果。
2、指導學生學習用過濾的方法凈化水。
。1)講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雜質(zhì),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雜質(zhì)。沉淀后的水還會有重量很輕的物體在水中,過濾又是一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2)講解過濾操作的方法。
。3)學生分組實驗。
。4)觀察、比較并討論:過濾后濾紙有什么變化?過濾能除去水中什么樣的雜質(zhì)?
。5)小結(jié):用沉淀、過濾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雜質(zhì)。
3、指導學生學習用消毒的方法凈化水。
。1)講述:用沉淀、過濾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雜質(zhì),但不能除去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zhì)。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熱的方法把水燒開,這種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們把煮沸各加消毒藥品的方法統(tǒng)稱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簡單又可x的消毒方法。
(2)總結(jié)水的凈化方法。
學生匯報
三、自由活動
1、了解自來水廠水的生產(chǎn)過程,并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
(1)提問:你家飲用的水是歸哪里的水?自來水是怎樣生產(chǎn)出來的?
。2)討論:自來水要經(jīng)過幾道凈化處理過程?
(3)提問:自來水經(jīng)過多道凈化處理,能不能直接飲用?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設計一個自來水加工廠
。1)教師:如果讓你設計一個自來水加工廠,你有怎樣的設想,把你的意圖用文字或畫圖的方式表示出來。
(2)學生設計。
(3)學生展示自己的設計。
四、拓展活動
教師: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現(xiàn)了淡水資源的缺乏現(xiàn)象,更嚴重的是大量的工業(yè)廢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給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請同學們課下對附近的工廠、河流進行調(diào)查。談談你的感想和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辦法。
板書設計:
一、水里有什么
雜質(zhì):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
二、凈化辦法:
1.沉淀
2.過濾
3.消毒
三、設計自來水加工廠
小學科學教案6
過程與方法
● 能夠運用感官和工具,對紙的特點進行研究;
● 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
● 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jié)果,并進行交流。
知識與技能
● 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zhì)和用途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意識到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 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好習慣;
● 體驗與人合作的愉快。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初步確立什么是紙,了解紙的多樣性
1 談話: 同學們,今天你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紙,誰愿意到講臺前面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2 學生介紹。
3 談話: 紙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們天天都要用到紙。有了紙,我們可以讀書、寫字、畫畫、看報;有了紙,我們可以包裝各種物品;有了紙,可以裝扮我們的生活……總之,自從人類發(fā)明了紙,紙的用途越來越廣泛。當然,關于紙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你們想了解關于紙的哪些問題呢?
4 學生討論,并把自己的問題填寫在資料卡上。
5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 分析研究紙的'不同特點
1 提問: 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呢?
2 學生回答。(板書:觀察、實驗)
3 談話: 對,觀察與實驗是人們認識和研究事物的常用方法。首先,我們就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紙的特點,你們想研究紙的哪些特點,準備怎樣研究呢?
4 學生討論、回答。
5 講述: 老師在教室后面為大家準備好了實驗所要用的紙和用具,請各小組根據(jù)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并填好實驗記錄表。
6 學生實驗。
7 小組匯報、交流研究成果。
8 教師小結(jié): 通過實驗,我們了解了紙的不同特點,正是因為紙的這些不同特點,才產(chǎn)生了不同種類的紙和紙的不同用途。
三、 學生上網(wǎng)查詢資料,了解有關紙的發(fā)明、制作、用途等內(nèi)容
1 談話: 同學們,還有一些問題是用觀察、實驗的方法暫時無法解決的,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譬如,上網(wǎng)查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師已經(jīng)把有關紙的資料搜集整理在學校的網(wǎng)站上,下面就請大家到網(wǎng)上去邊查詢邊完成資料卡片。(板書:上網(wǎng)查詢資料)
2 學生上網(wǎng)查詢有關資料。
3 講述: 同學們通過上網(wǎng)查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嗎?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嗎?
4 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資料,同時補充完善自己的資料卡。
【注意】(1)當學生交流到紙的歷史和發(fā)明時,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2) 當學生匯報到紙的用途時,進行節(jié)約用紙教育,并指導學生做一項課后調(diào)查(見下表);(3) 當學生交流到造紙時,對學生進行課后自制再生紙活動的指導。
附: 課后調(diào)查表
一學期來,個人使用、消耗紙的情況:
● 大約要使用多少本書?
● 大約要使用多少本練習本?
● 其他紙張的使用情況又怎樣?
● 如果把一個學期使用的紙疊起來,大約有多高?
● 根據(jù)自己的使用情況,統(tǒng)計出全班、全校紙張的使用情況。
● 最后統(tǒng)計這些紙要消耗多少樹木?
5 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觀察、實驗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樣上網(wǎng)查詢資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將成為人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關于紙的知識,希望你們繼續(xù)到網(wǎng)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過電子郵件告訴老師。
小學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若冰縮的性質(zhì),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2、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過程與方法:
1、設計簡單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2、正確使用酒精燈給物體快速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探究各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更濃的興趣。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墊圈(鋼絲條)、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等;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銅球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后,你還想知道什么?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xiàn)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里有一個銅球,這里還有一個金屬環(huán),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huán)。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
3、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4、小結(jié):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A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zhì)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diào)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摸加熱后的銅球等安全問題。)
二、觀察鋼條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小結(jié):我們發(fā)現(xiàn)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ㄓ辛饲懊嬗^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讓他們根據(jù)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
三、金屬熱脹冷縮嗎
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
總結(jié):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ㄍㄟ^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 ,并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
板書設計
金屬熱脹冷縮嗎
銅、鋼...... 大多數(shù)金屬 熱脹冷縮
。ㄤR 、鉍 ---- 熱縮冷脹)
小學科學教案8
《認識角》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67頁——68頁的教學內(nèi)容。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但要把生活中所見到的角抽象成數(shù)學中的角學生往往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材只對角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內(nèi)容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折一折、找一找、比一比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根據(jù)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jié)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能力目標:經(jīng)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圖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二、說教法、學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學習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的。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xiàn),而學生的學則是需要教師引導的!敖恰睂τ诙昙壭∨笥褋碚f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教學中我將觀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機貫穿于課堂中的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jīng)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并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nèi)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jié)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私鈱W生的學習起點,復習引入。
回想一下,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然后教師引入新知: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認識角。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出發(fā),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新知的熱情與積極性,為繼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ǘ⿵膶ふ疑钪械慕牵綄嵨镏谐橄蠼,初步感知角。
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jīng)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shù)學上的角”。因此,我先通過實物演示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剪刀張開的兩個刀刃夾成一個角,鐘面上兩根指針夾成一個角,紅領巾的兩邊組成一個角。然后問學生:你還能從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找到角?在此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幾何圖形,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初步感知數(shù)學上的“角”的形象。
。ㄈ┎僮饔^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形象之后,再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想辦法折一個角呢?把折好的角介紹給同學。這樣在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使他們更充分的感知到角。這時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呢?閉上眼睛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充分調(diào)動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角的`完整表象: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然后及時設計“判斷”,在平面圖中“指角、數(shù)角”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
。ㄋ模┰谧灾魈剿、合作交流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學生建立了角的正確表象基礎上,我設計了操作活動角和大小三角板對應角的比較兩個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充分動手操作,討論討論,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在班上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口有關,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再巧妙運用多媒體演示驗證,變抽象為直觀,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ㄎ澹 拓展應用,提升學生能力。
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一張長方形紙,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可以畫一畫,也可以折一折,還可以剪一剪,比比看誰想的方法多。在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請學生把幾種不同的剪法和同學交流,教師演示。這一設計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六)回顧總結(jié)。
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然后通過出示:籃球場地、籃球板、球門架、樓梯以及樓房建筑物等,將數(shù)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生活中的數(shù)學。
小學科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折線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fā)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guī)律地觀點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三、教學重、難點
對比實驗: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量的很少一部分,還有大部分的光和熱沒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匯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能得到太陽更多的光和熱?
2)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1)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有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要求
2)師生討論這個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條件如擺放的`地點、方式、時間等盡量保持一致
3)學生實驗、記錄
3、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學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案
2)學生分析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3)學生實驗記錄
4、將觀察到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圖表
1)教師講解繪制的方法
橫、縱坐標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點和線的顏色要按照教科書的要求來畫
2)分析
為什么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比較小
5、總結(jié)歸納
回顧第5、6兩課,總結(jié)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得到更多太陽的光和熱
六、作業(yè)設計
查找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書設計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對比實驗一: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對比實驗二: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
折線圖
小學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莖運輸水分的作用;會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莖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yǎng)成認真細致、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愿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3.知道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莖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
活動準備:
1、提前剪取帶葉的枝條,迅速放入滴過紅墨水的水中,并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觀察現(xiàn)象,做好觀察記錄。
2、準備生長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鏡、刀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
探根吸收來的水分是怎樣輸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12課、植物的莖。師隨機板書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的植物。
討論:根吸收的水分怎樣到達植物的葉、花、果實?葉制造的養(yǎng)料怎樣到達植物體的其它部分供它們生長?
你認為莖會有什么作用?莖的內(nèi)部可能有什么樣的構造?如果莖確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養(yǎng)料走的一條道路還是兩條路?
學生討論,匯報結(jié)果。
教師小結(jié):根據(jù)以上討論我們知道莖可能具有運輸作用;莖的內(nèi)部可能有兩種管子,一種管子將根吸收的水分運送到植物體內(nèi)的各個部分。另一種管子將葉制造養(yǎng)料運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驗證我們的猜想
談話:如果自來水管斷了,水就會流出來,那么切斷植物的莖,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在這顆植物上選擇一嫩枝,剪下。觀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討論:嫩枝截面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莖推放在紅水中,你觀察到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會么葉子變紅?
討論:以上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過的莖、橫切、縱切、觀察。
提問:在莖的橫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莖的縱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說明莖內(nèi)有什么?莖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以上實驗說明莖確實有運輸水分的作用。在莖的內(nèi)部確實有運輸水分的管子。
三、根據(jù)自己的研究,繪制出植物運輸水分的'示意圖
根據(jù)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出植物運輸水分的示意圖。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組織全班交流。
自由活動:
葉制造的養(yǎng)料是通過什么運輸?shù)街参矬w各個部分的?運輸養(yǎng)料的細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師出示資料卡,引導學生認識篩管,使學生知道莖里還有一條運輸養(yǎng)料的管子,它在導管的外面。
教師小結(jié)并板書:在植物體內(nèi),莖擔負運輸作用。在莖內(nèi)有兩種管子。一種管子運輸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種管子運輸?shù)娜~制造的養(yǎng)料。
四、實踐應用
在兩棵小樹間拴鐵絲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撿鋼絲的樹皮上方會形成瘤狀突起,這是怎么回事?(因為植物的營養(yǎng)是通過樹皮自上而下運輸?shù),如果破壞了樹皮,葉子制造的養(yǎng)料向下運輸?shù)耐ǖ谰捅磺袛嗔,養(yǎng)料通不過去便積存在破壞的樹皮處,形成瘤狀物。)
有的小朋友愛剝小樹皮,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五、拓展活動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莖葉,扎緊袋口,放在向陽處,過一段時間,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
小學科學教案11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影子的產(chǎn)生和特點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chǎn)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cè)面有關;
6、從不同側(cè)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jié)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guī)律,最后用規(guī)律解釋現(xiàn)象,同時深化對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ê髢蓚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chǎn)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總結(jié)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fā)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fā)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fā)光物體寫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jié):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diào):不僅自己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xù)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 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cè)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jié):
(1)、光源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fā)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cè)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cè)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些規(guī)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cè)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學科學教案12
一、觀察引入:
1、師:同學們,科學課非常重視觀察。請你們觀察黑板,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ń處煷蜷_手電,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師:光點哪里來?(手電) 誰來用手指來演示一下手電發(fā)出的光是怎樣照到黑板上的呢?我們來猜一猜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猜測:”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光是怎樣傳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實、現(xiàn)象能說明我們的想法?
預設:
。1)夜晚,我發(fā)現(xiàn)汽車前燈射出來的燈光是直的。
。2)白天,陽光穿過樹葉的光是直的。
。3)看表演時,我發(fā)現(xiàn)舞臺上的燈發(fā)出來的光是直的。
……
5、觀察圖片:老師也找了些圖片,他們能不能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二、設計實驗方案
1、師:同學們講的是頭頭是道,但是科學是講證據(jù)的,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2、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3、學生匯報實驗方案。
預設:
。1)用手電筒照射光盤中間的圓孔,觀察白屏上的現(xiàn)象。
。2)用手電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變彎用手電筒來照,觀察白屏上的現(xiàn)象。(可用帶彎頭的吸管)
……
。3)學生說到書29頁的實驗方案,請大家看實驗單。
、僮屑氶喿x書上的實驗方法。
、谠撟⒁馐裁?(三個孔必須排在一條直線上,這里可以看幻燈片的演示;距離為5厘米;完成作業(yè):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
③這兩個小實驗有什么不同?
三、實驗研究,深入拓展
1、學生進行實驗。
2、匯報實驗情況和結(jié)論,并展示。鼓勵其他同學想到的別的實驗方法。介紹。
3、前面我們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經(jīng)過這么多方法的反復驗證,“板書:反復驗證”我們可以下個結(jié)論嗎?板書“結(jié)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5、請看黑板:你知道科學家平時是怎樣進行研究的嗎?
。ㄖ该麑W生看黑板小結(jié))
6、師:今天我們象科學家那樣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祝賀你們!
7、(展示幻燈片路燈)你能否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為什么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發(fā)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qū)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
8、出示知識點: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鐘。
9、回顧。
四、課外拓展,挑戰(zhàn)自我
師:剛才我們做實驗時用了3張帶孔的卡片,課后,你能用上10張,15張,甚至更多的卡片排成一條直線,用手電筒照射能在屏上找到光圈。卡片擺得越多越厲害。你們有信心嗎?
五、板書設計
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
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反復驗證
結(jié)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小學科學教案13
一、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聲音的傳播》是科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nèi)容,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大小、高低以及產(chǎn)生的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教材呈現(xiàn)的兩個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方式。
二、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四年級學生,他們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對科學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學生考慮問題不深入,邏輯性思維不強,實驗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課當中我將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讓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進一步提升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知道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
重點:理解聲音是需要通過物質(zhì)進行傳播的。
難點:知道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
五、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xiàn)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講授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課堂討論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識。
六、教學用具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目標,我將在每個小組準備土電話、1米唱的鋁箔條、木質(zhì)米尺、棉線、尼龍繩以及實驗記錄表進行實驗活動。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展示一張有聲賀卡,悄悄將他打開,并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當位于教室各個位置的學生都說出聽到了美妙的音樂聲時,我將追問:為什么大家都聽到了聲音?賀卡傳出的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課: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新課《聲音的傳播》,來解決這些問題。
意圖:以有聲賀卡導入能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著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
(二)新課教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分為如下兩個活動進行。
活動一:振動物體與聲波。
我將結(jié)合本單元第二課所接觸過的實驗:用振動的音叉接觸水面引起水面波動,指導學生動手實驗,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動的,以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震動的物體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在這基礎上我會讓學生玩一玩“土電話”小游戲,并通過思考“聲音是怎么從電話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進一步感知聲音的傳播方式。游戲結(jié)束后我將引導學生總結(jié):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意圖:通過動手實驗,小游戲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面活動探究做好鋪墊。
活動二: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我將用PPT展示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并引導學生猜測聲音在這些物體中的傳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種材料傳播效果最好,并將想法記錄下來。在此之后,我會讓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實驗前我將組織學生談論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再強調(diào)三點:(1)每次敲擊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樣;(2)將物體的一端緊連著音叉,另一名同學在另一端傾聽;(3)時刻保持教室安靜,認真傾聽各種材料物體的聲音傳播并記錄。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將實驗結(jié)果填入實驗記錄表。
通過兩個活動,我會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能力不同。最后讓學生結(jié)合結(jié)論解釋導入中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活動過程中領悟?qū)嶒炘诳茖W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從以下兩點進行:
1.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已經(jīng)知道聲音能在空氣、固體中傳播,誰能說說聲音還能在什么物體中傳播?我將適時出示一個有關釣魚的flash動畫,讓學生通過回憶釣魚要在岸上保持安靜,否則魚兒會嚇跑,啟示學生說出,聲音還能在液體中傳播。
2.出示一張宇航員們在月球上利用無線電設備通話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空氣是聲音傳播的重要物質(zhì)。
3.自由發(fā)言階段。讓學生舉例聲音傳播的實例,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理。
意圖:這樣設計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體會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四)小結(jié)作業(yè)
在小結(jié)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結(jié)合我的板書以及簡單的問答形式對本課進行回顧。
在作業(yè)布置方面,我會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鐵棒的聲音傳播能力,并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伊始進行分享。
這樣運用開放性且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業(yè),可以較好的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知識的學習延伸到第二課堂。
小學科學教案14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
師:老師這里有兩組實驗材料,你能利用它們分別使兩個小燈泡亮起來嗎?誰愿意來試試?
一名學生很快點亮了小燈泡;
另一名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也點亮了小燈泡。
師:請拿起來給大家看看。
一名學生在舉起小燈泡時手不能拿開,否則燈泡會滅。
另一名學生則可以將手拿開,燈泡仍然亮。
引導學生概括一個簡單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師:兩個同學都利用手中的材料點亮了自己的小燈泡。我們不妨來比一比這兩組裝置的優(yōu)缺點,你認為哪組裝置更方便?
請同學說說
指明回答
請一學生到前面來,操作,其它同學觀察并進行交流。
生答。使學生意識到有了適當?shù)钠鞑牡膸椭覀儾僮髌饋頃奖,也能有更多的收獲。
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到了科學就在身邊。教者改變了教材中直接推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呈現(xiàn)方式,創(chuàng)設了給兩位同學不同的實驗材料,讓他們接通電路,然后再對比這兩組材料的優(yōu)缺點的情境,開始了本課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科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身邊處處有科學的教育思想。
使學生意識到有了適當?shù)钠鞑牡膸椭,我們操作起來會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獲。
二、初試身手、熟悉新器材
師:他們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這組電路應用了這兩種器材:(師邊說邊演示)這個叫電池盒,盒內(nèi)的兩端分別裝有銅片,并連接外面的兩個接口,兩個接口又分別連有彈簧夾。這個叫小燈座,小燈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燈泡的螺紋相吻合。小燈座的旁邊有兩個連接電線的接口。就是這樣簡單的小東西,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過嗎?想不想親自試一試?
師巡視,給與學生必要的幫助。
師:點亮小燈泡的小組請舉手示意一下老師。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運用電池盒、小燈座來組裝電路,那么我們在組裝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三、總結(jié)經(jīng)驗、再接再勵,點亮兩個燈泡
師:同學們考慮得非常全面,正是因為我們關注了這一個個細節(jié)。我們才能成功地點亮小燈泡。假如老師再給你一個燈泡,你能使兩個小燈泡都亮起來嗎?
。ò鍟┳尭嗟臒襞萘疗饋
師:請各組同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來取實驗材料。
看哪組同學最先成功。
師:這組同學已經(jīng)成功地點亮了兩個小燈泡,請他們來介紹一下他們成功的經(jīng)驗。
師:你能否利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出你們的連接方法?
師:剛才這名同學所畫的圖就叫電路圖,以后我們會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來記錄我們連接的電路。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連接方法嗎?我們在連接時應注意些什么?
師:老師也給同學幾個建議:
、艃蓚燈泡是怎樣連接在電路里的?有幾種連接方法?
、圃陔娐分邪惭b一個燈泡和兩個燈泡亮度是否相同?
師:如果你們已經(jīng)商量好了,就可以開始了。
四、交流匯報、總結(jié)提高
師:同學們,你們的兩個燈泡都亮起來了嗎?誰愿意到前面來在黑板上畫出你們的電路圖。
師:連接兩個燈泡和只連接一個燈泡哪個更亮些?
師:假如我們將兩個燈泡之間的導線去掉一根,燈泡還會亮嗎?我們不妨試一試。
師:你看到了什么?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兩個燈泡都不亮的電路里,這兩個燈泡是怎樣連接的?
師:在一個燈泡仍然亮的電路里,這兩個燈泡又是怎樣連接的?
師:如果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或者更多的燈泡,你能讓他們同時亮起來嗎?我們還需要哪些材料?
師:有多少種連接方法?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在課堂上進行了,請同學們在課下試試看。
小學科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以“玩陀螺”這一讓學生及感興趣的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做陀螺、玩陀螺中觀察色光的混合現(xiàn)象,認識到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課前盡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通過充分的玩,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所學光的色散知識,制作各種陀螺;在玩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并能及時地記錄表述自己的研究結(jié)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實驗,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紅黃藍各種顏色的玻璃紙,較暗的環(huán)境中涂好七種顏色的字片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陀螺.
學生準備:卡紙水顏料火柴棒膠水剪刀透明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首先我想調(diào)查一下,誰玩過陀螺?陀螺好玩嗎?怎么好玩?
2.你玩的也是那種抽的陀螺。有誰還玩過其它種類的陀螺?呵,沒有,是自己做的呢?還是賣的呢?
3.那么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就做個陀螺,用什么作陀螺呢?很簡單,一張圓紙片,
二、猜想假設:小組內(nèi)進行。
三、制定方案:
首先出示幾個已經(jīng)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講解制作的方法,步驟,然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制作陀螺的方法。在制作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剪刀時的安全問題。
四、實施探究:
1.給陀螺涂色①要求每個小組按教科書提出的顏色比例涂一個陀螺。
、谌缓笤僮寣W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涂色,可以涂兩種,三種或更多種。
2.玩陀螺關鍵,讓陀螺穩(wěn)穩(wěn)地轉(zhuǎn)起來。
、偎伎迹涸鯓邮棺灾频耐勇蒉D(zhuǎn)得更穩(wěn)?
、趯γ總涂不同顏色的陀螺反復實驗,仔細觀察旋轉(zhuǎn)的陀螺呈什么顏色?
、壑笇W生及時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以便回報交流。
3.教師小節(jié):如果你還想研究這個問題,還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資料,有沒有知道這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眼睛為什么變不出快速旋轉(zhuǎn)的此文轉(zhuǎn)自淘.教。案網(wǎng)()圖案?這是一種視覺暫留現(xiàn)象,(師:板出)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鐘快速旋轉(zhuǎn),看起來就是環(huán)形的,那么這種視覺暫留現(xiàn)象,你能想起來有什么應用嗎?
。ㄉ何覀兤匠?吹膭赢嬈褪窃O計師把它畫成一張一張的,然后快速地放出來的。)
師:動畫片就是利用人的'視覺現(xiàn)象,那么這種色光混合該怎么解釋呢?我這兒有一個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轉(zhuǎn)起來是什么顏色的,(灰白色,顏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回去試著做一個,具有彩虹顏色的陀螺,轉(zhuǎn)起來到底是什么顏色?牛頓曾經(jīng)給大家做過這個實驗,他能給大家解釋一個科學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師:大約在1666年,24歲的牛頓,用三棱鏡把白色的陽光分解成了七種顏色,這就是彩虹。當他欣喜若狂地把這個發(fā)現(xiàn)報告給大家的時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對,牛頓為了驗證把七種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這個實驗,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學發(fā)現(xiàn)。
五、展示交流:
1、我們來研究善變的光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相疊加的情況。
2、我的觀察記錄表(先讓學生自己填,教師小結(jié))
組合方式組合效果(可以繪圖)
紅光+綠光黃光
紅光+藍光紫光
綠光+藍光淡藍光
紅光+藍光+綠光白光
3、讀一讀,說一說,課本資料卡,不僅要對故事中的知識加深認識,更要對其所折射出的科學精神深入體會。
六、拓展創(chuàng)新:
1.制作一個有趣的三色陀螺。
2.玩一玩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教學反思:
通過制作陀螺,玩陀螺,知道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01-14
小學水的科學教案05-25
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案02-05
小學科學教案【薦】02-14
小學人教版科學教案02-22
小學科學教案【精】02-23
【熱門】小學科學教案02-23
【薦】小學科學教案02-23
【精】小學科學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