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shù)量和樹葉的種數(shù);根據(jù)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
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F(xiàn)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板書 搜集樹葉生命特征
作業(yè) 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葉具有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和描述一片葉的特征。
2能用簡單的圖畫描述葉的外部特征。
3根據(jù)葉的特征到校園中尋找它們是哪一種植物的葉。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常見植物的特征表現(xiàn)出探究的興趣。
2產生到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中觀察植物的興趣。
3提高到室外開展活動的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完成任務并表達。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學難點】根據(jù)葉的特征到校園中尋找它們是哪一種植物的葉。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冬青葉、牽牛葉、法國梧桐(懸鈴木)葉、松樹葉、月季葉等,或者校園中其他具有明顯特征的植物的葉,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它們是哪些植物的葉
“猜葉”的游戲。教師把課前收集的葉分類,選出有特點的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下,請同學們猜。還可以由學生出題,說出某一片葉的特征,邀請其他同學來猜。
二、到校園里去找一找
1.在尋找前,組織學生適當交流并引導全班達成共識。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樣才算是找到了?活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到教室附近的樹木旁尋找, 只有手中的葉和教科書上的葉顏色、形狀、邊緣等特征匹配的時候才算是找到了。
“尋找是哪種植物的葉”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探究活動,建議用15分鐘及以上的時間。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提醒學生,“我們是根據(jù)葉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導學生對手中的葉反復觀察、比對。同一片葉,往往能夠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處的樹木。這邊找到了,可以追問其他地方還有嗎?給學生在后面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提供更豐富的信息。
三、研討
圍繞“我們是根據(jù)葉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兩個問題進行,教師還可以補充“除了這個地方,找的過程中還在哪里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植物?”請學生面向全體同學說,其他學生補充。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植物,使學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活動中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搜集資料能力。
教材分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
學情分析學生對周圍植物比較熟悉,上課興趣濃厚。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搜集、整理、交流資料,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難點怎樣觀察、描述植物。
學法指導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觀察法。
引入新課,認識書上圖中的植物
1、我們已經知道自然界中生長著許多植物。人類已經發(fā)現(xiàn)的.植物約有30多萬種。
2、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
3、找找課本大圖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嗎?
學生小組活動、討論
。ㄈ、小組)交流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概念目標
1在實地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地點生長著不同的植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稱。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長在自然環(huán)境中。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實地觀察,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2在教師指導下,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tài)。
3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對植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學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
2產生認識植物的興趣,養(yǎng)成珍愛生命、愛護植物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人類與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2植物可以美化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tài)。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師準備:一些植物的圖片、資料或者實物和課件。
教學設計
一、聚焦
1.教師出示一幅校園中的植物的照片,問學生,“你們見過這種植物嗎?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在哪里見過它?” 教師適時介紹植物名稱,幫助學生梳理植物各個部分的特征。
2.教師再出示一張學生種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實物,請學生觀察和描述。這時教師初步形成班級記錄表。記錄內容可包括學生說到的葉、開花、有果實等,他們知道的植物生長的地點, 例如墻角、墻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長需要陽光和水等。
二、觀察校園里的植物
1.引導學生討論應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注意安全,不能邊走邊畫, 安全保管鉛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提出要求:①活動時,小組一起行動;②不到有危險的地方去;③聽到老師的`集合聲要及時回來;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傷害植物。
2.首先把他們帶領到事先確定的一棵植物前,組織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觀察,再次明確觀察和記錄方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開展觀察、記錄活動。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導,答疑解惑。
三、研討
1.交流我們觀察的植物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學生分享觀察和記錄結果時,邀請學生上臺展示,描述自己畫下來的植物的特征,說一說這棵植物的名稱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還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可能會在語言表達上有所不足,教師需要不斷追問、引導:“這棵植物長在哪里?這棵植物長了些什么?葉有什么特征?這棵植物開花了,以后會怎樣變化呢?”教師要及時記錄學生的回答,并補充在班級記錄表中。最后教師設疑:在觀察和記錄的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什么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觀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莖、葉等構成的。
過程與方法:通過植物構造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交流等科學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觀察活動,激發(fā)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保護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搜集、整理、交流資料,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難點怎樣觀察、描述植物構成。
媒體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些植物圖片、綠植等。
教學過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讓學生說一說
二、了解植物的構成。
1、聚焦:我們來觀察一顆植物,怎樣觀察?
2、探索:
。1)、出示圖片觀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2)、觀察自己準備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這些部分。
。3)、通過觀察活動,你知道了什么
課堂小結通過學習,你說說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作業(yè)布置將你觀察到的植物畫到《科學活動手冊》上。
板書設計
2、觀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構成。
【新課標一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科學教案02-21
一年級科學教案02-04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02-04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02-28
一年級科學教案12篇03-05
一年級科學教案(12篇)03-05
一年級科學教案精選12篇03-05
一年級科學教案12篇02-21
一年級科學教案13篇02-04
一年級科學教案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