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5-28 13:07:0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模板6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區(qū)角活動中, 幼兒在美工區(qū)用各色的手工紙進行折疊、用宣紙和圖畫紙繪畫、用紙團裝飾,在科學角用各種紙玩吸水實驗、用紙漿學做紙的實驗等活動,他們通過各種關于紙的活動感受著紙的質地、用途,對紙的探索興趣越來越濃厚。為了更加深入開展對紙的探索活動,我以幼兒所熟悉的餐巾紙為活動載體,設計“紙寶寶力氣大”的教學,試圖讓幼兒通過實驗,進一步感知紙的纖維及紙的承重力,豐富幼兒對紙的認識,激發(fā)其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試驗,大膽探索,感知餐巾紙的承重力,初步了解紙的纖維。

  2.體驗實驗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餐巾紙若干,帶拎把的、裝滿水的瓶子若干,記錄紙和筆若干;黑板、磁鐵或透明膠布。

  2.制作ppt(紙的纖維、紙袋子、紙盒子及繩索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題

  1.感受餐巾紙:這是什么紙?什么形狀的?你們每人拿一張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揉一揉,用各種辦法感受餐巾紙是怎樣的。

  2.集中交流:你感覺餐巾紙是怎樣的?

 。ǘ┙處煉伋鰡栴},幼兒第一次試驗。

  1.問題:這么一張薄薄的紙能拎起裝水的瓶子嗎?餐巾紙有沒有這個承重力呢?

  2.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每人每次只能用一張餐巾紙嘗試;要幫助紙寶寶想辦法;用完了的紙要放進籃子里;聽到信號要及時坐回位置。

  3.幼兒動手實驗。

  4.集中分享實驗結果:你用餐巾紙拎起瓶子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教師鼓勵幼兒上臺展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并將幼兒的操作方法張貼在黑板上,并用數(shù)字、、、標示出來。

  小結:我們通過實驗,驗證餐巾紙是能拎起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子的,而且方法有很多。

  (三)提出問題,引發(fā)探索。

  問題:紙寶寶拎起瓶子的方法可真多,哪一種方法紙寶寶力氣最大,能拎起最多的瓶子呢?

  1.幼兒分組實驗自己猜測的'方法。

 。1)提出要求:選擇自己認為能拎起最多瓶子的方法進行實驗,每一次嘗試完要把拎起的瓶子數(shù)量用筆在記錄紙上記下來,最后和同桌的小伙伴比一比、討論一下,看看哪一種方法的紙寶寶拎起的瓶子多。

 。2)幼兒自主選擇小組,進行第二次實驗,教師巡回觀察。

  2.集中交流,根據(jù)紙的方法,請幼兒說實驗結果,教師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3.和小朋友一起驗證,得出最后的結論。

  結論:經(jīng)過多重折疊的紙和擰繩子的紙拎起的瓶子是最多的,說明它能承受物體的力量最大。

 。ㄋ模┯變毫私饧埖睦w維。

  1.提出問題:為什么這薄薄的紙寶寶經(jīng)過折、擰的方法,能拎起這么重的物體?為什么這張長方形的餐巾紙,用長邊拎瓶子和短邊拎瓶子結果會不一樣呢?

  2.結合PPT,讓幼兒了解紙的纖維。

  小結:我們把紙折疊,就使纖維變多、變密了,把紙擰成繩,就把許多細細的纖維擰成了一根粗繩,這樣就能拎起更多的瓶子啦。

  3.生活遷移:生活中,人們增加紙的纖維的密度、厚度做出不同的紙,有牛皮紙、硬紙板等,再用這些紙做成盒子、袋子、箱子用來裝東西,方便又環(huán)保。還利用擰繩的辦法,做出繩索,結實又耐用。

  延伸活動:

  老生活中還有報紙、皺紋紙,歡迎你們課后去用它們做更多的實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班級“各種各樣的紙”主題活動開展的前提下,利用幼兒熟知的餐巾紙作為實驗的材料進行探索活動,其設計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

  活動主要通過猜測結果、驗證操作實驗的方式推進的。開始時,幼兒通過感官感知餐巾紙的質地,從表面上了解餐巾紙的形態(tài)、猜測餐巾紙“有沒有承重力?”,這既引出了后面的活動,又與后面要進行的實驗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激發(fā)了幼兒對實驗探索的興趣,增加了幼兒對紙結構、用途等的深刻認知。活動中,教師根據(jù)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的現(xiàn)象,抓住中心問題,激發(fā)幼兒一步一步深入探索操作,比如在幼兒認識了餐巾紙之后,提出“薄薄的餐巾紙能不能拎起瓶子”的問題,激發(fā)幼兒嘗試餐巾紙拎裝滿水的瓶子的實驗,之后及時幫助幼兒歸納出餐巾紙拎起裝滿水的瓶子有幾種方法,同時提出下一步的探索問題:哪一種方法餐巾紙的力量最大?由此激發(fā)了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師為幼兒提供自主的實驗操作環(huán)境,如幼兒自主選擇方法進行實驗、自主選擇同伴共同合作、自主表達觀點等等。該活動有個亮點的地方,就是用幼兒實驗得出的不同的結論之間進行驗證的環(huán)節(jié)(用自己所認為的餐巾紙承重力最大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得出最終結論),教師邀請幼兒上臺一邊展示自己的方法、一邊進行實驗對比,每個孩子心中都帶著疑惑、每個孩子都以熱情的方式支持自己認同的一方,教室里充滿著緊張而熱烈的氣氛,用擰繩方法的餐巾紙拎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瓶子,在孩子們一聲聲的“加油”聲中,最終拎起了13個瓶子的高峰,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餐巾紙用“擰繩”、“對折”的方法拎起瓶子的力量之“神奇”,進一步加深了對紙的認識。本次活動從組織形式上看,從最初幼兒自己嘗試動手,到小組同伴合作、觀察,到最后請各組代表上臺集中對比實驗操作,形式設計既滿足了幼兒個體探索的需求,又有集體操作對比實驗現(xiàn)象的結論需要,組織形式多樣而靈活,活動推進從淺入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但活動之后仔細分析與反思,還是存在著一些遺憾,如由于評優(yōu)課對授課時間的把控比較嚴格,受其影響,在第二次實驗要求方面,沒有要求幼兒對每一種方法都要進行實驗嘗試,從而沒能讓幼兒獲得更詳細、更直觀的對比認識;我對幼兒第二次的實驗結果沒有做到更加細致、有條理的分析(就是每個孩子用了幾種方法實驗、對比出什么結果等),導致幼兒對自己的實驗情況不能有更明晰的認識。另外,在組織語言方面,存在反復與啰嗦的現(xiàn)象,語言的精準概括和簡要方面做得不夠,這方面有待今后加強提高。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幼兒人數(shù)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yōu)槭裁催@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幼兒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教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

  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

  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

  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幼兒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ɡ蠋熚乙娺^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幼兒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狗洗臉,貓吃草,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拔浵伵懦尚,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钡鹊。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tài)。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幼兒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幼兒。

  讓表演好的幼兒做示范動作,全體幼兒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幼兒學下雨前的動態(tài)。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快樂的在豆豆上進行赤足游戲活動,利用豆豆按摩幼兒的足底,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體驗,了解豆豆的特性,并嘗試用豆豆搬運重物,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用大型積木圍成一個長方形,三十斤豆豆均勻的鋪在中間。

  2、皮球若干。

  3、捆扎好的書若干。

  4、硬紙板、皮筋自制的.鞋模人均一雙。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赤足自由的在豆豆上玩一玩,體驗一下腳與豆豆接觸的感覺。

  師:你認為在豆豆上玩,會怎么樣呢?請你們赤腳上去試試看,注意安全。

  師:你們是怎樣玩的,感覺怎樣?請你們再到豆豆上爬一爬,看看會有什么感覺?

  2、穿上鞋模游戲,與赤足玩進行比較。

  師:請大家穿上鞋子,再到豆豆山玩一玩,感覺一下有什么不同?

  3、平衡練習。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溜豆豆的游戲,小朋友每人抱兩個皮球,像溜冰一樣往前面溜,看哪一組溜得又快又好。

  4、探索活動。

  師:豆豆能讓我們玩游戲,豆豆能不能幫我們做事情呢?

  師:這里有好多捆書,老師都搬不動,你們能不能想一個好辦法來搬運這些書呢?

  師:放在豆豆上玩一玩,會有什么感覺呢?你們去試一試。

  5、游戲競賽。

  師:我們來玩一個搬書比賽的游戲怎么樣?看哪一組搬的又快又穩(wěn)。

  師:豆豆可以讓我們做游戲,還可以幫我們運東西,豆豆真有用。我們今天玩的是什么豆豆呢?除了黃豆,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豆豆?這些好玩的豆豆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種子。除了豆豆,還有好多好玩的種子,我們下次活動課的時候來認識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

  2. 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并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 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 經(jīng)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征;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guī)。

  2. 物質準備: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毛線、塑料繩三選一,回形針、銅鑰匙、鐵絲三選一,黃、藍記錄紙各一張、筆等。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玩具一只、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以及"√、×"的符號標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ㄒ龑в變航Y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 出示情景圖,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fā)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 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1)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2)做好實驗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3)聽到琴聲后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1)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2)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

 。ㄒ龑в變鹤灾魈剿魑矬w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 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小兔家剛安好的電線被老鼠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么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 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么材料,就根據(jù)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2)請將這些材料的一頭與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接在一起后,將材料的另一頭接到電池的一端做實驗;

  (3)每做完一次實驗,就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并寫上你們兩個人的號數(shù);

 。4)全部實驗結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收拾的時候,請將記錄紙按亮與不亮符號分別貼在板上。

  4. 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根據(jù)記錄紙陸續(xù)取相應的材料做實驗;

 。2)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實驗,一人拿電池,一人拿電線;

 。3)提醒幼兒將材料的一頭和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纏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連接電池一頭做實驗;

  (4)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5. 兩兩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導幼兒看記錄表分析并驗證: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描述實驗過程與結果,并根據(jù)幼兒的記錄情況與猜想情況進行驗證,進一步引導幼兒了解使燈泡亮起來的方法。

  7. 師幼共同小結

  鐵、銅等金屬的東西能導電,塑料、布和毛線不能導電。

  四、活動結束。

 。ń逃變鹤⒁庥秒姷陌踩

  1. 接電線使燈泡亮起來。

  2. 教育幼兒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實驗的愿望。

  師: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導電,什么不能導電呢,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一說、試一試。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征并進行分類。

  區(qū)域活動一:分圖形

  準備;○、△、□幾何圖形若干,每種形狀有2種顏色、2種大小,小籃子若干。

  過程:師:“弟弟妹妹要玩拼圖游戲,可是這些圖形都混在一起,他們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的圖形,怎么辦呢?”(讓幼兒思考后說一說,然后教師再提出操作要求)“想一想,這些圖形可以怎么分?小朋友可以一起商量,看你們能找出幾種不同的分法。”

  區(qū)域活動二:娃娃超市

  準備:絨布玩具、飲料瓶、塑料恐龍、塑料水果、衣服、玩具汽車、積木等

  過程:師:“娃娃超市現(xiàn)在有一批東西亂糟糟的,經(jīng)理可頭疼啦。他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怎么幫呢?”(可以提示幼兒:小朋友都去過超市嗎?超市里的東西是怎樣擺放的)“對,超市里的東西都是把一樣的.東西整齊地放在一起!

  區(qū)域活動三:涂色

  準備:相似的物體若干

  過程:給相同的物體涂上相同的顏色。

  游戲:找朋友

  玩法:給每個幼兒發(fā)一張不同數(shù)量的印章卡,當音樂起時,幼兒快速找朋友,音樂停時,找到同數(shù)量印章卡的幼兒手牽手出教室。

大班下學期教案科學  來源:沾化縣古城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張良信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小學,認識記錄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表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特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 這一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guī)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3、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錄音磁帶

  2、數(shù)字頭飾、動物頭飾

  3、大鐘表一個、幼兒每人一個可撥動的小動物鐘表模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表: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了解鐘表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鐘表)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 3 6 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shù)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12“上,時針指到數(shù)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并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飯; 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shù)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shù)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shù)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shù)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 下午3:30做游戲; 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重點說明鐘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表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表是人類的好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牽;╛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