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冬天到了,天氣一天天變冷了,寶寶們都穿上了冬衣。可再玩娃娃家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寶寶會將布娃娃的衣服或鞋子脫掉。寶寶們只熱衷于他自身的動作發(fā)展,全然不顧娃娃的冷暖。設計本活動,想通過讓寶寶自己幫小動物想辦法:怎樣過冬?怎樣取暖?從而不僅知道一些取暖的方法,更激發(fā)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感官感知冷和暖,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2、初步萌發(fā)關心小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活動準備:
各種取暖的物品(手套、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師用冰涼的手與寶寶握手,引出主題:
比較誰的手冷?誰的手暖?
2、討論:怎樣讓老師的手、身體變得暖暖的?
3、師根據寶寶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取暖物品,讓寶寶感知暖(個別、集體)。
4、以小動物哭聲引起寶寶的注意,引發(fā)寶寶為小動物準備過冬的物品。
5、游戲:小動物過冬引導寶寶做媽媽,為小動物帶上不同的取暖物品。學說:寶寶,現(xiàn)在還冷嗎?
6、表揚“媽媽”們的積極表現(xiàn)。動物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并識別晝夜對郁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并設法這些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
3、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
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lián)系的初步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如美文等。
教學準備: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生活中有些現(xiàn)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fā)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學生發(fā)表各自意見。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夜來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fā)生變化?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4、學生討論并交流。
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jié)律的支配,這種節(jié)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jié)律我們也稱作生物鐘。
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guī)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郁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
8、學生討論并交流。
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
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猬、狐貍,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
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
5、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
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并進行調查訪問。
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四、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fā)現(xiàn)。
作業(yè):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xiàn)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guī)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里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 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
書上已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的陽光
但應該啟發(fā)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的介紹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展開想象,了解一些自然界的仿生現(xiàn)象。
2、能將收集的信息與同伴分享交流,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
準備:
幼兒事先收集一些仿生學的資料,紅軍裝與迷彩服圖片兩張,展板一塊上面貼有圖片若干
過程:
一、導入:迷彩服
1、從前有英國的軍隊和非洲的軍隊在叢林中打仗,英國的士兵都穿著紅色的軍裝,非洲的士兵都穿著綠色的'軍裝。
(出示圖片)你們猜猜看,最終誰會勝利?為什么?(幼兒討論)
2、非洲士兵穿綠軍裝的方法是向誰學來的呢?(幼兒討論:蝴蝶,變色龍等)
3、老師小結:非洲士兵可真聰明呀,他們從動物有保護色這個本領中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迷彩服。迷彩服的顏色和周圍的環(huán)境很相象,就像蝴蝶躲在花叢中,不容易被別人發(fā)現(xiàn)。
二、個別經驗分享交流
1、動物有一些特別的本領,人就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fā),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許多東西。
你們還知道人從動物身上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2、個別孩子收集的資料進行分享交流,如:魚——潛水艇;蜻蜓——直升飛機;蝙蝠——雷達等
三、游戲:學來的本領(翻翻樂)
1、你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人向動物學習”的資料,我這里還有一些東西,看看它們可能是學哪種動物的本領?(老師出示展板,上面貼有大吊車、漁網、鬧鐘等圖片,幼兒說出一種就翻開圖片看里面的動物是否猜對)
2、小結:我們人很聰明,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fā),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許多東西。大家回家后還可以再找找看,人還能向動物學些什么?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作假設性解釋,能制作太陽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與探索和發(fā)現(xiàn)事物奧秘的欲望。
3、知道太陽系的組成,認識八大行星。
二、教學重點:
1、知道太陽系的組成,認識八大行星。
2、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作假設性解釋,能制作太陽家族模型。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觀察教科書中的圖片,引入對太陽系的研究。
(一)提出問題:你知道的太陽家族有哪些?
。ǘ┎孪爰僭O:小組內進行。
(三)制定方案:
1、交流有準備——說說我們知道的太陽家族。
2、初步構建新知
。1)師生交流收集資料
(2)通過學生收集的資料交流新知
3、明確恒星、太陽系組成的概念
恒星是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星體。太陽是一顆恒星。太陽系由太陽、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及圍繞行星運轉的衛(wèi)星組成。
4、實施探究:
(1)太陽系到底有什么呢?學生提出探究問題。
。2)選擇一、兩個或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研究主題。
(3)深入研究,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4)交流整理后的資料。
。5)進行研究小結,提點課本上的資料卡。
5、實踐操作(制作太陽系模型)
(1)請你根據太陽與各個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縮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組內舉起模型,按照太陽與八大行星的距離按比例縮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樣圍繞太陽公轉的。
。2)生動手操作,通過建立模型的活動,加強學生對有關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學生體會到宇宙中的天體是相互聯(lián)系的、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6、展示各小組作品并給予評價。
7、拓展創(chuàng)新:
查閱資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樣形成的?
8、問題解答
問題一:什么是恒星?
答:恒星是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星體。
問題二:太陽系的組成?
答:太陽系由太陽、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及圍繞行星運轉的衛(wèi)星組成。
問題三:行星是如何判斷的?
答:在太陽系中,凡滿足下列三個判斷的定義為“行星”:1、繞日運行;2、近似球狀;
問題四:為什么冥王星不屬于行星?
答:冥王星由于其軌道與海王星的軌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義,因此被自動降級為“矮行星”。
問題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樣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一種質量很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質及有機化合物和灰塵組成。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彗核中的冰物質升華成氣體形成霧狀的彗發(fā);彗發(fā)中的氣體和微塵被太陽風推斥,在背向太陽的那邊形成數億公里的彗尾。彗星遠離太陽時,彗尾就逐漸縮短直至消失。
六、教學板書:
20、太陽家族
水星木星
金星土星
地球天王星
火星海王星
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太陽系的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初步認識了八大行星的特點。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指紋”作為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生理現(xiàn)象,卻又常常被忽視著,教師也不曾引導幼兒去有目的的觀察、探索過,因此,幼兒對“指紋”還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在一次課間活動看過動畫片《黑貓警長》后,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指紋的秘密”這一科學活動,使幼兒在探索自身的指紋中發(fā)現(xiàn)指紋的秘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技能上,通過活動,使每個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采用不同的工具去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紋,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目標】
1、通過研究指紋,讓幼兒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2、體驗觀察發(fā)現(xiàn)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學會合作的意識
3、引導幼兒了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箕形、弓形、斗形),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重點難點】
難點:了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箕形、弓形、斗形),
重點: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已經通過動畫片和故事了解到相關的指紋知識,知道手上有指紋,指紋是不一樣的;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會使用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事物。
2、《黑貓警長》錄像、三種類型指紋圖片
3、透明膠帶、印泥、6B鉛筆、水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xiàn)指紋
1、幼兒觀看動畫片《黑貓警長》錄像片段。
2、向幼兒提問:看過動畫片以后,你知道黑貓警長是利用什么來找到壞人的嗎?(指紋)激起幼兒研究指紋的興趣。
二、初步觀察指紋
1、幼兒自由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進行觀察,引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指紋都是什麼樣的?你們可以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工具來進行觀察。
2、提問:(1)我們的指紋長在哪兒呀?
(2)“你們每個手指頭上的指紋都一樣嗎?”
。3)請你們用放大鏡看一看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3、觀察指紋類型
a、教師出示指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指紋類型(師:“老師給小朋友找來了兩個指紋朋友,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小朋友看看這兩個指紋像什么”)
b、教師為指紋命名并出示字卡
師:“這些指紋和小朋友都一樣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弓型紋——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箭;
箕型紋——特征:它的中心像一個小旋渦(或是小蝸牛)。
三、拓印指紋
教師鼓勵每個孩子用準備好的物品進行多種方法拓印指紋,并指導幼兒先在白紙上試一試各種方法,然后用自己認為最快、最清晰的辦法拓印指紋,引導幼兒對拓印指紋的方法進行比較。
四、成功交流。
1、教師與幼兒共同分享拓印指紋的多種方法。
2、請幼兒為大家進行講解自己的指紋拓印,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活動延伸]
1、作指紋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在指紋上進行添加,變成一幅有意思的畫。
2、親子活動:拓印爸爸媽媽的指紋,建立“家庭指紋檔案”。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選材上,我選擇了“指紋”為整個活動的`探索對象,這一活動對象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帶有一定的陌生感,讓孩子們從發(fā)現(xiàn)自身的奧秘開始,激發(fā)他們探索操作的欲望。同時,在目標的設計上,我將目標定位在體驗操作、發(fā)現(xiàn)、探究的這樣一個活動過程,鼓勵孩子們能大膽地探索、尋找結果,通過自身與同伴之間的一系列自主操作,體驗到集體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我?guī)е盎顒又袘η笮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熡谆雨P系。”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我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設計多樣的“問題情境”,讓孩子有目的的去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去解決問題。為引導和幫助孩子們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以觀察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活動進程。為了讓孩子們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指紋,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從而更好的達成目標。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葉子的特征和葉脈,知道葉子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
2、學習做科學小實驗。
活動準備
1、綠葉和枯葉。
2、圖畫紙、漿糊。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會跳舞的葉子》,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合唱歌曲《會跳舞的葉子》
教師:多可愛的葉子呀!春天到了,你發(fā)現(xiàn)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嗎?
。ㄓ械陌l(fā)出了新芽,有的樹葉凋落了)
二、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發(fā)現(xiàn)葉子的不同之處
。1)教師:“上次,我們外出散步時,收集到許多樹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葉子都一樣嗎?
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樣?把你地發(fā)現(xiàn)記錄到記錄卡上!
(2)幼兒觀察、比較、記錄自己地發(fā)現(xiàn)。
。3)幼兒講述自己地記錄,分享經驗。(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不一樣)
三、仔細觀察,了解葉子的各組成部分
。1)我們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發(fā)現(xiàn)葉子有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歡哪片葉子呢?這片葉子有哪幾部分組成?(葉脈、葉片、葉柄)
。2)你喜歡的葉子象什么?
四、實驗發(fā)現(xiàn)枯葉和綠葉的區(qū)別
。1)剛才我們小朋友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碧綠碧綠的,而有的樹葉卻是枯黃枯黃的,為什么呢?
。2)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表意見。
(3)實驗:枯葉不能舂出葉汁來,綠葉則能舂出綠色的汁液來。
(4)為什么大部分樹葉是綠色的?(這是因為葉中的葉綠體可以產生葉綠素)
(5)我們散步時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飄蕩到了地下,為什么呢?
(因為葉子缺乏水分和營養(yǎng),所以變黃變干了就飄落了下來)
飄落下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葉子會慢慢枯死,因為水分都蒸發(fā)了)
五、了解葉子的用途
。1)這么多的葉子有什么用呢?
。2)幼兒自由談論,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3)小結:可以美化環(huán)境、擋風、遮雨、有的樹葉可以加工成茶葉、有的可以做菜吃、還可以做樹葉貼畫來布置環(huán)境。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葉子粘貼圖畫,在展覽區(qū)內進行展覽。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從動物的局部判斷出是哪種動物,并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2.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六個柜子上貼六所房子,布置家的環(huán)境。
多媒體教具:六只動物-兔子、長頸鹿、斑馬、小猴子、小綿羊、小老鼠的輪廓及圖片、森林音樂。
學具:六種動物的完整輪廓圖及身體拼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播放多媒體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拍手欣賞場景。
教師:"哇,森林真美呀!你們看,很多小動物都住上了漂亮的森林小屋!這些森里小屋里住著什么動物呢?"
2.游戲部分
。1)游戲:影子找動物(多媒體游戲)師:到底是誰呢?瞧,它們躲在影子后面了,請你們來猜猜它們是什么小動物?
。ㄒ龑в變赫f:什么顏色的房子里住著什么動物。你是怎么猜出來的?教師點擊放大該房子,出示該動物)根據各種動物的出現(xiàn),說一句話:
小兔子--小兔子小兔子你好呀,長長的耳朵跳跳跳!
長頸鹿--長頸鹿長頸鹿你好呀,長長的脖子真有趣!
小斑馬--小斑馬小斑馬你好呀,黑白衣服真好看!
小猴子--小猴子小猴子你好呀,長長的尾巴真靈活!
小綿羊--小綿羊小綿羊你好呀,軟軟的毛毛咩咩咩!
小老鼠--小老鼠小老鼠你好呀,大大的耳朵吱吱吱!
。2)游戲:找動物師:這些小動物太可愛了,我們?yōu)樗鼈兣膸讖堈掌桑?/p>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手作拍照片狀,多媒體出現(xiàn)動物的照片圖)師:好,我們把拍的照片去取出來吧。(出示六七個筐,幼兒從筐里取一張)師:小朋友都取到了小動物的照片,照片怎么了?哎呀,這些照片在搬家時不小心弄破了,等下我們來想想辦法吧!你手中的照片是怎樣的?它會是什么小動物呢?
。ㄓ變赫f說照片的顏色、特征,猜猜是什么動物)師:哦,我們找到的動物照片都是不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那我們幫助小動物,幫它們把照片拼起來吧!
。3)游戲:拼照片(教師展示有邊框的動物大輪廓圖)師:老師還為這些小動物做了相框呢,你們看,這是誰的相框?
師:等下就請小朋友來拼照片,你認為自己手中的相片是什么小動物的,就把它拼到哪個小動物的框里去,要看清楚你拿的是小動物的哪部分,如果是身體就要拼到身體上去,要對準了。(教師示范拼一塊)幼兒操作,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相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拼完后掛在小房子上展示。
3.結束部分師:小朋友太能干了,你們幫助小動物拼好了照片,動物們也邀請你們一起來開心地跳舞呢!
(播放快樂的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跳舞結束)
4.延伸活動:《玩拼圖》
把拼圖投放到區(qū)域中,幼兒可進行獨立拼圖,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了解。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顒踊蚰軌蚧顒又。包括人。
科學教案 篇9
目的:
1.觀察蠟燭燃燒,發(fā)現(xiàn)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
2.產生觀察興趣,初步了解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準備:
1.“主蠟燭”一支。
2.幼兒每兩人合用一張操作臺,另備托盤一只、大小相同的蠟燭兩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兩只、碗兩只、泡沫塊、顏色水、抹布等。
過程:
活動一 看蠟燭燃燒
1.引出活動,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固定蠟燭?(如插在泡沫塊上或小瓶子里。)
2.啟發(fā)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點燃蠟燭?
3.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xiàn)象,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火焰會隨風“跳舞”;蠟燭燃燒時會產生一股特殊的氣味,等等。
活動二 自制蠟燭花
1.幼兒手持燃燒的小蠟燭,將蠟燭油滴到盛有清水的碗里。
2.觀察“水中蠟燭花”,說說它像什么,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奇特的現(xiàn)象。(它會像荷葉那樣飄浮在水面上,不會下沉。)
3.嘗試將蠟燭油滴到黑紙上、藍布上,看看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活動三 蠟燭熄滅
1.請幼兒先將兩支相同的蠟燭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塊上。
2.請幼兒分別點燃蠟燭并罩上玻璃瓶,觀察并介紹看到的有趣現(xiàn)象,如瓶身會發(fā)燙、瓶壁上有水蒸汽、火焰是慢慢熄滅的,等等,鼓勵幼兒討論其中的原因。
3.請幼兒兩人一組,再次點燃兩支蠟燭,然后同時罩上一大一小兩只玻璃瓶,觀察蠟燭熄滅的現(xiàn)象,互相討論實驗結果。
活動四 水中的'蠟燭
1.在托盤內倒人淺淺的一層顏色水,然后點燃放在水中的蠟燭,再罩上玻璃瓶,引導幼兒觀察蠟燭熄滅后瓶外的顏色水進入瓶子內壁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討論:這瓶壁上的水是哪兒來的?為什么?
建議:
1.材料中提供的“主蠟燭”由教師點燃,幼兒可以在“主蠟燭”上引燃小蠟燭,以避免使用打火機或火柴等引火工具,保證操作安全。
2.當幼兒解釋錯誤時,教師切勿當場糾正,可引導幼兒討論,鼓勵幼兒在再次實驗或尋找相關資料后,再進行討論。
3.本活動適合在區(qū)角或分組活動中進行。因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比較抽象,故活動應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現(xiàn)象為主要內容,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進行交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經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