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班 級四(4)班學 科語文教 師薛娥
時 間 10月9日星期二
學 習內 容
大課題搭石
學時共2學時
本節(jié)內容第1、2學時
教學目標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xié)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學習重、難點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xiāng)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
2.理解為什么說“搭石”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感情。
學習活動概要應用何網(wǎng)臺、何種遠程教育資源中央電教館學習過程學 生 學 習 活 動教 師 幫 輔 活 動 第一課時一、激趣引入,質疑定標1、激趣導入2、質疑定標。
“搭石”這個詞對絕大多數(shù)同學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這個題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問題,你有什么疑問?二、個性自讀,自主感知1、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2、第二遍:試著從課文中尋找同學們提出問題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過努力但沒能解決的問題。
3、第三遍,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段并寫上旁注,說明為什么喜歡。
三、合作交流,釋疑解難1、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欣賞、評價。
2、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相互幫助解決。
3、全班交流,反饋。
解決幾個問題,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b.作者圍繞著搭石描繪了哪幾個生活場景?c、作者為什么要寫家鄉(xiāng)的搭石?四、練習1、識記生字,指導書寫a、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b、交流識記方法,寫字經驗。
c、練習書寫生字,教案《《搭石》教案》。
2、抄寫本課的詞語,給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擴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檢查反饋,復習鞏固1、抽讀生字卡片。
2、聽寫部分詞語。
二、尋美悟情,晶讀熏陶1、尋美,知情。
2、賞美,悟情。
三、組織學生交流感受到的美。
例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關聯(lián)詞,從中體會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例三:“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3、誦美,傳情。
4、創(chuàng)美,抒情。
四、課后延伸,拓展a、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b.小練筆:把你發(fā)現(xiàn)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場景寫下來。
同學們,你們見過哪些橋?你們知道橋的作用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搭石》,作者沒去贊美雄偉壯麗的大橋,沒去描繪古老的橋梁,而想念起家鄉(xiāng)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頭,這些石頭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呢?你們想了解嗎?教師適時引導,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如:什么是“搭石”?……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看得見的具體“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把你認為美的句段讀給你的同桌同學聽,并向他(她)談談你的體會。
a.看圖,品讀這段話,想象那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說說你眼前浮現(xiàn)出什么情景。
b.請幾個同學上臺表演,體會動作的'協(xié)調有序。
c.朗讀,讀出疊詞給人的韻律感。
a.“風景”是什么意思?b.作者用文字向我們描繪由搭石引發(fā)的一道道風景,如果你是畫家或攝影師,你會畫下或拍下哪幾道風景呢?你能給你的畫或照片取個題目嗎?c、各小組推舉代表匯報。
a、你是怎樣理解最后一段話的意思?b.贊頌了搭石什么精神?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什么美好的情感?c、文章的結尾表面是贊美搭石的,如果改為以贊美“家鄉(xiāng)人”作結的,你準備怎樣寫?請試寫幾句。
a、讀一讀,把你認為“美”的語段,高聲誦讀,把你體會到的情感表達出來。
b.評一評:指名朗讀,讓學生在評議中增強語感。
a、有個作家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了美,其實,你我的生活也處處有美的存在,你發(fā)現(xiàn)了嗎?b.學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語文教案 篇2
鼎尖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期末測試題 姓名:____________
一、讀拼音,寫漢字。
jǔ ju? hu huàn wǔ rǔ chān fú páoxiào jiān dū
( ) ( ) ( ) ( ) ( ) ( ) dù jì jǐ liáng wán bì guī zhào chà zǐ yān hóng
( ) ( ) ( ) ( )
二、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好(hào)客 似(sì)乎 蒙(měng)古包 B.清平樂(la) 亡(wáng)賴 剝(bāo)皮
C.應(yìng)聲 暖和(h?) 情不自禁(jìn)
三、按要求寫成語。
1.描寫人物動作的成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寫人物心理的成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描寫人物盡職盡責的成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寫景色的成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用“堅”字組成四個不同的詞,恰當?shù)靥钊肜ㄌ柪铩?/strong>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華民族更( )。即使時間過去了100個小時,救援人員依然在( )的石板下搜尋,瓦礫堆下的生還者還在( )著,中華民族將邁著更加( )的.步伐前進。
五、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嚴格 嚴厲 嚴峻 嚴肅
1.老師( )地對同學們說,我們一定要( )要求自己。
2.饑餓威脅著我們,在這樣( )的形勢下,我浪費糧食的行為受到了老班長( )的批評。 不是??而是?? 因為??所以?? 寧可??也不??
雖然??但是?? 盡管??還是?? 只有??才??
3.( )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 )從遠處看就像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
4.在洪水到來之際,老漢( )犧牲自己,( )讓一個老百姓受到傷害。
5.我童年時的發(fā)現(xiàn)( )沒有科學依據(jù),( )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六、給下列詞語中帶下劃線的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把序號填在括號里?/strong>
1.欲: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將要
。 )
2.擁:①抱 ②圍著 ③群眾擁護 ④聚到一塊
。 )
七、讀文言文要注意其節(jié)奏和韻味,下列朗讀停頓最正確的一句是( )
A.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八、請細細回憶本學期所學內容填空。
1.一葉漁船兩小童,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吾將上下而求索。
3.梁國楊氏子九歲,___________?拙絖_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兒出。
4.樓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飛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死之交。
6.船夫的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他______________,毫不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其中《草船借箭》選自《______________》。
九、根據(jù)下面的情境寫話。
1.一塊草坪上寫著這樣的廣告語:嚴禁踐踏草坪?傆X得少了一點情趣,你可以改為________________。
2.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可謂入木三分,李紅、黃莉對“入木三分”一詞爭論不休,你能替他們解釋一下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借助注釋自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借一個平常的生活細節(jié)來贊頌的母愛。
2、過程與方法:課前收集詩人的有關資料。收集有關歌頌母愛的文章、詩詞,名言、歌曲等。通過反復吟誦,想象品讀,合作研悟,結合相關資料理解等方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贊美之情,從而讓學生用行動感激母親,熱愛母親。
教學重點:
品讀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贊頌母愛、熱愛母親和感激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贊頌母愛的詩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歌聲激情,談話導入。
1、 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激發(fā)情感,營造氛圍。
2、 提問并結合板書:剛才聽到歌聲,你想到什么?
師:有母親,我們就能獲得母愛,結合板書:母愛
二、 揭示課題點明學習要點。
導語: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微不至。如《荔枝》,作者從母親“讓荔枝”這一細節(jié)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千古佳作——《游子吟》,看看詩人是從什么細節(jié)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的,又是怎樣贊美母愛的。
三、 釋題。
游子——出門遠游的人。 吟——吟誦。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如《石灰吟》、《暮江吟》
四、 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
。ㄗ寣W生匯報預習時收集的有關資料,然后老師補充)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湖南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一生窮困潦倒,值到46歲才中了進士,50歲時做了溧陽縣尉,這是個小官。
他時常思念家中年邁的老母。一天,明月當空,他望著家鄉(xiāng)的方向,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起年輕時幾次赴京趕考,出門前老母親都忙前忙后為他準備行裝。他清楚地記得第三次進京趕考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為他縫制衣服的情景。他深感母愛的偉大,回房提筆寫下了這歷代傳誦的名作——《游子吟》
五、 讀通詩句。
。m正讀音,正確斷句。)
六、 理解詩句意思。
。▽W生根據(jù)書上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理解全詩。然后匯報,不當之處老師訂正)讀懂哪句講哪句。
七、 圖文結合,展開想象,深入體會母愛,品讀詩句。
1、通過剛才的理解,說說這首詩抓住什么細節(jié)來表現(xiàn)母愛?(母親在油燈下為將要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
2、看圖想象,體會圖文中的母愛。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仔細看圖,觀察母親的神態(tài),動作,展開想象:母親在油燈下怎樣縫制衣服的,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會說些什么嗎?用自己的話把這情景描述出來?梢灶A設一下。
小結過度:“兒行千里母擔憂”。我想,正是母親那密密的針線,無盡的擔憂,感動了你,也感動了我!罢鎼蹮o聲,大愛無言!币苍S老母親什么也沒有說,她把對兒子的千般情、萬般愛都融進了這一針一線里、這密密的針腳,凝聚著年邁的母親對兒子平安的祝福,也凝聚著體弱的老母對兒子仕途的祝福、兒子看在眼里,母親平日里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點點滴滴都涌上心頭。
讓我們和詩人一起深情地吟誦這四句詩。(出示前四句詩)(注意讀好能體現(xiàn)深切母愛的詞——密密 遲遲)
3、回憶往事,切身體會母愛。
母愛沒有豪言狀語,母愛無處不在。,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母愛就存在一些很平凡的生活細節(jié)當中。你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中感受到母愛嗎?(生舉例)(個別學生沒有了母親,但身邊也有人給予他象母親一樣的`愛,注意這種情況的指導。)
帶著自己對母愛的理解和感悟,再次吟誦這四句詩。
八、 歌頌母愛,感激母親。
1、 齊讀最后兩句。
2、 用不同的句式說這兩句的意思。頌揚母親,感情朗讀這兩句。
3、 說說你準備怎樣感激母親。(自主交流,匯報)
4、 懷著感恩的心情,有感情朗讀。
九、 課外拓展,舉三反一。
1、 把課前收集的有關母親的文章,詩詞,歌曲,與大家分享。(引導學生飽含深情地誦讀、唱)(然后課件播放〈懂你〉flash)
2、 練筆:師生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一首贊美母親的詩歌。
母愛是什么?
是衣服上密密的針腳,
是失敗時一個鼓勵的眼神,
。笎凼鞘裁矗坷蠋熢诤诎迳蠈懗龅谝痪,然后讓學生在自己的隨筆本上仿寫幾句,寫出自己對母愛的感悟,然后匯報。有寫得好的,讓他寫上黑板。組合成一首詩,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情況加上結尾。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頌母愛,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最后再深情地把〈游子吟〉背誦(不會背的朗誦)一遍。(輕音樂伴奏)
十、 課后作業(yè)。
1、 在隨筆本上寫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2、 感恩活動:回家為媽媽(或象媽媽一樣愛你的人)做一件事。
板書設計:
母愛 游子吟
母愛是什么?
是衣服上密密的針腳,
是失敗時鼓勵的一個眼神,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教學準備:
1、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后人,要從少立志讀書自強、勤奮刻苦、珍惜時間,不能虛度過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會后悔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勸學》。顏真卿這個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學能根據(jù)自己查到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1、學習勸:勸有兩個意思,一是拿道理說服人,使人聽從,如勸告;二是鼓勵,如勸學。誰知道勸字在詩有是哪個意思?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作為學生,要養(yǎng)成天天上學不遲到的好習慣。
2、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記“我、!2個生字、1個詞語,能正確朗讀句子。
3、通過參觀活動感受校園的美麗,學習用語言將自己所看到的校園面貌清楚、響亮地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我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和大家一樣,畫面上的這個小朋友今年也剛剛讀一年級,你瞧,他背著小書包要干什么去呀?
2、出示詞語:學校
(1)抽生領讀。
(1)學習生字:校
交流記字的不同辦法
。荷钪刑幪幱凶R字的機會,除了別人教,自己學,還要認真聽,用心記,這樣我們認識的字就會越來越多。
3、(繼續(xù)看圖)小朋友背著書包正高高興興往學校走去,聽,他一邊走還一邊唱著(上學校)呢,讓我們也來一起聽聽。
聽錄音(上學歌)
再聽錄音,想一想:小朋友喜歡上學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4、交流。
過渡:是呀,小朋友喜歡上學,他要自豪地告訴大家——我高高興興上學校。
二、繼續(xù)學習生字、新詞,指句。
1、出示句子:我高高興興上學校。
(1)師領讀。
(2)抽生讀,齊讀。
2、句子中還有個生字想跟大家見面,你認識它嗎?
抽生讀,隨機學習生字:我
(1)我:讀準第三聲,開火車讀,知道“我”指的`就是自己。
畫面中的小朋友介紹自己高高興興上學校,你也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嗎?
(2)指句。
除了雙休日,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小朋友都高高興興上學校,刮大風,下大雨都不怕,你也能做到嗎?讀句子,指導學生讀出高興的語氣。
3、鞏固字詞——叫號游戲。
三、參觀學校,練習交流。
1、小朋友,我們高高興興上學校,學校就像我們新的家,這個家中都有些什么呢?下面就請大家跟著老師到校園里走一走,一起來認識認識我們的新家。
2、參觀校園,師作介紹。(也可以播放錄像)
3、交流:你看到學校里有什么?
(1)抽生交流。
(2)把你看到的講給你的同桌聽。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詩人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讓洞庭湖的寧靜、和諧之美躍然紙上,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學習目標:
1、會認識本課的生字,并會讀寫遙望、銀盤、青螺“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會通過看注釋等途徑,邊讀邊想象畫面,感知古詩的大意,并體會詩人喜愛洞庭湖之情。
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法、學法
師生的雙邊活動,會使課堂產生靈動和智慧。本節(jié)課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體會詩人對洞庭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教師導學,創(chuàng)設情境,初識詩人揭詩題
1、談話導入: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我們從一年級到四年級跟隨著教科書的作者欣賞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喜愛富饒的西沙群島,喜歡風景迷人的黃山,贊嘆壯觀的錢塘潮,驚嘆“飛流直下三千尺”廬山飛瀑,最愛“淡妝濃墨總相宜”的西湖,今天我們將走進祖國的另一處山水。(播放視頻)
2、播放畫面敘述: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它在湖南省北部,號稱“八百里洞庭湖”。那里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水天一色,真是絢麗迷人。
3、(播放洞庭湖風光課件后),說:“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許多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詩人劉禹錫看到洞庭美景,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板書:望洞庭)(注重書寫“庭”)(田字格出示)
4、簡單了解劉禹錫。
今天,我們就隨著劉禹錫一起去欣賞他眼中的洞庭美景。
二、初讀正音,感受詩的韻律美
1、學生自己練讀。(時間兩分鐘)
。ㄒ螅耗茏x多少遍就讀多少編,每讀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能讀正確了,就試著讀流利,能讀流利了就讀出節(jié)奏,能讀出節(jié)奏了,就要求自己背誦。)
小結:孩子們,你讀書時的模樣、讀詩的'聲音,都將給我?guī)砻赖母惺。?/p>
2、檢查反饋。(出示節(jié)奏)
三、探究展示,感受詩的意境美
。ㄒ唬┝私獗尘,為蓄情做準備。
了解學古詩就要了解相關背景知識,你對洞庭湖、詩人有什么了解呢?(總結學法: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并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整理,轉換為自己的語言,為學詩而準備。這是學詩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ǘ┳x詩句,賞畫面之“和”
欣賞詩句所呈現(xiàn)的畫面美,從反復讀詩句入手:
一邊讀,一邊畫,詩人都望到了哪些景物?借助注釋,結合詩句,你望到了怎樣的景像?自主思考后小組交流,合作匯報。
1、兩相和
。ㄔ陆o了水清輝滿懷,水給了月靈動無限,月色與水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2、鏡未磨
。ㄟ@里的鏡指古代的銅鏡,(出示課件)古時候使用的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而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在月色下,像一面沒有打磨的鏡子,看上去模模糊糊,朦朦朧朧。再加上洞庭湖面,略帶水霧,在月色的映照下,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用銅鏡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這句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3、“望洞庭”
A什么是盛靑螺的白銀盤呢?(出示插圖)
B浩瀚無際的洞庭湖,那湖中翠綠的君山,為何濃縮為精致小巧的白玉盤,一青螺呢?
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初步欣賞洞庭湖的畫面的和諧之美。
(二)知詩意,品自然之“和”
1、品讀前兩行詩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別看這首詩僅僅27個字,但是如果你細細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詩句描繪了一幅美好生動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幅生動的畫面:
學生讀前兩行詩,想象畫面,進行交流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用你的聲音來表達你的感受。
師:是呀,正是月下湖面的平靜,朦朧,才讓我們感受到湖光、月色的和諧。這份和諧的美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W生試讀)
引讀:
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下,湖面上泛起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潔的,秋水是最平靜的,盡管劉禹錫接連被貶,但他并不傷感,秋月、湖光融合成為他心中最美麗的畫面——
教師小結: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板書:和)
2、品讀后兩行詩。
月光下的洞庭湖,雖然比不上甲天下的漓江,也比不上淡妝濃墨總相宜的西湖,但在詩人的眼中,此時,它就是最美的。讓我們繼續(xù)來欣賞洞庭湖的其他美景。
。1)(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你從哪里感受到“和”字?
。2)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怎么讀出感受?
。ㄗR記生字“螺”)
真美,月夜下洞庭湖面變成了白銀盤,君山變成了小青螺,看起來多么精致呀?你打算怎么讀這兩句?
。ㄖ该x,評價。讓我們美美地讀好這兩行詩,齊讀)
誦讀過詩后,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敘述畫面)
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詩人不由贊嘆到——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子,楚楚動人如——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是呀,陶醉在美景中的劉禹錫,只覺得自己身輕如燕,飄飄欲仙。他忽發(fā)奇想,如果能夠飛上云端,鳥瞰洞庭山水,那八百里月光閃爍的湖面,像一只晶瑩剔透的銀盤!而湖中碧玉般挺立著的君山,不恰好是白銀盤中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嗎?——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完成板書簡筆畫部分)
。ㄈ┢芬饩常蛉司爸昂汀
遠望洞庭八百里,詩人眼前定是無遮無攔,興許還是登高而望,才能“遙望山水”,盡收眼底,也才會生出“白銀盤里一青螺”的奇思妙想。這與其說是真實的山水之景,不如說是作者此時內心的情緒的寫照,詩中訴說著怎樣的心情?
1、尋找“和”字背后的故事,探尋詩人的人生經歷。
這首詩的詩眼是“和”字,在“和”字背后,隱藏著什么耐人尋味意境呢?(出示資料)
。ǘ龤q踏上仕途的劉禹錫,三十三歲成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進行了半年便以失敗告終,劉禹錫接連被貶。四十二歲奉召回京,次年寫詩得罪執(zhí)政,外放為連州刺史,后又擔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歲從和州召回洛陽。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眲⒂礤a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jù)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梢姳驹娛寝D任和州經過洞庭湖所寫。)
小結:劉禹錫看到洞庭美景,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他忘掉了被貶的痛苦,忘掉了四處奔波的辛酸,只感覺心曠神怡,如飲美酒,請你再讀讀整首詩——(配樂)
2、請你用喜歡的方式來向大家展示這首古詩?(展示)
小結:你們讀出了情,把靜止的畫面讀活了。我們還可以用歌聲演繹對洞庭湖的喜愛,(放歌曲)
(四)拓展延伸,感受詩的情感美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孟浩然、雍陶有名的詩句。
1、拓展詩:《望洞庭贈張丞相》《題君山》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洞庭美景,分享了詩人寧靜淡泊的情懷,課后讓我們繼續(xù)了解洞庭湖與劉禹錫。
拓展作業(yè)
背一背《望洞庭》
畫一畫洞庭湖的美景
讀一讀關于洞庭湖的文章
賞一賞劉禹錫的詩作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經典)語文教案07-30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精選)語文教案10-02
語文教案07-21
【經典】語文教案11-03
[經典]語文教案02-06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