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1
設計思路:
教育家杜威說過,兒童有調(diào)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學前期的幼兒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世界。我們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對象,預設產(chǎn)生一些科學案例,以此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对鯓勇涞每臁肪褪且陨钪械奈矬w下落現(xiàn)象作為原形,預設產(chǎn)生的一則案例,本案例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于幼兒的生活,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生活化這一《綱要》精神。由于學前期的幼兒年齡較小,思考問題比較淺顯、直觀,針對怎樣讓紙落得快這一問題,幼兒首先想到的是用加重的方法來加快紙下落的速度。因此,我們把設想這一環(huán)節(jié)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圍繞加重這種方法展開,第二層次再引導幼兒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過改變形狀來加快紙下落的速度。這樣設計兩個層次,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思維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發(fā)展過程。此外,我們在一些游戲或操作活動中,還發(fā)現(xiàn)學前期的幼兒活動目的性很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設想后加問幼兒為什么,讓幼兒表述自己設想的理由,使設想后的實驗成為幼兒驗證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確的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在實驗中的目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合作,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1、白紙若干,積木、石頭、橡皮泥、沙包等加重的材料若干。
2、記錄板,鉛筆。
3、幼兒已通過實驗初步掌握對比實驗的規(guī)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結伴玩紙片落下來的游戲。
1、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一人做紙片落下來的實驗,要求兩手放在同一高度,手不用力,一、二、三同時松手,另外一人觀察紙片是怎樣落下來的。兩人可以互換實驗。
2、幼兒游戲。
3、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兩張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
1、提問: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飛快地落下來嗎?有什么辦法?
2、幼兒預測。(加重、變形)
三、引導幼兒分層探究: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幼兒選擇材料實驗,并記錄結果。
教師:我們一起去試試吧!老師在后面準備了加重的材料,小朋友兩人一組,一人做實驗,另一人做裁判,記錄實驗的方法和結果,成功了就做一個你喜歡的成功標記。兩人可以互換實驗。
2、幼兒交流,教師記錄幼兒的實驗發(fā)現(xiàn)。
教師:先與旁邊的小朋友講講,你試了幾種方法?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現(xiàn)在,誰愿意來介紹你們的實驗情況?
3、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紙上加東西,紙變重了就落得快。
。ǘ┨骄孔冃蔚姆椒ㄗ尲埪涞每煲恍。
1、提出問題:如果沒有加重的材料,只有兩張紙,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一點嗎?有什么辦法?
2、幼兒討論。
3、幼兒結伴實驗。
4、幼兒交流,教師記錄幼兒的實驗發(fā)現(xiàn)。
教師: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么樣?
四、交流與總結
教師:通過兩次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原來,加重和形狀變小都能使紙落得快。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東西本身就落得很快,你們有辦法讓它慢慢地落下來嗎?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實驗,好嗎?(小朋友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用處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養(yǎng)成愛探究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遇事要愛動腦筋。
活動準備:
1、磁鐵每人一塊
2、每組一只小籃子,內(nèi)有學生尺、橡皮、鉛筆、樹葉、梳子、羽毛、鐵釘、針、曲別針、小刀、鎖等若干。
3、腳下帶鐵片與不帶鐵片的雞寶寶各一只,小房子一間。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們看一看,房子里住著誰呀?(兩只雞寶寶)
雞寶寶可喜歡小朋友啦,我們一起喊雞寶寶出來好嗎?(雞寶寶)
老師用磁鐵把腳下有鐵片的小雞引出來。
咦,怎么房子里還有一只小雞呀,它為什么不出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看一看,兩只小雞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兩只小雞的腳上不一樣,一只有鐵片,一只沒有鐵片。
請一個小朋友為沒有鐵片的小雞裝上鐵片,并喊小雞出來玩,小雞不動(老師出示"寶貝"--磁鐵,將小雞引出來)。
二、玩磁鐵
1、引導幼兒拿磁鐵吸小籃子內(nèi)的物品,看一看,磁鐵吸哪些東西,不吸哪些東西。
幼兒得出結論:磁鐵只吸鐵制成的`東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鐵碰碰頭,握握手。
幼兒把手中的磁鐵與其他幼兒的放在一起,看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互斥
相吸
結論:磁鐵有兩極,同極相斥,不同極相吸。
3、為磁鐵找朋友
引導幼兒在室內(nèi)為磁鐵找朋友。
三、活動延伸
1、老師不小心把許多釘子灑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凈的撿起釘子呢。
2、在室外為磁鐵找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2.合作完成消化系統(tǒng)模型,并用清晰地語言進行講述。
3.知道保護自己的消化系統(tǒng),有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
活動難點:
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活動準備:
1.西紅柿每人一份。
2.《西紅柿旅行記》課件。
3.不同消化器官拼圖、人體消化系統(tǒng)模型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品嘗食物,談談所吃西紅柿的去向
1.出示食物
師:孩子們,今天我請你們吃美味的西紅柿,我們排好隊去拿西紅柿吧。
2.師幼交流
師:想一想,你吃的西紅柿哪里去了?(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師:剛才有人說西紅柿到了胃里,有的說到了肚子里,還有的說到了腸子里
二、傾聽故事,說說西紅柿的消化過程
1.傾聽故事
師:那么,西紅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們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2.教師提問
師:誰來說一說西紅柿去旅行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
3.個幼回答
4.教師小結
師:西紅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從嘴開始,經(jīng)過一條像水管的.通道,來到一個像大口袋的地方,接著去了細細彎彎的小腸,來到一條比小腸粗的地方,最后沒被吸收的被排除到體外。
三、觀看圖片,講講各種消化系統(tǒng)功能
1.觀看圖片
師:誰知道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個幼回答
3.教師提問
師:那你知道每種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嗎?現(xiàn)在請你和身邊的伙伴說一說吧。
4.幼兒討論
5.個幼回答
6.教師小結
師: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消化器官共同組成了一個系統(tǒng),叫做消化系統(tǒng)?谇恢械难例X負責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輸送食物的通道;胃會不停地蠕動、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為食糜;小腸可以把食糜分解為養(yǎng)分,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大腸可以吸去食物殘渣內(nèi)剩余水分,使食物殘渣成為糞便。
四、拼圖活動,擺擺人體消化系統(tǒng)模型
1.提出要求
師:今天我們玩一個和消化系統(tǒng)有關的拼圖游戲,我為每組準備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圖和一個消化系統(tǒng)模型,完成拼圖后將消化器官粘貼到消化系統(tǒng)模型上,最后每組選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語言給大家說一說每種消化器官的名稱和功能,接下來開始行動吧!
2.幼兒操作
3.小組介紹
師:現(xiàn)在請小組的代表到前面來說一說吧!
4.教師小結
師:通過大家的合作,我們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到大腸,共同完成了一個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模型。
五、生活踐行,聊聊飲食和衛(wèi)生好習慣
1.提出問題
師: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誰來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
2.個幼回答
3.教師小結
師:消化系統(tǒng)非常重要,平時我們吃完東西一定漱口,堅持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飲食要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飯菜;飯后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越來越棒。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大全春天科學教案大班05-14
精品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質(zhì)08-25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1-17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1-13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1-20
大班動物科學教案04-28
復制大班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活動的科學教案04-28
大班的科學教案玩水04-28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