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知識的復習,進一步熟練解答基本的數(shù)學問題。
2、通過猜想、估算、驗證等數(shù)學活動,應用圓柱圓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靈活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溫固引新。
師:還記得哪些與圓柱圓錐有聯(lián)系的計算公式?
生:回答相聯(lián)系的數(shù)學公式。
師:到底同學們的掌握情況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做個搶答練習好嗎?
生:回憶基本知識。
師:到底同學們掌握得怎樣呢?老師想通過一個練習來檢查同學們公式靈活運用的情況,愿意接受這次挑戰(zhàn)嗎?
1、搶答練習,請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1)一個圓柱體底面周長12.56米,求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一個圓柱體木塊的體積是90立方米,用他削成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模型,被削掉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3)一根圓柱形狀的木料底面直徑16厘米、高20厘米,沿著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切成相等的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搶答,并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板書。
2、解決數(shù)學問題:
(1) 出示一圓柱圖
師:看到這個圓柱體,你能提出哪些有關圓柱、圓錐的數(shù)學問題?怎樣解答?
競賽的`形式來解決,競賽要求:
1、時間3分鐘。
2、請把問題、列式和結果寫下來。比一比看誰的問題最多、列式和結果最正確。
。1) 學生獨立完成;
。2) 同桌互查;
。3) 學生匯報;
。ò霃绞嵌嗌?周長是多少?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底面積是多少?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4)如果出現(xiàn)問題下面改正。
師:同學們數(shù)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體現(xiàn)它真正的價值,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道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大家愿意幫忙解決嗎?
二、解決實際問題:
最佳設計方案。
師:問題是這樣的:面粉廠準備要招收倉庫保管員,領導們打破了常規(guī)中只面試就招工的辦法,而采用數(shù)學考試的方法,出了一道數(shù)學題。同學們有興趣來應聘嗎?
有一張長方形的鐵板長9.42米,寬6.28米。請你設計出一種就地圍裝糧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計)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小組成員匯報方案。
三、深化應用。
師:如果每立方米可裝糧食400千克,能算出最佳方案中大約可裝多少糧食嗎?
四、課堂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猜想、驗證、合作、估算中,老師很高興。哪些同學可以得到倉庫保管員的應聘書呢?請來談一談你現(xiàn)在的心情及感受。
其他同學,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你還存有疑惑或問題嗎?
五、補充題詳見共享空間
課前思考:
潘老師設計的本課時教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與以往的復習課有所不同,重在將所學知識以競賽的形式進行系統(tǒng)復習,估計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對復習產(chǎn)生一些興趣。
因為這一單元涉及到的知識較多,而且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也都比較復雜,所以我們在復習時還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
下面補充這樣幾題:
市民廣場砌了一個圓柱形的噴水池,從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徑是5米,深1.2米。
1.
。1)這個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這個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3)這個水池裝滿水,最多能裝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圍一圈欄桿,欄桿長多少米?
2.一輛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輪寬1.8米,直徑是1.5米。如果車輪每分鐘滾動5周,10分鐘壓路面多少平方米?壓路機10分鐘前進了多少米?
3.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半徑3米,高2米,用這堆沙在5米寬的公路上鋪10厘米厚的路面,能鋪多長?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ㄒ唬┙處熖釂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知識的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演示動畫圓柱體的體積1)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1)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2)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谄闯傻慕频拈L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fā)生變化.
、劢崎L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學生根據(jù)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1)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2)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3)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5.啟發(fā)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2)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1)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ǘ┙虒W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
。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是75平方厘米,長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圓柱形罐頭盒的內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積是多少?
。ㄈ┙虒W例5.
1.出示例5
例5.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積: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8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公式的應用.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美麗的紋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2、技能目標:嘗試設計一組美麗的適合紋樣;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設計適合紋樣,提高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據(jù)】
1、內容分析:
《美麗的紋樣》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第九冊中的一節(jié)造型表現(xiàn)及設計應用課程,主要是學習“適合紋樣”的相關知識。在新課程中對于五年級的造型表現(xiàn)及設計應用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體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被谝陨弦,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通過欣賞,了解什么是適合紋樣,從而嘗試設計出新穎、美觀的適合紋樣。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計為:學習基本骨架的繪制,掌握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
2、學生實際:
學生通過二、三、四年級對“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以及“對稱圖案”的學習,在造型表現(xiàn)及設計應用領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安排“適合紋樣”的學習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填圖游戲稿,示范工具;
學具:直尺、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你們邊欣賞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師:同學們講得很棒,總而言之這些簡單的圖案經(jīng)過組合以后,就變得非常美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美麗的紋樣》。
(二)探索學習
1、了解適合紋樣:剛剛我們欣賞的圖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去掉了他們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圖案形成的形狀仍然跟外面的形狀一樣,也就是說這些圖案都非常適合他們的外型,我們把這樣的圖案叫做適合紋樣。
2、適合紋樣有多種組織形式,請大家看圖片,看看有哪些形式?(開火車答)
3、師總結:離心式:它的特點是圖案由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用手勢比劃一下。4、學生嘗試介紹向心式、離心向心結合式、旋轉式、綜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師提示:均衡式這種樣式比較特殊,前面幾種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而這種形式是不規(guī)則的,他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衡的效果。
(三)欣賞啟發(fā)
1、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jīng)將適合紋樣運用于生活中了,請大家欣賞課件中的圖片。
2、請你想一想,適合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常常運用在那些地方?(生舉例,師課件展示適合紋樣在生活中運用的圖片若干)
3、欣賞了這么多精美的圖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樣來制作這些美麗的紋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師向大家介紹三個步驟: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線。
4、學生思考,并說一說怎樣制作基本骨架線?
師小結:可以用對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點的辦法定基本骨架線。
(四)嘗試練習:
師:同學們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請你設計一幅適合紋樣。要求:
1、先選好某種外形,再根據(jù)外形設計填充圖案;
2、利用前面學過的對比色或鄰近色知識來裝飾適合紋樣。
(五)評價小結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從圖案、組織形式、色彩等方面來介紹);
學生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小結
同學們的圖案設計得非常精彩,相信你們這些小設計師,以后一定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嘗試用電腦繪畫中的畫圖軟件,制作適合紋樣。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計算:
問: 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小結:
(1) 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的個數(shù)。
。ǎ玻 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
二、新授
教學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 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 (塊)
用乘法算: (塊)
問:這里為什么用乘法?乘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相同,
都是求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學生齊讀一遍。
練習:說一說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題。)
問:那么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方法應該是怎樣算?(通過觀察例1,得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三、鞏固練習。
。保冢岔撟鲆蛔。
2.練習一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過程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shù)據(jù):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shù)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shù)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2、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像20xx,500這樣的數(shù)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shù);而前面有“-”號的數(shù),像-500,-122這樣的數(shù)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shù)。
(2)教師:上述數(shù)據(jù)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
(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
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后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4、歸納正數(shù)和負數(shù)。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shù)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
像+8,+4,+20xx,+500,+100,+20這樣的數(shù),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shù),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
像-8,-4,-500,-20這樣的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負數(shù)。
(2)那么0應該歸為哪一類呢?
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fā)表意見。
(4)歸納: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它是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分界點。
(5)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負數(shù)?
鼓勵學生注意聯(lián)系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6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個2個
6個4個
30個20個
............
2、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個20個
30個20個
............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還會出現(xiàn)用整數(shù)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三、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5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題、2題,3題搶答,并說明理由。
四、知識拓展:數(shù)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五、總結:1、學生看書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2、提出自己還有些疑惑的問題。
六、【板書】
比的應用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提供現(xiàn)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
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shù)量,不斷的產(chǎn)生新的解題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jīng)驗與發(fā)現(xiàn),這次可以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來分,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不懂的,理解不好的問題,便于及時處理。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2)每頭奶牛的產(chǎn)奶量一定,奶牛的頭數(shù)和產(chǎn)奶總量。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二、導入新課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變化規(guī)律。
三、進行新課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shù)隨另一個加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shù)隨另一個乘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fā)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乘積(路程)一定。
把杯數(shù)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shù)發(fā)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
寫出關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數(shù)=果汗總量(一定)
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么共同點?
4.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系。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0-61頁
教材分析: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畫出相關物體位置和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方法!皩嶋H測量”是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些測量活動,掌握簡單的室外工具測量和估測的方法,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實際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
在“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的內容中,先學習在地面上測量兩點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分段測量出相應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內容中,介紹了得到步長的方法以及用步測的方法測定一段距離;目測重在介紹目測的方法。
教學目標:
、攀箤W生會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⑵在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發(fā)展空間觀念。
、鞘箤W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現(xiàn)象,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卷尺、標桿、50米跑道。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
、沤沂菊n題。
板書課題——實際測量。讓學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屏私鉁y量工具。
讓學生說說知道的測量工具;預設:卷尺、測量儀、標桿等。
、敲鞔_學習內容。
測量地面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
二、了解測量知識,為實踐活動作準備。
⑴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
理解測定直線的意義:如果不先測定直線就去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分段測量時容易偏離兩點間的連線,從而降低測量結果的精確程度。
理解測定直線的方法: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連線分成若干小段,以便于工具測量;
觀察教材上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怎樣在A、B兩點間測定直線的?(2根以上的標桿成一線時)
掌握測定直線的步驟:測定直線;分段量出;記錄計算。
、茖W習步測的方法。
理解步測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在沒有測量工具或對測量要求不十分精確是,可以用步測。
掌握步測的方法:用步數(shù)×每一步的距離。
理解步測的關鍵:確定平均步長。
掌握確定平均步長的方法:讓學生說說確定平均步長的方法,形成一般測定平均步長的過程,量出一段距離(50米),反復走幾次,記錄數(shù)據(jù),計算步長。
理解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測定平均步長;步測籃球場的長和寬。
、菍W習目測的方法。
觀察黑板,說說黑板的長和寬,交流得到黑板的長和寬的思考過程。預設:一米一米數(shù)出;比較得到;等等。
目測較短距離:人書本的長和寬;課桌的長和寬等等;
理解目測較長距離的方法:先量出一段距離(50米),每隔10米插上標桿,觀察、理解;用目測發(fā)方法測定教學樓的長度。
三、實踐活動。
、艤y定直線。
、拼_定平均步長。
、遣綔y籃球場的長和寬。
、饶繙y教學樓的長度。
第三單元分數(shù)除法
第10課時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9--60頁例11,“試一試”和“練一練”,完成練習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實際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通過運用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答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按比例分配實際問題的意義,掌握解題的關鍵。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根據(jù)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
。2)紅花的朵數(shù)與黃花朵數(shù)的比是3:2。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師:數(shù)學與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前兩節(jié)所學的比在生活的運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實物圖及例題。
(1)讓學生閱讀題目后說說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紅色與黃色方格比這句話?(先同桌相互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想法:
、偌t色與黃色方格數(shù)的比是3:2,就是把30個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紅色,2份涂黃色;
、诩t色與黃色方格數(shù)的比是3:2,紅色方格占總格數(shù)的3/5,黃色方格占2/5。
③紅色與黃色方格數(shù)的比是3:2,也就是紅色方格數(shù)是黃色方格數(shù)的3/2,或是黃色方格數(shù)是紅色方格數(shù)的2/3。
師說明: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情況下,并不只是把一個數(shù)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樣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一題就是把30按3:2進行分配。
學生嘗試解答,用你學過的知識來解答例2,并在學生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方法一:3+2=530÷5×330÷5×2
方法二:30×3/530×2/5
2、比較一下這幾種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種方法,你是怎樣理解的講給同桌聽一聽?
說說這種方法的思路?(紅色與黃色方格數(shù)的比是3:2,就是說,在30個方格里,紅色方格數(shù)占3份,黃色方格數(shù)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說紅色方格占總格數(shù)的,黃色方格占)
如何進行檢驗?自己檢驗請你檢驗一下同組同學做得對不對?(可以把求得的紅色和黃色方格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總方格數(shù)。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紅色和黃色方格數(shù)寫成比的形式,看比簡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4、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
提問:“按各小組人數(shù)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歸納(討論)。
。1)比較例題與試一試題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2)怎么解答?
求總份數(shù),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師指出:用這種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問題叫做“按比例分配”問題(板書課題)
三、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指出:把180塊巧克力按照三個班的人數(shù)來分配,就是按怎樣的比進行分配?
2、練一練第3題。
獨立填表,完成后集體核對。
3、練習十第1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學過以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第2、3題。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
(一)導引探究,由表及里
教學例1,認識成正比例的量。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一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123456……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480……
在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探究: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有關系嗎?行駛的時間是怎樣隨著路程的變化而變化的?行駛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探究第3個問題時,教師可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缫龑W生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對應的比,并要求學生求出比值。)
2.引導學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內容: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宦烦毯蜁r間的比值總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時間=速度(一定)”(板書關系式)。
3.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系給予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咸正比例(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數(shù)學概念是客觀現(xiàn)實中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數(shù)學概念的來源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從實際經(jīng)驗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級概念基礎上通過新舊概念的相互作用而獲得。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屬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讓學生通過對表中數(shù)據(jù)的觀察和分析,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本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觀察例題中的表格,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接著用三個引探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及變化趨勢;最后,聚焦、明晰這兩種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經(jīng)歷正比例概念的形成過程。]
(二)自主探究,嘗試歸納
出示例2: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所用時間如下表,它們之間有什么規(guī)律?
速度(千米/時)406080100120……時間(時)3020151210……
1.出示供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當速度變化時,時間是否也隨著變化?這種變化與例1中兩種量的變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時間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速度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速度變化,時間也隨著變化;例2中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速度和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是它們的乘積一定,可以表示為“速度×時間=路程(一定)”(板書關系式)。
3.在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讓學生仿照正比例的意義,嘗試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引出反比例概念(板書“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從生活原型中逐步抽象,從已有概念中衍生,從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中遷移等,都是建構數(shù)學概念的有效方法。有了學習正比例的基礎,反比例意義的學習應更加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本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學生發(fā)現(xiàn)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還讓學生仿照正比例的意義,嘗試歸納反比例的意義。這樣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經(jīng)歷反比例概念的形成過程。]
(三)對比探究,把握本質規(guī)律
1.將例1、例2教學時探究發(fā)現(xiàn)的內容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內涵本質。
多媒體呈現(xiàn):
例1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例2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2.探究活動。
(1)讓學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頁“試一試”(題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頁“試一試”(題略)。
(2)引導學生將成正比例的量與成反比例的量進行對比探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例1中路程和時間相依互變,速度不變,例2中速度和時間相依互變,路程不變,這樣的對比有利于學生從變中看到不變;例1中速度是不變量,例2中路程是不變量,同樣都有不變量,例1中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而例2中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這樣的對比有利于學生從不變中看到變。變與不變關鍵要抓住本質——“比值一定”還是“積一定”。對比探究活動旨在讓學生把握概念內在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認知結構。]
(3)引導學生嘗試用字母表達式對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進行抽象概括。
啟發(fā)學生思考:①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怎樣表示?②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反比例關系可以怎樣表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正比例y/x=k(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概念符號化在概念教學中很重要!稊(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符號感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用符號來表示。學生概念形成的主要過程為:感知具體對象階段、嘗試建立表象階段、抽象本質屬性階段、符號表征階段、概念運用階段。在符號表征階段,學生嘗試用語言或符號對同類對象的本質屬性進行概括。本階段教學是概念符號表征階段,在這個階段之前,學生對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質屬性及特征有一定的認識,可以開始嘗試用符號對正比例、反比例進行概括!皔/x=k(一定)”,“x×y=k(一定)”,是對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抽象表達,是揭示正比例、反比例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數(shù)學模型。]
3.組織對比性練習。
(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對比練習。筆記本的單價、購買的數(shù)量和總價如下表:
表1
數(shù)量/本2030405060……總價/元3045607590……
表2
單價/元1。52456……數(shù)量/本4030151210……
在表1中,相關聯(lián)的量是和,隨著變化,是一定的。因此,數(shù)量和總價成關系。!
在表2中,相關聯(lián)的量是和,隨著變化,是一定的。因此,單價和數(shù)量成關系。
[將獲得的新概念推廣到其他的同類對象中去,是概念運用的過程,也是進一步理解概念的過程。表1是成正比例的量,表2是成反比例的量,這種正比例與反比例的對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認識,對正比例或反比例中兩種量變化趨勢和規(guī)律的把握。]
(2)成比例與不成比例的對比練習。
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賵A的直徑和周長。
、谛←溍抗暜a(chǎn)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shù)和總產(chǎn)量。
、蹠目傢摂(shù)一定,已經(jīng)看的頁數(shù)和未看的頁數(shù)。
[這一類型題比較抽象,學生只有對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確地作出判斷。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各種量之間的關系,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判斷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此題型在新授課上還只是讓學生初步接觸,重點訓練還要放在練習課。]
(3)從生活中尋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實例,進行對比練習。
[舉例練習是概念鞏固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讓學生獨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實例,可能有一定難度,我們可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此練習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相同,掌握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教師把例1的圖做成教具,以供教學演示時使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做教科書第1頁復習的第(l)題。
先讓學生讀題,獨立列式計算。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使學生明確整
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2.做教科書第1頁復習的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這兩道題各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而右邊的題三個分數(shù)是相同的,同樣是分母不變,分子相力。
教師:像右邊的題求幾個相同的分數(shù)相加的和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二、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先讓學生說一說題意。然后根據(jù)學生說的題意出示準備好的教具。
教師:每人吃了干塊,要求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可以用加法計算。)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出計算過程。
用加法算:++===
教師:求3個相加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你能根據(jù)整數(shù)乘法的列式方法列出這道題的乘法算式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乘法算式。
用乘法算:3
教師:這個算式中的是什么數(shù)?(相同加數(shù)。)
算式中的3是什么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
教師:從這個算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求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那么,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
教師讓學生先按加法進行計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乘法算式的后面寫出計算過程。
用乘法算:3=++=
教師:分子上的2十2十2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23。)
教師接著把計算過程寫完。
用乘法算:3=++====(塊)
2.總結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師引導學生對照計算過程、總結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師:如果用乘法代替加法,只看3和的計算過程,你發(fā)現(xiàn)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是怎么計算的?(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shù)相乘。)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最后,概括出書上的.結語: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接著教師說用以后計算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時,不必再寫加法算式,直接根據(jù)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就可以了。同時指出,為了計算簡便,上面的乘法計算能約分的要先約分?梢赃@樣寫。
3.做教科書第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第1題,讓學生看圖寫算式,使學生明確求相同分數(shù)的和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似用乘法,從而進一步明確分數(shù)乘似整數(shù)的意義。
第2題、第3題,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指名再說一說分數(shù)乘也整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以及怎樣使計算簡便。對8如果有的學生沒有先約分,要提醒學生應該先約分再計算。
由于的計算結果是假分數(shù)(),一般要化成帶分數(shù)()。同時說明。以后在計算分數(shù)乘法時,乘得:結果如果是假分數(shù)的,一般要化成帶分數(shù)或整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一的第1題。
要求學生仔細審題,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一的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并引導學生回憶在整數(shù)計算中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F(xiàn)在求一個分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根據(jù)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也要用乘法計算。
3.做練習一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
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還可以讓學生把(1)、(2)兩題進行對比,說一說(1)和(2)的異同,使學生明確(1)和(2)都是求3個,都要用乘法計算。不同的是:(1)求的是用法的具體數(shù)量,要注明單位名稱噸;(2)求的是用去的煤占這堆煤的幾分之幾,不帶單位名稱。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80頁~第81頁。
教學目標:
1、同學們要經(jīng)歷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
2、我們還要理解觀察點、遮擋點、可視區(qū)域等詞語的意思。
3、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能運用“觀察的范圍”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入,導入課題。
1.我們在小學學了五年的古詩,那么你們積累了那些古詩呢?誰能說一說。誰還記得王之渙寫的詩《登鸛鵲樓》?齊讀。
這首詩中哪一句描述詩人登高遠望時的感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為什么要說:欲窮千里目,須“更上一層樓 ”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 范圍”,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
2.引入課題: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秋天到了,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聞到香味,在墻外向里張望 ?墒乔懊嬉欢聣Γ『镒幽芸吹綁鹊'桃子嗎?
2、看,小猴子爬到了這個位置,能看見地上全部的桃子嗎?你猜想小猴看見多少個桃子?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猴子看到多少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3、在A點時,我們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眼睛 觀察點)。
4、阻礙小猴子觀察視線的是什么?(墻) 它的最高處在哪里?(墻的右上角 )
5、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最高點叫“阻礙點“(板書:阻礙點)。
6、觀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連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離墻最近的點。
連接觀察點、墻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點的線是一條什么線?(虛線) 這條虛線就是觀察的視線。為什么要把視線畫成虛線?(視線是看不見的,所以要畫虛線)
7、這條線能往上畫一點嗎?往上畫會怎么樣?(觀察范圍變小)
這條線能往下畫嗎?往上畫會怎么樣?看來,這條線必須穿過圍墻的右上角 。
8、小猴子想看得更多桃子,該怎么辦?(再往上爬)
9、如果小猴子繼續(xù)往上爬,爬到B處、C處,你能找到墻內離墻最近的點嗎?(打開課本第80頁,畫一畫)
10、匯報
11、觀察點的變化,直接影響觀察范圍 的變化。那么,怎樣確定觀察范圍 呢?
先看( 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接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范圍(齊讀一遍)。
12、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觀察的范圍與觀察的高度有關,還與什么有關?
(觀察的范圍與觀察的高度、觀察的角度有關)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多 ;說明小猴看到的范圍就越 大 。
可見,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板書: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
13、聯(lián)系古詩:現(xiàn)在你明白王之渙為什么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嗎?
你能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探究其中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1.完成課本80頁試一試第1題。
2.課本80頁試一試第2題。變化的樓房。
(1) 如果客車繼續(xù)向前行駛,那么他所能看到B樓的部分是如何變化呢?生:逐漸縮小
(2) 客車行駛到位置2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筑物B嗎?為什么?
3.小貓捉老鼠。一天小花貓出來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殘墻,有一只聰明的小老鼠就躲在這堵殘墻的后面。
(1)請你在圖中畫出小老鼠可以活動的區(qū)域。(學生在課本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貓,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樣變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貓的位置怎樣變化?
(3)比一比:小貓的位置改變后,它的觀察區(qū)域分別有什么變化?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4.(1)在黑夜里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2)晚上與家長在路燈下散步,當走向路燈時,你的影子是如何變化的?遠離路燈 時呢?
5、在城市建設中,規(guī)定兩幢樓的距離不能太近。為什么?
6、小麗能看到甲樓上的A點嗎?能看到甲樓上的B點嗎?
7、填空
(1)觀看物體時,站的越( ),觀察到的范圍就越( )。
(2)路燈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離路燈越近,物體的影子就越( );離路燈越遠,物體的影子就越( )。
(3)紅紅和芳芳分別住在同一棟房的4樓和8樓,她們觀看夜景,( )比 ( )觀察的范圍要大。
8、判斷題
(1) 同樣的電線桿離路燈越遠,它的影子就越長。( )
(2)人遠離窗子時,看到窗外的范圍變大。 ( )
四、歸納整理,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觀察的范圍與什么有關?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觀察的范圍與什么有關?怎樣確定觀察范圍?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2、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3、通過有趣的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給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所觀察點而改變。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麥當勞的廣告。
師:剛在看廣告的時候,很多人都笑了,你們?yōu)槭裁葱?
生:坐在搖椅上搖,一會兒能看到麥當勞的標志,一會兒又看不到。
師:那他什么時候能看到,什么時候又看不到呢
生:當搖椅搖在高處的時候,他看得到,當搖椅搖在低處的時候,他就看不到,因為他的視線被墻壁擋住了。
師:恩,這位同學講得真好。是的,在剛才廣告中,搖椅搖在低處時,寶寶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阻擋,所以他就看不見麥當勞的標志,而當搖椅搖到高處的時候,視線沒有受到阻擋,寶寶就能看見麥當勞的標志了。看來我們觀察的范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一天,住在一樓的淘氣來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車場,他能看到嗎?
生:不能。他的視線被墻擋住了。
師:那墻就是一個障礙物,對吧?
師:可是淘氣真的很想看見外面的停車場,他應該怎么辦?
生:爬樓
師:聰明的淘氣也想到了,他趕緊爬上去,他總算能看見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見墻外的哪些地方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
(鼓勵學生到圖上指一指)
師指墻角邊的那輛車:這個位置三樓的淘氣能看見嗎?為什么?
生:不能看見,因為他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遮擋。
師:那他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范圍呢?我們在圖上該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練習紙上試一試,同桌之間也可以交流一下。
這其實就是淘氣的一條視線,眼睛就是觀察點,圍墻上的一點就是障礙點,是虛線。
學生充分發(fā)言后(邊說便在圖上標注出來并指出可觀察的范圍)
師: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淘氣的觀察范圍的?
生:
師:我們把淘氣的眼睛作為觀察點,圍墻的右上端作為障礙點,把兩點用虛線連接起來并延長,這條視線的右邊就是淘氣的觀察范圍。
師:可是淘氣還想看到剩下的這幾輛車,他應該怎么辦?請同學們自己畫一畫,找找四樓五樓淘氣的觀察范圍。
指名畫,并說出畫法(發(fā)現(xiàn)三條視線的觀察點不同,障礙點不變),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圍。
師:觀察三條淘氣的視線及淘氣的觀察范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淘氣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車子越多,他的觀察范圍越大。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淘氣的觀察范圍和什么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誰能試著總結一下。
生: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觀察點越低,觀察的范圍越小。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師:原來觀察的范圍會隨著觀察點的高低變化而變化,也難怪唐代詩人王之渙留下了這樣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解決了淘氣的難題之后,我們一起到科技館看看。
科技館就在左邊的大樓上,你們看見了嗎?
我們坐車來到來到一這個地方,能看見科技館。
生:能。
師:大家都說能,怎么證明呢?
生:畫淘氣的視線。
師:好,請一位同學說,老師來畫。
我們的車緩緩向科技館駛進,來到位置二的地方,我們還能看見科技館嗎?誰能來說一說。
師:好,誰能來描述一下,車從一開到二,我們看到的科技館大樓是如何變化的?
師:那你能看出來,在這道題中,我們的觀察范圍又和什么有關呢?有怎樣的關系?
生:觀察的范圍與觀察點的遠近有關,觀察點越近,觀察的范圍越小,觀察點越遠,觀察的范圍越大。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觀察范圍與觀察點的高低及遠近都有密切的關系,那你們有注意過自己在路燈下的影子嗎?當我們在路燈下來回走動時,我們的影子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生:
師:是不是一下長一下短的呢?
師: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呢,研究了下面這道題,你就會明白了。
獨立完成
師:指名畫,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燈泡是觀察點,……
師: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師:為什么影子在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應該是光線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區(qū)。
師:恩,真棒。
師:
那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的距離與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關系,你們得到結論沒有,把結論讀出來。
生: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師;反之,離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
師: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僅能解決路燈下影子變化的現(xiàn)象,還能解決發(fā)生在太空的現(xiàn)象,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很有名的日蝕現(xiàn)象。
(課件演示)大家都知道貓和老鼠是一對天敵,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墻的后面,有只貓在墻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個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試著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動區(qū)域是哪些范圍呢?你們能幫助老鼠畫出它的安全活動范圍嗎?動手畫在答題紙上。
展示匯報。
那小貓稍微移動了自己的位置,這范圍還是安全的嗎?看來貓鼠大戰(zhàn)又將掀開精彩的一頁了。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本節(jié)課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大,看在太空中我們也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現(xiàn)象呢。(課件出示月食日食現(xiàn)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繼續(xù)研究,里面的奧秘會讓你喜歡上的。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復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復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復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復合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shù)是梨樹棵數(shù)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根據(jù)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復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ㄒ唬┙虒W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lián)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qū)別?
聯(lián)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
區(qū)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shù)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fā)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chǎn)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chǎn)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chǎn)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chǎn)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xiàn)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xiàn)在比過去每天節(jié)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20xx年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姓名:沈金鵬
學號:134080303
院、系:數(shù)學學院
專業(yè):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
20xx年1月22日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保ㄟ^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保ㄟ^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fā)現(xiàn)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tài)°價值觀:
。保w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玻囵B(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課時安排: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1課:位置與方向㈠
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知識與技能:
。保ㄟ^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
方法。
。玻畬W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據(jù)描述在
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w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玻囵B(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重點:能根據(jù)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jù)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學具準備:學生: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磐瑢W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撇シ庞嘘P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fā)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tài)。
2.導入新課
現(xiàn)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shù)學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褰虒W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fā)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玻涣鞔_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抛寣W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平處熃Y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切〗Y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常M織計算。
師:現(xiàn)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
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ǘ┙虒W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玻畤L試畫圖。
、艑W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菄L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率校合却_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檬校合却_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矗阋凰。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yōu)?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担偨Y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總結:
。ǎ保┐_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ǎ常└鶕(jù)所給的度數(shù)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ǎ矗└鶕(jù)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保滩牡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平M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玻滩牡21頁“做一做”。
、艑W生獨立進行畫圖。
、仆队罢故荆M織評議。
、墙涣鳟媹D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的解答、
2、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
3、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且能夠數(shù)量、正確的'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老師這里有兩個數(shù),一個是6,另一個是3、你能夠用6與3提問并且進行回答嗎?
學生回答:
(1)3是6的幾分之幾?
(2)6是3的幾倍?
(3)3比6少幾分之幾?
。4)6比3多幾分之幾?
。5)6占6與3總和的幾分之幾?
(6)3是6與3差的幾倍?
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復習分數(shù)應用題、(板書:分數(shù)應用題的復習)
二、復習探討、
。ㄒ唬┙虒W例4、
學校舉辦的美術展覽中,有50幅水彩畫,80幅蠟筆畫、___________?
1、教師提問:根據(jù)已知條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
2、反饋:
。1)水彩畫和蠟筆畫共多少幅?
(2)水彩畫比筆畫少多少幅?
。3)蠟筆畫比水彩畫多幾分之幾?
。4)水彩畫比蠟筆畫少幾分之幾?
。5)水彩畫是蠟筆畫的幾分之幾?
。6)蠟筆畫是水彩畫的幾分之幾?
(7)
3、教師質疑、
(1)5問和6問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單位1不同)
(2)3問和4問的問題有什么不同?(單位1不同)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第7冊教科書第91頁例4,92頁的練一練及相關練習。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應用題的結構.
2.通過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較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思考方法.
3.學會解答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1.如何根據(jù)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
2.提高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2.通過應用題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品質.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應用題的結構,能根據(jù)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jù)相遇關系式解答相遇求時間的各類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自制活動投影片一套,小黑板兩塊.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投影出示: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jīng)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讀題
(2)用兩種方法解答
2.導入:
(1)引導學生把這題所求問題變?yōu)闂l件,改編成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出示改編后的例6,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鐘走50米,小英每分鐘走40米.經(jīng)過幾分鐘兩人相遇?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板書相遇求時間)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6,讀題理解題以后解答
(1)這題告訴我們哪些條件?(相距路程,兩人速度)
(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相遇時間)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啟發(fā)學生思考:
(1)小東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兩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時間?(1分)為什么只用了1分鐘?(因為他倆是同時出發(fā))
(4)這時兩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請認真觀察,根據(jù)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討論,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知道:
(1)現(xiàn)在小東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們都用了2分鐘,老師追問:為什么兩人用的時間相同?
(3)現(xiàn)在兩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兩人還相距90米.(270-180=90米)
3.歸納
提問:通過以上兩次演示還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知道:
(1)小東和小英走的時間是相同的.
(2)小東和小英走1分鐘就是90米,走2分鐘就是180米.
(3)如果小東和小英再走1分鐘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問:是不是呢?老師指名學生到前面演示.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小東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鐘.提問:
(1)這3分鐘就是什么?(相遇時間)
(2)討論:是怎樣得來的?
引導學生知道:
(1)小東和小英同時出發(fā)1分鐘就走90米,270米里有3個90米,所以兩人同時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鐘,也就是這題求的相遇時間.
(2)歸納數(shù)量關系,引導學生知道:
、270米是路程
、90米是速度
、3分鐘是時間
、軘(shù)量關系式是:路程速度=時間
4.列綜合算式獨立解答
三、鞏固發(fā)展
1.甲乙兩個車站相距270米,兩輛汽車從兩站同時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開出幾小時兩車相遇?改變條件出示:
提問:(1)根據(jù)今天學的數(shù)量關系解這題的關鍵是什么?
(2)說解題思路
、偃绻臆嚸啃r比甲車慢10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谌绻臆嚸啃r行40千米,比甲車每小時少行10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思考后先獨立完成,然后匯報解題思路.
③如果甲車3小時行150千米,乙走2小時行80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分組討論,匯報解答思路,并列出綜合算式.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解答以上這三個小題,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時間這類題,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時間,如不直接告訴我們,根據(jù)題意求出來,再按數(shù)量關系式解答.
2.根據(jù)條件列算式并說明理由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540千米.兩輛汽車相對而行,甲車每小時行6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0千米,經(jīng)過4小時兩車相遇.
(1)(65+70)4=540 (2)540(65+70)=4
(3) 54065-70=65 (4) 54070-65=70
(5)540-654=70 4 (6)540-704=654
四、全課小結:引導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布置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
應用題
復習題小黑板
速度時間=路程
例6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的和)(相遇時間)(速度的和)(相遇時間)
270(50+40)
=27090
=3(分)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和時間單位時、分,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并學會時間的兩種寫法;知道1時=60分。
2、引導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3、讓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魁力。
設計思路: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依據(jù)這一理念,本設計側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數(shù)學學習活動:
1、利用學生已有經(jīng)驗,讓學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課標》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和方法經(jīng)驗等。本課利用學生已認識了整鐘點,生活中對時、分的無意識感知,讓學生在非整時的認識產(chǎn)生疑問:“要怎么樣認讀呢?”在教學時、分的關系時產(chǎn)生了“為什么1時=60分呢?”使學生產(chǎn)生內需,萌發(fā)探索的動機,從而誘導學生主動探索,體驗成功。
2、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時、分的進率及正確認讀鐘面上的幾時幾分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勢必叵殺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特地安排了“闖關奪寶”活動,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與合作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及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3、增添童話色彩。
低個級學生都是比較活潑、可愛型的,因此問題情境的設置應注意童趣化,如“小白兔闖關奪寶”、“山羊伯伯的一天”等。真正做到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快樂成長。
時、分的認識
創(chuàng)設情境:
小白兔和媽媽一起逛鐘店……
。ǔ鍪剧姷戤嬅妫
活動一:時鐘的作用
1、師:時鐘有什么作用,你想把它帶回家呀!
2、小結:
要表示時間,就要用到時間單位“時、分”。
(板書:時、分)
活動二:認識鐘面
1、師:看來時鐘的作用可真大,老鼠先生這里有一個鐘,請大家找找看,從鐘面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a、有兩根針;
b、有12個數(shù)字;
c、有大格,有小格。
3、學生自己小結。
活動三:時間的讀寫
。、師:看來鐘面上的知識還真不少,那把鬧鐘帶回家,不會看也沒用啊!
。、讓同學說說平時在生活中是如何看鐘的。
。、點出時間的兩種寫法。
4、引出時間的兩種寫法。
。、感知1分鐘。
活動四:闖關奪寶
師:既然大家都會看時間,那闖關肯定是沒問題,有沒有信心呢?
第一關:幫時鐘爺爺念念數(shù)
。薄⒊鍪剧娒婺P。
。病⒁笙茸x一讀,再把它們寫下來。
3、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闖關。
第二關:給可愛的小鬧鐘找伙伴
。薄⒊鍪緢D片。
。、小組討論后反饋。
第三關:山羊伯伯的'一天
1、剛才我們經(jīng)歷了一分鐘,那山羊伯伯的一天里有好幾個一分鐘,它又是怎么安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山羊伯伯的一天。
。场⑷帻R讀每一個時刻,小組討論后完成表格的時間填寫。
4、小組反饋。
師宣布闖關成功,并出示獎品。
活動五:愉快的星期天
山羊伯伯的一天是這樣安排的,同學們你也能像山羊伯伯一樣給自己安排一個愉快的星期天嗎?
概括總結:
由學生自主完成,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9-29
關于六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25
六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01-08
六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1-08
六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12-02
六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9-17
六年級課堂數(shù)學教案07-21
六年級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4
六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