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9-12 13:20:50 煒玲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22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22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2、經歷運用萬以上的數表示事物的過程,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yǎng)數感。

  3、對大數目進行合理的估計,自覺與同伴交流,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計數單位十萬和億。

  教學難點:

  感受大數的意義、發(fā)展數感。

  教學準備:

  計數器(每個小組的學生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為了使同學們讀到更多的書,這兩年我們學校增進了很多的圖書。在一些中學和大學校園里還建有規(guī)模更大的圖書館,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看看?

  生:想。

  師:課件出示情境圖: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圖書館約有圖書十萬冊) (指一名學生)你的表情告訴大家,你有話想說。

  生:書真多啊。

  師:老師還帶來一組我們班同學從網上查找的資料,誰來讀給大家聽?(課件展示課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資料) 中山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約4086000冊。 山東省圖書館累計藏書約5094600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21600900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累計藏書約119000000冊。 指一名學生試讀,生面露難色,眉頭緊皺。

  師:大家遇到困難了,生活中像這樣的大數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生活中這樣的大數。(板書課題:萬以上數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感知十萬的數。

  (1)師:同學們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圖書館的書有很多,十萬是多少呢?誰來說說看。 學生自由說。 用課件出示:1小盒訂書釘有1000個。 師:我們一起數數看一大盒裝了幾小盒呢?(課件動態(tài)演示,學生數) 引導學生繼續(xù)往下想:兩大盒有多少個訂書釘?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 學生跟隨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 課件動態(tài)演示十大盒訂書釘疊在一起的情景。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描述一下十萬是多少? 師生共同小結:十個一萬是十萬。

  (2)師課件出示人民大會堂圖片。

  師:我國雄偉的的人民大會堂,它能容納一萬人,如果要容納十萬人,需要幾個這樣的人民大會堂?

  生:10個。

  師:也就是說,10個這樣的人民大會堂才能容納十萬人。那你見過十萬個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嗎?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描述一下十萬是多少。

 。3)師課件出示計數器。

  師引導學生在萬位上一個一個地撥珠子。學生跟隨一萬一萬地數,當數到10萬時。 師引導生領悟:在萬位的前一位,這一個珠子代表的是一個十萬。并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萬和十萬之間的進率是10。(隨著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其過程) 師板書:10個一萬是十萬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計數器自己探索一百萬、一千萬、一億、十億、一百億、一千億之間的.關系和進率。

  師生總結: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2.感知萬以上的數 結合資料引導學生想象。

 。1)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頭發(fā)約有10萬根,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0個成年人的頭發(fā)集合在一起大約有多少根?100個人呢?1000個人呢?(學生邊想象邊回答)1000個正常成年人的頭發(fā)大約有一億根。

 。2)鐘表上的秒針跳動一億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時間。讓我們跟隨秒針跳動的速度來數數看。

  三、 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認識計數單位,了解數位順序表。

  介紹:像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叫計數單位。 討論:細心的小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億后面為什么加,你怎么理解? 師:每個計數單位要占據一定的位置叫做數位。因此就有了數位順序表。 學生獨立完成數位順序表,然后小組交流。

  2.小組合作,研究數級的劃分。

  師:為了使用的方便,我們能不能給這些數位劃分一下小組,然后給每一個小組起一個你們認為比較合理的名稱。

  小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組匯報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哪種分法更合理。 師:兩種分法都有道理,但是經過人們長期的使用驗證,第二種分法使用起來更合理、方便。 老師介紹數級的劃分方法。

  3.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數位順序表,你能發(fā)現什么? 課件出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討論:相鄰是什么意思?你怎樣理解?

  師:大家理解得都很好,我們一起了解一點相關知識。 生:就是挨著的兩個計數單位。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師:我想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能不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讀出這些大數來呢?課件出示: 中山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約4086000冊。 山東省圖書館累計藏書約5094600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21600900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累計藏書約119000000冊。 學生試試。(有的學生不會) 有關這部分知識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學習,會使我們更熟練的認識大數。

  五、 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第五頁的第二題。

  讓學生回憶今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感受大數,并用大數進行表述通過練習建立數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師:其實像這樣的大數生活中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感受大數目的場景,把你的感受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

  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數的產生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白紙、畫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ㄒ唬┞牴适隆队洈捣椒ā

  師問:同學們第一次來到學校的錄播室,你們的心情如何?今天還有一位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度過這堂課,他是誰呢?一起看看課件出示圖片(聰聰)問:一起大聲喊出他的名字!

  課件播放小精靈錄音:謝謝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學們,今天我?guī)砹藥讉故事想講給你們聽,你們想聽嗎?

  生:想

  課件出示圖片(遠古時代的人們圖片)聰聰錄音問:你見過這樣的人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他們是怎樣來記錄數字的呢?請聽我給你們帶來的第一個故事:《記數方法》(播放課件)

  師:故事中介紹古時候人們幾種記數方法?(板書: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

  二、講解新授,增添新趣

 。ㄒ唬┬⌒≡O計師

 。1)師:同學們如果你生活在遠古時代,你還沒有學數

  字,那么你會用如何記錄你的數字呢?請拿出你手中的畫筆來試一試吧?(學生動手操作)

 。2)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

 。ǘ┙榻B數字的產生

  師:后來隨著語言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符號,這些記數符號就叫做(板書:數字)

 。1)介紹巴比倫數字(課件播放)

  師:巴比倫數字由一些好似小箭頭來表示數字,一個小箭頭代表數字1,兩個小箭頭代表數字2,三個小箭頭代表數字3……這樣記數方便嗎?為什么?

 。2)介紹中國數字(課件播放)

  師:我們中國則是用好似小棒的小豎線來表示數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寫六根小豎線呢?(課件播放)當滿了5時,就換1根橫線代表5,橫線下畫一根豎線就代表6,畫兩根豎線就代表7……

 。3)介紹羅馬數字(課件播放)

  師:這又是哪國數字呢?哦!原來是羅馬數字。

 。ㄈ┯洃洿蟊绕

  師:聽!小精靈有話要說了!(課件錄音:現在要考考大家

  對三國數字的記憶力了,加油哦。┱n件播放(游戲開始)

  (四)聽故事二《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tǒng)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發(fā)明的?小精靈又獎勵一個故事給我們,一起看看哦。úシ乓曨l《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師:你知道阿拉伯數字是誰發(fā)明的嗎?(印度人)

 。ㄎ澹┓智甯拍,了解自然數。

  師:是的,現在吳老師把這些阿拉伯字數字都帶來了,一起大聲讀出來(課件出示數字和錄音:數字可以用來記錄物體的個數。)

 。1)自然數(課件出示文字:自然數概念)

  師:當我們認識了這些自然數時,森林里有個小伙伴在哭呢?(課件出示錄音:嗚——嗚——嗚嗚,你們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數字,可是我沒有爸爸媽媽,沒有小手小腳,沒有漂亮的眼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班上小朋友說我是個圓球,動一下就滾蛋。)

 。2)認識自然數0

  師:同學們認識這位小朋友嗎?(認識)他能到我們自然數中間來嗎?聽森林女王在說些什么?(播放錄音:這位小朋友別哭,你圓圓的身子真好看,汽車輪子離不開你,我們的國球離不開你,你也是個重要的角色,一個物體也沒有我們就需要你出場,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數中的一員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數。)

  師:零出現得比較晚,在記數的時候起著占位的`作用,聽了森林女王的話,你知道了什么?

  三、練習鞏固,趣味無窮

 。1)牛刀小試

  1、最小的自然數是(),自然數的個數是()

  2、最大的8位數是(),最小的8位數是()。

  3、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之間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數是1。()

  2、最大的自然數是999999999999()

  3、所有的四位數都比三位數大。()

  4、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5、阿拉伯數字是由阿拉伯人發(fā)明的( )

  四、總結提升,升華興趣

  師:我們學的知識在課本第16、17面,請大家翻開書本,畫出本課的重點。今天我們和小精靈一起了解了數的產生,知道古時候認識的計數方法有: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和刻道記數,后來為了國際統(tǒng)一,印度人發(fā)明了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個數的1、2、3……都是自然數,而0是最小的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在今后我們將學習更多的數字知識是,探索更多的數字奧秘。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掌握整百數及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口算。

  2.聯(lián)系已有知識經驗理解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3.體驗整百數及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認知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校組織大家秋游,如果每輛車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輛車有多少排座位嗎?

  1.口答列式:40÷2=

  2.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抓兩個要點:

 。1)因為20×2=40,所以40÷2=20。

  (2)因為40里面有20個2,所以40÷2=20。

  3.小結: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xù)探討口算除法。

 。ò鍟嚎谒悖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呈現主題圖。教師:如果將題目改為“有200名師生!

  (出示主題圖)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1)一共要坐多少輛車?

  (2)平均每人花車費多少元?

  2. 學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師:一共需要租多少輛車?該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嘗試解決

 。ò鍟阂还残枰舛嗌佥v車)。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集體交流——分兩個層面。

  第一,為什么要這樣列式?(這是求200里有多少個40)

  第二,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

  (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抓兩個要點:①因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個條件“每輛車的租車費為840元”并將問題改為“平均每人需要車費多少元”你們能列式嗎?

  (1)解釋:為什么“÷40”?(這是將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借助學生已有基礎知識,抓兩個要點:①因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實例進行解釋,把40人分成10組則每組有4人,他們一共需要交納840元,則每組為840÷10=84元,每人為84÷4=21元,練一練。先口算,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來解釋,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數來進行計算。

  [點評:建構主義認為“在實際有意義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問題與情境緊密結合,注重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練習鞏固、熟練口算

  1.教科書第100頁課堂活動,完成計算后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2.第102頁練習十九1~4題。

 。ū景咐牲S世魚提供)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滲透實踐出真知的思想意識.

  2.認識1度的角,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3.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探究過程,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這一技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三個滑梯)玩過嗎?

  生:玩過

  師:大家都玩過!想玩哪個?

  生1:第三個,這樣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個,我想滑的慢一些,我會害怕

  師:觀察一下,這三個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師:哦,你的意思是說它們的角度不同?原來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們一般以2號滑梯為標準,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以2號滑梯所形成的角∠1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書)

  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1.明確測量標準要統(tǒng)一,為“度”的出現作準備

  師:∠1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學具來表示它的大小,老師為大家準備了∠1和一些學具,在1號學具袋中,請小組長打開,小組合作,借助學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學生動手測量

  師:量完了嗎?誰能到前面來介紹你是怎樣量的?

  生邊操作邊解說: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們這個方法非常好,老師幫你把它記錄下來(板書:角頂點邊)

  師:得到是結果是:3個(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嗎?

  生:2個。

  師:還有嗎?

  生:1個

  師:我們測量的都是∠1,但測量結果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把你們的小角舉起來看一下

  生:我們用來測量的角大小不一樣

  師:也就是標準不統(tǒng)一,所以測量同一個角的結果不一樣,要想獲得統(tǒng)一的測量結果應該怎么辦?

  生:用同樣大的角來量

  2、引出半圓

  師:好主意!下面我們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角在小組內再來測量∠1的大小,這個統(tǒng)一的標準角就放在2號學具袋里,請小組長打開

  生操作測量

  師:哪個小組交流一下?說說你們小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測量的?能邊操作邊解說嗎?

  生: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哦,你在測量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書)角的頂點與量角工具的頂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一邊對齊!謝謝你的交流!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鈍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幾個這樣的標準角嗎?誰到臺上量一量?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我剛才注意到這個同學在測量這個角時,把這個半圓又展開了一部分,(問生)你為什么這么做?

  生:三個小角不夠了

  師:你真聰明!

  師:我們再來測量一個角,大家看這是個什么角?(生:平角)誰來測量一下這個平角?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把這個半圓全展開了!數數你的測量結果

  生:8個

  師:操作非常規(guī)范,請回

  師:我們剛才用統(tǒng)一的標準角測量了幾個角的大小,想一想,這幾位同學在測量每一個角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了些什么?

  生: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展示:這些同學都把角的頂點對齊了半圓的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中心點(板書),我們剛才說了,測量時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點對齊?(生:頂點)

  師:看來這個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師把這個工具搬到課件上,再用它來量一個角(課件展示,一銳角不能量)老師也注意到了角的頂點和量角工具的中心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這條線對齊。用這個測量工具測量這個角,同學們覺得合適嗎?(不合適)怎么辦?小組討論一下

  生:把半圓多折幾次

  師:你的意思是說把半圓平均分的份數再多一些,對嗎?

  3、引出并認識量角器

  師:你的想法真好,已經非常接近科學家們的思想了!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發(fā)明了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記作1°(板書)我們來看0刻度線到1刻度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就是一個1°的角(課件演示)你還能再找一個1°的角嗎?

  生1:1刻度線到2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線到101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師:你能找一個3°的角嗎?

  生:0刻度線到3刻度線之間就是3°的角

  師:誰到黑板上來寫一個3°?

  生寫

  師:你寫的真規(guī)范,請回

  師:我們把0刻度所對應的這條線叫做0°刻度線,如果用量角器來測量角時猜測一下0°刻度線與角的哪一部分對齊?

  生:角的一邊(板書)

  師:我們來讀一下剛才那個角的度數。

  生:39°

  師:你是怎么讀的?根據角的哪一部分讀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條邊

  師:好方法!老師幫你記錄下來(板書:另一邊度數)

  師:再來嘗試一下(課件出示兩個角)

  生讀數

  師:在3號學具袋中就有一個量角器,請同學們打開,仔細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與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還有一圈數

  師:哦,也就是量角器有兩圈數字,觀察手中量角器這兩圈數字有什么區(qū)別?(屏幕給出內刻度線)

  生:內外圈數字相反

  師:也就是說:外圈從左向右順時針數內圈從右向左逆時針數

  師:多了一圈數字,也就多了一條0°刻度線,為了區(qū)分,我們把中心點左邊外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外0°刻度線,把中心點右邊內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內0°刻度線。

  師:大家對量角器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讀出下面這幾個角的度數呢?請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師:你是怎樣讀數的?讀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我讀的是內圈刻度

  師:再來讀一個角

  生:130°

  師:這個鈍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什么時候讀內圈刻度?什么時候讀外圈刻度?小組討論一下。

  師:大部分小組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邊對齊外0°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就讀內0°刻度線

  師:同學們真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借助量角器讀出角的度數!

  5、用量角器測量角

  師:這個角是多少度呢?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吧!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在量角時注意到了什么?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生邊說,課件邊出示)

  師:想不想親自量一量?(想)請同學們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這張練習紙上的每一個角的度數并做好記錄(練習卡上有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開口不同,邊長不同)開始!

  學生開始測量

  師:都測量好了?誰來交流一下測量結果?

  生:這個直角是90°,這個鈍角是130°,這個銳角是60°這個平角是180°,這個周角是360°

  師:你能不能演示一下這個鈍角的測量過程

  生:把量角器轉一下,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所以是130°

  師:你能再演示一下這個周角的測量過程嗎?

  生:轉半圈是180°,它轉了一圈就是兩個180°,也就是360°

  師:從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關系?

  生:我發(fā)現一個周角等于兩個平角等于四個直角(師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師:謝謝你聰明的小伙子

  師:回憶一下剛才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步驟?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師補充板書)

  師總結:這位同學總結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測量角時,就應該注意到這幾點(指板書),也就是: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他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7、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量角器除了量角還可以畫角呢!想試一下嗎?(想)請嘗試著用量角器畫一個40°的角

  生嘗試畫角

  師:誰上臺來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畫角過程演示一遍,畫一個40°角嗎?

  生:我先畫一個點,再畫一條線,在40°的地方點一個點,在連起來

  師:操作非常規(guī)范

  師:我們一起回顧剛才的畫角的過程(課件)

  首先確定角的頂點,它與誰對齊?

  接著確定角的其中一條邊,它與誰對齊?

  然后確定角的另一條邊

  最后把頂點與這一點相連,我們畫的這個角就是一個40°的角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積極動腦踴躍發(fā)言,出色的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拓展訓練

  師:最后有幾個問題需要在課下認真研究一下用這個壞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數?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自主探索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的功能。

  3、培養(yǎng)學生數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

  二年級時學過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復式統(tǒng)計表與以一當五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三年級時還學過了兩種不種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平均數。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區(qū)城鄉(xiāng)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理解該地區(qū)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鄉(xiāng)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分別畫出2個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夠發(fā)現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人口進行對比,用一個統(tǒng)計圖能描述這些信息嗎?畫出復式統(tǒng)計圖。

  3、四人小組討論小精靈的問題:這是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它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

  4、匯報交流,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區(qū)別,進一步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5、回答書本上的三個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級男生,女生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統(tǒng)計,讓學生根據復式統(tǒng)計表獨立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四、課堂小結。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參與。

  師:以往上課只有老師和同學們,今天還有誰來了?

  生:爸爸媽媽

  師:愛爸爸媽媽嗎?

  生:愛。

  師:把這一句話,分成兩句話,怎么說。(我愛爸爸和媽媽)

  生:我愛爸爸,我愛媽媽。

  師:能把下面兩句話合成一句話嗎?(我喜歡語文課,我喜歡數學課。)

  師:中國語言真神奇,同樣的意思,可以一句話來說,也可以兩句話來說。而在數學中,也有類似的思考方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探索與發(fā)現(三)。

  二、新授,根據兩種計算方法探索形成等式。

  1、出示例1,學生獨立計算,然后上臺板演兩種不同的方法。

  (市場上的蘋果每千克8元,羅老師先買了6千克,又買了4千克,羅老師一共花了多少錢?)

  2、讀每種方法的算式,說一說每一步在算什么。

  3、口答。

  4、算式答案一樣,用等號連接,寫成一個等式。

  5、生讀一讀等式。

  6、觀察這個等式,從等式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7、出示例2。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A長方形:長7厘米,寬5厘米;B長方形:長3厘米,寬5厘米。)

  默讀題目,用兩種方法計算。

  8、展示學生的算法。

  第一個算式每一步分別在算什么?

  第二個算式每一步分別在算什么?

  這兩個算式都在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答案相同,這兩個算式也可以寫成一個等式,((7+3)X5=7X5+3X5)

  三、觀察等式,發(fā)現規(guī)律。

  1、師:下面,請大家?guī)е@兩個問題,仔細觀察這兩個等式。(“觀察發(fā)現”)

  1、等號左右兩邊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能從乘法的意義來說明左邊和右邊的算式結果為什么會相等嗎?

  2、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四人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匯報。

 。1)數字相同,符號相同。運算順序不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不同)

 。2)第一個等式的左邊和右邊都表示10個8相加是多少,第二個等式的左邊和右邊都表示10個5相加是多少,所以結果相同。

  4、根據這些特點,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我聽明白了,大家發(fā)現了這個規(guī)律: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于把這兩個加數分別乘這個數,再把積相加。是這個意思吧?這只是我們的猜想。(“猜想”)

  你能舉出一些有這樣規(guī)律的例子嗎?(“舉例”)

  5、你們在草稿本上舉個例子來試試,為了方便計算和節(jié)約時間,大家可以選擇小一點的數字。

  6、學生匯報。

  生口答,師板書學生的兩個例子。

  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能)剛才我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了這個猜想,在舉例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結果不一樣的例子。(沒有)

  看來這個規(guī)律是普遍存在的,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得出結論”)

  讀一讀乘法分配律。

  剛才我們舉了很多有這個規(guī)律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不能)加上省略號。

  四、得出結論,揭示課題。

  用字母表示。

  師:如果用a,b,c三個字母代替數字,你能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

  學生口答:(a+b)xc=axc+bxc

  這個等式反過來也成立。學生從左往右讀一次,再從右往左讀一次。

  師:a和b都與哪個數相乘了?(C),C就是a和b共同的乘數。

  五、運用。

  師:運用乘法分配律,我們來練一練。

  1、判斷下面各題。

  (25+8)x4=25x4+8x4

 。10+5)x18=10x18+5

  6x(a+b)=6xa+axb

  生口答,錯在哪兒?

  2、運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師:我們來運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課件出示:(10+7)x6=()x6+()x6

  8x(125+9)=8x()+8x()

  7x48+7x52=()x(+)

  學生口答,1、2題學生直接做判斷。3題追問,48和52都同(7)相乘了,那么(7)就是48和52共同的乘數。

  3、計算。

  出示練習題:(40+4)X25 34X72+34X28

  第一題:展示兩種算法。比較算法,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第二題:展示算法。

  為什么大多數同學都使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了?

  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以后再遇到這樣的.題目時,我們就要先思考,是直接按題目的運算順序算呢,還是可以用簡便方法來算。

  六、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收獲嗎?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其他的收獲嗎?

  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師:是的,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利用這個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變得更簡便。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我們的學習方法是:先觀察發(fā)現,然后猜想,再舉例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學習數學知識,可以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變得更簡單。

  七、回歸課本,翻書閱讀,完成課堂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數學書48頁和49頁,同學們翻書仔細看一看?赐旰笤谡n堂本上完成今天的課堂作業(yè)49頁,練一練2題的第1列和第2列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34頁例1,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口算整萬數加減法。

  2、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遷移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用遷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較為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同學們看,農民伯伯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的金秋。

 。ǘ嗝襟w出示金秋的收割畫面)

  教師:豐收的喜悅已經讓農民伯伯們忘記了收割的疲憊,他們興沖沖地將剛收割下來的糧食運到了糧庫,準備賣個好價錢。

 。ǔ鍪局黝}圖)

  教師:仔細觀察這幅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賣稻谷大約260000 kg,柑樹村今年賣稻谷大約320000 kg。

  學生2: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谷多少千克?

  教師:了解了這些信息以后,你們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學生1: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稻谷多少千克?

  學生2:柑樹村比星光村多賣稻谷多少千克?

  學生3:他們倆只是問法不同而已,實際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個村的稻谷產量是多少千克?

  教師:聰明的.孩子們根據了解的信息,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用到多位數的加減法,今天我們就先從簡單的入手,一起來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ò鍟n題)

  [點評:創(chuàng)設了農民豐收送糧的情景,讓學生了解農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數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巧妙引入課題。]

  二、運用遷移,探究新知

  教學例1。

  教師: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星光村和柑樹村一共賣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學生:260000+320000=?

  教師:能口算出這道多位數加法的結果嗎?

  學生:能。教師:誰來說說看?

  學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為什么能那么快地報出答案呢?你們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組里先說一說。(4人小組交流)

  學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個0,我在計算的時候先暫時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個0,就是580000了。

  教師:省去兩個數末尾相同數位的0,計算以后再添上,不錯的方法啊!

  學生2:因為26+32=58,所以26萬+32萬=58萬。

  教師: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能看出你是認真思考了的。

  學生3:我把260000看成26個萬,把320000看成32個萬,26個萬加32個萬就是58個萬,也就是580000。

  教師:哦,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以后再計算,很好的主意!

  教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教師:同學們的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這些方法中,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呢?

 。4人小組討論)

  學生:我們小組認為,把這些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然后再計算,這樣既不容易出錯,也比較簡便。

  教師:那么我們再試幾道題來看一看,這種方法是否比較簡便。

  教師:現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樹村少賣多少千克稻谷,怎樣列式?

  學生:320000-260000=?

  教師:誰會計算?

  學生:因為32萬減26萬等于6萬,所以320000-260000=60000。

 。ń處煱鍟闶剑

  教師:很好,同學們馬上就會學以致用了。如果我們還要計算另一個村的稻谷總產量,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大家試一試。

 。▽W生自主列式計算,然后全班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小結:

  我們在做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時,通常把這些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然后再進行加減計算,這樣比較簡便。

  [點評: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舊知識推出整萬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并對各種口算方法進行交流比較,再進行小結。通過自主性的探究活動,展示了學生各自真實的思維活動過程,既讓學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時又體現了口算方法的多樣化。]

  三、嘗試運用,加深理解

  1、完成練習六第1題——小猴摘桃。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交流。重點讓學生說說計算“4000+3000”和“9000-20xx”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教師: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8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的第111頁的第4題,教科書的第114、11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條形統(tǒng)計圖,會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2.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5.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分析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根據統(tǒng)計圖開放性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本節(jié)課對“統(tǒng)計”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復習統(tǒng)計。

  2.打開數學書,看第七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課堂作業(yè)】

  1.統(tǒng)計

  畫條形統(tǒng)計圖需要注意什么?

  2.練習二十一第12題。

  根據統(tǒng)計表畫條形統(tǒng)計圖,注意找出縱軸上的數據要準確,然后回答問題。

  3.練習二十一第16題

  畫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4.讀出下面各數,然后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七百八十萬零二十

  十五億三千零八萬零九

  四億零五十萬零三

  6.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個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別畫一個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會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1.你會用一張長方形紙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2.解決問題。

  (1)一只山雀5天大約吃800只害蟲,30天大約能吃多少只害蟲?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條船可坐50人,要同時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小結:掌握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和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課后作業(yè)】

  完成《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第4課時統(tǒng)計

  知識點總結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復習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tǒng)計圖在統(tǒng)計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觀反映各數據間的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開放性地提出問題,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簡單運用。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9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

  本單元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

  學情分析

  學生基礎較差,改寫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對概念,學生課后錯誤較高。

  因此我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1、改寫不改變數的大小,省略改變了數的大小。

  2、改寫使用直等號,省略使用約等號。此外,題型也有區(qū)別,改寫題型有“將下列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而省略的題型有“省略最高位(或萬位、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應根據不同要求,寫出正確結果。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學習內容

  板書:大數的改寫和省略

  二、新授

  探討大數改寫的方法

  1.自學指導一:師出示下列信息,請學生看看每組中的兩種記錄形式有什么異同,你喜歡哪種,為什么?

 、俦本┟磕暌蚵┧速M水資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費水資源1億立方米。

 、诒本┨烊粴夤⿷砍^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氣供應量超過14億立方米。

  ③20xx年全市從事科研活動人員240000人,科技活動經費23000000000元。

  20xx年全市從事科研活動人員24萬人,科技活動經費230億元。

  2.交流:計數單位不同:個、億;數值相同:大小相等。

  為了讀、寫、算時更方便,我們常常會把這樣的大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3.根據上列信息,總結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

 。ㄈサ羧f級、個級的8個0,換一個億字。)

  4.練習:46000000000=()億30600000000=()億

  探討大數省略的方法

  1.自學指導二:你是怎樣理解下面這句話中的兩個數?

  出示:全市公交線路776條,年客運量約47億人次。

  2.交流:776是準確數,47億是一個近似數,可以是47億多也可以不到47億。

  3.自學指導三:小組合作先把下面的數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再總結你們小組的方法。

  全年訂閱報紙1170000000份。開發(fā)區(qū)工業(yè)總產值199950000000元。

  西城區(qū)大型商場年營業(yè)額達到5980000000元。收寄函840000000份。

  3.匯報,交流:

  1170000000≈12億(五入)199950000000≈1990億(進位)

  5980000000≈60億(進位)840000000≈8億(四舍)

  小結方法:看千萬位,四舍五入。

  4.練習:987654000≈()億1110000000≈()億

  三、當堂練習

  練習三第10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想法?

  五、課后作業(yè)

  同桌互出10道有關大數改寫、省略的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0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因此數形結合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說明了“數”與“形”是緊密聯(lián)系的。我們在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數形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換來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習乘法和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大量運算中的一類特殊的積和運算進行概括,使學生的計算在積累一定經驗之后上升到一種理性認識,在小學階段滲透恒等變換的思想,從而更好地發(fā)展數與代數的運算能力。

  三、學情分析

  在初步學習了三個運算定律后,當學生碰到“計算下面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此類題時,錯誤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為這類題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部分,并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要想順利完成這種題,學生必須要透徹理解簡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簡算的本質,既不能把可以簡算的題輕易忽略了簡算,也不能把無法簡算的題錯誤地進行簡算。經過整理歸類,我發(fā)現學生簡便運算主要是對運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xx

  這些錯誤的發(fā)生,說明了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這兩條運算定律產生了混淆。這是由于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在表現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學生造成知覺上的錯誤。

  四、我的思考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說明了“數”與“形”是緊密聯(lián)系的。我們在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數形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換來解決數學問題。

  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老師都是從“數”的角度來幫孩子加強理解,這對于孩子是有用處的。也有很多老師提出要加強練習,這樣的做法也是有用處的!熬毩暡坏韧谥貜汀,練習不等于簡單機械的重復操練,而是要敏銳發(fā)現學生學習的節(jié)點,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癥結所在,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設計有價值的課堂教學!皵敌谓Y合的思想”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在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教學,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孩子們對知識本質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們由最初的迷茫發(fā)展至現在的茅塞頓開,達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將結合律、分配律的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借用數學模型(點子圖)幫助學生區(qū)分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特征。(結合律是拆數等分成相同的幾組,所以連乘,分配律是不等分分成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

  3.通過回顧錯題的練習,讓學生自覺用點子圖幫助找錯誤原因,以提高正確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借用數學模型(電子圖)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知識的本質特征,讓學生能夠正確區(qū)分使用這兩種定律。

  難點:正確認識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特征。

  教學過程:

  一、借助點子圖幫助學生區(qū)分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出點子圖

  1.光明學校要組織一些學生參加區(qū)運動會的入場式表演,同學們要站成這樣的隊形(PPT出示人站成的圖形15×18),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算式?

 。15×18)

  2.如果用一個黑點來代表一名學生,站好的隊形就成了這樣的方陣(PPT出示點子圖15×18)。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由生活中的方陣計算一共要多少名學生,轉化為點子圖求一共有多少個點,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ǘ┱故舅惴ǘ鄻踊

  1.學生四人一小組,看哪個小組能用盡量多的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巧算,并結合點子圖把算式里的想法在點子圖里圈一圈,一種方法用1張圖,用彩筆圈點子圖,圈的時候先要想好了再圈。四人一組,討論操作。

  2.匯報

  (預設)15×18=15×9×2

  15×18=15×6×3

  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5×18×3

  15×18=(10+5)×18=10×18+5×18

  15×18=(20-5)×18=20×18-5×18

  學生分別把7種解法的點子圖做個說明。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之后進行的,一方面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另一方面展示算法多樣化。

 。ㄈ┓诸悾^察分析點子圖及算式,找到兩種定律的本質區(qū)別

  1.分類

  學生嘗試把這些方法分分類并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分?

  2.找到結合律的特點:因為等分成幾組,所以連乘

  觀察結合律的點子圖分析其特點。

  學生舉例說明:15×18=15×2×9

  15×18=15×6×3

  15×18=5×18×3

  3.找到分配律的特點:因為不等分,分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

  觀察分配律的點子圖分析其特點。

  學生舉例說明: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20-5)×18=20×18-5×18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了解學生觀察算式的角度,分類一共有兩種情況:按方法分成結合律(點子圖的特點“等分”)和分配律(點子圖的特點“不等分”);按拆18和拆15分類。通過比較、引導學生觀察“等分”成幾組只能連乘;不等分,分幾個不同的塊,所以乘加或者乘減。從而找到結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質的區(qū)別。

 。ㄋ模└爬ǎ翰煌牟鸱忠欢〞䦷聿煌姆椒ǎ獣r刻想著點子圖

  PPT出示:

  總結:看來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腦子里得想著點子圖,是等分成幾組,還是不等分分成幾塊,如果等分成幾組就得連乘,不等分分成幾塊就得乘加或者乘減。看來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做法。點子圖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找到了結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質的區(qū)別。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拆數,讓學生掌握在做相關類型題的時候看著拆數的不同,頭腦中要結合點子圖的特征,從而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拆分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做法”。

  二、回顧錯題,利用點子圖分析錯誤原因

  回顧過去的學習出現過的錯誤利用點子圖進行分析

 。≒PT:錯題1)125×48=125×40×8

 。≒PT:錯題2)如:125×48=125×(40+8)=125×40+8

  設計意圖:用探究到的結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質區(qū)別,結合點子圖說明錯誤原因,使學生加深對本質區(qū)別的理解。

  三、拓展練習

  8×12+4×36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總結:今天我們借助圖來幫助我們研究數的問題,其實不光是點子圖,還有其它圖形也能幫助研究數的問題,希望同學們下次在碰到有關數的問題的時候能夠想到我們的圖形朋友。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1

  一、鞏固準備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35÷7 42÷6 80÷4 39÷3 63÷9 56÷8

  45÷5 96÷8 54÷6 72÷6 64÷4 51÷3

  3×20 4×12 27×2 45-39

  2、誰最棒

  47-(23+14) 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1)說說我們在計算中,見過那些括號?

  (2)我們已經知道,在列式時為了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要用到括號。但有時只用小括號還不夠,還要用到中括號。(板書[ ])

  說明:像這樣的括號,叫做中括號。(說明中括號的寫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帶有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式題。

  2、教學例題。

  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這道算式,(板書例題):請大家說一說,這道題有怎樣的特點?說明小括號外面還有中括號。讓學生說一說要先算哪一步。

 、耪J真觀察,全班交流討論

 、茀R報觀察的結果,全班交流討論

 、墙處熖釂枺河辛酥欣ㄌ柕.參與,你明白了運算順序嗎?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規(guī)范的進行算式計算的板書

  3、算一算、比一比

  請學生先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三、課堂練習

  1、教材上的練一練

  2、補充練習

  為支援受災學校的學習,新華小學部分學生開展了捐書活動,四年級捐書120本,

  五年級比四年級多捐20本,六年級捐的書是五年級的3倍,根據新華小學捐書的本數,25所這樣的學?梢跃钑嗌俦荆

  問: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誰?

  2、說說帶有中括號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板書設計:中括號

  47-(23+14) 360÷[(12+6)×5]

  =47-37 =360÷[18×5]

  =10 =360÷90

  3÷(14÷2) =4

  63÷7

  =9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2

  設計意圖:

  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能對不同的數據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們在設計時力求在一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

  在組織學習材料時,我們考慮的不是新、奇、異的素材,而是重在創(chuàng)設富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情境,幫助學生掃除學習的障礙,認識估算的意義,經歷估算的過程,掌握、歸納估算的方法。為此,在課中,我們依靠北京奧運主會場的圖片,彌補學生對大型體育場館認識的不足;通過估算可稱重的人數,幫助學生認識估算的意義;利用體育場、班生數、報紙、大豆不同等素材,讓學生在不同的'數據環(huán)境中經歷不同的估算過程,體驗不同的估算方法。通過對學習材料的有機整合,凸顯課堂教學主線,體現教學的實效。

  二、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估算教學中,算法的多樣性是很好的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素材。為此,在課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對算法的多樣性進行探討,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條理性、嚴謹性;在歸納整理中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組織性。

  三、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在教學過程的預設中,始終把學生當作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對待,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既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擁有與人交流的權利,也能在交流活動與他人共享成果,還能進行置疑評價,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教學目標:

  1、掌握較大數的估算方法,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2、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欣賞、互助的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歸納一些估算的方法。

  難點:能正確、靈活、合理地對具體數據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這是一臺家庭用的體重稱,它的稱重范圍是0120千克。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臺稱一次最多能稱出幾位同學的體重?其實生活中有的時候并不需要精確的計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結果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估算的本領。

  1、課件出示:北京2008奧運主會場圖。

  2、提出問題:

  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去查詢有關北京奧運會主會場的一些數據,查到了嗎,誰來說說?

  十萬個座位是怎樣一個概念,你們能想象出來嗎?

  出示體育場的俯視效果圖、內部效果圖。

  想一想,這里的十萬個座位是怎樣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課本P36頁體育場看臺圖。

  同學們對體育場看臺的座位安排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這里還有一個體育場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后,根據這個體育場的特點及看臺座位的排列情況,估一估這個體育場的看臺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要求:

  (1)獨立思考,估算整個體育場座位數;

 。2)匯報交流,說一說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結果。

  3、交流匯報。

  哪位同學愿意第一個匯報?你估算的結果是多少?能不能說說你是怎樣思考的?

  引導學生評價。

  4、嘗試練習。

  課件呈現P36頁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臺的22排32座,這是體育場最后一個看臺,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出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1)要求:獨立思考、估算,有困難的可以和同學交流解決。

 。2)交流反饋,學生評價。

  4、歸納小結。

  以上我們學習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體育場座位數的?對,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較大的數,這是估算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實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要學會應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數據進行估算。

  三、拓展練習,鞏固應用。

  1、估算學校人數。

  班級 一(1)班 一(2)班 二(1)班 二(2)班 三(1)班 三(2)班 四(1)班 四(2)班 五(1)班 五(2)班 六(1)班 六(2)班

  人數 48 47 50 49 52 53 56 55 50 52 48 50

  你能根據表中信息估計出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嗎?

  小結:像怎樣是根據眾數、中位數來取整進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課本P37頁練一練的第1題。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

  請你任選一個版面,估計它大約有多少個字。要求:四人小組合作進行,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多。

  學生匯報交流在投影儀下進行。

  組織學生評價。

  3、課本P37頁練一練的第3題。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習了估計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們還能回憶起來嗎?誰來說說?

  好,現在按同學們方法來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臺上),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粒,這樣數好數嗎?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嗎?

  學生交流估算方法,進行評價。

  四、回顧反思,培養(yǎng)能力。

  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在估算過程中你遇到過困難嗎?能不能說說?是怎么解決的?

  五、課后練習,形成能力。

  小調查:

  了解身邊存在哪些浪費現象,估一估浪費現象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的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重點:理解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出示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到底誰的蒜苗長的高呢?

  二、探索活動

  解決辦法:

  將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較了。

  我們稱之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問題: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

  三、畫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注意事項:

  1、要有圖例

  2、找好間距

  3、一格表示的數量相同

  4、制圖名稱

  四、完成試一試

  五、課堂小節(jié)

  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口算方法.

  (2)學會整萬數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及整萬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口算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數過程中數的記憶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投影出示,搶答)

  27+3864-3829+1546-27

  670+80530-400780+90540-80

  350+200+70280+300+90920-700-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準備題:25+47,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導語:25+47我們會算了,那么現在老師把這道題改變一下(在末尾添上一個0變成例2)又該怎樣口算呢?

  教師板書例2:250+470

  (2)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加數有什么特點?怎樣把這道題化成以前學過的口算?

  (3)同桌小聲商量.

  (4)啟發(fā)學生說出不同的想法,教師把有代表性的想法板書出來.

 、25+47=72所以250+470=720

 、25個十加47個十是72個十,也就是720

 、250+400=650650+70=720

 、250+450=700700+20=720

  ⑤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250+500=750750-30=720

  (5)請學生打開書本,看哪種方法和課本中小明、小華的想法是一樣的,然后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

  (6)討論后,教師提示:以后做這樣的'口算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口算方法,怎樣算得快就怎樣算.

  (7)反饋練習:(15頁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部分題)

  250+490520+480

  360+180260+160

  請學生說思考過程及得數,不拘限于一種算法.

  2.教學例2

  (1)準備題;170+370怎樣算?

  (2)板書例2:口算540-370

  導語:170+370我們已經會口算了,那么540-370會算嗎?

  (3)鼓勵學生搶答540-370的口算方法,教師給予適當點拔,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4)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

 、540-300=240240-70=170

  ②54個十減去37個十是17個十,也就是170

 、垡驗170+370=540所以540-370=170

  ④540-400=140140+30=170

 、540-340=200200-30=170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

  (6)反饋練習:(做一做中部分題目)

  410-240520-150330-80

  說出思考過程及得數.

  3.教學例3

  (1)準備題:把下列各數簡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40000簡寫成(),70000簡寫成()

  40000+70000簡寫成()+()得()

  (2)請學生打開書,把例3在書上填充完整,一生在膠片上做.

  (3)集體訂正,投影出示學生試做的式題,引導學生說說口算整萬數加減時應注意什么?

  (4)反饋練習:

  口算:34萬+18萬23萬-18萬24萬+6萬

  250萬+750萬50萬-27萬15萬+35萬

  69萬+26萬82萬-54萬40萬-18萬

  (搶答:直接說出得數)

  三、鞏固發(fā)展

  1.填空:(幻燈出示)

  (1)370+280=()想:370+()=()

  ()+()=()

  520-360=()520-()=()

  ()-()=()

  (2)250+()=720()-480=290

  520-()=360()-150萬=390萬

  2.填上><或=

  170+320()850-390650+180()860-47

  910-180()502+290100-51()460-380

  3.列式計算:

  (1)一個數是390,另一個數比它多150,另一個數是多少?

  (2)一個數是820萬,另一個數比它少150萬,這個數是多少?

  4.比一比,賽一賽:

  練習四第2、3題.

  5.搶答:說出與下列各數組成1000的數,

  470、290、380、990、860

  6.開火車游戲:上面或下面的數每移動一格,口算上下兩數的和差各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整百整十數加減整百整十數,要想算得又對又快,必須記好每一步的得數,怎樣算比較簡便就怎樣算.

  五、布置作業(yè):

  口算加減法

  例1:250+470=720想:①25個十加47個十得72個十

  所以:250+470=720

 、250+400=650

  650+70=720

  ③200+400=600

  600+120=720

  ......

  例2:540-370=170想:①54個十減37個十是17個十,

  所以540-370=170

  ②540-300=240

  240-70=170

 、540-400=140

  140+30=170

  ......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會優(yōu)化思想。

  教學難點:

  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探究用表格

  學具準備:

  三張圓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家里有廚房嗎?你們進過廚房嗎?進去做什么?廚房里有什么數學問題嗎?

  2、我們來看看王華家廚房里的數學問題。(課件出示例1圖)中午放學回家,王華發(fā)現媽媽正在廚房準備烙餅。(板書課題:烙餅問題)

  師:“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學生觀察、理解圖中的內容。

 。ㄟ@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烙餅這一事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于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tài)。)

  教師提問:“媽媽烙一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 “如果媽媽要烙2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怎樣烙?”

  小結:我們烙兩張餅時,可以先同時烙餅的正面,用了3分鐘;再同時烙餅的反面,用了3分鐘這樣烙兩張餅就需要6分鐘。

  師:“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幾張餅呢?” “要烙3張餅,鍋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張餅,那3張餅怎樣烙時間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操作,探究烙3張餅的方法。

  讓學生用發(fā)的圓片烙一烙,同桌說說用了幾分鐘,是怎樣烙的。(圓片的正、反面上分別寫著正、反兩字來代表餅的'正、反面。)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

 。ㄏ嘈艑W生,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生演示烙餅法。

  師:誰愿意把你烙餅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生上黑板動手烙,邊烙邊說)

  讓大家來比較:“這些烙法,哪一種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

  得出結論:9分鐘是烙3張餅所用的時間最短的,我們就把(烙3張餅所需時間最短的)這種方法,叫快速烙餅法。(教師板書快速烙餅法)

  教師用課件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并小結:先把餅1、餅2同時放進鍋里,先烙餅1、餅2的正面,3分鐘后,取出餅1,放入餅3,再同時烙餅2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3分鐘后,餅2烙好了,取出餅2,再放入餅1,再同時烙餅1和餅3的反面,又過了3分鐘,餅1和餅3烙好了,這樣烙3張餅就用了9分鐘。

  師:老師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餅法)

  師:使用這種方法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餅法,鍋里面必須同時放2張餅。2、用的時間短。)

  讓學生用烙3張餅的快速烙餅法再烙一次,邊烙邊說給你的同桌聽。

 。ɡ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拓展延伸:

  師:(出示表格,邊說邊點擊表格)剛才烙2張餅時可以2張2張烙,所需時間是6分鐘,烙3張餅時可以用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所需時間是9分鐘。想一想,如果烙4張餅,怎樣烙時間最短?

  學生發(fā)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5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需幾分鐘”

  小組活動,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6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需幾分鐘”

  學生發(fā)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7張餅、8張餅10張餅最少需幾分鐘?”

 。ㄍㄟ^以上活動,可以使學生找到最優(yōu)方法,體會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在這樣過程逐步形成課件表格.餅數

  2 3 4

  同時烙兩張餅 快速烙餅法 兩張兩張地烙

  先烙兩張,后三張用快速5 烙餅法

  兩張兩張地烙

  18 15

  烙 餅 方 法

  最少所需的時間(分)

  6 9 12

  7 8 9 10

  21 24 27 30

  4、探究規(guī)律。

  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ǜ鶕闆r決定是否給學生啟示:

  1、仔細觀察烙餅的張數和烙餅所需要的時間,你發(fā)現了什么?

  2、仔細觀察烙餅的張數不同烙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充分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1、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的烙,最后3張用快速烙餅法最節(jié)省時間。

  得出結論: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增加3分鐘,用餅數乘烙一面餅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短時間。(餅數×3=所需最少的時間。)

  教師:“誰能很快地說出烙11張餅用多長時間?烙15張餅呢?”

 。ㄍㄟ^拓展性的設問,既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也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實踐應用,內化提高

  課件出示114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現在美味餐廳的廚師也遇到了難題,餐廳里來了三位客人,每人點了兩個菜,而餐廳里只有兩位廚師,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怎樣安排炒菜的順序才比較合理呢?”

  1、引領理解題意。

  2、全班交流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師:同學們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tǒng)計圖和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并完成統(tǒng)計圖表。

  3.在統(tǒng)計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tǒng)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系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 直觀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yǎng)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tǒng)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關系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課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xié)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tǒng)計認識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里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直接入課)

  這么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ㄒ黄鸪崭瑁。(營造氣氛)

  2、統(tǒng)計客人數量,完成統(tǒng)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tǒng)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發(fā)現?生:我發(fā)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游戲做法

 。ㄍ队皟x投影)游戲方法;游戲規(guī)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并做好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

  鞏固統(tǒng)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fā)言:根據圖表,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fā)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tǒng)計表格。

  3、學生發(fā)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tǒng)計,你能發(fā)現什么?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為現在可以去進點什么水果才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統(tǒng)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tǒng)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么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yè)生產!

  比多少!

  …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tǒng)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tǒng)計表(課件)

  2、學生發(fā)現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師總結

  六、品牌電視事例,課堂延伸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tài)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ǹ梢詳[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ㄕn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yè):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集合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腦筋急轉彎導入新課師:今天這節(jié)課上老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看誰這節(jié)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彎的游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彎——理發(fā)師的困惑:

  教師邊講解,邊用課件播放聲音。

  師問:進來的怎么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發(fā)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里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里重復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同學們上一周的表現,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里,你發(fā)現了什么?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fā)現?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誰能把這兩個同學的發(fā)現連起來說說?生2: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fā)現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么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里重復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磥硗瑢W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生:這5個人單單只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又發(fā)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發(fā)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生:獨立畫圖。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鑒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fā)明的,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后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么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么位置呢?師:為什么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里。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陰影部分表示什么?師:根據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給大家講講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復了。

  師:你講的真清楚,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于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周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復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復呢?生:3名,1名。

  師:最多有多少名同學重復獲獎?生:5名。

  師:為什么?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復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周我們班獲獎的重復情況都想全了,并說一說。

  生:沒有重復、重復1人、重復2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復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么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復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復1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的算式,并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復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里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生:有幾個人重復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里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么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么?貼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師:所以我們班里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F在班里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jié)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出示課件)

 。1)奧運五環(huán),環(huán)環(huán)重疊

  (2)看,這是圓圈的集合圖

  (3)還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巒疊嶂

 。4)以及月食,也是因為重疊現象導致的

 。5)這是設計師筆下的建筑,也有重疊

  六、課堂小結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畫集合圈。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復現象的問題以后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去發(fā)現和解決。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9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qū)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復習,使學生明確每個圖形的概念,弄清圖形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畫角的方法,畫垂線和平行線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畫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合作精神。

  重點:會畫垂線和平行線

  難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教具: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本節(jié)課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復習空間與圖形。

  2、打開數學書看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問:你認為這兩個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你最容易出錯?

  二、復習知識點

  1、復習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線、直線、線段,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任意畫直線、射線和線段,出題進行判斷。

  1)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關系?

 。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舉例匯報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常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鈍角、直角和銳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矗 畫指定度數的角。65度、100度、155度。畫角的方法是什么?

  2、復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說一說。

  2)畫垂線和平行線的方法是什么?學生畫垂線。

  過直線上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3)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三、練習內容:

  1、出示角:學生量出角的度數。

  2、出示圖,計算角的度數。

  3、出示圖,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4、出示圖,看看哪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哪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5、完成總復習12題和13題。

  3)總復習9、10

  四.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一910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1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學生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垂線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未知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垂直和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兩種位置關系,會初步辨析垂線和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huán)節(jié),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現象。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線垂線等概念。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片段。

  解說:對于一屆奧運會來說,精彩的開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參加開幕式演出的部隊官兵經過130多天的艱苦排練后,才形成了如此宏偉、壯觀、盛大的場面。橫成排、豎成列、整齊劃一。實現了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精彩絕倫的目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其實在如此盛大的場面里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如果把每個人想象成一個點,你們看,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們數學上的什么呢?(直線)

  沿著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找到許多條直線。把這個場面轉化成一張平面圖。

  2、出示平面圖,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線。

  這些直線都在舞臺表面上,我們就可以說這些直線都在同意平面內。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板書: 兩條直線。

  【從開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數學問題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成平面圖,使學生感受到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初步建立垂線和平行線的表象】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準備解決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大屏幕展示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

  2、觀察分類

  師:仔細觀察這6種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能把它們分分類嗎?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學生匯報: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類。

  生2:1和2一類,3、4、5、6一類。

  生3:1一類,2、3、4、5、6一類。

  在學生說到交叉的分為一類時,告知學生交叉在數學上叫做相交。

  板書:相交

  針對學生的不同分類引發(fā)學生的爭議,在爭議中統(tǒng)一意見,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為兩類。

  3、認識平行線

 。1)觀察、體會平行線的'特點

  師:為何要把1號單列出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特點?

  生1、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不變。

  生2、不相交。

  師:延長后會相交嗎?(不會)

  動畫演示延長后不相交的過程。

  小結:像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平行線。

 。2)揭示平行線的定義

  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線嗎?

  學生舉例

  那到底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呢?

  生: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師補充在同一平面內。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條直線啊!

  小結:要說互相平行或平行線至少需要2條直線。

  師:能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嗎?應該怎么說呢?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平行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平行線,也可以說紅先和綠線互相平行。

  【分類活動是開放的,分類結果也是多樣的,當學生把它們分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利用直線可以延長的性質,把快要交叉的兩條直線延長后,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3)、鞏固練習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線,會用小棒擺擺嗎?

  用小棒代替直線,擺兩根小棒平行。

  展示學生的作品

  再擺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平行,那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理解平行線的特點】

  4、認識垂直

 。1)分類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互相平行。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研究2、3、4、5、6這5中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這5種情況中的兩條直線又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這5種情況再一次進行分類應該怎么分?

  生:3和5一類,2、4、6一類;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3和5 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在相交的情況中找出特殊的情況相交成直角,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的特點做好鋪墊】

  師:為什么要把3、5單獨分一類呢?

  生1:因為它們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們都有四個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義

  師:像這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在分類,比較的基礎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與從屬關系進行了潛行的滲透】

  師:你認為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師:能不能說紅線是垂線。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垂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垂線,也可以說紅線和綠線互相垂直。

  同學們請看數學書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現象嗎?(有)

  在生活中還有垂直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3)鞏固練習

  會用小棒擺擺垂直嗎?

  學生擺垂直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板書課題)

  再次播放開幕式片段

  【讓學生尋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現象,感悟數學無處不在和數學的美感】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發(fā)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guī)律,能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點:

  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買衣服與如何搭配褲或鞋??現在請學生看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買一個木偶娃娃,并給所買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頂帽子,要從3個木偶娃娃和2頂帽子中選擇??)

  2.提示課題:小明買一個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櫻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呢?這其中存在什么規(guī)律呢?(板書:找規(guī)律)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自主活動。

  談話:你有辦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嗎?請同學們先自己想辦法試一試。可以用自己小組準備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動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注意了解學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選配的?你認為一共有幾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小結:小明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梢韵冗x木偶娃娃,國為每個木偶娃娃可以配兩種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也可以先選帽子,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帽子,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談話: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嗎?

  學生動手操作,并組織交流。

  提問:你認為用畫圖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處?(便于操作;便于有條理地思考;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選配方法)

  3.引導發(fā)現規(guī)律。

 。1)提出問題:如果有2個木偶娃娃和3頂帽子,你能用畫圖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嗎?動手操作,并交流過程和結果。

 。2)出示教材中的討論題

  問:聯(lián)系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過程,你能發(fā)現木偶個數和帽子頂數與搭配方法種數的關系?

 。3)小結。

  三、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依次說出每條不同的路線;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導學生總結一共的路線條數與每段路線條數的關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要求觀察插圖,啟發(fā)思考:這里有一些襯衣、褲子和裙子,你認為可以怎樣搭配?

 。2)出示前面兩問題,提問:你能解決這里的兩個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樣選配,再把思考的過程、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

 。3)出示最后一個問題,啟發(fā)思考:這個問題與前面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你會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嗎?

  啟發(fā)進一步思考:有位同學用3×5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你認為這個方法對不對?你知道他是怎樣想的嗎?

  四、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懂的地方?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30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6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yōu)秀教案01-25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7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3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