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90頁例1、第92頁“做一做”第1題和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知道求平均數的方法。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靈活運用平均數相關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今天帶來了一些我們生活學習中的信息,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選手平均每人1分鐘踢50個。
(2)一年級第一小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級平均每個班開展了3項課間活動。
(依次出示信息,分別請3名同學讀題,其他同學認真的看屏幕并傾聽)
師:同學們,在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個詞,你們發(fā)現了嗎?
生:都有“平均”這個詞。(課件再次用紅色顯示信息中的“平均”)
師:對,(指著50個,120厘米,3項,課件同時用粉色顯示這些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那些知識?
生: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數?
生:平均數與平均分有什么關系?
生:怎樣計算平均數?
生:平時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數?
……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研究今天的知識。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感知平均數,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課講授:
(一)平均數的意義
通過課前的導入,大家說一說什么叫平均數?學生討論后交流。師歸納: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二)平均數的求法
教學例:出示例1情景圖。
1、分析問題
師:這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huán)境,爭優(yōu)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活動,大家看看這是我班一個小隊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課件出示相關情景和統計表,學生讀題。
師: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個小隊有四位同學。
生:我知道了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12個、小亮11個、小明15個。
生: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個人一樣多。
師:那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求這個小隊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生: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后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2、方法總結
師: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主題圖),這是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簡單統計圖,你能發(fā)現什么數學信息嗎?
生:他們不一樣多。
師:那怎么辦呢?
生:可以通過移動瓶子來解決。
師:怎樣移動?
生: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一樣多。同時利用書本等器材進行簡單操作,并交流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想一想:你為什么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
生:小紅的多,小蘭的少。
師:他是把多的移給少的,這樣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就怎么樣了?
生:同樣多。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法”。
(板書“移多補少法”)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請說一說。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決。
師: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們的總數再除以4。
師: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并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嗎?
生:(14+12+11+15)÷4=52÷4=13(個)
師:指著算式(14+12+11+15)÷4,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們4個人收集的瓶子總數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再算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師:聽懂了嗎?誰和他的方法一樣?再給大家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會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52表示什么?
生:4個人收集瓶子的總數。
師:是呀,是把小紅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總數量先求出來,是52個。(教師板書“總數量”)
師: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總數平均分給4個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總份數。
師:4就是總份數,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這13個就是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量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師: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真不錯,大家鼓勵一下,向他學習。師小結: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數是13個。板書:平均數的求法:(1)移多補少。(2)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校生活實際,利用活動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興趣,在學生理解平均數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動手算一算,發(fā)現求平均數的方法,經歷數學概念、方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數的兩種不同方法。]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理解怎樣使每個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數。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數是多少。
課后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第2-3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并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2、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經歷讀統計圖、交流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用統計圖表達表達交流數據的特點,認識統計圖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數 1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二戰(zhàn)前期德國勢頭很猛,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到本島,德國每天不定期的對英國狂轟亂炸,后來英國空軍發(fā)展起來,雙方空戰(zhàn)不斷。
為了能夠提高飛機的防護能力,英國的飛機設計師們決定給飛機增加護甲,但是設計師們并不清楚應該在什么地方增加護甲,于是請來了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將每架中彈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飛機的中彈部位描繪在一張圖上,然后將所有中彈飛機的圖都疊放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濃密不同的彈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統計學家信心十足的說沒有彈孔的`地方就是應該增加護甲的地方,因為這個部位中彈的飛機都沒能幸免于難。
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的統計有什么作用嗎?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綻放其生命色彩。能夠提高學習數學的情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
研究一:
1.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這個統計圖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課本91頁,試一試: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2.交流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
三、小組合作探究
嘗試研究一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fā)言順序。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fā)言,對他的發(fā)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言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一個思維的碰撞!
四、班內展示交流,建構新知
。、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試一試,學生讀統計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觀察不完整的統計圖,找出這幅統計圖的特征。(用一個格表示4個人)
3、學生試著補充完整統計圖,師巡視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說明不夠整格時怎樣想的,是怎樣處理的。(生表述自己的發(fā)現,關注學生能否發(fā)現每個格代表4人,如果學生沒有發(fā)現教師予以提示。)
小結: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當數據比較大時經常采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方法。
4、鼓勵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問并解答。交流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對知識一個內化、提升的過程。】
五、挑戰(zhàn)自我
1、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第1題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
2、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2題。自己設計一張調查表,記錄自己一學期讀課外書的情況。
六、盤點收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談收獲環(huán)節(jié)是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既可以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的梳理,能讓學生更清晰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梳理和數學活動經驗的建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反思建構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后
反思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yōu)闄M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fā)展統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平均數的奧秘。(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師:讀情境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
師: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呢?
生: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師: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數嗎?
生:觀察上圖發(fā)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剛剛我們初步學會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老師碰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個) =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師:那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做的。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對!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隊的成績更公平更好一些。
師: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這個平均數會比原來的數的最大數大嗎?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數的地方。接下來老師來考考你們學習的如何。
四、作業(yè)
1、做一做第1題
2、判斷題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內容來自閃亮兒童網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 )
3、做一做第2題
4、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愉悅輕松的課堂里,掌握富有挑戰(zhàn)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今天上課前我想考考大家。
。ㄕn件出示)一次數學測驗中,班級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這個班的馬莉莉同學可能會得多少分?為什么?(小組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師:班級平均分是馬莉莉的實際分數嗎?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級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嗎?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讀情境圖,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
14、
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在情景圖中會表示出“同樣多”嗎?
師:你是怎樣表示出“同樣多”的?
生: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達到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還可以怎樣說?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觀察上圖發(fā)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
。14+12+11+15)÷4 =52÷4 =13(個)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誰能總結一下平均數的求法?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計算。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
師:“哪個隊成績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績來比較?(預設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頁可以用總數來比)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你能說出總成績、每隊人數和每隊的平均成績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每隊的總成績除以每隊的總人數等于每隊的平均成績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個)=19(個)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二十二第1—3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5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并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5、體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6、發(fā)展統計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四、單元教學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
平均數
一、教學內容:
平均數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總后分,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計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難點: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班級圖書角的書架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
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嗎?
2、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師生交流后,教師用課件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6本書了,這個6是它們的什么數?(平均數)我們是如何求出平均數6的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是通過把上層書本移2本至下層得到的相同數。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朋友。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統計圖:環(huán)保小分隊的四名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如下(課件出示統計圖)。
師: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交流后反饋:從統計圖中,可以知道: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亮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求平均數的問題。
(2)解決問題: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如何解決?小組交流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匯報預測:方法一:移多補少,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像這樣,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方法二:根據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得。(14+12+11+15)÷4=52÷4=13(個)。
(4)小結: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也可以用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求出平均數。數據較少時,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據較多時,用先求總數再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教師追問:平均每人收集13個,是不是每個人真的都收集了13個?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句話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平均每人收集13個”表示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可以比13個多,也可以比13個少,也可以剛好是13個。
(6)區(qū)分“平均分”和“平均數”。
、侔52個礦泉水瓶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②每人分到13個和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兩個“13”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師生交流后小結:平均分是實實在在的量,平均數是虛擬的量。2、教學例2。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四(1)班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踢毽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的情境圖和兩張統計表。
師:這兩張統計表給出了他們踢毽的成績。觀察兩張表,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參加人數、每人的踢鍵個數等)
(2)探索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是男生隊的成績好一些還是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隊的踢毽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男生隊:(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隊:(18+20+19+19)÷4 =76÷4 =19
(3)全班匯報交流。
師:為什么男生隊除以5而女生隊是除以4呢?你認為是男生隊還是女生隊成績好?師生交流后明確:因為男生隊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隊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隊平均每人踢17個,女生隊平均每人踢19個,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
師: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交流后明確: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的。
2、四(1)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求平均數可以采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幾個數據的總和再除以這幾個數的個數,所得的結果即為平均數。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略
平均數
求平均數的方法:
數據較少:移多補少法常用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第2課時
復式條形統計圖
一、教學內容
復式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目標
1、在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認識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問題,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生活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畫出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根據統計圖發(fā)現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直尺、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學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某地區(qū)城鄉(xiāng)人口統計表。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清楚地表示這個地區(qū)這幾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的人數變化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統計圖來表示。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qū)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展示學生繪制的統計圖。
提出問題:從這兩個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與xx年中城鎮(zhèn)人口與鄉(xiāng)村人口的變化情況?那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匯報。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并列排放來比較,并思考怎樣把它們合并起來。
2、教學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成一個統計圖呢?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試著繪制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復式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qū)別,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區(qū)分兩個內容,采用不同顏色的長方形來表示。
(4)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小結時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發(fā)現:該地區(qū)近年來城鎮(zhèn)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同時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
3、教學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出示教材第96頁不完整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獨立把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請你說一說,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應該怎樣繪制?
師生交流后明確:這個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畫出的條形是橫向的。
(3)分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4)比較縱向與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即: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請同學們對比這兩種統計圖,思考:丙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當數據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條形統計圖表示更方便。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統計圖后的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市場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請你動手繪制統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2、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么進貨?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并掌握了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五)板書設計復式條形統計圖
六、教學后記
略
第3課時
營養(yǎng)午餐
一、教學內容
營養(yǎng)午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營養(yǎng)與健康的常識,培養(yǎng)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營養(yǎng)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確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整理數據、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點:科學分析結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平時喜歡吃哪些菜?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營養(yǎng)午餐。
(二)探索發(fā)現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要求自主選擇一份菜譜。
(2)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學評判。
(1)介紹科學的配餐要求: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yǎng)學標準呢?“不應低于”、“不超過”是什么意思?用數學符號應該怎樣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情況。出示每份菜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表。
3、小結。
我們在進行午餐營養(yǎng)判斷時既要看熱量又要看脂肪,只有兩種指標都不超量時才能算是營養(yǎng)的午餐。
(三)鞏固發(fā)散
1、學習合理搭配。
如果讓你動手搭配菜譜,你會了嗎?每人只搭配一組就行。要求:在這十種菜中任選三種搭配一起,營養(yǎng)一定要合理。分組討論,集體匯報。各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搭配方案。
2、小結。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營養(yǎng)搭配的要求: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3、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菜譜。
(1)男女生各選一個代表收集數據,教師記錄。
(2)學生根據統計表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營養(yǎng)午餐
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g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六、教學后記
略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0頁。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使學生能根據簡單的統計表求平均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據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ǘ┻^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辦法,發(fā)展統計觀念。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事物間聯系的思想和統計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明確“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剛才短片中,石正小學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1:美麗的校園。
生2:是一所有特色的足球學校。
師:401班的小力、小林、小剛也非常熱愛足球。就在上星期,他們三人還約我進行了一場“點球挑戰(zhàn)賽”。每輪踢10球,看誰進球多。怎么樣,想不想了解現場的比賽情況
生:(很興奮地)想啊。
師:現在就請我們一起看看當時的比賽情況!
設計談話導入,一方面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興趣,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1、初步感知
師:首先出場的是小力,他第一輪進了5個球?墒,小力對這一成績似乎不太滿意,覺得好像沒有發(fā)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想再踢兩次。如果你是劉老師,你會同意他的要求嗎
生1:我不同意。萬一他后面兩次踢進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險啦!
生2:我會同意的。做老師的應該大度一點。
師:呵呵,還真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不過,小力后兩次的成績很有趣。
(師出示小力的后兩次點球成績:5個,5個。生會心地笑了)
師:小力三輪都踢進了5個。現在看來,要表示小力3輪點球進了的個數,用哪個數比較合適
生:5
師:為什么?
生:他每輪都踢進了5個,所有用5來表示他的成績最合適。
師:說的有理!小林出場了,三次成績各不相同。這一回,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小林的成績比較合適呢(3、4、5)
能不能通過移一移的辦法使到小林三次點球的成績看起來一樣多?
2、展示交流,理解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
數學上,像這樣從多的里面移一些補給少的,使得每輪個數都一樣多。這一過程就叫“移多補少”。移完后,小林每輪看起來都踢進了幾個(4個)
小剛也踢了三輪,成績又怎樣?(3、7、2)
討論交流:現在,又該用幾來表示他的成績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看看除了移動補少的方法外有沒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來解決?你有什么發(fā)現?學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自學課本90頁。
像這樣先把每輪踢進的個數合起來,然后再平均分給這三輪(板書:合并、平分),能使每一輪看起來一樣多嗎
3、引出課題:平均數
數學上,我們把通過移多補少或計算后得到的每一輪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這里的平均數4是表示小剛的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那表示的是?(板書:平均水平)
4、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正式比賽前,我主動提出踢四輪的想法。前三輪射門已經結束,怎么樣,想不想看看(師呈現前三輪成績:4個、6個、5個)
猜猜看,三位同學看到我前三輪的成績,可能會怎么想
5、體會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出示4次成績(4、6、5、1)憑直覺,劉老師最后的平均數可能是幾個
感知最后的平均成績應該比最大的數6小,比最小的數1大。
[生列式計算,并交流計算過程:4+6+5+1=16(個),16÷4=4(個)]
6、體會平均數的特點——敏感性
失敗乃成功之母,你覺得老師輸在哪里?
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后一輪踢進9個,比賽結果又會如何呢
看來,要使平均數發(fā)生變化,只需要改變其中的幾個數
其實呀,平均數很敏感,善于隨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一個數據的“風吹草動”都會使它改變,這正是平均數的一個重要特點。
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1、計算平均數
出示20xx年平遠縣3月12-18日平均最高氣溫統計表。
你能計算這一周的平均最高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嗎?平均數是一個知冷暖的“人”。
2、為了使同學們對平均數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還給大家?guī)砹艘环鶊D。(出示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合影)畫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沒錯,這是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老師從網上查到這么一則數據,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為200厘米。這是不是說,籃球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平均數只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平均數是一個很善變的“人”。
3、好了,探討完身高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師出示圖)
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40 cm下河游泳不會有危險!您認同嗎?
生:不認同,最深的地方有200 cm,下河游泳還是有危險的。
師:看來,平均數還是個危險的“人”。
4、體會極端數據對平均數的影響。
你們知道在實際的一些比賽中是如何計算平均分的嗎?劉老師帶來了中央電視臺青歌賽的視頻請看!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目的是什么?平均數是一個嚴謹的“人”。
5、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當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數,鬧起笑話來,那也很麻煩。
20xx年5月14日綜合外媒報道,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3日發(fā)布了20xx年版《世界衛(wèi)生統計》報告。報告指出,從總體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壽命都較以往有所增加。中國在此次報告中的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
一位73歲的老伯伯看了這份資料后,不但不高興,反而還有點難過。這又是為什么呢
假如我就是那位73歲的老伯伯,你們打算怎么勸勸我
平均數是一個會開玩笑的“人”。
四、暢談收獲、回顧總結
平均數是一個怎樣的“人”?您懂他了嗎?
五、回應課本、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第90頁的內容,請大家翻開書看看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發(fā)現重點可以用筆劃起來。
板書設計
平均數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
移多補少
一樣多
合并平分
(4+6+5+1)÷4=4(個)
1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7
設計理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簡單的數據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發(fā)展統計觀念。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90頁—92頁“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二中部分習題。
學情及教材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簡單的統計表,本節(jié)課是把已學的統計知識和認識平均數結合起來,學會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移多補少,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平均數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多種練習讓學生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數一般方法的掌握。從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平均數是一個持續(xù)的學習內容,今后還要學習稍復雜的平均數以及其他常見的統計量。因此,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求簡單的平均數,更要引導學生從數據處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的意義,用平均數進行比較,描述分析一組數據的狀況和特征,感受平均數的應用價值。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認識簡單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最基礎的數據整理分析,平均數的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統計數據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礎,新教材明顯地加重了對平均數意義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學意義,既平均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特征,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了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查誰?如果數據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為什么要學 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huán)境,爭優(yōu)環(huán)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數據,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數據: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比較合適呢?
小結: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數據,深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數據: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現在,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據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并在組內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
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后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才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ㄏ劝阉膫人的瓶子數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么。括號里的表示什么?關系式:總數量÷份數。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的虛擬性。
繼續(xù)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量嗎?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量嗎?
小結: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量;天使隊每人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虛擬性特征,以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為“環(huán)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人數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怎么求陽光隊的平均數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
12代表什么?哪個小隊能評為“環(huán)保小隊”?
小結: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ㄔO計意圖:人數不等,哪個隊能評為“環(huán)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會怎樣呢?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平均數就是這么敏感!這組數據中任何一個數發(fā)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的變化。
結合平均數觀察表格,平均數處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在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部門是怎么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統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系生活,體會平均數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呢?出示平均數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qū)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
老師還給大家?guī)硪粍t信息。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么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qū)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數據,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回顧反思,結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jié)課的收獲,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重要途徑就是要在教學中著力展示統計的'廣泛應用。這是因為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fā)展,統計學已成為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計無處不在。
這節(jié)課著眼于經歷、體驗、感受平均數的產生,理解平均數的本質意義,關注的是學習過程,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解題的策略,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做數學”,給孩子提供大量的討論合作、獨立探索、實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從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有關平均數的知識,教學中我沒有只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為教學的重點,緊密聯系實際,課的導入用“兒童身高免票線”如何確定的問題串,使學生體會到為什么要學 怎樣才能使四年級的小學生感受到學 最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及特征的把握,我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開頭相互呼應,學生梳理思路,明白了相關部門從調查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求平均身高,最后呈現6歲以下兒童平均身高,因此確定“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0厘米。
通過以上教學,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應用價值,為樹立應用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初步形成了解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這一應用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將數學課中的統計與生活有機的結合,體會到數學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數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老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在平均數的教學中,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經歷了從探索中發(fā)現,從發(fā)現中體驗,從體驗中發(fā)展的全過程。教師起到了一個組織者的作用,但交流者的作用體現不足,如能更好的與學生達到互動,能給孩子以富有個性的評價,相信效果會更好。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認識了平均數,他們感到平均數就在身邊,并獲得了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學得興趣盎然。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02-17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03-12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教案02-08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7篇02-17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4篇03-12
數學教案-平均數09-29
三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02-18
數學教案-求平均數09-29
數學教案-平均數(一)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