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5-24 10:59:2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編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編7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植物花(櫻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掛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油菜花開了,櫻桃花也開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飛來采花粉了,你們也想當小蜜蜂采花粉嗎?”

  二、游戲;學做蜜蜂采花粉。

  1、出示蜜蜂圖片,讓小朋友學做小蜜蜂。要求;兩只小蜜蜂就是兩個朋友手拉手,三只、四只分別是三個、四個手拉手。練習1至4數與量的關系?诹;一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兩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三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四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左飛飛,右飛飛。

  2、師:“小蜜蜂采了許多花蜜,要飛回家中釀花蜜了,我們來幫幫他們找找自己的`家吧?”

  3、講述游戲規(guī)則;操場上分別擺放的有一只、兩只、三只、四只小凳。一只、兩只、三只、四只小蜜蜂要分別找到相對應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錯,否則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樂,幼兒找相對應的小凳子。

  5、音樂停,檢查小朋友找家的情況,從而鞏固數物對應的知識。并對小朋友給予肯定與鼓勵。

  三、活動小結。

  引導幼兒知道小蜜蜂又愛勞動又聰明,他們不僅采了很多花粉,還能準確地找回自己的家,我們要向小蜜蜂學習。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

  2.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培養(yǎng)觀察和動手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將大小配對的兩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裝紙包裝:一只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雪花積木若:一大一小兩只塑料筐;自制示意網兩張;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qū)分大小

  1.教師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師:(1)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2)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為什么?

  2.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盒子包裝相同的兩人組成一組,分組比較,區(qū)分大小。

  (1)根據相同的包裝特征兩兩分組。師: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較相同圖案的紙盒。區(qū)分大小。師: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3)加深幼兒對大小的認識。師:請紙盒媽媽們一起打個招呼,請紙盒寶寶們也相互親一親。

  (4)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里。再次比較。師:紙盒寶寶要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的懷里去。

  二、情境游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

  1.游戲一:運果果。教師扮紙盒爺爺,拖來一個大盒子,里面裝滿大小不同的球。

  (1)師: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2)師: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么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里了,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圖一,請幼兒看圖說出要求,并根據要求操作:用大紙盒裝大果子,小紙盒裝小果子;將大果子放進大筐子,小果子放進小筐子,

  2.游戲二:吃餅干。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種雪花片。師:紙盒爺爺為了感謝你們,給你們準備了餅干。誰吃大餅干?誰吃小餅干?一共吃幾個’盒子爺爺全都畫在圖里了,你們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圖二,幼兒看圖操作:大紙盒里放兩片大雪花積木,小紙盒里放兩片小雪花積木。完成后,師生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三、拓展延伸,體驗樂趣

  1.紙盒來唱歌。師:紙盒媽媽和寶寶都吃飽了,今天真開心,我們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師指揮,幼兒有節(jié)奏地搖晃放有雪花片的紙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紙盒回家。

  活動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輕便且容易收集。它們也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常看到區(qū)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車”叫房子,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用它們來堆砌、拖拉。為幫助孩子們學會區(qū)分大小,并按照物體的特征配對,我借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積木、筐子等多組物體,在游戲的情境中讓幼兒反復操作、比較、分類、配對,感知物體的.大小及數量。

  在最初設計這節(jié)活動時,我用兩只紙盒和孩子們一起操作,采取“教師示范、幼兒操作”的教學方法,孩子們操作的正確率很高,但是在后續(xù)的其他活動中卻發(fā)現,孩子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區(qū)分大小,如何根據大小不同進行分類和配對。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fā)現原先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帶著孩子走,缺少讓孩子自己思考、主動發(fā)現的過程。導致孩子們在活動中“會做”,其實并沒有真正“學會”。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動方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孩子“學習在先”。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出示兩個盒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尋找到答案后再進行操作,將大、小盒子配對。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作業(yè)單的形式,將操作要求用圖示展示,讓幼兒自己看圖理解要求,并進行操作。

  對小班的孩子用圖示的方法進行示范是一個嘗試,也是一次挑戰(zhàn)。有部分教師認為,直接用語言提示可能會比圖示更節(jié)省時間,但是。我覺得孩子讀圖、理解圖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為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圖示,我盡量使用實物照片,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

  小百科:紙盒是一個立體的造型,它是由若干個組成的面的移動、堆積、折疊、包圍而成的多面形體構成的。立體構成中的面在空間中起分割空間的作用,對不同部位的面加以切割、旋轉、折疊,所得到的面就有不同的情感體現。紙盒展示面的構成關系要注意展示面、側面、頂部與底部的銜接關系,以及包裝信息元素的設置。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按顏色、大小分類。

  2、復習3以內的數。

  3、樂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大小紅蘋果若干、大小綠蘋果若干。

  2、大小籃子共4個。

  3、操作板人手1個、果園場景。

  三、活動過程

 。ㄒ唬┯^察比較,感知蘋果的顏色大小。

  1、數一數這里有幾棵果樹?

  2、樹上有什么?蘋果是什么樣的?這些蘋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樹上的蘋果有的大、有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

  (二)聽指令摘蘋果,教師要求逐步遞進。

  1、區(qū)分顏色

  要求:小妹妹摘1個紅蘋果、1個綠蘋果。

  驗證:你摘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2、區(qū)分大小

  要求:小弟弟摘1個大蘋果、2個小蘋果,一起數數盤子里現在有幾個蘋果?

  3、根據蘋果的不同特征分類。

  老爺爺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籃子,看看這些籃子有什么不一樣?數數有幾個?

  要求:大的紅蘋果要放在大的紅顏色的籃子里?小的紅蘋果要放在哪里?

  驗證:互相看看放對了嗎?

 。ㄈ┙Y束活動:把蘋果送回去。

  困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否讓幼兒同時按兩種特征(大小、顏色)進行分類。

  四、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空集”,嘗試用各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愿意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畫片—我要去超市

  2.兩個袋子(一個里面有東西,一個里面沒有東西。)

  3.各種食品包裝盒(有的里面有東西,有的是空盒。)

  活動過程

  一、感知“有”和“沒有”

  1.出示兩個袋子

  (一個里面有星星、雪花片等,另一個里面是空空的。)

  2. 讓幼兒感知“有”和“沒有”

  教師: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怎么知道的.?

  二、判斷“有”和“沒有”

  1.觀看動畫片:我要去超市

  觀看后提問:你們看到超市里有什么?

  2.幼兒操作

 。1)熊媽媽想開一家小超市,可是超市里一樣東西也沒有,怎么辦呢?

 。2)介紹操作要求:

  在貨架上的東西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東西,有的里面是空的。

  每人幫熊媽媽進一樣東西,空的東西熊媽媽不要的。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幼兒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斷“有”和“沒有”。

  3.交流小結

  你選的是什么?里面有東西嗎?你怎么知道的?

  4.再次操作

  (1)鼓勵幼兒去試試看,用和剛才不一樣的辦法再幫熊媽媽選許多貨。

 。2)指導

  能力弱的幼兒用直接的方法感知。

  能力強的幼兒各種方法判斷。

  教師詢問個別幼兒:里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

 。3)相互介紹。

  三、和熊媽媽一起開超市。

  ”(播放音樂《郊游》)原路返回。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1只小猴去釣魚,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這首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數字手指謠。結合小班數學活動宜情景化、游戲化的特點,以及孩子們已經學習了4的構成的基礎上,我以這個手指謠為引子,設計了這個《智救小猴,勇闖難關》的數學游戲,引導幼兒初步理解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激發(fā)幼兒斗志,渲染活動氛圍,使孩子們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即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通過動手操作,逐步建構抽象的數概念。讓幼兒在游戲中逐步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初步理解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能進行4以內的按數取物或按物取數。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樂于參加集體游戲。

  活動準備:

  一個數字轉盤、大鼓一個、1—4的數字卡若干,“數、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教師帶幼兒邊念手指謠,邊走到相應的位置。

  二、集體活動:

  1、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可憐的小猴們在釣魚的.時候都被壞鱷魚給吃光了,猴媽媽可傷心了,為了保護其他的小猴,猴媽媽他打算搬家,離開這個壞鱷魚,你們說這個主意好不好呀?但是,壞鱷魚在小猴家旁邊出了許多難題,猴媽媽和猴寶寶他們搬不出去呀。小朋友們,小猴他們這么可憐,我們幫他們解決難題,好不好?

  我昨天呀,乘鱷魚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邊看了看,我發(fā)現了四個難題,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四個難題吧。

  2、復習4以內的數字

  師:我們現在就來解決第一難題——數字大轉盤。

  在這個轉盤上有數字和指針,教師來轉動指針,當指針停止指向數字幾,就請幼兒大聲地說出這個數字。

  3、記憶4以內的數字

  師:小朋友們真棒,一下子就解決樂第一個難題,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題“誰不見了”

  教師出示1—4的大數字卡,拿掉其中一個數字,請幼兒說出是哪個數字不見了。

  4、4以內的按數取物

  1)聽鼓說數

  師:第二題我們也順利解決拉,我們每個人都表揚一下自己,真棒。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游戲

  我這有一個鼓,請小朋友們根據鼓聲來說數字,告訴我我敲了幾下。

  2)按數取物

  師:現在,我們第三個難題來啦,準備好了沒有?

  4套1—4的物卡,請幼兒根據教師說的數找出相應的物卡。

  三、分組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太棒拉,這么快就解決了第三個難題,F在我們就要向第四題出發(fā)拉,剛才前幾題都是小朋友們在一起通過的,第四關呀壞鱷魚要把小朋友們分開了,要分組考你們。

  教師一一介紹每組的活動

  第一組:蓋印章

  第二組:數、物拼板

  第三組:數、物對應

  幼兒活動時,教師巡回指導

  四、教師講評:

  針對幼兒在操作中的現象加以講評

  五、收拾教具: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下子就幫小猴他們解決了四個難題,讓猴媽媽能搬去離鱷魚遠一點點的地方啦,但是這只是前面四題,而且在分組解決第四題的時候,有些小朋友只去解決了其中一組。老師會把這幾組投放到區(qū)角里,小朋友們你們有時間還可以去練一練。

  后面還有許多的難關等著我們呢,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學習更多的本領,解決更多的難題!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離不開操作。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在活動中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4以內的數量,并且我創(chuàng)設了幼兒喜歡的“解決難題”的游戲,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動手做一做,吸引幼兒,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我力求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

  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雖然我設計了情景,但是沒有將情景很好的貫穿于整個活動,一直沒有出現“救小猴”的環(huán)節(jié),使孩子們都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影響了整個活動的效果。今后,在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過程中,我會注意這一點,讓我的活動真正做到“情景化”,讓孩子們在情景中自然地習得知識。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目標:

  1.能進行5以內的數與量、量與量的匹配活動,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嘗試根據雨具的兩種特征(種類、顏色)同時進行排序。

  3.能按相應的'數或量的提示進行單獨或合作游戲,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準備:

  云朵圖片(上標數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數字卡片或雨點數量卡片,充當小水圈)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6頁(雨衣雨傘雨鞋圖片操作材料)

  過程:

  一、聲音導入,激發(fā)興趣。

  1.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播放打雷下雨錄音)

  2.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下了幾滴雨?(教師模仿雨滴聲,如"滴答滴答",下了兩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數與量的對應。

  2.出示云朵,請幼兒根據云朵上的數字,在云朵下面貼上相應數量的小雨滴。

  3.如圖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請幼兒根據小雨滴的數量在云朵上貼上相應的數字。如圖2

  三、雨點和水圈

  1.小雨點落在地上,會變成了什么呢?(一個個小水圈)

  2.你覺得地上的這個小水圈會是哪為云朵媽媽身上落下來的呢?(小水圈的圈數與云朵上的數字或雨滴數匹配)如圖33.請你來幫這些水圈寶寶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媽媽吧!

  四、游戲(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誰想上來踩一踩?(請兩位幼兒上前分別踩兩個不同的水圈,如一個水圈內標有數字5,一個水圈內標4個小雨點)

  2.他們剛剛是怎么踩水圈的?為什么踩的不一樣?各踩了幾下?

  3.穿好我們的小雨鞋,我們一起來踩水圈吧。ㄓ變鹤杂蛇x擇雨圈踩一踩)

 。ǘ┯陚、雨衣來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錄音)下雨啦,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吧。ㄓ變鹤杂啥愕接陚愕紫拢

  2.發(fā)現雨傘上的秘密,學會看標志提示信息。(如雨傘上是數字5或者5個小雨滴,就請5個幼兒藏到這把雨傘下)

  3.如果個別幼兒落單了,無法組成雨傘上的數或量,教師可提醒幼兒穿雨衣來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個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們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來吧。ㄕ堄變赫f說手上都有哪些雨具)

  2.按規(guī)律給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雨衣雨傘雨鞋排排隊。(教師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圖,幼兒在作業(yè)紙上進行后半部分接龍排序)如: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

 。ò搭伾判颍┘t雨衣紅雨鞋紅雨傘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

  (按種類排序)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

 。ò搭伾头N類兩種特征排序)

  六、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并初步區(qū)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yǎng)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qū)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環(huán)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只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里沒有小雞,現在怎么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么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guī)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ㄈ⑻岣邍L試:

  1、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干,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保ㄓ變河螒颍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ㄋ模⒅v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評析:

  根據

  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qū)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顒又,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老師采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并通過反復的游戲,使幼兒能正確區(qū)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

  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fā)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園數學教案02-2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2-24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2-12

幼兒園小班對應數學教案02-1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7-19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記錄信的數量_小班數學教案07-13

小班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好看的彩燈08-24

春游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排序01-18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精】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