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必備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使等式”,會用等式的這個性質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對等式的性質進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1)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jù)“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shù),結果仍是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解方程的知識。
(2)出示例5第一組圖。
根據(jù)左邊的圖,你能列出等式嗎?(x=20)
右邊的圖與左邊的圖比較,有什么變化?
你認為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jù)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系再列出一個等式嗎?(2x=20×2)
這個等式又告訴我們什么呢?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小組中互相說想法,匯報。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嗎?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0呢?可以嗎?
(3)出示第二組圖。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用等式怎樣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物體的質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jù)質量的變化情況列出等式嗎?
這又說明了什么?
。ǖ仁降膬蛇呁瑫r除以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并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shù),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
嘗試練習,匯報。
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邊同時除以0呢?為什么?
指出: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歸納。
通過對兩組圖的觀察,你認為等式又有什么性質呢?
。ǖ仁絻蛇呁瑫r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這也是等式的性質。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填寫。
X÷6×6和0.7x÷0.7化簡后應是多少?
2、教學例6。
(1)出示例6。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據(jù)這個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嗎?(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應該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你怎樣想到方程兩邊都除以40的呢?
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在書上完成,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如何檢驗?
誰能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最關鍵是什么?
(2)完成試一試。
要使左邊只剩下x,應該怎么辦?
獨立完成解答,集體核對。
(3)完成練一練第2題。
說說每題應該怎樣解,獨立解答。
匯報解題過程,集體核對。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1題。
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2、完成練習二第2題。
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們在解答時,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作業(yè),集體核對。
4、完成練習二第4題。
從圖中可以看出什么數(shù)量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獨立完成。
三、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說說你得到的知識?
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
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相遇問題(教材第71、72頁)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jù)速度、時間、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兩積之和(或差)的數(shù)量關系的應用題的解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應用。(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要找出題中的什么?,再根據(jù)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shù)學與交通密切相聯(lián)。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chuàng)設結伴出游的.情境。課件出示教材第71頁的情境圖。
從圖中找出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
生1:淘氣的步行速度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50米/分。
生2:淘氣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行。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根據(jù)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
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第二個問題: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找出等量關系。
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個問題: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設出發(fā)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的路程表示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則方程為
70x+50x=840
學生獨立解答。
3、在這個相遇問題中,除了用方程來解答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試一試。
根據(jù)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列出算式
840(70+50)
三、應用新知,拓展練習
1、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60米/分,他們出發(fā)后多長時間相遇?請寫出等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抽屜原理,學會簡單的原理分析方法。
2.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抽屜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shù)=商數(shù)+1。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完成。
二、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
1.木箱里裝有紅色球3個、黃色球5個、藍色球7個,若蒙眼去摸,為保證取出的球中有兩個球的顏色相同,則最少要取出多少個球?
2.一幅撲克牌有54張,最少要抽取幾張牌,方能保證其中至少有3張牌有相同的點數(shù)?
3.有11名學生到老師家借書,老師的書房中有A、B、C、D四類書,每名學生最多可借兩本不同類的`書,最少借一本。試證明:必有兩個學生所借的書的類型相同
4.有50名運動員進行某個項目的單循環(huán)賽,如果沒有平局,也沒有全勝。試證明:一定有兩個運動員積分相同。
5.體育用品倉庫里有許多足球、排球和籃球,某班50名同學來倉庫拿球,規(guī)定每個人至少拿1個球,至多拿2個球,問至少有幾名同學所拿的球種類是一致的?
6.某校有55個同學參加數(shù)學競賽,已知將參賽人任意分成四組,則必有一組的女生多于2人,又知參賽者中任何10人中必有男生,則參賽男生的人數(shù)為多少人?
7.有黑色、白色、藍色手套各5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時候不許看顏色),才能使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兩雙是同顏色的。
8.一些蘋果和梨混放在一個筐里,小明把這筐水果分成了若干堆,后來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分,總能從這若干堆里找到兩堆,把這兩堆水果合并在一起后,蘋果和梨的個數(shù)是偶數(shù),那么小明至少把這些水果分成了多少堆?
9.從1,3,5,,99中,至少選出多少個數(shù),其中必有兩個數(shù)的和是100。
10.某旅游車上有47名乘客,每位乘客都只帶有一種水果。如果乘客中有人帶梨,并且其中任何兩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個人帶蘋果,那么乘客中有多少人帶蘋果。
11.某個年級有202人參加考試,滿分為100分,且得分都為整數(shù),總得分為10101分,則至少有多少人得分相同?
12.20xx名營員去游覽長城,頤和園,天壇。規(guī)定每人最少去一處,最多去兩處游覽,至少有幾個人游覽的地方完全相同?
13.某校派出學生204人上山植樹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樹50株,最多一人植樹100株,則至少有多少人植樹的株數(shù)相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